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參軍集

鮑參軍集

別集名。南朝宋鮑照撰。鮑照明遠,曾經任過臨海王劉子頊前軍刑獄參軍,故世稱他“鮑參軍”,此集因而得名。南朝齊永明年間,鮑照的詩文已散佚大半,南齊虞炎奉命蒐集鮑照遺文,編次成集,並作了序。

基本介紹

  • 書名:鮑參軍集
  • 作者鮑照
  • 類別:古籍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0年
古籍簡介,四庫提要,作者介紹,

古籍簡介

鮑照(公元414-466年)字明遠,南朝宋著名作家,主要成就在詩歌創作方面,尤其是樂府詩。他的作品在我國詩歌發展史具有重要地位,被稱為“上挽曹、劉之逸步、下開李、杜之先鞭”的詩人。他的駢文亦佳。
《隋書·經籍志》著錄《鮑照集》10卷。今傳有明代毛校宋本《鮑氏集》10卷,薛應旂刻《鮑氏集》8卷本,汪士賢刻10卷本《鮑明遠集》。張溥刻《鮑參軍集》2卷本。清末同治年間錢振倫撰《鮑參軍集注》6卷。近人黃節撰《鮑參軍詩注》4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出版。今人錢仲聯錢本黃本基礎上加以補訂,作6卷,標點改為新式的,是現在最好的本子,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較有參考價值。

四庫提要

《鮑參軍集》·十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鮑照撰。照字明遠,東海人。晁公武《讀書志》作上黨人。蓋誤讀虞炎序中“本上黨人”之語。“照”或作“昭”,蓋唐人避武后諱所改。韋莊詩有“欲將張翰松江雨,畫作屏風寄鮑昭”句,押入平聲,殊失其實。(案宋《禮部貢舉條式》,“齊桓”違諱,作“齊威”,可用於句中,不可押入微韻。)沈約《宋書》、李延壽《南北史》作於武后稱制前者,實皆作“照”,不作“昭”也。照為臨川王子頊參軍,沒於亂兵,遺文零落。齊散騎侍郎虞炎始編次成集。《隋書·經籍志》著錄十卷,而注曰梁六卷,然則後人又續增矣。後人流傳,不復施采,故迷其句讀。”又謂“嘗於王晉玉家得唐申諴之釋,而後曉然。”今諴本已不傳。僧起宗以意推求,得三、四、五、六、七言詩三千七百五十二首,分為七圖。萬民更為尋繹,又於第三圖內增立一圖,並增讀其詩至四千二百六首。合起宗所讀,共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合兩家之圖,輯為此編。夫但求協韻成句,而不問義之如何。輾轉鉤連,旁行斜上,原可愈增愈多。然必以為若蘭本意如斯,則未之能信。存以為藝林之玩可矣。起宗不知何許人。此本為明正德庚午朱應登所刊,雲得自都穆家。卷數與《隋志》合,而冠以炎序,未審即《隋志》舊本否。考其編次,既以樂府別為一卷,而《採桑》、《梅花落》、《行路難》亦皆樂府,乃列入詩中。唐以前人,皆解聲律,不應舛互若此。又《行路難》第七首“蹲蹲”字下注曰:“集作樽樽。”“啄”字下注曰:“集作逐。”使果原集,何得又稱“集作”?此為後人重輯之明驗矣。然文章皆有首尾,詩賦亦往往有自序、自注,與六朝他集從類書采出者不同。殆因相傳舊本而稍為竄亂歟?锺嶸《詩品》云:“學鮑照‘才能日中市朝滿’,學謝朓‘劣得黃鳥度青枝’。”今集中無此一句,益知非梁時本也。

作者介紹

南朝宋代詩人鮑照著。鮑照(約415年~470年),字明遠,東海(今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南橋鎮)人。家世貧寒,曾向臨川王劉義慶獻詩,得到賞識,被任命為國侍郎,後遷為左常侍。歷任永安令、海虞令、太學博士兼中書舍人、秣陵令、永嘉令。孝武帝大明五年,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鮑照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劉子頊後來參加劉子勛反對劉彧的宮廷鬥爭,戰敗被賜死,鮑照亦為亂兵所殺。
鮑照是南北朝時期文人中成就最高的詩人,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李白曾把鮑照比作“鳳與麟”,杜甫形容李白的詩歌是“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長於樂府詩,最有名的有雜言樂府《擬行路難》18首,五言樂府《代出薊北門行》、《代白頭吟》等。這些詩作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抒發自己沉淪下寮的憤懣和不平。藝術上能吸收民歌的精華,剛健清新,感情豐沛,形象鮮明,並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與當時歌功頌德的廟堂詩以及遊山玩水、談玄理、慕神仙的時代風尚迥然不同對唐代的李白、高適、岑參等人的創作有一定的影響。
鮑照也是著名的辭賦家和駢文作家。他的《蕪城賦》古樸、奇峭、蒼勁,在南朝抒情小賦中極為難得。駢文《登大雷岸與妹書》即景抒情,情景交融,語言上刻意追新又不流於生僻,華美中顯露挺拔的古氣,是傳頌千古名篇。《步瓜山揭文》則是篇借寫景來諷刺現實。
《鮑參軍集》為南齊永明年間虞炎奉文惠太子蕭長懋之命所編,10卷。其中賦2卷,詩6卷,文2卷。現存鮑照集以《四部叢刊》影印明毛斧季校本《鮑氏集》為較早。明代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鮑參軍集》最為流行。鮑照集的注釋,始於清末的錢振倫,他的注本沒有來得及刊行。近人黃節在錢注基礎上作了補註,稱《鮑參軍詩注》,今人錢仲聯作《鮑參軍集注》,附有《鮑照年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