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菜

蕎菜

蕎菜是蓼科蕎麥屬的普通蕎麥,不屬於禾本科,是一種雙子葉植物。種子含豐富澱粉,供食用;為蜜源植物;全草入藥,治高血壓、視網膜出血、肺出血。中國各地有栽培,有時逸為野生。生荒地、路邊。亞洲、歐洲有栽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蕎麥
  • 拉丁學名: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蓼目 Polygonales
  • :蓼科 Polygonaceae
  • 亞科:蓼亞科 Subfam. Polygonoideae
  • :蓼族 Trib. Polygoneae
  • :蕎麥屬 Fagopyrum
  • :蕎麥
形態特徵,地理分布,生長習性,經濟價值,食用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90厘米,上部分枝,綠色或紅色,具縱棱,無毛或於一側沿縱棱具乳頭狀突起。葉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長2.5-7厘米,寬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沿葉脈具乳頭狀突起;下部葉具長葉柄,上部較小近無梗;托葉鞘膜質,短筒狀,長約5毫米,頂端偏斜,無緣毛,易破裂脫落。花序總狀或傘房狀,頂生或腋生,花序梗一側具小突起;苞片卵形,長約2.5毫米,綠色,邊緣膜質,每苞內具3-5花;花梗比苞片長,無關節,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紅色,花被片橢圓形,長3-4毫米;雄蕊8,比花被短,花葯淡紅色;花柱3,柱頭頭狀。瘦果卵形,具3銳棱,頂端漸尖,長5-6毫米,暗褐色,無光澤,比宿存花被長。花期5-9月,果期6-10月。

地理分布

中國各地有栽培,有時逸為野生。生荒地、路邊。亞洲、歐洲有栽培。

生長習性

1.溫度
蕎麥是喜溫作物,生育期要求10℃以上的積溫1100~2100℃。蕎麥種子發芽的最適宜溫度為15~30℃。播種後4~5天就能整齊出苗。生育階段最適宜的溫度是18~22℃;在開花結實期間,涼爽的氣候和比較濕潤的空氣有利於產量的提高。當溫度低於13℃或高於25℃時,植株的生育受到明顯抑制。蕎麥耐寒力弱,怕霜凍,因此栽培蕎麥的關鍵措施之一,就是根據當地積溫情況掌握適宜的播種期,使蕎麥生育期處在溫暖的氣候條件下,開花結實處在涼爽的氣候環境中,保證在霜前成熟。
2.水分
蕎麥是喜濕作物,一生中約需要水760~840立方米,比其它作物費水;抗旱能力較弱。蕎麥的耗水量在各個生育階段也不同。種子發芽耗用水分約為種子重量的40~50%,水分不足會影響發芽和出苗;現蕾後植株體積增大,耗水劇增;從開始結實到成熟耗水約占蕎麥整個生育階段耗水量的89%。蕎麥的需水臨界期是在出苗後17~25天的花粉母細胞四分體形成期,如果在開花期間遇到乾旱、高溫,則影響授粉,花蜜分泌量也少。當大氣濕度低於30~40%而有熱風時,會引起植株萎蔫,花和子房及形成的果實也會脫落。蕎麥在多霧,陰雨連綿的氣候條件下,授粉結實也會受到影響。
3.日照
蕎麥是短日照作物,甜蕎對日照反應敏感,苦蕎對日照要求不嚴,在長日照和短日照條件下都能生育並形成果實。從出苗到開花的生育前期,宜在長日照條件下生育;從開花到成熟的生育後期,宜在短日照條件下生育。長日照促進植株營養生長,短日照促進發育。同一品種春播開花遲,生育期長;夏秋播開花早,生育期短。不同品種對日照長度的反應是不同的,晚熟品種比早熟品種的反應敏感。蕎麥也是喜光作物,對光照強度的反應比其它禾穀類作物敏感。幼苗期光照不足,植株瘦弱;若開花、結實期光照不足,則引起花果脫落,結實率低,產量下降。

經濟價值

種子含豐富澱粉,供食用;為蜜源植物;全草入藥,治高血壓、視網膜出血、肺出血。

食用價值

蕎菜,每年在清明時節上市。有科學研究表明,蕎菜中的提取物可以用於治療高血壓。有科學測試顯示,蕎菜的降壓效果要遠遠優於蘆薈,而且無毒性,所以蕎菜也被人稱為“降壓菜”。
蕎菜中還含有蕎菜酸,能起到凝血作用,所以可以廣泛用於各種內傷出血、咯血、婦女月經過多、牙齦出血等。經常食用蕎菜,可以降低超氧負離子的活力,從而削減氧自由基的生成,能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對於抑止腫瘤也有一定幫助。
蕎菜雖然並不是非常的常見,但是其營養價值是不容忽視的。在每年的清明前後,是蕎菜大量上市的時節。蕎菜中營養最為矚目的就是其所含有的蕎菜酸。這種物質在其他的食材中非常的少見,具有很好的凝血作用,對於出血過多的症狀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適合內傷出血、咯血、婦女月經過多、牙齦出血、高血壓、腫瘤患者多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