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寄料鎮位於汝州市西南部,距市區37千米,總面積177.49平方千米(2017年),農業人口5.7萬,非農人口1.5萬。轄寄料、紙坊、牛溝、呂莊、西安溝、馬長莊、竹園、高廟、雷灣、觀上、太山廟、徐莊、周莊、閻小寨、妻賢莊、溫樓、南程莊、張坡、爐溝、桑樹坪、黃柏、蔡溝、拉台、董王溝、南趙溝、李店、坡根、郭溝、車溝、車廠、石梯、磨石、蠻子窪、平王宋34個行政村。洛(陽)魯(山)公路過境。
[代碼]410482101:~201寄料村 ~202紙坊村 ~203牛溝村 ~204呂莊村 ~205西安溝村 ~206馬長莊村 ~207竹園村 ~208高廟村 ~209雷灣村 ~210觀上村 ~211太山廟村 ~212徐莊村 ~213周莊村 ~214閻小寨村 ~215妻賢莊村 ~216溫樓村 ~217南程莊村 ~218張坡村 ~219爐溝村 ~220桑樹坪村 ~221黃柏村 ~222蔡溝村 ~223拉台村 ~224董王溝村 ~225南趙溝村 ~226李店村 ~227坡根村 ~228郭溝村 ~229車溝村 ~230車廠村 ~231石梯村 ~232磨石村 ~233蠻子窪村 ~234平王宋村
沿革
1958年建寄料公社,1984年改鄉,1988年建鎮。1997年,面積174.5平方千米,人口5.2萬,轄寄料、高廟、雷灣、呂莊、牛溝、竹園、紙坊、馬長莊、西安溝、觀上、北周莊、徐莊、閻小寨、妻賢莊、溫樓、南程莊、張坡、太山廟、爐溝、南趙溝、董王溝、李店、黃柏、桑樹坪、蔡溝、拉台、坡根、車廠、平王寨、磨石、石梯、郭溝、蠻子窪、車溝34個行政村。
鄉鎮簡介
廟魯路、寄劉路從鎮區交叉穿行而過,全鎮總面積177.49平方千米(2017年),下轄34個行政村,353個自然村,鎮區面積達3.5平方公里,鎮域內礦藏豐富,其中煤炭儲量近4000萬噸,鋁釩土、鉛鋅、石墨、石英、大理石、銅、磷、金等礦產資源儲量也相當大,且埋藏淺,品位高、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故又有“金寄料”之美稱。寄料鎮歷史悠久,因漢光武帝
劉秀曾在此暫存草料而得名,並留下了馬跑泉、妻賢莊等美麗的傳說。
寄料鎮有人口53973人(2017年)。寄料是寄料鎮的
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08年鎮區已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規劃科學、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具有地方
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型小城鎮,是伏牛山區的一顆璀璨明珠,先後被確定為“中國投資環境100強”、“中州名鎮”、“河南省重點鎮”、“河南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河南省小城鎮建設先進集體”等30多項
榮譽稱號。
轄區內有平煤集團梨元礦、洛軸工裝廠兩家國有大中型企業。2004年
平頂山市鄉鎮綜合排序位居第17位,2005年綜合排序為第15位。2006年寄料鎮實現企業總產值38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2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5億元,財政收入完成4300多萬元。平頂山市鄉鎮綜合排序排名上升到第13位。小城鎮建設
成效顯著,爭創省級環境優美小城鎮,爭創省級文明村鎮工作正有序進行。公路建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非公有制經濟飛速發展,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綜合治理、計畫生育、文教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穩步發展。
自然地理
寄料鎮地處
淮河流域,位於伏牛山余脈外方山山麓,地勢南高北低,地形以丘陵為主,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3°C,年降水量635.4毫米,無霜期213天。總面積174.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40%。
爐溝河為北汝河主要支流之一,全長24.4千米,自南向北蜿蜒穿過寄料鎮,途經楊樓鄉注入
北汝河。
查攔溝河與爐溝河交匯於寄料鎮區。
鎮域內礦產資源豐富,金屬礦產主要有:金、銀、銅、鐵、鉛鋅、鋁土、鉬、錳等;非金屬礦產主要有:煤、石墨、
磷礦石、
重晶石、
方解石等。現已探明原煤儲量4000萬噸,鋁土儲量8000萬噸,鉛鋅、石墨等儲量也極為可觀。故有“金寄料”之
美譽。
旅遊資源開發潛力巨大。從鎮區出發沿省道廟洪線(原207國道)向東南11公里處是寄料鎮著名的自然風景區---
九峰山風景區,景區面積約5平方公里,風景區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林木茂盛,山峰錯落,玉皇廟、楚長城、擂鼓台、九女峰、天然溶洞等充滿神奇色彩,現已投巨資開發。鎮區向南,沿峴縣道呂蔡線13公里,是寄料鎮又一自然風景名勝--峴山風景區,面積約3平方公里,該景區奇峰險嶂,霧繞雲封,風光獨秀。
寄料鎮農業發展
歷史悠久,基礎雄厚,畜牧業、林業、漁業、農副業全面發展,生態農業發展前景廣闊。
鄉鎮歷史
寄料鎮歷史悠久,傳說因東漢光武帝
劉秀征戰
王莽時曾暫存草料於此而得名。
據碑文記載,歷史上曾名
芙蓉鎮、給料鎮。當時民謠有“金寄料、銀台台、楊樓街里好買賣”之說,可見歷史上寄料就以礦產資源豐富著稱,且比較富庶。據文物部門實地堪察,明朝時期,當地采銀、煉銀一度輝煌,在康閣老、小城溝、黃河洞無數煉銀遺址和傳說就可以佐證昔日的繁榮。又據《直隸汝州全志》記載,“爐溝到寄料,官爐十八座”,“燈火闌珊不夜天”也可見寄料歷史上的繁榮興旺。 據史料記載,寄料鎮1947年解放,1970年以前,並屬楊樓鄉人民公社,1970年9月寄料人民公社成立,1982年2月寄料鄉人民政府成立;1989年1月25日撤鄉建鎮至今。人口7.38萬,寄料鎮轄34個行政村,352個村民組,293個
自然村。鎮區面積4.3平方公里,鎮區人口近3萬人。轄區內有平煤集團梨園礦、洛軸工裝分廠兩家國有大中型企業。省道廟洪線、縣道小北線在鎮區十字交匯,太澳高速穿境而過,出入口距鎮政府1公里,境內村村通公路四通八達,地理區位優勢,交通條件十分優越。
歷史沿革
1958年建寄料公社,1984年改鄉,1988年建鎮。1997年,面積174.5平方千米,人口5.2萬,轄寄料、
高廟、雷灣、
呂莊、牛溝、竹園、紙坊、馬長莊、西安溝、觀上、北周莊、徐莊、閻小寨、妻賢莊、溫樓、南程莊、張坡、太山廟、爐溝、南趙溝、董王溝、李店、黃柏、桑樹坪、蔡溝、拉台、坡根、車廠、平王寨、磨石、石梯、郭溝、蠻子窪、車溝34個行政村。
鎮名由來
公元23年3月,太常偏將軍
劉秀隨王鳳一起率領漢軍攻下昆陽城。當年6月,又乘勝追擊以破竹之勢在昆陽城打敗王邑和王尋的新莽軍主力,因立下汗馬功勞被提升為破虜將軍。9月,綠林軍圍攻長安城,王莽被俠士杜吳殺死於漸台。10月,劉玄派劉秀率兵前往河北討伐銅馬,招撫舊漢各部,劉秀又因戰功顯赫被劉玄封為蕭王。此時的劉秀可謂是今非昔比,他為人正直,帶兵有方,眾將士對他非常擁戴,一呼百應,可以說取代劉玄是早晚的事。初冬時節的一天,劉秀突然萌發了思鄉之情,加之眼下軍中沒有戰事,於是他決定回一趟南陽老家,看望一下老母親和夫人陰麗華。劉秀這次回南陽和上次相比有天壤之別,如今從河北到南陽已經都是劉玄的漢室江山,作為漢家的王爺,那可是春風得意,八面威風。但由於此行他並沒有向朝廷奏明,屬於私自探家,因此他只好小心行事,只帶了百十個精兵,儘量走小道繞兵營向南進發。數日後,當他率眾人行至上次落難到此既受到盛情款待又得到足夠草料的那個村子時,他急忙命隊伍停下,下馬前去登門拜訪那戶曾有恩於他的人家。那戶人家的主人趕忙備下酒席,和上次一樣款待劉秀。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劉秀看到這戶人家的院子裡養了幾匹馬,於是情不自禁地說道:“當年我騎馬逃難到你家,你二話沒說供給我草料,給你銀子你說啥也不要,今天是我們重逢之日,總得給你留點馬料以示感謝吧!”雖然主人婉言謝絕,但劉秀還是讓手下下將剛剛買來的三口袋黑豆馬料留了下來。從此,這戶人家為了紀念劉秀的仁義之舉,就把這個村子改名為給料村,由於“給”字在這裡稱供給的給(念寄),所以後來人們就寫作了寄料村。但是汝州百姓還是習慣稱之“給料街”(此時給在此念gei,但
汝州話把給又念轉)。
鄉鎮榮譽
寄料鎮1994年被省建設廳命名為“中州名鎮“,1995年被國家民政部、體改委、科委、農業部、農民日報社評為”全國投資環境100強”,平頂山市委、市政府授“綜合改革試點鎮”,1999年被評為“河南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鎮”,2000年榮贗“河南省重點鎮”稱號,2001年被河南省人事廳、建設廳授予“小城鎮建設先進集體”,被平頂山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平頂山市文明村鎮”。
基礎建設
自2000年以來,寄料鎮先後建起了沿河市場、工業品市場等六大專業化市場和工貿小區,居民家屬樓12座,綜合性體育場館一座,文化場館一座,娛樂城一座,建起了酒店、賓館、商場、停車場等公共場所,建築總面積23.5萬平方米,常住商戶1800餘家;建起了光纜通訊網路、有線電視網路,鎮區電話普及率達53%;建起自來水廠2個,日供水量50000噸,鎮區自來水普及率達91%,供排水管網已基本形成;鎮長途客運站日發車200多輛次,客流量8000多人次;鎮區醫院三個,解決了民眾的醫療衛生問題,使昔日“看病難”的農民享受著周到、細微的衛生服務;中國小校7所、幼兒院兩所,保證了各年齡段少年兒童適時就學;依山而建的老君山公園,總占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內有亭台樓榭,花草樹木,珍禽異獸,既有曲徑通幽之意,又有登臨送目之趣。
農業發展
寄料鎮與省農大聯姻,建立健全以鎮農技站、科協中心,全鎮已在北部平原開發高產萬畝方12個,千畝方6個,旱澇保收田1.1萬畝;種植業形成了以程莊、張坡等村為中心的菸葉種植基地,以平王宋、趙溝等村為中心的250萬株紅果基地;以黃柏、坡根等村為中心的5000畝花椒基地,以董溝村為中心的提子葡萄基地,以蔡溝、拉台等村為中心的食用菌基地;養殖業形成了以周莊為中心的肉牛養殖基地,以李店村為中心的波爾山羊養殖基地。工業企業在原有煤炭企業的基礎上,內引外聯,多方引資,大力開發鋁釩土資源和鋁鋅資源,並對產品進行深加工,進一步挖掘產品附加值,第三產業持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突飛猛進。
旅遊景點
該鎮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太澳高速穿境而過,省道廟洪線、縣道小北線在鎮區交匯,形成十字形公路框架。該鎮有張灣人類文化遺址面積5000平方米,時間早於陝西藍田人;有漢光武帝劉秀征戰的宿營地——宿王廟村;有汝州海拔最高、植物種類最多、山勢綿延最長的
峴山,以奇峰險障,霧繞雲封,風光獨秀而聞名。有洞深達千餘米,洞內遍布形態各異的石鐘、石床、石鐘乳,流水潺潺,涼風習習“千年一吻”的黃沙洞;有避暑勝地之稱的平王宋八角溝天然原始森林風景區;有仙洞、古寺、山泉、竹林、小橋、流水、百鳥和鳴、古樹參天、原始醇造萬物精華的坡根明珠度假村;有玉皇廟、楚長城、擂鼓台、梳妝檯、神仙洞、九女峰、馬刨泉等眾多景點又充滿神奇傳說的
汝州市九峰山國家森林公園風景區。
交通設施
寄料鎮位於汝州市區西南部,距市區37.5公里。寄料鎮三縣通衢,南連魯山,西接汝陽。省道廟洪線,縣道小北線在鎮區交匯,形成十字形公路框架,太澳高速穿境而過,出入口距鎮政府1公里,境內村村通公路形成了寄料鎮四通八達的
交通網路。寄料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交通便利,自古就是方圓百里的重要商品集散地之一。鎮長途客運站發往廣州、洛陽、汝州、汝陽、背孜等地班車每日發車達200多次,客流量8000多人次。 鎮區向南是寄料鎮名勝風景區“九峰山”
風景區,再向南直通魯山縣城,向西沿縣道小北線可直達汝陽縣城,沿縣道小北線向東直接207國道,向北17公里走省道長付線(原洛界公路)可直達洛陽、汝州、平頂山。沿呂蔡線向南13公里,到達峴山風景區。
寄料鎮轄區,2005年村村通公路修築14.7公里;2006年修築村村通公路70公里;2007年修築村村通公路15.4公里,寄料鎮34個行政村,村村通公路,極大地方便了寄料民眾的生產生活,有力推進了寄料農村經濟的發展。縣鄉道路呂蔡線、冶太線路寬12米路基已竣工,正在等待市交通局
招標硬化。
鄉鎮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汝州建市以來,寄料人民憑著不甘落後,敢為人先的拼搏精神,依靠得天獨厚的資源
優勢,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04年平頂山市鄉鎮綜合排序位居第17位,2005年綜合排名為第15位,2006年上升到第13位。鎮黨委政府以“平市爭先進,汝州創一流,打造重點鎮,建好新
農村,構建平安和諧新寄料”為總體目標,堅持科學發展觀,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爭創省級環境優美小城鎮,鎮容鎮貌發生巨大改變,實施村村通工程,公路建設實現歷史性跨越,開展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大搞社會治安整治,綜合治理,平安建設工作有聲有色,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卓有成效。
計畫生育、文教衛生、民政社保等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衛生狀況
寄料
衛生院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舊址位於鎮政府東後山根下,歷經時代變遷,當時的衛生院房屋破爛不堪,效益極差,職工人心不穩,民眾怨聲四起,處於半癱瘓狀態。2000年10月份,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衛生局的精心指導下,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對衛生院進行整頓治理。經鎮黨委政府推薦,市衛生局考核,聘任了新的衛生院院長,同時決定搬遷。
歷經一年的
考察論證,經多方籌資,於2002年5月1日動工,歷時8個月,2003年元月1日衛生院新建工程竣工並投入使用,寄料衛生院實現了整體搬遷。
寄料衛生院新址位於寄料鎮區高廟村廟洪線西側,占地面積11056平方米,建築面積4989平方米,綠化面積5680平方米。有門診大樓一座四層,110個房間,採用“歐”式建築,美觀漂亮,病房樓一座二層,60個房間。該院配有B超機、X光機、心腦電圖儀等各種醫療器械,設施齊全。現有職工40餘名,其中中高級職稱23名。
衛生院喜遷新址後,在市衛生局的正確領導下,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體醫護人員以服務病人為宗旨,以寄料鎮人民民眾的健康為
目標,以精湛的技術和高尚的醫德為病人的康復提供了有力保障,受到了患者及其家屬的一致好評。醫院從弱到強,,服務範圍輻射面達汝陽、伊川、魯山等周邊縣市。全院職工奮力拚搏,開拓進取,如今的寄料衛生院已發展成汝州西南部規模較大、環境優美、設施一流、功能齊全、服務一流的花園式醫院和深受當地民眾青睞的信得過醫院。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開始後,寄料鎮大力
宣傳,廣泛動員,認真組織,熱情服務。2007年參合民眾4.9101萬人,參合率達92%,全年共為民眾報銷補助金額406782.16元,共有26130餘人次受益,受到廣大民眾熱烈支持和歡迎。寄料鎮現有新農合定點診所53個,民眾足不出村便可享受到新農合醫療服務。
教育現狀
寄料鎮現有中學3所、國小(含教學點)35所,
教師448人,國中學生2299人,小學生5090人。
2007年中招考試,寄料鎮上重點線48人,超額完成市定一高、二高升學
指標,為各級
職業類學校輸送新生110人。連續三年超額完成市定中招目標任務,獲得“教學質量目標完成單位”稱號,普九工作進展順利,實施義務教育,中學入率達到97%,國小入學率達到100%,嚴格控制學生流失,中學生輟學率控制在2%,小學生輟學率控制在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得到加強,每年都組織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到烈士陵園掃墓,開展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
教育。認真貫徹“兩免一補”政策,2006—2007學年,受惠學生達2093人。爭取危房改造資金76萬元,新建房屋76間,維修了實驗中學教學樓,爭取資金58萬元,更新國小課桌凳931套,國中847套,教師辦公桌椅384套,教育教學條件大大改善。
在未來的發展上,寄料教育將以並點合校、提高規模
效益為中心,努力爭取資金創建二所寄宿制中學、四所寄宿制國小、一所中心幼稚園,使寄料教育教學工作邁上新台階,再創新輝煌。
經濟發展
2009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4億元,占目標的102%;地方財政收入4621萬元,占目標的1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00萬元,,占目標的101%。主要經濟指標均高於平頂山市、汝州市平均水平。
----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在平頂山市鄉鎮綜合位次排序逐年攀升。2006年綜合實力在平頂山鄉鎮排序中位居第13位,2007年上升到第10位,2008年上升到第9位,實現了一年進一個位次的目標。2009年主要經濟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在2008年獲得河南省文明村鎮基礎上,2009年順利通過省級生態鎮驗收。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汝州市目標管理先進鄉鎮、發展工業經濟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先後榮獲“河南省文化先進鄉鎮”、“河南省平安農機先進鄉鎮”、“河南省政務公開先進鄉鎮”、“河南省省級生態鎮”等40餘項榮譽稱號。
我們堅定信心不動搖,抓住發展不放鬆,付出了巨大努力,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項目建設富有成效。新上眾興煤業、安利煤業、鑫源製品規模以上企業3個。天冠礦業治理、西安溝水庫除險加固、鎮區供水管網建設工程等項目已經完工;祥雲科技、興泰鋁石、鑫華重晶、恆昌洗煤、農貿市場擴建等項目進展順利;太澳高速引線商住一體樓綜合開發已初具規模。工業企業增加值完成22.6億元,占目標的104%;實現稅收7976萬元,占目標的102%;限額企業產值完成7.9億元,占目標55.6%。
(二)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在全市率先完成中心鎮和15箇中心村經濟發展規劃和建設規劃。部分中心村“兩個規劃”已啟動實施。新建雷灣、泰山廟、觀上等17個標準化村室。新打機井36眼,新增灌溉面積1500畝。完成安全飲水工程6處,解決650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金牧源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社員130多戶,新建規模養雞場4個,其中2家養殖企業通過畜產品產地認證,達到綠色無公害標準。農業生產指標基本完成,全鎮動物防疫密度達90%以上。完成成片造林4.9萬畝,占目標的190%,森林覆蓋率達到54.4%,位居全市第一。15個行政村達到生態村建設標準,泰山廟村被平頂山市委命名為“生態文明村”。
(三)城鎮面貌明顯改觀。打造優美環境,建設宜居城鎮,一直是寄料鎮小城鎮建設的目標。全面實施“綠、亮、淨、美、暢”工程,實施三次大規模美化、靚化鎮區工程,鎮區面貌大為改觀。鎮區基礎設施不斷加強。垃圾中轉站、垃圾填埋場和污水三級沉澱池先後建成。城鎮功能不斷完善。城管中隊、環衛隊,盡職盡責,配套多功能灑水車、垃圾清運車,鎮區環境衛生全天候保潔,在獲得河南省文明村鎮的基礎上,順利通過省級生態鎮驗收。
旅遊開發步伐加快。以打造生態村鎮為突破口,精心打造“兩山一寨” 風景區,大力開發旅遊資源,走旅遊興鎮之路。印製宣傳冊,製作景區光碟,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硬化通往景區公路,在景區內修路治水,改善條件。2009年8月,河南省著名畫家畫友沙龍九峰山寫生基地正式揭牌,北京、湖南、上海等地近30名畫家前來寫生作畫,大大提高了九峰山的知名度,有力促進了寄料鎮的旅遊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