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療法

耳穴療法

《耳穴療法》是一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中醫治療類書籍,作者王紅偉。書中的耳穴療法是通過對耳廓特定點的刺激來防治疾病的一種醫療方法。

耳穴療法在我國歷史悠久,並廣泛流傳於民間。現在世界上已有近百個國家加入了研究、發展、推廣這一療法的行列。該療法能治常見病、多發病幾乎已包括其中。其治療手段簡單,主要通過針(刺)、壓(按壓)、灸(艾灸等)、脈衝電流等數種措施進行刺激;取材容易,經濟價廉,便於攜帶,療效確切,尤其對一些慢性病症,療效較為卓著,而且具有安全、無痛苦、無副作用等優點,易於推廣套用。

基本介紹

  • 書名:耳穴療法
  • 作者王紅偉
  • 定價:35.00元
  • 出版社: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耳穴療法圖書,基本信息,作者簡介,圖書目錄,耳穴療法簡介,耳穴療法分類,

耳穴療法圖書

基本信息

書名:《耳穴療法》
書號:978-7-5345-9576-9
分類:中醫 治療
●跟“金針”傳人學看耳識病
●三分鐘就能學會的家庭實用中醫妙方

作者簡介

王紅偉北京中醫醫院“金針”王樂廷門內傳人,又拜國醫大師賀普仁、針灸專家程莘農為師。擅長中醫針灸、正骨按摩、耳穴療法、火罐療法等。現為中華醫學會會員,中國針灸學會會員、研究員,“米針”發明人,北京疑難病專業委員會會員。
耳穴專家王紅偉耳穴專家王紅偉

圖書目錄

五臟六腑關係圖
五臟相生圖
心肝關係示意圖
心脾關係示意圖
心腎關係示意圖
心肺關係示意圖
肝脾關係示意圖
肝肺關係示意圖
肝腎關係示意圖
脾肺關係示意圖
脾腎關係示意圖
腎肺關係示意圖
腑臟功能簡要示意圖
腎與沖任、胞宮關係示意圖
氣的生成與作用示意圖
津液生成、輸布、排泄示意圖
氣、血、精、津液相互關係示意圖
腎的生理病理示意圖
腎與各髒之間病理關係示意圖
肝病諸證之間關係示意圖
脾胃諸證與其他各髒關係示意圖
耳穴治療篇 / 11
耳穴診斷/ 13
常用耳穴治療方法/ 15
耳穴針刺法
耳穴貼壓法
耳穴灸法
耳穴磁療法
貼膏法
刺血療法耳廓前面結構
耳廓背面結構
耳穴一
耳穴二
實用耳穴
實用耳穴二
實用耳穴三
實用耳穴四
看耳識病 / 39
實用耳穴處方 / 125
實用耳穴處方一/ 126
十止
六對
利五官
四抗一退
調整三
兩補
三健
催理  降解  利安斂
實用耳穴處方二/ 137
內兒科疾病
外科、皮膚科疾病
眼耳鼻喉科疾病
婦產科疾病
其他
實用耳穴處方三/ 156
附錄:全息生物“米針”療法 / 165
參考文獻 / 170

耳穴療法簡介

耳廓的神經、血管最為豐富,刺激耳甲廓、耳甲腔等處,有調整機體內分泌系統以及內臟功能的作用,尤其是刺激迷走神經可影響胰島素值,進而掏食慾,達到減肥的目的。
耳穴療法為什麼有效?
中醫美容減肥方法中有一種刺激耳廓的耳穴療法,而且頗有效果。然而,想必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耳穴療法為什麼這么有效,其實,這主要是因為耳廓與經脈、臟腑、神經關係密切.
(一)耳廓與經脈的關係
從歷史文獻中可以看到,耳與經脈是有著密切關係的,早在馬王堆帛書《陰陽十一脈灸經》中就提到了與上肢、眼、頰、咽喉相聯繫的“耳脈”。到了《內經》時期,不僅將“耳脈”發展成了手少陽三焦經,而且對耳與經脈、經別經筋的關係都作了比較詳細的記載在十二經脈循行中,有的經脈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圍。如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等經脈、經筋分別入耳中,或循耳之前、後;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則分別上耳前,至耳上角;手陽明大腸經別絡入耳合於宗脈。六條陰經雖不直接入耳或分布於耳廓周圍,但均通過經別與陽經相合。因此,十二經脈均直接或間接上達於耳。所以《靈樞·口問》說:“耳者,宗脈之所聚也。”《靈樞·邪氣臟腑病形》亦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共彆氣走於耳而為聽。”
臨床實踐中發現,接受耳針耳穴貼壓治療的病人,有輕微的觸電或氣體流動或一股發熱暖流感由耳廓沿著一定路線向身體的某一部位放射,其經過路線大部分與經脈循行的路線相似。如對針刺經穴循經感傳顯著的受試者、刺激耳穴時出現循經感傳進行了觀察。在104次的測試中,90次所誘發的感傳的循行路線與耳穴刺激互有特異的對應關係,約占86.5%,其餘14例感傳系沿著同名經、表里經或其他無關經脈的路線循行。由此可見,耳與十二經脈的關係十分密切。故而刺激耳廓上的耳穴,具有疏通經絡、運行氣血的功能,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耳廓與臟腑的聯繫
耳與五臟六腑的關係十分密切,是機體體表與內臟聯繫的重要部位。在經典著作中,有關耳與臟腑的關係論述很多。如《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靈樞·脈度》亦說:“腎氣溫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難經·四十難》也說:“肺主聲,故令耳聞聲。”後世醫著在論述耳與臟腑的關係時更為詳細,如《千金方》中說“……神者,心之髒……心氣通於舌,非竅也,其通於竅者,寄見於耳,榮華於耳。”《證治準繩》也說:“腎為耳竅之主,心為耳竅之客。”《釐正按摩要術》中進一步將耳背分為心、肝、脾、肺、腎五部,其云:“耳珠屬腎,耳輪屬脾,耳上輪屬心,耳皮肉屬肺,耳背玉樓屬肝。”以上這些論述,體現了耳與臟腑在生理方面是息息相關的。臨床用電針耳穴胃區,觀察對人體胃電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針刺耳穴胃區對胃電的波幅和頻率,其效應呈良性雙向性調整作用,即針前胃電波幅和頻率偏低者,針後可提高;針前偏高的針後則能降低。提示針刺耳穴胃區對病理狀態下的胃、十二指腸具有良好的改善功能,有恢復其機能正常的作用,說明針刺耳穴胃區對胃功能調整有相對的特異性,更加證實了耳穴和內臟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繫。因此針刺或貼壓耳穴可調節臟腑和器官功能活動,從而治療疾病。
(三)耳廓與神經關係
耳廓的神經很豐富,有來自脊神經頸叢耳大神經和枕小神經;有來自腦神經耳顳神經面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的分支以及隨著頸外動脈而來的交感神經
分布在耳廓上的四對腦神經及兩對脊神經相中樞神經系統的均有聯繫,如分布在耳廓的耳額神經三叉神經下頜支的分支,除司咀嚼運動和頭面感覺外,還與脊髓發生聯繫;面神經除司面部表情肌運動外,還管理一部分腺體。延髓發出的迷走神經和舌咽神經對呼吸中樞、心臟調節中樞、血管運動中樞唾液分泌中樞(嘔吐、咳嗽中樞)等都有明顯的調節作用。來自脊神經耳大神經、枕小神經除管理軀幹、四肢、骨關節肌肉運動以外,還支配五臟六腑的運動。由腦、脊髓部發出的副交感神經和脊髓胸、腰部發出的交感神經(分布在耳廓上的迷走神經屬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在耳廓上伴動脈分布)所組成的內臟神經,對全身的臟器幾乎有雙重支配作用,兩者互相抵抗,而又互相協調,共同維持全身臟腑和軀幹四肢的正常運動。
從耳廓神經分布看出,耳廓與全身有密切聯繫。從耳廓神經分布的顯微觀察,更可以看出耳廓和神經系統有密切聯繫。神經進入耳廓後,從表皮至軟骨膜中會有各種神經感受器:游離叢狀感覺神經末梢、毛囊神經感覺末梢及環層小體;耳肌腱上和耳肌中存在有單純型和複雜型叢狀感覺神經末梢、高爾基腱器官、露菲尼樣末梢及肌梭。由於耳廓含有淺層和深層感受器,在耳穴治療中如手法行針、耳穴按壓、電脈衝、雷射、磁力線等不同刺激方法出現的“得氣”,可能是興奮了多種感覺器尤其是痛覺感覺器,接受和傳遞各種感覺衝動匯集到三叉神經脊束核。然後,由該核傳遞衝動至腦幹的網狀結構,從而對各種內臟活動和各種感覺機能的調節起到重要的影響。
耳穴療法減肥的優點
一是療效顯著。耳針最大的特點是見效甚快,耳針減肥亦是如此。施術後即由飢轉飽,隨後日漸消瘦,適度而止。
二是方便經濟。耳針減肥時,一般不用扎針、埋針,而是使用壓丸法。系將黃豆般大小的粘有小丸之膠布貼於耳,數分鐘便可完成。
三是絕對安全。除使用埋針方有耳廓易致感染之虞外,採用耳穴壓丸絕無副作用。
四是作用廣泛。耳穴都有“一穴多用”的作用,進行耳穴減肥時,往往可以兼治其它疾患,可謂一石多鳥。
耳穴減肥簡單,安全,方便,不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對於上班族的朋友來說是非常適合的。耳穴減肥的同時也可以配合上針灸、刺絡拔罐、中藥等,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每次治療時間是15-20分鐘左右,每次治療間隔時間4-5天左右,這也根據每個的情況而定。
耳穴療法取穴原則:
取穴原則就是指在用耳穴治病時選取耳穴的依據。當疾病確診後,用哪些耳穴進行治療?根據什麼原則選擇穴位?這是採用耳穴治療疾病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取穴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疾病的療效。
取穴原則一般根據下列5個方面考慮。
一、按相應部位取穴:即根據人體的患病部位,在耳郭的相應部位(耳穴)取穴的方法。如胃病取耳穴“胃”,肩關節周圍炎取“肩”穴,膽囊炎取“胰膽”穴等。這種取穴方法,是套用耳穴治療疾病時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許多疼痛性疾病、急性病,患病部位的相應耳穴,絕大多數可以找到敏感點,刺激這些敏感點,往往可以獲得立刻緩解甚至消除病痛的效果。
二、按藏象辨證取穴:即根據祖國醫學中藏象學說的理論,按照各臟腑的生理功能進行辨證取穴的方法。例如,藏象學說認為“心主神明”,故“心”穴可以用於治療失眠、神經官能症、癔病等;又如治療脫髮,藏象學說認為“腎其華在發”,故可取“腎’’穴來治療脫髮,又如治療皮膚病,藏象學說認為“肺主皮毛”,故取“肺”穴治療各種皮膚病,再如治療心血管疾病時,藏象學說認為“心與小腸機表里”,除取“心“穴外,再取“小腸”穴往往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三、按經絡學說取穴:即根據經絡學說取穴的方法。分為循經取穴和經絡病候取穴。
1.循經取穴是根據經絡的循行部位取穴,如坐骨神經痛(後支),其部位屬足太陽膀胱經的循行部位,即取耳穴的“膀胱”穴治療,又如臂之外側痛,其部位屬於少陽三焦經的循行部位,取耳穴“三焦”穴治療,面三焦穴的發現和命名也是這樣來的,再如偏頭痛,其部位屬足少陽膽經的循行部位,故取“胰膽”穴來治療。
2.按經絡病候取穴是根據經絡之“是動病”和“所生病”的病候來取穴。“是動病”——經脈病候的一類,出《靈樞經脈》篇,包括:①經脈循行徑路的病症,如手陽明大腸經。是動則病齒痛頸腫”。②經脈經氣變動引致所連絡臟腑的病症,如手太陰肺經“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又如足少陰腎經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是動則病 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其病主要由經脈傳來,非本臟腑所生,故名“是動”。“所生病”——經脈病候的另一類,也出自《靈樞·經脈》篇,包括:①經脈所絡屬臟腑本身的病症,如手太陰肺經。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渴,煩心胸滿”。②臟腑病延及所屬經脈,反映在經脈據行路徑的病症,如手太陰肺經所生病還有“牖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其病一般由本臟腑所生,並非經脈傳來,故名“所生’。 。是動病”和“所生病’都是經脈及其所絡屬臟腑症候群,如手陽明大腸經的是動病為。大腸手陽明之脈 …是動則病,齒痛、頸腫”,治牙齒痛和頸腫時可取耳穴“大腸”穴,又如手少陰心經的所生病為。心手步陰之脈……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痛”,故耳穴“心”可治療目黃、脅痛、上肢的內側面尺側和掌中熱痛等。
四、按現代醫學理論取穴:耳穴中有許多穴位是根據現代醫學理論命名的,如交感、皮質下腎上腺、內分泌等,這些穴位的功能是與現代醫學的理論是一致的。如交感穴,是現代研究發現此穴有近似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作用而命名的,又如腎上腺穴,是現代研究發現此穴有近似腎上腺的功能而命名的。因此,必須用現代醫學的理論來理解和運用這些耳穴。如胃腸疾患與植物神經系統有關,可取“交感”穴;又如腎上腺所分泌的激素有抗過敏、抗炎、抗風濕等作用,可取”腎上腺”穴來抗過敏、抗炎、抗風濕等。
五、按臨床經驗取穴:按臨床經驗取穴是指在臨床實踐中發現某個(或某些)穴位對治療某病有效,取而用之。如腰腿痛,取“外生殖器。穴,胃痛,取“腕”穴,甲狀腺疾患,取“肘”穴,肝昏迷,取“耳尖”、“結節”放血,老花眼。取“枕”穴等。
所以,每個病症取穴的多寡,應根據病情和上述5點取穴原則,進行全面考慮後選用。
影響耳穴療法效果的因素: 
如果你以為僅僅在耳朵上貼幾下、按摩幾下就能減肥美容,那就錯了, 事實上耳穴療法的效果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主要取決於4個基本因素:診斷明、配方好、穴位準、手法對。
1、診斷明
診斷明是指要清楚地知道或懂得接受耳穴治療的患者是患什麼病,即對疾病要有明確的診斷.明代醫家汪石山說:“既不認脈,又不察形.但問何病,便針何穴,以致誤針成痼疾者有矣。問或獲效,亦偶中耳!”,還指出:“病變無窮,灸刺之法也無窮”。我們古人就告誡要重視明確診斷,治法隨證而變。 要想提高療效,首先必須明確診斷,不僅要知道是患什麼病,還應辯明虛實寒熱。只有在辨證的基礎上才能決定配方和手法,否則就是無的放矢,根本談不上什麼療效高低。 明確診斷,正確辨證(包括臟腑辨證經絡辨證八綱辨證等),是提高耳穴療效的基礎和前提,即它是提高耳穴療效的第一個環節。
2、取穴好
取穴好是提高耳穴效果的第二個環節,它要求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熟練地、靈活地運取穴原則。只有取穴對證,才能取得預期的療效。
3、穴位準
穴位準是提高耳穴療效的另一個基本因素。穴位準不是指機械地按耳穴的解剖部位扎準就算穴位準了,而是指在耳穴的這個區域內扎準敏感點。因為耳穴雖不大,但有它一定的區域,往往是這個區域中的一點,穴位準指的是扎準這個敏感點。這就需要在扎針前仔細地用壓痛法尋找其壓痛點,或用肉眼觀察法尋找其陽性反應,或用良導法探測其敏感點,然後再準確地扎在敏感點上。在臨床治療疾病時,不論是耳針或是耳壓,要想提高療效,就必須取準反應點,這已為大量臨床實踐和基礎研究所證實。
4、手法對
手法對是指耳針手法、耳壓手法等,重點從針刺方向、針感和刺激量3個方面加以論述。
1.針刺方向要根據不同的穴位和不同的病種選擇針刺的方向,如針刺胃穴時,若是為了止吐(如防止暈車、暈船,或耳針麻醉作胃腸手術時的噁心嘔吐),針尖應刺向賁門穴方向;若是為了治療消化性潰瘍,針尖應刺向十二指腸方向。臨床經驗證明,按這樣的方向刺,療效就較好。
2.針感耳針體針一樣,要求獲得一定的針感,療效才好,一般的針感是痛、脹、熱、酸、麻等。有些病症則要求針感直達病所,療效才佳。如治療坐骨神經痛、牙痛、腰背痛等病,最好針感能到達病所。如用耳針治療坐骨神經痛,針刺坐骨神經穴時,一般要求針感應使患肢有熱感,或冷,或酸麻,或脹,或疼痛突然消失(或大大減輕)等感覺。若無上述針感則應調整針尖方向,或拔出針另尋敏感點針刺或捻轉針(順一個方向捻轉或左右捻轉),以獲得預期針感。臨床經驗告訴我們,若針感好,常可獲得。針到病除”的良好效果。
3.刺激量因為刺激量=刺激強度×刺激時間,故對各耳穴的刺激量就是指對各耳穴給予多大的刺激強度,以及刺激時間和留針時間的長短。我們對某一疾病進行臨床辨證後,必須正確決定對各個耳穴的刺激量,這是耳針手法的重要組或部分。
大量臨床實踐證明診斷明、配方好、穴位準、手法對,是提高耳穴治病療效的4個基本因素。只有認真抓住這個“四要素”,才能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現介紹幾種對肥胖症行之有效的耳穴療法。

耳穴療法分類

穴位:神門、胃、大腸、內分泌、肺、心、三焦等。
方法:每次選1一2穴,用75%酒精常規消毒,中等刺激,並用小塊膠布固定。療程:5天治療一次,每次留針5天,5次為1個療程。據觀察1015例單純性肥胖症,療效顯著者264例(體重減少15千克以上),有效者370例(體重減少3千克以上)。日本庄內醫院對73例肥胖症患者採用耳針治療,有效率為83.5%。其中有的治療後體重減輕10千克;某些併發症,如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等也隨之而愈。方法是在耳部的飢點,口、食道賁門、胃、肺等穴中選擇2—3個針感強的穴位進行治療,如兩耳針感都強則同時取穴,其中飢點為必取之穴。針具採用圖釘型皮內針。埋藏後以膠布固定,每周換1次,患者在飢餓時或想吃零食時給予刺激,以加強療效。一般需要連續治療10—20次。
(2)開穴埋針法
穴位:神門、胃、大腸、三焦、肺、內分泌。
功效:行氣利水,通腑去脂。
用法;選定穴位進行局部常規消毒,以小號止血鉗掀針準確地置入穴位,然後以膠布固定,留針5天后取出,再埋1個穴位。以上穴位每次1穴,6個穴位輪流埋針,6次為1療程。
說明:三焦為水氣運行之通道,在耳廓上三焦穴處理針,通過針具的長期刺激作用,能行氣利水,通腑去脂。肺能通調水道,協調氣機,肺氣利則水道通暢。大腸腑氣亦通利,故能排除體內多餘水分和痰濁。內分泌能調整人體氣化功能,加速廢物的排泄。本法選穴精當,配合套用能增強減肥之效果。
(3)耳穴貼壓法
主穴:內分泌、神門
配穴:大腸、胃、肺、口、賁門。
功效:調理陰陽,去脂減肥。
用法:取0.6×0.8(平方厘米)的膠布,將光滑飽滿之王不留行籽貼於膠布上,用血管鉗送至耳穴,貼緊後加壓力,讓患者感到局部有酸、麻、脹、痛或發熱感。每次只貼單側耳穴,兩耳交替套用,每次主穴必貼;配穴可取1—2穴,每周1次,10次為1療程。
說明:肥胖症的病因較為複雜,除與飲食有關外,還與自身的陰陽失調有關。耳針刺激內分泌,可調整陰陽,增強氣化功能,加決血液的運行,促進痰濁水濕的排除,達到去脂減肥的目的。刺激大腸、肺、賁門等穴又能通暢排便,促進代謝。針刺神門穴還可減弱胃腸蠕動,抑制過強的食慾,限制飲食的攝入。本法是通過調整陰陽氣血,促進氣化功能以達減肥之功效。同時由於耳穴貼壓有整體調整作用,對伴有偏頭痛、失眠和水腫的病人亦頗有效果。
穴位;內分泌、丘腦卵巢、腦點、飢點、渴點、神門、脾、胃。
功效:協調陰陽氣血,抑制過強食慾,去脂減肥。
用法:上述穴位均取雙側,根據病情選穴。若內分泌紊亂,取內分泌、丘腦、卵巢、腦點;食慾過盛取飢點、渴點、脾、胃;嗜睡則再加丘腦、神門。常用王不留行白芥子、急性子、綠豆等貼壓。將其置於小塊正方形膠布上,準確地粘於選用的耳穴表皮,給予適度的按壓刺激。每周1次,5次為1個療程,1個療程結束後休息1周再進行第二療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