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冊亨縣地名錄》是蔡映林、張澤川、韋求豪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省冊亨縣地名錄
- 作者:蔡映林、張澤川、韋求豪
- 出版時間:1988年5月
- 出版社: 冊亨縣人民政府
- 類別:地方志
《貴州省冊亨縣地名錄》是蔡映林、張澤川、韋求豪編纂的地方志。
《貴州省冊亨縣地名錄》是蔡映林、張澤川、韋求豪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本名錄彙編了冊亨縣各類地名,包括企事業單位、自然地理實體、行政區劃名稱等。1作品目錄封面序題《冊亨地名普查資料彙編》前言冊亨縣地名領導小組名單目錄冊亨縣...
《冊亨縣民政志》是貴州省冊亨縣民政局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一、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 二、詳今略古、反映我縣民族特點和時代風貌, 三、本志記載冊亨縣民政沿革、撫恤、救濟、安置就業、選舉、民族、婚姻等史實。 四、上限起子清密正五年(公元1727年),下限止於公元1987年,個別篇章上下限不在...
貴州蘇鐵分布於中國貴州(興義市、安龍縣、冊亨縣、望漠縣、貞豐縣)、雲南(羅平縣)和廣西(隆林縣、田林縣、樂業縣和夭峨縣的南、北盤江和紅水河河谷及其支流的局部地段);在貴州省興義市的巴結和泥山及壩達章、安龍縣的停西、冊亨縣的百口、望漠縣的蔗香和渡邑等地較為集中,根據現有調查,該種的最東...
貴州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147項(220處),其中新增項目108項(145處),第一、二批省級擴展項目39項(75處)新增項目108項(145處)民間文學9項(10處)《苗族史詩—亞魯王》(英雄史詩)(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布依竹筒歌(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彝族古歌(盤縣)、苗族十二路酒歌(施秉縣)...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5年 ver 3.1——瀕危(EN)。(概述圖參考來源:)植物學史 貴州金花茶的模式標本於1958年由北京植物所的曹子余先生采自貴州省冊亨縣的路雄,地點位於山坡村旁,之後被鑑定為中越山茶;1993年,昆明植物所的閣天綠等到將其定名為貴州金花茶,從查閱北京植物...
228 Ⅳ—84 布依戲 貴州省冊亨縣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縣 230 Ⅳ—86 傣劇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231 Ⅳ—87 目連戲 安徽省祁門縣 (徽州目連戲、辰河目連戲、南樂目湖南省漵浦縣 連戲) 河南省南樂縣 232 Ⅳ—88 鑼鼓雜戲 山西省臨猗縣 233 Ⅳ—89 儺戲 河...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仁懷市博物館 貴州民族婚俗博物館 貴州龍博物館 赤水市博物館 何應欽故居陳列館 貴州財經大學票據博物館赤水丹霞石刻藝術博物館 安龍博物館 劉氏莊園陳列館四渡赤水紀念館 冊亨縣布依族博物館 貴陽市劉玉智藏報館 春陽崗酒窖博物館 黎平會議紀念館 貴陽金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湄潭...
一、安龍縣民教館 二、興義縣民教館 三、晴隆縣民教館 四、興仁縣民教館 五、普安縣民教館 六、貞豐縣民教館 七、冊亨縣民教館 八、望謨縣民教館 九、黔西南地區8縣民教館組織及經費一覽表 十、貴州省縣立民眾教育館中心工作(民國29年)第二節民眾教育館活動內容 一、教導部(組)活動 二、生計部(...
截至2018年12月,學院與施達集團、富康實業集團共同開設“旅遊酒店冠名班”進行合作辦學,與昆明藝術職業學院簽訂聯合辦學協定,為興義市農業農村工作委員會開展脫貧攻42堅產業“養雞產業、養牛產業、食用菌栽培產業”培訓三期,培訓人員近100人;為冊亨縣開展脫貧攻堅產業(香蕉種植產業)培訓一期,培訓32人;為黔西南州...
貞豐縣,隸屬於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於雲貴高原東部,貴州省西南部,地處珠江水系西江上源北盤江畔,東與鎮寧、望謨,南與安龍、冊亨,西與興仁,北與關嶺各縣接壤。介於東經105°25′—105°56′,北緯25°07′—25°44′之間,東西寬52千米,南北長67千米,總面積1511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
布依戲,貴州省冊亨縣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布依戲在布依語中稱“谷藝”,主要分布於貴州南部及西南部布依族聚居的冊亨、安龍、興義等縣。它是受漢、壯、苗族戲曲的影響,用布依語演唱布依族樂曲,在八音坐彈、板凳戲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布依戲中有生、旦、醜及大王、大將等分工,各腳色的...
甕安縣,是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縣。地處中國西南地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甕安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熱量充足,東鄰遵義市餘慶縣,南和西南與黔南州福泉市、黔東南州黃平縣交界,西接貴陽市開陽縣,北連遵義市播州區,長江最大支流烏江穿境而過,總面積1974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4月,...
布依族轉場舞,貴州省冊亨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布依族轉場舞,布依語稱“勒嗚”,是流傳於貴州省冊亨縣布依族聚居村寨的傳統舞蹈。每年從正月十三到十五,布依族村寨男女老少都會身著盛裝聚集在村寨曬壩場跳轉場舞。從其傳統的表演程式看,包括祭祀、開場請師、情景表演、跳轉場四個方面的內容。
2006年,陳文允等在貴州省冊亨縣考察時,在該縣達央鄉洛法村發現一株大樹,經鑑定為西疇青岡。形態特徵 西疇青岡為常綠喬木,樹形優美,幼葉鮮紅,果實大而美觀,是優秀觀賞樹木,可以開發成行道樹。其果實中富含澱粉,具有較大的開發利用潛力。西疇青岡屬於極小種群植物物種,高達20米,小枝粗壯,微有溝槽,微被毛和...
貴陽、長順及黔西南冊亨縣等地區流行布依地戲,多在春節期間組織演出。有專門的戲班子,演員面具多為三國人物及布依摩師等。獨山、平塘、三都等縣一帶,流行一種在花燈歌舞基礎上吸收廣西彩調藝術發展而成的花燈劇。布依戲大約始於明末清初,各個戲班的召集人、戲師和演員均為農民。其編排的劇目、演唱的形式,都具有...
梭嘎箐苗彩染服飾藝術成為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貴州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清單 一、民間文學(總計:8項)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Ⅰ-1苗族神話敘事歌《仰阿沙》劍河縣黔東南州民族文化研究所 ★2Ⅰ-2苗族《古歌》施秉縣普定縣龍里縣 ★3Ⅰ-3苗族口頭經典“賈”丹寨縣黔東南州民族...
截至2024年4月,紫雲縣轄2個街道、8個鎮、2個鄉。截至2023年末,紫雲縣常住人口290100人。民國二年(1913年)改廳為縣,改名為紫雲縣。1966年2月,建立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貴州省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的“亞魯王”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單。著名景點有紫雲格凸河穿洞風景名勝區。2018年9月25日...
貴州三個班(先教冊亨縣的乃言、八達、央候,後順江而上,教到團峰、者龍、板萬、板壩等劇班。)光緒十六年(1890),曾到雲南富寧教戲。民國三年,在百色縣者架屯教戲完畢,返家途中,在八江屯病故。他對土戲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成為北路壯劇發展史的第三個里程碑。老師 老師(樊梨花):...
寬8-20毫米,下表面具疏稀柔毛,向主脈的基部則密生細柔毛,次脈4-6對,小橫脈尚明顯,呈長方格狀;葉柄短,兩面密被細柔毛。花枝未見。筍期10月。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約5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下。分布範圍 本種現僅知產於貴州省冊亨縣及荔波縣。模式標本采自冊亨。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筍供食用。
布依族《竹鼓舞》是流傳於黔西南州冊亨縣弼佑鄉的一種民族原生態舞蹈,布依族《竹鼓舞》多以擊鼓或小打音樂為伴奏,布依族同胞在表演竹鼓舞時雙手拿相同大小或一大一小的竹鼓相互敲打,通過跳躍、轉體、擊地等方式演繹竹鼓舞,“竹鼓”在舞蹈中上下翻騰,聲響悅耳,節奏明快,其動作瀟灑大方、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06年,貴州普定縣舉辦地戲大賽,詹學彥率領《三國》戲隊,以《戰潼關》獲特等獎。社會活動 2018年10月19日,主題為“傳承非遺地戲文化助推地方和諧發展”的貴州安順第二屆地戲文化展演在貴州省安順市苗嶺屯堡拉開帷幕。來自當地的72支地戲展演隊將在為期3天的展演中,展演多台地戲劇目。
江西省水利廳在十大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中,主動加強與檢察機關的合作,對全省涉砂石犯罪線索由省水利廳審核把關後,統一移送省檢察院,解決“涉砂”犯罪線索移送不通暢的問題。山西、山東、四川、青海、西藏等地檢察機關辦理多起以“沙霸”“礦霸”為代表的自然資源領域涉黑惡案件。貴州省冊亨縣翁某某等人在僅有探礦...
大寨村 大寨村,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舊城鎮舊城村委會下轄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
慶壇,是漢族信仰。流行於貴州,四川,等大部分地區。舊時,人們常將住宅或廟宇里舊有的 一塊石頭一截磉磴奉為神靈,知名人士為壇神。逢年過節要向其燒香化紙,在 上面淋雞血祭祀。平時,不準兒童、雞犬去踐踏。遇有災疾瘟疫,或為求吉利, 要請僧道術士跳神“慶壇”。2014年11月,“慶壇”經國務院批准...
2008年6月7日,貴州省貞豐縣、興義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申報的布依族勒尤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Ⅱ-130。歷史淵源 據《布依族簡史》記載:“在清乾隆年間普安州畔(今貴州省興義市)的巴結,開始編演布依戲。”勒尤大約產生於布依戲之後,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
柳順方:男,1957年3月出生,彝族人,阿妹戚托第四代和第五代傳承人,傳承時間為2000至今,一直從事阿妹戚托的研究和教學,培養了上千名學生。2012年12月,柳順方被列為貴州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阿妹戚托。杜傳富:男,1966年4月出生,2009年8月,杜傳富被列為黔西南州...
2006年5月20日,貴州省申報的布依族查白歌節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Ⅹ-21。 歷史淵源 源於查郎與白妹的傳說。虎場壩有一位見義勇為的青年叫查郎,從小與鄰居家的白妹青梅竹馬,十分要好。長大後,他們互贈信物,私訂了終身。這時,有個山寨的財主看上了白妹...
2008年6月7日,貴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申報的儺戲(仡佬族儺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89。歷史淵源 道真仡佬族儺戲,民間俗稱“跳大牙巴”,至少在宋元時期即已傳入。雖然吸收、融合了儒釋道三教和漢族的很多文化,但仍然保留了仡佬族本民族原始巫教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