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頭魚

蛇頭魚

1998年,科學家發現了這種身上帶橙色斑點的蛇頭魚,生活在印度阿薩姆的小溪、沼澤和池塘。這種黑魚,有時候因為其狼吞虎咽的姿態及其龐大的體型而被稱為“魚蜥”(fishzillas)。

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的腮部上方還有個簡單的肺,或說空腔,使它們能夠在水面上呼吸。而且如名字(蛇頭魚)所說,它的頭長得尤其像蛇。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蛇頭魚
  • 別稱:黑魚、才魚、烏魚、烏棒、烏鱧、生魚。
  • :動物界
  • :屬鱸形目
  • 亞目攀鱸亞目
  • 鱧科
  • :鱧屬
摘要,介紹,簡介,生活習性,外形特徵,繁殖,飼養與管理,疾病處理,食用及營養,營養價值,適用人群,用法用量,食用功效,

摘要

蛇頭魚早在遠古時代就在民間傳說中占一席位,它們的特殊生態習性產生了一個真實與幻想混合的傳說。
蛇頭魚

介紹

蛇頭魚類(snakehead)的聲譽可能是來自它們那頑強的生命力,如果保持濕潤。它們可以在缺水的狀態中存活許久。這讓人們相信此魚擁有神奇的“精力”及復原屬性。在東方國家,它們是高級食用魚之一。蛇頭魚類的肉質據說有恢復健康的功能。通常用於婦女產後、大病初癒及
外科手術後的補品。蛇頭魚類中又以鱧魚最廣泛用於此藥方。這種魚常配予多種草藥煲湯,並只喝其精華湯汁。據說如想達到最佳的功效,必須在烹煮之前才殺死它。還有的人稱鱧魚為“生魚”,其意思再明白不過,想要弄死它真令執行此任務的家庭主婦頭痛不已。
蛇頭魚
最好的方法是以木棍大力敲打鱧魚頭部,有時受到重擊的鱧魚還可以頑強掙扎,這點倒讓家庭主婦可以增添話題,苦中作樂一番!
很久之前,一些迷信的緬甸居民深信蛇頭魚類具有治病的神秘力量。當某人不幸病倒時,病人親屬就依照風俗將一條蛇頭魚帶到病人身前,然後以線穿過魚兒的鼻孔,線的另一端穿過一條小公牛的鼻孔形成一個圓圈。所有到場的親戚以蛇頭魚為中心點圍成一個圈,跳起舞來。他們一邊牽引魚兒,一邊誠懇禱告安撫病人不小心衝撞得罪的精靈。緬甸有一種蛇頭魚更與迷信扯上關係;傳說蛇頭魚的前世是罪孽深重的人,如果有人與它為伍,將立即變成獅子云雲。
蛇頭魚類能夠在沒有水的情況下生存頗久,實際上是因為它們的特殊呼吸系統(腮部)是與其他魚類不同的。它們的腮室中有一對氣腔並與咽喉相連這對氣腔是蛇頭魚重要的呼吸器官,其內部表皮可扣住空氣並有很多細小分部增加表皮面積以供轉換成氧氣。此魚會定時浮上水面大口吸氣,並將空氣扣在腮腔中,抽取當中的氧氣。因此可以這么說,此魚是靠呼吸空氣維生的,如果阻止它們浮上水面換氣,它們會溺斃在水裡!蛇頭魚類的獨特呼吸系統可容許它們在含氧量非常低的水質生存,它們會通過頻密的水面換氣添補體中的氧氣以繼續生存。
旱季池塘乾涸時,一些蛇頭魚以其特殊呼吸系統的能力,在沒有水的情況下蠕動身體越過陸地,找尋更適合生存的棲息地。印度的變戲法者以這種魚表演“陸上爬行”吸引觀眾,小頑童則以蛇頭魚的匍匐爬行動作取樂。它們生產大量的黏液以防止乾燥及擦傷身體,印度的泥水匠甚至聲稱他們用此魚的黏液作為灰泥。
在嚴酷的旱季時,一些蛇頭魚會把自己埋藏在乾涸池塘殘餘的潮濕爛泥蟄伏不動,這時泰國的漁夫就會以獨特的捉魚方法-以長刀插入爛泥中如切蛋糕般一片片地割泥巴,直至發現泥下簇集的蛇頭魚。
蛇頭魚蛇頭魚
蛇頭魚類全都是肉食者。最小者吞咽蚯蚓、水生昆蟲、甲殼類動物蝌蚪等小生物。大型蛇頭魚則獵食小魚、青蛙或較大的獵物。一些蛇頭魚奉行一夫一妻制,並會製造自己的窩巢以供孵卵用。其窩巢是在池塘或河流的邊緣水生植物中清理出來。它們在照顧初生魚苗時將展現難能可貴的親密關係。

簡介

蛇頭魚,屬鱸形目,攀鱸亞目,鱧科,鱧屬。 俗稱:黑魚、才魚、烏魚、烏棒、烏鱧、生魚。

生活習性

蛇頭魚類能夠在沒有水的情況下生存頗久,實際上是因為它們的特殊呼吸系統(腮部)是與其他魚類不同的。它們的腮室中有一對氣腔並與咽喉相連這對氣腔是蛇頭魚重要的呼吸器官,其內部表皮可扣住空氣並有很多細小分部增加表皮面積以供轉換成氧氣。此魚會定時浮上水面大口吸氣,並將空氣扣在腮腔中,抽取當中的氧氣。因此可以這么說,此魚是靠呼吸空氣維生的,如果阻止它們浮上水面換氣,它們會溺斃在水裡!蛇頭魚類的獨特呼吸系統可容許它們在含氧量非常低的水質生存,它們會通過頻密的水面換氣添補體中的氧氣以繼續生存。
旱季池塘乾涸時,一些蛇頭魚以其特殊呼吸系統的能力,在沒有水的情況下蠕動身體越過陸地,找尋更適合生存的棲息地。印度的變戲法者以這種魚表演“陸上爬行”吸引觀眾,小頑童則以蛇頭魚的匍匐爬行動作取樂。它們生產大量的黏液以防止乾燥及擦傷身體,印度的泥水匠甚至聲稱他們用此魚的黏液作為灰泥。
在嚴酷的旱季時,一些蛇頭魚會把自己埋藏在乾涸池塘殘餘的潮濕爛泥蟄伏不動,這時泰國的漁夫就會以獨特的捉魚方法-以長刀插入爛泥中如切蛋糕般一片片地割泥巴,直至發現泥下簇集的蛇頭魚。
蛇頭魚類全都是肉食者。最小者吞咽蚯蚓、水生昆蟲、甲殼類動物、蝌蚪等小生物。大型蛇頭魚則獵食小魚、青蛙或較大的獵物。
蛇頭魚為底棲肉食兇猛性魚類,平時喜生活在沿岸泥底水草叢生的淺水區,潛伏在水草中等待時機追捕食物,夜間有時在水的上層遊動。平時遊動緩慢,在缺氧的水體中能藉助鰓上腔的輔助呼吸器,不時將頭斜露出水面進行呼吸,而且在喉部上方凹陷處貯藏著一定量的氣體。當離開水體後還能存活相當長的時間。冬季在深水處,把身體埋在淤泥中越冬,一般很少攝食。

外形特徵

蛇頭魚,體延長,前部圓筒形,後部側扁,一般體長 25~40厘米。頭較長,前部扁平,後部隆起,頭上被有小細鱗,頗似蛇頭,口大,吻短寬圓鈍。下頜向前突出,略長於上頜,上下頜具尖齒。體被中等大的圓鱗。側線平直,在臀鰭起點上方斷開,兩個斷頭相隔2行鱗片。背鰭、臀鰭均很長,可達尾鰭基部。胸鰭長圓形。腹鰭短小。尾鰭圓形。全身青褐色,頭、背包較深暗,腹部較淡。體側有許多不規則的黑色斑條,頭側有二縱行黑色條紋。背鰭、臀鰭、尾鰭均有黑白相間的花紋。胸鰭、腹鰭淺黃色,胸鰭基都有一黑點。
蛇頭魚蛇頭魚

繁殖

蛇頭魚廣泛分布在東南亞地區,印度和非洲海域也有一些。蛇頭魚能長到將近1米長,一張肥大的嘴裡滿布著鋒利的牙齒。在水裡和水面上的差不多任何動物都有可能成為它的美餐,包括魚類、兩棲類和哺乳類動物
蛇頭魚的繁殖其實並不困難,尤其是中小型的品種,唯一比較令人難以掌握的就是雌雄的辨別。依照過去的經驗來看,通常雄魚的背鰭與腹鰭會較大一些,體色也會稍稍鮮艷,而頭部也較大;不過通常也會死在確定配對繁殖之後才能較為明顯的看出雌雄在體色和外觀上的差別之處。如果沒有明顯的繁殖行為動作出現,要在一群魚當中看出雌雄,還是相當困難的。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想繁殖,建議一次多購買幾隻,飼養在合適大小的同一水族箱中,過一段時間,大概就會看出可以繁殖的情侶了。屬於口孵卵的蛇頭魚與鯛科一樣具有護幼的行為。
蛇頭魚, 春、秋季為攝食旺季,產卵期親魚基本不攝食。性兇猛,仔魚以浮遊動物為食;幼魚以水生昆蟲、小?r和小魚為食;成魚則捕食其它魚類。蛇頭魚長至2齡可達性成熟,懷卵量為1.4-3.4萬粒。親魚於5-7月在長有茂盛水草的靜水淺灘處繁殖。親魚成對地活動於產卵場所,非常活躍,有時還躍出水面。雄魚用口將水草築成約1公尺直徑的“魚巢”。產卵在寧靜的日出之前,先是雌魚進入魚巢,腹部向上成仰臥姿勢,身體緩緩搖動而產卵;隨後雄魚以同樣方式射精。產卵後,雌雄魚一同守在巢的底下,保護魚卵,防止敵害侵襲。2-3天后,仔魚孵出。仔魚集群生活於近岸的水草叢中,雄魚隨群保護,待幼魚長至4-5厘米時,親魚不再進行保護,幼魚分散營獨立生活。烏鱧生長速度較快,最大個體長可達700毫米,重達5公斤左右。

飼養與管理

了解蛇頭魚的體型與習性,是飼養他們需要最先掌握的要訣,因為這些要素決定了所要使用的缸子的大小、飼養密度與混養的對象。一般而言,如果飼養蛇頭魚,可以使用約45公分上下的魚缸,並且可以飼養2~5隻,即便他們具有一定的領域性,只要適當布置足夠的遮蔽物、洞穴,應該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而像蛇頭魚,當然需要更大的環境,且飼養上建議單獨飼養,一來因為大型品種領域性較強,二來較為局限的環境下,魚只承受的壓迫力較高。通常疾病問題較多,治療上也不易。因此如果要飼養大型品種,如果飼養環境不大,建議單獨飼養。水族新手、普通家庭水族愛好者以及發燒級水族愛好者等的共同家園。
在食物部分,蛇頭魚與原生鬥魚不同的是,他們都是標準的掠食主義者,除了腥味濃厚的冷凍紅蟲外,小型活餌也是基本的需求;也因為這樣的攝食行為,所以在混養上就要避免和小型魚混養,或是帶有尖銳硬棘的鯰科,往往被吞噬後會造成嚴重的傷亡。
蛇頭魚在水質要求上,酸性的軟水是最好的,因為在亞洲這也是蛇頭魚的基本水質條件,但由於其本身的適應力相當強,所以即便是相當惡劣的條件,在段時間內都還可以被他們接受。不過一旦發現眼球發白,尾鰭與胸鰭出現血絲與紅斑,就必須立刻檢查水質與過濾系統(這點個人感覺與恐龍魚及其相似)。另外飼養環境中的水流和燈光建議不要過強,畢竟他們棲息地的環境是在水流緩和或是接近靜止的湖泊、池塘中。
蛇頭魚在飼養上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記得蓋上缸蓋。因為跳躍式他們的本性,在野外的環境下每當遇到逐漸乾枯的環境時,他們就會利用跳躍,再搭配上鰓器官對大氣中氧的利用。因此,飼養時給魚缸加蓋是必然的,絕對不可忽略,尤其是飼養大型的蛇頭魚。

疾病處理

細菌性的感染是蛇頭魚最容易發生的疾病,尤其在剛輸入的情況下,幾乎都可以發現因細菌性疾病而引發的症狀;因此,除了在選購時要格外注意,一旦有些許徵兆一定要及時處理,免得再引發二次性的疾病,尤其像是水霉病的滋生。當然,像亞洲魚最容易得的體外寄生蟲在蛇頭魚身上也相當容易發現。在購入新魚時建議最好先做檢疫,過段時間後再混入飼養缸中。
[病名]
跑馬病
[病因]
因缺餌引起。
[流行情況]
主要發生在5月份魚苗培育期間或魚種下池後幾天,規格1~5厘米。
[症狀]
發生時魚種成群圍繞池邊游轉,呈跑馬現象,長時不停,並不時吐泡。仔細觀察,池中沒有浮遊動物。
[診斷]
由病症(跑馬現象、魚吐泡)可基本診斷。
[預防方法]
魚入池前要培養好足夠多的基礎生物餌料,要勤巡塘,發現水中餌料生物少時要追肥或儘快加投餌料。
[治療方法]
發現跑馬現象,對1~1.5厘米魚種則立即投餵浮遊動物,對2~5厘米魚種立即投餵磨碎的蝌蚪、青蛙等適口餌料於池邊,魚群即來搶食,跑馬現象即可解除。

食用及營養

營養價值

1、黑魚肉中含蛋白質、脂肪、18種胺基酸等,還含有人體必需的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
2、適用於身體虛弱,低蛋白血症、脾胃氣虛、營養不良,貧血之人食用,廣西一帶民間常視黑魚為珍貴補品,用以催乳、補血;
3、鱧魚有祛風治疳、補脾益氣、利水消腫之效,因此三北地區常有產婦、風濕病患者、小兒疳病者覓烏鱧魚食之,作為一種輔助食療法。

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有瘡者不可食,令人瘢白。

用法用量

烏鱧出肉率高、肉厚色白、紅肌較少,無肌間刺,味鮮,通常用來做魚片,以冬季出產為最佳。代表菜式有菊花財魚、清炒烏魚片、番茄魚片湯等。

食用功效

鱧魚性寒、味甘,歸脾、胃經;療五痔,治濕痹,面目浮腫,能夠“補心養陰,澄清腎水,行水滲濕,解毒去熱”;具有補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熱等功效。主治水腫、濕痹、腳氣、痔瘡、疥癬等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