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中藥材)

藕(中藥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藕,中藥名。為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肥大根莖。分布於南北各地。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散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熱病煩渴,吐衄血,下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藕
  • 別稱:光旁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毛茛目
  • :睡蓮科
  • :蓮屬
  • :蓮
  • 分布區域:南北各地
  • 採收時間:秋、冬及春初採挖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一、採集加工,二、炮製方法,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肥大根莖。

性味

味甘,性寒。

歸經

歸心、肝、脾、胃經。

功效

清熱生津,涼血,散瘀,止血。

主治

用於熱病煩渴,吐衄血,下血。

相關配伍

1、治小便熱淋:生藕汁、地黃汁、葡萄汁各等分。每服半盞,入蜜溫服。
2、治凍腳裂坼:蒸熟藕搗爛塗之。(1-2方出自《綱目》)
3、治上焦痰熱:藕汁、梨汁各半盞,和服。(《簡便單方》)
4、治墜馬積血心腹,唾血無數:用乾荷花並乾藕為末,灑調,方寸匕,日三服。(《衛生易簡方》)
5、治吐血:白茯苓(去黑皮)、生乾地黃(焙)、蒲黃各等分。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匕,生藕汁半盞,調勻頓服。(《聖濟總錄》藕汁散)

用法用量

內服:生食、搗汁或煮食,適量。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贊寧《物類相感志》:“忌鐵器。”

炮製

一、採集加工

秋、冬及春初採挖,多鮮用。

二、炮製方法

搗取汁用。

形態特徵

蓮又名荷、芙渠、澤芝、水芝、荷花。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莖橫生,肥厚,節間膨大,內有多數縱行通氣孔洞,外生須狀不定根。節上生葉,露出水面;葉柄著生於葉背中央,粗壯,圓柱形,多刺;葉片圓形,直徑25-90cm,全緣或稍呈波狀,上麵粉綠色,下面葉脈從中央射出,有1-2次叉狀分枝。花單生於花梗頂端,花梗與葉柄等長或稍長,也散生小刺;花直徑10-20cm,芳香,紅色、粉紅色或白色;花瓣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3-5cm;雄蕊多數,花葯條形,花絲細長,著生於花托之下;心皮多數,埋藏於膨大的花托內,子房橢圓形,花柱極短。花後結“蓮蓬”,倒錐形,直徑5-10cm,有小孔20-30個,每孔內含果實1枚;堅果橢圓形或卵形,長1.5-2.5cm,果皮革質,堅硬,熟時黑褐色。種子卵形,或橢圓形,長1.2-1.7cm,種皮紅色或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水澤、池塘、湖沼或水田內,野生或栽培。廣布於南北各地。

藥材性狀

根莖肥厚橫生,外皮黃白色,節部縊縮,生有腋芽及不定根,節間膨大,大小不等。質脆,斷面白色,有許多大小不等的縱行管道,有白色細絲狀物。無臭,味微甘而澀。

相關論述

1、論生藕、熟藕性能及服食方法①繆希雍:“藕,生者甘寒,能涼血止血,除熱清胃,故主消散瘀血,吐血,口鼻出血,產後血悶,罯金瘡傷折及熱渴,霍亂,煩悶,解酒等功;熟者甘溫,能健脾開胃,益血補心,故主補五臟,實下焦,消食,止泄,生肌,及久服令人心歡止怒也。”(《本草經疏》)②王士雄:“藕以肥白純甘者良。生食宜鮮嫩,煮食宜壯老,用砂鍋桑柴緩火煨極爛,入煉白蜜收乾食之,最補心脾。若陰虛,肝旺,內熱,血少及諸失血證,但日熬濃藕湯飲之,久久自愈,不服他藥可也。”(《隨息居飲食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