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驢肉

臘驢肉

臘驢肉是精選肥瘦相間的新鮮驢肉,配以陳皮肉桂白芷等中藥材,再加入調味料採用特殊工藝製成。驢肉含有高蛋白,低脂肪,特別適合老人、兒童、體弱者和病後調養的人食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臘驢肉
  • 主要原料:新鮮驢肉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輔料陳皮肉桂白芷
產生背景,起源,盛傳時代,吃法,臘驢肉各地風情介紹,臘驢肉簡介,臘驢肉的製作,加工與特點,加工,產品特點,

產生背景

起源

臘肉,"烯於陽而煬於火"(《易經》),是先民原始保存食余狩獵之物方法,初為乾肉,亦稱"脯"。臘肉之臘,讀xi,北方民間多讀為la,有人推測與臘月之"臘"在字型演變簡化中"形、音"歸一,實是源於商周時臘月盛祭,官至民宰殺牲畜,臘肉多在此季製作。但其法已不再是簡單的"烯於陽而煬於火",而是有了專職人員、醃製程式,作為宴賓之品。如《周禮·天官冢宰第一》記載宮廷膳食機構、人員配額和具體職責分工,就有"臘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臘人掌乾肉……"再如周八珍之一的"熬",先將生牛肉捶打成薄片,去筋膜後攤於草蓆,將鹽與切細的桂皮、薑末撒在上面醃製,等肉干後就可以吃了。歷史上,臘制食品與吃法延續發展,如秦漢名菜胃脯,隋唐宮廷菜金齏玉膾與鮸魚乾,宋代的旋與蝦臘,遼金的鹿脯等。

盛傳時代

元明時,長治的臘驢肉始有盛名。長治位於"太行天下脊"(傅山詩句)的上黨腹地,坡陡溝深,"灰毛驢驢上山,灰毛驢驢下",驢是人們日常交通與運輸工具。後來特殊的驢戶與驢市出現,有了大量老殘之驢被製成臘肉出售,久之形成獨特的製作臘驢肉工藝,傳統技法有"九"字訣:即是肉分九個部位切塊,九個時辰浸泡,九種調料滾煮,再入雙九香草藥老湯,壓石塊九個時辰煨燉,最後出鍋九個時辰晾曬。清光緒年間,是長治臘肉極盛時期,以南街黃家、東街孫家、西街李家製作的最為著名。《名食掌故》記秘方由黃家後人傳承,其門徒多在長治食品公司操業,保持傳統風味特色。但細視其製法是在創新中傳承,與遠古臘制相比,重於"鹵醃"而輕於"曬乾",製成的臘驢肉,色澤鮮艷,肉質細嫩,清香可口,味美怡人,是佐餐下酒的美味,1982年被評為山西省名優產品。因滷煮時加入二十餘種草藥和調料,成品易存放,具有療疾滋補功效,1994年還在全國首屆保健精品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臘驢肉

吃法

長治臘驢肉吃法,除了切片下酒、剁碎制湯,還可夾入酥火燒甩餅中一起吃,是典型的"面菜結合"晉式美味。火燒、驢肉與涼粉,是舊時潞安(長治古為潞安府)三寶。相傳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沈簡王朱模,曾居住於潞州皇城,常獨自遊蕩街巷,餓時最喜吃小攤上的臘驢肉與酥火燒。一次這位朱模王突發奇想,將臘驢肉夾入酥火燒而吃,別有風味,於是精選送入京城供皇室品嘗。到嘉靖帝時,已被列入貢品
後來人們仿此將臘驢肉捲入甩餅而食。長治甩餅亦為當地名食,因起源於潞城,又稱潞城甩餅。相傳唐明皇李隆基任潞州別駕時,微服私訪至潞城縣南門口,雨中主僕二人走進一家拉麵火燒鋪落腳,想吃碗"拉麵"。結果店夥計和面時,放的水多了,"晃條"拿不住,將麵團掉進油盆里。店主靈機一動,趕緊取出麵團,置面板擀成圓餅,抹上油,撒上椒鹽面,因麵團有收縮性,就擀一擀,甩一甩,待厚薄均勻,立刻放在打火燒的鏊上烙制。李隆基邊吃邊問:"這叫什麼餅?又薄又軟又好吃。"店主支支吾吾說不上來。李隆基說:"我看你的餅是甩圓的,就叫'甩餅吧'"。這種麵食技藝傳承至今,在潞城民間大姑娘、小媳婦都會甩兩下。後來甩餅捲入臘驢肉,稱為驢肉甩餅,深受百姓喜愛,民諺有"要想真解饞,咱到甩餅攤,飽飽吃一頓,如同小過年。"驢肉甩餅在首屆中國太原國際麵食節上獲得金獎,先後於2001年和2004年被評為山西名吃和山西名小吃。現在太原名店全晉會館製作的驢肉甩餅,已成為來長治遊客必吃的特色風味。
朱模與李隆基在老百姓的眼中都是貴人。將好的東西粘上些貴人的貴氣,似乎更好了一些,於是便有生動的傳說。傳說終歸是傳說,但長治臘驢肉在傳承臘肉技藝中創新,吃法上與當地麵食名品酥火燒與甩餅的結合。

臘驢肉各地風情介紹

“潞邑”古時也稱“潞安府”,即今天的長治市, 臘驢肉為長治市傳統名特食品,據傳說起源於隋末唐初年間,盛名於清朝中期,不僅在府八縣享有盛譽,在京津等地頗受歡迎,而且是皇家專用貢品.俗話說“潞安府三件寶:臘肉涼粉酥火燒”,這裡的臘肉專指砂鍋驢肉.因製作創始於臘月而得名,它以新鮮驢肉為主料,既不用淹制也不需熏乾,而是專門有一套獨特的製作工藝.長期以來,臘驢肉以其考究的做工,獨特的風味,聞名遐邇,載譽古今,博得各方人土的交口稱讚.在肉類中,驢肉因肌間結不甚發達,故享有"天上龍肉,地下驢肉"之美稱.逢年過節,招待親朋好友,或者外地人到長治,皆一飽口福為快.
古往今來,潞邑臘驢肉都是佐餐的佳品,同時也見證了長治古樸勞動人民的幾多風雨幾多歡笑,據傳“潞邑臘驢肉”擁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清光緒三年,山西持續大旱,樹皮草根食盡,餓殍遍野,人相食.臘月二十三潞安府知府無力向皇宮進貢.將府衙內兩頭驢宰殺,特製一鍋臘驢肉,用草紙、麻紙、紅布、分塊逐層包裝,逐級上轉向皇宮進貢.慈禧太后品嘗後,醇香可口,回味深長,大悅.遂問侍者"何方貢品?".侍者答:"潞安府貢品".慈禧太后聞言後,百感交集說:"原來為故地潞邑之特產,驢肉可安心氣,主治愁憂不樂".(註:相傳,慈禧太后出生於潞安府--今長治市)得知潞安府現狀,下旨特批十二萬石糧,以賑災民.此後,潞邑臘驢肉被定為皇家專用貢品,成為慈禧太后每餐必食之佳肴,潞邑臘驢肉也在潞安府名聲大振.

臘驢肉簡介

屬鳳翔特產的臘驢肉。創製於清鹹、同年間。臘制工藝是:先將退役老驢宰殺,去蹄,選其四腿和筋肉,淋淨血水,懸掛晾曬浮水,乾後切塊入缸內,分層加入硝鹽,上壓巨石,月尋取出,白天掛於陽光下晾曬夜間擠壓,排除水分再用松木水加五香調料煮熟,拎出後再浸入驢油及原汁湯內之火加熱,僅燙提浸多次,到一定程度拎出。冷卻後肉塊表面可出現霜狀結晶。其切片顏色鮮紅,呈半透明狀,質細膩,酥而有筋,五香噴鼻,餘味回長。若選驢鞭做原料,配用上等調料臘制就成為譽滿關中的“錢肉”。

臘驢肉的製作

配料標準 1、主料:生驢肉15公斤。2、輔料:食鹽450克,砂仁5克,肉蔻10克,草蔻5克,陳皮10克,肉桂10克,丁香10克,粉草5克,蓽拔5克,廣木香10克,白芷20克,山桂20克,草果5克,良姜10克,桂皮10克,大茴香10克,五味子10克,將以上16種香料(中藥)混合,按每15公斤肉需用配方中藥50克(即1付),分裝於5個白紗布袋內,可以煮肉5次。
臘驢肉

加工與特點

加工

1、原料整理:選用衛生合格的新鮮驢肉,按肉的部位,沿肉縫分別切成1~2公斤重的肉塊。然後放在缸中用清水浸泡12小時左右,排出肉內污血,再用清水沖洗乾淨。
2、預煮:把浸泡洗淨的肉塊放入鍋內水煮,放花椒35克、大茴香25克、小茴香35克,食鹽200~300克,加水略過於肉麵。迅速加溫,旺火煮沸。從煮沸時計,老驢肉煮3~4小時,小驢肉1小時左右,達到八成熟為止。中間每隔半小時左右,用鐵叉翻動一次,並不斷撇去浮油。煮好後用鐵叉撈出,用馬蓮根刷之,刷去附在肉上的料渣及血沫,放在盤內晾涼。
3、燜煮:用帶耳砂鍋,其中有兩層砂蓖。裝鍋時先放底蓖,將中藥紗布袋放入底蓖中間,周圍放上煮好的驢肉塊,肉厚難熟的肉塊放在下層,肉嫩易熟的擺在上層。倒入老湯(燜煮過驢肉的湯汁),加水添滿鍋,並將預煮時剩餘的食鹽放入,然後放上層砂蓖,壓上小青石塊。加熱煮沸以後,壓火燜煮,每隔20分鐘加湯一次,不時地撇去湯麵上的浮沫、浮油。燜煮時間,隨季節氣溫和肉的老嫩而定,一般為4~5小時。 燜煮成熟後,在夏季稍放一會,熱湯撈出;冬季要冷湯撈出,並可帶少量湯汁。成品率約為55%~60%。

產品特點

肉色紅潤,鮮艷發亮,肥肉不膩,瘦肉不柴,香辣可口。
臘驢肉以鳳翔鐵溝村產最為出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