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蒿(植物名)

蓬蒿(植物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蓬蒿即茼蒿。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葉互生,長形羽狀分裂,花黃色或白色,瘦果棱,高二三尺,莖葉嫩時可食,亦可入藥。蓬蒿的品種依葉片大小,分為大葉蓬蒿和小葉蓬蒿兩類。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物種分布,生長習性,栽培技術,營養成分,藥用價值,各家論述,食療作用,保健食譜,蓬蒿蛋白飲,拌蓬蒿,蓬蒿汁,蓬蒿炒豬心,文化欣賞,

形態特徵

1.蒿子桿,一年生草本,光滑無毛或幾光滑無毛,高20-70厘米。莖直立,通常自中上部分枝。基生葉花期枯萎。中下部莖葉倒卵形至長橢圓形,長8-10厘米。二回羽狀分裂,一回深裂或幾全裂,側裂片3-8對。二回為深裂或淺裂,裂片披針形、斜三角形或線形,寬1-4毫米。頭狀花序通常2-8個生莖枝頂端,有長花梗,並不形成明顯傘房花序,或頭狀花序單生莖頂。總苞徑1.5-2.5厘米。總苞片4層,內層長約1厘米。舌片長15-25毫米。舌狀花瘦果有3條寬翅肋,特別是腹面的1條翅肋伸延於瘦果頂端並超出於花冠基部,伸長成喙狀或芒尖狀,間肋不明顯,或背面的間肋稍明顯。管狀花瘦果兩側壓扁,有2條突起的肋,余肋稍明顯。花果期6-8月。
農田栽培,蔬菜用。吉林有野生。
2.南蓬蒿,本種與蒿子桿的區別是:葉邊緣有不規則大鋸齒或羽狀分裂。舌狀花瘦果有2條明顯突起的橢圓形側肋。
3.茼蒿屬淺根性蔬菜,根系分布在土壤青層。莖圓形,綠色,有蒿味。葉長形,圳緣波狀或深裂,葉肉厚。頭狀花序,花黃色,瘦果,褐色。栽培上所用的種子,在植物學稱瘦果,有稜角,平均千粒重1.85克。

物種分布

原產地:熱帶非洲
中國分布現狀:雲南,四川,重慶,湖北,貴州,廣東,廣西,海南,江西,浙江,福建,台灣,香港,澳門,西藏,甘肅。
常生於山坡林下、灌叢中或水溝旁陰濕地上。

生長習性

歐洲將蓬蒿作花壇花卉。蓬蒿性喜冷涼,不耐高溫,生長適溫20℃左右,12℃以下生長緩慢,29℃以上生長不良。蓬蒿對光照要求不嚴,一般以較弱光照為好。屬長日照蔬菜,在長日照條件下,營養生長不能充分發展,很快進入生殖生長而開花結籽。因此在栽培上宜安排在日照較短的春秋季節。肥水條件要求不嚴,但以不積水為佳。
茼蒿茼蒿

栽培技術

1.整地施肥
選擇土層深厚、疏鬆濕潤、有機質豐富、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為宜。播前深翻土壤,每畝施腐熟糞肥1000公斤。做成寬1.5米的高廂,溝深20~25厘米。
茼蒿茼蒿
2.栽培季節
山東省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在秋冬季需設施栽培。播種至採收一般需30~60天。
3.播種
蓬蒿植株小、生長期短,可與其他蔬菜間、套作。生產上多採用直播,撒播、條播均可。撒播每畝用種4~5公斤。條播每畝用種2~2.5公斤,行距10厘米。為促進出苗,播種前用30℃~35℃的溫水浸種24小時,洗後撈出放在15℃~20℃條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沖洗,經3~4天種子露白時播種。春季選晴天播種,播後用薄膜覆蓋,出苗後適當控水,保持適宜的溫度,促使幼苗健壯生長。夏秋氣溫高,播種後套用遮陽網膜等覆蓋物覆蓋,保持土壤濕潤。幼苗期應及時間苗,保證幼苗有一定的營養面積。
4.田間管理
播種後至出苗前保持土壤濕潤,6~7天即可齊苗。冬春播種出苗後應適當控制澆水,幼苗2~3片真葉時進行間苗。撒播的,大葉蓬蒿6厘米見方留壯苗,中葉或細葉蓬蒿3~4厘米見方留苗;條播的,大葉蓬蒿株距5厘米,中葉蓬蒿4厘米,細葉蓬蒿3厘米。充足供水,保持土壤濕潤。
茼蒿茼蒿
株高10厘米左右時隨水追1~2次速效氮肥,株高20厘米左右時開始收割。割完第一刀後再澆水追肥,促進側枝發生,20~30天后再收穫。每次畝追施腐熟人畜糞水500公斤、尿素3~4公斤。
5.病蟲害防治
①病害。主要病害有立枯病葉斑病菌核病等。防治立枯病,重點應加強農業綜合防治措施,要注意適期播種、防止播種過密、幼苗徒長;藥劑防治可採用百菌清可濕性粉劑。葉斑病,防治上應實行輪作,加強田間管理。
②蟲害。蟲害主要有菜螟蚜蟲等,防治方法同一般的栽培蔬菜,但要避免施用高、中毒農藥。
6.適時採收。
株高20厘米時即可採收。在莖基部留2~3片葉割下,以促進側枝發生。

營養成分

每100克含:
茼蒿茼蒿
水分95.8克
胡蘿蔔素0.28毫克
磷18毫克
蛋白質0.8克
維生素B10.01毫克
鐵O.8毫克
脂肪0.3克
維生素B2 0.03毫克
鉀207毫克
碳水化合物1.9克
尼克酸0.2毫克
鈉172毫克
粗纖維0.6克
維生素C2毫克
鎂19.6毫克
灰分0.9克
鈣33毫克
氯240毫克
另含絲氨酸、天門冬素、蘇氨酸丙氨酸等。

藥用價值

性味歸經:性溫,味甘澀;人肝、腎經。
功效主治:平補肝腎,縮小便,寬中理氣。主治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心煩不安,痰多咳嗽腹瀉,脘脹,夜尿頻繁,腹痛寒疝等病症。有清血、養心、降壓、潤肺、清痰的功效。
蓬蒿是一種菊科蓬蒿屬藥食兩用植物。莖葉可食用,具有調理脾胃、降壓補腦作用。蓬蒿籽為植物學上的瘦果,有棱,褐色,千粒重為1.5~2 g。化學成分研究結果表明,蓬蒿中含有多種類型化合物,例如黃酮、酚酸、生物鹼、雜環化合物、植物甾醇和揮髮油等。其中黃酮和酚酸類物質是蓬蒿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這兩類物質存在菊科植物中分布較廣泛。包括鎮咳祛痰、植物化感作用、殺線蟲、抗腫瘤、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護肝和抗菌等生物活性在蓬蒿提取物中均表現明顯。

各家論述

1.《本經逢原》:同蒿氣濁,能助相火,禹錫言多食動風氣,熏人心,令人氣滿。《千金》言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者,是指素稟火衰而言,若腎氣本旺,不無助火之患。
茼蒿菜茼蒿菜
2.《千金·食治》: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
3.《日用本草》:消水谷。
4.《滇南本草》:行肝氣,治偏墜氣疼,利小便。
5.《得配本草》:利腸胃,通血脈,除膈中臭氣。
6.《千金》:言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者,是指素稟火衰而言,若腎氣本旺,不無助火之患。

食療作用

1.蓬蒿具特殊香味,幼苗或嫩莖葉供生炒、涼拌、做湯耐食用。消食開胃,通便利腑蓬蒿中含有特殊香味的揮髮油,有助於寬中理氣,消食開胃,增加食慾,並且其所含粗纖維有助腸道蠕動,促進排便,達到通腑利腸的目的。
茼蒿茼蒿
2.清血養心,潤肺化痰蓬蒿內含豐富的維生素、胡蘿蔔素及多種胺基酸,性味甘平,可以養心安神,潤肺補肝,穩定情緒,防止記憶力減退;此外,蓬蒿氣味芬芳,可以消痰開郁,避穢化濁。蓬蒿的莖和葉可以同食,有蒿之清氣、菊之甘香,鮮香嫩脆的讚譽,一般營養成分無所不備,尤其胡蘿蔔素的含量超過一般蔬菜,為黃瓜、茄子含量的1.5~30倍。
3.利小便,降血壓蓬蒿中含有多種胺基酸脂肪、蛋白質及較高量的鈉、鉀等礦物鹽,能調節體內水液代謝,通利小便,消除水腫,蓬蒿含有一種揮發性的精油,以及膽鹼等物質,具有降血壓、補腦的作用。
4.蓬蒿有促進蛋白質代謝的作用,有助於脂肪的分解。
5.火鍋中加入蓬蒿,可促進魚類或肉類蛋白質的代謝,對營養的攝取有益。
6蓬蒿中的芳香精油遇熱易揮發,這樣會減弱蓬蒿的健胃作用,所以烹調時應注意旺火快炒。氽湯或涼拌有利於胃腸功能不好的人。與肉、蛋等葷菜共炒可提高其維生素A的利用率。蓬蒿辛香滑利,腹瀉者不宜多食。蓬蒿辛香滑利,胃虛泄瀉者不宜多食。
【宜】:慢性腸胃病和習慣便秘有一定的食療作用,適合兒童和貧血患者、高血壓患者、腦力勞動人士、貧血者、骨折患者等
【忌】:蓬蒿氣濁、上火,一次忌食過量。胃虛腹瀉者不宜多食。

保健食譜

蓬蒿蛋白飲

【用料】鮮蓬蒿250克,雞蛋3枚。
【做法】將鮮蓬蒿洗淨,雞蛋打破取蛋清;蓬蒿加適量水煎煮,快熟時,加入雞蛋清煮片刻,調入油、即可。
【特點】該飲具有降壓,止咳,安神的功效。對高血壓性頭昏腦脹咳嗽咯痰及睡眠不安者,有輔助治療作用。

拌蓬蒿

【用料】蓬蒿250克。
茼蒿菜茼蒿菜
【做法】先將蓬蒿洗淨,入滾開水中焯過,再以麻油、鹽、拌勻即成。
【特點】本菜辛香清脆,甘酸爽口,具有健脾胃,助消化的功效,對於胃脘痞塞,食欲不振者,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蓬蒿汁

【用料】蓬蒿250克,火腿肉、香菇各50克,豆粉、熟豬油各適量。
【做法】取新鮮蓬蒿洗淨剁碎,搗取汁;將汁水拌生豆粉勾稀芡;火腿、筍、香菇洗淨,切作小丁;清水煮沸後下火腿丁、筍丁、香菇丁,改小火燒10分鐘,加鹽,倒入蓬蒿汁勾稀的豆粉,使成淺膩狀,再澆上熟精油即成。
【特點】此菜滑潤爽口,鮮香開胃,具有安心神、養脾胃的作用,心煩不安,便秘口臭者可常食。

蓬蒿炒豬心

【用料】 蓬蒿350克,豬心250克,蔥花適量。
【做法】將蓬蒿去梗洗淨切段;豬心洗淨切片;鍋中放油燒熱,放蔥花煸香,投入心片煸炒至水乾,加入精鹽、料酒、白糖,煸炒至熟,加入蓬蒿繼續煸炒至心片熟,蓬蒿入味,點入味素即可。
【特點】此菜具有開胃健脾,降壓補腦的功效,適用於心悸。煩躁不安,頭昏失眠,神經衰弱等病症。

文化欣賞

【文學釋義】:飛蓬和蒿子,借指野草。
【例句】:可是,在自然看來,人類上下翻飛的這片巨大空間,不過是咫尺罷了,就如同鯤鵬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間罷了。——嚴春友《敬畏自然》
【歷史傳說】:杜甫一生流離顛沛,疾病相襲,他在四川夔州時,肺病嚴重,眼花耳聾,生活無著,於是在56歲時抱病離開夔州,到湖北公安,當地人民做了一種菜給心力交瘁的杜甫食用,用蓬蒿、菠菜、臘肉、糯米粉等製成。杜甫食後讚不絕口。為紀念這位偉大詩人,後人便稱此食為“杜甫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