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寺(長春市萬壽寺)

萬壽寺(長春市萬壽寺)

長春萬壽寺位於長東北核心區,長春北湖國家濕地公園北側。長春萬壽寺占地面積5.17萬平方米,長258.5米、寬200米,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寺廟中軸線為南北方向,與人民大街平行,面朝伊通河水系,福祉長春人民“永世康寧”。

基本介紹

發展歷史,環境布局,主要景點,方丈簡介,交通位置,

發展歷史

長春市寬城區蘭家鎮小城子村古城遺址處,原有一座清代古寺——萬壽寺。過去有關資料和百姓的傳說中,都說此寺是當時北京嘉興寺的元寶和尚來此創建的,時間為長春設定前的清嘉慶二年(1797年)。這是一座有著隱秘背景的為乾隆皇帝祈壽的寺院,並與當時長春開發設治有著直接關聯。
長春市萬壽寺始建於清朝嘉慶二年(1797年),距今已有214年的歷史。寺院的開山祖師為北京嘉興寺的和尚,法號不詳,綽號“元寶和尚”,是嘉慶年間攝政王的替僧。初建時萬壽寺有正殿一十二間,後殿五間,馬殿七間,鐘鼓樓、跨院兩個,靈塔一座。建寺工程歷時三年於1799年全部竣工,高宗弘曆題匾一方“惠我無疆”,懸掛在大雄寶殿的中央。萬壽寺建成後,因寺院的廟會等佛事活動吸引了大批的居民,在寺廟周圍居住而逐漸形成了小城子。據吉林地方史志記載:“先有小城子,後有寬城子”(現今長春市寬城區),因此萬壽寺也成為長春市有史以來的第一座寺院。
乾隆題匾“惠我無疆”乾隆題匾“惠我無疆”
長春萬壽寺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曾沐浴清朝皇帝的恩賜,也得到普世眾生的擁戴。但萬壽寺也飽經風霜,書寫了一段令人難以忘懷的記憶。
200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間,北京嘉興寺的元寶和尚與乾隆皇帝因緣相識。受皇帝賜封為替僧,又因一大事因緣接受乾隆帝的委派不遠千里,來到東北,開山建寺,安僧度眾。成為萬壽寺的開山祖師。萬壽寺始建於1797年(嘉慶二年),由於是皇家寺院,“元寶和尚”極力推行“禪農並修”的思想,使得天台宗宗風大振。當地信眾瞻仰淨土的人士較多,與天台宗的講經及禪修的方法相適應,使無數的護法檀信深受法益,法務活動逐漸繁忙。萬壽寺的日益興盛促進了寺院周邊地區工農士商快速發展,人口的聚集以及市井的繁榮。據吉林省地方志的記載,萬壽寺附近“先有小城子,後有寬城子,再有長春市。”由此可見,先於長春市而建的萬壽寺,是名副其實的“長春之源”。一座寺院的建立,延續,興旺與一座城市的誕生,發展,繁榮,息息相關,緊密相連,一直被世間傳為佳話。
200年來,萬壽寺始終與長春市相依為伴,相向而行。紅塵內外,各行其事,僧俗兩界,和諧相處。然而,文革期間,萬壽寺難逃厄運,毀於一旦。佛教僧眾和信教民眾無不痛心疾首。而企盼萬壽寺能早日重建,祈盼佛光普照世間的善良心愿一直在人們的心中未曾熄滅。
普度眾生之願,感悟眾生之望,早在十年前,照睿法師就發心恢復古剎萬壽寺,他四處奔走,多方努力,不辭辛苦,幾經磨難。經過三年的櫛風沐雨,2007年萬壽寺開始在新址復建。法師的善心善行終於修成正果。經過七年精心而又緊張的建設,2014年全新的萬壽寺終於竣工面世。
2014年9月21日暨農曆八月二十八日,萬壽寺在大雄寶殿隆重地舉行了“長春萬壽寺全堂佛像開光,上圓下山長老榮膺萬壽寺法主,照睿大和尚榮升方丈”慶典。盛典規模宏大,莊嚴肅穆,別具匠心。放生行善,修齋植福等功德法事讓眾生共沐佛光,同沾法善,共修福慧,同受法益。飽經風霜,歷經磨難的萬壽寺從此掀開了新的歷史篇章。
重建的萬壽寺地處東北亞文化園的核心區。南鄰北湖濕地公園,北倚正在籌建中的中國北方佛學院。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曾提出過在東北建立中韓日佛教文化友好交流黃金紐帶的構想。根據先生的構想,以萬壽寺的重建為緣起,東北亞文化園應運而生。對於東北亞文化園的發展壯大,萬壽寺舉足輕重,任重而道遠。

環境布局

“文革”時期,萬壽寺遭到毀壞,化為廢墟,現僅依稀可見青磚瓦礫的6000餘平方米遺址。2007年經吉林省佛教協會報請省、市宗教局同意,在高新區奮進鄉隆西村後潘家店屯異地復建萬壽寺。2010年經寺院同意將萬壽寺遷至長春高新區城市生態濕地公園北部,文化旅遊產業園內。萬壽寺新址規劃占地5.1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9600平方米,為仿清建築風格。
重建的萬壽寺占地面積5.17萬平方米,建築近三萬餘平方米,按照清朝建築風格設計,氣勢恢宏,雄偉壯觀,處處彰顯皇家寺院的風度與氣勢。萬壽寺以南北中軸線為中心,萬壽寺的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均處於中軸線之上, 東側建有鐘樓、客堂、觀音殿、文殊殿、東方三聖殿和伽藍殿;西側建有鼓樓、流通處、地藏殿、普賢殿、西方三聖殿、祖師殿;這種南北縱深,前後呼應,兩邊對稱的布局整體嚴謹,氣韻生動,含蓄溫蘊,平和寧靜。
萬壽寺的迎賓門在寺院的東南方向不遠處。進了迎賓門就是長約二百米筆直平坦寬闊的禮佛大道。設計新穎,造型獨特,雕琢精細的禮佛文化柱矗立在大道兩側,好像在告訴人們,你已經從現實凡塵走向了佛教聖境。在禮佛大道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南邊的佑國塔。外表的秀美和內在的靈氣吸引著眾人的目光。塔內供奉了一尊高十五米的陰沉烏木寶瓶觀音,是由距今5700多年的烏木精雕細琢製成的,堪為佛門珍寶。
經過禮佛大道,便來到了萬壽廣場,向南望,北湖近在咫尺。湖水如鏡人船出沒,藍天白雲美不勝收。天人合一的秀麗景色與萬壽寺的雄偉壯觀相輔相成。
背南朝北,直面山門殿。門前兩尊石獅威風八面,生氣勃勃,山門上方的萬壽寺三個大字由當代佛門泰斗,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上傳下印長老親筆題詞。萬壽寺三個字自上而下,彰顯皇家寺院的特色。進了山門,可以看到山門內供奉寺院的守護神密跡金剛。接下來是天王殿,殿內有四大天王的塑像,寶相莊嚴 。
從天王殿向北穿過廣場就是最引人關注的大雄寶殿。建在兩層台基上的大雄寶殿是萬壽寺最高大的建築,灰牆黃瓦,重椽飛檐,雕樑畫棟,宏偉壯闊,氣度不凡。乾隆皇帝御筆欽賜的牌匾高高地懸掛在大殿正上方。“惠我無疆”四個金色大字,渾厚雄健、剛勁有力,令人嘆為觀止。端坐在大殿中央的三座大佛高達十二米,純銅製作,外表貼金。三座大佛金碧輝煌,凝重慈祥地注視著前來參拜的眾生。保佑著他們的安康,滿足眾生的願望。大殿兩側的十八羅漢塑像姿態各異,表情豐富,活靈活現,呼之欲動。佛像後面是一幅大型海島觀音三維立體壁畫。畫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畫中的山水層次分明。壁畫做工之精細,畫面之美麗,內容之豐富。在佛教寺院中首屈一指。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
寺院的最北端是藏經樓,莊嚴肅穆, 是學習參詳佛法的不二聖地。藏經樓一樓法堂可容納3000人,供各地方法師來寺講法。藏經樓二樓有百萬經文永俸藏經閣,各種版本的經書種類齊全,並建有影音館及經文圖書閱覽室。萬壽寺當代”中興“和尚照睿大和尚所倡導的”百萬經文竹製雕刻經文“永久供奉在藏經閣內。藏經樓三樓是由居士發起的”萬人共建萬壽寺“活動的佛像供奉之所在。
寺院裡,到處是樹木蔥蔥芳草青青。香菸繚繞,鐘聲悠揚,鼓鳴清澈,一片和諧景象。

主要景點

長春東北亞“黃金紐帶”文化園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東北部,伊通河下游,長東北城市生態濕地公園北部,規劃用地1平方公里。園區以佛教文化為主題,以長春萬壽寺、長春佑國塔、中日韓佛教論壇中心為園區重要景觀節點。 佑國塔矗立於寺廟東南側,為園區的一大亮點。塔高65米, 占地面積785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200平方米,為七層六角,塔內供奉9999尊金身佛像與烏木寶瓶觀音像1座,佑國塔落成後將成為長春市的祈福護佑之塔。觀音像作為園區一大標誌,供奉於長春佑國塔內。觀音像總高16米,其中底座高1.5米,觀音造像高14.5米,為單面觀音像。觀音像由距今已有5730年歷史的木頭雕刻而成,該古木來源於四川省,經國家有關技術部門鑑定,為陰沉香樟木,生長期為1600年,地下埋藏4130年。直徑2.1米,長15米,重達40噸。
萬壽寺大雄寶殿佛像裝藏法會萬壽寺大雄寶殿佛像裝藏法會

方丈簡介

照睿法師,吉林喬氏子。法師自幼睿智,於世學技藝學以致用,用則變通。二00二年,法師之母仙逝。法師自覺子欲孝而親不在,倍感世事無常。為報母恩,遂發心出家。因緣成就,禮上明下心和尚為剃度師。法師出家後,勤習三藏,不畏艱辛,南參北學。先後禮見上圓下山長老、上明下心法師、上明下海大和尚、上正下玉大和尚等諸山長老,接法為禪宗臨濟宗第四十七代、溈仰宗第十一代、天台宗第四十七代法子,曹洞宗第五十一代法子。二零一四年農曆八月二十八日照睿大和尚榮升方丈。
照睿法師擁有碩士學位,現任吉林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寬城區政協委員吉林省慈善總會常務理事,長春萬壽寺冠名慈善基金會長。榮升為方丈之後,照睿法師住錫寺院,統理大眾,勤修三學,引領後學,一如既往地修身善行。在佛教界享有盛譽。

交通位置


吉林省長春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奮進鄉隆西村後潘家店屯。
萬壽寺地理位置
郵編:1304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