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1534年,因為教宗拒絕同意英格蘭國王
亨利八世與
阿拉貢的
凱瑟琳離婚,
英國國教會與羅馬
天主教分裂,同時實行改革,英王而非教宗成為英國國教會的元首,修道院解散並被沒收,《聖經》被譯為英文。亨利之子
愛德華六世(Edward VI,1547—1553年在位)繼續推行新教改革,於1552年通過《
公禱書》。在血腥馬利短暫執政期間,英格蘭試圖恢復和
羅馬教會的關係。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58—1603年在位)通過1559年《
至尊法案》,重新建立君主高於教會的權威;1563年,《
三十九條信綱》明確界定英國國教會的主張,將
信義宗的
因信稱義和
改革宗的選民論、禮儀觀結合起來。在形成基本教理的同時,英國國教會內部出現分裂,其中有些人希望與羅馬和好,另外一些人支持反映歐洲大陸激進的宗教改革的思想。後者即
清教徒,希望淨化英國國教會,擺脫羅馬天主教的信條和禮儀。
公理宗的產生
從清教徒中產生出分離派或勃朗派。
勃朗將教會論建立在公理制基礎之上,認為真教會由信徒組成,基督而非君主是教會真正的元首,倡導自治的教會體制,發揮聖會在教會中的作用。分離派受到英國國教會的反對,勃朗曾32次被囚禁;分離派因為受到迫害而從英格蘭逃往荷蘭或美洲,並在美洲的殖民地麻薩諸塞和
羅得島建立社團。
新英格蘭的
公理宗試圖建立以清教思想為基礎的神權政治社會,但隨著其他文化或宗教傳統移至該地區,這種試驗最終失敗。18世紀,
大覺醒運動興起,公理宗牧師愛德華茲的布道激起復興運動,推動公理宗迅速發展。18世紀晚期和19世紀初期,第二次大覺醒運動興起,促動美國其他基督教傳統成長並導致公理宗分裂。1959年,大多數美國公理宗教會與
福音派和
改革宗教會合併,形成聯合基督教會。1972年,在英格蘭的許多公理宗教會與
長老會聯合,形成聯合改革教會。
浸禮宗的產生
從清教徒中產生出的第二個分支是
浸禮宗。在海爾維斯(Thomas Helwys,約1575—約1616)和史密斯領導下,逃往荷蘭的清教徒實行成人
洗禮;1611年,海爾維斯及其追隨者回到英格蘭,並在此穩步地推動浸禮宗的發展;後在英格蘭分裂為兩個部分:
普救派和特救派。前者接受
阿明尼烏派的救贖觀和恩典論,認為恩典由神賜予萬民,人有自由抵制恩典;後者採用
加爾文主義的恩典論,認為只有神的選民可以獲得拯救。
在美國,浸禮宗得到發展和繁榮。在19世紀初期前,美國的浸禮宗教會各自獨立;為了推動海外宣教,
美國浸禮宗建立從事海外傳教的組織三年會(Triennial Convention),每三年舉行一次大會。不久,教會分裂興起,南北美的浸禮宗就奴隸制問題發生分歧,分裂為南方和北方浸會,南部支持奴隸制,北部則反對;1845年,南部浸信大會(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建立;1907年,北部浸禮大會(Northern Baptist Convention)成立,後易名為美國浸禮大會(American Baptist Convention)。美國黑人是美國浸禮宗重要的遺產繼承者。18—19世紀,大量的美國黑人浸禮宗教會獨立建立,
美國內戰以及奴隸制被廢除後,美國黑人可以自由建立組織。1889年,全美浸禮宗大會(National Baptist Convention)在
亞特蘭大建立;1915年,該組織分裂為兩個部分:最大的部分被稱為美國全國浸禮宗大會(National Baptist Convention USA),較小的部分繼續沿用原名。與浸禮宗有一定關係的教會有
復臨派。1836年,米勒(William Miller,1782—1849)宣傳基督將在1844年復臨;1844年後,米勒的追隨者大多離開,少數人在懷特(Ellen White,1827一1915)領導下於1863年建立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復臨派的第二大教派是
耶和華見證會。源自復臨派的教會還有普世神的教會(Worldwide Church of God),由阿姆斯特朗(Herbert Armstrong,1892—1986)建立,原為屬於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神的教會,後於20世紀30年代獨立;1947年,阿姆斯特朗在加利福尼亞建立一所學院,成為該派基地;20世紀70年代,該派內部分裂;發行月刊《簡樸真理》(Plain Truth)。
循道宗的產生
從英國國教會中產生出的第三個主要宗派是
循道宗;該宗派由
約翰·衛斯理在英國國教會內部發起,旨在鼓勵人們過基督徒生活。1784年,美國循道宗建立獨立於聖公會的
美以美會,大約同時,在美國另外兩家循道宗教會建立:1800年,德國移民建立
基督聯合弟兄會;1803年,阿爾布里特(Jacob Albright,1759—1808)建立阿爾布里特弟兄會,後稱福音協會(Evangelical Association),1946年,與“基督聯合弟兄會”合併組成“福音聯合弟兄會”,1968年,又與衛理公會聯合形成
聯合衛理公會。對美國循道宗教會發展發揮重要影響的是愛倫(Richard Allen,1760—1831),1816年建立非洲人美以美會;1821年,在美國形成類似教會黑人美以美會,後稱非洲人美以美錫安會;1830年,美國循道宗教會進一步分裂,因為
平信徒直選教會管理人員的權利問題發生爭論,
美普會成立,1939年與美以美會以及監理公會聯合成立
衛理公會。
歷史沿革
美國循道宗教會發生爭論和分裂的主要原因是奴隸制,北方的循道宗反對,南方的循道宗則支持,並認為奴隸制是經濟的支柱,有聖經依據。1844年,主教安德魯(James O.Andrew,1794—1871)因為拒絕解放奴隸而被暫停主教職位,其支持者分裂出來,於1845年成立監理公會;在美國內戰結束後,該公會內的美國黑人分離,建立黑人衛理宗主教派教會,後稱為基督教衛理宗主教派教會,並與非洲人美以美會繼續保持獨立。從循道宗傳統中,形成兩個重要的組織:
救世軍和
五旬節派。1878年,英格蘭的循道宗傳道人
布斯建立救世軍,1880年傳至美國,現在全世界約90個國家開展工作。五旬節派源自循道宗中的聖潔派。19世紀80年代,大批聖潔派循道宗教徒(Holiness Methodists)分離出來建立獨立的宗派;1906年,西摩(William Seymour,1870—1922)在洛杉磯阿蘇撒街(Asuza Street)建立宣教團,後傳至其他教會並形成新教會,其中主要有
神召會。與五旬節派在神學和崇拜風格上不同的是
美國聖公會,原為移植美國的
安立甘宗教會,在美國獨立後逐漸與英國母會脫離,但保持密切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