唐貴起義

唐貴起義

唐貴(又名丁貴,傈僳族)家的土地也被土司抽走典賣,他決心奮起反抗。於是一面行醫打卦,一面聯絡各村寨百姓。1820年臘月26日,在唐貴的召喚下,傅添貴、陳添培、梅衣老十聚集在公寨唐貴家中,唐貴自封為地王,傅添貴為治命先師,陳添培為順天理,梅衣老十等為將軍,樹起了象徵土地的黃色義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貴起義
  • 發生地:麗江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在歷史的長河中,各族人民為爭取生存、自由發動起義,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首首壯烈的史詩,推動了歷史的車輪。
清末,由於內地戰亂,群山連綿,森林茂密,河谷兩岸禾苗蔥綠的華坪,成了人們避難的地方,內地客民大量移居華坪,地方官府把大量土地典賣給客民、富商,人們開山種地,繁衍生息。然而官府土司不顧土著百姓的生存,使得許多百姓無地可耕,生活日艱,民怨沸騰。唐貴(又名丁貴,傈僳族)家的土地也被土司抽走典賣,他決心奮起反抗。於是一面行醫打卦,一面聯絡各村寨百姓。1820年臘月26日,在唐貴的召喚下,傅添貴、陳添培、梅衣老十聚集在公寨唐貴家中,唐貴自封為地王,傅添貴為治命先師,陳添培為順天理,梅衣老十等為將軍,樹起了象徵土地的黃色義旗。1821年正月初六,1500多名各族民眾揭竿起義。義軍占領了榮將,分田地分糧食,隊伍不斷擴大,不到一月隊伍發展到6000多人。義軍勢如破竹,占領了大興、福田、新莊、仁里大片土地。次年正月二十五日,唐貴派遣傅添貴與陳添培率領一支隊伍渡江占領了大姚的拉姑、魚所等地,與大姚陶顯貴義軍聯合,使義軍發展到4000多人。唐貴在公寨山設地府(地王坪),全面指揮義軍作戰。
起義震動了清廷清政府命令雲貴川三省出兵清剿。農曆二月,起義軍發生分裂。清軍趁機分割圍剿。唐貴靈活指揮,派梅衣老十率1000多人,多次擊敗3000官軍的圍剿。三月中旬,清廷調集清軍與地方武裝15000人擊潰大姚義軍,接著合圍唐貴義軍,義軍退至公寨,與官軍激戰6天。義軍用石頭、滾木殺傷敵人,終因寡不敵眾,起義將領多數陣亡,唐貴被俘,在永北被殺害。
唐貴起義
唐貴起義,給地方官府沉重打擊,迫使清朝廷採取善後十四條等休養生息的政策,以恢復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川西南滇西北邊界人民,長期受高、章、葛等土司的封建統治壓榨剝削,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清乾隆、嘉慶年間,川、黔、湘、粵等地民眾避兵亂,漢民紛紛湧入攀枝花、華坪等地定居,帶來了先進生產技術,從事經營貿易,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同時形成了新興地主階級。當地的土司目把等為牟取高利,便私行將佃給少數民族耕種的土地典賣給漢族地主占種。使其少數民族(夷人)無田可耕,難以謀生。於是,少數民族以驅逐漢人奪回土地為名,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華坪、鹽邊、永勝、大姚、永仁等地區爆發了以傈僳族為主彝族、傣族、回族等參加的支花帕武裝反封建起義。
起義首領叫唐貴,傈僳族,出生於清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今華坪縣大興鄉松竹村公寨人。小時候讀過幾年私塾,後拜師學藝當祭師(畢扒),雲遊於川、滇邊界的各傈僳山寨,因而,對川滇數縣的地形地貌非常熟悉,記憶於心。40歲後因一次疾病使他雙目失明。他素知鄉民疾苦,義憤難平。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唐貴邀集傈僳族傅舔貴、梅依老十、谷長寶、沙季得、渡付等20餘人在其家中商議起事。唐貴自稱是“地主”,傅添貴是“治命先生”,是彌勒佛手下人,能封槍炮,只要口念上山不吃松,下山不吃魚,吃雞要剝皮,殺漢不殺夷”這一咒語就靈。於是大家喝雞血酒,約定次年正月初六齊集阿喇山後起事。聚議後,各人分頭進行串聯,揚言“正月初三天瞎刀,正月初六開刀殺人”,“從者相好,不從者殺”,眾人皆從。於是道光元年正月初六.在公山寨聚集1 500多人,以黃色染布料為旗幟,吹牛角為號。唐貴因是盲人,只能坐鎮山寨指揮.下封梅依老十、沙季得、唐老二為將軍,陳秀為元帥,谷二偏頭為先鋒,張學敏、波付為軍師,傅添貴為渡江頭領,傅添貴之妻為治水娘娘等數十。當日隊伍由傅添貴、唐老二(唐貴之弟)、梅依老十統率,分頭開始行動。先進蘇把窩、新村、德茂、桑園等村寨奪取食,懲辦土司爪牙和地霸勢力,接著隊伍向舊衙坪、梭羅莊、馬寶田等地擴展。在棱羅莊殺土司目把4人,漢族商人40多人。後隊伍發展到8000多人。義軍為擴大實力,於正月二十四日又派傅添貴、陳添培(傅添貴叔岳父,原名谷長寶,過江後改為此名)等1萬多傈傈民眾過金沙江到大姚、永仁發展力量。
唐貴起義
此後,有拉古、魚所本地少數民族刀周、陶顯貴、山廣生、花正彩等回響並叫刀周寫傳單,四路宣傳,隊伍發展到4 000多人。先燒殺大姚有名惡霸陳方元家,占領了大姚、永仁大部分地區,聲威大振。此時,陳添培挾私將傅添貴支回華坪自封“順天王”,加封刀周等人為先鋒、將軍、大將、千總、兵頭等名號。起義後一個多月,各地義軍發展到1萬多人.起義指揮中心在公山寨,實力擴展到水勝、寧蒗、大姚、永仁等地,在沿江兩岸打擊土司目把及官軍和地霸勢力。
義軍的行動使世襲土司頭人畏懼,並驚動了地方軍政官府和滿清朝廷。永北直隸廳同知張懿田,永北營參將李勝林,大姚知縣齊尚馨,楚雄協副蔣清泰等,火速向雲貴總督慶保稟報。慶保當即派帶兵圍堵,並親赴永北督辦,同時奏稟道光皇帝告急。清朝廷命雲、貴、川三省軍政大員尼瑪善、史致光赴滇協辦,調滇省官兵l萬餘名,士練5000名,調貴州官兵5 000名,加上四川省邊境防堵的官兵7000人,合計近3萬名,在華坪、大姚同時對義軍進行圍剿。唐貴聞官軍驟至,召集頭領到公山寨計議.急速調集兵力,分別在丫馬丫、阿喇山、菩薩山、公、母寨各地嚴加防守,伺機出擊。二月底,官軍多次改進犯,被義軍擊退。
道光二年三月初四,官軍調集8 000多人,加土練2 000多人,向義軍大進攻。在丫馬丫的第一道防線,義軍頭領梅依老十被誘捕,防線被官兵突破。梅依老十之父谷樹及其兄梅依老四,率領1 000餘人退守離丫馬丫15公里的大寶山樑。官軍分二路進攻,一路山前進攻,一路山後堵截,於三月初四深夜發起總攻。高、李土司指揮兵練登山,義軍弩箭齊放,官軍用盾牌遮護,義軍傷亡數千名,谷樹被俘,其餘撤離。黎明時官軍攻占了山粱。此後,義軍大部集中於公、母二寨及竹林坡一帶,小部駐紮阿喇山附近的嘎左、芝麻莊等處,改用游擊方式,聚則以吹牛角為號,將士齊聲吶喊,廣助聲威;散則各歸山寨,暗地隱蔽,使大股官兵無法施展攻勢,小股官兵常被消滅。
大姚方面.二月二十九日,陳添培義軍包圍官軍守備郭榮光部官兵300多人於苴卻,打死官兵24人,傷35名,繳獲全部糧食和兵器,郭部潰不成軍。三月初二日,義軍1 000多人由猛右喇山樑直攻茶苴軍營地,四面包抄,弓弩齊發,強力猛攻.官軍營壘多被摧毀,殺死都同張仁洪,世職張尚忠官兵100多人,繳獲了大量兵器、糧草等實物。三月中旬,太姚官軍由原來4000多人劇增至7 000多人,加上土練2000多人.於三月十七日,分三路夾攻襲擊義軍,攻毀義軍外營棚寨。陳添培、李名姐、楊進忠、馬金才等等將領被俘,義軍傷亡120 多人,其他幾路義軍也分別被官軍擊敗或打散。
進攻大姚的義軍被打垮後,官軍抽調2000多人渡江至華坪增援。這時聚集在華坪的官兵已超過義軍二、三倍。義軍所在之處被官軍重重包圍,華坪自大寶山失利後,雖然採取了游擊戰術,打擊了一部分官軍,但慶保採用收買利誘,挑撥離間的伎倆,致使義軍一些頭目當了內奸,連續幾戰失利,不少義軍頭領和士兵被俘或戰死。三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唐貴、官寶、波付、張成功等在公山寨、一碗水處被俘.只有傅添貴、黃騰和少數義軍士兵逃出山谷,或逃往境外。義軍失敗後唐貴、陳添培等首領28人和兵頭43人在永北、大姚等地遭殺害。 105名義軍士兵被押解到新疆充軍奴,大量無辜百姓被誣為匪含冤死去,不少村化為灰燼。官府稱:“傈僳山寨的石頭也要過刀子”。近千名傈僳族人殘遭殺害。倖存的少數傈僳族人全家或整個村寨向西遷到瀾滄江兩岸居住,甚至逃往國外。倖存者稱:“寧走險路三千里,不做順民留老家“。
唐貴領導的這次支花帕武裝反封建起義雖然失敗而告終,但卻極大地削弱和打擊了封建領主勢力。官方為鎮壓這次起義,共耗費庫銀43、5萬兩,攤派給雲南省59個府、廳、州、縣,傷亡官兵數千名。朝廷懲辦了雲南提督張鳳等一批大小官員,將永北直隸廳存城經歷署移駐舊衙坪分防,並添置塘訊,加派官兵,廢除歷代高土司對少數民族的苛捐雜派、陳規陋習。限令土司目把等人將私行典賣土地贖舊,少數民族無田可耕者,土司另撥土地安置。高氏在華坪永勝的勢力被“改土歸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