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海虞是歷史文化名城常熟的古稱。常熟是中華謎語的主要發軔地之一。早在
南朝宋時期,文學家
鮑照任海虞縣令,就將歷史上的
廋辭、隱語和隱喻性的童謠民諺編撰成集,並首創“井”“龜”“土”三則字謎,以《字謎三首》為題收入他的詩集《
鮑參軍集》。這是中國謎語史上首次把“字謎”作為文學作品的篇名,從此開始有“謎”這個名稱。
唐代,謎語進入成熟階段。草聖
張旭於
開元年間任常熟縣尉,他以“獨”字出之謎面,遂產生了“張旭草聖謎格”,今歸入“書法謎”。
宋代,謎事活動進入黃金時代。文學家
莊綽南渡寓居常熟時,深受海虞謎風的影響,所編《
雞肋編》中收有海虞謎語多則。
明清以降,海虞謎語獨領風騷,名家輩出。明代“吳中才子”
唐寅、
祝允明和
文徵明等,常與常熟文學家、謎家
徐禎卿相聚,品聯猜謎。民間流傳四人詠燈籠詩,實是四則物謎。如唐寅猜畫僧的柏子亭詩:“門前不見木樨開,惟有松梅兩處栽。腹內有詩無所寫,往來都把轎兒抬。”謎底為無香(指木樨)燭(竹)紙(無所寫)馬(抬轎而不騎馬)的趣事。徐禎卿首制畫文相濟、別開生面的海虞謎語“懷(淮)西女人好大腳”,是中華謎語見諸文字的畫謎之一。
天啟三年(1623),文壇領袖
錢謙益告假回鄉,適逢新春佳節,他參與海虞謎語競猜活動,並寫有《癸亥元夕宿墳上》詩,有句云:“猜殘燈謎無人解”,反映了常熟地區新春流行猜射的盛況,且首開“燈謎”一詞入詩詞先端。
清代,海虞謎家
馮班開“曹娥體”題集之先河。海虞謎家、詩人
孫原湘所著《天真閣外集》中,有海虞詩謎、字謎多則。清末兩朝帝師
翁同龢,常與朝中官員潘伯寅互射隱語,互出巧題,皆為謎語中的神品。清代
光緒進士、海虞謎家
徐兆瑋,撰有《詩種·聯語·酒令·隱語》《燈虎彙編》和《文虎瑣談》等謎著。小說家、海虞謎家
曾樸所著《
孽海花》,採用燈謎手法,將真實姓名隱化成書中的人名,嫻熟地把海虞謎語與小說的故事情節、人物性格、命運緊密結合,成為這部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
民國時期,燈謎藝術發展達到空前境界,各地謎社林立,相繼出版謎書。海虞謎作常見於《北平射虎社謎集》《鐵路協會謎語》等。謎語大家、
鴛鴦蝴蝶派領袖人物
徐枕亞,著有海虞謎作《文虎偶存》《廋辭選存》《枕霞閣文虎》和《枕霞談虎錄》等多種。1934年冬,他與教育家、謎家王吉民發起成立了“琴心文虎社”,結集出版了《琴心文虎》初集。集中被謎界視為上品者不計其數,為典型的南派風格,被謎界後人推崇為謎之正宗,刊行小冊廣為流傳。同時期以詩謎著稱的海虞謎家
平襟亞,校訂出版明代
馮夢龍的《黃山謎》。海虞謎家金仲文、曾冠章和宗嘉佑等,尊稱為“海虞虎將”,遐邇聞名。
1949年後,海虞謎壇欣欣向榮,碩果纍纍。自1953年起每逢新春,工人文化宮就開展海虞謎語活動。1956年,工人文化宮特辟燈謎室,逢節假日開放。組織者還依照當年“琴心文虎社”彩燈,扎制四五十盞,燈下懸掛謎條,供民眾猜射。20世紀60年代,每逢佳節,文化宮活動室懸燈掛謎,場面熱鬧非凡。此後謎語活動一度匿跡。1983年4月,文化宮在原燈謎組基礎上成立常熟市文化宮燈謎研究會,組織指導全市民眾性燈謎活動。1989年4月,更名為常熟市職工燈謎研究會,2002年,升格為常熟市燈謎學會,全盛時有會員70多人。1979年10月,徐市公社文化站創建燈謎組,並舉辦首次國慶燈謎展猜。1998年3月,正式成立徐市燈謎協會,有會員20多名,編印出版《銀海謎譚》6期、《百花謎譚》1期、《
燈謎基礎知識》3期。1988年9月,徐市中學創建燈謎組,1999年4月,升格為智林謎社,有社員25名,編印出版《謎花飄香》15期。以上三個社團組織是目前海虞謎語傳承發展的主要載體,造就了一批制謎猜謎的骨幹。
文化特徵
內容分類
民間謎語
民間謎語,俗稱“猜枚枚子”,是常熟人民在長期生產勞動和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以通俗易懂的口語化語言來表達傳播,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廣泛存在於市井鄉村,千百年來傳承不息。夏天乘涼猜謎是民間謎語活動的主要表現形式,往往由大人出謎,小孩試猜,身邊事物似乎均可入謎。如“朝天鋸子”是“城牆”,“戳天鑽子”是“塔”,“胸中藏著好心腸,土頭老子打把槍,無頭郎中戴笠帽,我捐一隻無腳羊”是“忠孝節義”四字。當然,出謎之後應當說明謎底是人是物,或吃或用,抑是猜字。海虞民間謎中,有許多採用詩歌形式,不僅啟人思索,饒有情趣,而且有一定文學價值,歷來深受人民民眾的喜愛,謎面形象生動,謎底貼切準確。在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白茆山歌”中,就有許多山歌本身就是個謎語。如“唱唱山歌散散心,倷當吾是快樂人,口含黃連心裡苦,黃連樹下苦操琴”,反映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的艱難困苦,用常熟民諺“黃連樹下操琴——苦中作樂”作謎底。再如“盤搭山歌”,問唱:“啥個圓圓天上掛?啥個圓圓水中飄?啥個圓圓人人有?啥個圓圓姐身邊?”答唱:“月亮圓圓天上掛,荷葉圓圓水中飄,眼睛圓圓人人有,小鏡子圓圓姐身邊”。答唱就是謎底。兒歌中也見民間謎語,如《貓》:“細長鬍子兩邊翹,開口總是喵喵叫,夜裡眼睛特別亮,老鼠聞聲心驚跳”,標題與歌詞就是絕好的“謎底”與“謎面”。
民間有
里諺、
歇後語類似謎語者,如:阿元戴帽子——完;十六夜裡做親——喜出望外;陸墓火著——謠言;井泉童子——勢利(水裡)小人;四金剛騰雲——懸空八隻腳;月亮里點燈——空掛名(明);飯籮里火著——淘氣;肉骨頭敲鼓——昏凍凍。
燈謎
燈謎,又稱文義謎,是經常熟歷代文人加工創新,在上層社會和文人中流傳的謎語,主要以書面傳播。其名目繁多,除一般用漢字的義、形、音來扣合的“文字謎”外,還有“
實物謎”“
啞謎”“畫謎”“印章謎”“詩謎”“詞謎”“對聯謎”等,可劃分為文義、特殊、花色謎三大類。
昔日海虞燈謎活動,多為文人風雅之事。民國時謎家王吉民在《琴心文虎》序中寫道:“當夫賓朋讌集,燭影搖紅,妙慮沉思,興高采烈,洵可謂文人韻事矣”。亦有文人創作自娛,如徐枕亞的摺扇謎詩:“天生雅骨自玲瓏,能畫能書點綴工。畢竟卷舒難自主,只緣身入熱場中”,由此也可見一斑。他們創辦“琴心文化社”面向社會開放,其懸猜方式,在各式彩燈下,懸掛同人製作燈謎,謎條直接懸掛在彩燈下,甚至直接書寫在彩燈的白紗上,或將謎條粘接在板壁上,任人商猜,猜中者即以該彩燈為贈。同時期有一班文人,仿效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中提到的蝴蝶(諧“壺碟”)會,同人輪番攜酒肴赴會,席間吟詩猜謎。
海虞燈謎中,有一種“
詩虎”(又稱“敲詩”“押詩條”),由古代的“
射覆”謎演變而來,錄冷僻七言或五言詩一句,空去其中一字,另撰義近四字,合為五字,任人猜壓,頗具特色。如徐枕亞之作:“是櫻桃九熟時”,猜者在“好、正、又、況、恰”五字中選擇,謎底是“好”。
猜制方法
猜謎與制謎,順序雖然相反,但基本方法相同。海虞謎語猜制幾種主要方法有:
會意法、
象形法、
增損離合法、
別解法、
排除法、綜合法、組字法、擬人法等。海虞謎語屬“南派”,猜制方法多用會意法,這是較為常見的方法,也是成謎四大法門之一。會意法是從領會謎面每一個字、詞、句的含義入手,來揭示謎底的一種方法。會意法又有十種形式:正面會意法、反面會意法、側面會意法、夾擊會意法、分段會意法、計算會意法、補貼會意法、剔除會意法、增減會意法、抵消會意法。自古迄今,海虞謎語的格式有上千種,常用的就有十種:捲簾、上樓、遙對、蕉心、蝦須、燕尾、碎錦、
摘遍、粉底和梨花。
選材配面是指選擇謎底材料與擬制謎面。昔時海虞燈謎通常採用古人詩詞、元曲、歷代名人、民風民俗、名店老號、繁體漢字等為其主要內容。謎目主要指猜射時的目錄(分類範圍和數量),按照謎面題意的需要,設定時要寫清一個、兩個或更多個。謎底是一則謎語的答案,是猜射目標。制好燈謎後,應檢查一下謎面與謎底是否倒掛。所謂倒掛,指大小概念的倒掛。如“江、河”可以扣“水”,但“水”卻不能扣“江、河”,因為還有“湖、海、洋”等。謎目和謎底是構成謎語的主因素,兩者密不可分。昔時海虞燈謎選用
四書五經、《
楚辭》、
唐詩宋詞、古典名著一句作為謎目居多,謎底則是對應古籍入謎。
藝術特徵
海虞謎語經過歷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積累,以及文人學士的參與,其特徵也向深層次發展,凸顯出濃郁的地方風格,有著“精、新、巧、雅、趣”的藝術特點。
精:海虞謎語謎面構思精妙絕倫,渾然天成,謎底貼切準確。如“唐古拉山口”猜一紡織品“藏青線卡”。作者將紡織品藏青線卡入謎,可見尺度之精準,面底扣合之絕,不失為謎中精品。
新:海虞謎語創作新穎,具有“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獨特境界,在各種謎法的運用上,儘量不逾規越矩,謎理、文理和情理三者俱備,給人以傳統、純正的感覺。
巧:海虞謎語構思巧妙,初看似無跡可尋,待仔細推敲識破機關,頓時豁然開朗。如“更盡英京無光明”打一常熟方言“五黑倫敦”。英京暗示英國首都倫敦,作者將謎面扣合其中,佳構天成,自然巧作。
雅:海虞謎語除用典外,還善用詩、詞、古文成句,故作品典雅大方,空靈含蓄,雋永留香。如“勸君莫奏前朝曲”打一成語“古調不彈”。從面上推理出須欣賞新曲之願望,正切合“古調不彈”之意。
趣:海虞燈謎平白如話,會意傳神,具有遣興逸致之趣,可令人捧腹。如“山中無老虎”猜一茶葉品種“猴魁”。使人聯想到“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民諺,會感到非常風趣。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海虞謎語客群廣泛,雅俗共賞,而且反映社會歷史、民族風情,寓教於樂,在教育、娛樂和文史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科學價值。海虞謎語內容豐富,無論社會歷史、道德法制、環境衛生還是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涉及。制謎猜謎的人也相當廣泛,男女老少都能參與,少則二人,多則數百人、上千人。在制謎猜謎過程中,不自覺地在接受教育。因而,海虞謎語客觀上已成教育的工具。近年來,許多學校將謎語引入課堂,通過猜謎的形式,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慾,拓寬學生知識面,有較好的啟智教育作用。
海虞謎語是一種廣泛的娛樂活動。就地域來說,從城市到農村,從機關到工廠,從家庭到單位;從空間來說,各個重大節日,以及各種慶典活動,都在舉辦制謎猜謎活動。海虞謎語數百年來已相沿成俗,尤其是元宵佳節,猜謎是一大盛會。在鬧市街區,懸掛的燈謎琳琅滿目,看燈猜謎成為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
海虞謎語在各個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反映各個歷史時期的風貌,從中可以捕捉到有價值的歷史信息,填補地方史料的空白。自古及今,海虞謎家的著作在中國謎史上產生重要影響,海虞謎語既是一種民間文學作品,又是一門語言藝術,已成為一種專門學問。
傳承狀況
海虞謎語的傳承方式主要有兩種,即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個體傳承和結社(加入謎語組織)、學校教學等形式傳承;舉辦各種猜謎活動的集體傳承。
20世紀80年代,常熟市燈謎組織會員有數百名之多。但進入90年代後,燈謎活動漸至無人問津,活動陣地不斷萎縮,謎語活動舉步維艱,謎界人才凋零,後繼乏人,亟需進行搶救和保護。
傳承人物
韋梁臣,蘇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海虞謎語”。
袁松麒,常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海虞謎語代表性傳承人。
錢振球,常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海虞謎語代表性傳承人。
張志強,蘇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傳承項目“海虞謎語”。常熟市燈謎學會副會長、董浜鎮徐市燈謎協會會長。
保護措施
2000年,常熟市率先建立了中國第一家農民燈謎藝術館——徐市燈謎藝術館(後更名為董浜燈謎藝術館),重點開展以下活動:擴大燈謎組織,對有關人員在調查摸底後建立檔案;彙編海虞謎語資料,結集出版《海虞謎語集成》;鼓勵老謎家收徒傳藝,在有關中國小開設燈謎興趣課,建立謎社,培養謎語接班人;在
董浜鎮開闢長達4.5千米的“錦繡燈謎一條街”,定期更換謎作;辦好《
常熟日報》、常熟電視台的《海虞謎語專欄》節目,加深廣大市民對謎語的了解和認識,促進社會共享。
“海虞謎語”保護單位:常熟市董浜鎮文化站。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常熟市燈謎學會多次舉辦全國性“燈謎函寄會猜”與邀請賽,其活動賽事已列入中華謎壇大事記,組織參加了竹西、春申、姑蘇謎會等全國性謎事活動,編印《琴宮文虎》《燈謎輯存》《燈謎書簡》《虞山虎嘯》等謎刊、謎著,謎刊及謎會成員謎作被30多種國家級謎書輯錄,在中華謎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2014年,江蘇省常熟職業教育中心作為江蘇省唯一代表隊,參加了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聯合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華燈謎學術委員會舉辦首屆大型電視益智競技節目《
中國謎語大會》。2015年,江蘇省常熟中等專業學校3位同學入選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節目《中國謎語大會》第二季。
常熟市董浜鎮分別於2010年舉辦了首屆董浜·徐市燈謎藝術展,2013年舉辦了第二屆董浜·徐市燈謎大世界,2017年舉辦了中國(常熟)江南文化節——第三屆董浜·徐市燈謎大世界活動。
榮譽表彰
常熟市董浜鎮先後被常熟市文化局授予“特色文化基地”的稱號,被蘇州市文化局授予“燈謎之鄉”的稱號,被江蘇省文化廳授予“民間藝術之鄉”的稱號。2008年,董浜鎮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燈謎)之鄉”。
江蘇省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編印的《春來謎苑》、常熟市董浜中學編印的《謎花飄香》、常熟市董浜鎮社會治理和社會事業局、董浜鎮文聯編印的《銀海謎譚》,連續多年獲得由中華燈謎圖書館、全國燈謎信息社評選的年度功勳謎刊稱號。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華燈謎學術委員會於2013年設立“中華燈謎·金虎獎”,每年評選一次,是國內燈謎界的最高獎項。2014年,“金虎獎”首次設立“最佳謎校”評選項目,江蘇省常熟中等專業學校成為全國首所獲得該獎項的學校。2017年首次設立“燈謎園丁獎”,常熟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燈謎學會顧問錢振球獲得該獎項。2018年,董浜鎮徐市燈謎協會張志強的謎作“榻前補完衣,教誨言切切(3字韓藝人)朴孝敏”入選“金虎獎·2018年度十佳謎作”,成為蘇州地區首位獲得該獎項的獲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