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肖姓
- 外文名:Xiao
- 原名:蕭姓
- 百家姓排行:第三十位
- 占漢族人口:百分之零點七
- 年代:20世紀70年代
必要說明,研究考證,歷史發展,尋根溯源,得姓始祖,繁衍播遷,傳統文化,郡望堂號,宗族特徵,肖氏名人,
必要說明
2019年公安部發表的全國姓名報告中,肖姓在百家姓中的排位變為第三十三位。
歷史上曾寥若晨星地冒出過“肖”姓,如在漢朝時期也出現過肖姓,但之後便很少有記載,到明朝時期襄城出現過一個叫肖靖的解元。
研究考證
肖與蕭
“蕭”與“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時兩姓就已並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蕭”姓兩千多年來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漢代以後卻難尋蹤跡,這從各時代的姓譜中可以得到證明。
半個世紀前,“蕭”姓很多,“肖”姓則罕見。《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和《漢字簡化方案》頒布以後,很多人認為“蕭”是“肖”的異體字,或認為“肖”是“蕭”的簡化字。於是不少“蕭”姓者為書寫簡便,把“蕭”寫作“肖”;一些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為“蕭”姓者辦理身份證、戶口登記、入學手續時,也常將“蕭”寫作“肖”。因此,近幾十年來,“肖”姓多了起來(不排除部分人原本姓“肖”),甚至大有取代“蕭”姓的趨勢。 如《深圳姓氏談》載:“肖姓亦即蕭姓,蕭俗作肖。
源出於子姓。春秋時,宋國勇將南宮長萬攻打魯國被俘,幾個月後放回宋國。公元前682年秋,與宋閔公於後宮博戲。閔公無意嘲笑了長萬曾當俘虜,長萬頓時惱羞成怒,打死了宋閔公,又殺了幾個大臣,立公子游為國君。宋國群公子紛紛逃往蕭邑(今安徽蕭縣)。蕭邑大夫大心組織軍隊,殺逐南宮長萬及同黨,平息了內亂。宋閔公的弟弟桓公即位後,把大心封在蕭為附庸國,稱為蕭叔,其後人就是蕭氏即肖氏。
《現代漢語規範字典》獨樹一幟,它把“肖”注成唯讀 Xiào 的單音字,字頭下的第二個義項就是“姓”。這樣處理,“肖”與“蕭”就完全脫鉤,“肖”已成為獨立於“蕭”姓之處的另一個姓,讀音也變成了去聲的 Xiào。
從國家有關部門頒布的語言文字的規定看,“蕭”與“肖”既非異體關係,又非繁簡關係。所以“‘肖’也作‘蕭’”、“‘肖’同‘蕭’”等說法不可取。“‘蕭’俗作‘肖’”的說法如何呢。因為“肖”不是“蕭”的簡化字,二者又非異體關係,所以一些工具書的編者就把“肖”看作“蕭”的俗體字。實際上“某俗作某”是一種很模糊的說法。 但未受到建國後的一場文字改革衝擊的全球其他地方,如香港,台灣,東南亞等,所有的蕭家人都是姓“蕭”的,沒有一個人寫姓“肖”。
一個人的名字是自己的,但是一個人的姓氏卻是祖宗傳下來的,中國人最講究傳統了。古人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畢竟,“肖”姓畢竟是不規範的姓,不是所有蕭家人的姓啊,蕭何祖宗泉下有知,也不會瞑目的。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後,全國已有越來越多的姓“肖”者改回姓“蕭”。 由於時間已過數十年了,有些年輕的姓“肖”者可能並不知自己原系蕭家人(從身份證看,其爺其父等,均也已寫姓“肖”),以輕易否認自己是蕭姓人。
其實, 這些人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考證: 1、如宗祠,不管建國後蕭姓如何被改,但建在各地蕭姓聚集地的蕭家宗祠上的“蕭”字是不會改的。 2、問長輩,特別是一些上了60歲以上年紀的長輩,他們在小時候,在年輕時一定用過姓蕭。 3、祖墳,祖上的墳墓上刻的字一定是蕭字等等。 但不管考證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當代中國,寫姓肖者中,有99%都是原來的姓蕭者,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
歷史發展
尋根溯源
- 源流一
蕭姓原出於子姓,在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名將名叫南宮長萬,在攻打魯國時戰敗被俘,被囚於後宮,幾個月後才回到宋國,宋閔公為此曾多次取笑他,長萬因被觸痛處而惱羞成怒,一次乘酒興殺死了閔公,並從此公開叛亂,另立公子游為君。宋國群公子紛紛逃往蕭邑(今安徽省蕭縣西北)。後來宋國微子之後大心率王族弟子及隨從組建的軍隊,誅殺了南宮長萬,平息了這次叛亂,扶閔公之弟御說繼位,是為宋桓公。宋桓公因大心平叛有功,就把大心封於蕭地,以為附庸,建立了蕭國,稱大心為蕭君,人稱蕭叔大心。公元前五九七年蕭被楚所滅,其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蕭姓。大心也就被後人尊為蕭姓的得姓始祖。
對於說法一,有這樣生動地描述:春秋時,宋國有一員猛將叫南宮長萬,在攻打魯國時被俘,魯莊公把他囚禁在後宮中,幾個月後才把他放回宋國。公元前682年秋的一天,宋閔公同南宮長萬在後宮博戲(古代的一種賭局),閔公的寵姬也在旁邊觀看。長萬看著她們說:"還是魯宮的美女漂亮,天下諸侯沒有比做魯君更快活的了。"閔公一向以這幾個姬妾的姿色自矜,聽了這話很不高興,就嘲笑長萬說:"像你這種當俘虜的人怎么懂得美不美呢。"這一下觸到了南宮長萬的痛處,他頓時惱羞成怒,一拳就把閔公打死了。接著他又殺死大夫仇牧和太宰華督,另立公子游為君。宋國公子紛紛逃往蕭邑(今安徽蕭縣)。蕭邑大夫是宋國始祖微子啟的後裔,名叫大心,他把這些公族子弟及他們的隨從聚合起來組成一支軍隊,又到曹國請來援軍,逐殺了南宮長萬及其同黨,平息了這次內亂。閔公的弟弟宋桓公即位後,把大心封在蕭為附屬國,稱為蕭叔。蕭國後來被楚國所滅,大心的後世子孫遂以封地命姓,稱蕭姓。
- 源流二
- 源流三
出自少數民族改姓或被賜姓,得姓蕭。漢朝時巴哩、伊蘇濟勒、舒嚕三族被賜姓蕭,兩晉南北朝時契丹巴哩、伊蘇濟勒、部嚕三氏改姓蕭。少數民族中滿族、佤族、傣族、普米族等也有受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的影響而流改為漢姓蕭氏。
- 說法四
金文中“趙”大部分寫作“肖”,所以古肖(讀趙音)姓基本上都是趙姓,如“相邦趙戈”寫作“相邦肖戈”。現肖姓則大部分是“蕭”訛寫而來。
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蕭姓最早發源於今山東省。
先秦時期,蕭姓族人由於國家被滅而散居各地,家族勢小力微。
到了秦漢時期,社會動盪,迫使蕭姓外遷,進入第一個發展遷徙時期。蕭姓經長期遷居,已從原聚居地向四周大量繁衍,且名人輩出,漢相蕭何便是其典型代表,他早年輔佐劉邦起義,在攻占鹹陽後,注意收集秦的律令圖書,郡縣戶口、社會情況等大量資料,為西漢王朝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並助劉邦消滅異姓諸侯王,他的子孫也分別入仕於兩漢,均為高官,為漢朝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家族興旺,幾個較大的郡望即在此期形成。
三國魏晉時期,戰亂頻繁,加上兩晉時期的“永嘉之亂”,士族南遷,蕭姓族人也隨之而徙,播遷於南方諸省,使家族得以進一步發展壯大,南北朝時期,蕭姓顯貴於天下,建立了齊、梁兩朝、繁衍昌盛、人才輩出,使蕭姓發展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
唐宋年間,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繁榮,蕭姓族人一方面文人墨客遍布於天下。在此期間蕭姓也有遷入福建、廣東定居者,至此,在唐宋以前,蕭姓已廣布於我國山東、河南、河北、安徽、北京、福建、廣東等地區。
元明清時期,蕭姓徙居於南方貴州、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省份,名人不斷使蕭姓成為名門,自清康熙末年,蕭姓族人開始了多次入遷台灣,有的還遠播海外,使蕭姓真正遍布於我國南北方各地。現今蕭姓在我國分布較廣,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東、廣東等省多此姓,六省蕭姓約占全國漢族蕭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發布2021年全國姓名報告。根據報告,肖姓分布最多的省份是湖南。
傳統文化
郡望堂號
- 郡望
蕭姓在漫長的繁衍過程中,形成了幾大郡望,據《姓氏考略》所載,主要有三個:
- 堂號
宗族特徵
1、蕭姓族人在家族史上地位比較顯赫,出現眾多的皇族。蕭姓族人曾出皇帝十一人,皇親眾多。
2、蕭姓在歷史上注重文化,文人墨客能詩善畫者眾。如唐宋時蕭姓十個宰相,均為大作家,另外,其宗族詩人畫家也眾多。
3、蕭姓適用楹聯眾多,且具有十分鮮明的時代特色與家族特色。
肖氏名人
姓名 | 年代 | 籍貫 | 備註 |
---|---|---|---|
1903-1989 | 湖南長沙 | 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國家和軍隊的優秀領導人,人民海軍的主要創建者。 | |
1907-2008 | 湖南郴州 | ||
1916-1991 | 江西泰和 | 曾任任華東軍區特種縱隊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 |
1916-1985 | 江西贛州 |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軍的政治工作者。 | |
1917-1993 | 江蘇沛縣 | 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師長兼參謀長等職。一九六四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 |
1938—2019 | 廣東省河源縣 | 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長 | |
1947年生 | 河北滄州 | 作家 | |
1957年 | 遼寧開原人 | 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詳見:蕭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