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發布
| 11610100750218682E/2024-011520 | | |
| | | |
| | | |
方案全文
西安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國發〔2024〕7號)和《陝西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若干措施》(陝政發〔2024〕3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圍繞全市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聚焦重點、先易後難、統籌有序推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完善回收循環利用體系,強化標準引領支撐作用,大力促進先進設備生產套用,推動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推動高質量耐用消費品更多進入居民生活,暢通資源循環利用鏈條,大幅提高全市經濟循環質量和水平。
——堅持市場為主、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結合各類設備和消費品更新換代差異化需求,依靠市場提供多樣化供給和服務。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加大財稅、金融、投資等政策支持力度,打好政策組合拳,形成更新換代的內生動力和規模效應。
——堅持聚焦重點、穩步推進。注重分類推進,把握工作節奏,優先支持發展前景好、投入帶動比高的行業設備更新,重點支持需求迫切、拉動效應大但購置成本較高的大宗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及時總結工作成效和可行模式,逐步推廣至其他領域。
——堅持鼓勵先進、淘汰落後。建立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長效機制,推廣節能降碳先進技術和產品設備,加快淘汰落後產品設備,促進產業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發展。
——堅持標準引領、有序提升。根據產業發展階段,對標國內外先進水平,持續完善節能降碳、環保、安全、循環利用等領域標準。統籌考慮企業承受能力和消費者接受程度,有序推動標準落地實施。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推廣套用能效2級及以上節能設備;重點行業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退出,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力爭我市環保績效達到A級水平產能的企業40家左右。實現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乘用車加快淘汰,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50%;高效節能家電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15%。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15項以上,發布地方標準30項以上。
到2027年,工業、農業、建築、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加約一倍,二手車交易量較2023年增長45%,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30%,再生材料在資源供給中的占比持續提升。能效水平和本質安全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進一步最佳化,力爭招引培育一批回收利用、家電製造以及設備裝備再製造骨幹企業。
三、重點任務
(一)實施設備更新行動
1.加快推動重點行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聚焦電力、建材、裝備製造、機械、航空、電子、工業塗裝、家具製造、水泥製品等重點行業,以《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準入水平(2024年版)》和能耗、能效、安全、排放等強制性國家標準為依據,實施重點行業“一企一策”節能降碳和清潔生產改造,推廣先進節能設備,推動設備向高端、智慧型、綠色、安全方向更新升級。分行業摸清設備生產和設備更新底數,形成供需兩張清單。建立技改項目儲備清單,並持續做好清單的動態更新,2024年6月底前,將設備更新項目納入重大建設項目庫和三年滾動投資計畫。(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應急管理局、市科技局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2.培育數字經濟賦智賦能新模式。圍繞數位化轉型、智慧型化升級,推進實施“數字產業、平台經濟、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型工廠、產業大腦”五大工程,到2027年全市累計建設15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推廣套用智慧型製造設備和軟體,支持企業對裝備、車間、生產線等進行智慧型化改造,推動人工智慧大模型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等領域套用。加快數位化轉型步伐,加快形成50個數位化套用場景。持續開展數據中心綠色化改造,加快建設工業邊緣數據中心,支持工業製造、智慧工廠、車聯網等實時計算、低時延場景套用,推動“雲邊端”算力協同發展。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推進政務雲平台信息技術創新改造和升級。(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數據局、市科技局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3.加快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設備更新。圍繞建設新型城鎮化,結合推進城市更新,以供水、供熱、製冷、供氣、污水處理、環衛、城市生命線工程、安防等為重點,分類制定項目投資清單。更新改造存在影響水質達標、老舊破損、國家明令淘汰、能耗高、運行效率低等問題的自來水廠及居民小區二次供水(加壓調蓄)設施設備。逐步實施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工程,推進居民小區自來水庭院管網更新改造。加快對投入使用時間長、配置水平低、運行故障率高、安全問題突出、民眾更新意願強烈的住宅電梯進行更新、改造或大修。推進供熱設施設備升級改造,大幅提升分戶計量占比。新建建築必須採用清潔化取暖方式,大力推動地熱能供熱項目建設,具備條件的新建建築優先採用地熱能供熱。到2025年底,城市供熱管網熱損失率較2020年下降2個百分點左右。持續推進燃氣等老化管道更新改造。開展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收轉運體系及焚燒廠處理工藝設備更新改造。加快地下管網、橋樑隧道、窨井蓋等城市生命線工程配套物聯智慧型感知設備建設。提升重點公共區域和道路視頻監控等安防設備水平。因地制宜完善老舊小區適老設施、無障礙設施、停車場(庫)、電動腳踏車場、汽車充電樁和防災避險設備等配套設施。(責任單位:市住建局、市城管執法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資源規劃局、市財政局、市水務局、市公安局、市數據局、市應急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4.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城市車輛綠色更新。推進車站、鐵路、機場等電氣化改造,推動非道路移動機械新能源化。加快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類柴油貨車。落實便利新能源汽車通行等支持政策,推進城市車輛綠色更新。提高城市公交、出租(含網約車)、物流配送、垃圾清運、輕型環衛、郵政、公務等車輛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比例。到2027年,除特殊工作要求用車外,市級行政事業單位新購公務用車中新能源汽車採購占比不低於85%。(責任單位:市交通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公安局、市商務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執法局、市生態環境局、市郵政局、市機關事務中心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5.推進綠色交通裝備能力建設。支持龍頭企業加快提升電動重卡、乘用車等整車生產能力,滿足運輸車輛更新需求。增強汽車零部件產業競爭力,重點發展節能與清潔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智慧型網聯汽車,推進固態電池、永磁電機、燃料電池電堆、車載視覺感知與決策等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立足航空產業比較優勢,推進綠色航空裝備產業化能力建設。(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6.推動老舊農業機械報廢更新。結合農業生產需要和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加大能耗高、污染重、作業損失大、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機淘汰力度。持續實施好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政策,推動農業機械結構調整。做好農機裝備和先進適應技術推廣套用,加大設施園藝小型農機、智慧型化小型農機、特種高效專用農機推廣力度。推進智慧型終端在農業生產領域套用。支持引導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置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支持糧食和倉儲等相關行業更新設備。推動智慧型農機與智慧農業融合發展。(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數據局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7.提升教學、科研設備水平。推動全市符合條件的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置換先進教學設備和信息化設施,支持高校和科研機構更新置換先進科研儀器設備,提升教學科研水平。嚴格落實學科教學裝備配置標準,保質保量配置並及時更新教學儀器設備。加速推動教育數位化、智慧型化轉型建設。加強基礎設施設備更新,提高教育教學和學校運行保障能力。(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數據局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8.提升文旅設備水平。以文旅場所節能降耗、安全運營為著力點,對接近使用年限、達到強制報廢年限或安全性能下降的索道纜車、遊樂設備、演藝設備等進行更新提升。加大文旅基礎設施投入,統籌考慮文旅娛樂、住宿設施、餐飲服務等需求,提升遊客的旅遊體驗質量。加快建設智慧旅遊景區,最佳化線上預約預訂、流量監測監控、科學引導分流、智慧型導遊導覽等服務功能。推進文旅數位化、智慧化技術的場景開發和推廣套用,推進文旅數智賦能建設。大力支持體育設施設備更新,助力全民健身經濟發展,打造更多體育文旅精品。(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局、市數據局、市體育局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9.提升醫療設備水平。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加快醫學影像、放射治療、遠程診療、手術機器人等醫療裝備更新改造。鼓勵醫療機構針對不同病種升級病房設施設備,加強病房適老化、便利化改造,推進病房標準化、智慧型化,補齊病房環境與設施短板。加強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智慧型、新型醫療裝備推廣套用和信息化設施疊代升級。鼓勵加大智慧醫院、移動智慧醫療、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投入,有序推進電子健康卡和數字影像雲建設,拓展醫療健康數位化套用場景。(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數據局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二)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
10.開展汽車以舊換新行動。做大做強自主創新產品和自主品牌,組織開展汽車以舊換新促銷活動,促進汽車梯次消費、更新消費,並引導行業有序競爭。組織汽車(含二手車)銷售企業,全面開展以舊換新和讓利促銷活動,鼓勵消費者以舊換新,加快新車、二手車市場流通,規範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行業,促進汽車消費增長。嚴格執行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和車輛安全環保檢驗標準,依法依規淘汰符合強制報廢標準的老舊汽車。完善充電設施管理機制,支持在居住區、停車場、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務區、客貨運樞紐場所,建設光伏發電和充電基礎設施,推進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充電樁基礎設施運營企業適當下調充電服務費。(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財政局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11.開展家電產品以舊換新行動。支持家電銷售企業聯合生產企業、回收企業開展以舊換新促銷活動,開設線上線下以舊換新專區。通過政企聯動、最佳化服務、出台政策等方式,支持消費者購買綠色智慧型家電。組織家電銷售企業搭建以舊換新服務平台,加大以舊換新推廣力度,通過政策激勵、補貼讓利等方式,引導消費者將高水耗、高能耗、使用年限較長的家電,更換為低能耗、綠色智慧型等家電。支持家電銷售企業推廣“售新+回收”模式,鼓勵生產企業源頭讓利,開展品牌促銷活動。加快實施家電售後服務提升行動。(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供銷聯社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12.開展家裝消費品換新行動。引導居民開展舊房裝修,實施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推動智慧型家居在智慧廚房、健康衛浴、家庭安防、養老監護等更多生活場景落地。全面開展綠色建材下鄉活動。推動家裝樣板間進商場、進社區、進平台,鼓勵企業打造舊房裝修和局部改造線上樣板間,提供價格實惠的產品和服務,激發消費者家裝換新需求。組織家居家裝綜合賣場和品牌家居銷售企業,以擴大存量房裝修改造為切入點,廣泛開展家居家裝以舊換新和促銷活動,推動家裝廚衛消費品換新。(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住建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民政局、市城管執法局、西安廣播電視台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三)實施回收循環利用行動
13.完善廢舊產品設備回收體系。健全報廢汽車和廢舊家電家具等資源回收體系,統籌推進資源回收筒點、分揀中心和集散交易市場一體化的廢舊物資回收網路建設。支持回收企業採用自建、承租、承包、統管等方式運營資源回收筒點,採用“流動+固定”“定時定點+預約上門”相結合方式,形成紮根社區、服務居民的基礎回收網路。發展“換新+回收”物流體系和新模式,支持耐用消費品生產、銷售企業利用配送、安裝、維修等渠道建設逆向物流體系,上門回收廢舊消費品。深入推廣“網際網路+回收”模式,推廣“以車代庫”流動回收,支持廢舊產品設備線上交易平台發展。最佳化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布局,推廣上門取車服務模式。完善公共機構辦公設備回收渠道。(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城管執法局、市住建局、市機關事務中心、市供銷聯社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14.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推動實體二手市場規範建設和運營。圍繞西安二手車出口試點城市建設,大力支持滻灞國際港發展二手車出口業務,推廣“二手車出口+中歐班列+綜保區集結+啟運港退稅”業務新模式。支持手機、平板電腦、智慧型手錶等電子產品生產和銷售企業開展二手產品鑑定、翻新維修和銷售業務。鼓勵二手商品交易市場和電商平台發展,支持“網際網路+二手”、售後回購和二手商品拍賣等模式發展,促進二手商品流通。推動二手商品交易規範化,完善誠信體系建設。(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數據局、市公安局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15.有序推進再製造和梯次利用。以經開區再製造產業園、高新區增材製造產業園等為載體,深入推進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工具機等傳統設備再製造,積極發展光機電一體化設備、航空發動機等新興領域再製造。緊抓“一帶一路”建設、國內外加工貿易轉移等機遇,有序承接國內外再製造產業轉移,促進對外開放和產業升級。鼓勵對具備條件的廢舊生產設備實施再製造,再製造產品設備質量特性和安全環保性能應不低於原型新品。依託鉑力特、天元智造、賽隆金屬等龍頭企業及西安交大、西工大等核心研究力量,重點研發突破舊件性能評價、產品壽命評估、特種材料加工、過程工況感知及製件質量檢測等再製造關鍵技術。鼓勵在售後維修、保險、租賃等領域廣泛使用再製造產品和服務。(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商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16.推動資源高水平再生利用。持續推進西安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重點城市和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建設。立足全市產業發展定位,圍繞西鹹新區、藍田等五座垃圾焚燒發電廠,適度發展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產業,推進環境、能源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促進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培育一批線上線下融合的再生資源回收龍頭企業,支持國有企業參與廢舊產品設備回收利用。支持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加大資源化利用等領域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發力度。(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城管執法局、市科技局、市國資委、市供銷聯社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四)實施標準提升牽引行動
17.推動能耗排放標準提升。嚴格落實能耗限額、產品設備能效強制性國家標準、重點行業排放標準和環保績效等級評定等規定,強化標準引領和基準約束,推動設備分類改造升級,提升整體能效環保水平。推進節能標準體系最佳化升級,加快構建我市氫能等領域標準體系。落實乘用車、重型商用車能量消耗量值相關限制標準。(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18.加快制定重點領域標準規範。聚焦汽車、家電、家居產品、消費電子等大宗消費品,提升安全、健康、性能、環保、檢測等標準。完善家電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大力普及家電安全使用年限和節能知識。升級消費品質量標準,嚴格質量安全監管。落實碳標籤等標準制度,充分發揮標準引領、綠色認證等作用。探索完善綠色金融、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包裝等相關標準,分步強制推行建築節能標準。支持市域企業和機構積極參與清潔生產、循環利用等國際、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制修訂工作。(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交通局、市發改委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19.擴大循環利用標準供給。探索制定大宗固廢資源化利用、地熱能等相關領域套用標準。推進回收網點、中轉站、分揀中心標準化建設。制修訂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規範等再生資源回收標準。引導二手電子產品經銷企業建立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和信息技術服務管理體系,落實二手電子產品可用程度分級標準。加強綠色生活標準推廣普及。(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資源規劃局、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20.加強標準實施監督。堅持“誰歸口、誰實施、誰監督”原則,加強各類標準特別是新制定標準的宣貫工作,初步建立覆蓋標準制定實施全生命周期的追溯、監督和糾錯機制。加大標準創新型企業培育力度,認真開展團體標準、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工作。深入推進企業標準“領跑者”活動。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社會組織和消費者對標準實施情況的監督作用,鼓勵開展標準制定滿意度和標準實施有效性第三方測評。(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民政局、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21.推動標準有序銜接。鼓勵相關單位積極參與國際國內標準制定,在物聯網、信息技術、實景演藝等優勢領域主導或參與制定一批技術、能耗、排放等國內標準,在電子電力、太陽能光伏、新材料等重點行業主導或參與制定一批國際標準,以標準“走出去”帶動西安產品、技術、裝備、服務“走出去”。(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數據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化旅遊局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四、政策措施
22.堅持市場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結合各類設備和消費品更新換代差異化需求,立足西安實際,在各領域各行業挖掘和培育一批本地製造業、商貿業等龍頭企業,鼓勵支持其“在本地生產、在本地銷售”。通過“線上+線下”方式,依靠市場提供多樣化供給和服務,引導商家適度讓利,形成更新換代規模效應。(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國資委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23.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統籌中央、省級和市本級相關專項資金,加大對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力度。積極做好做實項目儲備,積極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和中央預算內資金。用足用好中央和省級財政節能減排補助資金、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相關資金、城市交通發展獎勵資金等。支持符合條件的設備更新、循環利用項目申報中央和省級預算內投資等資金。持續實施好老舊營運車輛更新補貼、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政策。進一步完善政府綠色採購政策,加大對符合政策要求的高效節能產品設備、再生資源產品的政府採購支持力度。強化標準與財政支持等政策措施的協同,加強對參與國際、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等制修訂工作的資金扶持,鼓勵相關部門統籌各類資金用於支持標準提升牽引工作。強化財政資金全過程、全鏈條、全方位監管,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準性。(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24.落實稅收支持政策。落實好節能節水、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稅收優惠政策,把數位化智慧型化改造納入優惠範圍。推廣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做法。配合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增值稅簡易徵收政策,落實落細所得稅征管配套措施。(責任單位:市稅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25.強化金融政策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支持。引導銀行機構出台政策(產品)合理增加綠色信貸,加強對綠色智慧型家電生產、服務和消費的金融支持。支持各銀行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合理確定汽車貸款首付比例、期限和利率。發揮政府引導基金引導撬動作用,支持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項目建設。(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人行陝西省分行營管部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26.加強要素保障。以“標準地+承諾制”綜合改革為牽引,進一步提高要素保障和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對回收循環利用項目納入省級“四個一批”項目庫,加強用能、用地等要素保障。對不新增用地、以設備更新為主的技術改造項目,開闢能評、環評等審批“綠色”通道。統籌區域內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中轉貯存及再生資源回收設施建設,將其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用地範圍,保障合理用地需求。(責任單位:市資源規劃局、市行政審批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27.強化科技創新支撐。聚焦長期困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產業基礎、重大技術裝備“卡脖子”難題,圍繞高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生產設備、新能源裝備、新型農業機械、再製造等領域,積極開展重大技術裝備科技攻關。完善“揭榜掛帥”“賽馬”和創新產品疊代等機制,強化製造業中試能力支撐,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套用。建立重大科技計畫項目與標準化工作聯動機制,將標準作為科研成果重要考核指標納入科技計畫實施體系。(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落實)
五、工作要求
一是強化協同聯動。建立工作專班,完善信息報送機制,定期召集例會,梳理工作進展和典型案例,加強實地檢查督導。市工信、住建、城管、水務、交通、農業、教育、文旅、衛健等部門要制定出台具體工作措施,形成我市“1+N”政策體系,分解年度目標任務,建立工作檯賬。各區縣人民政府、西鹹新區管委會及各開發區管委會要按照職責分工抓好落實。
二是加強貫通對接。市級各相關部門要主動加強與中央和我省對口部門的工作對接,及時了解掌握上級的工作部署和政策精神,及時銜接國家和我省出台的保障政策和重點工作,保證上下工作貫通,政策方向銜接。
三是加強政策宣傳。藉助多種媒體完整準確傳達中央對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的決策部署和各級政府支持政策,引導商場、企業等在室外LED屏等開展政策宣傳,在政務大廳、社區等公共場所設立宣傳欄、諮詢台,通過宣傳推廣、政策諮詢、優惠促銷等方式,提高企業和居民知曉率和參與度,確保惠民政策更好地滿足企業和人民民眾美好生活需要。
附屬檔案:1.西安市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專班組成人員及職責
2.重點領域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任務清單
3.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措施清單
內容解讀
《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爭西安市環保績效達到A級水平產能的企業40家左右,實現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乘用車加快淘汰,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50%;高效節能家電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15%。到2027年,工業、農業、建築、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加約一倍,二手車交易量較2023年增長45%,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30%,再生材料在資源供給中的占比持續提升。
西安將實施設備更新行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回收循環利用行動和標準提升牽引行動等四大行動,通過堅持市場主體作用、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落實稅收支持政策、強化金融政策支持等政策措施,有序推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大幅提高全市經濟循環質量和水平。此外,還將加強宣傳,面向企業、消費者發放一定數額的消費券,提高企業、居民的知曉率和參與度,確保惠民政策更好地滿足企業和人民民眾美好生活需要。
作為市級層面政策突破和方向指引,《方案》同時發布了33條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措施清單,各領域、行業主管部門可結合國家、省上後續政策支持實際,統籌現有資金,會商財政、稅務、銀行等部門,共同研究,按有關規定和程式,在具體實施方案中分類細化實施。
清單中明確,全面取消西安市住房限購措施,居民家庭在全市範圍內購買新建商品住房、二手住房不再審核購房資格。降低首付資金比例,延長貸款年限。全市範圍內“以舊換新”購買新房的,可按照“認房不認貸”政策,享受首套房首付比和按揭利率優惠;購買新房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在原有基礎上上調最高貸款額度;同時不再審查購房者資格條件。
持續實施好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政策,結合農業生產需要和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加大能耗高、污染重、作業損失大、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機淘汰力度,促進農機綠色發展。
出台城市營運車輛更新新能源車型補貼政策,2024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採購純電動或氫能城市公車、計程車的給予一次性定額補貼。即車長≤6米公車補貼0.5萬元/輛,6米<車長≤8米公車補貼1萬元/輛,8米<車長≤12米公車補貼2萬元/輛,車長>12米公車補貼3萬元/輛;計程車補貼0.5萬元/輛。按照中央財政安排的城市交通發展獎勵資金計畫,支持新能源公車及電池更新。
在數位化智慧型化改造方面成效明顯的,對數位化車間、智慧型工廠按設備和軟體投資的10%給予獎勵,數位化車間最高獎勵200萬元、智慧型工廠最高獎勵1000萬元。
在綠色化改造方面成效突出的,對年能耗5000噸標準煤及以上的工業企業,實現每年節能量1000噸標準煤以上、或減少碳排放2500噸以上、或單位產品能耗達到國家標桿水平的,滿足其中1條的給予100萬元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