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說集,散文集,劇本,改編電影,電視劇作品,民族歌劇,綜藝節目,參演電視劇,參演電影,出版圖書,創作特點,主旨思想,藝術特色,人物形象,書法成就,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55年2月17日,出生在山東省高密縣河涯鄉平安莊,童年正值中國近代史上的“
三年困難時期 ”,這一時期的經歷對他有深遠影響。1966年,因“
文化大革命 ”輟學,在農村勞動7年,放牛、割草、種高粱、種棉花、割麥、推車、挖河等。1973年秋,到縣第五棉油加工廠工作(農民契約工)。
1976年,參加
中國人民解放軍 ,歷任班長、保密員、圖書管理員、教員、幹事等職。在部隊擔任圖書管理員的四年時間裡,閱讀了大量的文學、哲學和歷史書籍,包括
黑格爾 的《邏輯學》、
馬克思 的《
資本論 》等。
1981年5月,在河北保定的文學雙月刊《蓮池》第5期上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
春夜雨霏霏 》。1982年,被提為正排級教員。部隊恢復授銜時,被授予上尉軍銜,後被提為少校(1993年改為文職幹部,享受副師職待遇)。
莫言(左)在電影《紅高粱》拍攝期間
1983年春,在《蓮池》第2期發表短篇小說《售棉大路》並被《
小說月報 》轉載;5月,調到延慶總參三部五局宣傳科任理論幹事;秋,在《蓮池》5期發表短篇小說《
民間音樂 》,該作品得到老作家
孫犁 賞識。
1984年秋,因作家
徐懷中 在
解放軍藝術學院 (現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創建文學系,並看到莫言的《民間音樂》後,十分欣賞,破格給了莫言參加考試的機會,以優異成績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
1985年初,在《
中國作家 》雜誌發表中篇小說《
透明的紅蘿蔔 》,一舉成名;隨後,
馮牧 主編在北京華僑大廈主持召開《
透明的紅蘿蔔 》研討會,與會作家、評論家都高度評價了這部小說;同年,發表的中短篇小說《爆炸》《白狗鞦韆架》等,持續引發關注。
1986年春,小說集《透明的紅蘿蔔》由
作家出版社 出版;同年,在《人民文學》第三期發表小說《
紅高粱 》,引起文壇轟動,該小說以獨特的視角和蓬勃的語言,描寫了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民間抗日故事,讚頌民族大義,弘揚民族精神,成為“新歷史主義”小說的濫觴;秋天,從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畢業。
1987年,中篇小說《
歡樂 》發表在《人民文學》雜誌一、二期合刊,引發爭議;同年,出版長篇小說《
紅高粱家族 》。
1988年2月,由小說《紅高粱》改編的同名電影在柏林電影節獲得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國際A類電影節最高榮譽的中國電影;同年,在《
十月 》文學雙月刊第一期發表長篇小說《
天堂蒜薹之歌 》;同年,參加中國作協委託北京師範大學辦的研究生班;同年,長篇小說《
十三步 》在大型文學季刊《文學四季》秋之捲髮表,運用荒誕藝術手法描寫知識分子和現實生活。
1989年,出版長篇小說《
食草家族 》,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與膜拜
。 1991年,在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創作研究生班畢業,之後獲得文藝學碩士學位。
1992年,第一部英譯本中短篇小說集《
爆炸 》(Explosions and other stories)在美國出版,由賈尼斯·魏克利(Janice Wickeri)和鄧肯·休伊特(Duncan Hewitt)翻譯。1993年,出版長篇小說《
酒國 》,講述發生在酒國的腐敗案。
1996年,出版長篇小說《
豐乳肥臀 》,該小說從抗日戰爭一直寫到新中國改革開放之後,以汪洋恣肆的筆觸對波瀾壯闊的歷史進行了描繪。1997年,脫離軍界,轉至地方報社《
檢察日報 》工作,並為報社的影視部撰寫連續劇劇本。1999年,出版長篇小說《
紅樹林 》,以南國都市和漁村為背景,再現當代人對權、錢、情、色的多層面欲望。
2003年,出版長篇小說《
四十一炮 》,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折射出了農村改革初期兩種勢力、兩種觀念的激烈衝突,以及人性的裂變,在倫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惘。
2005年,長篇小說《檀香刑》全票入圍茅盾文學獎初選,但終評時以一票之差落選;同年,獲得
義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 。
2005年莫言獲義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頒獎詞
2006年,獲得日本
福岡亞洲文化獎 ,成為繼
巴金 之後,第二個獲得該獎的中國作家;同年,出版長篇小說《
生死疲勞 》,敘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國農村50年的歷史,圍繞土地這個沉重的話題,闡釋農民與土地的種種關係。
2007年7月14日,出版文集《
說吧,莫言 》,該作品分為三卷,全面展示了莫言的心路歷程。2008年,憑藉《生死疲勞》獲得香港浸會大學
紅樓夢獎 以及
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 。2009年10月13日, 在德國與時任國家副主席
習近平 、德國總理
默克爾 等共同出席
法蘭克福國際書展 開幕式;12月,出版長篇小說《
蛙 》,講述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反映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
2009年10月,出席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開幕式
2011年7月,獲得韓國萬海文化大獎,成為首個獲得該獎的中國作家;8月,《蛙》獲得茅盾文學獎;11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012年10月11日,獲得
諾貝爾文學獎 ,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10月,受聘為青島科技大學客座教授;11月,憑藉話劇《
我們的荊軻 》獲金獅獎編劇獎。
2013年,擔任
網路文學大學 名譽校長。2014年12月,獲
香港中文大學 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15年5月21日,與時任中國總理
李克強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鐵凝 、中國青年作家代表
蔣方舟 共同出訪哥倫比亞,並參與中拉人文交流研討會。2016年12月2日,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中拉人文交流研討會現場,李克強總理與莫言親切握手。
2017年7月,根據原作改編並參加編劇的歌劇《檀香刑》開始公演;11月,獲
香港浸會大學 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同年,在《人民文學》發表戲曲劇本《
錦衣 》和組詩《七星曜我》。
2018年10月13日—10月21日,首度書法個展《筆墨生活——莫言墨跡展》在台北時間博物館展覽;12月,參與編劇的歌劇《檀香刑》在國家大劇院演出。
2020年2月,長詩《
餃子歌 》在《
北京文學 》第二期發表,引發熱議;3月,《人民文學》發表長篇古體詩《鯨海紅葉歌》;7月31日,中短篇小說集《
晚熟的人 》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作品融入對於時代新生問題的觀察與思考,引起熱烈反響;11月,長詩《餃子歌》獲得
第五屆中國長詩獎 特別獎;12月18日,入選2020中國品牌人物500強,排名51。
莫言《一斗閣筆記》獲第十二屆《上海文學》獎特別獎
2021年4月14日,被香港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6月,莫言《
一斗閣筆記 》獲第十二屆
《上海文學》獎 特別獎;8月,以朗讀者的身份參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文化類綜藝節目《
朗讀者第三季 》。9月19日,參演的電影《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在中國上映。12月16日,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同年,成為河北大學特聘教授。
2023年12月15日,《中國新聞周刊》在北京揭曉了2023“年度影響力人物”,莫言獲年度文化貢獻人物。
個人生活 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
(參考資料: )
中篇小說 (參考資料: )
短篇小說 (參考資料: )
小說集 (參考資料: )
散文集 (參考資料: )
劇本
(參考資料: )
改編電影 (參考資料: )
電視劇作品 民族歌劇 (參考資料: )
綜藝節目
參演電視劇 2002
周二不讀書
參演電影 2021-9-19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莫言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09年1月1日
《莫言短篇小說全集之一:白狗鞦韆架》是2009年1月1日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創作特點 主旨思想 莫言非常重視文學的本體意義,體驗性是他鄉村寫作最重要的特點,這得益於他二十年的農村生活,他與鄉間社會朝夕相處,它的魅力與痛苦都深入到作家的骨髓,變成了一種獨特的體驗。這種歸屬性的存在不同於早先知識分子理性剪裁過的農村,藉此展現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懷和兼濟天下的宏願;也不同於城市作家體驗農村生活一般只看到了農村社會的浮光掠影,從而得出一些偏激的結論,相反那是一種由表及里的深刻,他能發現農村不僅有耕種的辛勞還有收穫的喜悅;不僅有眾所周知的麻木愚昧還有為人不知的真誠純粹。對此,莫言也毫不諱言自己農民作家的身份,他認為這是故鄉血地對自己的一種限制,因為生於斯長於斯,故鄉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人物百態就印入了作家的意識,培養了他認知世界的獨特方式和角度,因此在創作中遇到合適的催生物就容易產生本能的反應,做出相應的情感取向。
解構正史
莫言的系列小說打破巨觀歷史敘事,展示小人物的歷史和人性的豐富,它顛覆了傳統革命敘事整體的、進化的歷史觀代之以小人物的多維的、立體的性格展示,通過他們人性的自私、欲望和面對民族大義時衝鋒陷陣的偉岸以及在歷史的洪流面前無能為力的蒼涼來展現歷史的另類書寫。這種擱淺巨觀的歷史敘述代之以個人歷史的書寫,無疑突出了個人歷史無邊的豐富性和多義性,也進而使探索歷史規律的努力變得可笑。其次,莫言在其小說創作中通過歷史中的個人面對生殖的苦難、戰火的侵襲、食不果腹的生命危機等等細節的刻畫來展現人物在巨大的歷史洪流和苦難中的堅韌、頑強與包容,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光輝,但也從側面體現了歷史帶給個人進步的同時也存在對創造它的人類的束縛。最後,莫言還擅長通過拼合碎片化的歷史片段來打破歷史的必然性,體現其偶然性因素對歷史的重大作用。莫言因為躋身於底層社會很難接受到嚴肅的正統教育,更多的是在田間地畔聽來的誇張精彩的神鬼故事或英雄傳奇,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作家心中並沒有真正的歷史概念,而只有傳奇,相反這種傳奇化了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卻更接近歷史本來的面目,增加了歷史的趣味性。在莫言的筆下這種傳奇化了的歷史首先既表達了歷史細節的真實,而非概念的真實,也表達了歷史人物形象的真實,這是一種生動的,具有明確敘事視角的歷史表達。因為,革命小說創作是一種高屋建瓴式的整體創作,在巨觀的敘述中忽略了微觀的刻畫,在革命小說中大多是英雄群像卻很少有對個體人物的細緻刻畫。因此以莫言為首的新歷史主義反其道而行之,聚焦於人物個體,致力於書寫細節的真實,從而增加歷史的豐富性和生動性。在莫言的新歷史主義小說創作中,大都架空了歷史,將人物置於歷史的中央,通過人物的命運走向和性格演變來建構歷史。
莫言的作品對完美人性的謳歌和對違背人性發展的批判都一針見血,而且莫言是一位執著於現實人生又具有反思批判性的作家,他的作品不論形式、內容、風格如何天花亂墜千變萬化,而人及人在歷史現實面前的生活情狀以及情感流變才是他關注的永恆主題。莫言通過人建構起來的生活背後表現得也是錯綜複雜的人性,當這種普世的情感出現異變和扭曲的時候,莫言就義正詞嚴地發出了他的批判之聲。在莫言的作品中最典型的就是作者對歷史反人性的批判,莫言筆下的歷史多是被解構的歷史,是從歷史的最直觀承受者老百姓的角度來審視的歷史,這樣的歷史脫去了正史的冠冕堂皇,而多了一些真實。無疑,在莫言眼中荒謬的歷史事實是加之在老百姓頭上的第一元兇。
批判退化
“種的退化”即通過人類一輩一輩生命力的不斷衰弱來體現一代不如一代之意,它不僅是莫言小說創作中一個頗具原創性的敘事情節和重要的敘事主題,也是莫言生命意識的最初萌芽,表達了他對生命的獨特認識和反思。當然種的退化只是作者運用的一個隱喻,而背後作者對這種民族生命強力越來越羸弱表現出的痛心疾首的批判,藉以呼喚民族強健生命力的回歸才是作者的終極追求。
莫言企圖通過對家族原始野性精神的呼喚,來化解家族現代困境的窘境,以達到重建民族昂揚奮發的“紅高粱精神”。以種的退化的批判來達到對民族、歷史、生存現狀的批判,從而引起反思和療救的注意。
批判欲望
莫言往往對過度權力欲望進行暴露,在《生死疲勞》中西門金龍對權力的過度欲求可以讓他顛倒人倫、超越綱常和道德法律的界限為所欲為,最後落得個生死人滅的下場;在《檀香刑》中趙甲也沾沾自喜於劊子手是為國執法,任何法律的實施都需要他們來實踐,沉迷於享受萬眾聚焦的虛榮而殘酷至極,最後也是悲慘收場;在《紅樹林》里林嵐的父親也因為對權力的渴望不惜將自己漂亮的女兒嫁給智商不足三歲的智障,莫言通過塑造極端權欲化的人物群像勾勒了一個魑魅魍魎的灰暗世界。其次,莫言對變態食慾和性慾的批判,在《四十一炮》里羅小通對肉有著變態渴望和噬肉的衝動,肉成為了他衡量一切的標桿,他討厭母親是因為母親五年來從未讓他吃過肉,生活節儉到吝嗇,而他對父親的依戀也是建立在父親能讓他大塊吃肉的基礎上。最後,是莫言對變態金錢欲的批判,在《酒國》中莫言將這種基本欲望變態化發展造成的社會後果和人性的扭曲畸形敘述到極致,小說通過環中環的敘述結構,將人性的陰暗面匯集到一起,表現了在一個金錢至上的的社會情狀裡面,除了官員想謀取私利,連每個社會成員都渴望通過非正常的手段來占有金錢。
莫言
藝術特色 莫言受到過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和西方意識流小說的影響,但他的創作中,更多的受到了六朝志怪、唐傳奇、明清筆記小說、尤其是民間口頭文學的影響,這使他的風格與魔幻現實主義有了明顯的區別。瑞典學院為他擬定的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在莫言的作品裡,鬼怪故事、奇人異事層出不窮,各類畸形變異的人物隨處可見。如《生死疲勞》當中一出生就患有怪病的大頭兒;《豐乳肥臀》中上官金童、三姐身上出現的異食癖。總而言之,幻覺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讓莫言打破了自己思維的壁壘,開始放開手腳進行“天馬行空”式的創作,由此創造出了各種帶有夢幻色彩的作品。
想像藝術
莫言是一位從主題形式到語言表達都充滿想像力的作家,並且他的想像力不拘於常態,不易於把握,充滿了兒童式的跳躍與獵奇性。他的想像只是一件包裹深邃內容的多彩外衣。基於獨特的地域文化薰陶和成長環境的影響,異彩紛呈天馬行空,就像兒童的思緒不受控制,莫言飛揚的想像力也是不受控制束縛的。
敘述藝術
莫言是一位從主題形式到語言表達都充滿想像力的作家,並且他的想像力不拘於常態,不易於把握,充滿了兒童式的跳躍與獵奇性。他的想像只是一件包裹深邃內容的多彩外衣。基於獨特的地域文化薰陶和成長環境的影響,異彩紛呈天馬行空,就像兒童的思緒不受控制,莫言飛揚的想像力也是不受控制束縛的。
這種時間自由流動的時序模式,具體表現為“書信體”小說和“倒敘結構”兩種情形,前者是獨自形式,讓情節隨著思緒延展而不斷被調動,後者則是由倒敘發展出一種“敘述框架”結構,二者都形成了一種“復調”的結構格局和審美效果。
語言藝術
莫言是一位十分重視語言錘鍊的作家,他認為能被稱其為藝術大師的作家就必有自己獨特、鮮明、個性化的語言。因此在已有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語言習慣之下,莫言將傳統唐詩、宋詞、元曲的韻味與高密東北鄉的方言土語糅合起來,形成了一種流暢飛揚的語言張力,更為重要的是莫言融會貫通了民間戲曲、民間口頭藝術家滔滔不絕的言說方式,形成了一種一瀉千里泥沙俱下的語言定勢, 而莫言不僅在審美上大俗即大雅,在語言使用上也是旁支斜出、信馬由韁不受任何語法邏輯限制,經常將多種言說形式雜糅,使其在極度自由的狀態下敘述故事。
他的語言在地域的、文化的和個人習慣使然的綜合作用下,不僅充滿了民間泥土的氣息,給人一種毛茸茸的鮮活感,也打破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文壇流行的以中規中矩的“翻譯腔”來寫作的弊病,對重新確立屬於民族的言說方式發揮了重要作用。
人物形象 硬漢形象
莫言筆下的硬漢是草莽英雄式的硬漢,他們的硬漢精神跟主義無關、跟信仰無關、跟道德價值無關,只是天生的膽氣足或者一種原生態的生命力的迸發。例如余占鰲,他與花脖子、黑眼、冷支隊、膠高大隊的爭鬥不是出於任何道德的觀念或者正義原則,而是像非洲草原上的獅子爭奪領地,只以力量大小分高下,不以道義的對錯判贏輸,甚至他的抗日也不是出於救國大義,只是因為日本人殺了他的情人,毀了他的家園,是一種血性的復仇;孫丙的抗德也出於大致相同的原因;錢雄飛的刺殺袁世凱也帶有江湖義氣、為朋友復仇的色彩。很多時候,他們的勇氣是一股血氣之勇,是亡命徒那種與生俱來的不怕痛、不怕死的悍勇。在莫言的硬漢身上,不難看出《水滸傳》和《三國演義》里魯智深、李逵、張飛等草莽英雄的影子。
軍人形象
莫言的軍人常為欲望所苦。《金髮嬰兒》中某部指導員孫天球和《懷抱鮮花的女人》中海軍上尉王四是在軍隊生活環境中備受肉體欲望折磨的人。作為軍官,他們衣食無憂,口腹之慾對他們的孫天球對於肉體的欲望首先表現為一種嚴格的欲望壓抑。他自己三年不曾跟妻子相聚,而對士兵們則大力灌輸禁慾的觀念,消除他們對於女性的嚮往。他禁止戰士們觀看軍營附近的一個裸女塑像,然而,在監視戰士們觀看裸女塑像的同時,他自己對於女性的欲望卻被激活了。孫天球和王四這樣的人物形象使人們看到軍人雖然因為軍隊的特殊生活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壓抑性,他們與普通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他們也可能抗拒不了情慾的力量,也可能會成為情慾的奴隸。
惡人形象
莫言筆下的惡人是以欺壓良善的惡霸形象出現的。但這些惡霸不是黑幫團伙,也不是流氓阿飛,而是滿口官話、戴著官帽的公家人。如《白棉花》中的國家良支書是這類人物的一個突出代表。他勢焰熏天,不可一世;如《紅高粱》中的那個支書取消了80歲孤寡老人耿十八刀的五保待遇,讓他餓了三天,最後在饑寒交迫中倒斃在雪地里;《歡樂》中的那個村主任帶著一幫流氓地痞做打手,到農民齊文梁家裡執行計畫生育政策,把齊文梁尚在月子中的老婆像抬豬一樣抬去結紮了;《天堂蒜薹之歌》里的公社書記開車撞死農民一人一牛,卻只賠償了三千元了事;《糧食》中那個生產隊的王保管利用看管婦女們磨麵的小小權利,玷污偷了幾把豌豆的婦女。
女性形象
莫言從性感的角度著手,寫女性形象的性吸引力,幾乎每一個女性人物出場,都伴隨著關於她們豐乳肥臀的描寫。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樣,小說在塑造女性形象時,更多的是將審美視域聚焦在她們的乳和臀上,而很少在其他部位駐足凝眸。對女性自然本能的崇拜與激賞如同莫言的奇異感覺充斥文本。
這類女性往往都是青春年少的有夫之婦,旺盛的欲望需要釋放,感情的空白需要填充,她們遭到丈夫的冷遇,於是投入另一個男人的懷抱。如《紅蝗》中的四老媽的丈夫四老爺移情別戀;《金髮嬰兒》中孫天球三年都不肯回家探望妻子,他的妻子紫荊渴望愛撫卻無法得到,她最終投入研究她、傾慕她的同村的青年黃毛的懷抱。
書法成就 莫言的書法作品,以行書見長,略帶真、草,心到筆到,筆到墨到,不媚世俗,自然流露。莫言書寫大字氣勢磅礴,起筆果敢,顏味十足,行筆流暢於楷行之間;廣大精微,自然疏野,神出古異,收筆有度於廣垠之際。莫言用筆圓潤,筋力豐滿,筆勢承傳統而不守舊。蹊徑另闢,變化豐富,創新風而不逾矩。從而表現出一種大智若愚、返樸歸真的審美意境,形成了自然、自如、寬舒、寬闊的書法風格。
從己亥歲始,莫言書法的進步開始引人注目,不少名家謂之“脫胎換骨”之變。這豹變的鮮明標誌就是《東灜長歌行》與《鯨海紅葉歌》的兩首長詩的創作與書寫,分別約七米和三十米之長,寬皆三十厘米,均達一千多字。《東灜長歌行》書寫一遍需五六個小時,而《鯨海紅葉歌》則寫了三天才完成。莫言也曾表示:“喜歡舒公的大字,欣賞啟老的小字。”
獲獎記錄 社會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