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竹鼓舞是布依族原生態民族舞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布依族竹鼓舞
- 歷史淵源:《竹鼓舞》是黔西南原生態舞蹈
- 舞蹈教學:《竹鼓舞》動作套路共分為九式
布依族竹鼓舞是布依族原生態民族舞蹈。
布依族《竹鼓舞》是流傳於黔西南州冊亨縣弼佑鄉的一種民族原生態舞蹈,布依族《竹鼓舞》多以擊鼓或小打音樂為伴奏,布依族同胞在表演竹鼓舞時雙手拿相同大小或一大一小的竹鼓相互敲打,通過跳躍、轉體、擊地等方式演繹竹鼓舞,“竹鼓”在舞蹈中上下翻騰,聲響悅耳,節奏明快,其動作瀟灑大方、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2010年以來,每年舉辦中國·冊亨布依文化年活動,先後獲得規模最大的“布依竹鼓舞”和“布依轉場舞”金氏世界紀錄等多項榮譽,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布依戲藝術之鄉”和“中國民族文化之鄉”。本選題是關於冊亨縣國家、省、州、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調查整理資料,涉及項目的歷史淵源、技藝表現、主要...
在太平天國農民革命的鼓舞和影響下,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布依族地區爆發了歷時18年之久的貴州各族農民大起義。影響較大的有:1854年獨山州布依族農民領袖楊元保領導的農民起義;1855年安順郎岱馬阿雙起義;1861年歸化農民回響太平軍曾廣依部所爆發的農民起義,等等。這些農民起義狠狠地打擊和削弱了當時帝國主義和清朝...
茂蘭喀斯特森林的南部翁昂鄉農村的布依族中,流傳著一種獨特的舞蹈《矮人舞》。在 《矮人舞》一般由十名青年表演。男青年頭罩一個大竹籮,籠至胸部,將頭和臉罩住。竹籮遂成“帽子”;胸部綁孔兩根竹條,穿於衣袖中,是為“手”;腹部畫以眉毛、眼睛和鼻子,是為“臉”(肚臍眼充作“嘴”)。這樣一群頭...
2008年5月,在正在進行的貴州省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普查小組在花溪區孟關苗族布依族鄉石龍村關山組貓洞坡發現兩處古代岩畫。這些岩畫與數年前發現的龍里岩畫極為相似。孟關岩畫的發現被收錄於國家文物局出版社出版的《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重要新發現》中。民族文化 綜述 孟關苗族布依族鄉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猴鼓舞...
鼓舞——是一邊擊鼓邊舞的苗族民間舞蹈。鼓為木製,以牛革蒙於兩端,置於架上敲擊。苗族“鼓舞”有悠久的歷史淵源。歷史上有關苗族擊鼓歌舞的文字記載,較早的可見於唐代《朝野僉載》卷十四:“五溪蠻,父母死,於村外閭其屍,三年而葬,打鼓路歌,親戚飲宴舞戲一月余日。”的記述。說明“鼓舞”早在唐代就...
毛南族打猴鼓舞,貴州省平塘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毛南族打猴鼓舞是毛南族的一種民間舞蹈,流傳在貴州省平塘縣的毛南族聚居區。毛南族打猴鼓舞一直在不足十萬人口的毛南族中發展傳承,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該舞蹈分為“猴王出世”、“猴子敲樁”和“猴子引路”三部分。一人擊銅鼓,一人擊皮鼓,多...
布依族銅鼓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苗族雷公舞(貴定縣)、苗族搓梗仔采阿詩舞(甕安縣)、苗族古瓢舞(雷山縣)、苗族水鼓舞(劍河縣)、踩親舞(黃平縣)、布依竹鼓舞(冊亨縣)、布依族展稍(望謨縣)、布依族板凳龍舞(興義市)。(四)傳統戲劇5項(5處)。馬馬燈(正安縣)、茶燈(松桃苗族自治縣)、布依族“丫面”...
2010年開始,每年舉辦中國·冊亨布依文化年活動,先後獲得規模最大的“布依竹鼓舞”和“布依轉場舞”吉尼斯世界記錄等多項榮譽,2017年,聯合依文中國手工坊將布依刺繡非遺文化藝術亮相中國國際時裝周,“山水布依·手繡冊亨”、中國手工坊·中國布依文化主題展、“繡夢”黔西南非遺服飾秀在北京展演。《布依族火龍》2018...
舂碓舞,布依語音為“涼嗄”,流傳於羅甸縣茂井鎮風景村一帶,屬當地布依族傳統舞蹈,是勤勞的布依族人民在勞動生產中創造出來的。舞蹈通常是在秋收後的“吃新節”前後或重要節慶日演出,一般以三人為一小組,三或四個小組又組成一個大組同時表演,無樂器伴奏,靠演出道具竹棒等敲擊之聲與舞者“啊哩”的呼喊之...
布依族文化 平塘縣布依村寨流傳和保存著豐富多彩的民間歌舞,代表性的舞蹈有三人粑棒舞、四人粑棒舞、竹竿舞、刷把舞花棍舞、打粑棒、舂碓舞、織布舞、紡織舞、響篙舞、粑槽舞、花包舞、簸箕舞、騎大象、甘豆花、獅子舞、龍舞、砍牛舞、花帕舞、哭嫁舞、竹鼓舞、酒禮舞、跳猴舞等。民族節日有塘邊鎮清水布依...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文化館、雷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普安縣文化館、榕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水城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苗族蘆笙舞”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
瑤族長鼓舞(從江縣)、苗族蘆笙蹉步舞(畢節市)、苗族鬥腳舞(習水縣)、苗族斗角舞(修文縣)、彝族嗨馬舞(普安縣)、苗族蘆笙棒舞(普安縣)、圍鼓舞(興義市)、布依族轉場舞(冊亨縣)、水族銅鼓舞(三都水族自治縣)、水族弦鼓舞(三都水族自治縣)、苗族鬥雞舞(黔西縣)、羊皮鼓舞(盤縣)、苗族夫妻...
蠟條舞(布朗族)比朴蹉(普米族)搓蹉(普米族)搓蹉(普米族)裹草帘子舞(普米族)嘎(怒族)達比亞(怒族)獅子舞(阿昌族)蹬窩囉(阿昌族)象腳鼓舞(德昂族)八步舞(德昂族)水鼓舞(德昂族)大鼓舞(基諾族)厄扯嘓(基諾族)兒童舞(基諾族)姑娘舞(基諾族)獅子舞(水族)金錢棒舞(水族)跳 樂(蒙古族)馬郎舞(布依族)...
布依族 牛王節:四月八日,習俗:吃牛王粑、給牛散食、歌舞 傣族 潑水節,習俗:歌舞、賽龍舟、潑水、放升高 採花節,習俗:採花獻佛 送龍節:公曆一月,習俗:送祭品給龍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習俗:祭祖、對歌、盪鞦韆、宴請 阿瑪突:二月屬龍日,習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節:八月第一二個...
“紡織舞”也叫“織布舞”,流傳於貴州惠水、羅甸、望漠等布依族居住區。生活在貴州黔南地區的布依族,古代稱作“仲家”,並以他們生產的“仲家布”和“蠟染”著稱於世,他們的“紡織舞”(亦稱“織布舞”)更為人們所樂道。紡織舞由三人表演,兩名男子相對而立,兩手各持一根木棍的兩端,一名女子兩腳分立在木棍上...
當我們演到‘地龍滾荊’一則時,舞姿進入高潮,毛主席帶頭鼓掌,我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節目演完,毛主席、朱總司令走上台來和演員們一一握手”。80年代,隨著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進一步深入,國家逐漸重視並發掘弘揚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地龍滾荊”經過進一步的開掘和整理、加工、提煉、升華,形成了一個由多人表演...
楊武溝苗族花鼓蘆笙舞(烏當區)、小堯苗族花鼓舞(烏當區)、卡堡花棍舞(烏當區)、孟關苗族猴鼓舞(花溪區)。四、傳統戲劇類(4個)蓬萊布依族地戲(白雲區)、頭堡文琴坐唱(烏當區)、大寨地戲(花溪區)、青岩花燈戲(花溪區)。五、傳統體育競技類(1個)湖潮布依族鐵鏈械(花溪區)。六、民間文學類(...
民間鼓舞鼓樂《山南鼓舞》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瓊結縣久河村卓舞表演隊 民間廣場歌舞《禾樓舞》廣東省雲浮市鬱南縣“禾樓舞”表演隊 舞龍《布依族火龍》貴州省冊亨縣者樓村火龍表演隊 第十四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 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獲獎名單:王金祥木雕家具《通作文人書房小架子床》薛宏權皮影《...
《荔波山洞發現“陀螺玉”》《萬朵木菌“包圍”千年古樹》《野生四藥門花“絕跡”50年今又現荔波》《荔波推出“團圓中秋感恩教師”免費漂流活動》《巨型動物化石現身荔波大七孔》《瑤族“猴鼓舞”惹人愛》《吸引遊客有功最高獎勵百萬》《全國專家到荔波出席中國布依文古籍及古文字搶救工作現場會》《荔波布依族古籍中...
境內少數民族人口分布呈現大分散小聚集的特點,有白族、彝族、滿族、苗族、傈僳族、土家族、蒙古族、壯族、回族、佤族、普米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怒族、水族、土族、錫伯族、哈尼族、傣族、黎族、阿昌族、布依族、拉祜族、朝鮮族、侗族、納西族、羌族、瑤族、畲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等31個少數民族。政治 經濟 ...
布依族寨子傍水而建,兩幢民居忠於民間的構建方式,實現了邛籠系與板屋系建築手法的完美結合。寨內水榭迴廊,曲徑通幽,既是民居風情的濃縮,又是園林景觀的新創,頗具代表性。布朗族寨與佤族寨毗鄰相連,寨內建有民居、鬼神廣場等建築。鬼神廣場表現了布朗族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觀,廣場中央豎立著布朗族的圖騰,同時...
王囊仙(布依文:Waangz Naangzsianl,1777年—1797年12月24日),女,布依族,本名王阿崇(又作阿從),是清朝嘉慶年間一名傳奇的布依族女子。王囊仙自幼習武,能以布依族巫術為人治病。以宗教形式組織布依族人民起義,且貌美不凡,布依族民間便稱其為囊仙(布依語,布依文:naangz sianl,意為仙姑);嘉慶二...
許多民族都有歌唱節日,如壯族的歌、回及撒拉等族的花兒會、苗族的龍船節及繞三靈、侗族的採桑節對歌、布依族的老鷹坡歌會、族的溫泉水邊賽歌節、瑤族的耍歌堂、彝族的火把節等。情歌在少數民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森林或在月光下、火塘邊、公房(供男女青年社交活動的房屋) ,都蕩漾著優美動聽...
布依族節日 “四月八”即農曆的四月初八。這是布依族紀念耕牛的節日,在羅甸等地叫“牛王節”,鎮寧扁擔山一帶稱為“牧童節”,安龍、興義地區則稱“開秧節”。這天家家要吃“牛王粑”和糯米飯,並用糯米飯或糯米粑餵斗。在貴州外鎮寧地區,還要給小孩一隻蒸熟的公雞,由大人帶小孩去河邊洗澡,抓小魚、吃雞肉、...
竹編工藝---竹籮 住房 河口縣布依族 曬糧 “牛王節”餵牛 舂米 芒人村寨 楞弄對吹 自治州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於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在蒙自隆重舉行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雲南人大副主任張沖題詞 1951年5月蒙自專區民族民主聯合政府成立 1983年11月首次民族團結表彰大會 工作隊進村與民眾同勞動 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