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勒尤,流傳於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及南北盤江沿岸的布依族聚居地區的傳統音樂,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據《布依族簡史》記載:“在清乾隆年間普安州畔(今貴州省興義市)的巴結,開始編演布依戲。”勒尤大約產生於布依戲之後,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布依族勒尤技巧豐富,發音甜美,具有圓潤流暢、優美動聽的藝術風格,長於表情達意。
2008年6月7日,貴州省貞豐縣、興義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申報的布依族勒尤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Ⅱ-13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布依族勒尤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型: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貴州省貞豐縣、興義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遺產編號:Ⅱ-130
歷史淵源,基本特徵,基本內容,曲調分類,樂器分類,藝術特色,代表作品,傳承保護,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據《布依族簡史》記載:“在清乾隆年間普安州畔(今貴州省興義市)的巴結,開始編演布依戲。”勒尤大約產生於布依戲之後,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勒尤出現以後,為布依族八音坐唱樂班所吸納,成為重要的演奏樂器。勒尤產生於盤江流域布依族民眾居住地,據樂師相傳,勒尤是一種布依族世代傳承的獨特的民族樂器。勒尤製作材質簡單,用竹(木)製成,盤江一帶遍地竹,勤勞智慧的布依先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製成了這種獨特的樂器,用於各種集會、慶典活動和青年男女的愛情、娛樂生活中。勒尤被運用於布依戲樂曲中,它在布依戲中最能表達旦角、小生複雜的內心情感和瀟灑浪漫的性格。後來,在不少布依族八音坐唱樂班中,也加入了勒尤這種樂器。
基本特徵
基本內容
勒尤系布依語譯音,“勒”作名詞講,意為“喇叭”,作動詞講則為“追”之意;“尤”意為“情人”“戀人”。所以,勒尤可意譯為“對情人發出信號的小喇叭”或“喚醒情人的小喇叭”。
勒尤用於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中,常被作為定情信物。常常在路途、田間、山野中,由男性青年吹奏,或自娛自樂,或消愁解悶,或表達對情人的思念和追求,或用以呼喚情人,女性以木葉回應,被布依族稱為“情人的小喇叭”。後逐漸演變增加到布依族集會、節慶活動、青年男女的愛情、娛樂生活及布依民族文化活動中。
曲調分類
勒尤演奏的曲調可配上歌詞演唱,名“勒尤調”。其曲調常以“思念調”“喊妹調”“浪哨調”冠名。“勒尤調”可分為兩類:一是用勒尤吹奏的器樂曲,流傳下來的有10餘種;二是用勒尤的曲調填詞唱的聲樂曲,流傳下來的有10餘種。
樂器分類
勒尤管身長約四十厘米,由共鳴筒、管身、銅箍、芯子、蟲哨五個部分組成,音域a-a1。勒尤分大、中、小三種型號。
大號:管身長40cm,音域一個八度、5聲音階、羽調式,音色低沉、渾厚、飽滿,用於敘事性,適於中老年吹奏。
中號:管身長21cm,音色明亮、抒情、委婉動聽,富有田園風情。
小號:管身長18cm,孔距根據管身不定。音色明亮、高亢,富有穿透力。
藝術特色
1、布依族勒尤音域寬廣,發音清脆而甜美,演奏技巧豐富,曲調圓潤流暢、優美動聽,富有表現力。
2、布依族勒尤樂曲委婉抒情,柔美纏綿,具有田園風味與民族情調。
3、布依族勒尤首尾有規律,吹奏者往往只根據一個固定的楊心樂旬或動機自由發揮,同一曲調,每次吹奏都會有很大變化。
4、布依族勒尤製作工藝特別,音色獨特,優美、明亮、纏綿,常與木葉相呼應。
5、布依族勒尤採用自然換氣法和循環換氣法,技巧豐富,發音甜美,具有圓潤流暢、優美動聽的藝術風格,長於表情達意。
代表作品
布依族勒尤的代表作有《浪哨調》《勒尤的思念》《夜半三更喊妹醒》《妹妹啊,你不要哄我!》《吹起勒尤喊妹來》《喊妹調》《漂游調》。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布依族勒尤演奏藝術是盤江流域的布依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創造出的獨特民族音樂形式,它體現著布依族的生活觀念和藝術才能,在音樂學、民俗學等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傳承狀況
布依族勒尤的吹奏者日漸減少,這一珍貴的民族民間藝術後繼乏人,亟待保護。
傳承人物
吳天平,男,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項目名稱:布依族勒尤,序號:05-2146,申報地區:貴州省興義市。
保護措施
2012年3月14日,貞豐縣白層鎮中心國小和魯容鄉中心學校布依族勒尤音樂文化班正式開班,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正式啟動。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貞豐縣文化館、興義市文化館、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文化館獲得“布依族勒尤”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榮譽獎項
2019年10月,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成都舉行。這一屆非遺節非遺節以“傳承多彩文化 創享美好生活”為主題,興義布依族勒尤獲邀參加該屆非遺節“中國民族樂器傳統技藝競技”活動,獲選“我最喜愛的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