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鹽產業主要包括第二產業的製鹽、鹽化工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的自貢鹽文化旅遊產業,其中, 製鹽與鹽化工是協同發展關係,它們與鹽文化旅遊產業是融合發展關係。
自貢鹽產業起源於東漢, 清朝中期步人鼎盛,曾被譽為“富庶甲於蜀中”的“川省精華之地”,歷史上創造了兩次 “川鹽濟楚”的輝煌。
自貢鹽產業主要包括第二產業的製鹽、鹽化工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的自貢鹽文化旅遊產業,其中, 製鹽與鹽化工是協同發展關係,它們與鹽文化旅遊產業是融合發展關係。
自貢鹽產業起源於東漢, 清朝中期步人鼎盛,曾被譽為“富庶甲於蜀中”的“川省精華之地”,歷史上創造了兩次 “川鹽濟楚”的輝煌。
自貢鹽產業主要包括第二產業的製鹽、鹽化工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的自貢鹽文化旅遊產業,其中, 製鹽與鹽化工是協同發展關係,它們與鹽文化旅遊產業是融合發展關係。自貢鹽產業起源於東漢, 清朝中期步人鼎盛,曾被譽為“富庶甲於蜀中”的...
自貢鹽業的興旺,也催生了大量富有的鹽商。他們在自貢及鹽道上的城鎮出手闊綽修建會館和住宅,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建築。自貢鹽場的竹業和鹽業有密切關係,它隨著鹽業生產的發展應運而生,成為自貢手工業工場中較大的行業之一。抗戰爆發,...
自貢井鹽產業園坐落於自貢市榮縣來牟鎮,規劃面積4.6平方公里,空間布局為“一園五區”,園區建成後,將形成集製鹽、物流、包裝、技術研發、食品精深加工等產值達百億元的全產業集群。“五區”即鹽業生產核心區、鹽業產品加工區、鹽業陶...
2019年12月,自貢市貢井區、大安區自貢井鹽(大安鹽廠、東源井、 燊海井),被工業和信息化部入選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製作工藝 定井位、開井口、下石圈、鑿大口、扇泥、下木樁、鑿小口、汲滷水、熬鹽 產業學院 2014年由“自貢...
自貢古鹽場系列工業遺產項目包含老鹽場1957、東源井古鹽場、燊海井古鹽場,從手工木質天車到真空製鹽車間,完整清晰地展現了自貢近現代製鹽的工業文明脈絡。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後,加快自貢優質工業遺產向文旅產業轉化,把製鹽工業遺產...
自貢市鹽政市場稽查處是受四川省鹽務管理局和市人民政府雙重領導的鹽業行政主管部門,正處級建制,主管全市鹽業工作,具體履行全市鹽業行業管理、食鹽專營和鹽政執法職能,與資陽市鹽政市場稽查處、內江市鹽政市場稽查處系一套班子、職能分...
四川省鹽產業技術研究院”由“自貢市輕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為主依託單位,久大公司、四川輕化工大學、久大品種鹽公司為協作單位籌建的。目的是推動鹽行業技術進步,發展自貢地域特色產業,同時也是為更好地適應中國鹽產業結構調整及...
久大自貢模範食鹽廠,位於自貢市的建築。“久大自貢模範食鹽廠”最初建成了三口先進的燒鹽平鍋,其中每口平鍋蒸發麵積約90平方米。三口平鍋的生產能力約為年產食鹽1.2萬噸 。於1938年的“九一八”紀念日開工投產。“久大自貢模範...
是清代後期極為珍貴的遺存。王爺廟坐落在自貢市中區釜溪河沙灣段的轉彎處,是自貢鹽場櫓船幫和鹽運商奉祀鎮江王爺的行幫會館。整個建築布局獨特,小巧玲瓏,裝飾華麗,崇樓麗閣精美絕倫,1988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川鹽都鹽產業技術研究有限公司註冊地位於自貢市沿灘區高新工業園區金川路15號服務中心綜合樓4-2號,法定代表人為蔡曉波。四川鹽都鹽產業技術研究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03月06日,註冊地位於自貢市沿灘區高新工業園區金川路15號服務中心綜合...
他們多以鹽商和經營典當起家,首先從控制川鹽運輸領域入手,以“租引代銷”手法,獲取大量利潤,繼而進一步控制廣大川鹽銷售口岸,在各地開設鹽店,積累巨額財富;最終多與當地土著合夥,將商業資本投向鹽業井灶,轉化為產業資本。汲井燒灶的...
明清時期進一步發展,到清鹹豐同治年間(1851-1874年)趨於鼎盛,成為全國井鹽的中心,自貢市以盛產井鹽著稱。自貢開採井鹽已有2000年的歷史。據記載,歷代鹽工在自貢先後鑽井13000多口,有的井深達1000米。1980年,自貢鹽業實現了製鹽真空化...
家有鹽泉之井,戶有橘柚之園”。《華陽國志》也記載:“……井有二水,取井水煮之,一斛(鹵)水得五斛鹽”。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氣煮鹽的記述。後來自貢因採鹽鑿井技術發展最快,從唐至明清,一直為四川最重要的鹽產地。
自貢首屆國際鹽產業博覽會於2017年12月7日在自流井區綜合物流園區舉行,為期3天。是自貢首次舉辦的大規模的鹽業博覽盛會。鹽博會將規劃為文化鹽博、產業鹽博、智慧鹽博三個版塊活動,以主題活動、發展論壇、鹽產業展相結合的方式,體現...
自貢鹽礦,位於自貢市的鹽礦。井鹽資源賦存於地殼不同的深處。井鹽生產區別于海鹽、湖鹽的主要之處是在於需開採深埋地下的天然滷水或岩鹽。當岩鹽礦的主要成分石鹽及伴生鹽類礦物溶於地表水體海水和內陸湖水中,碰巧又遇上了乾燥的氣候、...
自貢鹽工用開拓精神托起鹽都脊樑,也為獨具魅力的井鹽文化提供了豐厚的文化遺存。處於社會底層的鹽工群體,曾經關係到這座城市的民生大計。據史籍推算的數據,僅清光緒初年自貢鹽場雲集的鹽工就達20萬人。其實,鹽工這一稱謂,並不是與...
自貢鹽業生產起源於東漢章帝年間,已有2000年悠久的產鹽歷史,素有“千年鹽都”美稱,一度成為中國井礦鹽的中心,自貢也因鹽業的鼎盛而“富庶甲於蜀中”,被譽為“川省精華之地”。鹽業作為自貢市傳統支柱產業,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公司...
產業規模 作為四川鹽業中心的富榮鹽場,便承擔起了供應軍需民食的重任。為此,國民政府財政部於1938年3月明令川鹽增產,並提出“增加產量首先從富榮兩場著手”,要求自貢鹽場年產食鹽增加300萬擔,比1937年的327萬擔將近翻一番。從1938...
老鹽場1957劃分展覽區、娛樂區、創意區之後,老鹽場成為集博物館、文創、餐飲、娛樂為一體的文化創意、文化產業園區,原來的大安鹽廠也在原址建築及工業遺產基礎上進行一系列保護與利用,延續自貢人民——鹽的“歷史基因”,工業與現代文創...
“井鹽之都”是自貢市第三張名片。自貢有近2000年的井鹽生產史,沉澱了海量的井鹽歷史文化遺存,現有燊海井、鹽業歷史博物館、仙市古鎮等鹽文化景區可供遊玩。自貢是井鹽之都,有1900多年的井鹽開採、生產、販運、銷售、急國之需、予民...
相關產業 由於井鹽生產過程中需要分工協作,故而井、灶、筧中都需有各類專門工匠,如鑿井、治井的有山匠,煎鹽的有燒鹽匠,設鹵筧的有筧山匠,安火筧、置火圈的有灶頭,運滷的有擔水匠,按照專業程度和不同工種取得工資;灶頭、...
在產業革命的影響下,19世紀中葉以後,一些技術較為發達的國家,其井礦鹽的鑿井、汲鹵、製鹽,海鹽的納潮、制鹵、結晶、收鹽、集運,湖鹽、礦鹽的開採,相繼採用了機械設備,生產規模日益擴大。中國自貢鹽區1912年採用了蒸汽機車牽引汲鹵,...
四川井鹽,鑿井汲鹵煎制的井鹽是一個古老而獨特的制鹽行業。清政府改變歷代官府對四川井鹽業的控制方式﹐“任民自由開鑿”﹐在一定程度上使井鹽生產得以發展﹐行銷西南廣大地區。井鹽。自貢是我國著名的千年鹽都,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源遠...
鹽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是化學工業的基本原料,在其他工業部門和農牧漁業中也有廣泛用途。鹽稅曾經是許多國家重要的財政收入。 鹽都自貢,因鹽而興,因鹽設市。建國50年來,以井鹽生產為支柱產業的自貢工業生產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1957年 ,兩家公司合併,成立新廠,又是幾度春秋,1965年正式更名為大安鹽廠 ,成為與自流井鹽廠、貢井鹽廠、鄧關鹽廠齊名的自貢四大鹽廠。2012年,大安鹽廠正式關停並產,2018年秋,真空製鹽車間改造為文創基地,命名為“老鹽場1957”...
產業發展 原鹽產量翻了兩番 缺鹽問題一舉解決 關於實際開發利用,他們也有了相當清晰的中遠期目標:在萊州灣沿岸圈定了1500平方公里遠景區,為三個大型新建及擴建鹽場選址提供了依據;將原來自發開展的30~50米深度擴大到60~80米,即第...
自貢因鹽設市,名字是由“自流井”和“貢井”兩個鹽井名字合稱而來。自貢製鹽文化最早起於東漢,因而也有“千年鹽都”的美譽。抗日戰爭時期,沿海鹽區相繼淪陷,自貢擔起“天下鹽”重任,一度為全國1/3的人口提供食鹽,成為維繫國家經濟...
迄今為止,分公司的製鹽工藝、技術、設備居國內鹽行業領先水平;現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國際鹽行業的領先技術進軍。貢井分公司目前在崗員工967人,擁有60萬噸/年真空製鹽裝置兩套、10萬噸/年真空製鹽裝置一套,原鹽產能達130萬噸/年,倉儲...
久大集團前身為民族資本家范旭東在天津塘沽成立的"久大精鹽公司",1938年內遷自貢,1951年自貢五家製鹽企業公私合營成立"久大公司"。其後幾經更替,於1991年3月8日成立四川久大鹽業(集團)公司。不僅囊括自貢鹽行業,成為千年鹽都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