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位置,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政治,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歷史文化,名稱由來,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夏,據《
尚書·禹貢》載,夏王朝首開區域建置和地方行政體制之端,按居民居住地劃分為九州。時汝州境有
霍邑(在汝州市西南)。屬
豫州。
西周,霍國仍為諸侯封地。屬東都王畿。
東周、
春秋時,霍國及其東北部的梁邑,為王畿之地。後
戎蠻興起,建有
戎蠻子國,將梁及霍納入其國。周敬王二十九年(前491年),
楚國攻陷戎蠻子國,梁及霍遂屬楚。
戰國初,鄭打敗楚,梁(含霍,下同)隸鄭。周烈王元年(前375年),韓滅鄭,改梁叫南梁(以別於陝西韓城南部的少梁)。時南梁附近又出現一些人口集中的較大聚落或城邑,如陽人聚(在今汝州市西)、(dàn)狐聚(在今汝州市西北)、赫人聚(在今汝州市西南)、注城(在今汝州市西)等。南梁及附近諸聚落、城邑隸韓。周顯王二十八年(前341年),魏攻韓,戰於南梁,韓五戰五敗,南梁遂屬魏。周赧(nán)王五十九年(前256年),秦昭王滅西周,南梁及附近諸聚落、城邑屬秦。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滅東周,置
三川郡(治洛陽,在今洛陽市東北),南梁及附近諸聚落、城邑隸三川郡。
秦,地方實行郡、縣制,在南梁置梁縣,轄附近諸城邑、聚落。梁縣隸三川郡。
西漢,初承秦制置梁縣,仍隸三川郡。高帝二年(前205年),改三川郡為河南郡(治洛陽),梁縣先後隸河南郡、司隸校尉部(簡稱“司隸部”,下同,仍治洛陽)。元鼎四年(前113年)和次年,又分別在梁縣東部和東南部置承休縣(在今汝州市東)和成安縣(在今汝州市東南)。成安、承休兩縣隸潁川郡(治陽翟,即今禹州市)。
王莽新朝襲西漢制,在周承休侯國置嘉美縣,隸潁川郡。
東漢,建置因襲西漢,仍置梁、成安、承休三縣。建武二年(26年),改洛陽為雒(luò)陽,並廢成安、承休二縣入梁縣。梁縣隸司隸部河南郡(治雒陽)。建武五年(29年),改河南郡為河南尹(仍治雒陽),梁縣隸司隸部河南尹,至東漢末。
魏,史稱“曹魏”。初,建置承漢,復改雒陽為洛陽,梁縣隸司隸部河南尹(治洛陽)。景元三年(262年),改司隸部為司州(仍治洛陽),梁縣隸司州河南尹。
西晉初,建置襲魏。泰始二年(266年),改河南尹為河南郡(仍治洛陽),梁縣隸司州河南郡。永嘉五年(311年),成漢(即匈奴漢國)攻陷洛陽,改司州河南郡為荊州(仍治洛陽)。梁縣屬成漢,隸荊州,至西晉末。
東晉十六國,梁縣隸屬多變:建武元年(317年),屬東晉,隸司州河南郡(治洛陽)。建武二年至鹹和元年(318年~326年),屬前趙,隸河南郡(治洛陽)。鹹和二年至永和五年(327年~349年),屬後趙,隸河南郡(治洛陽)。永和六年至七年(350年~351年),屬“冉魏”,隸河南郡(治洛陽)。永和八年至十一年(352年~355年),屬前秦,隸司州河南郡(治洛陽)。永和十二年至興寧二年(356年~364年),屬東晉,隸司州河南郡。興寧三年至太和四年(365年~369年),屬前燕,隸洛州河南郡(治洛陽)。太和五年至太元八年(370年~383年),再屬前秦,隸豫州河南郡(治洛陽)。太元九年至十九年(384年~394年),再屬東晉,隸司州河南郡。太元二十年至隆安二年(395年~398年),屬後燕,隸豫州河南郡。隆安三年至義熙十一年(399年~415年),屬後秦,隸豫州河南郡(治洛陽)。義熙十二年至元熙二年(416年~420年),復屬東晉,隸司州河南郡。
南北朝初,梁縣先後隸司州河南郡(治洛陽)、洛州(治洛陽)。
北魏神麚三年(430年),改司州為洛州(仍治洛陽),梁縣隸洛州。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統一北方,梁縣仍隸洛州。太和十七年(493年),復改洛州為司州(仍治洛陽),梁縣隸司州。次年,置南汝原縣(治今城區)、治城縣(治今汝州市西)、石台縣(治今汝州市西,即楊樓鄉石台村)、東汝南縣(治今汝州市東)。此四縣和梁縣隸司州襄城郡(治所在襄城縣城)。孝昌三年(527年),置汝北郡(治陽人城),領梁、南汝原、治城、石台、東汝南五縣,隸司州(治洛陽)。至北魏末。
東魏,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初,汝北郡屬東魏,隸司州。天平二年(535年),罷汝北郡,並改南汝原縣為汝原縣(仍治今城區)。梁、汝原、治城、石台、東汝南五縣隸司州襄城郡。武定元年(543年),復置汝北郡,移治梁雀塢(今汝州市東北),並廢石台、東汝南二縣入梁縣。汝北郡領梁、汝原、治城三縣,隸司州(治洛陽)。次年,置北荊州(治南陸渾縣,即今嵩縣東北),汝北郡領三縣不變,隸北荊州。四年(546年),汝北郡改隸廣州(治山北縣,在今魯山縣東,武定中移治襄城縣城)。五年(547年),汝北郡移治石台縣城,仍領前述三縣,隸廣州。
北齊、北周,汝北郡移治汝原縣城(今城區),不久,改為汝陰郡,並廢治城入梁縣,汝陰郡領梁、汝原二縣,隸廣州,屬北齊。
北周保定三年(563年),改北荊州為和州(仍治南陸渾縣),並改汝陰郡為汝北郡。汝北郡領梁、汝原二縣,隸和州,屬北周。
北齊承光元年(577年),改汝北郡為和州(移治汝原縣城)。和州領梁、汝原二縣,隸南襄城郡(治隔城,在今桐柏縣西北),復屬北齊。
隋初,地方建置罷郡,實行以州統縣制。開皇初,改和州為伊州(治伏流縣,原南陸渾縣,即今嵩縣),領梁、汝原二縣。開皇四年(584年),伊州移治承休縣舊地(今汝州市東),後(約在開皇四年至仁壽四年,即584年~604年間)又移至汝原縣城(今城區)。伊州領梁、汝原二縣。大業元年(605年),改湛水縣為犨(chōu)城縣(治今寶豐縣南)屬汝州轄,伊州領梁、汝原、犨城三縣。二年(606年),改汝原縣為承休縣(治今城區),並改伊州為汝州,自此始有“汝州”其名,治承休縣城(今城區),汝州領三縣不變。三年(607年),復改承休縣為汝原縣(治今城區),並以郡代州,改汝州為襄城郡(治汝原縣城),領三縣不變。四年(608年),改輔城縣為郟城縣屬汝州轄,襄城郡領梁、汝原、犨城、郟城四縣。八年(612年),再改汝原縣為承休縣(治今城區),並劃陽翟(今禹州市)、汝源(治所不詳)、汝南(今汝州市東南)、魯(今魯山縣)等縣屬汝州轄,襄城郡領八縣。
唐初,建制襲隋。武德四年(621年),廢郡設州,改襄城郡為伊州(治承休縣城,即今城區)。伊州領梁、承休、郟(以郟城改,改年不詳)三縣,隸洛州總管府(治洛陽),同年,罷洛州總管府,改置陝東道大行台(仍治洛陽)。伊州改隸陝東道大行台。貞觀元年(627年),省原梁縣,改承休為梁,移治於此(即今城區)。並廢魯州置魯山縣屬汝州轄。伊州領梁、郟、魯山三縣,隸洛州都督府(治洛陽)。八年(634年),復改伊州為汝州(治梁縣城,即今城區)。汝州領前述三縣,隸洛州都督府。十年(636年),始設道(省級)。汝州領三縣不變,隸河南道(治洛陽)。證聖元年(695年),置武興縣(寶豐縣)屬汝州轄,汝州領梁、郟、魯山、武興四縣,隸河南道。神龍元年(705年),改武興縣為中興縣,不久又改中興縣為龍興縣。先天二年(713年),置臨汝縣(治所在今臨汝鎮村)。汝州領梁、臨汝、郟、魯山、龍興五縣,仍隸河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改河南道為都畿道(治洛陽)。汝州仍領前述五縣,隸都畿道。二十六年(738年),劃仙州(治所在今葉縣西南)的葉及許州(治所在今許昌市)的襄城屬汝州轄。汝州領梁、臨汝、郟、魯山、龍興、葉、襄城七縣。二十八年(740年)襄城劃隸許州。汝州領六縣,隸都畿道。天寶元年(742年),改汝州為臨汝郡(治梁縣城,即今城區),臨汝郡領六縣不變。七年(748年),襄城復歸臨汝郡。臨汝郡領七縣,隸都畿道。乾元元年(758年),復改臨汝郡為汝州(仍治梁縣,即今城區)。汝州仍領七縣,隸都畿道。直至唐末。
五代,建置沿襲唐。汝州仍領前述七縣,先後隸河南道開封府(治所在今開封市)、河南道河南府(治所在今洛陽市)。其間,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廢臨汝縣為臨汝鎮,入梁縣。汝州領梁、郟、魯山、龍興、葉、襄城六縣。
北宋初,建置沿襲五代。至道三年(997年),廢道設路(省級),汝州仍領六縣,改隸京西路河南府(治洛陽)。熙寧五年(1072年),京西路分為南、北兩路,並廢龍興縣為鎮入魯山縣。汝州領梁、郟、魯山、葉、襄城五縣,隸京西北路河南府。元祐元年(1086年),復置龍興縣,汝州領六縣;崇寧四年(1105年),郟縣劃屬潁昌府(治所在今河南許昌市),至政和三年(1113年),汝州領梁、魯山、葉、襄城、龍興五縣,仍隸京西北路河南府。政和四年(1114年),汝州因近京輔(指京城附近的地方),所以也叫輔州。宣和二年(1120年),改龍興縣為寶豐縣。至靖康元年(1126年),汝州(輔州)領梁、魯山、葉、襄城、寶豐五縣,仍隸京西北路河南府,直至北宋末。
金,建置沿宋。天會五年(1127年),汝州被金占領,初領五縣不變,改隸汴京路(治所在今開封市)。貞元元年(1153年),改汴京路為南京路(治所仍在今開封市),至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汝州領梁、魯山、葉、襄城、寶豐、郟縣(屬汝州轄時間不詳)六縣,隸南京路。直至金末。
元,首置行省,下設路(府)、州、縣。太祖二年(1207年),劃襄城隸許州。次年,劃葉縣隸裕州(治所在方城縣城)。直到至元二年(1265年),汝州領梁、魯山、寶豐、郟四縣,仍隸南京路。至元三年(1266年),廢寶豐、郟二縣入梁縣,汝州領梁、魯山二縣,仍隸南京路。八年(1271年),汝州領前述二縣,改隸河南江北行省南陽府(治所在南陽市)。大德八年(1304年),復置郟縣屬汝州轄,汝州領梁、魯山、郟三縣,仍隸河南江北行省南陽府。直至元末。
明,建置襲元。初至洪武七年(1374年),汝州領縣、隸屬同前。次年,廢梁縣入汝州直轄,汝州領魯山、郟二縣,仍隸河南江北行省南陽府(治今南陽市)。洪武九年(1376年),廢行省和路,改設布政使司,汝州領前述二縣,隸河南布政使司南陽府。成化十一年(1475年),析汝州東南境復置寶豐縣屬汝州轄,汝州領三縣,隸河南布政使司南陽府。成化十二年(1476年),兵部左侍郎滕昭(汝州人)和河南布政使原傑,以汝州距南陽府太遠,聯名上疏奏請朝廷將汝州析離南陽,憲宗準奏,汝州遂於同年九月從南陽府析出,升為直隸州(同府級),直屬河南布政使司。十二月,割嵩縣、魯山、汝州部分地區置伊陽縣(治所在今汝陽縣城)屬汝州轄。汝州直隸州領魯山、郟、寶豐、伊陽四縣,隸河南布政使司。直至明末。
清初,改布政使司為省。汝州仍領魯山、郟、寶豐、伊陽四縣,直隸河南省。直至清末。
中華民國初,建置襲清。汝州領縣、隸屬不變。
民國二年(1913年)2月,為推行道制(在省下設道),對河南原有府縣進行裁改,降汝州直隸州為臨汝縣(治所在今城區),隸豫西道(治洛陽)。次年6月,改豫西道為河洛道(仍治洛陽),臨汝縣隸河洛道。
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廢道,實行省、縣兩級制。臨汝縣隸河南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8月始,在省、縣之間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臨汝縣隸屬河南省第五(許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簡稱許昌專區)。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5月4日,日本侵略軍攻陷臨汝城。7月,日偽縣政府成立(駐臨汝縣城),隸河南省第五(許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直至民國末。
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臨汝縣隸許昌專區。
1954年10月至1986年1月,臨汝縣隸洛陽專區。
1986年2月起,撤銷洛陽專區,實行市(地級)管縣制,臨汝縣又改隸平頂山市。
1988年8月,省政府通知“撤銷臨汝縣,設立汝州市(縣級),由省直轄,實行計畫單列,委託平頂山市代管”。
2011年,經中央編委批准,被確定為河南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6月1日起,經濟社會發展事務省單列管理,行政建制、行政區劃維持不變。
2014年1月1日,全面實行省直管體制。
行政區劃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汝州市位於河南省中西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3°56′~34°20′,東經112°31′~113°07′之間。在
省會鄭州市西南124千米,平頂山市西北75千米處。汝州市東與
禹州、郟縣接壤,南與
寶豐、魯山毗鄰,西與
汝陽、
伊川交界,北與
登封相連。總面積157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汝州市北靠巍巍
嵩山,南依茫茫
伏牛,南北山連綿起伏向中部延伸,形成了丘陵和河川相間的地貌。山地丘陵面積1235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78.1%,平原面積338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21.9%。汝州地面高程海拔最高的
峴山為1165.8米,最低的小屯鎮路寨村東北為145米。
氣候
汝州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暖和氣溫回升快,乾旱少雨;夏季炎熱,雨量集中,多東南風;秋季涼爽、天氣晴朗;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多西北風。1989--2000年間,年平均氣溫為15℃,最高溫度40.7℃(1992年6月9日),最低溫度-15.8℃(1990年2月10日)。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258.8小時,年平均無霜期為226天。年平均降水量為606.5毫米,最多年份935.2毫米(2000年),最少年份417.0毫米(1991年)。
水文
汝州市北汝河自西向東南穿境而過,境內全長45千米,寬500~1500米,有大支流9條,向南北山呈魚翅狀分布。河灘總面積約10.1萬畝。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汝州市已探明礦產資源共有42種。主要礦種有:
煤、鋁土、銅、鉛、鋅、金、水泥灰岩、鐵、大理石、白雲岩、
高嶺土、葉蠟石、礦泉水、
玄武岩、
梅花玉、
磷礦石等。其中煤炭尤其豐富,素有“百里煤海”之稱。地熱水資源豐富,汝州溫泉含有豐富的鋰、鍶、鋇、鈰、鍺、鈣、鎢及偏硼酸、偏矽酸等50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可廣泛套用於醫療、保健、洗浴、採暖、工農業生產,是理想的天然熱水資源,為國內醫療價值較高的高熱複合礦泉。鋁土、水泥灰岩儲量在河南省占有重要位置。
截至2022年末,汝州市已發現的礦種46種,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3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種26種。
水資源
汝州市市境內水資源不足,但有客水可用。據計算,市域內水資源總量39990萬立方米,人均只有540立方米,其中地表徑流29309萬立方米,占73.3%;地下淺層水10681萬立方米,占26.7%;可引用客水19952萬立方米(陸渾水庫東二乾渠8899萬立方米,汝河各渠11053萬立方米),總計59943萬立方米。水資源分布不均:地表水中,南部山區徑流深為251.1毫米、北部丘陵區僅165.4毫米。地下水補給量,平川區每平方千米達12.1萬立方米,山區僅4萬立方米。地下水埋深,平川區一般在1~5米之間,北部丘陵和南部少數丘陵一般在10~50米之間,山區和部分丘陵區多系埋藏很深的裂間水和點片淺水。由於受地勢地質的制約,近期可利用量為44946萬立方米(含客水),占水資源總量的74.98%。水利資源可供裝機15263千瓦。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汝州常住人口974541人。
截至2022年末,汝州市常住人口97.3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8.77萬人,鄉村常住人口48.5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0.12%,比上年末提高0.72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0.8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8.72‰;死亡人口0.72萬人,死亡率為7.38‰;自然增長率為1.34‰。
經濟
綜述
2021年,汝州市生產總值534.5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2%。
2022年,汝州市生產總值549.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98億元,比上年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228.19億元,比上年增長0.5%;第三產業增加值276.16億元,比上年增長2.8%。三次產業結構為8.2:41.5:50.3。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6528元,比上年增長2.1%。
2022年,汝州市財政總收入62.06億元,比上年下降8.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76億元,增長2.9%,其中稅收收入27.02億元,比上年下降3.3%,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69.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2.51億元,比上年增長31.2%,其中民生支出31.77億元,增長26.8%,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50.8%。
2022年,汝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7823.9元,比上年增長3.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4807.0元,增長3.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100.7元,增長2.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1.57。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575.7元,增長0.8%;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21014.9元,增長0.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2937.3元,增長0.3%。
第一產業
2022年,汝州市糧食種植面積143.26萬畝,比上年增加0.24萬畝。其中,小麥種植面積72.54萬畝,增加0.12萬畝;玉米種植面積65.93萬畝,比上年減少0.63萬畝。油料種植面積9.85萬畝,減少0.27萬畝。其中,油菜籽面積3.18萬畝,減少0.09萬畝,花生種植面積6.03萬畝,減少0.10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0.31萬畝,減少0.37萬畝。
2022年,汝州市糧食產量46.45萬噸,比上年增加1.42萬噸,增長3.2%。其中,夏糧產量25.54萬噸,增加0.07萬噸,增長0.3%;秋糧產量20.91萬噸,增長1.35萬噸,增長6.9%。玉米產量19.69萬噸,增加1.28萬噸,增長7.0%。
2022年,汝州市油料產量1.91萬噸,比上年下降5.9%。其中,油菜籽產量0.42萬噸,下降4.5%;花生產量1.42萬噸,下降7.2%。菸葉產量0.26萬噸,下降7.1%。蔬菜產量31.44萬噸,下降4.1%。瓜果產量1.35萬噸,下降6.3%。園林水果產量4.54萬噸,下降4.4%。
2022年,汝州市豬牛羊禽肉總產量9.64萬噸,比上年下降1.3%。其中,豬肉產量7.48萬噸,下降0.8%;牛肉產量0.52萬噸,下降7.1%;羊肉產量0.28萬噸,下降3.4%;禽肉產量1.36萬噸,下降1.4%。禽蛋產量5.85萬噸,下降5.2%。牛奶產量4.54萬噸,下降25.1%。年末生豬存欄72.36萬頭,下降3.8%;生豬出欄100.80萬頭,下降1.1%。
第二產業
2022年,汝州市市全部工業增加值181.44億元,比上年增長0.5%。
2022年,汝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3%。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下降37.5%;股份制企業下降1.3%;私營企業增長4.3%。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下降6.3%,製造業增長2.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6.3%;分重點產業看,紡織業增加值增長52.9%(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業增長1.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2.7%,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47.0%,煉焦業增長34.7%,煤炭開採和洗選業下降53.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5.6%。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6.82%。主要產品產量中,水泥產量359.5萬噸,比上年下降27.7%;鑄鋼件產量5.38萬噸,比上年下降47.4%。
2022年,汝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0.7%,利潤總額下降13.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4%,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66.5%。
2022年,汝州市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建築業企業64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0.39億元,比上年增長19.2%。
第三產業
2021年,汝州市郵政業務總量20299.79萬元,比上年增長50.7%;電信業務量72655.63萬元,增長26.9%。
2022年,汝州市房地產開發投資20.83億元,比上年下降17.8%。其中,住宅投資19.12億元,下降17.1%。房屋施工面積245.50萬平方米,下降1.4%;房屋竣工面積26.00萬平方米,增長90.2%。商品房銷售面積62.65萬平方米,下降16.3%。商品房銷售額30.01億元,下降16.2%。
2022年,汝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3.62億元,比上年增長0.3%。按經營地統計,城鎮193.78億元,增長0.3%;鄉村89.84億元,增長0.5%。分行業看,批發業16.58億元,增長11.8%;零售業234.26億元,與上年持平;住宿業1.16億元,增長12.5%;餐飲業31.62億元,下降2.5%。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肉禽蛋類比上年增長8.5%,飲料類增長8.9%,日用品類增長30.3%,中西藥品類增長4.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9.1%,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7.8%,金銀珠寶類增長52.6%,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0.1%,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293.4%,家具類增長14.7%,菸酒類下降4.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21.5%,化妝品類下降18.6%,汽車類下降37.8%。
2022年,汝州市進出口總值0.22億元人民幣,全市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4萬美元,實際利用省外資金228.80億元人民幣。
2022年,汝州市共接待遊客241.03萬人次,同比下降64.2%;實現旅遊總收入9.81億元,同比下降66.0%。
截至2022年末,汝州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463.00億元,比年初增加45.02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387.94億元,比年初增加45.43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332.89億元,比年初增加27.52億元。其中,住戶貸款餘額114.15億元,比年初增加5.01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218.74億元,比年初增加22.50億元。
交通運輸
汝州位於鄭州都市圈和洛陽都市圈交叉輻射地帶,
焦枝鐵路貫穿南北,
寧洛高速、二廣高速、林桐高速穿境而過,設有站場6個,同時汝唐高速、嵩汝高速正在加緊建設,在1小時交通圈內通達鄭州國際機場、洛陽機場,1個半小時高速交通圈內覆蓋人口3000萬人,2個半小時交通圈內覆蓋人口5000萬人,加之國家規劃和河南省“十四五”規劃建設的鄭萬高鐵、呼南高鐵、洛平漯周高鐵、三洋鐵路緊鄰汝州或在汝州設站,構建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2023年10月,焦洛平高鐵線路走向及設站方案基本確定,擬在汝州市東南部設
汝州南站。
政治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汝州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803所,教育人口284359人,其中在校生261009人,教職工18707人。教育人口占總人口的29.3%。全年全市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招生3221人,在校生14374人,畢業生5701人。普通高中招生10523人,在校生29898人,畢業生7994人。國中招生20958人,在校生57740人,畢業生15486人。國小招生16849人,在校生111725人,畢業生20994人。特殊教育在校生365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3909人。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2998人。
科學技術
截至2022年末,汝州市共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2個。省級院士工作站1個,省級創新型龍頭企業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8家。獲得省級科學技術獎1項(人)。全年授權專利345件,其中發明專利23件,實用新型專利265件,外觀設計專利57件。有效發明專利172件,每萬人口擁有發明專利1.77件。全年簽訂技術契約8份,技術契約成交金額6616.49萬元。共有通過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14個,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個。共有國家級自動氣象站1個。自動土壤水分站5個,農田小氣候站2個。
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汝州市共有公有制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2個,其中,民營博物館1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25個,其中入選國家級2個,省級5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文物保護單位19處。數位電視用戶2.02萬戶。廣播人口覆蓋率99.8%,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6%。年末共有綜合檔案館1個,館藏檔案14.86萬卷,其中專業檔案27種,已開放檔案13632卷。
醫療衛生
截至2022年末,汝州市共有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531個。其中,醫院21個,在醫院中綜合醫院10個,中醫院5個,中西醫結合醫院1個,專科醫院5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504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6個,衛生院15個,村衛生室454個,門診部、護理站29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5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衛生監督所(中心)1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個,急救中心1個;醫學在職培訓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6911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379人,註冊護士2624人。按機構分,醫院衛生技術人員4979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1367人,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540人,其他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25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7094張,其中醫院5066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812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216張。全年總診療人次493.87萬人次,總出院人數15.57萬人。
社會保障
2022年,汝州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145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408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881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216人,年末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量32萬人。
2022年,汝州市共發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131.76萬元,共保障城市低保人員1632戶、2385人。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0836.95萬元,共保障農村低保人員33073戶、37954人。發放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金3400.76萬元,共保障3879人。共臨時救助370人次。
截至2022年末,汝州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04397人。其中,參保職工80325人,參保離退休人員24072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61.66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921361人。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61888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5.62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4.82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43904人。
歷史文化
名稱由來
汝州市因北汝河貫穿全境而得名。
文物
閻村遺址,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範圍廣闊,遺蹟複雜,文物豐富,不僅是一處相當大的古人類村落遺址,而且還是一個當時的瓮棺埋葬區,在遺址南部發現了一批陶器,其中《鸛魚石斧圖》彩陶缸聞名於世。閻村遺址的發現對研究黃河流域中下游文化序列、伊洛文化的探討以及黃、淮流域的文化交融提供了珍貴的地下實物資料。 | |
汝州文廟,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面積約22畝,本為元代忠襄王祠堂,於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改建為文廟(學宮),改建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文廟南北325米,東西40米,面積約13000平方米。院內建築排列有序,中軸線明顯,整體建築以啟聖宮、大成殿、文明坊、大成坊等古建築為中軸線,東西廊房對稱排列,共有明倫堂、大成坊、文明坊、大成殿、啟聖宮、名宦祠、鄉賢祠、東西廊房等明清建築百餘間,布局合理,保存完整。 | |
法行寺塔,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北朝南,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通高20.87米。塔基平面近正方形,塔身正南面辟一圓券門,頂端仍殘留三層方形疊澀檐磚,為唐代磚塔特有的建築風格。塔身上部為八角形密檐疊澀九層,雄偉挺拔,造型奇特,呈優美的拋物線形,體現出宋、金磚塔的建築風格。法行寺塔集兩三個朝代建築工藝於一體的特殊風格,為研究我國唐、宋、金時期的建築學、力學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 |
風穴寺暨塔林,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北魏,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寺院依山就勢而建,布局錯落有致,是一個匯集歷代建築的大型古建築群,現存唐至清歷代建築140餘間,有“古建博物館”之美譽。在風穴寺現有的建築中,唐、宋、元、明、清歷代建築都有。如唐朝的七祖塔,宋代的懸鐘閣,金代的中佛殿,元代的羅漢殿,明代的毗盧殿、地藏殿、天王殿、觀音閣、望州亭、翠嵐殿、恩波亭、桂香庵、奎光塔、接聖橋、玉帶橋、大慈泉等;清代建築有方丈殿、三官殿、六祖殿、伽藍殿、官廳東西配殿等。 | |
汝瓷荷葉口瓶是汝州市標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又被汝州人民稱為“市標瓶”。按照文物識別的標準,稱之為“元臨汝窯天藍釉荷葉口瓶”。產於元代,高64.2厘米,口徑19.1厘米,底徑21.2厘米。1976年,出土於臨汝縣紙坊公社趙落大隊,共兩件(一對),一件現藏於汝瓷博物館,一件藏於河南博物院,均為國家一級文物。 | |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於1978年出土於閻村,新石器時代前期的葬具。為紅陶砂質,高47厘米,口徑32.7厘米,底徑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側就是著名的《鸛魚石斧圖》,圖高37厘米,寬44厘米,是中國已發現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幅陶畫。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64件不可出國展出的珍貴文物之首。 | |
中山寨骨笛,系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時期的遺物,距今已有8000餘年歷史。1997年10月,中山寨骨笛由汝瓷博物館被上調至河南省博物館,現藏於河南省博物院。中山寨骨笛的出土,不僅填補了中國新石器時代音樂文化的空白史,豐富了中國新石器時代音樂研究的材料和內容,而且使國內外學術界對中國史前音樂文化發展狀況有了全新的認識,有著重大的學術意義。 | |
非物質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
風景名勝
風穴寺又名白雲禪寺,位於市區東北9千米的嵩山少室南麓,始建於東漢初平元年(190年),又名“香積寺”、“千峰寺”“白雲禪寺”,是佛教天台宗、臨濟宗“雙祖庭”。歷史上曾與登封少林寺、開封相國寺、洛陽白馬寺並稱中原四大名寺。
風穴寺布局獨特,與北方寺院以中軸線對稱分布的建築格局迥異,寺內殿堂禪舍依山就勢、錯落有致,頗具江南園林特色,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觀與巧奪天工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互生情趣。寺內寶塔高聳、樓台巍峨、碑碣林立,殿堂古樸莊嚴,自古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說。
1988年,風穴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風穴寺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九峰山位於市區西南部的寄料鎮境內。相傳,玉皇大帝的九個女兒因貪戀此處人間美景,幻化為九座山峰(四寨山、五朵山),九峰之名由此來。
九峰山景區是依託九峰山國家森林公園、滕口水庫及深厚的汝州地域文化興建的山地休閒度假型景區。景區以翠林幽谷、紅石斷崖、奇峽碧水、天然溶洞、原始櫟林為自然特色。著名景點有滕口水庫、來安寨、雙廟河、平王宋、馬頭崖、玉皇廟、楚長城、天街、神仙洞、馬刨泉等。其中的核心景點四寨山峰巔遺存有石頭砌成的古寨牆。據專家考證,這些石牆、石垛,是公元前540年左右春秋戰國之交時期,楚國所修築的北部長城遺址,是中國已發現最早的長城。
2007年,九峰山國家森林公園被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2019年,九峰山景區被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怪坡風景區是風穴寺國家森林公園、大紅寨省級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景區由怪坡、竹林廟組成,主景區面積約6.2萬平方米。
景區內有中國罕見的怪坡群,形態各異,長達2000多米,主坡長126米,寬30米,是中國最長的單體怪坡。在怪坡,騎車上坡不用蹬,開車熄火照樣行,形成“上如乘風揚帆,下若逆水行舟”的奇特現象。
2008年11月,怪坡風景區被批准為國家3A級旅遊區。
丹陽湖景區位於汝東新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是集旅遊觀光、休閒娛樂、戶外健身,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園內有森林生態園、兒童樂園、空中棧道、園林古建、健身園、休閒運動場、迷宮樂園、疊水簾瀑、遊樂島等多個體驗項目。景區遵照季節的變化規律打造春、夏、秋、冬等景色各異的主題景觀帶。
汝瓷小鎮位於汝州市產業集聚區西南部,距寧洛高速出入口5分鐘車程,緊靠九峰山和蔣姑山生態旅遊風景區,蟒川河自西向東貫穿整個園區。小鎮規劃面積12平方千米,依託嚴和店汝窯遺址和蟒川河宋代窯址群的歷史積澱,配合汝瓷電子商務產業園的陶瓷文化建設,利用蟒川河兩岸的優美自然風光,積極打造具有汝州地域特色和承載歷史文化傳承的藝術古鎮。項目主要包含嚴和店水庫項目、嚴和店棚戶區改造項目、蟒川河水系治理項目,建設汝瓷文化遺址公園、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非遺文化村、藝術家村、汝州藝術名家美術館、陶瓷行業協會交流展示基地、汝帖文化中心、汝州特色文化商業街區、蟒川河濱水生態文化旅遊度假區、曲劇藝術大舞台、汝石文化展示中心等。
汝瓷小鎮先後被評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區”“國家汝瓷地理標誌認證地”“河南省六大重點文化產業園區”等。
青瓷博物館是河南省第一家以青瓷為主的專題性博物館,創建於2005年,2012年6月經河南省文物局批准正式對外開放。新館坐落於汝東新區,東鄰城市中央公園,北靠風穴寺國家森林公園,單體面積1.4萬餘平方米。博物館北側配套建設華儒陶瓷培訓學校和宋代汝瓷研究院等研究教學機構,共同構建青瓷博物館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青瓷博物館先後被評定為“汝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國家AAA級景區”“國家二級博物館”、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等。
著名人物
孟詵(shēn):(621年~713年)唐代著名醫藥學家,開創“
孟余堂”,被譽為世界
食療學的鼻祖。
孫何:(961年~1004年),字漢公。北宋人,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壬辰科
狀元。
趙秉鈞:(1859年~1914年),民國第三任國務總理,兼內務總長。中國現代警察制度創始人。
朱繩武:(1882年~1946年)溫泉朱寨人。
同盟會會員,曾領導汝州(分州衙門)辛亥起義。
榮譽稱號
汝州市連續四年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市),先後創建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國家節水型城市、中國十佳綠色城市、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全省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範市、全省水生態文明城市、全省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市、首批省級森林城市。
2019年8月,汝州市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019年9月20日,汝州市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2019年10月30日,汝州市被授予“省級森林城市”稱號。
2019年11月12日,汝州市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19年12月6日,汝州市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20年1月,汝州市入選2020中國春季休閒百佳縣市。
2020年2月,汝州市入選2020中國美食百佳縣市。
2020年5月18日,汝州市入選2020全囯傳播熱度百強市(縣級)。
2020年6月30日,汝州市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7月28日,汝州市入選2020年賽迪中國百強縣。
2020年10月9日,汝州市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2020年11月,汝州市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2020年11月26日,汝州市入選擬命名第十批(2020年度)國家節水型城市
2020年11月,汝州市入選2020年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市、區)名單。
2021年,汝州市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21年1月6日,汝州市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命名為第十批(2020年度)國家節水型城市。
2021年8月,賽迪百強縣之一。汝州市排序93。
2021年11月,汝州市入選中國科協公布的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創建單位名單。
2022年2月,汝州市入選2021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名單。
2022年3月,汝州市被列入河南省民營經濟示範城市試點。
2022年4月8日,河南省教育廳擬確定該縣為2022年“
國培計畫”項目縣。
2022年4月22日,汝州市通過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驗收。
2022年7月,汝州市入選賽迪《2022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百強縣排名第9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