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壽寺塔
- 修建年代:明朝
- 所在地區:陝西西安
- 保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特點,不斷傾斜,傾斜原因,改斜歸正,加固糾偏,加固穩定,塔體維護,後期保護,
建築特點
最初興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四百多年,當時香火頗旺的萬壽寺現早已不復存在,獨存此塔。萬壽寺塔為樓閣式磚塔,塔身通高22米,共六層,每層六面,平面為六角形的樓閣式磚塔;萬壽寺塔身第一層塔檐下部有磚雕斗拱,補間斗拱為一攢,第三層正北處辟有一門,門楣上部有磚刻楷書“藏經塔”三字,塔身是由磚與黃泥砌成,系西安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不斷傾斜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由於種種原因塔基不斷下沉,塔身傾斜,市、區文物部門採取了相應的措施進行加固,學校也經常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並協助文物部門儘可能地保護這座古塔。
2011年5月28日前後,西安市連降大雨,該校教工發現塔基較以前下沉更深,塔身傾斜加劇,威脅到塔的安全。當晚,學校及時給所屬轄區新城區文物局陳局長匯報情況,陳局長上報市文物局,經市文物局協商,次日上午西安市測繪局來學校進行實地勘察,下午學校派人把塔四周用土圍起來以防雨水灌進塔基。並通過廣播對全體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禁止學生在塔附近活動,早操和體育課暫停,把操場北邊的門鎖住,禁止師生出入,並在塔周圍拉起警示橫幅。
2012年6月初,西安市政府副秘書長李小六、市文物局副局長向德連續幾天在學校操召開現場會,協調市文物局、西安交通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長安大學的專家以及文物研究院、人防局、檔案局、施工單位等相關單位研討萬壽寺塔的糾偏問題。經過多方論證,市文物部門為防倒塌對萬壽寺塔採取了搶救性保護措施,先對其採取鋼架支撐並進行監測,待情況穩定後再進行糾偏。其間文物部門和監測部門定期對其進行觀測。時隔近一年,經過冬天的大雪、春秋的連陰雨,塔的情況一直比較穩定,沒有再繼續傾斜。
傾斜原因
古塔的傾斜和地下存在防空洞有很大原因,另外,地基的狀況也有可能造成塔體的傾斜。西北工業大學土木系工程師何彬烽說,古塔傾斜最主要問題,地下有部分漏水,地基的不均勻下沉,都是造成古塔傾斜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周圍建築物施工往外抽水,土壤里的水被抽走了,造成了土壤的下沉。
改斜歸正
加固糾偏
2011年5月,萬壽寺塔出現嚴重傾斜。鑒於萬壽寺塔最大傾斜量達到2.640米,遂採取鋼結構支撐這一“拄拐”的方式,對其進行臨時加固保護。
2013年9月---2013年12月,西安有關部門對萬壽寺塔進行了一系列加固糾偏工作。過3個多月“外科手術”,曾傾斜達2.64米的西安明代萬壽寺塔已扔掉“拐杖”,基本“改斜歸正”。這是西安首例建築糾偏工程。現傾斜量約為60公分,塔身完好並處於穩定狀態。
加固穩定
2013年9月---2014年9月
據施工方技術負責人陳平介紹,萬壽寺塔“扶正”有兩大技術難點。一是因土地鬆軟地基不穩,導致塔身處於動態傾斜。二是塔身傾斜過於嚴重,糾偏過程中要避免塔身出現裂縫甚至解體。
“糾偏手段主要採取底部抽土的方式,讓塔身通過自重自行恢復正位。
塔體維護
2014年9月---2014年12月
2014年12月28日,萬壽寺塔的扶正維護工程已經完全竣工,筆直挺拔的塔身,在藍天映襯下顯得格外俊秀。
後期保護
萬壽寺塔保護工程完成後,新城區文物旅遊局將成為萬壽寺塔文物保護工作的責任主體,西安市隋唐長安城遺址保護中心負責該塔保護業務工作的指導和監管,西光中學負責該塔的日常管護、相關信息的上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