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簡介
肩峰下間隙又稱
岡上肌出口或肱骨上間隙,上緣是喙肩弓,由肩峰的下緣、
喙肩韌帶和喙突組成,下緣包括肱骨大結節和
肱骨頭上部,位於肩峰下間隙中的是肩袖肌
肌腱、
肱二頭肌長頭腱、肩峰下及
三角肌下滑囊和盂肱
關節囊的上部。在上肢上舉過程中大結節移動並靠近肩峰, 使間隙變窄,其間任何組織發生病理改變均可導致SIS。
危險因素和預防
肩峰撞擊綜合症是
肩痛最常見的原因。它是由
上臂上舉後
肩袖受到肩峰的壓迫造成。肩袖是由崗上肌,崗下肌,
肩胛下肌和
小圓肌這四塊肌肉的
肌腱構成,這些肌肉包繞
肱骨頭,起著上提和旋轉
肩關節的作用。肩峰是
肩胛骨的前緣,它在
肱骨頭的上方,當臂上舉時,肩峰檫過或撞擊肩袖的表面。這就造成了肩關節的疼痛和
活動受限。肩峰撞擊在年青的運動員和中年人中比較常見。疼痛可能是由於
滑囊炎或肩袖本身的
肌腱炎引起,也可能是由部分的
肩袖撕裂造成。經常做上舉運動的游泳,棒球和網球運動以及建築工和油漆工都特別容易受傷。
肩峰下撞擊綜合徵一般由於過度用肩或反覆肩部損傷引起,故平時應該:急性發作期應保持肩部固定,少活動;2,緩解期注意適當鍛鍊,避免暴力,過重,外傷的刺激;注意肩部保暖.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肩部疼痛和
活動受限,疼痛通常以
肩峰周圍為主,有時可放射至
三角肌止點區域,尤其在
肩關節外展到60~120°時,疼痛最明顯,部分患者有夜間痛,側臥壓迫患肩時疼痛加重。X線檢查可發現
肱骨大結節硬化、囊性病變或者
骨贅形成、肩峰前緣硬化或骨贅形成、肩峰下間隙變窄等變現,尤其是
岡上肌出口位可明顯顯示肩峰的形態。
開始的症狀可能很輕微。疼痛可能從肩部放射到前臂,在上舉或持物時產生疼痛加重,運動員可能在投擲或打網球時產生疼痛。當疼痛不斷發展後,會產生夜間痛。上肢的力量或
運動幅度可能減小。可能不能把手放到背後,做系扣解扣的動作。在嚴重的病例活動的喪失可能造成凝凍肩。在急性
滑囊炎時,肩部會有明顯的觸痛。
肩關節在各個方向的運動都有限制和疼痛。
評估與診斷
參考 Nikolaus 等提出的:診斷標準,當滿足以下 5 項標準中的 3 項,則可診斷為
肩峰下撞擊綜合徵:
②上肢外展時痛弧征陽性;
③與被動活動相比,肩關節主動活動時疼痛明顯;
④Neer 撞擊試驗陽性;
1. Neer測試:檢查者一手固定患者肩胛,另一手將患者上肢前屈,出現疼痛為陽性(圖1)。
2.Hawkins測試:檢查者一手固定患者肩胛,另一手使上肢前屈90°,然後內旋肩關節,出現疼痛為陽性(圖2)。
3.empty can測試:患者手臂90°外展,接著內旋並前傾30°,檢查者施以阻力,患者抵抗阻力外展,如出現無力或疼痛為陽性;提示岡上
肌腱病變(圖3)。
4.Speed測試:前臂
旋後、肘伸直,肩抗阻前屈;如結節間溝處壓痛,則Speed’s Test(+),提示
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病變(圖4)。
5.Yergason測試:屈肘90°,前臂旋前,患者抗阻旋後同時外旋
肩關節,如結節間溝處疼痛,則Yergason‘s test(+)。提示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病變(圖5)。
康複方案
1.康復治療應分階段進行:
①保護階段:繃帶制動和在疼痛閾下肩部輕微活動;
②有控制的活動階段:漸進性增加活動時間。
2.針對活動範圍受限的康複方案:
①保護軟組織和關節的完整性以及無痛動作的靈活性;
②有控制的活動階段:主動活動範圍升高到疼痛點和被動關節活動技術。
3.針對不正常的力學特徵的康複方案:
①姿勢矯正;
②如有必要使用外部輔助設施(繃帶或夾板);
③先改善穩定性,再增加活動度。
4.改善活動範圍的康複方案:
①在無痛範圍內開始迴旋肌鍛鍊(如在
肩胛骨平面上抬);
②肩胛骨穩固訓練;
康復原則
康復治療
運動控制/力量訓練 2 ~3 組 10 次,從黃色,到紅色,到綠色,藍色 逐次提高阻力
第一階段
1. 對抗肩內旋 (休息/中立位)
從靠近腹部的地方開始,牽伸彈力帶遠離腹部,然後緩慢返回原位。可以在腋下放置毛巾保持舒適並防止關節外展從外旋位開始向腹部移動,然後緩慢復位。可以在腋下放置毛巾保持舒適並防止關節外展 。
2. 對抗肩外旋(休息/中立位)
從外旋位開始向腹部移動,然後緩慢復位。可以在腋下放置毛巾保持舒適並防止關節外展 。
3. 對抗肩後伸訓練
上臂前屈45度左右開始,握緊彈力帶後伸,並保持
肘關節的屈曲。
4. 對抗肩胛後伸訓練
屈肘,雙手握
彈力帶於胸前,肩胛間區肌肉用力,使左右
肩胛骨向中間靠近,雙手外旋牽拉彈力帶,而後緩慢回位。
5. 對抗肩胛前伸訓練
仰臥位 平臥位,肩前屈90度,肘關節完全伸直位,手握彈力帶向著天花板的方向前伸,並使肩胛骨離開桌子/治療台。
上肢前舉,並保持肩關節放鬆,避免聳肩。可在鏡子前訓練,或置對側手於肩上。
7. 收下頜部 同時後伸肩胛 (姿勢訓練)
坐位或站位,內收下頜部,同時向後向下後伸肩胛 ,避免前屈或後
伸頸部,保持目光向正前方。
第二階段
1. 肩外展 肩胛平面 (0°-90°)
站立位,腳踩彈力帶一端,同側手握彈力帶另一端,拇指朝上,前舉到肩膀水平 90度。注意保持在肩胛平面,介於正前和身體側方,暨水平面外展約30度。緩慢回位後重複。
2. 肩前屈 (0°-90°)
站立位,腳踩彈力帶一端,同側手握彈力帶另一端,拇指朝上前舉到肩膀水平 90度。注意保持向正前方。緩慢回位後重複。
3. 外展位 肩外旋訓練 (45°-90°)
站立位 面對門,上臂置於水平面同肩高度 或略低位, 保
持肘關節屈90度。 手握彈力帶 外旋 45度 到90度。 緩慢
回位並重複。
4.外展位 肩內旋訓練 (45°-90°)
站立位 背對門,上臂置於水平面同肩高度 或略低位, 保持肘關節屈90度。 手握彈力帶 內旋 90度 到45度。 緩慢回位並重複。
5. 四足體位 伏地挺身 + “駱駝背”訓練
四足支撐體位,與肩同寬。雙臂向下撐 使上背部弓起如駱駝背。 緩慢回位後重複。
6. 俯臥位 肩水平面外展 +肩胛後伸 呈 “T”形
俯臥位 肩水平面外展 ,肩胛向脊柱方向後伸 身體呈“T”形,拇指朝向上(天花板),緩慢回位並重複。
7.俯臥位 肩前屈 +肩胛後伸 呈 “T”形俯臥位
肩關節前屈,肩胛向脊柱方向後伸 身體呈 斜“T”形,拇指朝向上(天花板),緩慢回位並重複。
第三階段
(繼續第二階段的練習,並增加以下新的訓練)
1. Bodyblade 震動槳 低於60°
站立位,手握Bodyblade震動槳於肩胛平面 保持肩低於60度進行水平與垂直面的震動對抗訓練。如果沒有疼痛且肩胛部控制良好的情況下,可以進行高於60度的訓練。
2. Bodyblade 震動槳 高於60°
站立位,手握Bodyblade震動槳於肩胛平面 保持肩高於60度進行水平與垂直面的震動對抗訓練。
3.割草機 啟動訓練
彈力帶一端繫於床或重沙發的支撐腳,前屈髖膝軀幹手握彈力帶另一端。向斜後上方牽拉彈力帶並後伸髖膝軀幹,肩外展外旋90度 屈肘90度。緩慢控制下復位並重複。
4. 前臂伏地挺身 + 水平前伸
前臂伏地挺身 位,上背部下陷後雙肩向前 同時腰腹用力,使上背部弓起。緩慢回位並重複。
牽拉訓練
30 秒, 一天 3 組
1. 平臥位胸椎後伸枕巾牽拉
毛巾卷縱向置於
胸椎後,平躺並使雙上肢置於身體外側,掌心向上(天花板)
上臂外展, 曲肘 前臂置門框如下圖。 軀幹緩慢轉向對側,直到感覺到了胸肌牽拉感。
3. 肩關節後 牽拉訓練 水平內收前屈90度 水平面內收肩關節對側手在
肘關節處 加力幫助牽拉
4. 肩外旋 拐棍 牽拉訓練
受累上肢屈肘 手握拐棍一端;健側握拐棍的另一側 用力通過拐棍對 外旋加壓
5. 肩內旋 毛巾牽拉訓練
雙手握毛巾如圖示,患側在下,健側在上並用力提拉,牽引患側內旋。
6. 肩前屈牽引訓練
階段 1, 仰臥雙手握拐 肘伸直位 肩前屈直至感到牽拉 如圖;階段2,3立位靠牆 手向上滑動,緩慢靠近牆面以增加牽引如圖。
上述康復指導方針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各個康復階段的運動訓練也不是完全分開的。康復的訓練方法和目標應該根據患者本身、病理和康復要求來調整。任何訓練方法都不能被看做是規程,而應該被看做是進行康復訓練的指導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