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香的起源及作用,香薰功效,製作方法,薰香植物香原料,印度香薰,工具造型,工具選擇,薰香與香器,香道養生,使用場所,香熏療法,分類,古代香料分類,塗傅之香,計時之香,醫用之香,傳統薰香方式,現代薰香,薰香的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鎮靜、抗焦慮作用,促進睡眠作用,
薰香的起源及作用
考古資料表明,古埃及、古中國、古印度、古巴比倫——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使用香料的歷史均可追溯至距今5 000年以前,其早期用途多與供奉神靈、祭祀祖先等活動相關。我國對芳香物質的套用有著悠久的歷史,據《丁晉公本集——天香傳》記載“香之為用從上古矣”,可知我國古人對香料的利用歷史悠久。亘古以來,香料在飲食調味、醫藥保健、熏衣化妝、香化環境、宗教祭祀等過程中角色重要,衣中趣、酒中樂、茶中情、菜中味都離不開香味,香衣、香酒、香茶、香食、香藥等香物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不少滋味,提供了不少幫助。從李煜、蘇軾、黃庭堅、李清照、朱熹等文人的詩詞歌賦中都有反映,《金瓶梅》、《紅樓夢》、《鏡花緣》等明清小說更將香料與日常起居生活緊密聯繫。
總結古人焚香薰香的習俗和傳統,發現其目的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祭祀神靈以養情、保健療病以養生、香化環境以養鼻、香衣消遣以養性。這一是因為自然科學不發達,故焚香以祈祝神明。如,《周禮春官》載“掌歲時祓除釁(同熏)浴”。二是古人席地而居,燃香草可以祛除卑濕,逐蟲驅穢,淨化環境空氣。如,《詩豳風七月》載“穹窒熏鼠,塞向墐戶”。三是香氣芬芳,可以怡人心肺。四是上層人士有用蕙草等熏衣染被的喜好,既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又可達到健身潔膚的益處。如,《漢官典職儀式選用》載“尚書郎……女侍史二人潔衣服,執香爐燒熏”。在英文中香料單詞“perfume”來自拉丁語“perfumum”,是“通過煙霧”的意思,說明古代西方使用香料也是通過薰香的方法。
香薰功效
歸結起來薰香主要作用如下。
美化環境:好的香料用於薰香,可以產生出非常清新優雅的香氣,對於祛除房間異味,美化室內環境有著非常明顯的作用。
怡神悅心:沉香、檀香、麝香、龍誕香等高品質的香品用於熏焚是香道的首推香品產生出來的氣味清醇、幽雅,沁人心脾,不僅可以美化環境,更能夠給人增添幾分生活得情趣。
參禪修煉:美好的香氣具有安神開竅功能,可以輔助修煉者達到入淨和正定。
供神祭祀:已少有專門用於祭祀的優質香品,一些天然香料製作的用於輔助修煉、陶冶情致的香品可以兼作祭祀用香。多見的“祭祀專用香”大都只是在包裝、名稱上對祭祀主題有所標註。例如,有的標明所敬奉的神明:供佛香、觀音香,財神香等;有的標明所求拜內容:祈福香,吉祥平安香等等;有的標明敬香地點:五台山、普陀山等等。至於香的品質,則良莠不齊。
養生祛病:類香品的原料為天然香料和中藥材,可依據功效的不同細分為不同種類,每一種香品都有相應的特定配方和製作工藝。養生祛病類香品重在配方、用料和製作工藝,至於外形則可以多種多樣,不拘定式。例如:防止瘟疫的香品:多為薰燒類的線香或盤香;改善睡眠的香品:可以是填充特殊香藥的香枕、香包,或是薰燒用的線香、盤香。
製作方法
杜衡,月麟香,甘松、
蘇合、安息、鬱金、捺多、和羅、丁香、
沉香、檀香、麝香、烏沉香、白腦香、
白芷、獨活、甘松、三柰、藿香、藁本、高良姜、茴香、木香、母丁香、細辛、大黃、乳香、
伽南香、水安息、玫瑰瓣、冰片、龍涎。
人類最早使用杜衡可以追溯的
屈原《九歌·山鬼》中的記載:被
石蘭兮帶杜衡,折
芳馨兮遺所思。
甘松香 :略呈圓錐形,多彎曲,長5~18cm。根莖短小,上端有莖、葉殘基,呈狹長的膜質片狀或纖維狀。外層黑棕色,內層棕色或黃色。根單一或數條交結、分枝或並列,直徑0.3~1cm。表面棕褐色,皺縮,有細根及鬚根。質鬆脆,易折斷,斷面粗糙,皮部深棕色,
常成裂片狀,木部黃白色。氣特異,味苦而辛,有清涼感。
蘇合香:為金縷梅科植物蘇合香樹所分泌的樹脂。蘇合香為半流動性的濃稠液體,黃白色至灰棕色,半透明,質粘稠,挑起則連綿不斷。體重,入水則沉。氣芳香,味略苦辣而香。以色棕黃或暗棕、半透明、無雜質者為佳。宜裝於鐵筒中,並灌以清水浸之,置陰涼處,以防止走失香氣。
安息香:為球形顆粒壓結成的團塊,大小不等,外面紅棕色至灰棕色,嵌有黃白色及灰白色不透明的杏仁樣顆粒,表面粗糙不平坦。常溫下質堅脆,加熱即軟化。氣芳香、味微辛。
其樹脂可代安息香樹脂使用,治中風昏厥、心腹諸痛,有開竅、行定血之效。
鬱金:《本草經讀》:"鬱金,氣味苦寒者,謂氣寒而善降,味苦而善泄也。其雲血積者,血不行則為積,積不去則為
惡血,血逆於上,從口鼻而出,則為衄血吐血,血走於下,從便溺而出,有痛為血淋,無痛為尿血,即金瘡之瘀血不去,則血水不斷,不能生肌,此物所以統主之者,以其病原皆由於積血,特取其大有破惡血之功也。蓋血以氣為主,又標之曰下氣者,以苦寒大泄其氣,即所以大破其血,視他藥更進一步。若經水不調,因實而閉者,不妨以此決之,若因虛而閉者,是其寇讎。且病起於郁者,即《內經》所謂二陽之病發心脾,大有深旨,若錯認此藥為解郁而頻用之,十不救一。至於懷孕,最忌攻破,此藥更不可以沾唇。即在產後,非熱結停瘀者,亦不可輕用。若
外邪未淨者,以此擅攻其內,則邪氣乘虛而內陷。若氣血兩虛者,以此重虛其虛,則氣血無根而暴脫。此女科習用鬱金之害人也。"
丁香:似指甲狀的紅棕色花苞是
精油的原料,樹平均高度為5~6公尺左右,主要產地斯里蘭卡、瓜哇、
馬達加斯加,以蒸餾法製得,其香味為有點鮮苔及木香的花香,是香水製造業不可缺少的香味,亦常加入酒中,精油顏色為透明無色。對心情有正面的影響,舒緩因情緒鬱結而產生的不快或胸悶感。可稀釋後用於瘡、癰、疔、癤等的皮膚創傷,有消腫抗炎的傷口上,促進癒合的作用。
沉香:國產沉香:又名海南沉、海南沉香、白木香、
莞香、女兒香、土沉香。為植物白木香的含有黑色樹脂的木材。主產於
海南島。
伽南香:又名
奇南香、琪南、奇楠、伽南沉。為植物白木香或沉香近根部的含樹脂量較多的木材。
綠油伽南香:為外表呈綠褐色的伽南香。
紫油伽南香:為外表呈紫褐色的伽南香。
盔沉香:又名盔沉。進口沉香藥材多呈盔帽形,故名。
以上商品均以質堅體重、含樹脂多、香氣濃者為佳。
進口沉香 又名沉水香、燕口香、
蓬萊香、密香、芝蘭香、青桂香等(以上為文獻名)。來自瑞香科植物沉香(Aquilaria agal- lochaRoxb)的含樹脂的心材。主產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新加坡、越南、
高棉、伊朗、泰國等地。
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所產的沉香習稱
新州香,燃之香味清幽,並能持久。越南產的沉香習稱會安香,質量稍次,燃之香味甚善,帶有甜味,但不能持久。
進口沉香多呈圓柱形或不規則棒狀,表面為黃棕色或灰黑色;質堅硬而重,能沉於水或半沉於水;氣味較濃,燃之發濃煙,香氣強烈。進口沉香性微溫,味苦辛。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的功效,藥效比白木香佳。
檀香:
木質、細緻,甜而帶異國情調,余香裊繞。
這種精緻的油,來自一種常綠的寄生樹,此樹把自己的根依附在別的樹根上,檀香通常以薄片型的方式出售,並且,至少要30年以上的樹齡,才能達到採集販賣的標準。
檀香自古以來便深受歡迎,從印度到埃及、希臘、羅馬的貿易路線上,常見蓬車載滿著檀香。許多古代的廟宇或家俱,都是由檀香木所做,可能是檀香具有防蟻的功能。
檀香的焚香需求量不少於檀香木,檀香獨特的香味,具有安輔作用,對於冥想很有幫助,因而廣泛被用在宗教儀式中,特別是印度和中國,對檀香的需求量至今絲毫不曾減少。檀香也是香水中常用的原料。
麝香:
為
鹿科動物麝的雄性香腺囊中的分泌物乾燥而成,是一種高級香料,如果在室內放一丁點,使會滿屋清香,氣味迥異。麝香不僅芳香宜人,而且香味持久。麝香在我國使用,已有悠久歷史。唐代詩人
杜甫在《丁香》詩中遇:'晚墜蘭麝中'。麝香是配製高級
香精的重要原料。古代文人、詩人、畫家都在上等麝料中加少許麝香,製成'
麝墨'寫字、作畫,芳香清幽,若將字畫封妥,可長期保存,防腐防蛀。
龍涎香:
龍涎香是
抹香鯨科動物抹香鯨的腸內分泌物的乾燥品。是重要而極為珍貴的藥材。龍涎香約含有25%的龍涎香素。龍涎香素是膽固醇衍生物,並且含有苯甲酸。《
本草綱目》中記載著龍涎香可以"活血、益精髓、助陽道、通利血脈"。中醫用龍涎香作為"化痰、散結、利氣、活血"藥使用。可見,龍涎香是治病和補益強壯的名貴中藥。如果病人出現咳嗽氣逆、神錯氣悶和心腹疼痛等病症,可以用龍涎香1道3份,研末沖服。龍涎香素是龍涎香香味的主要成份。這種極為名貴的龍涎香,因為在世界上產量很小而不能人工合成,所以它的價值遠遠超過黃金的價值。龍涎香是香料中的極品,它是高級香水香精中不可缺少的"奇香"。使用其配製的香水香精,不僅香氣柔和,而且留香持久,美妙動人,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
香料約有近萬種,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中藥成分。
薰香植物香原料
薰香植物,或稱香薰植物,是指兼有芳香、觀賞和藥用等屬性的植物,如薰衣草、迷迭香、玫瑰等。其內含醇、酮、酯、醚類芳香化合物,能產生怡人的香氣,被人稱為四季飄香的“天然香水瓶”。這些天然的植物香原料,大致可分為樹脂類、香花類、香木類、果類、葉類和根莖類[7]。在此根據分類列舉一下常用的薰香植物原料。如松、柏、
檀香、
肉桂、
桂枝、降真香等為香木類;
沉香、乳香、
樟腦、龍腦、安息香等為樹脂類,薔薇、茉莉、含笑、桅子、白蘭花、公丁香、玫瑰等為香花類,其中玫瑰精油為鮮花油之冠,具有優雅、柔和、細膩、甜香若蜜、芬芳四溢的玫瑰花香,香味很濃,兩滴即可製成一升上好的
香水,其價格昂貴,具有“液體黃金”之美譽;甘松、
薄荷、紫蘇、艾等為香葉類;
豆蔻、桔、橙、
柚、木姜子等為果和種子類香料;
白芷、香附子(雀頭香)、鬱金、蓬莪術、青木香(馬兜鈴屬根莖)、
當歸、地黃、乾薑等為根莖類香料。
印度香薰
印度香,在
印地語以及其它
印度語言中稱為
agarbattī,印度有著製作香的豐富傳統,這種傳統可以追溯到5千年前。許多印度香有著獨特的香型,而在全球其它國家找不到同種味道。
統一製作香的體系最先開始於印度,儘管吠陀梵語文本記載了香的功效—除臭、製造令人愉快的香味。現代製作香的體系有可能是由當時的醫藥牧師所制定的。
在宗教文獻《吠陀經》中,有記載印度香,這是印度香最古老的資料。在《阿闥婆吠陀》和《梨俱吠陀》也詳細記載了印度香。薰香是一種令人愉悅的芬芳劑並具有一定的藥用性。在《阿育吠陀》的第一段中介紹了印度香的藥用功效。因此,大部分香的製造是由
僧侶完成的。
在早期的印度教中,印度香的特殊治療功效併入了宗教行為。隨著
印度教不斷成熟起來,佛教也相繼建立,印度香成為了佛教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印度香自漢唐時代引進中國,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現代,隨著
瑜伽養生在國內的盛行,印度香薰產品也越來越多的受到廣大中國消費者的喜愛,形成一種養生、美容、品味及修養之風。
現代印度香主要有3種形態:
線形香:香棒(英文翻譯:Incense sticks)
竹籤+香料。
錐形香:香錐(英文翻譯:Incense cones)純香料錐形。
柱形香: 多普棒(英文翻譯:Dhoop stick) 純香料圓柱型。
工具造型
古代的
薰香爐是金屬或陶瓷做的外表有著精美圖案的火爐,在裡面點燃碳火,時時撒上香料散香。現代的“薰香爐”則是使用加熱方法(一般是煮水)使香精的氣味散發在空氣中以調節環境氣氛的一種器皿,它結合了陶瓷藝術、蠟燭火焰和芳香養生於一體,兼具實用、收藏、欣賞價值之功能。其構成由“爐體”、加熱用蠟燭和香精(通常加入水中與水蒸汽一起揮發)。使用時,將選擇好的適當香型的香精滴入適量於開敞或封閉的容器上,同時加入少許的水,再將蠟燭放入爐膛中點燃即可。本節主要介紹這種“煮水型”薰香爐。
“現代”薰香爐的使用,在已開發國家如美國、法國、
瑞士和德國等,已有很長的歷史,僅美國每年從中國進口的薰香爐數量就達數千萬套,在其國內已基本普及使用。在開發中國家如非洲各國、印度及中國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薰香爐也正在悄然走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我國主要的薰香爐製造產地在
廣東省潮州和福建省的
德化縣,產品已遠銷全球各地。
薰香爐的爐體一般用陶瓷或玻璃製成,可設計成各種不同的造型,如:茶壺、酒盅、各種動物和人物造型等,配以款式多樣的精美的
裝飾圖案,也可作為點綴家居及辦公等室內環境的藝術品。其基本構成由加熱爐膛和盛裝香精的容器兩部分組成,常見的有以下幾種造型:
1、茶壺造型:將
容器設計成茶壺的形狀,在壺身或壺蓋上開設若干小孔,加上壺嘴與外部環境相通,以便容器內香精氣味的散發;爐膛形狀與其上方的茶壺形容器相匹配,用於置放加熱用的蠟燭,其上部應開設若干小孔,以利於爐膛內空氣的流通,確保蠟燭能夠充分燃燒。使用時,就如用火焰加熱茶水,更增添趣味性和浪漫情調。
2、動物造型:將整個爐體設計成兔子、小貓、小鴨等各種可愛的動物形狀,在其背脊或其它適當的位置巧妙地設定成開敞或封閉式的容器,用於盛裝香精和水,容器之下是放置蠟燭、並能保證其充分燃燒的爐膛。使用時,感覺就象是從動物身上散發出香味。
3、吊籃造型:這種形式的薰香爐一般由玻璃製成,吊架與爐膛底座鑄造成一體,用鏈索(精製的金屬鏈條或用其他耐火材料做成的鏈索)將盛放香精的器皿懸吊起來。
薰香爐可以說是陶瓷製造業在現代生活中的又一創新,它使傳統的陶瓷藝術和香精結合在一起,使人們在視覺和嗅覺上同時得到了滿足。
蠟燭柔和和火焰能夠營造出浪漫、溫馨的氛圍,對眼睛的刺激作用也較少,給人以舒適的感覺,為情侶約會、家庭生活、生日Party等所採用。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研究人員的不斷開發創新,蠟燭已從原先的單純作為照明物,發展為多種用途和功能。首先是其藝術造型,可以製成各種立體幾何形狀如圓柱體、稜錐體、立方體等;還可以製成花朵、蔬菜、水果、,貝殼和卡通人物造型等,琳琅滿目,兼具實用性和趣味性;再則,蠟燭的顏色五彩繽紛、多姿多彩,加上各種
裝飾圖案,使其更具藝術感;另外,蠟燭的支架形式也種類繁多、精美絕倫,與各種造型的蠟燭相互輝映,極具藝術情調。如今,蠟燭又不斷地被賦予了許多新的功能,如在製造蠟燭時可加入各種香型的香精,當其點燃時,就會散發出宜人的香味,調節環境氛圍。薰香爐使用的蠟燭一般為無煙蠟燭,以避免燃燒時的煙氣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通常還將蠟燭製成適當大小,以便其能在特定的時間內燃盡,增加使用的方便和安全性。
薰香爐使用的香精,可根據不同環境及個人愛好進行選擇或根據“
芳香療法”的需要選用。對於香味“好”“壞”,各人自有見解,可謂見仁見智,只要認為自己喜歡的也就是香的,不適合或不喜歡的也可稱之為“臭”。在不同的場合里不同的背景,令人愉悅的氣味總會帶給人一種自信安寧有益於身心的健康,香氣在一定場合里也會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使用薰香爐時,如果使用一些芳香精油,則效果更好,既可以淨化空氣,又有益於健康。
其功效供:
薰衣草油具有鎮靜、催眠、抗抑鬱、提高記憶力、驅風祛邪、殺菌、淨化空氣等。
檸檬油具有興奮、醒腦提神、清涼、抗抑鬱、提高記憶力、淨化空氣等。
薄荷油具有醒腦提神、清涼、提高記憶力、驅風祛邪、殺菌抑菌、淨化空氣、抑制感冒、治口臭等。
菊花油具有醒腦、清涼、提高記憶力、激發靈感、抑制感冒、治咳嗽、治氣管炎等。
檀香油具有催情、鎮靜、催眠、提高記憶力等。
玫瑰油具有催情、鎮靜、淨化空氣等。
橙油具有催情、鎮靜催眠、提高記憶力、激發靈感、驅風祛邪、驅趕蚊蟲等。
以上所列的一些功效都已得到科學驗證,對人具有實用的價值,也可以作為
清新劑淨化空氣使用,難怪國外已開發國家對它有如此的需求,相信國內以及開發中國家也會慢慢普及。
薰香爐與一些清新劑同樣都有淨化空氣的作用,到底有何不一樣呢?我們認為有以下的區別:
① 薰香爐的香氣可以隨時更換,方便;
② 薰香爐可以作為芳香療法的一種,配合香油使用,取得一定功效;
③ 薰香爐具有藝術欣賞價值;
④ 薰香爐的使用無污染、無毒性、無副作用、安全;
④ 價格適中,輻射範圍廣。
市場上出現一種“更有創意”的新型薰香爐,這是法國摩爾·貝格發明的,所以也被稱為“貝格燈”。它整體上看起來就象一個漂亮的酒精燈,“薰香”的原理也類似於酒精燈,使用時先把“蕊頭”(用特殊的貴金屬陶瓷做成,可使異丙醇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緩慢氧化保持恆溫60℃左右)用打火機或火柴點燃,燒幾分鐘後熄火,“蕊頭”可保持高溫(60℃)一段時間,此時利用“燈芯”(用棉紗或其它纖維素材料製作而成)的“虹吸”作用把瓶子裡裝的“香水”“汲引”到“蕊頭”處散香。這種薰香爐造型非常美觀,價格不菲。
催化蕊頭是由多種不同材質的陶土混合後,經過特殊的方法製造(專利方法),成為一種多孔性(類似海綿體)蕊頭,孔徑約在3UM左右,當在使用時,精油由棉紗蕊吸上後再利用精油的
表面張力附羊在蕊頭的毛細孔內,它是以高科技合成的,外層控制在500℃,內層則是350℃,而內環是由陶瓷製成,保持在60℃恆溫,讓精油利用悶燒原理在無火狀態下催化,雖然外環的溫度相當高,但它十分安全,若有紙張等物接觸時,不容易令物件燃燒,另外,如不小心把瓶子打翻,令精油流出,接觸到催化蕊頭,它會立即熄滅。
香茅油、桉葉油、茶樹油、
艾蒿油、薰衣草油、
依蘭依蘭油、柏木油、丁香油、
丁香羅勒油以及上面提到的幾種用蒸餾法提取的精油都能用於配製這種薰香爐的“香水”,而用溶劑萃取法製得的
浸膏和淨油則不能使用,因為浸膏和淨油裡面含有一些蠟質、大分子樹脂等會堵塞毛細管。同樣,使用配製的香精也要注意不能使用大分子、高沸點物質,這同“
汽車香水”一樣,可用的香精也一樣,配製時香精的濃度只要3-5%就夠了,詳細請看“汽車香水”一節。
工具選擇
中國古代薰香的器具很多,主要有熏爐和熏籠,稱為香熏。在河北
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西安法門寺等重要的古代文化遺存中,都有材質各不相同的熏籠和熏爐出土。熏過的被褥,想來必定是深染香氳,沁人心脾的。當然,也是
奢侈的。在博物館,看到這些薰香之器,仿佛能嗅到在一條條蜿蜒的愛情之河中曲折地流淌著的香氣,這種氣息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漫長穿透而蕩然無存。相反,時間和氣息使之變成一朵朵奇蹟般發出巨大喧譁聲響的神秘之花。 古代較早的香熏均為陶瓷燒制,在漢朝流行一種叫博山爐的香熏。古代盛傳海上有蓬萊、方丈、
瀛洲三座仙山,博山爐便是根據這一傳說設計的。使用時,香料燃於爐中,煙氣從蓋上的鏤孔冒出,即可以消除居室內的
惡穢之味,又可以憑藉裊裊上升的香菸,營造出一種空遠寥廓的境界,虛化暗淡悲慘、壓抑沉悶的現實,獲得精神上的慰藉。南朝人
謝惠連在《雪賦》中寫道:"燎熏爐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所以,圍爐薰香是古代
士大夫充滿情致的生活場面。生活中充滿了不解、恐懼、無助、渴望和焦慮,可又不願意放棄,一定要尋找出路,這就是中國知識分子。
盛唐在貴族中還普遍使用一種銀質香熏球,熏球內因裝置兩個環形活軸的小盂,重心在下,故無論熏球如何滾動,環形活軸皆能起平衡作用,使小盂始終保持水平狀態,內燃之香料決不會傾覆以致燒蝕衣被,其原理同現代陀螺儀如出一轍。
在唐代,熏籠大為盛行,覆蓋於火爐上供薰香、烘物或取暖。《東宮舊事》記載"太子納妃,有漆畫熏籠二,大被熏籠三,衣熏籠三"。 反映此時宮中生活的宮體詞也有很多都提到這種用來薰香的熏籠,如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唐王昌齡《長信秋詞》), "紅顏未老思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白居易《宮詞》), "櫻花落盡階前月,象床愁倚熏籠" (李煜《謝新恩》),"鳳帳鴛被徒熏,寂寞花鎖千門"(溫庭筠《清平樂》)。就考古而言,在西安法門寺也出土了大量的金銀製品的熏籠。雕金鏤銀,精雕細鏤,非常精緻,都是皇家用品。
除了大量的熏籠,還有各種動物形狀的熏爐,用來取暖,特別是唐以後使用的比較廣泛。宋代一些官宦士大夫家比較流行的是鴨形和獅形的銅熏爐,稱為"香鴨"和"金猊"。
著名女詞人
李清照寫自己的生活時也多次提到薰香的器具,如在《
鳳凰台上憶吹簫》里寫下"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在《醉花陰》里寫下"薄霧濃雲愁
永晝,瑞腦消金獸"。不惟李清照,還有
周紫芝的詞《鷓鴣天》里有"調寶瑟,撥
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徐伸的《二郎神》中"漫試著春衫,還思縴手,熏徹金猊燼冷",詞中的"金猊"、"金獸"都是這種用來薰香的器具,詞中所寫的閨闈繡闥或廳堂書房,圍爐薰香,剪燈夜話則是古代士大夫之家充滿情致的生活場面的具體反映。 明清熏爐的製作和使用進入繁榮時期,故宮內大殿、書房、內寢皆置高達三四尺的巨大熏爐,形如金鐘鳥籠,多為掐絲琺瑯等景泰藍之精品,亦有鑄銅鎏金鏨刻精美的極品,皇帝尚且如此,更何況一般的老百姓呢?當時的文人
高士,書案上多設造型各異紋飾典雅的香熏盒,以營造融入怡性逸情高雅意境。西風乍起,時值歲寒,民間還普遍使用以紫銅白銅黃銅打制的
手爐腳爐,網蓋上皆有鏤刻精緻的紋飾或吉祥圖案,無論鄉紳庶民,小姐老嫗人手一爐,已成明清時代一道多彩多姿的市井民俗景觀。 品賞焚香可以說與賞畫、聽曲、觀戲一樣,是一種心靈的審美活動,只不過,不是視覺,也不是聽覺,而是通過嗅覺來抵達。燃香後,煙氣從爐蓋的漏孔中緩緩逸出,讓人感受得到很美,卻無法說出美在何處。明人冒襄滿懷淒楚地回憶與
董小宛曾經有過的黃金時光,"姬與余每靜坐香閣,細品名香。"一對才子佳人,僅僅為了品味珍貴名香的氣息,竟至於整宿地熬夜。此時,作為日常生活用品的熏爐,在它的實用功能上添加了額外的美學要素。漸遠漸近,或濃或淡,使用價值在衰微,
美學價值卻在蓬勃生長,成為一個獨特的而且深不可測的世界。
薰香與香器
薰香香器的發明和套用由來已久,漢代著名的博山爐就是人們為薰香而設計的。薰香爐也叫香熏或者香爐,最初是採用青銅為材料。
在古代社會,薰香在貴族和文人的生活當中套用的比較廣泛,宋朝以後開始普及到民間,很多人用各種香料來熏衣物、消除疲勞以及驅散蚊蟲等。漢代以後,香爐的材質逐漸豐富起來,宋代出現了瓷製的博山爐,以後又出現了玉質香爐、翡翠香爐等等,有些甚至成了陳設或者把玩的觀賞品。
古代的薰香爐主要是金屬或陶瓷做的,外表有著精美的圖案,在裡面點燃碳火,時時撒上香料或散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些年又出現了電子薰香爐,電子薰香爐通常指的是電加熱的陶瓷薰香爐。電子薰香爐不僅適用於各種香料(粉狀、屑狀、塊狀等),而且還適用於香精油。對於各種香料,以乾餾法萃取其精華;對於香精油,則可以使用蒸餾法。按功能來分,電子薰香爐可分為恆溫型、調溫型和定時調溫型。恆溫型一般指的是其爐心溫度只能恆溫於某一狹窄的區間內;調溫型可根據各種香料特性來調節溫度;定時調溫型不僅可以調溫,而且還具有時間控制功能。按使用場所來分,電子薰香爐可分為普通型和車載型,普通型適用於室內使用,車載型適用於車內使用。電子薰香爐具有味純、安全、節能、環保等諸多優點。
社會上流行的“香道”,是薰香發展的一種高級形式,特別是在日本,“香道”有著跟“茶道”一樣的地位,在民間套用的非常普遍。“香道”是利用薰香來怡情養性、養神養生,不過,香道的具體操作過程一般是比較講究的。
從香道所使用的器具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1、
香爐。是常見的香道用具,其外形各式各樣,如博山形、火舍形、金山寺形、蛸足形、鼎形、三足形等。材質多為陶瓷、石料或銅等金屬。明清以來流行銅香爐,銅爐不懼熱,而且造型變化多端。其他材質的香爐,多在爐底放置石英等隔熱砂,以免爐壁過熱而炸裂。
2、手爐。是可握在手中或隨身提帶(帶有提梁)的小熏爐,類似暖爐。多為圓形、方形、六角形、花瓣形等;表面鏤空,雕琢成花格、吉祥圖案、山水人物等各式紋樣;材質多為黃銅或白銅。
3、香斗。又稱長柄手爐,是帶有長長的握柄的小香爐,多用於供佛。柄頭常雕飾蓮花或瑞獸。香斗在唐代已經很流行。香斗所燒的多為顆粒狀或丸狀的香品。
4、香筒。是豎直熏燒線香的香道用具,又稱“香籠”(以區別於插香用的小筒)。造型多為長而直的圓筒,上有平頂蓋,下有扁平的承座,外壁鏤空成各種花樣,筒內設有小插管,以便於安插線香。其質材多為竹木、玉石或象牙。
5、臥爐。用於橫向點燃線香,也稱橫式香熏。類似於香筒,但橫豎方向不同。
6、香匙。用於盛取粉末狀或丸狀香品。
7、香插。是用於插放線香的帶有插孔的基座。基座高度、插孔大小、插孔數量有各種款式,以適用於長短粗細不同規格的線香。
8、香盤。又稱香台,是焚香用的扁平的承盤,多以木料或金屬製成。
9、香盒。是放置香品的容器,又稱香筥、香合、香函、香箱等。形狀多為扁平的圓形或方型,材質多為木製,體積大小不等。香盒既用作容器,也是裝飾香案、居室的物品。
10、香夾。用於夾取香品。
11、香箸。即“香筷”,多為銅製。
12、香鏟。鏟常用來處置香灰,多為銅製。
香道養生
薰香養生的方法根據具體的需要而定,其最終的目的還是在於“養生”方面,只要不妨礙這個主要目的,不影響薰香的效果,具體的操作形式可以因人而異。當然,如果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採用傳統的品香方式相對會比較有文化意味一點,如果你嫌麻煩那也可以選擇線香、盤香來用,比較方便快捷。
這裡主要介紹一種傳統的薰香方法——隔火薰香的步驟:
1、將無味香灰放進聞香爐中。對於經常薰香、品香的朋友來說,香灰通常都是一直保留在香爐中的,這也就是所謂的以灰養爐。
2、將聞香爐內的香灰搗松,然後在中央挖出一個碳孔。其大小就按照香碳的尺寸來定,剛剛能夠完全掩埋住香碳為準。
3、將香碳點燃,讓香碳保持完全紅色但是無明火狀態最佳。然後把燃燒的香碳放進碳孔中,用香灰掩蓋住。
4、將周圍的香灰堆積到香碳上方,並拍打嚴實形成火山狀,頂部要平。
5、在香灰頂部做一個通氣的孔以防香碳熄滅,同時還能以此來控制燃燒速度。
6、將香盤放置在頂部平面上。
7、將小片狀的香材或者香粉放到香盤上。保持香材沒有煙霧的狀態,若冒煙,則是溫度太高所致,繼續加厚香碳上方的香灰。
8、在香盤加熱完畢後,香材的香氣則會散發出來。這時可以將香爐托起至胸前來品香。
使用場所
薰香適宜的場所很多,沒有任何限制,大略也可以分為幾下幾種:
一、居家用香。
居家用香可以有效的改善居家環境,讓房間裡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芳香的氣息,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即有利於我們身體的健康,也有助於烘托家庭的溫馨與和諧。
二、辦公室用香。
辦公室用香可以提神醒腦,消除內心的緊張和煩躁,讓你以更飽滿的精神投入到工作當中,另外,薰香有助於激發人的靈感,使您的工作效率變的更好,輕輕鬆鬆過好每一天。當然,如果能把這種香氣與同事們一起分享,那種和樂融融的工作環境真的是再好不過的了。
三、茶樓用香。
“香道”與“茶道”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一樣,都是一種深具文化意味的活動,古代文人常把斗香、品茶、插畫等結合在一起,創造一種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香道有助於打造優雅的環境,增添藝術氣息,讓人在一呼一吸之間得到心靈的淨化和情感的升華。所以在茶樓里用香會給人帶來更加富有文化意味的情感體驗。
四、會所用香。
會所,就是以所在物業業主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綜合性高級康體娛樂服務設施。在這樣的場合里薰香,會給人帶來一種優雅和檔次的感覺,在氤氳芳香的氣息里,人內在的種種美好的感情都會被激發起來,心緒變得寧靜,思想得到升華。從而給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香熏療法
忙碌的工作,緊張的生活節奏,使人們躁動而不安。薰香療法安撫人的神經,使緊張的情緒得以舒緩,創造一種怡然舒暢的精神狀態。
薰香療法非常簡單,你只需將香精油滴入薰香爐3~5滴,加入3~5倍清水,然後點燃專用無煙蠟燭。5分鐘後,水一點點變熱,裊裊的香氣瀰漫於空氣中,創造一種輕鬆、愉悅又浪漫幽雅的氛圍。這種氣息刺激嗅覺神經,直接傳遞到大腦,從而調解人的心理狀態,消除疲勞,緩解壓力,使心情安然而愉悅。
香精油的選擇要根據心情狀態,每一種都有其特定功用:
茉莉是香精油中的皇帝,是情緒不安的緩和劑;廣藿香極富東方色彩,人們將它配戴在身上,相信會帶來富裕;松針適合工作繁忙的人,它可以給人祥和、輕鬆的感受;
香草、玫瑰能驅逐憂愁,消除抑鬱情緒;伊蘭能創造良好的睡眠狀態,擺脫失眠的煩惱;
黃春菊可以治療頭痛;
草莓、
鳳梨、
椰子能提神醒腦,激發大腦的記憶力;當你想創造寧靜的氛圍,平衡過度興奮的神經、茶樹和熏衣草再合適不過;而少量的麝香則能激發人的幻想力和創造力;洞房花燭夜,檀香則可以營造溫馨、浪漫的氛圍。
分類
原態香材 香料經過清洗、乾燥、分割等簡單的加工製作而成。原態香材能保留香料的部分原始外觀特徵,如檀香木片、沉香木塊等。
線香 常見的直線形的薰香,還可細分為豎直燃燒的“立香”,橫倒燃燒的“臥香”,帶竹木芯的“竹籤香”等等。
盤香 又稱“環香”,螺旋形盤繞的薰香,可掛起,或用支架托起熏燒,有些小型的盤香也可以直接平放在香爐里使用。
塔香 又稱“香塔”,圓錐形的香,可放在香爐中直接熏燒。
香丸 豆粒大小的丸狀的香。
香篆 又稱“香篆”、“
印香”、“百刻香”,用模具將香粉壓製成特定的(“連筆”的)圖案或文字,點燃之後可順序燃盡。
塗香 又稱“塗敷香”,塗在身上或衣服上的香粉、香膏等。
香湯 又稱“香水”,以香料浸泡或煎煮的水。
香囊 又稱“香包”,裝填香料的絲袋,有絲線可掛於頸下的稱為“
佩香”。
古代香料分類
香料在唐人生活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朝廷舉行的各種儀式中,在廟宇寺觀的各類活動中,在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焚香和香料[23]。唐朝貴族官僚對香料或香材的使用真正可以稱得上是奢侈無度。據稱唐朝皇帝“宮中每欲行幸,即先以龍腦、鬱金藉地”,直到宣宗時,才取消了這種常規[24]。寧王每與人談話,先將沉香、麝香嚼在口中,“方啟口發談,香氣噴於席上”。皇室如此,權臣也
不甘後人。最著名者當屬
楊國忠的“四香閣”,此閣“用沉香為閣,檀香為欄,以麝香、乳香和為
泥飾壁”,甚至比皇宮中的
沉香亭更為奢華。長安富商
王元寶在床前置木雕矮童二人,捧七寶
博山爐,徹夜焚香[25]。柳宗元收到韓愈寄來的詩後,“先以薔薇露灌手,薰以玉蕤香,然後發讀。”[26]這些記載雖然屬小說家言,但它至少反映了唐朝普遍使用香料或香材的社會背景。中宗時,
宗楚客兄弟、
紀處訥、
武三思以及皇后韋氏諸親屬等權臣常舉辦雅會,“各攜名香,比試優劣,名曰斗香。”[27]流風所及,在唐朝社會中無論男女,都講求名香薰衣,香湯沐浴,以至
柳仲郢“衣不薰香”,竟被作為“以禮法自持”的證據[28]。使用香料風氣的興盛可知。
在這種社會風氣的薰染下,唐朝香料或香材的需求量非常巨大,而本土出產又非常有限,所以進口就成了唐朝香料的一個重要的來源。就唐代主要香料或香材品種言,沈香出
天竺諸國;沒香出波斯國及拂林國;丁香生東海及
崑崙國;紫
真檀出崑崙盤盤國;降真香生南海山中及大秦國;薰陸香出天竺者色白,出單于者綠色;
沒藥是波斯松脂;安息香生南海波斯國;蘇合香來自西域及崑崙;
龍腦香出
婆律國等等[29];外來香料在唐朝香料市場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由於唐朝市場的吸引,有許多商胡專門從事東西方間的香料貿易,上文提到,鑒真和尚東渡日本時,曾在揚州採購了麝香、沉香、甲香、甘松香、龍腦香、膽唐香、安息香、
棧香、
零陵香、青水香、
熏陸香、畢缽、
訶梨勒、胡椒、阿魏等近千斤香料,在廣州見到江中有婆羅門、崑崙等地來的海舶,裝滿了香藥珍寶,積載如山。而海南
大盜馮若芳也從南海“波斯舶”上掠取大量香材或香料,並以此致富[30]。
長慶四年(824),波斯大商李蘇沙向朝廷進貢沈香亭子材[31]。此“波斯大商”,顯然就是以
興販香材為業的胡商。又據記載,
番禺牙儈徐審與“舶主何羅吉”相善。臨別,何羅吉贈三枚鷹嘴香,可避時疫,後番禺大疫,徐審全家焚香得免,後來這種香就被稱為“吉羅香”[32]。何吉羅也是從事香料貿易的胡商。武后永昌元年(689年),洛陽北市“香行社”造像記中,記錄了社官、錄事及社人等20餘人的姓名,其中有安僧達、史玄策、康惠登、何難迪、康靜智等,這些人的姓氏都為
粟特胡姓,很可能就是來自中亞的商胡或他們的後裔[33]。
根據官私記載,唐朝進口或使用的香料主要有沉香、紫藤香、欖香、樟腦、蘇合香、安息香與哇爪香、乳香、沒藥、丁香、青木香、廣藿香、茉莉油、玫瑰香水、阿末香、甲香等許多品種[34]。香料或香材也是外國政府向唐朝進貢的重要物品,據官修史書不完全統計,天竺、烏萇、耨
陀洹、伽毗、
林邑、訶陵等國都曾向唐朝“貢獻”香料,涉及的種類主要有鬱金香、龍腦香、
婆律膏、沉香、黑沉香等等。有時將外國貢獻的香料徑稱作“異香”,即在唐朝境內稀見的香料,而外來的香料也被賦予了種種神密的特性,如上文所稱“吉羅香”就是如此。此外還有許多關於外來香料的神奇傳說,此僅舉兩例。
據稱,
楊貴妃所佩交趾國貢獻的蟬蠶形瑞龍腦香,“香氣徹十餘步”,玄宗曾在暇時與親王奕棋,貴妃立於局前觀,樂工
賀懷智在側彈琵琶。風吹貴妃領巾落於懷智幞頭上,懷智歸家,覺滿身香氣異常,遂將幞頭收藏在了錦囊中,多年之後,仍然香氣蓬勃[35]。另一則故事稱,鹹通年間(860-874年),
崔安潛至宰相
楊收家中,見客廳台盤前置一香爐,煙出成台閣之狀,但是別有一種香氣,“非煙爐及珠翠所有者”,崔安潛四下
顧望,不明所以。原來氣味是由廳東間閣子金案上“漆毬子”內罽賓國香發出的。香氣之郁烈可知[36]。
塗傅之香
此類香的種類很多。一種是傅身香粉,一般是把香料搗碎,羅為末,以
生絹袋盛之,浴罷傅身。一種是用來傅面的和粉香。有調色如桃花的十和香粉,還有利汗紅粉香,調粉如肉色,塗身體香肌利汗。一種是香身丸,據載是"把香料研成細末,煉蜜成劑,杵千下,丸如彈子大,噙化一丸,便覺口香五日,身香十日,衣香十五日,他人皆聞得香,又治遍身熾氣、惡氣及口齒氣。" 還有一種拂手香,用阿膠化成糊,加入香末,放於木臼中,搗三五百下,捏成餅子,穿一個孔,用彩線懸掛於胸前。 口脂與的口紅一樣,是用蠟做的,而且非常精緻,它的供需是非常複雜的,所以不可能自己做。於是,《鶯鶯傳》里
張生去長安之後,給鶯鶯送了幾件禮物,其中就有"口脂五寸"。在冬天還可以起到護唇的作用,所以還有一種肉色的口脂,男性也要用的。但有一個特點,就是都特別香,摻雜大量的香料。唐代口紅配方有12種香料。
當時在
藝伎中應該很流行的是,把自己的唇印貼在手帕上送給男士。
中國
古代的人,衡量一個女性臉上最性感的東西,一個是眉毛,一個就是鬢。於是便有了香發木犀香油,亦可為面脂,烏髮香油,此油洗髮後用最妙。合香澤法,既可潤發,又可作唇脂。五代詞《虞美人》"香檀細畫侵桃臉,羅裾輕輕斂"此處的"香檀"就是指的一種淺紅色的化妝品。
韋莊《江城子》"朱唇未動,先覺口脂香"這兒的口脂香大概就是用某種香料調配而成的。在漢代還有上奏言事口含雞舌香的風俗,為的是除去口氣。
唐代婦女的化妝品中,已經出現了補鬢油和潤面油,蜀地貢給宮中,也用到了烏沉香、白腦香,宮中稱
錦里油,此後經宦官之手傳到民間,富人家大多稱之為西蜀油。貴族女子用花蕊研製成的一種黃色香料,塗在額角,以增美觀,叫做
額黃。
計時之香
一般的香粉,為了便於香粉燃點,合香粉末,用模子壓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樣,然後點燃,循序燃盡,這種方式稱之為"香篆"。印香篆的模子稱為"香篆模",多以木頭製成。
香篆又稱百刻香。它將一晝夜劃分為一百個刻度,寺院常用其作為
計時器來使用。元代著名的天文學家
郭守敬就曾制出過精巧的"屏風香漏",通過燃燒時間的長短來對應相應的刻度以計時。這種
篆香,不僅是計時器,還是空氣清新劑和夏秋季的驅蚊劑,在民間流傳很廣。 香篆也稱香印,在焚香的香爐內鋪上一層砂,將乾燥的香粉壓印成篆文形狀,字形或圖形綿延不斷,一端點燃後循線燃盡。由於取用的香是呈鬆散的粉狀,點燃之前才以模造成綿延不斷的圖形,而且移動模子時很容易碰壞圖形,因此使用時並不方便。也許正是因為這,南宋杭州城的住宅區內的各種服務業中,就有專門為人"供香印盤"的服務業,他們包下固定的"鋪席人家",每天去壓印香篆,按月收取香錢。這在宋人的筆記《夢梁錄》卷十三"諸色雜貨"條中記載的很清楚:"且如供香印盤者,各管定鋪席人家,每日印香而去,遇月支請香錢而已。" 唐宋時人點香計時,以香料搗成末,調勻後灑在銅製印盤裡,一般成篆文"心"字形狀,點其一端,依香上的
篆形印記,燒盡計時。唐白居易《酬夢得見戲長齋》詩"香菸朝煙細,紗燈夕焰明",王建《香印》詩"閒坐印香燒,滿戶松柏氣",五代馮延巳《鵲涵枝》里有"香印成灰,起坐渾無緒"都是講的這種香印。 宋代熙寧年間出現了一種更為科學的"午夜香刻"。
宣州石刻記載:"穴壺為漏,浮木為箭,自有熊氏以來尚矣。三代兩漢迄今遵用,雖制有工拙而無以易此。……熙寧癸丑歲,大旱夏秋無雨,
井泉枯竭,民用艱飲。時待次
梅溪始作百刻香印以準昏曉,又增置午夜香刻如左:福慶
香篆,
延壽篆香圖,長春篆香圖,壽征香篆。"這是中國古人的創舉,中國人仿佛有無窮的智慧,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來計時,用水計時,所以有
銅壺滴漏的發明,沒有水了,又想起了用香計時。更能反映中國人的聰明巧智與審美情趣的是還把
印香做成各種圖形,寄予對生活的美好期待,或長壽或福慶。
醫用之香
早在漢代,名醫
華佗就曾用丁香、百部等藥物製成香囊,懸掛在居室內,用來預防"傳屍疰病",即肺結核病。很多香料是中國傳統中醫的重要用藥。很多醫書中或本草中有關於香料的記載。
明代醫家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記載用"線香"入藥。書中說:"今人合香之法甚多,惟線香可入瘡科用。其料加減不等,大抵多用白芷、獨活、甘松、三柰、丁香、藿香、藁本、高良姜、茴香、連翹、大黃、黃芩、黃柏之類,為末,以榆皮面作糊和劑。"李時珍用線香"熏諸瘡癬",方法是點燈置桶中,燃香以鼻吸菸咽下。除此之外,還可"內服解藥毒,瘡即乾"。 清代著名醫學家
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中所附載的曹府特製的"藏香方",由沉香、檀香、木香、母丁香、細辛、大黃、乳香、伽南香、水安息、玫瑰瓣、冰片等20餘氣味芬香的中藥研成細末後,用
榆面、火硝、老醇酒調和製成香餅。趙氏稱藏香有開關竅、透痘疹、愈瘧疾、催生產、
治氣秘等醫療保健的作用,其言不虛。因為製作藏香所用的原料本身就是一些芳香類的植物中藥,用其燃燒後產生的氣味,來除穢殺菌、祛病養生。
香作為醫藥之用,有香藥、香茶。《香乘》載有九種方子:丁香煎圓,木香餅子,豆蔻香身丸,透體麝臍帶,獨醒香、經御龍麝香茶,孩兒香茶,還有另外兩種香茶。宋明時出現的流行於民間的香茶可謂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進一步發掘。 不僅有香藥、香茶,宋代宮中到民間還盛行一種蘇合香酒。據《彭乘墨客揮犀》記載:"王文正太尉
氣羸多病。真宗面賜藥酒一瓶,令空腹飲之,可以和氣血辟
外邪,文正飲之大覺
安健,因對稱謝,上曰'此蘇合香酒也',每一斗酒以蘇和香丸一兩同煮,極能調五臟,卻腹中諸疾,每冒寒夙,興則飲一杯,因各出數盒賜近臣,庶之家皆效為之,因盛於時。" 此外,香也是古代藏書家的所愛。
屠隆在《考盤餘事·書箋》中有這樣的記載"藏書於未梅雨之前,曬取極燥,入櫃中以紙糊門,外及小縫,令不通風,蓋蒸汽自外而入也,納芸香麝香樟腦可以辟蠹"。《典略》上很早就有
芸台香辟蠹魚的記載,所以古代藏書室有"芸台"的雅稱。 香不僅是藏書家的所愛,在讀書人中還有其他用法。明代以前的古人多喜歡用丁香、檀香、麝香等用於改善墨的氣味。宋代
蘇易簡《文房四譜》中記南朝梁代冀公制墨的配方是"松煙二兩,丁香、麝香、乾漆各少許,以膠水漫
作挺,火煙上熏之,一月可使"。宋代文人張遇"以油煙、麝香、樟腦、金箔制墨,狀如錢子,因以聞名","吳叔大以桐油、膠、
碎金、麝香為料,搗一萬杵,而使墨光似漆,堅緻如玉,因以揚名"(《墨志》)。
穆孝天的《安徽文房四寶》中記載
金章宗的書房用品很精緻,其中有用蘇合香油點菸制墨的癖好,可謂窮幽極盛矣。《清異錄》也載"韓熙載當心翰墨四方膠煤多不如意,延歙匠朱逄於書館制墨供用,名麝香月,又名元中子。"《李孝美墨譜》載
歐陽通每書其墨必古松之煙末以麝香方下筆。雖然墨中放香時很多人的所愛,但對於墨中放不放香也頗有爭議,《春渚紀聞》中何氏就認為"凡墨入龍麝,香奪煙香,而引蒸濕,反為墨病,俗子不知也。"
傳統薰香方式
傳統薰香方式是對植物香原料或者加工後的香料採用不同的方法使其中的香味為人所用,達到香氛、香衣、香體或調情等目的,利用的主體是香料物質本身,包括香湯沐浴、佩戴或塗抹薰香、焚燒薰香、隔火薰香等。
香湯沐浴:從現存的史料來看,春秋戰國時期,薰香主要是直接將香料放在衣服中香身或煮香湯沐浴。《齊語·國語》、《采蘭雜誌》、《趙後外傳》、《拾遺記》中有古人通過香浴以達到除不祥、香體等目的的記載。從史料記載可以看出,在中國古代,香湯沐浴薰香的習俗已經在上層社會廣為流傳。古代埃及人也有悠久的用香歷史,他們在沐浴的時候加香油或者香膏,這也是香湯沐浴薰香的一種習俗,當時使用的薰香原料有百里香油、牛至、芍藥、乳香等。
佩戴薰香:香也可佩在身上發香。中國佩帶香的風俗歷史悠久,花樣繁多,比如佩戴香囊、香包等。《爾雅·釋器》謂“婦人之偉,謂之璃”,郭璞注“即今之香纓也”。《說文·巾部》稱“帷,囊也”,段玉裁注“凡囊曰帷”。《廣韻·平支》曰“璃,婦人香纓,古者香纓以五彩絲為之,女子許嫁後系諸身,雲有系屬”。這種風俗就是後世女子系香囊的淵源。古詩詞中有“香囊懸肘後”的句子,大概是佩戴香囊的最早反映。
焚燒薰香:將各種香料製成不同的形狀,用燃燒的方式使其中的香味散發出來,可以使香氣瀰漫至各個角落,是古人薰香的一種常用方式,並且焚燒薰香比佩戴香囊薰香更風雅。焚香既可香氛也可香衣,也用於宗教祭祀。漢代開始,境外香料開始傳入中土,薰香逐漸在後宮形成習俗,用於香衣香被,並且只有上層社會才能享用。古代多數帝王妃嬪均愛焚香,如漢武帝、趙飛燕、隋煬帝、南陳後主、魏晉南北朝的文人士大夫、達官貴族均愛焚香,甚至窮奢極欲到極致。
隔火薰香:隔火薰香是唐宋以後薰香發展到極致後形成的一種更加高雅的薰香方式,更加科學,不再是直接燃燒香料,而是隔火熏,雖然程式更複雜,但香氣更醇、更宜人,多了些情趣,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睞。隔火薰香所用香材多為各種香料調製出的合香,可以是香丸、香餅、香粉、香片等,也可以是切成薄片或小塊的香料。而隔火薰香的香灰和炭的製作選材挑剔、程式複雜,好的炭和灰才能熏出好的香,所以有“千金難求一爐灰”的說法 。
現代薰香
現代薰香方式主要是利用植物精油進行薰香。植物精油,又稱植物揮發性成分,是以蒸餾、萃取或冷榨、冷吸等方式從植物不同部位(種子、樹皮、樹葉、枝葉、樹根、花朵、果實等)提取獲得的揮發性物質,多數為油狀液體。現代薰香方式主要為隔火薰香和無火薰香,薰香的材料為植物精油,加熱方式不再是用炭,大多為用電的香薰燈、香薰蠟燭等的隔火薰香,或者以擴香器、薰香加濕器、薰香條、薰香花等為媒介的無火薰香方式。
“芳香療法”這一術語是法國芳香工業化學家Rene-Maurice Gatefosse在其1982年出版的《芳香療法》一書中提出來的,並得以推廣,現代薰香吸入法就是芳香療法的一種外用方式。
目前市場上在售的香氛產品,主要有家用型香氛產品、車用香氛產品、公共場所香氛產品,如酒店、商場、汽車4S店等,可調節空間香氣,也可殺菌、去除異味等。國際知名品牌和公司,如寶潔、Essencia、S.C.Johnson、Air Wick、The Body Shop、Car-Freshener、Bath & Body Works等都相繼成功推出了自己的香氛產品。國內在這方面的起步雖然較晚,但近年來也發展較快。
薰香的作用
抗菌、抗病毒作用
在我國古代,人們就已經意識到了一些植物通過焚燒可以治療疫病、防止疾病。在我國東晉時期葛洪著《肘後備急方》中就有記載用艾燃燒灸熏患者病床四角防治瘟疫傳染。現代研究發現,艾葉含的揮髮油對致流感病毒有殺滅或抑制作用,艾條燃燒的煙霧對綠膿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產鹼桿菌等化膿性細菌具有抑制作用,製成的艾葉香菸煙燻對腺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明溪對蒼艾香熏油的複方(蒼朮、艾葉各100 g,藿香、佩蘭、蒼朮、艾葉、香薷、丁香、花椒各50 g)和各組方的揮髮油的體外抑菌作用進行了研究,體外抑菌試驗結果表明,蒼艾香熏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白色念珠球菌均有體外抑菌作用,並且作用效果在一定範圍內隨劑量增加而增強。之後,明溪等又對蒼艾香熏油的空氣消毒作用進行了研究,採用空氣消毒試驗及空間滅菌試驗,選擇兒科住院部普通病房、治療室、門診室以及特製金屬櫃,觀察蒼艾香薰油的空氣消毒作用,結果顯示蒼艾香薰油空氣消毒效果優於醋熏、紫外線消毒。梁玉玲對蒼朮、艾葉、桂枝、薰衣草組成的香薰中藥的空氣消毒作用進行了研究報導,試驗中用經水蒸氣蒸餾得到的精油製成的中藥香薰液對醫院綜合科病房進行超聲霧化消毒,以過氧乙酸為陽性對照,採用自然菌沉降法檢測試驗前後空氣中細菌數量,結果顯示香薰液具有和過氧乙酸相同的消毒效果。
鎮靜、抗焦慮作用
KOO等研究發現,ICR小鼠嗅吸石菖蒲精油後可以通過抑制γ-氨基丁酸(GABA)轉氨酶的活性而延緩由戊四唑誘導的驚厥。翟秀麗研究發現,通過香薰燈散發精油分子至空氣中,對有抑鬱情緒傾向的大學生使用植物精油進行干預和調節,研究結果表明嗅聞薰衣草和甜橙精油能夠改善受試者抑鬱情緒,舒緩心情,緩解學習壓力,在對抗抑鬱情緒方面有明顯的效果。胡憶雪等採用高架十字迷宮(EMP)和Vogel飲水衝突兩種造模方式對薰衣草、甜橙、香紫蘇和檀香四種精油通過嗅吸法產生的抗焦慮作用進行了評價,結果發現,薰衣草精油對小鼠的抗焦慮作用最強,特別是在增加大鼠開放臂停留時間上作用較為明顯,其次為香紫蘇精油,檀香與甜橙精油抗焦慮作用不明顯。LINCK等研究發現,小鼠在吸入芳樟醇後增加了互相交往的能力,降低了攻擊性,說明芳樟醇對小鼠具有一定的鎮靜和抗焦慮的作用。KRITSIDIMA等研究發現,在排隊的牙科病人(n= 340)中隨機抽取出其中的患者進行薰衣草精油的嗅吸,和沒有嗅吸薰衣草精油的患者進行比較,發現嗅吸了薰衣草精油的牙科病人焦慮情況有所緩解。潘曉嵐通過建立焦慮SD大鼠模型,探討了嗅吸薰衣草精油和香紫蘇精油對大鼠的抗焦慮作用,試驗結果表明:嗅吸精油香氣能安撫焦慮大鼠情緒,明顯減少大鼠攻擊行為,具有鎮靜、抗焦慮的作用。
促進睡眠作用
失眠是臨床常見症狀之一,以多夢、早醒、易醒、難以入睡、睡眠不深、醒後不易再睡、醒後感不適、疲乏或白天睏倦為主要表現。藥物是治療失眠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催眠藥物會一定程度地影響次日早晨的認知功能,特別是半衰期長的藥物,因此藥物治療周期宜短。
近年來的科學研究發現天然植物精油香薰具有促進睡眠的作用。劉欣等對由遠志、當歸、佛手、梔子、紅景天、陳皮等製成的中藥香薰助眠液的助眠作用進行了研究,通過觀察病例在中藥香薰助眠干預前後的睡眠質量,發現中藥香薰助眠液對縮短以入睡困難為主的失眠者的入睡時間有顯著效果。劉靜等研究了薰衣草精油對小鼠的鎮靜催眠作用,通過戊巴比妥鈉誘導小鼠睡眠時間及潛伏期試驗發現,與對照組相比,香薰各組的睡眠潛伏期均縮短(P<0.05),睡眠時間均延長(P0.05),而薰衣草1 g/kg組睡眠時間長於薰衣草0.1 g/kg組(P<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