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機構設定,黨政機構,教學機構,辦學條件,招生生源,辦學規模,校園建設,師資力量,科學研究,教學管理,開放辦學,專業設定,辦學成果,學院領導,董事會,黨政領導,歷任院長,教學單位負責人,師資隊伍,材料工程系,傳播與藝術系,電氣工程系,化學工程系,環境資源工程系,機械工程系,計算機工程系,建築系,經濟管理系,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文藝術系,食品與生物工程系,體育教研部,土木工程系,外國語系,信息工程系,團學組織,規範,崗位,以文化人,院訓,宣傳歌曲,地圖信息,
機構設定
黨政機構
院董事會、院務委員會、院學術委員會、院學位評定委員會、院教學指導委員會、院體育委員會、院黨委辦公室、黨校、團委、工會、院長辦公室、基建資產與設備部、財務部、人力資源部、教務處、外事辦公室、學生工作處、實踐教學部、保衛部、圖書館、後勤服務處、智慧校園中心、培訓部等。
教學機構
電氣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環境資源工程系、食品與生物工程系、機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計算機工程系、化學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築系、經濟管理系、外國語系、人文藝術系、傳播與藝術系、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教研部等。
辦學條件
招生生源
2008年開始,在本二批招生,生源質量逐年提升;以福建省為主,面向全國25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招生,省內外學生比例達6:4,實現了立足福建、輻射全國的戰略布局。
辦學規模
2014年下半年,在校學生規模達到11715人,實現了"萬人大學"的戰略目標。
校園建設
擁有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樓、辦公樓、實驗室、圖書館、學生公寓、學生餐廳、教工餐廳、學術報告廳、音樂廳、琴房、大型禮堂、醫院,擁有標準運動場、健身廣場、體育館、健美操館、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和游泳池等體育健身設施。持續打造"花園式"校園,與福州市政府共同改善校園水環境,與中國電信共建"數字至誠",推行以"節能降耗"為目標的校園管理工程,教室、食堂和東中區學生宿舍實現空調全覆蓋,校園環境宜學、宜居、宜工作。
師資力量
學院共享福州大學優質教師資源,構築了“專家學者為學科帶頭人,名師教授為專業負責人,骨幹教師為教學管理人,福大教師和自有教師為主力軍,雙師雙能型教師為生力軍”的創新型師資隊伍結構,建設一支教師、工程師等資格兼具,教學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兼備的“
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
科學研究
倡導教師開展套用型科研,以教師科研帶動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教師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教師獲批科研項目數逐年遞增,近三年獲批各級各類科研項目達110多項。近五年,學生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50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108項。擁有省級向套用型轉變試點專業群7個、省級示範性套用型專業群1個、省級套用型學科3個、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3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省級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4個、省級教學改革團隊2個、省級重大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4項、省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9項、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6門、省級精品線上開放課程2門。
教學管理
以提升教學質量為主線,不斷規範教學過程,完善培養方案,最佳化教學計畫,具有較為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後教學過程監控機制。實行免修制度,實施分類教學,開展教授助研,建設基地班,探索網路教學與課堂教學的完美結合。以完全學分制為主線的教學管理改革,效果顯著。
開放辦學
各專業每年都邀請國內及美、德、加、英、日、台灣、香港等地著名專家學者為學生開設學術講座,常年聘請若干外籍教授為學生開設課程;學院已與美國南阿拉巴馬大學、美國南伊利諾依斯大學、美國賓州東部大學、美國中央華盛頓大學、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學、英國格拉摩根大學、德國凱澤斯勞滕套用技術大學、日本長崎外國語大學實行了學分互認,共同實施"2+2"、"1+3"、"3+1"學生培養模式,以及碩士研究生培養;學院每學期派學生赴台灣“中國科技大學”、台灣嘉南藥理大學交流學習;此外,學院還經常派學生赴美國、德國、俄羅斯、日本、香港、澳門、台灣及全國各地參加學術交流與學科競賽。
同時,學院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平台,搭建校外實踐實習基地,邀請工程師和企業高管帶項目進校授課實訓;開展校軍合作,與駐閩陸、海、空部隊共建,進一步完善軍訓、軍事理論、國防教育教學;推動校政、校地合作,努力提高社會服務能力。
學院經常性邀請名師名家做客“至誠論壇”、舉辦“自信至誠”學生論壇,推行“院長進至誠課堂”教學活動,力邀福州大學相關學院院長為至誠學生授課;注重各類學生社團培育,擁有學術理論、科學技術、文化體育、文學藝術等多個學生社團,以及計算機創新團隊、機器人創新團隊、電子設計團隊等學科團隊,推進校園高雅文化和校園自有文化品牌建設,造就文藝新星和多才學子。學院團委榮獲“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
專業設定
截至2019級,福州大學至誠學院招收新生的專業如下:
材料工程系 | |
---|
經濟管理系 | |
---|
傳播與藝術系 | |
---|
電氣工程系 | |
---|
化學工程系 | |
---|
環境資源工程系 | |
---|
機械工程系 | |
---|
計算機工程系 | |
---|
建築系 | |
---|
食品與生物工程系 | |
---|
土木工程系 | |
---|
外國語系 | |
---|
信息工程系 | |
---|
人文藝術系 | |
---|
自考系 | |
---|
院內設立 網際網路金融與大數據技術綜合實驗班和智慧型技術及套用實驗班,由學院教務處負責教學方面的總體指導和協調,學生工作處負責學生管理方面的總體指導和協調,計算機工程系、經濟管理系負責“互金實驗班”教學計畫的具體執行和學生管理工作,電氣工程系負責“智慧型實驗班”教學計畫的具體執行。 |
辦學成果
學院堅持為福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套用型人才,已培養畢業生兩萬多名。畢業生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平均就業率達96%以上,就業質量和就業層次逐年穩步提升;越來越多畢業生不斷探索自主創業之路,並取得優質的業績。學院獲福建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優秀”等級,是福建省省級高校畢業生創業培訓基地。
迄今為止,學院學子共獲得國家專利20多項,獲國際級榮譽40多項、國家級榮譽600多項、省級榮譽千餘項;近五年有500多名應屆畢業生考取國內各著名高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考研錄取率位居福建省獨立及民辦院校前茅,應屆畢業生赴國外聯合辦學學校攻讀碩士研究生氛圍正在形成,其中,多名已考取國內外著名高校博士生。
學院領導
董事會
副董事長:林生
董事:張星、黃志剛、商光美、何小紅、陳為旭、劉松青、郭偉
董事會秘書:蘇童
黨政領導
院長:陳為旭
黨委常務副書記:劉松青
黨委副書記:雷曉明
紀委書記:翁德順
學生工作處處長:朱劍雄
院長辦公室、黨委辦公室主任:蘇童
後勤服務處副處長(主持工作):翁兆豐
教務處處長:游毅
實踐教學部主任:李玉林
財務部主任:張春麗
圖書館館長:陳小歡
基建資產與設備部主任:林閩卿
人力資源部主任:黃樹坤
外事辦主任:嚴敏如
保衛部主任:陳明文
保衛部國防事務辦主任:林東偉
智慧校園中心主任:林慶新
歷任院長
第四任:黃敬前
教學單位負責人
電氣工程系主任:林建新
信息工程系主任:葉宇煌
環境資源工程系主任:李玉林
食品與生物工程系主任:劉樹滔
機械工程系主任:黃彬
材料工程系主任:邵艷群
計算機工程系主任:張棟
化學工程系主任:李玲
土木工程系主任:陳友傑
建築系主任:楊建華
經濟管理系主任:陳章旺
外國語系主任:趙婧
人文藝術系主任:郭蓉
傳播與藝術系主任:陳莞
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莊穆
體育教研部主任:何語林
師資隊伍
材料工程系
邵艷群 周白楊 蔡道平 陳棟陽 陳俊鋒 陳孔發 陳麗 程年才 鄧平 杜育紅 馮苗 郭智勇 黃向東 黃曉巍 靳艷巧 李寶銘 李凌雲 李留義 李強 李湘祁 林樅 林起浪 林騰飛 呂海霞 呂秋豐 歐霄巍 彭開萍 薩百晟 唐電 汪炳叔 王炳喜 王晨 王成勇 王欣 溫翠蓮 溫娜 吳波 吳嘯 肖方興 熊雷 徐峰 葉東忠 於岩 俞瀚 詹紅兵 趙偉 鄭玉嬰 朱定一 莊贊勇
傳播與藝術系
陳莞 陳磊 陳亮 陳為旭 陳章旺 段翼澤 郭越 李方初 林閩卿 林偉 林希 林志業 劉曉宏 龍沛 毛燁 任曄 湯婧雅 唐建滿 王永菁 肖紅 楊健 楊懿 余立 張帆 張明 鄭恆鑫 周冠林 周榮榕 朱墨
電氣工程系
鮑光海 蔡逢煌 蔡金錠 陳冲 陳劍 陳康 陳少斌 陳雅珊 陳亦文 高偉 洪翠 胡金高 黃燦水 黃宴委 江和 江新琴 江岳文 姜海燕 蔣錦萍 康健 蘭生 李少綱 李玉榕 林慧聰 林蘇斌 林珍 劉麗軍 劉慶珍 劉向軍 邵振國 湯寧平 塗娟 汪晶慧 王騫 王榕生 王武 徐秦君 楊晶菁 張麗萍 張寧 張學穎 張嫣 趙荷 鄭崇蘇 鄭昕 鄒陽
化學工程系
李玲 林旭聰 陳成群 陳紅 陳曉暉 辜家芳 韓淑萃 黃麗紅 黃雙福 黃智賢 薑蓉 李梅金 李曉 李學來 林翠英 林樹坤 劉景東 劉康林 呂燕根 羅祖雲 潘海波 邱彬 邱挺 蘇文悅 唐燕娟 王建 魏巧華 葉長燊 葉釗 英曉光 游名花 張蘭 張書泉 張衛英 趙素英 鐘富蘭
環境資源工程系
畢進紅 蔡芫鑌 陳伯輝 段在鵬 方聖瓊 郭傑 胡秀娟 黃健 黃婷 李玉林 林冬鳳 林其彪 劉輝 劉智才 羅鑫 稅偉 塗瑩瑩 王琳 王慶鵬 王武林溫小樂 吳聘奇 夏露 熊萬永 許玉東 許章華 陽富強 曾悅 鄭琪
機械工程系
蔡英傑 陳愛華 陳德為 陳飛 陳功振 陳亮 陳淑梅 陳碩 范揚波 郭金泉 郭曉寧 胡步發 黃彬 黃健萌 黃鍵 黃敏純 黃孫灼 江星瑩 金怡果 雷瑤 林謝昭 林歆悠 聶曉根 潘伶 彭育輝 任志英 沈英 孫曉林 唐福官 唐旭晟 塗俊翔 王偉 王亞雄 魏碧霞 魏發南 魏喆良 吳海彬 吳靖 吳乙萬 吳亦鋒 謝華 嚴世榕 楊橙 應舜安 張衛波 鄭榮業 鐘舜聰 周超 朱光宇
計算機工程系
陳江彬 蔡亮明 陳家瑞 陳明志 陳曉英 陳欣 陳亦萍 陳羽中 陳育櫟 陳哲君 程紅舉 程燁 戴禮豪 丁善鏡 董晨 方侃 馮新 郭昆 郭文忠 郭志偉 侯遠 黃昉菀 黃福明 黃立慧 黃巧雲 蔣啟強 鞠慧 柯逍 李楊婧 林平 林慶新 林一婧 劉秉瀚 劉梅嬌 劉漳輝 馬雲鶯 毛燁 亓曉靜 沈金良 沈炎斌 施春玲 王鴻 溫淑鴻 吳春晨 吳景東 吳運兵 謝伙生 楊君石 楊曉花 楊雄 葉靜妮 陰愛英 曾懷傑 張棟 張浩 張曉惠 張瑩 趙東躍 朱敏琛 鄒長忠
建築系
陳建東 關瑞明 扈益群 黃道梓 黃惠穎 蔣逸凡 柯達峰 雷芳 林濤 林欣荷 陸燁 羅依南 吳麒 奚建芳 楊建華 張孝惠 鄭承曦 鄭華美 鄭琦珊 周成斌 朱衛國 朱永春
經濟管理系
保紅珊 蔡勝軍 蔡志忠 陳朝暉 陳誠 陳東清 陳福集 陳泓 陳靜 陳麗英 陳露絲 陳曉楓 陳艷 陳章旺 陳資燦 成全 鄧淑嬪 鄧曉嵐 丁剛 方建國方臻 房桃峻 馮瑋 高玲 高明 鞏曉婷 郭鴻瓊 洪防璇 胡繼榮 胡聯升 黃丹樨 黃建華 黃敬前 黃黎清 黃蓮琴 黃騰 黃錐良 季國民 李法運 李永忠 林炳華 林鼎瀚 林共市 林兢 林麗花 林小娟 林孝文 劉碧強 劉昌華 劉丹 劉孟珠 劉秀玲 劉永平 柳薇 魯啟舟 馬蘭花 潘琰 饒麗紅 沙莉 石火學 孫維瀟 陶紅軍 塗曉今 王會文 王慧紅 王健 王金妹 王靜 王萍 王述雲 王婷 王偉 王偉明王小英 王澤東 翁曄 吳相波 郗永勤 謝芝玲 許嬌 許萍 嚴敏如 顏艷 陽成虎 楊廣青 楊航 楊建嶸 楊琦 葉翀 葉敏 葉勇 尹陽 余秀艷 俞飛 喻翠玲 袁寒松 曾萌 曾小荷 張白 張菊芬 張麗瓊 張良強 張勤 張亭亭 張榆 張忠 趙滌非 趙永翔 鄭禮光 鄭煦平 朱東紅 莊惠明 莊倩瑋
馬克思主義學院
陳玲 陳向芳 鄧薇 郭偉 韓晞婷 胡祥 潘曦 孫大為 王海霞 伍榮華 謝枝麗 葉欽 鄭聲文 鄭夏妍
人文藝術系
陳曉卉 郭蓉 郭越 江若曼 孔舒藝 李雙 李曉華 林楠 林希 劉華芳 劉瑤 呂景芳 苗健青 牛康 潘超 邱孝胥 施曉宇 蘇文菁 王秀玲 徐暢 徐啟庭趙映環 鄭萍
食品與生物工程系
陳劍鋒 陳灼娟 付才力 傅紅 洪晶 李昊 廖蘭 林海英 林娟 林艷雲 劉樹滔 孟春 倪莉 潘劍茹 阮成旭 石賢愛 田永奇 汪少芸 王航 吳佳 嚴芬 楊帆 葉南慧 張芳
體育教研部
陳曉春 何語林 江樺 林景蘭 邱威 塗文明 張志鍇
土木工程系
陳 燊 陳紅媛 陳林靖 陳林靖 陳偉宏 陳永健 陳友傑 陳忠輝 范千 方緒華 高紅梅 何燕清 黃明黃利頻 黃梅萍 蔣子平 李鋒 梁詠寧 林偉 呂艷平 彭桂瀚 闕雲 施玲 汪新惠 王黎園 王素裹 王文平 王雪芳 吳兆旗 肖培源 許莉 許文達 顏學淵 姚曉琴 袁燕 張峰 張豪傑 張景杭 張笑華 趙國宇 鄭極新 鄭玉芳
外國語系
艾閩 陳斌峰 陳建華 陳娟 陳欽 陳小慰 陳玉泉 戴力芬 戴凌靚 丹尼爾(外教)杜亞花 甘振翎谷嵐(外教) 郭立紅 洪瑜瑛 胡一 江錦強 雷梅英 李珊珊 立花美咲(外教) 林澄佳(外教)林婧 林莉莉 林麗珍 林琴瓊 林曉彬 劉珊 劉偉 馬桑 念華齡 潘秀蓉 彭菲 沈杏軒 蘇翊翔 孫安然 孫嘉 王靜 謝強英 謝熠焓 熊正 徐閩 許華蓉 許潔 顏寶琴 葉長纓 於瓊 余梅嫻 余小蕊 郁貝紅 張維寧 張文 趙婧 鄭素華 鄭曉嵐 鐘曉文 朱芳 莊星來
信息工程系
陳俊 陳紹敏 陳盈 陳忠輝 程樹英 傅小真 康大偉 李娟 林陳貝 林旭 林志賢 劉征宇 邵雄 施隆照 孫磊 吳林 許秀英 許志猛 葉宇煌 張華君 鄭明魁
團學組織
規範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團學活動管理辦法 (試行)》、《福州大學至誠學院學生幹部管理辦法 (試行)》
崗位
產生: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依據有關章程的規定,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標準,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經組織推薦、自薦、民眾舉薦等多種渠道產生候選人後,通過民主選舉、公開競聘、審核、公示等程式產生,並報有關部門審批備案後方可正式任命。
院級 |
---|
| |
| 團委副書記(學生) 綜合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學生工作處103室〕 組織部〔辦公室設在學生工作處102室〕 教育培訓部 科技實踐部〔辦公室設在子興樓〕 社團聯合會 青年通訊社〔辦公室設在子興教學樓〕 新媒體中心〔辦公室設在子興教學樓〕 青年志願者協會〔辦公室設在學生工作處辦公室〕 紅十字會〔辦公室設在學生工作處辦公室〕 …… |
| 主席、副主席 權益部 人力資源部 傾聽至誠廣播電台〔辦公室設在子興教學樓〕 體育部 文藝部 …… |
| 學生糾察大隊〔辦公室設在學生工作處101室〕 國旗護衛隊〔辦公室設在學生工作處辦公室〕 退役大學生應急連 …… |
| 青年馬克思主義知行社蟲二劇社主持隊 禮儀隊 手語協會 流行樂隊 至善思辨社 曉雨動漫社 朗朗晨讀社 英語辯論協會 弈海春秋棋社 蒙正國學社 歌手隊 合唱團 箏樂坊 六弦吉他社 民謠搖滾協會 打擊樂協會 笛簫協會 模特協會 舞蹈團 管弦樂團 攝影協會 國樂協會春芽腳踏車俱樂部 武術協會 花樣跳繩協會 瓏琪檯球社 跆拳道社團 火火青春排球社 F.L.Y啦啦隊 桌球協會 足球俱樂部 羽毛球社 籃球裁判協會 紅樓滑板社 炫風輪滑俱樂部 桌遊社 至誠電子競技協會 橋牌協會 營養師協會 陶瓷協會 風鈴動畫 高數協會 結構設計協會 EPR沙盤協會 VR社 |
以文化人
院訓
如是我聞,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院訓為:明德博學,臻於至善。《大學·開篇》開宗明論也,至誠以此彰其志,榜其行,勉
《
大學》曰:
大學之道,在明
明德,在親民,在
止於至善。訓之本。明德者,
君子也。文約,辭微,志浩,行廉。是故明德者,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污穢,以浮游於塵埃之外,與日月爭光可也。何為?欲明其德,必先修其身,正其心,誠其意,致其知,格其物。是故,為人師,止於嚴;為人子,止於尊;為人友,止於信。格物,求物之道也。欲求物之本,則學不可以已。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德明而行無過矣。何學?入耳,著心,布於四體,形於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明德博學則達聖德至善。至善則潤身,心廣體胖,意誠。然後
齊家治國平天下。
此訓之意也。
宣傳歌曲
《愛讓至誠更美麗》
作曲:潘超 黃娉婷
編曲:李傳學
輕輕喚醒沉睡中的夢
自由自在飛向湛藍天空
我們相遇人生的路口
放歌青春釋放自信的笑容
是愛讓至誠更美麗
祈禱每天都有歡聲笑語
有夢相隨希望最美
感謝緣分讓我們相遇
是愛讓至誠更美麗
如果我們能夠永遠一起
畫滿天星星 照亮夜空
輕輕對你說聲我愛你
地圖信息
位置:福州市鼓樓區楊橋西路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