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水文,氣候,自然資源,礦產資源,動物資源,植物資源,水資源,人口民族,政治,經濟,總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風景名勝,
建制沿革
先秦時期
從遼源市區水源地遺址發現的“人”字形刻紋陶片上表明:早在新石器時代的氏族公社時期,遼源西安區人的祖先就在這裡繁衍聲息。據《盛京舊志沿革》記載:周代前在遼源市西安區地域就有
濊貊、
肅慎族勞作生息。
漢晉時期
隋唐時期
隋朝高句麗仍據此地,中原王朝在高句麗範圍之內設立郡縣。
唐朝初年屬河北道
安東都護府的南蘇州,唐朝渤海國時,東豐縣屬長嶺府,東遼縣屬夫余府。
宋遼時期
後唐同光四年(契丹天贊五年)(926年)遼於此地建
黃龍府,到北宋開寶八年(975年),歷49年。由於黃龍府衛將燕頗反遼,黃龍府被廢。
明代時期
明朝先設定遼都衛,後改為遼東
都指揮使司,隸屬於五軍都督府,後設
奴爾乾都司,東遼、東豐兩縣屬三萬衛管轄,後屬塔魯木衛、司吉河衛境。
明正統二年(1437年),設遼東邊牆,遼源西安區位於邊牆之外。
清代時期
清朝以前,生活在遼源西安區境內的民族主要是滿族。東部屬於
海西女真哈達部,西部是
葉赫部。
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
努爾哈赤滅葉赫部後,將今遼源市全境(包括西安區)劃為大
圍場的一部分。
清康熙年間(1661~1722年),遼源地域(包括西安區)正式劃為盛京圍場,專為皇室狩獵用地。當時各圍場名稱都是以地形地物的特徵或某些動物活動的區域特點來命名;還有些圍場在明末清初就有地名,後來把這些地名做了圍場名。
清光緒四年(1878年),
盛京將軍曾祺向清廷奏請西流水圍場和東流水圍場開禁。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圍場弛禁招墾。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盛京圍場總管高萬梅主持勘放西流水四十五圍地。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冬,清政府於扎拉芬阿林圍之大疙瘩(即龍首山)西側設東路保甲分局,辦理民事政務,為遼源境內(包括西安區)建制之始。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奏請
海龍廳升為府的同時,在今遼源境內(包括西安區)正式設制,西部、東部各建置一縣。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修筑西安城垣,由商民捐資修築4座城門,名曰東吉、西寧、
南康、北壽,挖護城河1390米。縣城內設東吉、西寧、南康、北壽4保。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設立
奉天省,西安縣隸屬奉天省。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遼寧省改為奉天省,西安縣(今西安區)、東平縣歸奉天省遼瀋道管轄。同年3月東平縣更名為東豐縣(關於東豐地名的由來詳見東豐縣篇)。民國三年(1914年),屬奉天
瀋陽道。
民國九年(1920年),劃歸
奉天省直屬。民國十五年(1926年),西安縣(今西安區)、東豐縣由三等縣升為二等縣。由於土地大量開發,人口大增,大疙疸成為奉天省聞名的農業集散地。隨之,縣城各種店鋪門房相繼建立。民國十八年(1929年),歸遼寧省直屬。淪陷時期,民國二十一 年(1932年)屬奉天省,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四平省。
解放之後
1948年10月1日,劃
西安縣城區及礦區,成立西安市,屬
遼北省。這是市、縣首次分設。1949年5月隸屬
遼東省。同年7月西安市改為省直轄市。西安縣政府機關仍設在西安市區內。
1952年4月3日,西安市因與陝西省西安市同名而不易區分,又境內為東遼河發源地而更名為遼源市。(原遼源為鄭家屯稱而後更名雙遼詳見雙遼篇)遼源市仍為省直轄市。
1956年8月1日,取東遼河名,將西安縣更名為東遼縣。同年改由吉林省
懷德專區管轄。
1958年東遼縣、東豐縣劃入四平專區代管。
1959年3月23日,撤銷東遼縣,將原東遼縣的行政區域併入遼源市。
1962年5月28日,恢復東遼縣建制。
1969年5月14日,撤銷東遼縣,其行政區域仍劃歸遼源市管轄。
1976年1月22日,恢復東遼縣建制。
1980年1月29日,撤銷東遼縣,將原東遼縣行政區域劃入遼源市。
1983年8月30日,遼源市升為地級市,城區設龍山、西安兩區。
1983年9月,中共遼源市委、
遼源市人民政府決定,成立西安區並組建籌備領導小組;12月22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遼源市西安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0年,西安區轄6個街道、1個鄉。
2003年,遼源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將東遼縣建安鎮10個村、白泉鎮3個村併入西安區燈塔鄉。調整後,西安區面積由72平方公里增加到185平方公里,人口由171910人增加到197420人。
區劃詳情
12個社區分別是:仙城社區、安家社區、
泰安社區、
裕明社區、鴻民社區、富國社區、安康社區、先鋒社區、紅城社區、福盛社區、東山社區、新苑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遼源市西安區位於吉林省中南部,遼源市區西北部,地處東遼河、輝發河上游,長白山余脈與松遼平原過渡帶的東遼河畔。地理座標為西起東經 125°2'55″;東止東經 125°11'06″;南始北緯 42°54'55″,北迄北緯42°59'31″。東與龍山區山灣鄉朝陽村、福山村、國慶村相鄰;南與龍山區北壽街、南康街毗連;西與東遼縣金崗鄉東柳村、明義村、全康村接壤;北與東遼縣石河鄉的建國村、謙河村、成山村、建安鎮的碾山村交界。西安區幅員總面積180平方公里。其中,實際管理72平方公里,城區12.3平方公里,郊區59.7平方公里。
水文
西安區境內地下水質,物理性質,均適於飲水要求;化學分析的數據,一般小於4-5度,硬度略有偏低,屬軟水。從泰信礦、西安礦井下抽出地面的地下水分析,為無色無味,無嗅透明,水溫在6-15℃之間。水溫與灌溉用水的水溫要求(8-15℃)基本相符。因此區境內地下水適於做灌溉水源,不受作物和土壤限制。
境內大多地下水屬軟水和最軟水,硬度小於8ºdH(德度),也適用於一般工業套用。
氣候
西安區屬半濕潤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氣爽溫涼,冬季嚴寒低溫長。年平均氣溫6.4℃,降水量627.8毫米。年極端最高氣溫32.3℃,年極端最低氣溫零下29.8℃。全區平均落霜期為134天。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煤炭,自1911年開採至2014年已有93年歷史,已進入煤炭枯竭期,有東方“頓巴斯”的“西安豎井”的井架已拆毀,西安礦已破產。礦井最多的泰信礦,已破產關閉。尚有儲量的殘煤,由國礦和鄉鎮村辦煤礦和個體煤礦開採,年產在百萬噸左右。
玄武岩、花崗岩,埋藏於燈塔鄉西孟村至高古村,產量上億噸,是優質的建築材料。現已建起村辦採石場27個,年產條石、各種規格石料30萬噸,預計還可開採30年。
膨潤土:主要分布於燈塔鄉新力村至豐收村,南北長700米,東西寬150米地域。據槽探預測,產量為70萬噸,質量較好,是治金、化工、建築陶瓷、橡膠塑膠、石油開採、航天的必需的原材料。還可用於造紙、印染,輕工製品的輔料。
煤矸石:在泰信礦、西安礦、富國礦等礦井周圍,多年生產煤炭清除堆積大量煤矸石。據測算。可用於製造磚瓦、砌塊等建築材料。
粉煤灰:西安區毗鄰遼源發電廠。電廠發電送上廢料粉煤灰堆積於西安區邵家溝,據測算。可用於城鄉修路、移山填谷、整地造田等。
動物資源
兩棲類共7種:
青蛙、
癩蛤蟆、蜥蜴、
烏蛇、向花蛇、黃花松蛇、野雞脖子蛇等。
植物資源
西安區全境屬長白小植物區系,植物種類繁多。可食用的有13種,工業用的有59種,藥用植物172種,可做飼料的62種。
野生次生林:主要以針葉林、潤葉林為主,海拔在275-434.4米一帶。樹種以黑松、
樟子松、
落葉松、柞樹、白樺、山楊樹為主;雜生樹有
糖椴、
紫椴、
水曲柳、
胡桃楸等;海拔在230-275米一帶,主要生長以下野生植物:灌木有平榛、毛榛、胡枝子、山梅花、暴馬丁香、金銀忍冬等。林緣藤本植物有山葡萄、五味子、彌猴桃、刺五加等;草木植物有細辛、玉竹、穿龍薯蕷、地風、寒蔥、蕨類植物等。除人工林營造林地外,還是次生林和野生植物的生長,林業占地面積1249.23畝。
野生經濟植物:
龍膽科:高山龍膽草、睡菜;
水資源
地表水
西安區屬東遼河水系。東遼河自東向西流,經由西安區燈塔鄉勝利村、西孟村段,地表水匯流季節性,徑流水量時間短。為截留地表水,在高古建(小二)水庫一座,最大庫容2萬立方米,實際灌溉面積0.55平方公里(300畝);在西孟村段河北岸建有塘壩10個電灌站,水灌溉農田22.8平方公里(15206畝)。有大小水庫1座。水庫面積0.40平方公里(269.6畝);有池塘包括人工修建的塘壩、蓄水池以及遼源礦務局採煤塌陷區形成的塘、泡,水域面積0.41平方公里(273.1畝)。實際上,區域地表水水域面積為1.75平方公里(1164.9畝)。
半截河,是東遼河的支流,發源於西安區燈塔鄉豐收村後櫃北溝,向西南河流至燈塔鄉富強村小八家子,與來自燈塔鄉古仙村王家溝的半截河另一支流匯合,穿行東山街、仙城街、泰安街,流至市體委東橋下進入龍山區。在西安區半截河段,長4公里,河道自北向南地勢落差大,河道狹窄彎曲,河床淤積,兩岸均築堤壩,每逢雨季,遇暴雨來臨,河水奔騰,漫堤出槽,住戶、企業、學校、機關多有遭災。
西孟河(新力河),是
東遼河支流,發源於燈塔鄉新力村曲家大院西溪流,南下流至燈塔鄉東孟村,在遼源礦務局西安礦的地下水匯合,向西南流經西孟村,往南流入東遼河。終年河水不大,河床淺,多彎曲,河床不固定,河道多河灘。
三道河,由東遼縣石河鄉龍頭水庫,滲出溪流,流入西安區燈塔鄉高古村,形成“U”形一段河道,全長2.5公里。此河流向西北東遼縣建安鎮、雲頂鄉匯入東遼河支流
二道河。
地下水
孔隙水:西安區地下水的基本來源,是全新統沖積、洪積砂礫石空隙潛水含水層。此含水層主要分布在河床兩側漫灘,階地和坡麓地帶,組成山前洪積扇、群地形。在山間河谷及山間盆地中地表常有淤泥質黏土組成的沼澤地形,含水層為砂礫石層,厚度變化較大,從小於1米到10米,含較豐富的孔隙水。地下水埋藏深度一般在0-5米,深的可達8米,水位變幅在1米左右。泉水最大湧水量每秒2.53升;中更新統一下更新統砂礫石孔隙潛水含水層。主要分布在建安石河一帶。含水層為砂礫石層,其厚度在4-5米之間,上覆蓋老黃土3-20米,埋藏深度在3-8米,水位變幅在3.0米左右,鑽孔湧水量為每秒0.24-0.93升。半截河、西孟河單井出水量每小時在6-10噸。
層間水:白堊系下統礫岩、砂岩、泥岩層間裂隙含水層:主要分布在區域西北部,含水層為礫岩、砂岩,在泉頭組出現砂礫岩與泥岩互層,砂礫岩含水,泥岩不含水,形成層間水。地下水埋藏深度在2米,湧水量每秒在0.05-0.8升;上侏羅統砂礫岩、頁岩層間隙含水層:主要分布在遼源盆地西安礦區、遼河源盆地中生代斷陷盆地中,侏羅系砂頁岩構成了盆地的主體,在砂頁岩層中夾有煤炭,地下水埋藏在砂岩孔隙—裂縫中,頁岩為隔水層。埋藏深達30-160米,有3-5個含水層,岩層厚度3-5米,個別厚度達10米,承壓水頭高,出現自流現象,自流量0.36噸/小時。一般泉的湧水量每秒0.1-0.45升。大氣降水和地表水滲入地下的淺層土層和地下岩石空隙中,也含有少量地下水,是屬層間水的地下水類型。
裂隙水:中下侏羅系統砂礫岩、安山岩裂隙含水層。主要分布在境域仙人洞盆地張家街一帶,埋深度在0.5—5米,單井一般湧水量在每秒0.2升;奧陶—志留系變質岩裂隙含水層,埋深一般小於2米,湧水量每秒0.2—0.64升;華力西—燕山期花崗裂隙含水層:湧水量每秒在0.02—2.1升,水位隨季節變化,變幅一般在1—2米。
礦泉水:燈塔鄉東孟村境內老道山地帶,汩汩流出天然礦泉水。
人口民族
根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西安區全區總人口219188人,其中:仙城街道35550人、太安街道36274人、東山街道43975人、安家街道10139人、先鋒街道17157人、富國街道13431人、燈塔鄉22662人。
西安區除漢族外,還有滿族、回族、朝鮮族、蒙古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
政治
經濟
總述
2005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6億元,年均遞增33.1%。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3229萬元、45527萬元、17244萬元,年均遞增37.5%、96.2%和22.6%。三次產業比例為4.9:69:26.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864元,年均遞增33.6%,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7018萬元,年均遞增20.7%,全口徑工業總產值實現136000萬元,年均遞增48.8%。固定資產投資實現86000萬元。
2006年,西安區財政收入實現8000萬元。
2013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7.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0.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6.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1.2%;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2.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8%
截止2014年6月末,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完成74.6億元,完成年計畫的51.4%,同比2013年增長13.5%;銷售收入完成72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3.4%;利潤完成0.71億元,完成年計畫的47.3%,同比2013年增長2.9%。在全市的位置排在第三位。工業增加值完成21.9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5.2%,環比2013年增長88.7%,按增加值同比增長排序,在全遼源市的位置排在第四位。
第一產業
截至2012年,農民人均收入實現9545元。
截止到2013年,農民人均收入實現10977元,同比2012年增長15% 。
2014年,西安區有耕地面積4597公頃,糧食總產量34347噸。建成了優質糧食、高檔蔬菜、優良畜禽等生產基地。
第二產業
截止到2014年,西安區有工業企業190家,資產總額64857萬元。初步形成了以健康食品、機械加工、建築開發、煤炭開採、新型材料、建築材料、物流服務七大支柱產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項目56個,計畫總投資274118萬元,累計完成投資138590萬元,已有38個項目建成投產,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
規劃建設了20.74平方公里的工業園集中區,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輻射帶動作用明顯。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全口徑財政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同比2011年分別增長16.3%、18.6%、28.9%和30%。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3.13:76.65:20.22。
西安區逐步形成裝備製造、健康食品、新材料、建築建材、文化旅遊等五大產業,獨立的工業體系初步形成。規劃建設了20.74平方公里的工業園集中區。著力實施18平方公里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建設國家礦山公園,形成生態林帶和濕地,礦區生態環境得到全面恢復。2013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7.2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0.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6.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1.2%;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2.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3.8%;農民人均收入實現10977元,同比2012年增長15% 。
截至2014年9月,西安區各行業中規模以上企業總計38戶,其中:裝備製造業有19戶,總產值實現37.5億元,占全區的50.3%,同比2013年增長25%;食品工業有5戶,總產值實現22.8億元,占全區的30.5%,同比2013年增長13%;新材料業有3戶,總產值實現1.9億元,占全區的2.5%,同比2013年增長24%;建築建材業有3戶,總產值實現9.2億元,占全區的12.4%,同比2013年增長15%;其它行業有8戶,總產值實現3.2億元,占全區的4.3%,同比2013年下降59%。
第三產業
服務業
截止到2014年,銷售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企業有38戶。加大對企業服務力度,構建了健康食品、機械工業、建築開發、新材料、建築材料、煤炭開採和物流服務等七個支柱產業為主體的新的產業格局。
商貿投資
截止到2014年,現有各類商業經營網點1100個,從業人員1500人,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2710萬元。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16636萬元。五年累計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1億元。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截止到2014年,有各類科技人員842人,其中高級職稱32人,中級職稱339人,到2005年底,共建立民辦科研機構35個。
文化事業
截止到2014年,完成9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基礎配建,農家書屋、農村文化大院實現全覆蓋。裕明社區被評為全國“雙服務”文化建設先進集體,燈塔鎮西孟村被評為省級優秀農家書屋。西孟村農家書屋藏書46種2316冊(截止到2013年6月),分政經、科技、生活、文化、少兒等八大種類,內容涉及文學小說、生活常識、科普知識、科學種植、養殖知識等多個方面,知識涵蓋面廣、內容豐富。舉辦排球賽、書畫展等建區3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
教育事業
截止到2014年,西安區有國小校13所,其中城區6所,中心校2所,村小5所。在校生3896人,專任教師478人,其中省級名師5人,省級學科帶頭人6人,省級科研型名師5人,省級骨幹教師26人,市級骨幹教師75人,區級骨幹教師14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100%,畢業率達到100%,十五周歲完成率達100%,殘疾兒童入學率96%,鞏固率100%。16名特殊教育學生隨班就讀。
衛生事業
截止到2014年,西安區有各類醫療機構97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348人,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生8人,每萬人擁有病床位18張。
遼源市西安區燈塔鎮衛生院,是一所非營利性的綜合性醫院,地處燈塔鎮正風村,有23個行政村,服務總人口35868,綜合樓總面積近2000平方米,全院編制49人,在冊職工33人(借調3人、長期病休1人),外聘人員9人,中級職稱6人、初級職稱14人,均到過省、市級醫院進修半年以上,是燈塔鎮唯一新農合定點醫院。
仙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於2011年9月正式成立;是按照國家醫改規劃而設立的非營利性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中心覆蓋仙城社區、紅城社區、新苑社區、東山社區等4個公共服務中心,服務面積為6.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6608人。承擔著12項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中心截止到2014年9月有在崗職工38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4人、中級職稱9人,中級以上職稱者占工作人員總數的34%;全科醫生10人、中醫3人,社區護士16人、其它衛生技術人員9人。取得吉林省全科崗位培訓合格證書的醫護人員33人,參加全科崗位規範化培訓5人。
體育事業
截止到2014年,體育健康測試達標率達98.6%。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多達50多場次,參與人員達到10餘萬人次。按照全民健身活動要求,分類登記、培訓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近200名,遍及全區各鎮、村、社區。
西安區桌球隊在省以上比賽中共獲110金,300餘枚銀、銅;在全國比賽中取得了4金、2銀、3銅,在國際比賽中取得了5金、4銀、3銅的成績。
2006年12月,一名隊員進入國家少年女子集訓隊,一名隊員進入國家男子青年集訓隊。
社會保障
截止到2014年,現有社會福利院1所,收養72人,集體社會福利廠17家。固定資產989.2萬元,年產值6366.7萬元,職工總數292人,殘疾職工148人。加大就業工作力度,解決“零就業”家庭比率達到10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以內。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發放率達到100%,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平安吉林建設示範區”。西安區累計完成120萬平方米的拆遷改造任務,全區7萬戶棚戶區居民已實施改造6萬戶,建成“陽光新城”等8個大型居民新區。
交通運輸
西安區陸路交通四通八達,新建北環路環繞該區與各主要公路幹線相接,礦務局鐵路運輸線橫貫全境4公里,同“四梅線”鐵路相接,境內一條二級公路與東遼縣建安鎮相接。共修建鄉村水泥路164.6公里,全區24個村基本實現了“村村通”。
風景名勝
愛國主義教育旅遊
東北淪陷時期,遼源煤礦死難礦工墓文物陳列館,是國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吉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吉林省遼源市西安區安家街安仁社區,距離市中心8公里。是原西安炭礦(遼源煤礦)方家櫃掩埋死難礦工的地方,因坑葬的礦工數以萬計,俗稱萬人坑,又稱“方家櫃”。新中國成立後,對此處墓地進行了挖掘,墓地西南高,東北低,面積為2900平方米。在萬人坑裡,死難礦工骨骸磷磷,屍骨成堆七處,墳地3000座。1963年,遼源市建起一座遼源煤礦死難礦工墓陳列館,吉林省人民政府將其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2003年,遼源市對礦工墓進行了維護保護建設,中心山崗上聳立著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親筆題寫的“日偽統治時期遼源煤礦死難礦工墓”15個大字。特修建一座1055平方米的陳列館大廳。在陳列館裡,現有7處埋葬死難礦工遺址,保持了形態各異的197具屍骨和一處煉人爐遺址,另有礦工墳3000座,蔡九齡(大把頭)鐵象一個,史志大鐘一座,還有萬人坑,“礦工劉世清工票”等遺址、遺物。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再現反映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瘋狂搶奪中國煤炭資源,殘害中國同袍的歷史見證地,也是全國僅存幾處保存完好的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罪證之一。
觀光旅遊
水利旅遊西安區在高古村建小二水庫一座最大庫容2萬立方米,庫內養殖各類魚20多種,構成特有的生態環境,一年四季,皆有不同的風光,是觀光、休閒、娛樂、健身、品嘗庫內綠色食品的風景區。1998年以來,全區共植樹200萬株,綠化荒山800畝。
其他旅遊境域泰安街的金剛寺、靜安寺香火不絕,春節等傳統節假日,香客絡繹不絕;富強村的福源山莊和高古村的龍頭山莊也是遊客不斷,這些均納入遼源市的旅遊景區、景點。還有中共西安煤礦特別支部遺址及仙人洞山、狼洞山、馬尾山、老道山、一座英山、臥虎山等均有旅遊傳說和潛在旅遊區位。
西安區民俗藝術館
西安區民俗藝術館,是以東北民俗文化保護、收藏、研究、展示為辦館宗旨的藝術展館,現館建築面積120.63平方米,主要以民間藝人韓秀梅創作的東北民俗系列泥塑藝術作品展示為主,藉此展現東北民俗藝術。
展館分為泥塑工作室和展示廳兩部分,承載了民俗藝術展覽、民俗藝術品創作和青少年藝術教育三大功能,展出的泥塑作品有300餘件,包含東北民俗、薩滿文化、民間故事、礦區文化、名人漫塑等系列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