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減重膳食

肥胖症/減重膳食

1.減重膳食(lose weight diet,LWT),又稱肥胖症膳食,屬於治療膳食的一種,其基本原理是通過把控能量攝入與消耗間的平衡關係來達到減重的目的。

2.治療膳食(therapeutic diet),也稱調整成分膳食(modified diet),是根據患者不同生理病理情況,調整膳食的成分和質地,從而起到治療疾病和促進健康作用的膳食。

3.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結合身高和體重用於判斷人體超重/肥胖與否和程度的指數,計算公式為體重/身高2(kg/m)。我國成人BMI的切點為:18.5≤BMI<24kg/m為正常體重範圍,24≤BMI<28kg/m為超重,BMI≥28kg/m為肥胖。

4.肥胖(obesity):由於體內脂肪的體積和(或)脂肪細胞數量的增加導致的體重增加,或體脂占體重的百分比異常增高,並在某些局部過多沉積脂肪,通常用BMI進行判定。肥胖的主要定義即基於BMI做出,在一些情況下(如代謝綜合徵),也酌情採納權威國際學術組織(如WHO、美國糖尿病學會等)推薦的相關診斷指標(如腰圍,腰臀比)。

5.超重(overweight):介於正常和肥胖間的身體狀態。通常以24≤BMI<28kg/m作為判斷標準。

6.兒童肥胖(childhood obesity):WHO推薦以身高標準體重法對兒童肥胖進行判定,同等身高、營養良好的兒童體重為標準體重(100%),±10%標準體重的範圍為正常。>15%為超重,>20%為輕度肥胖,>30%為中度肥胖,>50%為重度肥胖。

基本介紹

  • 作者:程懿
  • 職稱:營養師
  • 單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臨床營養科
  • 貢獻:撰寫
背景,常見分類,

背景

近二十年來,我國超重/肥胖的患病率逐年增長,呈流行態勢。中國健康營養調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的數據顯示,從1993年至2009年的17年間,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從13.4%增加至26.4%,總體呈線性增長;成年人腹型肥胖的患病率從18.6%增長至37.4%,平均年增長1.1%,顯著高於超重/肥胖的增長速度。肥胖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代謝性疾病和腫瘤的潛在危險因素。減重治療包括生活方式(膳食和體育運動)調整、內科藥物及外科手術治療等多種手段。科學合理的營養治療聯合運動干預仍是目前最有效、最安全的基礎治療。然而,以營養和生活方式干預為核心的肥胖/超重管理必須與特定的地域性飲食習慣及社會文化相適應。

常見分類

1.限能量平衡膳食(calorie-restricted diet,CRD)
一類在限制能量攝入的同時保證基本營養需求的膳食模式,其宏量營養素的供能比例應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
2.低能量膳食(low calorie diet,LCD)
一類在滿足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水這五大營養素的基礎上,適量減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將正常自由進食的能量減去30%~50%的膳食模式。通常需要在醫生監督下進行。
3.極低能量膳食(very-low calorie diet,VLCD)
通常指每日只攝入400~800kcal(1kcal=4.2kJ)能量,主要來自於蛋白質,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受到嚴格限制。機體處於飢餓狀態,因其能引起瘦體重減少、痛風發生風險增加以及電解質平衡紊亂等不良反應並不作推薦。該方法必須在醫生/臨床營養師的嚴格指導下進行,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4.高蛋白質膳食(high protein diet,HPD)
高蛋白質膳食是一類每日蛋白質攝入量超過每日總能量的20%或1.5g?kg-1?d-1,但一般不超過每日總能量的30%(或2.0g?kg-1?d-1)的膳食模式,該模式又被稱作阿特金斯減肥法。
5.輕斷食模式(intermittentfasting)
也稱間歇式斷食,一類採用5+2模式,即1周中5天相對正常進食,其他2天(非連續)則攝取平常的1/4能量(約女性500kcal/d,男性600kcal/d)的膳食模式。
參考文獻
[1]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專家共識(2016年版).中華糖尿病雜誌2016年9月第8卷第9期525-540.
[2]醫學營養學/黃承鈺主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3]臨床營養學/焦光宇等主編.—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