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人體解剖學用語)

解剖(人體解剖學用語)

解剖(jiě pōu),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對事物作深入的分析研究。同時,解剖也是一個醫學、生物學用語,是指用特製的刀、剪把人體或動植物體剖開。解剖學還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

早在我國戰國時代(公元前500年),我國第一部醫學經典著作《內經》中即已有關於人體解剖學知識的廣泛記載。《內經》中提到“若夫八尺之上,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循切而得之,其屍可解剖而視之,其髒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皆有大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解剖
  • 領域人體解剖學 生物學
  • 目地:科研,疾病治療等
  • 拼音:jiě  pōu
基本含義,發展簡史,基本分科,方位術語,學習方法,

基本含義

人體解剖學(Human Anatomy)是研究人體正常形態結構的科學。屬於生物科學的形態學範疇,是醫學科學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
變異:超出正常變動範圍;
異常:超出變異範圍(胚胎發生時的改變,機能的改變。),有的稱畸形。

發展簡史

解剖學是一門較古老的科學,早在史前時期,人們通過長期的實踐,如狩獵、屠宰畜類和戰爭負傷等,即已對動物和人體的外形與內部構造有一定的認識,在石器時代的人居洞穴的壁上即留有很多粗淺的解剖圖畫,古中國和古埃及即已有屍體防腐知識,幾千年前留下來的木乃伊(乾屍)還是研究古代歷史的寶貴財富。
”在此已明確提出“解剖”,並載有學習與研究方法“度量循切”,還有一定的調查統計,“皆有大數”,書中已有了胃、心、肺、脾、腎等內臟名稱、大小和位置等的記載,很多名稱仍為現代解剖學所沿用,很多數據經過核對,發現與現代人體解剖學的相似,說明古人確是從事過實地解剖與測量的,說明我們的祖先早就有過解剖學的研究。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體解剖學。
在西歐希臘時代(公元前300~500年),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被稱為西歐的醫學之祖)和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哲學家、動物學家)也已進行過動物解割,並著有書籍。
西方最早的、較完整的解剖學論著當推Galen(蓋倫,紀元130~201)的《醫經》,這部書是16世紀以前西歐醫學的權威巨著,書中有很多解剖學資料,對血液運行,神經分布,腦、心等內臟都已有較具體的記載,其資料主要來自動物解剖,錯誤較多。但由於當時在宗教統治的黑暗時代,禁止解剖人體,因此解剖學和醫學以及其他科學一樣,都受到了限制,未能發展。在這期間,阿拉伯地區受宗教的壓制較小,醫學還有一定的發展,Avicenna(紀元980~1037)的《醫典》是當時的重要著作,對血管特別是四肢的靜脈有較正確的記載。西歐醫學中運用切脈方法是從他開始的。切脈法在我國古代早已套用,可能是唐朝時經絲綢之路由我國傳到阿拉伯的。
隨著西歐的文藝復興(15世紀)各種科學都有了蓬勃的發展,解剖學也有了相應的發展。如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解剖學圖譜,描繪精細正確,在現代也是罕見的。
文藝復興時代最偉大的解剖學家Vesalius(1514~1564年)是創立現代解剖學的奠基人。他冒著受宗教迫害的危險,親自從事人體解剖,著有《人體構造》(1543年)這一偉大的解剖學巨著,全書共七冊,系統完善地記述了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形態構造,糾正了很多Galen的錯誤論點,為醫學的新發展開闢了道路。繼他以後,於17世紀Harvey利用動物實驗證明了血液循環的原理,首先提出了心臟血管是一套封閉的管道系統。他為生理學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學科開闢了道路,使生理學從解剖學中劃分出去。Leveenhawk發明了顯微鏡,Ma1pighi觀察了動植物的細胞,從而創建了組織學。十九世紀Schleiden和Schwan創立了細胞學,推動了組織學和細胞學的發展。Golgi對神經系組織構造的仔細研究奠定了現代神經解剖學的基礎;Cajal和Nissl的研究,更把神經解剖學的研究引向深入。19世紀以來,結合臨床醫學的發展,人體解剖學的研究也達到了全盛時期。連恩格斯也說:“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由此可見解剖學在醫學中的地位,是如何重要。
進入二十世紀,醫學的發展又促進了解剖學研究的深入,隨著胸外科、肝外科等各種內臟外科手術的開展,乃對器官內血管和管道等的形態提出了新的要求;電算X-線斷層圖(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CT)和超聲斷層圖的套用,也對斷面解剖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血管縫合手術的提高,顯微外科的開展,乃有顯微外科解剖學的建立。人體解剖學在不斷地發展著,尤其是近數十年來,物理學、生物化學等新理論、新技術的發展,多學科綜合研究的進行,更由於生物力學等邊緣學科的建立與發展,解剖學等形態學的研究也有引向綜合性學科的趨勢,那種純形態學研究的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我國的解剖學研究,雖然在古代已有很大成就,但是由於長期封建社會制度和儒家思想的束縛,未能得到較大發展。雖然也有漢代的華佗,晉代的孫思邈,宋代的宋慈和清代的王清任等,都曾對醫學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在解剖學上取得一定的成就。而我國的現代解剖學只是在十九世紀由西歐傳入現代醫學以後發展起來的,解放以前解剖學工作者只約百餘人,老一輩的解剖學家馬文昭、張均和臧玉詮等都曾對解剖學的研究作出了一定的成績。解放以後,在黨的正確方針政策指引下,醫學事業取得了飛躍的發展。不但解剖學工作者的隊伍已經成十倍地增加,已有了成套的教學設備、標本、模型和圖譜。還編寫了我國自己的解剖學教材,更新了科研設備,改變了科研條件。在人類學、組織學、胚胎學、神經解剖學和人體解剖學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達到了一定的水平。現在廣大的解剖學工作者正在為提高我國的醫學科學水平而努力,爭取為振興中華,在實現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基本分科

廣義的解剖學包括:解剖學、組織學、細胞學和胚胎學。
解剖學又可分為: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
系統解剖學:按機能劃分,研究人體器官的形態、位置和構造(六個系統:運動系統內臟學、脈管系統、感覺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
研究對象:器官(形態不一,位置不同,構造相近)。
重點觀察:位置、形態和構造。
器官的位置:大體定位、對比關係(起點、止點)、周圍毗鄰。
器官的形態:大體形態、局部劃分、表面結構。  器官的構造:實質性器官,切面描述;管性器官,分層描述。
骨:主要觀察形態。(長骨分一體和端及其表面結構,扁骨分面、緣、角及表面結構,短骨分面及其表面結構,不規則骨分體突及其表面結構。)
關節:主要觀察組成及運動方式。
肌肉:主要觀察分布位置及功能。
內臟器官:主要觀察形態,
血管:主要觀察起止及分支。
周圍神經:主要觀察分支分布。
中樞神經:主要觀察表面結構及內部結構。
局部解剖學:按部分劃分,研究人體各局部內各器官間的毗鄰關係(八個局部:下肢、上肢、脊柱區、頭部、頸部、胸部、腹部、盆部)。
組織學:藉助顯微鏡,研究人體器官、組織的微細構造。
胚胎學:研究人體胚胎發生、發展規律。
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主要通過肉眼觀察研究人體形態結構,又稱巨視解剖學。
組織學和胚胎學主要通過顯微鏡觀察研究人體的形態結構,又稱微視解剖學。
由於研究角度、方法和目的不同,人體解剖學又分為:外科學解剖學、表面解剖學、X-線解剖學、斷面解剖學、運動解剖學、年齡解剖學、藝術解剖學等。

方位術語

為了正確描述人體結構的形態、位置以及它們間的相互關係,必須制定公認的統一標準,即解剖學姿勢和方位術語,初學者必須準確掌握這項基本知識,以利於學習、交流而避免誤解。
1.解剖學姿勢
即身體直立,兩眼平視前方,足尖朝前;上肢垂於軀幹兩側,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側)。
2.常用的方位術語
上superior和下inferior:按解剖學姿勢,頭居上,足在下。近頭側為上,遠頭側為下。
在比較解剖學或胚胎學,由於動物和胚胎體位的關係,常用顱側cranial代替上;用尾側caudal代替下。
在四肢則常用近側proximal遠側distal描述部位間的關係,即靠近軀幹的根部為近側,而相對距離較遠或末端的部位為遠側。
前anterior和後posterior:靠身體腹面者為前,而靠背面為後。
在比較解剖學上通常稱為腹側ventralis和背側dorsalis。
在描述手時則常用掌側palmar和背側。
內側medialis和外側lateralis:以身體的中線為準,距中線近者為內側,離中線相對遠者為外側。
描述上肢的結構時,由於前臂尺、橈骨並列,尺骨在內側,橈骨在外側,故可以用尺側ulnar代替內側,用橈側radial代替外側。下肢小腿部有脛、腓骨並列,脛骨在內側,腓骨居外側,故又可用脛側tibial和排側 fibular稱之。
內interior和外exterior:用以表示某些結構和腔的關係,應注意與內側和外側區分。
淺superficial和深deep:靠近體表的部分叫淺,相對深入潛居於內部的部分叫深。
3.軸和面
(1)軸axis:以解剖學姿勢為準,可將人體設三個典型的互相垂直的軸。
矢狀軸一為前後方向的水平線;
冠狀(額狀)軸一為左右方向的水平線;
垂直軸一為上下方向與水平線互相垂直的垂線。
軸多用於表達關節運動時骨的位移軌跡所沿的軸線。
(2)面plane:按照軸線可將人體或器官切成不同的切面,以便從不同角度觀察某些結構。
矢狀面sagittal plane,是沿矢狀軸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將人體分為左右兩部分的縱切面,如該切面恰通過人體的正中線,則叫做正中矢狀面median sigittal plane。
冠狀面或額狀面coronal plane or frontal plane, 是沿冠狀軸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將人體分為前後兩部的縱切面。
水平面或橫切面horizontal plane or transverse plane, 為沿水平線所做的橫切面,它將人體分為上下兩部,與上述兩個縱切面相垂直。
須要注意的是,器官的切面一般不以人體的長軸為準而以其本身的長軸為準,即沿其長軸所做的切面叫縱切面longitudinal section而與長軸垂直的切面叫橫切面 transverse section。

學習方法

1.形態與功能相互統一的觀點:
2.進化發展的觀點:
3.局部與整體統一的觀點:
4.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觀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