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2000年7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國家級開發區,成立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黨中央、
國務院實施
西部大開發以來,為了擴大吸引外資規模、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擴大對外開放、促進
青海經濟快速發展所採取的重大舉措。為青海和
西寧的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和發展空間,必將成為青海經濟建設發展的前沿陣地和重要視窗。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將成為青海改革開放的實驗地、工業經濟的聚集地、高新技術的孵化器、經濟發展的排頭兵。
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於2001年4月動工建設,經過兩年的建設、開發、招商引資和優惠政策的及時兌現,已吸引
加拿大、
德國等國外投資商和
台灣、
香港地區以及
浙江、
北京、
四川、
新疆、
江蘇、
陝西、
甘肅等地投資商落戶開發區投資置業,初步形成了以機械加工、特色資源開發、中
藏藥、食品、流通貿易、公益事業、
房地產開發等為主的產業。
開發區已累計批准入區
企業87家,建成投產和交付使用17項,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4億元;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20萬元。依據國務院批覆和西寧城市總體規劃,開發區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東部,總規劃面積12.79平方公里,首期規劃面積4.4平方公里。控制面積8.39平方公里,具體範圍是東起小峽口、西至
青海民族學院、北起
湟水河、南至
南山腳下。開發區距市中心5公里,是中國國內所有國家級開發區中,與省會城市的市中心距離最近的開發區之一,距鐵路客、貨運站4公里,距
西寧機場12公里。開發區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是青海省內最為理想的一塊投資熱土。
經過一期開發和建設,開發區建成18—30米寬的道路11條,總長約7.4公里。同時與其配套的雨污水、
天然氣、
自來水、
通訊、
有線電視等已全部完工;完成中央商務區一期工程,並已投入使用;對一期已建成道路和中央商務區進行了全面綠化;通過市場化模式運作的管委會大廈今年年底已交付使用。開發區投資環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是青海省內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的地區。貫徹“以工業項目為主,以利用外資為主,以出口創匯為主,致力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三為主一致力”方針,在開發建設上堅持“政府規劃、市場機制、企業運作、社會開發”的原則。
開發區立足青海省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鹽湖化工、
有色金屬、
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重點發展以高原動植物為主的中藏藥、食品、生物化學製品等特色產業;積極發展生態環保、高新科技、新材料、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協調發展流通、
金融、房地產、
中介、進出口貿易等配套服務產業。
投資環境
交通
地形地貌:開發區東川工業園處在西寧市東部,從地貌單元上劃分,隸屬湟水的第四系沉積層二級階地,地形較為平坦,地形高差不大於1M。
氣候
氣候:西寧市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夏季涼爽,冬季寒冷。海拔高,氣壓低,降雨量少,蒸發量大,凍土期長,無霜期短,晝夜溫差大,光能資源豐富,紫外線強。
氣溫:年平均氣溫為5.7℃,極端最高氣溫為35.2℃,極端最低氣溫為-26.6℃。11月-2月的平均氣溫為-11.9℃。
風況:年均風速1.97m/s,最大風速15.7m/s,常年風向為東南風。
降水量:平均降雨量為368.2㎜,集中在7、8、9三個月,占全年降水量底59%,11月至來年3月共五個月的降水量僅為全年降水量的3%,年最大降水量541.2㎜,年最小降水量為196.4㎜。
蒸發量:年最大蒸發量為2095.8㎜,最小年蒸發量為1535.9㎜。最大月蒸發量為323.7㎜,最小月蒸發量為28.5㎜。
濕度:年最高相對濕度為79%,最低相對濕度為32%。
氣壓:年平均氣壓581㎜汞柱,年平均最高氣壓581.9㎜汞柱,年平均最低氣壓579.8㎜汞柱。
紫外線:平均輻照強度為22w/㎡,為平原地區的2-3倍。 凍土深度:歷年最大凍土深度134㎝,歷年最小凍土深度100㎝。
資源概況
水資源
開發區地處
黃河、
長江、
瀾滄江源頭,境內河流縱橫,而且河床陡峭,河谷狹窄,落差較大,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尤以黃河、長江水能資源最為集中,開發潛力極大。據勘探,全省有1萬千瓦以上水能資源的乾支流共108條,總蘊藏量2337.46萬千瓦,分別占全國和西北地區總量的3.3%和27.8%。可開發的大中型水電站總裝機為2099萬千瓦,其中裝機25萬千瓦以上的電站可建17座,2.5萬至25萬千瓦的可建51座。西寧
地表水和
地下水也十分豐富,湟水河貫穿市區,全年徑流量18.94億立方米,自產地表水資源量7.01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6.98億立方米,水資源量13.99億立方米。
植物資源
開發區地處寒溫帶,植物種類較為豐富,共有經濟植物75科、331屬、947種,其中種子植物約占三分之一。有各類藥用植物約680種,著名中藥材50餘種,如西寧
大黃、
冬蟲夏草、
雪蓮、
貝母、
甘草、
藏茵陳、
黃芪、
麻黃、
枸杞等暢銷國內外。此外還有
纖維類、油料香料類、食用觀賞類植物數百種,其中以
蕨菜、
蕨麻、
沙棘等最為馳名。絕大部分植物尚待開發利用。
動物資源
開發區所在地西寧境內有野生獸類103種、鳥類294種,分別占到全國的1/3和1/4。已查明的有經濟價值的動物250多種。有國家級保護動物野
駱駝、野
氂牛、野
驢、盤
羊、
白唇鹿、
雪豹、
黑頸鶴、
蘇門羚、
黑鸛等10種,二類保護動物20種,三類保護動物9種。省內江河湖沼中,有各種魚類37種,其中有經濟價值的15種,大部分有待開發利用。
畜牧資源
青海是中國五大牧區之一和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全省草原面積3644.94萬公頃,占全省面積的53.6%。草原載畜量2300萬頭(只)。每年產出13萬噸牛羊肉和400多萬張牛羊皮。其中被稱為“雪山之舟”氂牛500多萬頭,接近全國的一半;綿羊1400多萬隻。纖維長、拉力強的“西寧毛”馳名中外。
鹽湖資源
被譽為聚寶盆的柴達木盆地,共有33個鹽湖,經濟價值最大的是全國獨一無二的鋰礦區--東台吉乃爾湖和全國最大的鉀鎂鹽礦區--察爾汗鹽湖。已初步探明
氯化鈉儲量3263億噸,
氯化鉀4.4噸,鎂鹽48.2億噸,氯化鋰1392億噸,鍶礦1592萬噸,芒硝68.6億噸,上述儲量均居全國第1位。其中,
鎂、
鉀、
鋰鹽儲量均占全國已探明儲量的90%以上。而且,鹽湖資源品位高,類型全,分布集中,組合好,開採條件優越。
石油天然氣資源
共發現16個油田、6個氣田。石油資源達12億多噸,已探明2.08億噸;天然氣資源2937億立方米,已探明663.29億立方米。
金屬和黃金資源
礦種多,品位高,產地遍布全省各地。有色金屬礦產有:
銅(儲量180萬噸)、
鉛(110萬噸)、
鋅(153萬噸)、
鎳、
鈷、
錫、
鉬、
銻、
汞等。黑色金屬礦產有:
鐵、
錳、
鉻、
鈦、
釩等。另有貴重金屬礦產
金、
銀、
鉑;稀有稀土金屬和稀散元素礦產
鍺、
鎵、
錮、
鎘、
鍶、
鈹等,保有儲量占全國的63%。
非金屬礦產資源
旅遊資源
開發區所在的西寧是一座有著兩千一百多年歷史的高原古城,古稱
西平亭,曾是後漢將軍
趙充國屯田的地方、南涼的都城、唐蕃古道的咽喉、絲綢南路的要道、
青藏高原通向中原的門戶、河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自古就是一顆璀璨的“高原明珠”。北山煙雨——西寧古八景中遺留最完善的一景,面對自然界這神奇的造化,你會在一剎那間萬念俱空。千百年的風剝雨蝕和鬼斧神工,造就了這或狀如層樓迭起,或如寶塔凌空的奇峰。
城市介紹
西寧市是青海省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教和交通和、通訊中心。全市常住人口215.36萬人,增長1.24%,其中,城鎮人口129.24萬人,鄉村人口86.12萬人。在常住人口中,市區人口107.17萬人。人口出生率11.98‰,人口死亡率4.37‰,人口自然增長率7.61‰,計畫生育率98.77%。轄城東、城中、城西、城北四個區,大通、湟中、湟源三個縣。以及正在建設的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城南新區、海湖新區。 西寧地處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兩山對峙之間,統屬祁連山系,黃河支流
湟水河自西向東貫穿市區。全市總面積7665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50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75平方公里。市區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發量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為1939.7小時,年平均氣溫7.6攝氏度,最高氣溫34.6攝氏度,最低氣溫零下18.9攝氏度,屬大陸高原半乾旱氣候。夏季平均氣溫17-19攝氏度,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勝地,有“中國夏都”之稱。
城市歷史
西寧歷史悠久。商周秦漢時期,河湟地區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帶。
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霍去病將軍在此設西平亭。東漢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設
西海郡。唐初(公元619年)建
鄯州,成為青藏高原與中原的交通中轉站。五代北宋時稱青唐城,是吐蕃唃廝囉的國都,成為東西商貿交通的都會,興盛一時。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宋軍進入青唐城,改稱西寧州(取名西方安寧之意),建隴右都護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置西寧府.1914年裁西寧府,設西寧道。1926年,撤銷道,改為西寧行政區,設西寧行政長官。1946年西寧改縣為市,成為青海省省會。1949年9月5日西寧解放,仍作會省會。
少數民族
西寧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並存。西寧地處
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
農業區與
牧業區、漢文化與藏文化的三大結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過百萬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達100萬之多,有漢、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4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54。36萬人,占總人口25.55%。佛教、伊斯蘭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並存,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影響尤為深遠,塔爾寺是我國六大藏傳佛教寺院之一,東關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各民族團結奮鬥,相濡以沫,譜寫了燦爛的發展史,創造了輝煌的成就,賦予了串富的人文精神,使西寧顯現出包容,勤勞、開放。創新的城市文化特點西寧是古“
絲綢之路”南路和“
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衝和軍事重鎮,素有“海藏咽喉”之稱。隨著西部大開發和現代交通建設步伐的加快,以西寧為中心輻射全省的交通網路已形成,315、109國道貫穿全境,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四通八達,鐵路向四周延伸,總鋪軌里程1300餘公里。青藏鐵路建成通車使西寧成為青藏高原鐵路中心樞紐。西寧機場以每年客運吞吐量以33%的速度遞增,已通航全國各主要城市。“蘭一西一拉”(蘭州一—西寧一拉薩)通訊光纜工程,使電話通訊聯接全國各地及世界數十個國家。
西寧市是中國優勝旅遊城市和全國園林
綠化先進城市。在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和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青海建設成旅遊名省的機遇下,不斷挖掘和開發旅遊資源,積極擴大“天路起點,中國夏都,健康之旅”旅遊品牌。形成了以西寧中,心的兩小時車程半徑旅遊圈,利用已開闢或正在開闢的環青海湖旅遊線、黃河源旅遊線、唐蕃古道旅遊線、宗教朝聖旅遊線、
世界屋脊旅遊線、青藏鐵路旅遊線等十條精品旅遊線路,充分展示
塔爾寺、
青海湖、
原子城、
日月山等著名自然和人文景觀,以及富有青藏高原魅力的民族風俗文化。根據海拔高度分類,2000—2500米的中等海拔高度,對人體有強化體魄,增進健康的功能。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增強人體耐力;二是有利於減肥、降低體重而又不傷身;三是增加體內微血管能量;四是促進心肺活力。據統計,西寧地區居民的高血壓患病率,急性心肌梗塞發病率,死亡率以及肺氣腫,關節炎、婦女濕症等發病串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受低氧低溫低濕以及大氣中紫紅外線的影響,使許多細菌、病菌等生存繁殖和傳播力度相對減弱,並因低氧刺激紅細胞代謝有利於機體氧的交換。國家體育總局在西寧湟中縣修建了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王麗萍、王軍霞、孫英傑等體育名將均在此進行過賽前集訓。
區內園區
生物科技產業園區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科技產業園於2002年4月經人民政府批准設立。區域規劃面積4.03平方公里,位於西寧市城北區,東依北川河,西靠
大酉山,距離市中心6公里,距西寧鐵路北站4公里,距西寧機場20公里,寧張公路(227國道)和城市快速路(海湖路)從園區東西兩側穿過,交通十分便利。園區地理位置優越,地勢寬闊,植被條件好,空氣清新,適宜生物技術,中藏藥和綠色保健食品加工企業的潔淨生產。
生物科技產業園區以“七通一平”為主體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基本完成,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環境優美,政策優惠。生物科技產業園區將按照政府引導、市場機制、企業運作、產學研結合的模式,以體制創新、科技創新為動力,發揮集聚和帶動效應,以功能配套的基礎設施、清潔優美的自然環境、良好快捷的服務環境為平台,圍繞特色生物資源,加大開發力度,加快推進中藏藥企業重組整合,壯大和提升中藏藥產業的規模和優勢,做大做強生物技術產業,將園區建設成為集科學研究、開發、生產於一體的工業新區和我省重要的生物技術和農副產品加工基地。
甘河工業園區
西寧經濟開發區甘河工業園區,於2002年7月由省政府批准設立。位於西寧市
湟中縣魯沙爾鎮,
甘河由南向北縱貫全境,距離西寧市35公里、湟中縣城6公里,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
園區36公里的道路建成通車,鐵路運力達到1200萬噸,供電能力達96萬千伏安,園區供排水、防洪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已經全面開工。園區依託青海礦產資源、電力資源及天然氣資源的優勢,按照特色資源與高新技術相結合的原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了有色金屬加工和天然氣化工產業的發展,已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屬冶煉和加工等為主的材料工業集群。力爭通過幾年努力把甘河工業園區建成為西北乃至我國重要的鉛、鋅銅、鋁等有色金屬和鎳、銦、金銀等稀有金屬冶煉及延伸加工生產基地,成為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功能完善、產業特色明顯、具有較大產業規模的新型工業園區。
東川工業園區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12.79平方公里。東起小峽口、西至青海民族學院、北起湟水河畔、南至南山腳下。坐落在青海省省會西寧市東部,距離火車站、貨運站4公里,距離西寧機場12公里,距離市中心8公里,高速公路、鐵路、城市主幹道均在園區周邊,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區內地勢平坦、面積開闊、環境優美,是青藏高原極具發展潛力、蘊涵巨大商機的地區之一。
園區內建成全長17公里的道路和供水、排水、供電、供氣等配套設施,基本做到了"七通一平"。區內還建成一座2.5萬平方米的會展中心,5.3萬平方米的中央商務廣場,7萬平方米的中小企業創業園,3萬平方米的農民安置新村以及部分配套商業、辦公、房地產項目。建立了"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的政務、商務服務中心,項目入駐審批、土地審批手續、建設手續、工商註冊、稅務登記、優惠政策兌現以及技術改造、新產品、新技術申報均在園區管委會實行"一條龍"辦理,對批准入區的企業還實行稅收、土地、建設、綠化、消防、人防以及火車票、飛機票、貨物託運等代辦服務。
南川工業園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川工業園區於2008年2月14日成立。南川工業園區遵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三為主二致力一促進”的辦區方針,在園區發展方向上致力於“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循環經濟、科技研發、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生態文明”的新型工業化目標;在產業定位上,以打造“青海國際藏毯城”為核心任務,發展以藏毯為龍頭的牛羊毛絨產業集群,推進國際性藏毯生產經營集散基地建設,做大做強毛紡織產業規模;以承接上游甘河工業園區產業為紐帶,發展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產業;圍繞高新技術項目發展太陽能光伏、光熱產業;利用青海高原特色動植物資源,培育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
園區已建成了南川河以西、奉青橋至園丁橋1平方公里區域內的道路、給排水、供電、天燃氣等基礎配套設施。“國家知名品牌”
青海雪舟三絨集團以及青海藏羊集團公司、青海嘉年絨業有限公司、青海絨業集團、青海美亞生態發展有限公司、青海聖源機織地毯有限公司、青海絨毛生產基地、青海裕泰畜產品加工基地、青海藏派毛牛絨分梳基地已入駐,且大部分企業建成並投產。全部達產後預計實現工業產值40億元。建成了青海羊毛交易中心。園區內的鋁加工園、機械加工園、新材料加工園正在編制規劃。
優惠政策
開發區外商投資企業,自生產之日起兩年內,由開發區
財政按年度企業實際上繳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的100%,作為開發區財政扶持基金,用於扶持企業發展;企業自獲利年度起,免徵地方所得稅11年。
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出口創匯企業和生產性企業,自生產之日起兩年內,由開發區財政按年度企業實際上繳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的80%,作為開發區財政扶持基金,用於扶持企業發展;企業自獲利年度起,前5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6-7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開發區流通企業,自生產經營之日起兩年內,由開發區財政按年度企業實際上繳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的50%,作為開發區財政扶持基金,用於扶持企業發展;企業自獲利年度起,前3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4—5年減半徵收企業
所得稅。
開發區內企業,進口設備及其配套件、備件、進料加工和來料加工企業為加工出口商品而進口的料、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準予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
增值稅;區內企業生產的出口產品,達到國家規定條件的,免徵出口關稅。
開發區土地基準地價,工業用地每畝6萬元,商業用地每畝18萬元,房地產用地每畝25萬元。在土地出讓上,針對不同企業,不同項目、不同投資、不同規模、不同產出,採取一企一策,有基準地價、成本價、優惠價、零地價等靈活多樣的土地出讓辦法和招商引資策略,吸引更多的企業到開發區來投資置業,增強開發區的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