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蒿一丘

蓬蒿一丘

蓬蒿一丘出自宋代黃庭堅的《清明》一詩:“滿眼蓬蒿共一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蓬蒿一丘
  • 外文名:A mound of basil
  • 出自:《清明
解釋,出處,原文,譯文,

解釋

蓬蒿:
1、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叢草莽。《禮記·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並興。”《莊子·逍遙遊》:“﹝斥鴳﹞翱翔蓬蒿之間。” 葛洪抱朴子·安貧》:“是以俟扶搖而登蒼霄者,不充詘於蓬蒿之杪。” 李夢陽 《漢京篇》:“ 霍氏 門前狐夜號, 魏其 池館長蓬蒿。” 峻青 《秋色賦·夜宿靈山》:“看到的是滿地荒草,遍野蓬蒿。”
2、借指荒野偏僻之處。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山居澤處,蓬蒿墝埆,財物流通,有以均之。” 唐 李白 《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並世奇男淑女,慧業天生,湮沒蓬蒿,姓名翳寂,豈少也哉!”
3、茼蒿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一·茼蒿》。
這裡為第一種解釋。
蓬蒿一丘:一叢雜草。

出處

原文

《清明》
宋代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①,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②,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③,士甘焚死不公侯④。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⑤。

譯文

清明時節,春雷萬鈞,驚醒萬物,宇宙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 春雨綿綿,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開。 野田荒蕪之處,是埋葬著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們長眠地下,使活著的人心裡感到難過。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從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義。 詩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的某個齊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別人祭奠親人的飯菜,吃得油嘴膩臉。回到家裡,還要對妻子和小妾撒謊吹噓,他是在某個當大官的朋友家裡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這種人的人生萎瑣卑下,毫無人格尊嚴。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戰國時代的介子推,他幫助晉文公建國以後,不要高官厚祿,寧可隱居山中。 晉文公想讓他出來做官,下令放火燒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動搖,意抱樹焚死在綿山中。黃庭堅由清明的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他感嘆地說,雖然無論智愚高低, 最後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