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縣(葭縣)

佳縣

葭縣一般指本詞條

佳縣,隸屬陝西省榆林市。位於陝西省東北部,黃河中游、秦晉峽谷西岸。東隔黃河山西臨縣相望;西接米脂縣,南連吳堡縣綏德縣;北鄰神木市榆陽區,總面2029.81平方千米。2022年,佳縣戶籍總人口26.53萬人。2023年6月,佳縣轄1個街道、12個鎮。

佳縣,是革命老區,頌歌《東方紅》的故鄉。西漢惠帝五年(前190),始設圁陰縣。1964年,改為佳縣。也是中國紅棗名鄉,佳縣縣城是陝西省歷史文化名城。2020年2月2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佳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2022年,佳縣地區生產總值71.76億元,增長7.1%;規上工業總產值48.32億元,增長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42億元,增長6.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1012元、12562元,增速分別為8%、11.4%,增速分別居全市第一、第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佳縣
  • 外文名:Jiaxian County
  • 別名:葭縣、葭州
  • 行政區劃代碼:610828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陝西省榆林市
  • 地理位置陝西省東北部
  • 面積:2029.81 km
  • 下轄地區:1個街道、12個鎮
  • 政府駐地:佳州街道
  • 電話區號:0912
  • 郵政編碼:719200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26.53 萬(2022年)
  • 車牌代碼:陝K
  • 地區生產總值:71.76 億元(2022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自然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政治,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文化藝術,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春秋,為白翟部族之地。戰國前期屬,韓、趙、魏三家分晉後,屬趙國地。秦屬上郡
佳縣
佳縣白雲山
西漢惠帝五年(前190),始設圁陰縣,屬西河郡。後圁陰改為圜陰。西漢末年,改稱為方陰縣。東漢,復稱圜陰縣,東漢末年,被匈奴占據。東晉時,先後屬前秦(氐)、大夏國(匈奴)。
北魏始光四年(427),割縣境北部、榆林東南部置革融縣,屬夏州(治統萬城)化政郡(治今靖邊縣北)。西魏廢帝元年(552),轄縣境西北部,米脂東北部,設開疆縣,以縣境南部及吳堡,設延陵縣,兩縣均屬綏德州(治今綏德縣城)撫寧郡。北周保定二年(562),縣境北部設中鄉郡、中鄉縣,南部仍為撫寧郡延陵縣轄地,均屬銀州(治今橫山區黨岔鄉北莊村)。
隋開皇元年(581),改中鄉郡、中鄉縣為真鄉郡、真鄉縣。三年(583),撤銷真鄉郡,真鄉縣、延陵縣均改屬銀州。十六年(596),延陵縣改名延福縣。大業二年(606),真鄉、延福二縣改屬上州。三年(607),二縣改屬雕陰郡(治今綏德縣城)。
唐武德六年(623)被梁師都占據。貞觀二年(628),縣境北部復設真鄉縣,屬銀州。縣境南部仍屬綏州延福縣
五代十國時期,被党項拓跋部占據。
宋太祖至太宗淳化年間(960~994)屬河東路石州。至道三年(997)後,復被拓跋部占據。元豐五年(1082),宋置葭蘆寨。元祐四年(1089),將葭蘆、浮圖等寨劃給西夏,紹聖四年(1097)收復。元符二年(1099)葭蘆寨升為晉寧軍,並領臨泉縣(今山西臨縣),屬河東路。大觀三年(1109)又以定胡縣(今陝西省吳堡縣和山西省柳林縣一帶)歸屬晉寧軍,轄5寨5堡。
金、南宋對峙時期,縣境屬金。金貞元元年(1153)改屬汾州。大定二十二年(1182)改晉寧軍為晉寧州,二十四年(1184)更名葭州。興定二年(1218)五月,改屬延安府,轄8寨9堡。正大三年(1226)改寨設縣,葭州領葭蘆、通秦、吳堡、神木、太和、彌川、府谷、建寧8縣。
元至元六年(1269)撤銷葭蘆縣、通秦縣、彌川縣,轄地仍歸葭州;撤銷太和縣,併入神木縣;撤銷建寧縣,併入府谷縣。葭州領吳堡、神木、府谷3縣。
明初,屬延安府。洪武四年(1371)十一月降州為縣,改屬綏德州。八年(1375)十一月又升縣為州。
清,屬延榆道延安府。雍正三年(1725)改為直隸州,直屬陝西布政司。九年(1731)設榆葭道,道所設在榆林。乾隆元年(1736)降為散州(不領縣),原轄神木、府谷二縣改屬榆林府吳堡縣轉屬綏德州。二十六年(1761)裁撤榆葭道。
1913年,改為葭縣,屬榆林道。1935年歸陝西省第二行政督察區管轄。10月,縣北革命根據地設立佳蘆縣,1937年秋撤銷,轄地部分併入神府縣。1941年11月,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綏德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葭縣屬該分區。
1956年10月,葭縣改屬榆林專區。
1958年12月,併入米脂縣
1961年9月,復設葭縣。
1964年9月,因“葭”字生僻,改為佳縣。
1979年,榆林專區改稱榆林地區。
2000年,改設榆林市,佳縣屬之。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34年,十二地方改為十二聯保,縣城另設1個聯保,全縣共設13個聯保。1940年,13聯保改設為13個鄉公所。1942年,將德勝、界牌兩個鄉公所劃歸神府縣,開光鄉公所劃歸榆林縣,其餘10個鄉公所改稱區公所,共轄55個鄉。1946年10月,將榆林縣報恩鄉、金明鄉、安崖鄉併入葭縣,新設毛谷區(後改稱葭蘆區)、開光區。1947年,又將榆林縣常樂鄉、雙建鄉併入葭縣,改設常樂區、雙建區。
1961年9月1日,設23個公社。
1984年7月,改人民公社為鄉(鎮)人民政府、生產大隊為村民委員會,轄23個鄉(鎮)人民政府,653個村民委員會。
1989年3月,劃出下高寨鄉16個村新設樓家坪鄉。
1997年12月,方塌、王家砭、金明寺、店鎮4個鄉改為建制鎮,至此,轄8鎮16鄉。
2001年11月,撤銷神泉鄉併入佳蘆鎮;撤銷西山鄉併入通鎮;撤銷下高寨鄉、樓家坪鄉併入烏鎮。
2011年6月,又撤銷劉家山鄉併入烏鎮;撤銷峪口鄉併入佳蘆鎮;撤銷官莊鄉併入金明寺鎮;撤銷興隆寺鄉併入朱官寨鄉,設朱官寨鎮;撤銷朱家坬鄉,設朱家坬鎮;撤銷螅鎮鄉,設螅鎮。
2013年末,轄佳蘆、烏鎮、店鎮、坑鎮、朱官寨、金明寺、螅鎮、通鎮、朱家坬、王家砭、方塌11鎮,大佛寺、木頭峪、康家港、劉國具、上高寨5鄉。
2015年12月,撤銷上高寨鄉、劉國具鄉,組建劉國具鎮;撤銷大佛寺鄉併入坑鎮;撤銷康家港鄉,併入螅鎮;木頭峪鄉改為木頭峪鎮;撤銷佳蘆鎮,改設為佳州街道,調整行政區劃後全縣設12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

區劃現狀

2023年6月,佳縣轄1個街道、12個鎮:佳州街道坑鎮店鎮烏鎮金明寺鎮通鎮王家砭鎮方塌鎮朱家坬鎮螅鎮朱官寨鎮劉國具鎮木頭峪鎮。324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佳縣,位於陝西省東北部,黃河中游、秦晉峽谷西岸。東隔黃河山西臨縣相望;西與米脂縣印斗鎮沙家店鎮接壤;南同吳堡縣岔上鎮張家山鎮綏德縣吉鎮山水相連;北和神木市花石崖鎮榆陽區大河塔鎮青雲鎮清泉鎮毗鄰。地處北緯37°41′47"~38°23′34"、東經110°0′45"~110°45′10"之間,南北長85千米,東西寬23.9千米,總面2029.8199平方千米。
佳縣(葭縣)
佳縣

地質

佳縣,地處祁呂賀山字型構造東翼反射弧內側(鄂爾多斯盆地東緣的陝北斜坡上)。地質活動相對穩定。據陝西省煤田地質局一八五隊在佳縣局部鑽探結果顯示,境內地層由老到新依次為:奧陶紀中統上馬家溝組;石炭紀上統中統本溪組、太原組;二迭紀下統山西組、下石盒子組;上統上石盒子組、石千峰組,三迭紀下統劉家溝組、和尚溝組,中統紙坊組,上統銅川組、胡家村組、永坪組,第四紀等。其中石炭紀中統本溪組和奧陶紀中統上馬家溝組為平行不整合接觸,其餘均為整合接觸。

地形地貌

佳縣,地處陝北黃土梁峁丘陵區北端、毛烏素沙漠南緣。境內最高點位於方塌鎮馬能峁村寨則梁頂,海拔1339.5米。最低點位於螅鎮劉家坪村,海拔675米。由於水土嚴重流失,毛烏素沙漠緩慢南侵,逐漸形成東南黃河沿岸土石山區、西南丘陵溝壑區、北部風沙區3個有明顯差異的地貌分區。

氣候

佳縣,深處內陸,屬暖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促溫差較大。日照時間長,光熱資源較豐富。

水文

佳縣,屬黃河流域,境內主要河流有一級河黃河,四級河禿尾河、佳蘆河、五級河五女河、烏鎮河(烏龍河)、坑鎮河(樓底河)。主要支流還有螅鎮河、金明寺河、車會河、鹽溝河。

土壤

佳縣,土壤主要是黃土母質的黃土性土,還有風沙土、紅土、黑壚土、淤土、潮土5個土類,8個亞類,14個土屬,34個土種。土壤的總特點是:貧瘠,含有機質低;結構疏鬆,保溫、保水性能差;土地坡度大,易流失。

自然資源

水資源

佳縣境內多年平均自產徑流總量1.53億立方米,每平方千米自產徑流7.55萬立方米。多年平均過境徑流總量0.41億立方米。自產徑流、過境徑流總量合計1.94億立方米,人均746立方米,屬水資源貧乏區。地下水資源總量2.48億立方米,集中分布在黃河、禿尾河、佳蘆河河谷。其中黃河河谷約1.87億立方米,佳蘆河河谷約0.08億立方米,禿尾河河谷約0.04億立方米,資源豐富穩定,屬富集區;其他河穀梁峁區約0.55億立方米,屬貧乏區,無開採價值,僅可供人畜飲用。地下水年可開採量約7140萬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總量為12820千瓦。
佳縣(葭縣)
佳縣凌雲塔

生物資源

佳縣野生動物有獸類、禽類和蟲類。獸類境內有野兔,狐狸,黃鼬(黃鼠狼),獺,蝙蝠,松鼠,田鼠,中華鼢鼠,家鼠,獾等等。野生蟲很多,常見有蚊、蠅、蚤、蟋蟀、土蜂、壁虎、螢火蟲、長舌蟲、水馬、蝸牛、蝴蝶、履蟲(鞋底蟲)、蜘蛛、蜥蜴、蠍等。佳縣種植農作物品種有5大類,72種,233個品種。分布較廣的作物品種:糧食作物主要有穀子、綠豆、黑豆、高粱、玉米、馬鈴薯(洋芋)和小麥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蓖麻(俗名老麻)、大麻(俗名小麻)、向日葵、黃芪等;蔬菜作物主要有白菜、南瓜、蘿蔔等;飼草作物主要有苜蓿、草木樨、沙打旺。
佳縣(葭縣)
佳縣有機紅棗

土地資源

佳縣總面積202981.99公頃,根據最新變更調查數據:耕地面積54423.1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6.81%(水澆地741.34公頃,旱地53681.83公頃,水田0公頃);園地41998.6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0.69%;林地16053.8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91%;草地72966.1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5.95%;城鎮村及工礦用地5272.7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60%;交通運輸用地2036.4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00%;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3116.0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54%;其他土地7114.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50%。

礦產資源

佳縣,境內蘊藏著較為豐富的岩鹽、煤炭和天然氣等礦產資源,特別是岩鹽,縣境90%的區域都有儲藏,預測儲量8000億噸,探明儲量1000億噸以上,分別占榆林市儲量的11.3%和13.5%,鹽層厚度80~120米。天然氣已探明儲量100億立方米,控制儲量600億立方米。

人口

2022年,佳縣戶籍人口10.63萬戶,比2019年增加809戶;總人口26.53萬人,減少5.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占99%以上。有少數民族16個,69人,其中男11人,女58人,多為婚嫁而來的常住戶口,具體有藏族16人(女),滿族6人(2男4女)、壯族1女、黎族1人(女)、彝族8人(女)、達斡爾族2人(女)、朝鮮族1人(女)、蒙古族15人(4男11女)、回族9人(3男6女)、布依族1人(女)、苗族2人(女)、姜族1人(女)、傈僳族1人(男)、白族1人(女)、滿族1人(女),土家族3人(1男2女)。

經濟

綜述

2022年,佳縣地區生產總值71.76億元,增長7.1%,增速居全市第五、南六縣第一;地方財政收入1.47億元,增長5.4%;固定資產投資25.32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48.32億元,增長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42億元,增長6.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1012元、12562元,增速分別為8%、11.4%,增速分別居全市第一、第二。
佳縣(葭縣)
佳縣
2022年,佳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1012元、12562元,增速分別為8%、11.4%,增速分別居全市第一、第二。

第一產業

2022年,佳縣成功舉辦佳縣紅棗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35家,增加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3個。推廣紅棗降高塑形豐產技術11.28萬畝,紅棗總產量3.5億斤。糧食總產量達到21.9萬噸,農業總產值7.5億元、畜牧業總產值5.7億元、林業總產值18億元。

第二產業

2022年,佳縣與榆林高新區簽訂產業園區合作框架協定,陝西有色電子級光伏新材料產業化項目全部達產達效,產值達15.4億元,標準化廠房(一期)建成投運,台灣巨皇集團2000MW(兆瓦)光伏支架生產項目成功落地,榆佳經開區工業產值23.5億元,進出口貿易額突破1億元,上繳稅收5215.9萬元。
佳縣(葭縣)
佳縣 香爐寺

第三產業

2022年,佳縣東方紅產業園建成開園,大美石窯成功創建為省級旅遊度假區。佳縣至吳堡沿黃旅遊專線正式通車。成功舉辦“發展康養旅遊·助力鄉村振興”研討會,圓滿承辦陝西音樂獎·陝北民歌總決賽暨頒獎晚會,大型歌劇《黃河歌謠》落戶佳縣,進一步打響“山水葭州·康養勝地”黃河康養旅遊度假區品牌。接待遊客19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億元。
佳縣(葭縣)
佳縣

交通運輸

榆佳高速、神米高速、339國道穿過佳縣。
2021年,佳縣公路總里程 2221.6千米,其中,佳縣境內高速公路總里程61千米,國道總里程62.5千米,省道總里程227.9千米,縣道總里程77千米,鄉道總里程262.9千米,村道總里程1530.3千米。公路網密度103.62千米/百平方千米。
2021年,佳縣有運輸企業125戶,其中,貨運企業有112戶,車輛2900餘輛:客運企業4戶,班線客運2戶,車輛50輛,公交企業1戶,車輛10輛,出租企業1戶,車輛68輛;水運企業7戶,有渡船7艘、快艇7艘、漂流艇21艘、采砂船28艘。

政治

縣委領導
書記
副書記
常委
辦公室主任
申斌斌
縣人大領導
主任
副主任
李占明 張志鵬 楊漢泉 閆鋒
辦公室主任
武強
縣政府領導
縣長
任向軍
副縣長
蘇曉潔 張寶山 李偉 徐超 魏錦斌 付永寧 高劍利 劉宏斌 李欣軒 王雨飛
辦公室主任
張樹傑
縣政協領導
主席
副主席
李四文 徐志剛 徐幼平
法院領導
院長
李江
辦公室主任
李成偉
檢察院領導
檢察長
高柯
辦公室主任
李利華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1年,佳縣有中國小及幼稚園 47所、教學點36個,其中,普通高中1所、職教中心1所、初級中學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國小17所、幼稚園22所。在校生10167人,其中,高中889人、職中85人、國中2206人、國小5154人、幼兒1833人。
2022年,佳縣榆佳經開區九年制學校實現招生,西關國小主體建成。加大教育教學改革,積極同陝師大附中和華棟中學對接佳縣中學。
佳縣(葭縣)
佳縣

文化事業

國家三級圖書館:佳縣國楨圖書館。國家三級文化館:佳縣文化館。
2022年,佳縣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縣檔案館主體建成,啟動全省首批次應急廣播建設二期,開通城鄉“大喇叭”217個,組織開展文化惠民演出196場次,民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

醫療衛生

2021年,佳縣有各類醫療機構244個,其中,縣級公立醫院3所、基層衛生院21所、村衛生室199個、個體診所21所。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98人,每千人擁有床位3.52張,常住人口每萬人擁有全科醫生3.34人。
2022年,佳縣婦幼保健院、縣醫院傳染病科建成,縣醫院主體完工,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全面加強,服務對象全面向基層覆蓋。
佳縣(葭縣)
佳縣山川

社會保障

2022年,佳縣聚焦易返貧致貧戶745戶1636人,上下聯動開展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各級檢查反饋問題12批96條全部整改到位,建立長效機制4項。明晰脫貧攻堅以來形成的20.44億元扶貧資產產權歸屬,從嚴管護保障長期效益。投資2.5億元實施產業項目246個,整合涉農資金3.6億元,兌付率達91%。全縣325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破零”,106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重點戶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推行幹部幫扶“六字”工作法,111支駐村工作隊創新“五曬五比拼”機制蹲點幫扶,5392名幫扶聯繫人進村訪戶解決困難。組建佳縣科技特派團開展科技幫扶,建成消費幫扶專館3個、專區1個,消費幫扶總額1.5億元。啟動全國首例“生豬期貨+保險+財政貼息+擔保+銀行”、全省首例“紅棗保險+財政貼息+擔保+銀行”項目,全市首單“鄉村振興保”、榆煤扶貧基金首個投資落地佳縣。
2022年,佳縣新建農村互助幸福院16個,老年養護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殘疾人托養中心主體建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9萬人,勞務收入14.45億元。城鎮新增就業2380人,全縣登記失業率為2.9%。

文化藝術

佳縣古棗園
佳縣古棗園,位於佳縣朱家坬鎮泥河溝村,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面積最大的千年棗樹群,總面積36畝,現存活各齡古棗樹1100餘株。佳縣有著3000多年的棗樹栽培歷史。古棗園內生長的兩株乾周三米多的古棗樹,經專家測算,樹齡在1300多年以上,至今根深葉茂,碩果纍纍,被譽為“棗樹王”、“活化石”。2013年,被列入“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第一批名單。2014年,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道教音樂(白雲山道教音樂)
白雲山道教音樂,陝西省榆林市佳縣傳統民間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白雲山,地處佳縣城南的崇山峻岭中,因山上建有道教名勝白雲觀而得名,是全國著名的道教名山和風景區。白雲山道教屬全真道龍門派。白雲山道教音樂始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由北京白雲觀傳入。清康熙年間,又吸收借鑑了佛教音樂、晉劇、陝北嗩吶、陝北民歌等曲調的精髓和演奏技巧,最終形成。是白雲山道教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常配合白雲山廟會舉行。
2008年6月7日,白雲山道教音樂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 Ⅱ-139。
陝北民歌
陝北民歌,主要流傳在陝西省北部黃土高原上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陝北民歌形成時間較早,品類豐富,主要包括信天游、山曲、爬山調、船工號子、大秧歌調、旱船曲、酒麴、二人台、榆林小曲、清澗道情、傳統小調及眾多風俗歌曲等共兩萬七千餘首。高亢粗獷、質樸率真而又委婉悠揚,展現出黃土高原獨具的地域風格特點。
2008年6月,陝西省榆林市、延安市申報的陝北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73。

風景名勝

佳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古蹟眾多,旅遊資源富集。根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結果,確定佳縣850處文物點,其中古遺址524處、古墓葬169處、古建築40處、石窟寺及石刻80處、近現代重要史跡舊址33處、其他4處。有各級文保單位63處,其中國保2處,省保12處,市保4處,縣保45處。基本形成文物古蹟景觀,黃河山水風光,千年棗村風情,民間原生態文化,紅色革命史跡等八大主類,19個亞類和62個旅遊資源。
神泉堡革命舊址
神泉堡革命舊址,位於佳縣神泉堡村,距縣城7公里,由上、下兩院組成,上院是個封閉的四合院,是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舊居,下院是中共中央辦公廳舊址。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在這裡度過57天,並從這裡發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偉大號召。
白雲山廟
白雲山廟,又名“白雲山白雲觀”,明清道廟古建築群,位於陝西省榆林市佳縣城南5公里處,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重修並增建。 占地1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470平方米,含古建築56棟,是陝西境內也是西北地區最大的一處古建築群。道觀現存大小建築99餘處,廟宇殿堂54處,總面積達12.1萬平方米。觀內有壁畫1300餘幅、碑碣172塊、匾95餘塊,此外還有明萬曆四十六年神宗皇帝親頒聖旨一道、御賜道藏4726卷。保存明清以來所建殿堂樓閣,參差錯落,還保存有石龍、石獅、浮雕、石刻、書法、古鐘、大鼓等大量珍貴文物和民間藝術精萃。
佳縣(葭縣)
白雲山廟宇
2001年6月25日,白雲山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摞摞山遺址
石摞摞山遺址,位於佳縣朱官寨鄉公家村東側,五女河西南岸。古城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整個古城牆體是用石塊砌築而成,環繞山體下部建有周長1000米的外城,山頂部建有內城。發掘的800平方米範圍內共有房址20餘座,灰坑80多個,陶窯數座,出土了可復原的陶器、石器、骨器文物200多件。
佳縣(葭縣)
雲岩寺
2006年5月25日,石摞摞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佳縣油棗
佳縣油棗,陝西省榆林市佳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佳縣紅棗,栽培歷史悠久,自然條件適宜於棗樹生長。經過3000多年的自然選擇,佳縣油棗成為區域紅棗發展的優勢品種。2003年獲得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2007年申請註冊地理標誌產品證明商標;2009年獲得國家農業部核發的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2013年“佳縣油棗”被評為“中國著名品牌”;
佳縣紅棗
佳縣紅棗,陝西省榆林市佳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佳縣紅棗果實中大,圓柱形,一般縱徑3.7厘米,橫徑2.4厘米,果皮厚,色濃紅,果點不明顯,果面平整,頂端微凹,梗窪較深。果肉白色,肉厚,汁少,味甜,油分大,宜制乾。
2008年11月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佳縣紅棗”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榆林馬鈴薯
榆林馬鈴薯,陝西省榆林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2016年11月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榆林馬鈴薯”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著名人物

張達志
張達志,1911年生於陝西葭縣(今佳縣)。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冬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新中國成立後,任西北軍政治委員員會委員兼公安部部長、公安部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54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後任蘭州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人民解放軍炮兵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委員。
閻揆要
閻揆要,1904年9月生於陝西省葭縣(今佳縣)烏龍鋪閻家峁村。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1期,1926年8月,由謝子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軍委情報部部長、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60年起任軍事科學院秘書長、副院長、顧問。
賀大增
賀大增,佳縣店鎮鄉店鎮村人,192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8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赴朝參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某軍副政治委員、志願軍後勤部政治處主任等職。抗美援朝結束後,任黑龍江省軍區政治委員、瀋陽軍區第一文化學校政治委員、海軍工程學院政治委員等職。1955年授予海軍少將軍銜。
高景德
高景德,1922年出生於陝西佳縣,1945年畢業於國立西北工學院(1938年由北洋大學北平大學東北大學焦作工學院組成)電機系。畢業後先後任西安西京電廠技術員,北京大學工學院電機系助教、講師,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科研處處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副校長、校長、校務委員會主任等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榮譽稱號

2001年,佳縣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紅棗名鄉”。
2006年,佳縣榮獲“紅棗生產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
2018年9月,佳縣入選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2018年10月,佳縣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
2019年3月,佳縣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20年6月,佳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21年8月,佳縣入選陝西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