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地名由來,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況,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概況,土壤類型,自然資源,水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地熱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基礎建設,環境保護,歷史文化,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未央區名源自境內漢未央宮遺址,意為“繁榮興盛,不盡不衰”。
建置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
秦帝國建都鹹陽,仍置鹹陽縣,現境屬之。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
西漢置長安縣,治所設在
漢長安城橫門(今未央區六村堡鄉相家巷一帶),現境屬之。
新莽始建國元年(9年),改長安縣為常安縣,更始元年(23年)滅新莽後恢復長安縣原名。其治所及現境隸屬未變。
東漢、
魏、
西晉、
前趙、
後趙、
前秦均置長安縣,其治所及現境隸屬未變。後秦建初元年(386年)復改長安縣為常安縣,北魏神四年(431年)又恢復長安縣名。在此期間,其治所未變,現境仍屬長安(常安)縣轄。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析長安縣地置萬年縣,約以漢長安城洛城門為界,東、西分治:萬年縣轄漢長安城內外東部地區,治所設在漢長城八角街(今未央區漢城鄉三官廟村一帶);長安縣轄漢長安城內外西部地區,治所設在漢長安城橫門(今六村堡鄉相家巷一帶)。現境東部屬萬年縣轄,西部屬長安縣轄。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
漢長安城,隋都遷往大興城,萬年縣改名大興縣。大興、長安兩縣以大興城朱雀大街為界,東、西分治,兩縣治所移至大興城內。現境東部地區屬大興縣,西部地區屬長安縣轄。
唐武德元年(618年),大興縣復名萬年縣。唐
天寶七年(748年)改萬年縣為鹹寧縣。唐
乾元元年(758年)復改鹹寧縣為萬年縣。現境東部歸萬年縣,西部仍屬長安縣。
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改長安縣為大安縣,改萬年縣為大年縣。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恢復長安縣和萬年縣名。現境隸屬未變。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改萬年縣為樊川縣。現境東部屬樊川縣,西部屬長安縣轄。
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改樊川縣為鹹寧縣。現境東部屬鹹寧縣轄,西部仍屬長安縣轄,直至清末。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2月,撤銷鹹寧縣建置,其轄地併入長安縣,現境屬長安縣管轄。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長安縣靠近西安市城區的4個鄉劃入西安市,將其中的未央、龍首(部分村)兩鄉合併,現境南部成立西安市第十一區,區公所駐曹家廟村。現境西部還有西安市第十二區部分轄地。
1954年9月25日,撤銷西安市第八、第十一區建置,將其合併成立西安市未央區(慣稱“小未央”)。同時在現境北部設草灘區。在現域西南部還有阿房區的部分轄地。
1957年4月22日,撤銷未央區(“小未央”)建置,將其大部轄地劃歸草灘區,並將草灘區更名為未央區。
1960年5月20日,撤銷新城、碑林、蓮湖3區建置,將原新城區大部轄地劃入未央區。
1962年4月7日,恢復新城區建置,未央區轄域恢復到1960年5月以前界線。
1965年9月20日,撤銷未央、灞橋、雁塔、阿房4區建置,將其合併成立西安市郊區。並將原未央區徐家灣街道人民公社劃歸新城區。將原阿房區三橋街道人民公社劃歸蓮湖區。
1980年3月2日,撤銷西安市郊區建置,恢復未央區建置。同時,將新城區徐家灣街道、原阿房區阿房宮人民公社和蓮湖區三橋街道劃歸未央區。
至1993年底,未央區共轄5鄉、2鎮、4個街道,下轄212個行政村、299個自然村、31個社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秦至清代
秦代,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縣下設鄉,鄉下設里。鹹陽縣所轄鄉里,在今未央區轄地內現知名的僅有長安鄉(在今六村堡鄉一帶)、建章鄉(在今三橋鎮以北,高、低堡子一帶)、陰鄉(在今未央宮鄉武庫遺址一帶)、樗里(在今未央宮鄉講武殿村一帶)。
漢代,長安縣城內設里,城外設鄉。據《
三輔黃圖》記載,都城內閭里160個。見於《三輔黃圖》、《長安志》、《漢書》、《居延漢簡》的有宣明、建陽、昌陰、尚冠、修城、黃棘、北煥、北燠、南平、大昌、有利、假利、戚里、函里、孝里、杜里、當利、梁陵、棘里、囂里、宜里、南里、苟里、五里、窮里等閭里。都城外所設的鄉,在現境內,現知名的僅有長安鄉(在今未央區西北部)、建章鄉(在今未央區三橋鎮以北)、千鄉(在今西安城西北角外一帶)。
三國曹魏時,長安縣城內設里。西晉時縣下設鄉、里二級。前秦、後秦時縣下設里,里下設閭。北魏時,縣下改設黨、里、鄰三級。西魏沿用北魏制。北周時,縣下設鄉、里。這一時期,在現境內所設的鄉、里,現知名的僅有長安縣的建章里。
隋唐時,城內設坊,城外設鄉,鄉下設里。在現境內,現知名的僅有屬唐長安縣所轄的承平鄉(在今未央區三橋鎮阿房宮村向東一帶)、青槐鄉(在承平鄉之南)、居德鄉(唐長安城西北的龍首原上)、永平鄉(今未央區三橋鎮秦阿房宮遺址周圍)、孝悌鄉(今未央區三橋鎮閻十村附近)、修仁鄉(今未央區三橋鎮杈楊村一帶)、渭陰鄉(今未央區西北部)、苑西鄉(唐長安城北禁苑以西)。萬年縣設有龍首鄉(唐長安城北龍首原一帶),鄉下設龍首里、未央里。
後梁開平元年至
元代末(907—1367年),在今未央區轄地所設的鄉、里(社),現僅知北宋時樊川縣有龍首鄉,長安縣有苑西鄉。
明代,在現境內,長安縣設有苑西鄉,鹹寧縣設有苑東鄉。
清代,縣以下改鄉、里為倉(社)、廒。嘉慶年間(1796—1820年),鹹寧、長安兩縣約以今未央、西銅路為界,東、西分治時,分別設倉(社)、廒。鹹寧縣在現境東部設午門、白花、五龍、北辰4社。長安縣在現境西部設紅廟、楊善、葉馬、三橋、王寺(有現境的部分村)5廒。倉、廒建制沿用至民國初年。
民國時期
民國初期,沿用清制,隸屬及政區未變。
民國二年(1913年)3月,撤銷鹹寧縣建置,轄地劃入長安縣。現境屬長安縣轄,行政區劃仍為倉、廒。
民國二十年(1931年),廢倉、廒制,改設鄉。現境有長安縣未央、龍首、渭濱、楊善、阿房、三橋6個鄉。各置鄉公所。並有長安縣滻橋鄉、王寺鄉和鹹陽縣灃橋鄉的部分村。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國民政府推行區、聯保、保、甲4級保甲制。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現境內有西安市第十一區和長安縣龍首鄉、渭濱鄉、楊善鄉、三橋鄉。鄉以下均設保、甲。
建國後
1949年5月27日,設立西安市第十一區臨時人民政府。同年6月14日,廢保、甲制。同年8月,西安市第十一區人民政府成立,區下設鄉,鄉以序數命名。初設4個鄉,1951年5月調整為6個鄉。
1949年7月,撤銷龍首區建置,轄地劃歸渭濱區。同年8月,長安縣渭濱、楊善、三橋3個縣轄區均設區公署,駐地未變。區下設鄉,以序數命名。渭濱區設7個鄉,楊善區設8個鄉,三橋區設4個鄉和三橋市(鎮)。
1950年4月,撤銷長安縣楊善區,將原楊善區第七、八兩鄉劃歸三橋區。由渭濱區的7個鄉和原楊善區的一至六鄉合併組成新成立的渭濱區,渭濱區共轄13鄉。三橋區轄6個鄉、1個市(鎮)。
1954年9月25日,長安縣渭濱區、三橋區劃入西安市,在現境置未央、草灘、阿房(有今未央區三橋鎮部分轄村)3個市轄區。
未央區由西安市第八區、第十一區合併組成,初轄原第十一區的6個鄉和原第八區的6個街道。1955年4月25日,將6個鄉調整為4個鄉。同年5月4日,將原第六鄉廣大門5村劃歸長樂區第十鄉,未央區轄6個鄉、6個街道,下轄80個自然村。
草灘區由長安縣原轄的渭濱區(13個鄉)和原三橋區劃入的北徐寨、皂河、柏梁3個鄉組成。初轄16個鄉,1955年6月26日,將16個鄉調整為11個鄉,共轄172個自然村。
阿房區成立時,其中屬現境的原三橋區第四、五、六鄉調整為第六、七、八鄉;由長安縣斗門區劃入的7個村排為第九鄉。
1957年4月22日,撤銷未央區(小未央)建置,轄地大部劃歸草灘區,並將草灘區更名為未央區。原未央區管轄5個街道劃歸新城區;1個街道劃歸蓮湖區。未央區下轄6個鄉、252個自然村。
1958年8月,改鄉級建置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至1959年底,現境共有211個生產大隊。
1960年5月,撤銷城內3區建置,原新城區大部轄地和原蓮湖區2個街道劃歸未央區,未央區共轄6個人民公社和10個街道。
1962年5月25日,恢復城3區建置,未央區轄地恢復到1960年5月以前轄境。
1965年10月14日,撤銷城郊4區建置,將其合併為西安市郊區。
“文化大革命”期間,現境各人民公社均更改社名。1972年10月,各人民公社、生產大隊恢復文革前名稱。
1980年3月2日,撤銷西安市郊區建置,恢復未央區建置。未央區共轄大明宮、譚家、草灘、漢城、六村堡、未央宮、阿房宮7個人民公社和徐家灣、三橋兩個街道。
1984年3月20日,改各人民公社為鄉、鎮人民政府。同時建立行政村。
至1993年底,未央區共轄大明宮、譚家、漢城、六村堡、未央宮5個鄉,草灘、三橋2個鎮,辛家廟、徐家灣、張家堡、二府莊4個街道。下轄212個行政村、299個自然村、31個社區。
2001年,二府莊街道併入張家堡街道。
2002年,未央區轄10個街道,共212個行政村、41個社區。
區劃現況
截至2018年,未央區下轄12個街道。未央區人民政府駐龍首北路西段1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610112001000
| 張家堡街道辦事處
|
610112002000
| 三橋街道辦事處
|
610112003000
| 辛家廟街道辦事處
|
610112004000
| 徐家灣街道辦事處
|
610112005000
| 大明宮街道辦事處
|
610112006000
| 譚家街道辦事處
|
610112007000
| 草灘街道辦事處
|
610112008000
| 六村堡街道辦事處
|
610112009000
| 未央宮街道辦事處
|
610112010000
| 漢城街道辦事處
|
610112011000
| 未央湖街道辦事處
|
610112012000
| 建章路街道辦事處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未央區位於
西安市北郊,東至
滻河、
灞河,與
灞橋區為鄰;西臨漆渠河,與
鹹陽市交界:南隔龍首北路,與
新城區、
蓮湖區毗連;北依
渭水,與
高陵縣、鹹陽市隔河相望;西南部與
雁塔區、
長安區接壤。介於北緯34°14′50"—34°26′22",東經108°47′08"—109°02′21"之間,總面積262.1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地形
未央區的地貌類型屬渭河沖積平原,地勢南高北低。未央區分4個地貌單元,由北向南,依次為河漫灘及一、二、三級階地。最高點位於三級階地上的廣大門村和孫家灣村附近,高程411米。最低點在草灘鎮賈家灘村北的渭河灘上,高程364.30米。西部河漫灘和一級階地非常開闊,東部階地緊湊高聳。二、三級階地東高西低,河漫灘與一級階地轉為西高東低。
西安地區位於華北地台西部的渭河斷陷,斷陷西部為渭河凹陷區。未央區地處渭河凹陷區的西安凹陷帶。
境內斷裂構造非常發育,有渭河南側隱伏活動斷裂、灞河隱伏活動斷裂、草灘一朱家村斷裂、窯店—韓峪斷裂和六村堡—焦岱斷裂。其中,渭河南側隱伏斷裂產生於8000萬年以前的中生代,規模巨大,深切地殼,屬一級斷裂。西起鹹陽市的黃家寨,經未央區的六村堡和草灘鎮南進入灞橋區的新築鎮。
地貌
未央區河漫灘分布在東部和北部,灞河、滻河河漫灘位於未央區東部灞河西岸與滻河兩岸,南北走向,呈帶狀分布。滻河河漫灘不明顯。灞河灘面較齊整,南部灘面窄狹,沿河道向北展寬。高程在365.20米—388.00米之間。縱坡降1.8‰,灘面背河一側微向高階地傾斜。南北長約14千米,東西寬僅0.5千米,面積7.16平方千米,占全區總面積的2.73%。表層為亞沙土,下層為中粗沙,含較多的礫卵石。渭河河漫灘位丁渭河南岸,高出河床2—5米,呈帶狀分布,西東走向。南北寬約4—6千米,東西長約20千米,面積92.64平方千米,占全區總面積的35.34%。灘面齊整,微向河床傾斜。縱向坡度0.3‰—0.5‰,橫向坡度0.2‰—0.3‰。高程364.3—380.0米。表層為泥質粉沙,下為細中沙含礫石,尚見薄層紡錘形淤泥,有較厚而良好的含水層。
一級階地高出河床9—11米。分布範圍:北至渭河漫灘南界,南至三橋鎮、講武殿、張家堡、鄭家寺一線。東窄西寬,平均寬度3.6—4.0千米,東西長約21千米,面積8160平方千米,占全區總面積的31.13%。呈帶狀分布,走向西南一東北。階面平坦,縱向坡度0.9‰—1.0‰,橫向坡度1.3‰—1.6‰。高程370—390米。表層為亞沙土或亞黏土,下部為細沙礫卵石層。
二級階地高於河床16—20米。呈東西向分布,階面寬窄變化較大,南北寬約3.5—6千米,未央宮鄉大白楊村附近最窄,僅0.6千米,東西長約18千米,面積65.27平方千米,占全區總面積的24.90%。階地東段多見平行於階地的長形窪地,西段多為開闊的古河道切割,階面梁窪相間,形成分散的斑塊。高程375—400米,縱向坡度1.0‰—1.3‰,橫向坡度2.5‰—4.0‰。階地表層覆有10—20米厚的黃土狀亞黏土,其下為粗沙礫卵石夾薄層亞黏土。
三級階地在境內東南部,歷史上稱龍首原。辛家廟、廣大門、趙村一帶民眾稱錦雞嶺、北蟒原。階地西起未央宮鄉大白楊村北,走向東西,至太華路附近折向東北,直達大明宮鄉廣大門村的滻河岸邊,形成高於滻河河床15—20米的陡坎。由於暴雨沖刷和人類活動,階面形成許多扇形溝壑襉凹凸斑塊。原面脊向長度近12千米,寬度0.5—1.5千米,面積15.47平方千米,占全區面積的5.90%。高程395—411米。組成物質,下部多為鈣質結核膠結的中粗沙或黏土互層,表層為25—40米厚的風積黃土狀土及亞黏土。
氣候特徵
未央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型氣候,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3℃。春季常有寒潮霜凍,風速較大,多浮塵,常有春旱出現;夏季多雨,盛夏易伏旱;初秋多連陰雨,氣溫下降快,晚秋多晴朗天氣,秋高氣爽;冬季氣候寒冷,乾燥少雨。境域幅員不大,氣候地區性差異較小。
春季:每年一般從2月20日至5月2日,約72天,分初春、仲春、季春3個階段。2月20日至3月10日為初春,日平均氣溫3℃—7℃;3月11日至4月9日為仲春,日平均氣溫7℃—10℃;月10日至5月2日為季春,日平均氣溫12℃—17℃。
夏季:每年一般從5月3日至9月12日,約133天。5月3日至6月14日為初夏,日平均氣溫18℃—25℃;6月15日至8月16日為仲夏,日平均氣溫達25℃以上;8月17日至9月12日為季夏,日平均氣溫從26℃漸降至20℃,日夜溫差增大。
秋季:每年一般從9月13日至11月14日,約63天,分初秋、仲秋兩個階段。9月13日至10月11日為初秋,日平均氣溫由20℃漸降至14℃;10月12日至11月14日為仲秋,日平均氣溫由14℃漸降至10℃。
冬季:每年自11月15日始入,至翌年2月19日終止,約97天,分初冬、隆冬兩個階段。11月15日—25日為初冬,日平均氣溫由10℃漸降至5℃;11月26日至翌年2月19日為隆冬,日平均氣溫由4℃漸降至0℃以下。
未央區太陽總輻射平均46.46×10焦耳/(平方米·年),其中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生理輻射23.65×10焦耳/(平方米·年)。太陽總輻射1966年最多,為50.76×10焦耳/(平方米·年);1980年最少,為41.03×10焦耳/(平方米·年)。未央區≥10℃期間的太陽總輻射占年總量的70.2%;≥20℃期間的太陽總輻射占年總量的38.4%;日平均氣溫<0℃的無效輻射占年總量的9.3%。
水文概況
未央區是西安擁有水系最多、水域面積最大的城區,“八水繞長安”盛景中的
渭河、
灞河、
滻河等河流穿境而過,“九湖映古城”美景中的漢城湖、未央湖水韻盎然,境內水面面積過萬畝。
河流
渭河:渭河在沙河灘村西北的灃河入渭口進入未央區境,於賈家灘村東北的灞河入渭口出境,屬過境河流。區內長度23.2千米。河道比降0.6‰左右,多年平均徑流量51.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最大流量2962立方米/秒。
灞河:灞河原名滋水,春秋時
秦穆公稱霸西戎,欲顯耀其武功,故更名為灞河。灞河發源於
藍田縣灞源鎮東南的秦嶺斷塊峽谷,自灞河鐵路橋西北約2.8千米處進入未央區境,北流至賈家灘東北注入渭河。區內長度14.31千米,河道比降1.53‰。多年平均徑流量5.32億立方米。
滻河:滻河發源於藍田縣秦嶺北側,流經灞橋區李家堡村東進入未央區境,至趙村東匯入灞河,未央區段長3.83千米。
灃河:灃河入渭口正好處於未央區境西部邊界,雖未流經轄區,但灃河水卻通過灃惠渠灌溉域內農田。
皂河:皂河為唐代漕渠和明代通濟渠之源,民國以後稱官河。北西流至雁塔區魚化寨鄉北石橋村北進入未央區,北東向流入渭河,區內長度17.6千米,屬皂河下游。河道比降0.4‰,設計最大排洪流量25立方米/秒。
漆渠河:漆渠河源於斗門河、黃堆河和太平河三條支流。於沙嶺村東流入小灃河,主河長6.5千米,比降0.72‰。
小灃河:小灃河原系攔截灃河滲流的一條小河,今上承漆渠河水後東流,至西皂河農一乾渠首的皂河西岸分水北流,至草灘農場西站附近流入皂河。東西主河道長4.1千米。
地下水
未央區潛水岩組廣泛埋藏在第四紀全新統、上新統的沖積、衝風積、洪積和中更新統的洪積層中。承壓含水層埋藏於中更新統和下更新統的沖湖積與沖洪積層中。
潛水含水岩組按單位湧水量大小分為4個水區:
強富水區:分布在渭河與滻、灞河漫灘區。水位埋深0.5—4.0米,含水層厚度40—60米,年變幅小於3.0米,單位湧水量大於30噸/(時·米)。
富水區:分布在渭河一級階地。水位埋深3—8米,厚度30—50米,年水位變幅為3—6米,單位湧水量15—30噸/(時·米)。
中等富水區:分布在渭河二級階地。水位埋深7—17米,厚度20—40米,年水位變幅4—7米,單位湧水量5—15噸/(時·米)。
弱富水區:分布於三級階地。水位埋深10—22米,厚度6—15米,由於潛水上部屬黃土狀的孔隙水,年變幅明顯,一般在7—10米,單位湧水量小於1噸/(時·米)。
承壓含水岩組按單位湧水量大小分為3個水區:
強富水區:分布於河漫灘及一級階地前沿,含水層頂板埋深60—80米,厚度30—120米,單位湧水量大於20噸/(時·米)。
富水區:分布在一級階地及二級階地中西部,含水層頂板埋深40—100米,厚度50—100米,單位湧水量在10—20噸/(時·米)。
中等富水區:分布在三級階地及二級階地東南部,含水層項板埋深50—120米,厚度40—80米,單位湧水量1—16噸/(時·米)。
土壤類型
未央區土壤分5個土類,11個亞類,17個土屬,49個土種。
黃綿土:為黃土母質經耕種熟化形成的幼年土壤,屬生產性能較好的土壤類型,是未央區面積最大的土類。
潮土:亦為未央區的一個主要土類。主要分布在河漫灘和一、二級階地的低洼處。
塿土:為區內生產性能較好的土類,零星分布在區內各級渭河階地上。
水稻土:有淹育型水稻土、潛育型水稻土和瀦育型水稻土3個亞類,銹泥田、青泥田、黃泥田和銹沙田4個土屬。
淤土:是未央區面積最小的土類,分布在區內古河道和新灘地上。
自然資源
水資源
1990年調查,未央區水資源總量70.0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占95.97%,地下水占4.03%。水資源可利用量4.14億立方米,占資源總量的5.91%。水資源可利用量中,地表水可利用量占48.79%,地下水可開採量占51.21%。
植物資源
動物資源
礦產資源
未央區境內滻河、灞河沙石資源質地堅硬,產量豐富。據馬渡王站實測,多年平均輸沙量354萬噸,最大含沙量950公斤/米,最小含沙量為零。灞河上游大多處於
火成岩與
變質岩山區,未央區內沉積的沙石多為
石英岩類,含泥量少,質地堅硬,屬優質建築沙石資源,年可開採量平均60萬立方米。
地熱資源
未央區域內深層儲熱層是西安—臨潼—渭南地熱異常區的一部分,區內地下斷裂特別發育,地熱異常區多與大斷裂發育方向一致。區內地下熱水深層儲熱層,多屬第三系戶縣群的
白鹿原組含水層,以砂岩為主,厚度350—750米。其中,含水豐富的儲熱層厚度占10%—31%,水溫可達50℃—100℃,礦化度高。
人口
截至2018年末,未央區常住人口77.74萬人,城鎮化率97.2%。總戶數289845戶,戶籍人口89.387萬人(均為城鎮人口),當年省內遷入11.9113萬人,省外遷入66157人;當年遷往省內6514人,遷往省外2797人。年末戶籍人口中,18歲以下19.4551萬人,18—34歲27.0744萬人,35—59歲30.8013萬人,60歲以上12.0562萬人;全區男女性別比例為48.8:51.2。全年出生人口17477人,其中男性8960人,女性8517人;全年死亡人口1720人,其中男性1013人,女性707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未央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CDP)964.83億元,同比增長7.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40億元,下降49.6%;第二產業增加值477.01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487.42億元,增長7.3%。全區三次產業比重為0.04:49.44:50.52。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531.65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5.1%。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未央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1.8%。
財稅收支
2018年,未央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5.41億元,較上年可比增長10.3%。稅收收入完成30.93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9.4%,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87.4%。分稅種來看,增值稅較上年增長11.5%;營業稅較上年下降75.4%;土地增值稅較上年增長69.3%;印花稅較上年增長7.2%;個人所得稅較上年增長20.2%;企業所得稅較上年增長20.4%;城市維護建設稅較上年增長25.4%;房產稅較上年增長31.6%;城鎮土地使用稅較上年下降2.1%;契稅較上年下降7.1%;耕地占用稅較上年增長177.9%。分部門來看,區地稅部門累計組織收入16.57億元,完成預算的127.4%;區國稅部門累計組織收入9.50億元,完成預算的88.8%;區財政部門累計組織收入3.02億元,完成預算的70.1%;經開區和滻灞生態區累計畫轉收入6.33億元。
2018年,未央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34.09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3.0%。財政重點八項支出合計完成30.66億元,較上年增長3.6%。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完成2.53億元,增長5.3%;公共安全支出完成2.39億元,下降14.8%;教育支出完成9.39億元,增長17.7%;科學技術支出完成0.29億元,增長21.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完成3.70億元,下降29.4%;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完成2.72億元,增長18.7%;節能環保支出完成0.49億無,增長30.5%;城鄉社區支出完成9.15億元,下降1.1%。其他重點支出中農林水支出完成0.82億元,增長12.1%;住房保障支出完成0.63億元,增長22.7%;商業服務業等支出完成0.25億元,增長99.2%;國土海洋氣象等支出完成0.22億元,增長3.5%;交通運輸支出完成0.17億元,增長4.0%。
人民生活
2018年,未央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56元,比上年增長7.9%。
第一產業
2018年,未央區實現農業總產值8814萬元,下降53.5%,其中:農業產值2680萬元、林業產值1600萬元、畜牧業產值1758萬元、漁業產值1080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696萬元。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未央區實現工業增加值268.43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55.50億元,增長9.7%;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12.93億元,增長3.2%。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1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016.29億元,實現營業收入988.50億元,實現稅金總額17.50億元,利潤總額44.60億元。工業企業產銷銜接良好,產品銷售率達99.2%;資產負債水平基本合理,資產負債率55.3%;虧損企業37家,虧損面為19.4%。
建築業
2018年,未央區在統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222家,從承包類型看,施工總承包企業150家,專業承包企業72家;從資質等級看,特級企業3家,一級企業54家,二級企業129家,三級企業36家。全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720.24億元,其中房屋建築業83家,完成產值220.53億元,同比增長26.9%;土木工程建築業79家,完成產值474.96億元,同比增長14.4%;建築安裝類企業22家,完成產值7.65億元,同比增長10.1%;裝飾裝修企業35家,完成產值16.65億元,同比增長98.9%。全年完成建築業增加值181.68億元,同比增長11.2%。全年簽訂契約額2474.72億元,同比增長6.5%,年度契約額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565.4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6%。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8年,未央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5.17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區屬部分實現150.77億元,同比增長12.1%。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499.76億元,同比增長10.3%,其中區屬部分實現98.18億元,同比增長16.0%。實現限額以上批發業銷售額538.01億元,同比增長11.5%;實現限額以上零售業銷售額458.01億元,同比增長12.0%;實現限額以上住宿業營業額4.36億元,同比增長41.7%;實現限額以上餐飲業營業額10.16億元,同比增長14.4%。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259家,完成營業收入283.06億元,增長23.9%。
對外經濟
2018年,未央區實際引進國資59.11億元、民資20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10億美元。引進世界500強企業項目4個,引進中國500強企業3個,引進校友經濟2億元以上契約項目3個,引進網際網路百強項目1個。
房地產業
2018年,未央區房地產項目完成投資400.81億元,下降14.1%,占全社會投資總額的56.0%。全年完成商品房銷售面積564.84萬平方米,下降6.1%。
旅遊業
2018年,未央區舉辦各類旅遊主題行銷活動120餘場,重點品牌活動如首屆農民趣味運動會、漢城湖春節文化廟會、漢城湖龍舟賽、漢城湖研學、宣平里漢服藝術節、宣平里夏季啤酒音樂節、景區千人健步走、腳踏車騎行賽、景區千人武林大會、女子“成人禮”、千人“馬拉松”競技賽11類。
交通運輸
未央區是西安貫通東西、連線南北的必經之地,距西安鹹陽國際航空港8千米,擁有亞洲最大的鐵路客站西安北站,陝西“米”字型公路骨架八條放射線中的六條接點在區境內,
西銅高速、
西安繞城高速公路、機場一號、二號線、捷運1號線、2號線穿境而過。
公路
未央區西接西(安)寶(雞)高速,北連西(安)銅(川)高速,東臨西(安)閻(良)、西(安)潼(關)高速,市際、省際公路交通便捷。
鐵路
2011年1月11日,亞洲最大的高鐵客運站
西安北站在未央區建成使用,銜接隴海、西康、包西、西南、侯西五條幹線鐵路,承擔西安大部分中、高速列車的始發終到作業;實現4小時抵(北)京、5小時入(上)海,與東部經濟圈快速對接。
捷運
航空
未央區距西安鹹陽國際航空港僅8千米。機場高速一號線、二號線穿境而過。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年,未央區承辦2018年西安市農業科技創新服務月活動現場會、未央區“創之星·躍未央”主題活動;牽頭籌備2018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大會新材料領域系列活動。全區1-9月份專利申請量5730件,專利授權量2682件。全年徵集科技計畫項目143個,立項81項,匹配科學研究與發展資金1793.97萬元。撥付290萬元區級專項資金,支持6家科技小巨人企業。累計投入運營眾創載體21個,累計投入使用面積47.89萬平方米。
教育事業
早在
西漢元朔五年(前124年),漢長安城即有高等學府——
太學。
元康二年(前64年),派官員百餘人在上林苑(今三橋、後圍寨一帶)辦起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外語學府,學習烏孫國語言。
隋、唐時期已有蒙學、冬學。
清代,境內私塾已相當普遍。
民國時期,公辦國小逐漸興起。至解放前夕,未央區已有各類國小35所,學生5000餘人;公立初級中學1所,私立初級中學2所,學生400餘人。
建國後,人民政府大力發展教育事業。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境內先後普及六年制義務教育和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教育,經陝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驗收合格。
截至2018年末,未央區擁有135所幼稚園,70所國小,17所國中,16所高中,共有專任教師10090人,其中幼稚園2827人,國小3832人,中學學校教職工(初級中學、九年一貫制學校、職業國中、完全中學、高級中學、十二年一貫制學校)3431人。全年基礎教育共招生49867人,在校學生170507人,畢業生31211人。其中,學前教育招生14516人,在校生36905人,畢業生11127人;國小招生22474人,在校生97944人,畢業生9759人;國中招生8700人,在校生23247人,畢業生5997人;高中招生4177人,在校生12411人,畢業生4328人。
文化事業
2018年,未央區累計投入文化事業發展資金330餘萬元,配套完成74個社區(村)綜合文化活動室建設。“市民大舞台”活動共開展全區初賽14場,決賽5場,展演類活動84場。公益電影進社區活動共放映2400場次,觀影民眾22萬人次。千場戲劇惠民演出活動總計演出60場次,演出內容涵蓋戲曲、綜藝、兒童劇、說唱等多種形式,觀看人數近2萬人。區圖書館接待各類讀者14578人次,流通圖書期刊9359冊次,為2223人提供參考諮詢服務。全年舉辦閱讀推廣活動14場次,民眾參與人數7650人。區圖書館網站訪問量12574人次,移動圖書館APP新增讀者658人,超星電子書、期刊資料庫總瀏覽量120萬人次。
體育事業
2018年,未央區承辦西安市“首屆農民節”農民趣味運動會、中國渭河腳踏車聯賽(西安站)比賽、“長安武林大會”暨未央區武術展示大會等活動。舉辦未央區迎新春健身徒步走、春節體育大拜年、體育進社區暨譚家街道百花園社區第六屆趣味運動會、未央區“千人千場”桌球賽啟動儀式暨第五屆“北三環大明宮建材杯”西安市桌球公開賽、“三人制”籃球公開賽、“舞動長安”未央區分賽區近30場選拔賽、健身鑼鼓展示、未央區釣魚系列賽等。全年培訓並授予122名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扶持、指導區健身舞蹈協會、足球協會、擊劍協會完成成立籌備工作。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未央區擁有各類衛生機構422個,其中醫院3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9個,村衛生室57個,門診部60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241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5個。各類衛生機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0456人,比上年增加122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760人,比上年增加540人。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共擁有病床床位6795張,其中醫院床位6720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床位75張。
勞動就業
2018年,未央區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231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農業勞動力轉移就業12810人。全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022萬,創業培訓975人,就業培訓3100人。
社會保障
2018年,未央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現由金融管控平台監管保費收繳和待遇撥付,完成40060人,1163.80萬元保費代扣代繳工作。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網上申請、備案和穩崗補貼申請、技能提升補貼發放網上辦理。
社會福利
2018年,未央區為在冊城鄉低保對象623戶1119人發放保障金1414.10萬元,發放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教育資助136.30萬元。建成醫養結合養老機構2個,新增養老床位545張,為9466名特殊困難老人購買意外傷害險,新建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2家、農村幸福院6個,為70周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保健補貼2382.60萬元。為全區1638名優撫對象發放優撫金951.50萬元,為319名入伍義務兵家庭發放優待金1293.10萬元。全年福彩銷售額達到3.50億元,同比增長13.0%。辦理結婚登記6134對,離婚登記2622對。
基礎建設
2018年,未央區開展各類菸頭撿拾活動1136次,累計12餘萬人次參加。新建公廁19座,提升改造廁所59座,鼓勵社會單位對外開放廁所33座。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單位1家、小區1個、學校3所。推進“五路”兩側增綠植綠工作,春季植綠增綠累計栽植喬木3363株,草坪3.6萬平方米,新增綠地4.12萬平方米,完成呂小寨、長樂東苑、未央立交東南角3處綠地廣場建設。拆除各類違法建設448處,總計222.84萬平方米,拆除各類戶外廣告、門頭牌匾6508處,總計7.66萬平方米。
環境保護
2018年,未央區檢查非法煤炭經營網點和流動售煤現象371次,發現非定點煤炭經營場所6處,取締6處;查處使用散煤的餐飲單位178家,削減散煤436.73噸。全區1663家產生油煙的餐飲單位,已有1645家完成了油煙檢測,檢測率為98.92%。完成城鄉居民煤改潔21941戶,其中城鎮居民完成改造4207戶,農村居民完成改造17763戶。全年檢查工地1574家,對建設工地兩類企業進行紅黃綠掛牌管理,包抓公示牌已設立107家,其中紅牌9家,黃牌11家,綠牌87家。專項工作組督導檢查“散亂污”問題企業100餘次.開展強拆執法活動40餘次,下發督辦單200餘份。下發367期《未央區鐵腕治霾檢查督查通報》,督促整改2853起大氣污染問題;處理回復156個《西安市大氣污染問題督辦單》問題。配合完成國家生態環保部汾渭平原專項督察工作、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回頭看”問題整改工作以及灃三乾渠、東三廠渠黑臭水體整治整改工作。
歷史文化
中國歷史上先後有11個王朝在未央建都,境內有文物遺址104處,古墓冢遺址23處,古建築遺址1處,碑石、雕塑122處。其中秦阿房宮、漢長安城、唐大明宮等三大遺址區,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區域古遺蹟數量之多、面積之大、價值之高居全國區縣前列。
風景名勝
未央區歷史積澱深厚,先後有秦、漢、唐等11個王朝建都未央,區域古遺蹟數量之多、面積之大、價值之高為全國區縣之最。受保護面積67.5平方千米,秦阿房宮、唐大明宮、漢長安城等遺址馳名中外。
| 阿房宮阿房宮被譽為“ 天下第一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國家—— 秦帝國修建的新朝宮。位於今 陝西省西安市西郊15千米處, 鹹陽市東南15千米處,始建於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遺址範圍東至皂河西岸,西至西安市 長安區紀陽寨,南至西安市未央區和平村、東凹里,北至西安市未央區車張村、後圍寨一帶。阿房宮與 萬里長城、 秦始皇陵、 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是中國首次統一的標誌性建築,也是 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識。1991年被 聯合國確定為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址,屬於 世界奇蹟。 |
| 漢長安城漢長安城是大漢帝國的首都, 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際大都會和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都城,也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歷時最長的都城,漢民族文化形成過程的中心,是漢人、漢族、漢語、漢文化等華夏文明主體起源最重要的歷史地標。漢長安城遺址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遺蹟最為豐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遺址,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大遺址,遺址保護總面積達到65平方千米,占西安四大遺址保護總面積108平方千米的60%,占未央區全區262平方千米的四分之一。 |
| 未央宮未央宮是西漢帝國的大朝正殿,建於 漢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劉邦重臣 蕭何監造,在秦 章台的基礎上修建而成,位於漢長安城地勢最高的西南角 龍首原上,因在長安城安門大街之西,又稱 西宮。自未央宮建成之後,西漢皇帝都居住在這裡,成為漢帝國200餘年間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後世人的詩詞中,未央宮已經成為漢宮的代名詞。西漢以後,未央宮仍是多個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時也被劃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 |
| 大明宮大明宮是大唐帝國的大朝正殿,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徵,位於唐京師 長安(今 西安)北側的 龍首原。始建於 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宮,是 唐長安城三座主要宮殿“三大內”( 大明宮、 太極宮、 興慶宮)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稱為“東內”。自 唐高宗起,先後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200餘年。大明宮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其建築形制影響了當時東亞地區的多個國家宮殿的建設。大明宮占地3.2平方千米,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譽為千宮之宮、 絲綢之路的東方聖殿。 |
| 漢城湖公園漢城湖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鳳城四路與朱宏路十字以南200米路西,原為團結水庫(古漕運明渠),水面最寬處為80米,最窄處30米,水深4至6米,湖面850畝,是集防洪保全、園林景觀、水域生態、文物保護和都市農業灌溉為一體的特色生態公園。 |
| 西安城市運動公園西安城市運動公園位於西安 北城經濟開發區中心位置,占地約800畝(含運動主副館),亞洲首屈一指的 主題公園。結合城運村得天獨厚的運動與景觀資源,通過對國內外先進地區的研究,禮邀國際著名的景觀規劃公司 泛亞國際景觀綠化公司執掌擎畫。是一個以球類運動為主兼具休閒、遊憩功能的生態型運動主題公園,也是 西北地區唯一一個綠色、開放、自由的運動型主題公園。 |
| 西安滻灞國家濕地公園西安滻灞國家濕地公園南北長5—8千米,東西寬3—6千米,總千米35.43平方千米,公園具備典型的河口濕地特徵,是對“涇渭分明”、“八水繞長安”、“灞柳風雪”、“蘆盪驚鴻”等自然歷史文化景觀的恢復和展示,區域內有植物48科180種,動物27目50科150種,是西北地區首批列入國家濕地公園項目之一。 |
| 西安·渭河濕地生態園 渭河濕地生態園是在渭河西安城市段綜合治理的工程的基礎上,按照三百年一遇防洪標準建成寬49米,長22.2千米的渭河南岸大堤及堤頂濱河大道。累計建成景觀園林綠化面積1.2萬餘畝,栽植各類喬灌木300多個品種,10萬多株,生態水面2000餘畝,是西安市堤、林、水結合的最大生態景觀園。
|
榮譽稱號
2018年9月,未央區獲2018年度中國百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