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Northwest A&F University)簡稱“西農”或“西北農大”,坐落於中國農科城楊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中管32所副部級建制重點大學之一,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111計畫”、“2011計畫”、“千人計畫”、“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成員,教育部“援疆學科建設計畫”40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由教育部與中國科學院農業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等16個部委和陝西省共建,是中國西北地區現代高等農業教育的發源地,也是全國農林水學科最為齊備的高等農業院校,葡萄酒專業穩居全國第一。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34年的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及後來相繼在楊陵建立的相關科教單位。1999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同處楊凌的原西北農業大學、西北林學院、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陝西省農業科學院、陝西省林業科學院、陝西省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單位合併組建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截至2017年11月,學校占地5653.5畝,設有25個學院,66個本科專業;13個博士後流動站,1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國家重點學科;6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之列;教職工4500多人,專職院士3人;全日制本科生近21000人。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辦學歷史,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科研基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對外交流,文化傳統,校徽,校訓,校歌校旗,校園環境,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知名校友,

辦學歷史

西北農業大學
前身是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創建於1934年。
1932年秋,“籌建建設西北專門教育委員會”成立,于右任等人為籌備委員,同年十二月,該委員會改名為“建設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籌備委員會”,于右任張繼戴季陶3人被共推為常務委員,朱家驊、楊虎城邵力子辛樹幟等十五人為籌備委員,學校籌備工作開始。
1933年3月,籌備委員會共推于右任先生為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校長。
1934年4月20日,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7層教學大樓奠基,這標誌著中國西北地區第一所高等農業學府成立。
1936年7月,籌委會結束工作,辛樹幟被任命為校長。
1938 年7 月, 奉教育部令, 與國立西北聯合大學農學院、河南大學農學院畜牧系合併,成立國立西北農學院。國立西北農學院解放後更名為西北農學院。
1949年5月20日,王震將軍率部解放武功,學校又回歸人民的懷抱。
1985年經原農牧漁業部批准,學校更名為西北農業大學
1999年9月併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北林學院
前身是原西北農學院森林系,成立於1934年。
1979年從西北農學院分出,成立西北林學院;由林業部與陝西省雙重領導,以林業部為主。
1999年9月併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1954年決定籌建西北農業生物研究所,所址選定為陝西武功
1955年定名為中國科學院西北農業生物研究所,先後更名為中國科學院 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1995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1998年被中國科學院確定為首批啟動的國家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單位之一。
1999年9月併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
1940年西北農學院與中央水工實驗所(後稱中央水利實驗處)合辦武功水工實驗室。
1952年擴建為西北水工實驗所。
之後,先後更名為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陝西省水利科學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陝西省水利科學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
1999年9月併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陝西省農業科學院
前身是西北農業科學研究所,於1952年由西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籌建成立。
1954年隸屬農業部。
1958年改由中國農科院、陝西省農林廳雙重領導,更名為中國農業科學院陝西分院。
1973年劃歸陝西省農牧廳領導,更名為陝西省農林科學院。
1983年定名為陝西省農業科學院。
1999年9月併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陝西省林業研究所
前身系陝西省林業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屬中國農業科學院陝西分院的一個專業研究所。
1980年從陝西省農林科學院分出,成立陝西省林業科學研究所,歸省林業廳領導。
1998年更名為陝西省林業科學院。
1999年9月併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陝西省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前身系中國科學院1965年組建的綜合性植物學專業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1970年7月下放陝西省管理。
1982更名為西北植物研究所。
1991年實行陝西省與中國科學院雙重領導體制,更名為"陝西省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1999年9月併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1999年9月11日,由共處陝西楊凌的原西北農業大學、 西北林學院、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陝西省農業科學院、陝西省林業科學院、陝西省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個教學、科研單位合併組建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3年8月教育部批准學校試辦研究生院。
2004年6月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序列。
2007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學校建立研究生院。校長孫其信教授兼任研究生院院長。
2009年,教育部和農業部共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0年,教育部和國家林業局共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7年9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7年5月,學校設有資源環境學院 、植物保護學院、 園藝學院、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醫學院、林學院、農學院、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葡萄酒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人文學院、思政部、外語系、創新實驗學院、國際學院、體育部、成人教育(繼續教育)學院等23個教學機構,在66個本科專業招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本科專業一覽表
學院
專業號
專業名稱
學科門類
農學院
090101
農學
090106W
農學
090107W
農學
植保學院
090103
農學
081102
工學
園藝學院
090102
農學
090109W
農學
動物醫學院
090601
農學
動物科學學院
090201
農學
090501
農學
090701
農學
林學院
090301
農學
090302
管理學
090401
農學
082002
工學
082003
工學
050408
文學
資源環境學院
070702
理學
071403W
資源環境科學(農業資源與環境)
理學
090402
農學
071401
理學
070703
理學
水建學院
080802
工學
081904
工學
080501
工學
081903
工學
080801
工學
080703
工學
080601
工學
080702
工學
機電學院
080603
工學
080307W
工學
080301
工學
081901
工學
081902
工學
081403
工學
080303
工學
信息工程學院
080605
工學
110102
管理學
080611W
軟體工程
工學
食品工程學院
081401
工學
081407W
工學
葡萄酒學院
081409W
葡萄與葡萄酒工程(2002批)
工學
生命科學學院
070402
理學
081801
工學
070401
理學
理學院
070302
理學
070102
理學
經濟管理學院
020102
經濟學
110203
管理學
020104
經濟學
110304
管理學
020101
經濟學
110401
管理學
110201
管理學
110209W
管理學
110206
管理學
110202
管理學
020116
經濟學
人文學院
030101
法學
030301
法學
110302
管理學
030401
法學
外語系
050201
文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11月,學校有教職工4475人。其中,教師崗位2139人,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47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086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雙聘院士11人;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8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人、講座教授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2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7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入選者3人,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入選者6人,陝西省“百人計畫”特聘專家26人,學校“特聘教授”9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4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專家20人,陝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一層次、第二層次入選者5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9人。博士生導師392人,碩士生導師610人。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省級教學團隊16個。
  • 院士
  • 國家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帶頭人審批時間
設施農業教學團隊
鄒志榮
2008
葡萄酒學教學團隊
2009
森林保護學教學團隊
李孟樓
2009
植物病理學教學團隊
康振生
2010
森林培育學教學團隊
趙忠
2010

學科建設

截至2017年5月,學校學科涵蓋農、理、工、經、管、文、法、哲、史、醫、教育、藝術等12個學科門類。有7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以及25個部省級重點學科,有13個博士後流動站, 1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2016年11月,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學科:工程學、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農學
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
植物病理學
土壤學
農業水土工程
臨床獸醫學
果樹學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農業經濟管理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作物遺傳育種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部省級重點學科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作物遺傳育種
果樹學
蔬菜學
茶學
土壤學
植物營養學
植物病理學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農藥學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臨床獸醫學
森林培育
森林保護學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農業水土工程
農業機械化工程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
食品科學
植物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態學
農業經濟管理
林業經濟管理
博士後流動站
流動站名稱
( 一級學科 )
專 業 名 稱
( 二級學科 )
所 屬 學 院
研 究 方 向
1 、農業工程
農業機械化工程
機電工程學院
農業生態與資源利用、智慧型化檢測與自動控制技術、農業自動化技術、計算機在農業工程中的套用、節水灌溉技術設備與自動控制、節水灌溉原理與新技術、農產品深加工新技術及設備、農業節水理論與新技術、水土環境與保護、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農業生物環境監控、木質資源利用與環境
農業水土工程
水建工程學院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
農業自動化與電氣化
2 、作物學
作物遺傳育種學
農學院
旱區農業開發、作物生理生態與高產技術、農業資源利用、高級耕作制度、小麥高產優質多抗品種選育、異源基因導入與新種質創造、農業生物技術、小麥雜種優勢利用、作物雄性不育理論與套用、作物遺傳育種新方法、作物品質育種與糧食工程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3 、園藝學
蔬菜學
園藝學院
果實發育與采後處理、果樹種質資源、果樹種質資源與育種、果樹生物技術、蔬菜生理生態、設施蔬菜、蔬菜育種與生物技術 .
果樹學
茶學
4 、農業資源利用
土壤學
資源環境學院
土壤地理與信息技術、流域土壤保育與環境效應、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動態監測與效益評價、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土壤物理、土壤化學、土壤侵蝕、泥沙養分運移過程、植物的氮素營養、施肥與環境、土壤養分循環 .
植物營養學
5 、植物保護
植物病理學
植保學院
系統昆蟲學與資源利用、昆蟲生理學、昆蟲生態與害蟲防治、植物免疫學、真菌學、生態病理學、植物病理學、農藥化學、農藥毒理學 .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農藥學
6 、農林經濟管理
農業經濟管理
經濟管理學院
投資經濟管理、現代企業決策與發展管理、現代農業經營管理、比較管理學、畜產經濟與貿易、農村財政金融、金融工程理論與技術、農村財務管理、經濟核算理論與方法、農村發展、中國農業經濟史、農業教育管理、農村小城鎮建設與發展、投(融)資管理 .
林業經濟管理
7 、生物學
植物學
生命科學院
植物水分與抗旱生理、植物衰老與采後分子機理、植物分子生物學、生物多樣性、植物資源化學、植物分子生物學、植物分子病理、動物分子生物學、資源生態學、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植物群落生態、植物生理生態、森林生態系統、農田系統生產力。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態學
資源環境學院
8 、畜牧學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動物科技學院
生物技術與家畜育種、動物遺傳資源研究、動物育種原理與方法、動物生殖生理與調控、草業科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
草業科學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序號
一級學科代碼
一級學科
授權類別
1
0710
生物學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2
0713
生態學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3
0815
水利工程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4
0828
農業工程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5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6
0832
食品科學與工程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7
0834
風景園林學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8
0901
作物學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9
0902
園藝學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10
0903
農業資源與環境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11
0904
植物保護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12
0905
畜牧學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13
0906
獸醫學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14
0907
林學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15
0909
草學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16
1203
農林經濟管理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序號
一級學科代碼
一級學科
授權類別
1
0303
社會學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2
0712
科學技術史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3
0802
機械工程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4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5
0814
土木工程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6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7
0822
輕工技術與工程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8
0829
林業工程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9
0835
軟體工程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10
0908
水產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11
1008
中藥學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12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序號
學位類別
專業領域
1
金融碩士專業學位
2
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
3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建築與土木工程
4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生物工程
5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環境工程
6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水利工程
7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食品工程
8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農業工程
9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軟體工程
10
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
林業
11
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
食品加工與安全
12
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
農業信息化
13
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
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
14
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
草業
15
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
農村與區域發展
16
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
農業機械化
17
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
養殖
18
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
植物保護
19
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
農業資源利用
20
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
園藝
21
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
作物
22
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
漁業
23
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
設施農業
24
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
種業
25
獸醫碩士專業學位
26
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
27
林業碩士專業學位
28
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
29
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
工商管理碩士
30
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
31
藝術碩士專業學位
 

教學建設

截至2015年3月,學校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9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2門,省級精品課程50門,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1門。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為首批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項目實施試點院校之一。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動物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農業水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園藝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精品課程
序號
課程名稱
獲批年度
1
園藝設施學
2003
2
普通昆蟲學
2004
3
灌溉排水工程學
2004
4
計算機套用基礎學
2004
5
動物遺傳學
2009
6
森林昆蟲學
2005
7
葡萄酒工藝學
2007
8
葡萄酒品嘗學
2010
9
牧草栽培學
2010
10
農業生態學
2010
11
森林生態學
2010
12
植物化學
2010
省級精品課程
序號
課程名稱
獲批年度
1
園藝設施學
2003
2
微生物學
2003
3
獸醫臨床診斷學
2003
4
遺傳學
2003
5
普通植物病理學
2004
6
普通昆蟲學
2004
7
現代企業管理學
2004
8
畜產食品工藝學
2004
9
葡萄酒品嘗學
2004
10
灌溉排水工程學
2004
11
數學圖象處理
2004
12
計算機套用基礎(高職)
2004
13
貨幣銀行學
2004
14
農業昆蟲學
2005
15
土壤侵蝕原理
2005
16
農業植物病理學
2005
17
植物病害流行學
2005
18
果品蔬菜儲藏運銷學
2005
19
葡萄酒工藝
2005
20
森林昆蟲學
2005
21
森林培育學
2005
22
動物營養學
2006
23
昆蟲生態與測報
2006
24
植物育種學
2006
25
園藝產品儲運學
2006
26
園藝學概論
2007
27
農業生態學
2007
28
植物生理學
2007
29
生物化學
2008
30
大學物理
2008
31
動物性食品衛生學
2008
32
動物生理學
2008
33
會計學基礎
2008
34
植物化學
2009
35
遙感原理與方法
2009
36
成本會計
2009
37
蔬菜栽培學
2009
38
園藝植物病理學
2009
39
獸醫傳染病學
2009
40
昆蟲學概論
2009
41
試驗設計與分析
2010
42
牧草栽培學
2010
43
農業概論
2010
44
植物保護學
2010
45
資源昆蟲學
2010
46
有機化學(農林生物類)
2011
47
動物育種學
2011
48
汽車拖拉機學
2011
49
果樹栽培學
2011
50
工程測量
2011

學術研究

科研基地

截至2015年3月,學校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55個省部重點實驗室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名稱
主管部門
依託單位
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技部
水保所
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技部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旱區農業水土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水建學院
植保資源與病蟲害治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植保學院
西部環境與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林學院
農業部旱區農業節水重點開放實驗室
農業部
水建學院
農業部家畜生殖內分泌及胚胎工程重點開放實驗室
農業部
動物醫學院
農業部作物病蟲綜合治理與系統學重點開放實驗室
農業部
植保學院
農業部西北地區園藝作物生物學與種質創製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
園藝學院
國家林業局黃土高原林木培育重點實驗室
林業局
林學院
陝西省植物源農藥研究與開發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
植保學院
陝西省作物雜種優勢研究與利用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
農學院
陝西省經濟植物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
林學院
陝西省林業綜合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
林學院
陝西省植物遺傳育種工程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
農學院
陝西省農業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
植保學院
陝西省農業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科技部
植保學院
省部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 心 名 稱
來源
依託單位
國家節水灌溉楊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科技部
水保所
國家楊凌農業生物技術育種中心
科技部
農學院
陝西省循環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陝西省
農學院
國家小麥改良中心楊凌分中心
農業部
農學院
西部資源與環境網上合作研究中心
教育部
水保所
農業有害生物無公害控制技術創新中心
農業部
植保學院
陝西省動物胚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陝西省
動物醫學院
陝西省生物農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陝西省
植保學院
陝西省農產品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陝西省
食品學院
陝西省葡萄與葡萄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陝西省
葡萄酒學院
陝西省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陝西省
動物醫學院
陝西省設施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陝西省
園藝學院
陝西省中藥指紋圖譜與天然產物庫研究中心
陝西省
生命學院
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測試(楊凌)分中心
農業部
食品學院
陝西省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陝西省
園藝學院
陝西省農業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陝西省
機電學院
水土保持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水利部
水保所
小麥育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農學院
農業部國家肉牛改良中心
農業部
動科學院
國家林業局西北自然保護區研究中心
國家林業局
林學院
陝西省現代節水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陝西省
水保所
國家和省部級野外試驗台站
基地名稱
所在地
依託單位
長武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台站
陝西長武
水保所
國家安塞水土保持綜合實驗台
陝西安塞
水保所
秦嶺火地塘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
陝西寧陝
林學院
國家黃土肥力與肥力效益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
陝西楊凌
資環學院
校內研究機構
乾旱半乾旱農業研究中心
生物技術研究中心
動物遺傳育種與胚胎工程研究中心
農業與環境信息研究中心
農作物生物技術育種研究中心
植保資源與病蟲害治理研究中心
節水與水資源研究中心
西北林業研究中心
生物信息研究中心
中國農業歷史文化研究所
西部農村發展研究中心
蘋果研究中心
茶葉研究所
蠶桑絲綢研究所
農村金融研究所
數學模型與數據分析研究中心
中藥材規範化研究中心
微生物研究中心
農業法與環境法研究中心
草食動物研究中心
農業科技翻譯研究所

科研成果

1934年至2014年,學校共取得科研成果5000餘項,獲獎成果1800餘項,其中國家級獎勵104項,培育出中國小麥推廣面積第一的“碧瑪一號”、長期主導中國小麥品種換代的“小偃6號”、自育蘋果品種推廣面積最大的“秦冠”等重要成果,科技成果轉化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累計超過2000億元。2005年至2014年,學校累計取得各類科研成果獎250餘項,其中國家級科技成果獎14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78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221件,審定品種210個,被國際三大檢索系統收錄論文130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800多部。特別是在體細胞克隆技術、胚胎幹細胞、雜交小麥、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研究成果。合校以來,科技創新實現快速發展,2009年到位科技經費3.88億元,累計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33項,其中主持完成12項;主持完成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60項;獲陝西省科技進步最高成就獎1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739件;審定動植物新品種381個。發表SCI、EI、SSCI論文7300多篇,其中2013年第一署名單位SCI、EI、SSCI論文1364篇。至2014年有16家農、林、水專業學會掛靠學校,編輯出版20種學術期刊,建有大學出版社。
2011年共組織申報國家及省部各類科研項目1381項。獲批科研項目830項,其中,獲批“973”計畫課題2項、“863”計畫課題6項、支撐計畫課題14項、國家基礎性工作專項1項、轉基因重大專項1項、國家林業公益性行業專項5項;獲批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2項;國家社科基金2項。項目契約經費4.8億元,到位經費3.1億元。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40項。
2012年,《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網路版資料庫收錄2012年發表的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單位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論文共371篇,較2011年增加了60篇,增幅為19%,其中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310篇,會議論文(Conference article)36篇,待刊論文(Article in Press)25篇。371篇論文中,收錄量較高的前5個學院依次是水建學院82篇,機電學院41篇,食品學院31篇,資環學院30篇,理學院29篇。以第一作者發文5篇以上的是水建學院的陳帝伊和李向明,分別為9篇和8篇。371篇論文刊登在168種期刊上。刊登論文數量居前三位的期刊分別是《農業工程學報》59篇、《農業機械學報》33篇、《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2篇。
截至2015年3月31日,學校累計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33項,其中主持完成12項;主持完成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63項;獲陝西省科技進步最高成就獎1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879件;審定動植物新品種409個。發表SCI、EI、SSCI論文9695篇,其中2014年第一署名單位SCI、EI、SSCI論文1598篇。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圖書館館藏印刷本圖書446萬冊,電子本圖書100餘萬種。館藏文獻已全部涵蓋了校所有的學科,基本形成了以農業、林業、水利、生物、機電、資環、信息等學科為重點,以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研究為特色的館藏文獻貫通古今中外、印刷型文獻與電子文獻並存、實體文獻與虛擬文獻相溶合的農、工、理、管、文相結合的館藏體系。
  • 學術期刊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西北植物學報》
《乾旱地區農業研究》
《昆蟲分類學報》
《麥類作物學報》
《西北林學院學報》
《西北農業學報》
《陝西農業科學》
《水利與建築工程學報》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
《北方蠶業》
《陝西林業科技》
《家畜生態學報》
《動物醫學進展》
《畜牧獸醫雜誌》

對外交流

學校2006年取得了接收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學生資格。截至2014年,已與美國英國加拿大以色列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等國家和地區的135所大學或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年均1200名國(境)外學者來校講學和進行學術交流;成立了“中美水土保持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中加旱區農業科技創新中心”、“中英農業可持續發展協作網路”、“中奧環境保護研究中心”等9個國際學術交流平台。。“十一五”以來,先後公派1002名學生出國留學。2006年創建了每年一屆的“楊凌國際農業科技論壇”,力爭辦成國際農業科技界的品牌論壇。

文化傳統

校徽

DNA是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學校因小麥而聞名於世,兩條螺旋向上並排的遺傳物質DNA鏈,構成聞名於世的小麥,體現了學校(種植業和養殖業)農業的特點,表達由教學和科研院所合併組建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傳承農業文明的重任,肩負解決廣大民眾賴以生存的糧食問題的歷史使命。
校徽校徽
圖案構成也是成排向上的樹木,代表林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是學校教書育人的辦學思想。
上下翻動的水波,是多向調節水資源的水利。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是追求完美品德的寫照。
一顆金裝包裹的綠色種子是在校學生的形象。金色年華的學生,明天就是綠色世界的主人。
校徽由大圓環、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內圓環種子構形及內部兩排上升的螺旋圖案構成。

校訓

校訓:誠 朴 勇 毅
誠:誠實不欺,講求信譽,以誠為本,為人為學,誠心正義,誠信待人。
朴:純樸、樸實、樸素。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知識分子對故土、對現實的一種積極情懷,一種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生態度。
勇:勇敢、無畏、敢為天下先和不怕失敗、不畏強暴、不迷信權威的精神。也有“勇氣”、“創新”、“攀登”、“進取”之意,暗含強健體魄涵義。
校訓校訓
毅:毅力、堅韌、堅毅,意為具有堅韌不拔、頑強不屈的精神與意志,做到無堅而不摧、無往而不勝、不為暫時的失敗所屈服,是成就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誠樸勇毅”四字校訓,以“誠”字起首並以之為核心,又結合我校“農”的特色,同時有追求科學、追求真理、嚮往光明、健康向上的精神。

校歌校旗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歌
作詞:黎琦 王軍道
作曲:趙季平
走過風雨, 擁抱陽光,
我們的校旗在古老周原飄揚。
看霞染渭水, 聽鳳鳴高崗,
教稼聖地培育英才棟樑,
啊! 勤奮學習, 自信自強,
用知識豐滿飛翔的翅膀。
啊! 健全體魄, 堅定信仰,
理想之舟從這裡揚帆從這裡啟航。
走過風雨, 擁抱陽光,
我們的校旗在古老周原飄揚。
看霞染渭水, 聽鳳鳴高崗,
教稼聖地培育英才棟樑,
啊! 西部開發, 科教奠基,
天降大任我們承當。
啊! 繼往開來, 跨越夢想,
托起中國農業明天的太陽。
校歌
校旗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旗

校園環境

學校地處陝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東臨西安鹹陽,西接寶雞,學校校園面積5652畝,建築面積95.67萬平方米。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園分為南校、北校兩個主校區,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有自己獨立的校區,是各自的實驗室、行政辦公室所在,兼顧高年級學生的教學和訓練。此外,學校還擁用安塞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陝西秦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陝西長武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野外站台、林場、農作站、養殖場、動物醫院等校外研究與教學機構。
南校區鳥瞰圖南校區鳥瞰圖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北校區3號教學樓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古樸,系1934年建校時國民政府資助所建;位於北校區的原昆蟲博物館的建設亦得到了國家農業部的資助。1999年合校以後,新增和修葺的校園建築使學校面貌發生變化,如新建的北校區8號教學樓、北校區機電學院工程訓練中心、水建學院校區教學樓、南校區1號、2號和3號教學樓、南校區國際交流中心建築群(含科研樓、圖書館和行政中心)、北校區標準體育場、南校區博覽園建築群、南校區室內體育館、南校區游泳池以及若干標準化學生公寓和食堂等等。校園原有建築也得到了修葺和完善,如北校區3號教學樓和圖書館、南校區原林學院實驗樓、南北校區體育場和風雨操場、北校區游泳池、食品學院教學樓等都進行了加固、翻新以促進教學和服務學生。南、北校區各有1個“繡山學生活動中心”,系台灣企業家朱英龍先生資助所建,“繡山”為其父朱繡山先生之名諱,現南校區“繡山學生活動中心”大廳內有朱繡山先生雕塑一尊。邵逸夫先生亦捐資建設了博覽園內的昆蟲館和動物館,已成為“國家科普教育基地”。校園內的建築和設施為學校的教學工作和師生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校長、黨委副書記
常務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
副校長

歷任領導

1934年建校以來歷任校長:
校 長
1934-1935
校 長
1936.7-1938
院 長
1938-1939
院 長
1939-1944
院 長
鄒樹林
1944-1945
院 長
1945.9-1945.12
院 長
1945-1947
院 長
1947.3
院 長
王 綱
1949.5
院 長
邵敬勛
1949.6
院 長
1949.8
院 長
1950.4
革委會主任
1967.7
革委會主任
崔 健
1970.10
革委會主任
張益增
1972.2
革委會主任
1975.3
院 長
康 迪
1979.3
院 長
1982.1
院 長
張 岳
1985.6
校 長
張 岳
1985.10
校 長
荊家海
1991.11
校 長
1996.1
校 長
李 靖
1999.1-1999.1
校 長
校 長
校 長
1999.9-2003.8
2003.8-2011.1
2011.1-2017.12
原西北林學院院長:
職務
姓名
任職時間
院 長
彭爾寧
1980.11-1982.12
院 長
1983.12-1986.7
副院長主持工作
院 長
王性炎
1986.7-1987.3
1987.3-1991.12
副院長主持工作
院 長
1991.12-1993.12
1993.12
院 長
1997.11-1999.9

知名校友

李振聲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先後當選為中國共產黨十二、十三大代表,第八屆全 國政協常務委員,2006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周堯:昆蟲分類學家、教授,聖馬利諾共和國國際科學院院士。
山侖:旱地農業生理生態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李振聲院士李振聲院士
李振岐:字興周,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于天仁:著名土壤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趙洪璋小麥育種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朱顯謨:中國科學院院士(地學部),中國著名的土壤和土地整治專家,國際土壤學會會員。
盛彤笙:中國著名的獸醫學家、微生物學家和獸醫學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侯光炯:上海市金山縣人,土壤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曾任國立西北農學院教授。
塗治:字策三,湖北黃陂縣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農業科學家、植物病理學家、教育家。
林容:中國科學院院士(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植物學家、植物分類學家,中國植物學學科的先驅者之一,中國菌物學研究的開拓者之一。曾任原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國立西北農學院教授。
王光遠: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共黨員。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 院名譽院長,工程理論與套用研究所名譽所長,國際刊物《工程最佳化》編委,國際結構安全 與可 靠性協會委員,曾任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學科 組成員。
李佩成:中國科學院院士。1956年畢業於西北農學院農田水利系並 留校任教。曾留學前蘇聯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系,攻讀博士學位。
虞宏正: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當選為九三學社中央科學文化委員會委員。1958年任中國科學院陝西分院副院長。1959年當選陝西省科協第一屆委員會委員。
魏江春:院士。
韓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北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系博士畢業。
康紹忠:院士。現任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水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農業水土工程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1962年出生,湖南桃源人,1982年在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獲學士學位,1985年、1990年在西北農業大學分別獲碩士、博士學位,曾擔任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院長,長期在學校從事農業水土工程學科教學科研和研究生培養工作。
竇忠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存根: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副書記(正部長級)。曾任西北林學院院長、中共重慶市委組織部部長,市人大主任。
陳宗興:曾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劉於鶴:原林業部副部長、中國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
賈生華:現任浙江大學社科部副主任,浙江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企業投資研究所所長,兼任廣宇集團、華庭股份、佳力科技、寧波方太等公司的獨立董事或顧問
張寶文: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
白紀年:原陝西省委書記、原西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
周光宏:南京農業大學校長。
高宜新: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鄧理: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鄭小明:陝西省政府副省長。
朱靜芝:政協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石學友;陝西省政協副主席
張生朝:陝西省政協副主席
陳里:陝西省公安廳副廳長。三農問題專家,管理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樓夢麟:同濟大學教授,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土木工程系主任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