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科技大學

陝西科技大學

陝西科技大學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簡稱 “陝科大”,位於世界歷史名城古都西安,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一所以輕工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輕工集團公司與陝西省政府共建,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陝西省省屬高水平大學之一,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畫”試點高校、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2.0”建設高校、國家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入選高校、教育部“網際網路+中國製造2025”產教融合促進計畫試點院校和陝西省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學校是新中國第一所輕工高等院校,1958年創建於北京,時名北京輕工業學院;1970年遷至陝西鹹陽並更名為西北輕工業學院,1978年成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1998年改隸陝西省,2002年更名為陝西科技大學。

截至2018年9月,學校西安未央、太華路和鹹陽三個校區總占地2055畝,設有13個二級院系、58個本科專業;博士後流動站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8個,材料科學ESI全球排名前1%;專任教師12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21000多人,其中博碩士研究生近3000人。校級院士工作室6個。

陝科大曆經“三次創業、兩次搬遷、一次劃轉”的奮鬥與輝煌,秉承以“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求實創新、銳意進取的科學精神和紮根西部、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為內涵的“三創兩遷”精神,培養了近15萬名優秀人才,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辦學歷史,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對外交流,學術研究,科研成果,科研機構,學術資源,文化傳統,學校標識,精神文化,學校領導,校園環境,校區環境,建築環境,知名校友,

辦學歷史

學校創辦於1958年,時名北京輕工業學院
1970年,遷至陝西鹹陽,定名為西北輕工業學院。1977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88所重點院校之一。
學校原隸屬於輕工業部,1998年劃轉到陝西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體制。
2002年,經教育部批准,西北輕工業學院更名為陝西科技大學。
2006年,學校主體東遷西安。
2012年,陝西省政府與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輕工集團公司簽訂協定共建陝西科技大學。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9月,學校設有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文理學院、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和體育部等13個學院(部);本科專業58個,涉及工學、理學、管理學、文學、經濟學、法學、醫學、藝術學等8大學科門類。
  • 專業設定
學院名稱專業名稱
輕工與能源學院
輕化工程(漿紙方向)、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印刷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
資源與環境學院
輕化(皮革方向、染整方向)工程、服裝(皮革製品,含鞋類、箱包、皮具等)設計與工程、環境工程
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
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工程、藥物製劑、製藥工程
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管理、法學
機電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工業工程、物流工程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自動化系、光電系、電信系、計算機系
化學與化工學院
套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理學院
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套用數學、套用物理學
設計與藝術學院
工業設計、包裝工程、藝術設計、服裝設計、動畫
文化傳播學院
英語、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3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200多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近600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4.96%。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師315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4.35%。學校有雙聘院士1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獲得者、教育部高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及委員、陝西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陝西省“三五”人才、陝西省教學名師、陝西省優秀教師、陝西省“三八”紅旗手等53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13個。
三秦學者:郭守武
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皮革工程國家級教學團隊(馬建中)
省級教學團隊(13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教學團隊(黨新安)、纖維與生物質資源教學團隊(徐永建)、電工電子教學團隊(黨宏社)、大學英語教學團隊(吳寶惠)、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教學團隊(黃劍鋒)、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團隊(鄭甲紅)、微生物學教學團隊(呂嘉櫪)、數控技術教學團隊(文懷興)、基礎力學教學團隊(張功學)、有機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李小瑞)等

學科建設

截至2018年9月,學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二級學科1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8個、二級學科82個,涉及工學、理學、管理學、文學、經濟學、法學、醫學、藝術學等8大學科門類。有省級優勢學科6個,省哲學社會科學特色建設學科1個。
  • 重點學科
省級重點扶持學科(1個):企業管理
省級重點學科(7個):材料物理與化學、包裝工程、皮革化學與工程、製漿造紙、套用化學、機械設計及理論、材料學
  • 博碩士學位授予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材料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博士一級學科授權學科(2個)化學工程與技術、輕工技術與工程
博士二級學科授權學科(16個):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生物化工、套用化學、工業催化、輕化工過程系統工程、資源與環境化工、製漿造紙工程、皮革化學與工程、製糖工程、發酵工程、輕工裝備及控制、輕工技術經濟與管理、功能高分子化學與技術
碩士一級學科授權學科(17個)馬克思主義理論、機械工程、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化學工程與技術、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中藥學、藝術學理論、設計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工商管理、美術學
專業學位授權點
序號
專業學位
領域名稱
類別
1
工程碩士
機械工程
2
材料工程
3
動力工程
4
電氣工程
5
控制工程
6
計算機技術
7
化學工程
8
輕工技術與工程
9
林業工程
10
環境工程
11
食品工程
12
工業設計工程
13
生物工程
14
工商管理碩士
MBA
15
藝術碩士
MFA

教學建設

截至2018年3月,學校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48項;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9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3個,陝西省名牌專業7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3個;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項、省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9項;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24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省級精品課程24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50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4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4個;省級創新創業改革試點學院2個;承擔省部級教改項目53項。
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動畫、輕化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套用化學、藝術設計、包裝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紡織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
省級特色專業(13個):套用化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動畫、藝術設計、電子科學與技術、包裝工程等
省級名牌專業(7個):輕化工程、工業設計、食品科學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套用化學、包裝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輕化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個):食品與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廣播電視電影實驗教學中心、設計與藝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子實訓基地、力學實驗教學中心等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皮鞋工藝學(弓太生)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年度
課程名稱
負責人
學院
2012
皮革理化分析
羅曉民
資環學院
2012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基礎
蒲永平
材料學院
2012
張功學
機電學院
2012
塑膠成型工藝及模具
黨新安
機電學院
2012
文懷興
機電學院
2012
徐永建
輕工學院
2012
丁紹蘭
資環學院
2012
朱振峰
材料學院
國家級精品課程
年度
課程名稱
負責人
學院
2006
包裝技術基礎(雙語授課)
陳滿儒
設計學院
2007
馬建中
資環學院
2008
有機化學
李小瑞
化工學院
弓太生
資環學院
省級精品課程
年度
課程名稱
負責人
學院
2003
朱振峰
材料學院
2003
設備控制基礎
陳樺
電信學院
2004
有機化學
李小瑞
化工學院
2004
整飾材料化學
馬建中
資環學院
2004
計算機基礎
李 茜
電信學院
2004
大學物理
劉建科
理學院
2005
包裝工程基礎
陳滿儒
設計學院
2005
人機工程學
楊君順
設計學院
2005
李新平
輕工學院
2005
王 芬
材料學院
2006
弓太生
資環學院
2006
呂嘉櫪
生命學院
2007
化工原理
陳均志
化工學院
2008
張功學
機電學院
2008
塑膠成型及模具
黨新安
機電學院
2009
王志傑
輕工學院
2010
張功學
機電學院
2010
皮革製品CAD/CAM
弓太生
資環學院
2011
文懷興
機電學院
2011
創造方法學
劉子建
設計學院
2011
丁紹蘭
資環學院
2011
賀小賢
生命學院
2012
皮革理化分析
羅曉民
資環學院
2012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基礎
蒲永平
材料學院
  • 教學成果
截至2014年3月,學校榮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43項;承擔省部級教改項目36項。
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教學為主型地方高等學校創新教育模式構建與實踐(張美雲)

對外交流

截至2014年3月,學校重視國際合作與對外交流,已與美國、日本、俄羅斯、英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烏克蘭、喬治亞、韓國、越南等國家的25所高校、研究所以及企業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在聯合培養學生、引進外籍教師、互派訪問學者、科研協作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多次舉辦了各類國際學術會議。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十一五”期間,學校承擔各類縱向科研項目580項,包括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國際科技合作、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產業化項目、陝西省“13115”科技創新專項等重大項目。獲得科技成果獎勵120多項,省部級以上獎勵50多項,其中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4項。出版各類著作和教材426部,發表論文7292篇,其中核心期刊4538篇,被SCI、EI、ISTP等三大檢索收錄論文1189篇。
陝科大校園一覽陝科大校園一覽
2011年,學校科研工作全年承擔各類縱向科研項目173項,獲得科技成果獎勵41項,出版各類著作和教材46部,發表核心期刊論文925篇,SCI、EI、ISTP等三大檢索收錄論文636篇,授權專利378項,其中發明專利190項。
2013年,學校承擔各類縱向科研項目310項,獲得科技成果獎勵35項,出版各類著作和教材44部,發表核心期刊論文728篇,SCI、EI、ISTP等三大檢索收錄論文480篇,授權專利543項。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數據顯示:在2013年全國高校授權專利數量排名中,學校排全國高校第21名,省屬高校第1名;在2013年底全國高校有效專利數量排名中,學校排全國高校第41名。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先後成立了佛山研究院、浙江(溫州)輕工研究院、陝西省平板顯示技術工程研究中心,2007年陝西省人民政府依託學校成立了省級研究院——陝西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究院,這些產業化平台注重解決行業關鍵性技術問題,為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技術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
部分重要科研獲獎
項目名稱
研究者
獎項
乙烯基聚合物鞣劑組成結構與性能相關性的研究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環保增強增韌型皮革鞣製整飾化學品的關鍵製備技術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提高漢口路山羊皮革質量的研究
潘津生、魏世林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北方面粗質次豬皮製革新技術的研究
魏世林、劉鎮華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從活性染料到反應性染色理論與實踐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華北路山羊皮製革技術開發
章川波、魏世林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科研機構

截至2014年3月,學校建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原輕工部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4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以及其他校內科研機構數十個。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輕化工助劑化學與技術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陝西省造紙技術及特種紙品開發重點實驗室、陝西省輕化工助劑重點實驗室、商檢紙張紙漿檢測重點實驗室
原輕工部重點實驗室(4個):製漿造紙工程實驗室、皮革工程實驗室、輕工機械CAD/CAM工程研究中心、套用化學專業實驗室
省級工程研究中心(4個):陝西省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陝西省中藥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陝西省輕工技術與創新研究中心、陝西省平板顯示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陝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輕化工助劑化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校內科研機構
工業自動化研究所、科銳新材料研究所、證券投資研究所、造紙環保研究所、物流工程研究所、天然產物研究所、鴕鳥綜合深加工研究所、毛澤東思想研究所、皮革複合材料研究所、自動機械研究所、凱特研究所、古陶瓷藝術研究所、過程控制研究所、陽光電子研究所、藝術設計中心、現代職業培訓中心、圖形與CAD技術研究所、平板顯示技術研究所、環境材料研究所、納米材料化學與技術研究所、皮革工程中心、圖形與圖像研究所、網路與多媒體技術研究所、套用數學研究所、企業文化研究所
研究院
佛山研究院、浙江溫州輕工研究院、陝西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究院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3月,陝西科技大學圖書館館藏圖書130萬冊、電子圖書65萬冊(種)、中外文期刊1079種、購置中外文鏡像和網路資料庫 26個、自建特色資源資料庫10個,完整收藏自1907年創刊至今的百年文獻《化學文摘》(CA)。形成了文理兼收、多種文獻載體並存、輕工類圖書文獻資 源頗為豐富的多學科藏書體系。圖書館的所有文獻資源已實現自動化、網路化管理,區域網路已具規模,建立了SAN結構的惠普存儲系統,存儲容量26T,各種套用伺服器14台。
圖書館圖書館
  • 學術期刊
陝西科技大學學報》創刊於1982年12月,創刊初期為半年刊,限國內發行,1984年起改為季刊,1986年經國家科委批准刊物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2002年起改為雙月刊,《陝西科技大學學報》為學術性科技期刊,主要刊載輕工行業各學科有獨創性的科學研究論文。內容涵蓋製漿造紙,材料工程、皮革及革製品、食品工程、機電工程、自動控制、計算機套用及信息科學、工業造型設計、化學工程、環境科學、基礎科學眾多領域,具有鮮明的輕工業特色和交叉學科特色,主要讀者為國內外科研部門的中高級科技人員。
《陝西科技大學學報》1992年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攬》(第一版),在歷次期刊評比中分別於1989年獲陝西省高教局期刊評比三等獎,1993年陝西省科協期刊評比二等獎,2000年陝西省新聞出版局期刊評比二等獎。2001年11月,我刊被國家科技部、新聞出版總署選定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刊物為《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萬方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 校徽
陝西科技大學校徽由圖形和文字兩部分構成,以藍色為基調。藍色給人以理性、寧靜、深邃、無限之感,是科技的象徵;圖形以五條青色向上的波浪條形和藍色的半圓相互交叉組合,象徵“運動”和“發展”;文字採用郭沫若的手寫體和英文的大寫印刷黑體。
陝西科技大學校徽陝西科技大學校徽
陝西科技大學校徽寓意深遠,五條波浪代表數字“5”,藍色半圓和白色半圓的組合代表數字“8”,暗含陝西科技大學創建於1958年;左、右兩側半圓分別代表東西文化,寓意陝西科技大學是融東西文化於一體的高等學府;五條向上的波浪代表陝西科技大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將遵循至誠至博的校訓,開拓進取,實現跨越式發展。五條青色的波浪和藍色半圓交叉隱喻“青出於藍勝於藍”之義,代表陝西科技大學培養的高級技術人才將遍及五大洲。
  • 校旗
陝西科技大學校旗陝西科技大學校旗
陝西科技大學校旗由學校標準色、校徽和學校字型組成,設計簡潔、大方。

精神文化

  • 校訓
至誠至博
“誠”和“博”是從中國古代前賢名句選取而來,體現了陝西科技大學的傳統精神。“誠”是維繫人類社會的最高道德規範,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核心。“誠”的含義包括誠樸、誠信、誠實,蘊涵樸實無華,以誠相待,取信於人。“博”是指學問淵博,是人生追求學問和事業的境界,含義是博大精深、經天緯地,又指胸懷寬闊,海納百川。“至”是達到。“至誠至博”是人生的追求目標,做人達到誠實守信,樸實無華;達到博學、知識豐富精深。誠實而博學,博學而求誠,誠實有德,博學有才。誠和博是師生共同遵守的道德和學問準則。
  • 校歌
《遠航》
迎著祖國初升的太陽
校歌校歌
我們從首都北京起航
渭水之濱,搏擊風浪
三實作風放飛理想
回首往昔書寫國計民生的篇章
面向未來鍛鑄中國輕工的輝煌
讓我們揚起風帆滿載人類幸福的夢想
遠航遠航遠航……
肩負民族振興的希望
我們在科學海洋蕩漾
至誠至博,發奮圖強
傳承文明桃李芬芳
回首往昔書寫國計民生的篇章
面向未來鍛鑄中國輕工的輝煌
讓我們揚起風帆滿載人類幸福的夢想
遠航遠航遠航遠航……

學校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
校長、黨委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
溫鋒、楊欲曉、王道安
副校長
郭霄鵬、王學川、李志健、黃劍鋒、王海燕
紀委書記
王為民
總會計師
徐曉峰
校長助理
鄭恩讓

校園環境

校區環境

截至2012年5月1日,學校有西安和鹹陽兩個校區,總面積2003畝,建築面積89.2萬平米。西安校區占地面積1590畝,坐落於風景秀麗的灞河之濱、未央湖畔。

建築環境

校區名稱建築類型

西安校區
陝西科技大學沁園;福慧圖書館;陝西科技大學逸夫樓;陝西科技大學文體館;陝西科技大學游泳館;陝西科技大學校訓石;陝西科技大學田徑運動場;陝西科技大學風雨操場;陝西科技大學沁園小區;陝西科技大學實訓樓
鹹陽校區
陝西科技大學運動場(鹹陽);陝西科技大學科大附屬中學;陝西科技大學科技樓;陝西科技大學陶研所;陝西科技大學校醫院;陝西科技大學圖書館;陝西科技大學大禮堂;陝西科技大學現代教育中心;陝西科技大學體育館;陝西科技大學中心教學樓

知名校友

(備註:校友排名不分先後)
原天津記者站站長金樹華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之黃暉宮華夫婦;
“胡氏家庭獎學金”設立者胡琦寅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飛行工程系主任候志強;
西安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著名專家賀延齡
日本國華裔博導何立風
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主任兼政委何樹宇;
鷹鵾集團廣東省銷售總公司董事長關紅梅
長春玉柴行銷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鋒
陝西科技大學四川校友會成立大會陝西科技大學四川校友會成立大會
西安電力機械製造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陳元魁
成都廚聯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保華
《中國100女性權力榜》之李春婭
世界包裝最高獎得主之喬加強
美國道瓊斯公司國際指數部資深總監高潮生
山東淄博大桓九寶恩製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國祥;中國建築衛生陶瓷行業十大影響力領軍人物劉愛林
陝西科技大學夜色陝西科技大學夜色
日本獨立行政法人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金平
中國科學院“引進國外傑出人才”計畫入選者唐惠儒
首位獲得Otto-Schott研究獎的中國傑出科學家邱建榮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教授常江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房桂乾
鹹陽師範學院黨委書記趙懷禮
上海大學校長羅宏傑;齊魯工業大學校長陳嘉川校友;
陝西科技大學鹹陽校區陝西科技大學鹹陽校區
柞水知名學者——張力;
原大連輕工業學院院長肖正揚
天津輕工業學院黨委書記、院長譚國民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海誠公司董事長陳鄂生
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葉榮寶
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韓葆珍
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十八大代表,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艾力更·依明巴海
全國政協常委潘蓓蕾
原紅塔仁恆紙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中國造紙學會理事趙萬立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全國人大代表王全傑
鳥巢標識系統設計師,中信國華標識有限公司創作總監,張建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