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區內園區,東川工業園區,甘河工業園區,南川工業園區,生物科技產業園區,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環境,資源概況,城市介紹,所獲榮譽,城市歷史,地圖信息,
基本概況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於2000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2005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對西寧地區各工業園區進行整合,成立了新的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現下轄東川工業園區、甘河工業園區、南川工業園區、生物科技產業園區及開發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009年,省政府核定開發區用地面積126.6平方公里,現實測區域規劃面積102.96平方公里,其中東川工業園區12.79平方公里、甘河工業園區35.28平方公里、南川工業園區31.39平方公里、生物科技產業園區23.5平方公里。2007年12月,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園區。
近年來,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促進青海省等藏區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依託“一區四園”的發展格局,加快推進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建設,園區產業集群初步形成,主導產業鏈不斷完善,已成為青海省新材料、光伏、鋰電、有色金屬、化工、大健康及生物醫藥、食品、藏毯絨紡等產業聚集區。作為全省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引擎、主陣地、主力軍,在貫徹新發展理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特色產業集群、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2018年,西寧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12.5%;規模以上增加值增長9.4%;限額以上批發業增長9.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3.3%,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3.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1%,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2.8%。至目前,已入駐各類企業1873戶,其中工業企業532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3戶)、商貿流通及其它企業1341戶,吸納各類就業人員11萬餘人。在全國219家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中,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排名為第62位,現已成為青海改革開放的實驗地、工業經濟的聚集地、高新技術的孵化器、經濟發展的排頭兵。
區內園區
東川工業園區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東起小峽口,西至青海民族大學,南接大南山,北鄰湟水河南岸,總規劃面積12.79平方公里,已建成公路近50條,建有330千伏變電站一座,110千伏變電站兩座,日均供氣能力320萬立方米、供水能力5萬噸、污水處理能力28萬噸、中水供應能力3.5萬噸,實現了“九通一平”和“一站式”服務,搭建了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省級創業園和孵化器基地,組建了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台(天誠擔保、匯鑫融資公司),建成了38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以及50萬平方米公共租賃住房,並建有多所醫院、學校,園區生態環境優美,已建有寧湖、紅葉谷、景熙豐濕地公園等生態綠地,成為青海省投資置業、行政辦公、生活居住條件優越的綜合配套區域之一。
園區產業發展上依託全省優勢資源,重點發展太陽能光伏製造、電子薄膜材料、輕金屬合金材料、光通訊材料、碳纖維材料等產業,努力打造光伏和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青海省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先行區。目前已形成2.25萬噸多晶矽、7000噸單晶矽、900MMW光伏電池組件生產能力,配套了逆變器、石英坩堝等光伏企業,現有光伏生產企業15餘家,成為建設青海省清潔能源示範省和千億光伏產業的重要基地。
截至目前,園區累計引進各類企業和工商個體總計3500餘家,下達入駐批覆企業近700家,其中工業企業約140餘家,產值超億元企業40家,高新技術、科技型企業90家,各類研發中心37個,安排就業人員4.5萬。
主導產業發展情況
歷經16年建設發展,園區目前已形成了以新能源和新材料產業為主的兩大主導產業。
光伏矽材料製造產業
已形成了多晶矽—單晶矽—切片—電池—組件—太陽能發電相對完整的矽材料光伏產業鏈,聚集了逆變器、光伏玻璃、石英坩堝、鋁框線、支架等一批配套光伏企業。截至目前,園區多晶矽產能約為17500噸(約4吉瓦),另外5800噸正在擴能;單晶矽產能約為5500噸(約1吉瓦),另外2000噸正在擴能;切片產能約為8000萬片(約400兆瓦),另外4000萬片正在擴能;光伏電池產能約為500兆瓦,光伏組件產能約為815兆瓦,逆變器產能約為500兆瓦,光伏組件鋁框線產能約為450萬套(約1吉瓦),光伏支架產能約為2萬噸(約1吉瓦)。2009年,園區太陽能光伏產業集群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為“國家級太陽能光伏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光伏產業占園區工業總產值的23%左右。
有色金屬精深加工
重點引進和落實了鋰電池用銅箔、鋰電池用鋁箔、電子鋁箔、腐蝕箔、化成箔、工業特種鋁合金型材、光纖預製棒、稀土鋁合金電線電纜、特種鋼等一批項目,其中鋰電池用銅箔、光纖預製棒及拉絲等多個項目填補了青海省產業空白,同時諾德年產4萬噸動力電池用電解銅箔項目建成後,園區將成為亞洲最大鋰電池用電解銅箔生產製造基地。截至目前,鋰電池用電解銅箔年產能約2.5萬噸,電子鋁箔年產能約1.2萬噸,腐蝕箔年產能約600萬平方米,化成箔年產能約2000萬平方米,各類鋁材年產能約20萬噸,各類銅材年產能約10萬噸,鈦錠年產能約1.2萬噸,光纖預製棒年產能約1000噸,光纖拉絲年產能約1300萬芯公里。2012年,園區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產業集群被國家工信部批准為“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新材料產業占園區工業總產值的43%左右。
園區在重點發展兩大主導產業的同時,也注重輕工業及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引進並落實了生物製藥、醫學檢測、保健食品、乳製品、高原特色產品、首飾加工、玻璃製造等其他產業,占園區工業總產值的34%。同時,園區高度重視循環經濟、節能減排工作,實施了一大批節能減排、循環經濟項目,其中重點實施了中利光纖利用亞洲矽業技術突破後提純的超高純四氯化矽及其它三種氣體,建立了全球首例多晶矽廠和光纖廠循環經濟合作項目。2015年,園區被國家發改委評為“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
甘河工業園區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甘河工業園區於2002年7月經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6年初,省政府按照“一區多園”的發展思路將園區整合併入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園區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甘河灘鎮、漢東鄉和大才鄉等地,距離西寧市區35公里、湟中縣城8公里,總規劃面積35.28平方公里,分為占地12.65平方公里的東區和占地22.63平方公里的西區,是全國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和全國首批低碳工業園區試點。園區產業定位是最佳化發展有色(黑色)金屬精深加工、特色化工兩個主導產業,積極培育配套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園區產業向高檔次、精加工、多品種、消費化方向發展,努力將園區建設成為產業協調融合、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深度延伸的新型生態工業園。
園區產業發展上依託省內豐富的電能、天然氣、礦產、鹽湖等資源和現有產業基礎,全力打造有色(黑色)金屬生產及精深加工和特色化工產業基金,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工業區和循環經濟發展的先行區。目前已形成年產150萬噸電解鋁、110萬噸板錠及棒材生產加工能力,200萬噸水泥、40萬噸PVC(燒鹼、電石)、10萬噸陰極銅、100萬噸複合肥、80萬噸硫酸以及1萬噸鋰電前驅體材料、電解液負極材料生產能力,60萬噸烯烴項目正在建設之中,已成為有色金屬、化工、材料等循環經濟產業重要示範區。
2018年,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39%。內共引進各類工業企業 96 家,建成投產54家,其中規上企業達到31家。形成了以電解鋁、電解鋅、電解銅為主的有色金屬產業,以鉻鐵、矽鐵、鐵精粉為主的黑色金屬產業和以PVC、甲醇、複合肥為主的特色化工產業。其中,有色金屬產業達到155萬噸電解鋁、115萬噸鋁深加工、10萬噸電解鋅、10萬噸電解銅、4000噸鎂合金壓鑄件的產能規模;黑色金屬產業達到100萬噸矽鐵和鉻鐵的產能規模;特色化工產業達到24萬噸PVC、80萬噸甲醇的產能規模。同時,園區還建成了年發電量72億度的火電機組和10萬噸綠色建築鋼構件項目,正在實施1.5萬噸三元前驅體和3000噸六氟磷酸鋰等鋰電配套項目,產業布局初具規模,集群效應逐步顯現。
南川工業園區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川工業園區於2008年2月經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於西寧市南部,規劃面積31.39平方公里,規劃範圍內實現“七通一平”。是商務部、農業部、質檢總局和國家發改委認定的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國家級農牧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全國知名品牌示範區、國家級出口質量安全示範區、中國WTO/TBT-SPS國家通報諮詢中心藏毯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和循環化改造的試點園區。
園區產業發展上依託青海資源優勢和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圍繞“中國藏毯之都”建設,打造世界羊毛地毯製造中心,建成以藏毯生產為龍頭的特色毛紡織產業集群;建設“千億鋰電產業基地”和光電產業為核心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在藏毯絨紡特色毛紡產業上,建成洗毛(絨)、分梳、紡紗、染紗、地毯和針織服裝生產為特色的毛紡產業集群,實現地毯織機250台套,電腦橫機400台,產業實現規模化、鏈條化發展。在鋰電、光電產業上,重點以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動力及儲能電池、電機、電控、電動汽車和高純氧化鋁、藍寶石、切片、外延、LED的產業發展思路,形成鋰電正極材料7萬噸、電池隔膜20億平方米、動力和儲能電池17吉瓦時、鎂基和稀土電池1吉瓦時、高純度氮化矽3萬噸、高純氧化鋁1000噸、藍寶石爐1000台和碳化矽晶片、外延片、晶片、封裝等鏈條配套完整的產業格局。
2018年,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14%。招商引資落地項目6個,總投資達50億元。園區共登記各類企業608家,其中生產型企業78家,商貿企業63家,其他類型467家;建成投產工業企業60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6家;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22家。
園區成立以來,高度重視創新發展和品牌培育,承擔國家863計畫1項,國家級重大科技項目4項,有國家級農牧業重點龍頭企業5個,省級重點龍頭企業6個,中國名牌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9件,原產地理保護標識1件,青海著名商標12件。
生物科技產業園區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科技產業園區2002年4月經青海省政府批准設立,2010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級)青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青海省唯一的高新區。園區規劃面積23.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高原生物健康(現代中藏藥、食品及保健品)和裝備製造產業,隨著國家“網際網路+”及創新驅動戰略的深入實施,園區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著力培育了信息產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發展成為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產業特色鮮明、服務體系完善的工業園區。目前,累計批覆入駐企業675戶,其中工業企業147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3戶),商貿等服務業企業528戶。擁有高新技術企業44家,科技型企業123家。生物科技產業園區依託青藏高原獨特的動植物資源,重點發展高原特色生物資源精深加工、現代中藏藥產業、先進裝備製造業、信息等產業,著力建設產學研基地,積極培育孵化高新科技企業,努力打造最具青藏高原特色和科技影響力的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已成為全省大健康和生物醫藥重要加工基地,現有生物製藥企業81家,其中藏藥生產企業27家,生物製品企業54家。
園區產業發展上始終堅持依託青藏高原生物資源稟賦,立足我省裝備製造業的歷史積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園區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
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資源與中藏藥產業集群
2018年,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04%,集群產值占園區工業總產值的58.2%。其中,中藏藥生產企業27家,擁有中藏藥品種435個,占全省比重的62%,其中單品銷售收入過億產品4個;特色資源精深加工企業60戶,已形成處理沙棘5萬噸、枸杞8萬噸、菊粉5萬噸、青稞3萬噸、蟲草菌粉250噸、鮮奶20萬噸的生產能力。
裝備製造及其他特色加工產業
擁有企業44戶,形成了工具機、石油機械、環衛設備、專用車等系列產品,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已成為園區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其中立臥式加工中心、鐵路專用數控工具機、重型數控軋輥車床、數控曲軸銑床等產品技術達到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
園區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園區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2.37%;擁有各類科技研發平台58個,其中沙棘資源開發國地聯合工程實驗室、冬蟲夏草資源重點開發國地聯合工程實驗室等國家及地方聯合實驗室3個,亞麻籽油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地黃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個,數控工具機研究重點實驗室、特色漿果資源利用質量與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等省級重點實驗室19個,乳製品研發中心、沙棘資源研發中心等市級企業研發中心13個。全省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企業自建的“藏藥新藥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已建成使用。
園區逐步完成了從要素集中、企業集聚的產業基地向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跨越,中小企業創業園被評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資源與中藏藥產業集群”被科技部列入“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2016年12月,園區入列“十三五”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2017年6月,園區獲批國家第二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結合現階段園區發展實際和態勢,我們努力將園區建設成為全省自主創新領航區、高新產業集聚區、創新創業首選區,打造創新型特色高新區。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於2010年12月27日在生物科技產業園區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登記成立。是為進一步理順開發區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加快推進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由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以各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國有股權和部分貨幣資金出資設立的國有公司。
公司主要承擔管理和運營開發區國有資產,開發多種方式的融資,投資開發區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產業項目的職能。公司目前註冊資本金為60億元。公司經營範圍:土地開發經營;基礎設施及公共設施建設;園林綠化;生態環境治理;項目投資;房地產開發,房屋土地租賃;受託管理和經營國有資產;投資與資產管理;企業管理服務;社會經濟諮詢服務;礦產品(不含煤炭)、建材及化工產品(不含危險化學品)批發、零售。公司設投融資發展部、資產管理部、財務部、綜合辦公室、審計部,目前擁有16家子公司,其中:全資子公司7家,控股子公司9家,並通過子公司間接控股和參股園區39家入駐企業。2017年,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被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信用評級為“AA+”。
投資環境
交通
公路:截至2018年末,以西寧為中心,全省鐵路營運里程2299公里,與上年末持平,其中高速鐵路218公里。公路通車裡程82135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24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28公里,增加105公里。民航通航里程145736公里,增加20767公里。年末全省民用汽車保有量110.32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0.2%,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91.51萬輛,增長10.4%。民用轎車保有量52.93萬輛,增長9.0%,其中私人轎車保有45.82萬輛,增長8.7%。
鐵路:根據《青海省鐵路發展規劃》,除在建的蘭青鐵路複線、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電氣化改造外,青海省將建成西寧至成都鐵路,形成青海與西南的便捷通道,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913公里;建成格爾木至庫爾勒、格爾木到敦煌鐵路,打通青海西出通道。建成柳格鐵路,形成蘭新鐵路與青藏鐵路聯絡線,鐵路營業里程達到2611公里。
航空:青海民用航空已開通西寧至北京、西安、廣州、重慶、深圳、拉薩、南京、瀋陽、呼和浩特、青島、格爾木、成都、武漢、上海、杭州、烏魯木齊等地的航班。青海現有西寧曹家堡機場、格爾木機場、玉樹巴塘機場、果洛機場等,可起降大型或中型客機。
地形地貌
開發區東川工業園處在西寧市東部,從地貌單元上劃分,隸屬湟水的第四系沉積層二級階地,地形較為平坦,地形高差不大於1M。
開發區甘河工業園區位於西寧市西南、湟中縣魯沙爾鎮西端,湟水河支流甘河谷內,區域河谷地形呈帶狀,大致南北走向,南高北低勢,甘河由南向北縱貫全境,並與東、西兩山構成區域地形骨架,呈現出典型的河谷地貌。距離西寧市35公里、湟中縣城6公里。
開發區南川工業園區位於西寧市大南川的南端,距市中心約9公里,規劃範圍涵蓋城中區、湟中縣3鎮19村,規劃面積31.39平方公里,是西寧市“擴市提位”的主要方向和產業發展的重要空間,承擔著推進城市化進程和產業發展的雙重任務。
開發區生物科技產業園區域規劃面積4.03平方公里,位於西寧市城北區,東依北川河,西靠
大酉山,距離市中心6公里,距西寧鐵路北站4公里,距
西寧機場20公里,寧張公路(
227國道)和城市快速路(海湖路)從園區東西兩側穿過,交通十分便利。園區地理位置優越,地勢寬闊,植被條件好,空氣清新,適宜生物技術,中藏藥和綠色保健食品加工企業的潔淨生產。
氣候
氣候:開發區所在的西寧市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夏季涼爽,冬季寒冷。海拔高,氣壓低,降雨量少,蒸發量大,凍土期長,無霜期短,晝夜溫差大,光能資源豐富,紫外線強。
氣溫:年平均氣溫為5.7℃,極端最高氣溫為35.2℃,極端最低氣溫為-26.6℃。11月-2月的平均氣溫為-11.9℃。
風況:年均風速1.97m/s,最大風速15.7m/s,常年風向為東南風。
降水量:平均降雨量為368.2㎜,集中在7、8、9三個月,占全年降水量底59%,11月至來年3月共五個月的降水量僅為全年降水量的3%,年最大降水量541.2㎜,年最小降水量為196.4㎜。
蒸發量:年最大蒸發量為2095.8㎜,最小年蒸發量為1535.9㎜。最大月蒸發量為323.7㎜,最小月蒸發量為28.5㎜。
濕度:年最高相對濕度為79%,最低相對濕度為32%。
氣壓:年平均氣壓581㎜汞柱,年平均最高氣壓581.9㎜汞柱,年平均最低氣壓579.8㎜汞柱。
紫外線:平均輻照強度為22w/㎡,為平原地區的2-3倍。
凍土深度:歷年最大凍土深度134㎝,歷年最小凍土深度100㎝。
資源概況
生態建設
開發區所在地西寧市全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積8374公頃;當年幼林撫育作業面積6333公頃;零星植樹485萬株;木材採伐運量15212立方米。完成“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公益林、南北山三期綠化等林業生態工程造林2.40萬公頃,比上年同期增長17.3% a新增園林綠地40公頃,新 建及改造街頭綠地10處、道路行道 樹和綠化帶25條,營造花街28條、花橋12座和盆花景點26處,完成綠道系統植物景觀提升和京藏高速人城互通立交節點綠化,人民公園、南山公園、長青園景觀改造。評選出最美花街10條、最美街頭綠地及盆花景點10處。啟動151公里的綠化道路建設,完成區域內造林0.19萬公頃。環城國家生態公園完成補植補栽苗木0.39萬公頃。林業有害生物防治5.77萬公頃,防治面積比上年同期增長10.56%.清理取締61個煤炭銷售點,超額完成191.53蒸噸“煤改氣”治理任務。 2018年,西寧市總有效監測天數為365天,優良天數為296天,優良率為81.1%,PM10,濃度較上年同比下降11% ,PM2.5同比下降11%其中8月份和10月份市空氣品質優良率均為100%,8月份市空氣品質排名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進人前10位,位居第8位,12月,西寧市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空氣品質改善幅度居第三位,綜合指數和排名位居中等,比上年提升8個位次,在西北五省(區)省會城市中位居“雙第一”。率先在全省實行河道河長制,形成四級河長制組織體系。8個國省控斷面I至Ⅲ類優良水質比例達到87.5%,出境小峽橋斷面達到V類水質標準,從5月份開始連續8個月達到Ⅳ類水質標準,其中9月份達到Ⅲ類水質標準,是2010年以來,首次達到優良水質。
植物資源
開發區所在地西寧市地處寒溫帶,植物種類較為豐富,共有經濟植物75科、331屬、947種,其中種子植物約占三分之一。有各類藥用植物約680種,著名中藥材50餘種,如西寧
大黃、
冬蟲夏草、
雪蓮、
貝母、
甘草、
藏茵陳、
黃芪、
麻黃、
枸杞等暢銷國內外。此外還有
纖維類、油料香料類、食用觀賞類植物數百種,其中以
蕨菜、
蕨麻、
沙棘等最為馳名。絕大部分植物尚待開發利用。
動物資源
開發區所在地西寧市境內有野生獸類103種、鳥類294種,分別占到全國的1/3和1/4。已查明的有經濟價值的動物250多種。有國家級保護動物野
駱駝、野
氂牛、野
驢、盤
羊、
白唇鹿、
雪豹、
黑頸鶴、
蘇門羚、
黑鸛等10種,二類保護動物20種,三類保護動物9種。省內江河湖沼中,有各種魚類37種,其中有經濟價值的15種,大部分有待開發利用。
畜牧資源
青海是中國五大牧區之一和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全省草原面積3644.94萬公頃,占全省面積的53.6%。草原載畜量2300萬頭(只)。每年產出13萬噸牛羊肉和400多萬張牛羊皮。其中被稱為“雪山之舟”氂牛500多萬頭,接近全國的一半;綿羊1400多萬隻。纖維長、拉力強的“西寧毛”馳名中外。
鹽湖資源
被譽為聚寶盆的柴達木盆地,共有33個鹽湖,經濟價值最大的是全國獨一無二的鋰礦區--東台吉乃爾湖和全國最大的鉀鎂鹽礦區--察爾汗鹽湖。已初步探明
氯化鈉儲量3263億噸,
氯化鉀4.4噸,鎂鹽48.2億噸,氯化鋰1392億噸,鍶礦1592萬噸,芒硝68.6億噸,上述儲量均居全國第1位。其中,
鎂、
鉀、
鋰鹽儲量均占全國已探明儲量的90%以上。而且,鹽湖資源品位高,類型全,分布集中,組合好,開採條件優越。
石油天然氣資源
青海油田的勘探始於1954年,主要勘探開發領域在素有“聚寶盆”之稱的柴達木盆地,地理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沉積岩面積12萬平方千米。油氣總資源量70.3億噸,其中石油資源量38.17億噸(包含緻密油8.58億噸),天然氣32126.99億立方米。
金屬礦產資源
非金屬礦產資源
青海省內主要有冶金輔助原材料等非金屬礦產:溶劑石英岩、溶劑石灰岩、溶劑白雲岩、耐火石英岩、矽石、耐火黏土等,都具有十分廣泛的開發利用前景。青海的特種非金屬礦產有:氯化鉀、氯化鎂、硫酸鎂、芒硝、硼、磷、天然鹼、硫鐵礦、自然硫、砷、熔煉水晶、重晶石、化工灰岩等17種。開發利用前景十分廣闊。
旅遊資源
開發區所在的西寧是一座有著兩千一百多年歷史的高原古城,古稱
西平亭,曾是後漢將軍
趙充國屯田的地方、南涼的都城、唐蕃古道的咽喉、絲綢南路的要道、
青藏高原通向中原的門戶、河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自古就是一顆璀璨的“高原明珠”。北山煙雨——西寧古八景中遺留最完善的一景,面對自然界這神奇的造化,你會在一剎那間萬念俱空。千百年的風剝雨蝕和鬼斧神工,造就了這或狀如層樓迭起,或如寶塔凌空的奇峰。
城市介紹
開發區所在的西寧市是青海省省會和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介於東經100°52'-101°54',北緯36°13'-37°28'之間。是青藏高原的東方門戶,自古就是“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素有“海藏咽喉”之稱。全市總面積7660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76.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18平方公里,轄城東、城中、城西、城北四個區,大通、湟中、湟源三個縣,設有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及四個產業園。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為237.11萬人,增長0.68%。全市出生人口3.04萬人,死亡人口1.42萬人,出生率12.81‰,死亡率6.04‰,自然增長率為6.77‰。全市城鎮人口為170.98萬人,占常住人口的72.1%;鄉村人口為66.13萬人,占常住人口的27.9%。全市少數民族人口為61.1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25.8%,其中:回族人口38.30萬人,占16.2%;藏族人口為12.98萬人,占5.5%;土族6.07萬人,占2.6%。
西寧市是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過百萬的中心城市,也是“三江之源”和“中華水塔”,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建設的服務基地和大後方,生態良好、環境宜人,被譽為“世界涼爽城市”和“中國夏都”,先後榮獲世界旅遊名城、國家森林城市、全國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民族團結示範市等稱號。全省90%的科研機構,83%的大專院校、所有的“三甲”以上醫院都集中在西寧,是全省重要的公共服務基地。
所獲榮譽
2019年9月,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綠色園區名單。
城市歷史
西寧歷史悠久。商周秦漢時期,河湟地區是
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帶。西漢元狩二年(
公元前121年)
霍去病將軍在此設西平亭。東漢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設
西海郡。唐初(
公元619年)建
鄯州,成為青藏高原與中原的交通中轉站。五代北宋時稱青唐城,是吐蕃
唃廝囉的國都,成為東西商貿交通的都會,興盛一時。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
宋軍進入青唐城,改稱西寧州(取名西方安寧之意),建
隴右都護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置西寧府.1914年裁西寧府,設西寧道。1926年,撤銷道,改為西寧行政區,設西寧行政長官。1946年西寧改縣為市,成為青海省省會。1949年9月5日
西寧解放,仍作為省會。
地圖信息
地址:金矽路1號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