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廟鎮簡介
米廟鎮原名
尚莊鄉,2011年尚莊撤鄉建立米廟鎮。米廟鎮現有29個行政村,總面積94.03平方千米,人口42097人(2017)。該鎮歷史文化悠久,曾是國、郡、縣的首府,境內有王河盤仰韶文化等文化遺址,是
唐朝大詩人
劉希夷的故鄉,1997年被國家體委命名為“全國武術之鄉”,還是河南曲劇發祥地之一。
歷史
悠久的歷史。米廟鎮周為王畿之地,秦屬三川郡,
西漢為周承休國國都,
東漢為嘉美國治所,隋置汝州,唐、宋、元、明、清均為汝州直隸州,1912年屬臨汝縣,1988年撤縣建市,屬汝州市。米廟鎮是革命老區,解放前叫正義鄉,北部的八個行政村是皮定均、徐子榮領導的豫西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部的十幾個行政村全部是根據地抗日游擊區,全鎮建有民兵組織和人民政權、臨汝抗日縣政府縣長黨鋒曾長期在於窯村居住,在那烽火連天的抗日戰爭年代,米廟鎮人民在臨汝縣抗日縣政府的領導下,同日本
帝國主義、
國民黨反動派和土匪武裝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境內曾發生過:棗樹廟戰鬥、黃澗河伏擊戰、黃莊反掃蕩戰鬥和張魯莊二十七烈士恂難戰鬥,以及尚莊民兵轉戰五百里,成功護送盟軍美國飛行員等重大事件。湧現出汝州市唯一一個女烈士馬英和民兵烈士尚山、尚興、魏大山、宋古堆、宋連須,以及二十位八路軍烈士的悲壯事跡。
地理環境
米廟鎮位於河南省西南部,地處汝州市東部,西連市區,東鄰焦村鄉,南接紙坊鄉,北靠大峪鄉,南部是汝河沖積平原,中部為緩坡丘陵,北部是嵩箕山區,全鎮總面積9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13萬畝
行政區劃
下轄29個行政村,94個自然村,247個村民組,總人口42097人(2017)。
經濟
米廟鎮物產富饒,農業基礎條件好,現已形成優質
小麥、高產
玉米、無公害
蔬菜、高等級
菸葉四大生產基地。林果業發展迅速,
畜牧養殖業在大農業中地位凸顯,是汝州市生豬生產基地和養牛示範鄉鎮。礦產資源種類較多,儲量豐富,易於開採。現已探明的有46種,主要有原煤、黃金、鋁釩土、高嶺土、花崗岩、矽石、麥飯石、礦泉水等。其中原煤儲量2億噸,
黃金儲量3.5噸,高嶺土儲量75萬噸,黑色花崗岩遠銷東南亞,礦泉水富含多種微量元素。
文化
鎮政府駐地米廟街是漢代周承休國故都南城。鎮境西北隅的千年古剎風穴寺,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境北部為嵩箕山系余脈,古樹參天一片林海,是汝州有名的國家級
森林公園。鎮境東有安溝、西有馬廟兩座中型水庫、南部是汝河沖積平原,全鎮三面環水,一面臨山,土地肥沃,林茂糧豐,是河南省平原綠化先進鄉鎮之一。特別是“一文、一武”兩大民間文化藝術資源,使米廟鎮蜚聲中外。“一文”就是
戲曲之鄉,米廟鎮是河南第二大劇種--河南曲劇成長的搖籃,一九八七年河南省文化廳命名的“河南省先進文化中心”和一九九八年河南省政府命名的“河南省民間藝術之鄉”。“村村鑼鼓響,寨寨唱大戲”,在戲曲之鄉米廟鎮已成為當地的一大景觀。“一武”就是武術之鄉,一九九一年米廟鎮被河南省體委命名為“河南省武術之鄉”,一九九三年又被國家體委命名為“全國武術之鄉”。米廟鎮“一文一武”兩大民間文化藝術資源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正確引導下,已經成為惠及全民造福子孫的一項公益事業,為促進米廟鎮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交通
鎮政府距汝州市中心只有6公里,市8路、10路公車通往鎮政府所在地。207國道從鄉境西部穿過,山汝線、米郭線以及325省道候飯線自東向西橫貫全鎮,與大季線縱橫交匯,全鎮每個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已形成了以幹線公里為骨架,以縣鄉公路為脈絡,縱橫全鎮,聯通周邊,乾支結合,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我鎮小城鎮建設發展迅速,以米廟街為中心,設計在省道候飯線東西延伸2.5公里的嘉美大道,正在建設中。
旅遊
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仰紹文化遺址多處,漢代承休故城遺址,現存兩城一寨,保持完整,有極高的開發價值,石榴嘴寨雄奇險峻,於窯龍鳳山、九窯原始森林,風光秀麗,氣象萬千,是發展旅遊業的絕好自然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