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焦慮症

考前焦慮症

隨著考試臨近,不少學生相繼出現一些奇怪“狀”,一些學校的心理諮詢老師將這些“怪病”解釋為“考前焦慮症”。這是因為接連幾次考試失利而造成的。 害怕再失敗,心理過度緊張就會出現考試時怯場,這是一種較嚴重的考試焦慮狀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考前焦慮症
  • 性質:焦慮症
  • 特點:一種常見情緒反應
  • 含義:缺乏客觀原因的期待性緊張不安
基本信息,病症分類,症狀學,症狀表現,發病原因,免疫影響,認知模式,考前調整,調節方法,心理療法,危險訊號,鑑別,怎么克服,消除方法,自我治療,增加自信,自我鬆弛,自我反省,自我刺激,自我催眠,家庭治療,飲食療法,其它療法,疾病共存,防止方法,

基本信息

焦慮是一種常見情緒反應。這是一種缺乏客觀原因的期待性緊張不安和擔憂,預感到即將大禍臨頭又難以應付的不愉快情緒。其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症狀,其焦慮並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或其緊張驚恐程度與現實情況很不相稱。比如,親人沒有像往常一樣準時回家,又沒有任何信息反饋,家人為此感到緊張、擔憂、期待的心情,出現焦慮的情緒反應。
考前焦慮症
而對考試正當的情緒反應應該是:對完成任務充滿信心,關注面臨的任務,最大限度地發揮完成任務所需的技能。國家中歐國際心理健康機構表示考試焦慮有三種基本成分:
認知成分
以擔憂為特徵,由消極的自我評價或他人評價形成的意識體驗。智慧型發揮受到限制,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阻滯,知識點提取慢,記憶的準確性差,所以答題猶豫,聯想狹窄。
生理成分
自主神經系統活動增強,心率加快,呼吸快而深,胃腸不適,多汗,尿頻,頭痛,腿軟,動作僵硬,失眠,頭昏腦脹,心亂如麻。
行為成分
惶恐不安,多餘動作增多,心無所依,神無所歸;胡亂答完卷子,早早逃離考場,這是一種防禦機制,從而逃避不愉快的心理體驗。

病症分類

焦慮症是一種並有顯著與持續心理與身體焦慮症狀的狀態,且非其它疾病造成的。
分為持續症狀(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與陣發症狀兩類。
後者再分成因在特殊狀態下陣發的焦慮( 恐懼焦慮症 phobic anxiety disorders )與任何情況下都可能發生的焦慮(驚恐障礙 panic disorder )。
恐懼焦慮症又再分成 特定對象恐懼症 (specific phobia) , 社交恐怖症 (social phobia) ,與廣場恐懼症(agoraphobia ) 。
患者的情緒表現的非常不安與恐懼,患者常常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將來的某些事情表現的過分擔憂,有時患者也可以無明確目標的擔憂。這種擔心往往是與現實極不相稱的,使患者感到非常的痛苦。還伴有植物神經亢進,肌肉緊張等植物神經紊亂的症狀。
焦慮症的病前性格大多為膽小怕事,自卑多疑,做事思前想後,猶豫不決,對新事物及新環境不能很快適應。發病原因為精神因素,如處於緊張的環境不能適應,遭遇不幸或難以承擔比較複雜而困難的工作等。
正常人在面對困難或有危險的任務,預感將要發生不利的情況或危險發生時,可產生焦慮(一種沒有明確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緊張狀態),這種焦慮通常並不構成疾病,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焦慮並不是壞事,焦慮往往能夠促使你鼓起力量,去應付即將發生的危機(或者說焦慮是一種積極應激的本能)。只有當焦慮的程度及持續時間超過一定的範圍時才構成焦慮症狀,這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妨礙人應付、對處理面前的危機,甚至妨礙正常生活。可能在大多數時候、沒有什麼明確的原因就會感到焦慮;事實上什麼都幹不了。焦慮症狀也見於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強迫性神經症癔症器質性意識模糊狀態、甲狀腺機能亢進等。所以廣義的“焦慮症”是很大一類障礙的總稱,還包括強迫症恐怖症驚恐症、創傷後障礙等等。這裡所說的焦慮症是狹義的,在正式診斷中稱為一般性焦慮症。焦慮的原因不明顯或和程度不相稱,焦慮症狀很突出而其他症狀也不明顯,且延續時間較長時才診斷為焦慮症。

症狀學

考試對於每個學生來說都是緊張的,越來越多的學生患有考前焦慮症考前學生壓力大,而孩子的壓力不外乎來自3個方面:自己內心的、家長的、老師和學校的。考前焦慮可以體現在學生的身體上,影響孩子的發展前途。
考前焦慮常出現的生理症狀,包括失眠、頭暈、頭痛、胸悶、心悸、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食慾差、胃腸不適、便秘、腹瀉、胸悶、心悸、尿頻、睡後易醒、嗜睡、全身無力、習慣性情緒低落等。
伴隨考試而引發的生理、心理上的緊張症狀,通常會在考試過後、壓力舒解的情況下痊癒,但是有些考生的焦慮症在考試結束後不但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更加嚴重了,這就需要純中藥製劑平慮解迫安神劑的幫助了。
中考高考榜上有名是誰都希望的事,但人生並不是只有這一個轉折點,所以我們套用正確的心態來對待,不用特別期待,亦不要毫不在意。

症狀表現

患者表現焦慮、恐慌和緊張情緒,感到最壞的事即將發生,常坐臥不安,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弔膽,心煩意亂,對外界事物失去興趣。嚴重時有恐懼情緒,對外界刺激易出現驚恐反應,常伴有睡眠障礙和植物神經紊亂現象,如入睡困難、做惡夢、易驚醒、面色蒼白或潮紅、易出汗、四肢發麻、肌肉跳動、眩暈、心悸、胸部有緊壓感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乾、腹部發脹並有灼熱感、便秘或腹瀉、尿頻、月經不調性慾缺乏等症狀。
1、與他人溝通困難
2、心理壓抑、恐懼
3、信心下降,產生自卑心理
4、休息不足,身體過勞
5、精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6、心裡焦躁不安

發病原因

對焦慮症的起因,不同學派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見。這些意見並不一定是相互衝突的,而是互補的。
第一,軀體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礙雖然不會是引起焦慮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見的情況下,病人的焦慮症狀可以由軀體因素而引發,比如,甲狀腺亢進腎上腺腫瘤。許多研究者試圖發現,是不是焦慮症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某些神經遞質,是引發焦慮症的罪魁禍首。很多研究集中在兩個神經遞質上:去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很多研究發現病人處於焦慮狀態時,他們大腦內的去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的水平急劇變化,但是未確定這些變化是焦慮症狀的原因還是結果。
第二,認知過程,或者是思維,在焦慮症狀的形成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研究發現,抑鬱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傾向於把模稜兩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釋成危機的先兆,更傾向於認為壞事情會落到他們頭上,更傾向於認為失敗在等待著他們,更傾向於低估自己對消極事件的控制能力。
第三,在有應激事件發生的情況下,更有可能出現焦慮症。而甲狀腺素、去甲腎上腺素這些和緊張情緒有關的激素的分泌紊亂(過量)則對以上過程有放大作用。
第四、神經迴路假設,2007年,國際權威科學雜誌《自然》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美國杜克大學教授馮國平的研究成果,首度揭示了強迫、焦慮和壓抑的生理機制,指出“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迴路”出現信息傳導不暢是產生焦慮、壓抑、強迫的病理原因,而在清華大學出版社的著作《心靈防毒2.0——弗洛伊德的拼圖》中也進一步指出強迫焦慮是心靈呼吸的哮喘症,發明了以此原理開發的緩解焦慮、解除痛苦的有效心理自助方法,以上說明神經迴路信息傳導不暢與焦慮症相關。

免疫影響

現實生活中工作壓力大,心理負擔重,以及情緒緊張的時候,人們往往容易生病,原因何在?專家認為,這就是植物神經系統影響免疫系統的表現。當焦慮症出現時,植物神經系統就會紊亂,進而免疫系統的功能就會紊亂,從而出現各種頑固性疾病。
焦慮症導致的疾病很多,比如:
2、腸易激綜合症、結腸炎慢性胃炎
3、神經性頭痛、頭暈、頭昏、失眠 、多夢
4、多汗虛汗盜汗、怕冷、怕風
5、心臟神經官能症、胃神經官能症
6、脖子肌肉僵硬 、關節遊走性疼痛、幻肢痛
7、記憶差、反應遲鈍、神經衰弱
8、早泄、易感冒、免疫力低下
焦慮症患者並非都有以上症狀,有的一種,有的兩種,有的幾種,不管有幾種,根源只有一個:那就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焦慮症患者,如果症狀較輕,適量服用一些維生素B1和谷維素調理;若症狀較重(比如出現了植物神經及精神系統異常、循環呼吸系統功能性異常、消化系統功能性異常、軀體感覺功能性異常或者免疫系統疾病)。

認知模式

日常生活中,很多情境客觀上是有危險的,如果對現實情境的威脅評價恰當,這時的焦慮被認為是恰當的。而焦慮病人通常對情境的危險有過度評價,這種過渡評價能自動地和反射性地激活“焦慮情境”,並產生焦慮症狀。之所以病人有對“危險”的過度評價,是基於其建立在多年經驗基礎上的認知方式,即潛在的功能失調性假設或規則。一般來說,當認知不協調時,人們對待這種不協調的常見辦法是竭力解釋,以便在兩種矛盾事物之間取得某種協調。焦慮病人的認知圖示和結構具有一定特點,使他們傾向於對通常情境做威脅性或災難性的解釋,他們或者缺乏自信,認為自己無能,或者期望過高,以致實際情況常常和他們的期望不一致。如果他們又沒有積極的應對方法,意識的焦慮就將發生。

考前調整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的發展,人才對國家的發展越來越重要。而考試是國家選拔人才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考試焦慮症是因為學習壓力過大而造成的,因此首先應該學會合理髮泄,調節自己心理狀態,緩解學習壓力,開放自己心態。聽聽音樂,去野外散散步,打打沙包,找自己的朋友傾訴等都是很好的發泄方式,只有將心理調節好後才能以正確的心態放鬆的面對考試,從而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和家長也起到很大的作用,面臨巨大的壓力,如果不顧一切地給孩子施壓,不僅不能提高其學習效果和成績,反而會導致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從而“弄巧成拙”。作為父母的,當發現孩子心理壓力過大的時候,應當允許、鼓勵、引導孩子適當的做一些放鬆,把自己放到一個平穩的、開闊的心理環境中。
如何調整考試焦慮症?
認知調控
首先,堅決杜絕用“完了”、“我糟糕透了”等這種消極的語言暗示自己;其次,消除大腦中的錯誤信息,不要被一兩次考試失敗和一兩科考試失誤所嚇倒,不要以偏概全,認為自己不行,而喪失信心;再次,適當減輕周圍環境的壓力,針對種種擔憂,自己和自己辯論,用這種理性情緒療法,糾正認知上的偏差。
行為矯正
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放鬆訓練,一種是系統脫敏訓練。放鬆訓練和系統脫敏訓練的原理,是互動抑制原理,即人在放鬆狀態下的情緒,與焦慮是相互抵抗的,比如放鬆狀態出現了,必然會抑制焦慮和緊張狀態的出現。

調節方法

1、積極的自我暗示
法國大作家大仲馬說過:“人生是一串由無數的煩惱組成的念珠,達觀的人總是笑著念完這串念珠”,當自己有焦慮情緒時,給自己以強有力的自我暗示,如“我能行”、“我一定能夠成功”、“我看好我自己”等。積極地自我暗示,可以增加自信,克服焦慮。
2、適量的運動
研究表明,運動可以消除一些導致焦慮的化學物質,使精神放鬆,心情愉悅。當你感到焦慮時,索性什麼都不要去想,去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游泳等,不僅鍛鍊了身體,而且有效的緩解了焦慮的情緒,使你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做下面的事。
3、 做最感興趣的事情
人們在做自己感興趣事情的時候,都會全身心的投入,進入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因此,當你面臨焦慮時,放下手頭的工作,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如唱歌、聽音樂、看電視、打籃球等等,當你做完這些事情的時候,你的煩惱焦慮早就無影無蹤了。
4、情感宣洩
情感宣洩是緩解壓力、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你可以把你的緊張、焦慮講給親人或朋友,讓自己的內心得到調整;或者找一個適宜的地方,放聲大哭或大笑,以宣洩自己內心的憂鬱。
5、音樂
音樂能使人放鬆,使人的生理、心理節律發生良性的變化。當一些事情使你感到不安、煩躁時,不妨靜下心來聽聽音樂,你會覺得音樂猶如一縷清風拂過你的心靈,感到無比的舒適和愜意,而你的焦慮情緒也隨之煙消雲散。

心理療法

(1)心理治療方法之解釋法:由於焦慮症患者多有預期性焦慮,對未來的焦慮發作產生預期恐懼。如果患者能夠主動配合心理醫生,耐心傾聽醫生對疾病性質的解釋,有助於減輕心理負擔,預防焦慮症的發生。
(2)心理治療方法之放鬆法:放鬆法治療是一種教會患者如何進行肌肉和情緒放鬆的方法。患者可以通過學習和掌握呼吸調節、放鬆全身肌肉的方法來消除雜念。病人先把注意力集中於軀體的一部分(例如左手),儘量使這部分肌肉放鬆,直至產生溫熱感。然後轉移注意力到軀體另一部分(例如右手)。如此反覆訓練,可使心情平靜,心跳規則,呼吸均勻,這對焦慮狀態性發作者有很好的效果。
(3)心理治療方法之衝擊法:讓患者突然處於激發焦慮情緒的實際環境中,來改變病態行為。這種治療每次30-60分鐘,治療次數一般1-4次。
(4)心理治療方法之系統脫敏法:在患者處於全身放鬆狀態下,使能引起微弱焦慮的刺激在其面前重複出現,達到不能引起患者焦慮時,增加刺激的強度如法炮製,直至患者焦慮情緒完全消失為止。
(5)心理治療方法之催眠法:催眠法適於廣泛性焦慮症(一種以經常的、持續的、無明顯對象或固定內容的緊張不安,或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問題過分擔憂或煩惱為特徵的焦慮症)。催眠師運用具有高度暗示性的催眠技術,來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和睡眠。

危險訊號

過度焦慮會直接威脅健康。若出現下列症狀,且沒有明顯的原因,應儘速求醫。
*連續頭暈或暫時失去記憶。
*直腸出血。
*脈搏加速。
*手掌冒汗。
*慢性背痛、頸痛。
*慢性或嚴重頭痛。
*顫抖。
*蕁麻疹。
*情緒過度緊張,無法承受。
*失眠。
【病理現象】
1、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病人基本的內心體驗是害怕,如提心弔膽,忐忑不安,甚至極端驚恐或恐怖;  2、這種情緒是不快的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種死在眉睫或馬上就要虛脫昏倒的感覺;
3、這種情緒指向未來,它意味著某種威脅或危險,即將到來或馬上就要發生;
4、實際上並沒有任何威脅和危險,或者,用合理的標準來衡量,誘發焦慮的事件與焦慮的嚴重程度不相稱;
5、與焦慮的體驗同時,有軀體不適感、精神運動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亂。
上述的症狀學描述是卓越的。我們不妨把它們稍加歸併和簡化。焦慮症狀包括三方面:
1、與處境不相稱的痛苦情緒體驗。典型形式為沒有確定的客觀對象和具體而固定的觀念內容的提心弔膽和恐懼。文獻中常稱為漂浮焦慮(free-floatinganxiety)或無名焦慮;
2、精神運動性不安。坐立不安,來回走動,甚至奔跑喊叫,也可表現為不自主的震顫或發抖;
3、伴有身體不適感的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如出汗、口乾、嗓子發堵、胸悶氣短、呼吸困難、豎毛、心悸、臉上發紅髮白、噁心嘔吐、尿急尿頻、頭暈、全身尤其是兩腿無力感等。只有焦慮的情緒體驗而沒有運動和植物神經功能的任何表現,不能合理地視為病理症狀。反之,沒有不安和恐懼的內心體驗,單純身體表現也不能視為焦慮。

鑑別

神經衰弱患者可能有焦慮症狀,但焦慮症的焦慮緊張情緒較一般神經衰弱的症狀更為突出。恐怖症多表現為對某一物體,某疾病或某種環境的恐懼和嚴重不安,且常伴有其他強迫觀念和行為,雖伴發焦慮,但與焦慮症有區別。疑病症患者的緊張恐懼情緒多繼發於疑病症狀,而疑病症狀又與自身內部特殊不適感受和以往生活經歷、聯想或暗示等有關,因而應與焦慮症相鑑別。憂鬱症與焦慮症不同,前者的焦慮必然與他的疑病和自罪等妄想觀念有關,這類患者的焦慮發作的背後,憂傷情緒總是存在的;若一個原來適應性很強的人突然發生焦慮發作,則應在排除器質性因素後首先考慮憂鬱症。精神分裂症在早期也可有嚴重的焦慮或焦慮疑病,若發現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狀時,鑑別並不困難。有一些器質性腦病的患者,當臨床上尚無明顯的痴呆症狀時,可能有焦慮或焦慮發作。另外,也有許多藥物中毒或戒斷症狀是以焦慮開始的,應根據病史及檢查進行鑑別。
對於一般性焦慮症,一般都是緊張、不安、擔心在較長時間的持續。所以對某一事物,比如學習、工作的擔心超過半年,就構成焦慮症。焦慮和擔心的內容,如果是關於被細菌感染(強迫症)、驚恐發作(驚恐症)、當眾出醜(社交恐怖症)、長胖(神經性厭食症)、嚴重疾病(疑病症),應該適用對應的心理障礙。但也可以用治療焦慮的某些措施緩和情緒,消除緊張。如果焦慮是由疾病、藥物(包括酒精、毒品)引起的生理作用,則以消除這些問題為主。

怎么克服

高考衝刺階段,有些考生會出現緊張得無從下手、複習不進去、或人際關係變得不和諧等現象,有些還會出現拉肚子、發燒感冒、發皮疹等軀體反應,這些都是考試焦慮過甚的表現。
出現這些現象主要是老師和家長對他們的期望過高,或者是考生對自己的要求過高等等原因造成的。期望過高導致他本身的基礎與期望相差太大,而造成焦慮。人際關係變得不和諧也是因為考生自己或周圍的人太緊張造成的。
出現這些現象並不可怕,很多對自己要求過高的孩子都會有,可怕的是對這些現象本身的焦慮。其實,只要考生以一個平常心來對待高考,把高考作為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過程,一種體驗,而不是唯一的目標;並且充分了解自己的實力,以恰當的目標要求自己,以適合於自己的方式來複習,就能夠在考試中正常發揮。
調節壓力有方法
1、正視壓力俗話說:有了壓力成動力,沒有壓力輕飄飄。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的壓力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而過高或過低的壓力卻不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所以,壓力本身並不可怕,很多時候,人就是因為有壓力而使自己的能力超常發揮。重要的是如何把壓力調整到適度。
2、制定恰當的高考目標和階段考試的目標,確定適合於自己的複習內容,注重查漏補缺,不對自己提出超出能力和時間的要求。
3、學會自我減壓訓練——最佳化情緒當壓力過高,影響到自己的學習效率時,就要學會自我減壓。
方法一自我宣洩:考生可以將自己的鬱悶心情、緊張情緒向家人、朋友、老師傾訴,或者可以採用跑步、大哭等方式來儘量宣洩自己的情緒。
方法二學會深呼吸:考生可以坐著或者躺著,首先要緩慢地吸氣,然後停住幾秒,再吐氣,這樣多反覆幾次。
方法三按摩內關穴:考生可以用右手的大拇指順時針按摩左手的內關穴,每回36次,能起到調節情緒的功能。
方法四全身肌肉放鬆法:閉上眼睛,心裡默念身體需要放鬆的部位,同時用心去感受放鬆的感覺。方法五積極想像:可以儘量回想自己曾經成功的時候,還可以伴隨舒緩的音樂想像明朗舒適的環境。
4、學會積極自我暗示——增強信心考生應當學會積極自我暗示:“我能行!有什麼了不起,不過如此而已!”“我相信自己!那些考題已經重複很多遍了,再大的困難也不放棄,能挺過去!” “不管考得怎樣,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就無怨無悔了!”
給學生的建議
1、去除雜念,悉心準備。眼下需要找出數學學科錯題失分的原因,加強複習,悉心準備是強化自信心的重要舉措。只有在明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之後,揚長避短,爭取下次的月考或模擬考考出應有的水平,由此而獲得的自信才是健康、有益的。
2、放鬆身心,尋找樂趣。當情緒極度差時,比如回家情不自禁要哭,可以採取放鬆療法、音樂療法,使其轉移注意,與父母一起散散步,打打羽毛球,達到放鬆身心,減緩壓力的目的。同時告之:學習是高三生活的重要內容,但不是全部內容,有張有弛是必要的,因此需要有適當的調節,有一顆敏感的心善於尋找和發現高三生活的樂趣。
給家長的建議
理性地看待孩子的分數問題並且營造寬鬆的家庭氛圍。不要因為家有考生就使家庭氛圍異常緊張,更不因為自己的面子問題,自己當年未上大學等原因給孩子過高的期望以及施加無形的壓力。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願,相信“各人頭上一片天”,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孩子的高考,說不定反而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消除方法

首先必須減輕各種壓力,包括家長、學校以及學生自己的心理壓力。不妨把考試看得淡泊一點,只把考試看成是對學習成果的檢驗。其次在考前身心放鬆一些。琴弦太緊難以彈奏出富有表現力的音調,神經太緊張難以應付超負荷的智力勞動。你不妨在臨近考試的前幾天,參加一些娛樂活動,打打球、聊聊天、做點家務等,比整天把昏沉沉的頭埋在書堆里好一些,必要的睡眠會贏得更充沛的精力。另外,把飲食調劑得可口一些,適當增加一些蛋類、奶品、瘦肉、豆製品、新鮮蔬菜和水果,適時適量用餐,切不可暴飲狂食或廢食;刺激類食物宜少吃,營養藥和興奮劑不可亂用。走進考場後學會心理平衡,就會迅速進入情緒平衡、頭腦清醒、思路敏捷的最佳競技狀態
我不贊同用安定之類的藥物,那些藥物都對神經有影響,飲食療法比較無副作用,多吃豆製品,像豆腐之類的,可以抗疲勞,在進行體力和腦力勞動之後,可以嚼一些乾果或果乾,能快速補充體力。平時可在書包里放一些杏乾、杏仁或榛子,以備不時之需。 失眠的時候,喝一杯溫熱的牛奶,有助於睡眠。早餐中,普通餅乾、黃油餅乾或是專用於早餐的餅乾,再加上一個水果、一個雞蛋、一杯牛奶,就是一份完整而且能量充足的早餐,可保證您一上午都精力充沛。下午的茶點,吃幾塊餅乾、喝一杯飲料。維生素C具有抗疲勞的功效,此外,它還有助於保持記憶增強免疫功能 ,抵抗病菌入侵。獼猴桃,柑橘類水果 ( 橙,檸檬,柚子等),紅色水果( 草莓),色彩鮮艷的蔬菜 ( 白菜,西紅柿,青椒等等) 都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
有些考生考前患有高考焦慮症,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高考的結果。下面介紹幾種克服考試焦慮症的方法:
目標轉移法。
把注意力從不良心境中引開,對消除焦慮是有幫助的。目標轉移法可以這樣運作:其一是體力上分配,當你緊張焦慮的時候,不妨適當做些體育活動;其二是轉移注意方向,從事一種自己最有興趣的活動,如聽聽音樂、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等。
坦然面對法。
其實,考前有些焦慮,是機體固有的、具有保護和適應功能的防衛反應。適度緊張有利於個體潛力的充分發揮。只要不過度,大可不必憂心忡忡。
系統學習法。
把所學知識按一定的邏輯關係形成一個系統,每晚像看電影一樣在腦海里過一遍。這樣,你就會對所學知識感到心中有數,即使上考場也不會心慌。
心理暗示法。
如考前可在家中大聲誦讀“我這次一定能考好”、“我對自己充滿信心”,以鼓舞鬥志,發揮水平。
自然放鬆法。
自然放鬆法即調整姿勢、呼吸、意念,先用力深吸氣,盡力屏氣至能忍耐限度為止,再用力呼氣,並放鬆全身肌肉,從而達到精神和軀體的放鬆狀態
教你如何應對考前焦慮:
家庭、學校、老師給學生的壓力要減少,要面對現實。一個人能否成功,除主觀努力外,與他的內在因素(遺傳、素質,素質包括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以及應試時情感狀態)和外界條件(受教育條件、營養條件、外界影響、人際關係等)都有關。並且,將來成就大小與是否考上大學也不一定成正比。戲劇作家曹禺報考醫科大學幾次考不中,後來從事藝術創作,成為戲劇作家。因此,不能有超越現實的強求。
不要犧牲睡眠時間來學習。因為睡眠過程是大腦合成記憶蛋白的過程,只有睡眠充足,才能提高記憶能力和學習效率,減輕焦慮。
不能過分要面子。高考是手段,繼續深造是目的,要手段目的化。不要想著我必須考上某大學超過某同學才有面子,這樣會增加緊張和焦慮。
適當參加體育活動。體育活動可增強神經系統功能,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靈活性,增強意志,同時可增加深睡眠,增加記憶蛋白合成,提高學習效率。
聽音樂。音樂可使人們被壓抑的欲望釋放出來,取得心理平衡,消除緊張焦慮。
自我放鬆訓練。可靠坐在沙發上,以隨意舒服的姿勢,先緊握雙拳,全身肌肉繃緊,然後全身放鬆,體驗緊張放鬆的主觀感覺,然後開始放鬆訓練,由前臂開始,依次放鬆面部、頸、肩、背、胸腹、四肢,每次10~20分鐘,對抗焦慮有良好的效果。
登高遠望。若在樓上居住,焦慮時可臨窗遠眺,心情可很快改善。
加強營養。要及時補充,供應大腦能量必需的蛋白質、葡萄糖、維生素等,含有這類物質的食物正確配比,可增強腦功能。
少數具有焦慮特質的人緊張後會出現明顯的失眠、頭疼、焦慮、注意力不能集中,這時就需要找心理醫生諮詢了,必要時可進行心理治療,如系統脫敏、放鬆訓練等。也可適當輔助藥物治療,根據不同的症狀可使用一些抗焦慮藥,如丁螺環酮、百憂解、左樂復、心得安、阿普唑倫等。如果是環型人格的抑鬱狀態,需要抗抑鬱治療,可使用百憂解、萬拉法星等。但這些藥物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要亂吃補腦藥,否則會適得其反,干擾正常腦功能。
"迪普音"音樂療法
迪普音簡介
人的雙耳跟神經系統有著緊密的聯繫。耳前庭是內耳的組成部分內可傳遞神經元,促進腦垂體分泌的內啡肽,控制神經系統的神經條件反應和平衡;外受頭部位置變動控制,維持身體平衡、協調、肌肉緊張度。正是由於耳前庭和神經系統的協調作用,才可以在空間中表達我們的身體,做出的各種動作,說出想表達的語言,保持積極情緒。耳前庭也是身體傳達給肢體所有感官信息的重要中繼站,耳前庭出現失衡就會影響人體神經系統和其他器官功能的發揮。
科學試驗表明:如果發生耳前庭聽覺失衡,就會刺激大腦中樞系統影響腦垂體正常工作。使大腦產生焦慮感;在這種焦慮感的影響下,人會對各種不如意的事情非常敏感,並產生牴觸情緒,因此這些不如意事件就會被無限放大,最終導致抑鬱症、老年焦慮症的發生。
1958年,法國著名音樂學家阿爾弗雷德?托馬提斯研究了一種特定頻率的行波("高頻音"),並證實了該種行波對人耳蝸具有共振和理療作用,並對人的心理有著神奇的安撫和治療作用,這是世界上首次對"迪普音"進行的系統研究。
阿爾弗雷德?托馬提斯認為:聲波傳到人耳,引起了整個基底膜的振動,振動從耳蝸底端向頂端移動。基底膜上各部位的振幅並不相同,頻率越高,最大振幅部位越接近蝸底。頻率越低,最大振幅越接近蝸頂。最大振幅所在的位置決定了音高。由於人的雙耳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雙耳聽到的聲音就有差異。要減少這種差異,只有採用這種特殊頻率的行波,對雙耳進行理療和鍛鍊,使耳朵能夠主動的“彌補”差異。
1984年,香港仁濟醫院心理科通過172例研究證實,阿爾弗雷德?托馬提斯發現的這種特定頻率的行波對抑鬱症、厭學症、多動症、自閉症有很好的物理治療效果.
美國的gosistar研究室的Bernard Rimland醫生和Ruth Sullivan醫生對阿爾弗雷德?托馬提斯研究的“行波”的頻率、相位都進行過特殊處理,開發出一系列的具有理療功效的音樂,實驗證明這一系列音樂能夠循序漸進,在人耳內產生所需的共振,通過理療和鍛鍊,消除雙耳聽覺差異,對抑鬱症、焦慮症、厭學症、多動症、自閉症進行對症治療。研究者們將這種聲音命名為“迪普音”.
厭學症
厭學症與一般的厭學情緒不同,其主要特徵是對學習毫無興趣,視學習為負擔,把學習作為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能從事正常的學習活動,經常逃學或曠課,嚴重的會導致輟學。造成厭學症的原因很多。從外因看,有親職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失誤,如家長期望過高,不當的教育方法,教師態度生硬,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從內因看,是學生生理因素造成的,因各種原因引起的心理煩躁、激動、不安情緒使他們無法靜下心來學習,進而討厭學習。
頭昏、頭痛、脾氣暴躁是厭學症的普遍現象。厭學症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許多學生學習基礎較差,由於種種原因,經過多次努力卻只獲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敗,又長時間受到社會的偏見、家長的漠視、教師的批評、同學的歧視,直接影響到個人的前途與發展。
考試壓力大
家長經常反映:我孩子學習很刻苦,每晚主動完成作業,主動預習、複習功課,平時考試成績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但一到大考,分數立刻下降,高考時甚至比模擬考試低了五六十分。其實這些都是由生理、心理因素引起的考試壓力大,丟了不該丟的分。
除了考試緊張外,壓力過大還會導致以下生理性疾病:
失眠:大多數壓力大的考生,在考前一段時間內都有失眠的經歷,晚上睡眠不足,直接影響了第二天的狀態,導致學習效率低下。
急躁:考生的心情變得極差,動不動就發火,做功課是粗心急躁,不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女生月經紊亂:調查顯示:高考學生中有25%的女生因壓力過大而導致月經紊亂,甚至暫時性閉經,使她們更加憂心重重,不能全心全意面對考試。
為什麼學生會患厭學症,考試壓力大?
A、因貪玩而厭學,這類學生需要進行教育,引導他們進入正常學習軌道。
B、因焦慮,精神不能集中而厭學,這類學生往往是由於左右耳前庭功能紊亂所造成的,需要進行理療。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種現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大多數厭學的學生同時具有這兩種誘因;社會調查資料表明:80%以上的貪玩、成績難以提高的學生,伴有左右耳前庭紊亂症狀,伴有學習焦慮現象。
人的眼、耳等感觀都與大腦有著直接的聯繫——如果一個人帶上了不合適的眼鏡,大腦給他的反饋信息就是感到眩暈;如果一個人耳前庭功能紊亂,他就會產生焦慮情緒。
科學試驗表明:如果發生耳前庭聽覺失衡,就會刺激大腦中樞系統,影響腦垂體正常工作。使大腦產生焦慮感;在這種焦慮感的影響下,孩子就很難集中精力進行學習,並產生牴觸情緒,最終導致厭學症的發生。
同時,雙耳前庭失衡造成的焦慮情緒會嚴重影響考生,無形中增大了考生的壓力,造成考試狀態不佳。
迪普音治療厭學症,緩解考試壓力
迪普音是一種對頻率、相位都進行過特殊處理的聲音,它的頻率與人耳固有頻率相同,能夠在耳蝸、耳前庭狹窄的空域內引起共振,並通過共振對中耳、內耳進行按摩理療,對耳神經能起到調劑的作用,減輕耳前庭功能紊亂狀態,反饋到人的大腦,中樞神經和腦垂體,幫助內啡肽生成,降低、平撫焦慮不安的情緒。

自我治療

對於焦慮性神經症的治療主要是以心理治療為主,當然也可以適當配合藥物進行綜合治療。患者不妨按以下幾種方法進行自我治療:

增加自信

自信是治癒神經性焦慮的必要前提。一些對自己沒有自信心的人,對自己完成和應付事物的能力是懷疑的,誇大自己失敗的可能性,從而憂慮、緊張和恐懼。
因此,作為一個神經性焦慮症的患者,你必須首先自信,減少自卑感。應該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慮程度就會降低一點,恢復自信,也就是最終驅逐焦慮。

自我鬆弛

也就是從緊張情緒中解脫出來。比如:你在精神稍好的情況下,去想像種種可能的危險情景,讓最弱的情景首先出現。並重複出現,你慢慢便會想到任何危險情景或整個過程都不再體驗到焦慮。此時便算終止。

自我反省

有些神經性焦慮是由於患者對某些情緒體驗或欲望進行壓抑,壓抑到無意中去了,但它並沒有消失,仍潛伏於無意識中,因此便產生了病症。發病時你只知道痛苦焦慮,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種情況下,你必須進行自我反省,把潛意識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訴說出來。必要時可以發泄,發泄後症狀一般可消失。

自我刺激

焦慮性神經症患者發病後,腦中總是胡思亂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異常。此時,患者可採用自我刺激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如在胡思亂想時,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書讀,或從事緊張的體力勞動,忘卻痛苦的事情。這樣就可以防止胡思亂想再產生其他病症,同時也可增強你的適應能力。

自我催眠

焦慮症患者大多數有睡眠障礙,很難入睡或突然從夢中驚醒,此時你可以進行自我暗示催眠。如:可以數數,或用手舉書本讀等促使自己入睡。
在自我採取以上方法的同時,還必須使用抗焦慮藥。常用的有安定、利眠寧等,可以口服也可以肌肉或靜脈注射。如果焦慮伴有抑鬱,服用多慮平、阿米替林等三環類抗抑鬱藥有良好效果。
焦慮性神經症患者,如果能夠嚴格遵照醫囑,並進行密切配合性的自我治療,不長時間一定能擺脫焦慮。
下面的一些建議或許可以幫助你紓解緊張、克服焦慮,你可以從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家庭治療

深呼吸
當你面臨情緒緊張時,不妨作深呼吸,有助於舒解壓力消除焦慮與緊張。當你感到焦慮時,你的脈搏加速,呼吸也加快。而深呼吸可以迫使你減緩呼吸速率,使身體相信焦慮已過去。正確的腹部呼吸是,當你一吸一呼時,腹部將隨之一起一伏。
活動你的下顎和四肢
當一個人面臨壓力時,容易咬緊牙關。此時不妨放鬆下顎.左右擺動一會兒,以鬆弛肌肉,紓解壓力。你還可以做擴胸運動,因為許多人在焦慮時會出現肌肉緊繃的現象,引起呼吸困難。而呼吸不順可能使原有的焦慮更嚴重。欲恢復舒坦的呼吸,不妨上下轉動雙肩,並配合深呼吸。舉肩時,吸氣。松肩時,呼氣。如此反覆數回。
保持樂觀
當你缺乏信心時,不妨想像過去的輝煌成就,或想像你成功的景象。你將很快地化解焦慮與不安,恢復自信。
幻想
這是紓解緊張與焦慮的好方法。幻想自己躺在陽光普照的沙灘上,涼爽的海風徐徐吹拂。試試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肯定自己
當焦慮襲來時,可以反覆地告訴自己,“沒有問題。”,“我可以對付。”,“我比別人行”。這樣可使你漸漸消除呼吸加快及手冒冷汗的本能反應,使你的智慧型反應逐漸表現出來。結果,你果真平靜下來了。
學會放鬆
在面臨每天的例行干擾之前,暫時放鬆數秒,可以大幅改善焦慮的程度。例如,當電話鈴響,先做個深呼吸,再接聽。養成這種蓄意放鬆數秒鐘的習慣,它可充當有效的鎮定劑。使你控制焦慮,而不是被焦慮掌控。周末假日,還可以開車兜風或到海邊逛逛。儘量作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拋開工作的煩惱。
轉移注意力
假使眼前的工作讓你心煩緊張,你可以暫時轉移注意力,把視線轉向窗外,使眼睛及身體其他部位適時地獲得鬆弛,從而暫時緩解眼前的壓力。你甚至可以起身走動,暫時避開低潮的工作氣氛。
放聲大喊
在公共場所,這方法或許不宜。但當你在某些地方,例如私人辦公室或自己的車內,放聲大喊是發泄情緒的好方法。不論是大吼或尖叫,都可適時地宣洩焦躁。
保持睡眠充足
多休息及睡眠充足是減輕焦慮的一劑良方。這可能不易辦到,因為緊張常使人難以入眠。但睡眠愈少,情緒將愈緊繃,更有可能發病,因為此時免疫系統已變弱。

飲食療法

經常焦慮的人很難放鬆心情,但這種情緒又必須紓解。此時適當的飲食就顯得極重要。由焦慮引起的疾病,通常源自營養不足,因為此時身體無法正常地處理營養素。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營養補充物質,你可以適當加以選擇服用。
補充營養素
①維生素B群  維生素B群對神經系統的運作相當重要。注射維生素B液可改善大腦功能、減輕焦慮、保護免疫系統。維生素B群及泛酸(維生素B6)每天100毫克
② 鈣及鎂  每天2000和1000毫克。服用箝合劑或乳酸鈣。若對牛奶過敏,勿使用乳酸鈣。
③ L—酪胺酸  每天1000毫克(白天及睡前各500毫克,空腹使用)。和50毫克維生素B6及500毫克維生素c共用,以利吸收。它能紓解緊張,幫助睡眠。
④ 維生素c含生物類黃酮  每天3000—10000毫克。緊張會消耗腎上腺荷爾蒙(抗緊張)。維生素C是腎上腺功能必需的。
⑤ 綜合維生素及礦物質(含維生素A及鉀)  每天25000IU和99毫克。它是處於緊張狀況時所必需的。鉀則是腎上腺功能所需的。也可以每天服用5錠海帶錠,它含有均衡維生素及礦物質。
⑥纖維(ABC滴腸劑或燕麥麩)  依產品指示,它能清腸及改善腸功能。
⑦ Y—氨基丁酸加肌醇  依產品指示。它是一種有效的鎮定劑。
⑧ L-酪胺酸和維生素c及葡萄糖酸鋅  依產品指示。抵抗感冒藥,感冒經常是緊張焦慮的最初症狀。服用它可減輕緊張。
⑨ 卵磷脂  用餐時2膠囊。保護神經纖維、細胞及大腦功能。
飲食宜忌
飲食相當重要,避免可樂、油炸食物、垃圾食物、糖、白麥粉製品、洋芋片等易刺激身體的食品。飲食需合50%—75%的生菜。三周內勿食乳品,之後,陸續加入飲食中,並觀察是否有什麼不適症狀。
避免危害健康食物
酒精、藥物可能提供暫時的解脫,但隔天緊張又來襲,而且這些物質本身也殘害健康。因此,應該學習如何調適,而不是光靠逃避。在身心面臨緊張及焦慮的迫害時,很重要的一點是飲食正當。除了避開咖啡因及酒精,還需遠離糖、白麵粉製品、醃肉、辛辣刺激的調味料等。勿吃垃圾食物!正確的飲食將強化身體,使免疫系統及神經系統狀況俱佳。
保健藥膳
玫瑰花烤羊心 鮮玫瑰花50克(或乾品]5克),羊心50克,精鹽適量。將鮮玫瑰花放人小鋁鍋中,加精鹽、水煎煮10分鐘,待冷備用。將羊心洗淨,切成塊狀,穿在烤簽上邊烤邊蘸玫瑰花鹽水,反覆在明火上炙烤,烤熟即成。可邊烤邊食。  功效補心安神。適用於心血虧虛所致的驚悸失眠及鬱悶不樂等症。
② 棗麥粥  棗仁30克,小麥30—60克,粳米100克,大棗6枚。將棗仁、小麥、大棗洗淨,加水煮至10沸,取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成粥。每日2—3次,溫熱食。  功效養心安神。適用於婦女煩躁、神志不寧精神恍惚、多呵欠、喜悲傷欲哭,及心悸、失眠、自汗。
●天然草藥
可使用貓薄荷、洋甘菊、蛇麻草、杓蘭、西番蓮、保哥果、玫瑰果實、迷迭香)及香蜂草、西伯利亞人參、並頭草、纈草根。

其它療法

多運動
運動及休息非常重要!你將驚訝它們帶來的效果。作運動可消除煩惱及控制緊張與焦慮的情緒。一來,它能消耗一些緊張時所分泌的化學物質。二來,它讓肌肉疲勞,也就是讓肌肉放鬆。你可以跑步、走路、打球等等。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有益,但要能定時定量。十天半個月才運動一次,是不會有效果的。
按摩
大部分人在處於焦慮時,會發生某部位肌肉緊繃的現象。這有點類似惡性循環:焦慮產生腎上腺素,使肌肉緊縮,結果導致更多腎上腺素生成,使肌肉更收縮。改變之道是找出受害的肌肉——通常是頸背肌肉及上半部背肌,然後按摩數分鐘,,按摩太陽穴也可紓解疼痛及治療各種疾病(間接地)。按摩太陽穴里的神經,將鬆弛其他部位的肌肉——主要是頸部。
洗熱水澡
熱水可消除焦慮反應。當我們緊張與焦慮時,流到四肢末梢的血液減少。熱水可使身體恢復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放鬆。冷水的作用恰好相反。它模擬焦慮反應,使血液遠離四肢,結果徒增焦慮與緊張。
聽音樂
音樂是對抗焦慮的好幫手。它不僅使肌肉鬆弛,也使精神放鬆,心情愉悅,使你積聚的壓力得到釋放。
培養個人嗜好
從事業餘嗜好是紆解心情的極佳方式。不妨花些錢和時間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比如養花、釣魚、畫畫、下棋等。
藥物治療
有些人認為藥物治療能幫助心情放鬆及調適生活壓力,日前主要的抗焦慮藥物有苯二氮昱類,包括勞拉西泮、安定、阿普唑倉和氯硝西泮。缺點為有時可導致睏倦、易激、頭暈和依賴。雖然如此,近些年來它們已廣泛取代了巴比妥酸鹽。巴比妥酸鹽不僅明確有成癮的危險,而月。對有自殺傾向的患者是一個威脅。另一類抗焦慮藥是丁螺環酮,其副作用比苯二氮曼類小,但肝腎疾患者禁用。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在使用前應向醫生諮詢。
芳香療法
芳香療法被認為對治療焦慮症很有效。町試用熏衣草油、茉莉或藍菊,在織物上滴上1-2滴,然後吸入或將這些油放人蒸氣吸入器或蒸氣浴缸中。也可以塗一滴在太陽穴處。
"迪普音"音樂療法
迪普音是的音樂療法很有效,最新在美國和香港的實驗證明效果確定,復發率低。
催眠療法
催眠療法推薦用於特殊的恐懼症如飛行恐懼、舞台恐懼或考試和體育競賽恐懼症。對廣泛性焦慮症亦有幫助。所有的催眠都是自我進行催眠,催眠師僅僅是教你如何運用技巧以達到最佳效果。與生物反饋療法合作常可加強催眠療法的作用。
生物反饋療法
腦電圖主物反饋,用於再訓練思維方式,對那些同時有軀體和精神症狀的患者有幫助。在治療師的一系列治療過程中,病人觀看自己的腦電圖的波形並逐漸學會控制波形。醫師預計經過十二次練習後,病人可以在沒有治療師或監測儀器的情況下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
指壓療法
按壓位於手腕內側正對小指皺褶處的神門穴位,可能對焦慮所致的睡眠障礙有益。緊壓拇指和食指間部位1分鐘。然後重複另一隻手。  按壓間使穴位,有助於鎮靜和減少憂慮。將拇指放在你的手腕內側,距部皺褶2指寬的前臂兩骨中間處。緊壓1分鐘,重複3—5次,然後重複另一臂。
注意
精神疾病專家王文亮表示毛髮分析可判斷焦慮症是否由重金屬中毒引起的。也檢查是否有食物過敏症,以刪除此可能原因。  治療焦慮症的偏方  治療焦慮症的偏方-專業,安全,徹底地治療焦慮症 愉快的心情不僅僅來自日常生活的感受,也可以來自飲食。科學研究證明,心情愉快與大腦分泌某些激素的多少有關,而這些激素的分泌可以通過飲食控制.  魚油  哈佛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魚油中的W-3脂肪酸,與常用的抗抑鬱藥有類似作用,即阻斷神經傳導路徑,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  香蕉  香蕉含有一種稱為"生物鹼"的物質,生物鹼可以振奮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素和維生素B6的一大來源,這些都可以幫助大腦製造對人體有益的血清素。  葡萄柚  葡萄柚有強烈的香味,可以淨化繁雜思緒,也可以提神,此外,葡萄柚里高量的維生素C,不僅可以維持紅血球的濃度,使身體有抵抗力,而且維生素也可以抗壓。最重要的是,在製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時,維生素C是重要成分之一。一項有趣的研究發現,吃維生素C,可以使孩子的平均智力提高5分。  全麥麵包  碳水化合物可以幫助血清素增加;而吃複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麥麵包、蘇打餅乾,雖然效果慢一點,但更合乎健康原則。更令人欣喜的是,發現微量礦物質硒能振奮情緒,全穀類也富含硒。

疾病共存

焦慮障礙和抑鬱障礙共存是一種更嚴重的病症。在臨床實際工作中,這兩組症狀常常同時出現於同一個人身上。專家們的研究發現,焦慮障礙和抑鬱障礙在遺傳、生化、免疫、內分泌、電生理和影像學等方面既有聯繫又有不同。與單純的焦慮障礙或抑鬱障礙相比,焦慮障礙和抑鬱障礙共病的患者具有症狀重、病程慢性化、社會功能損害重、自殺率高和預後差等特徵,故有人認為焦慮障礙和抑鬱障礙共病是一種不同於單純焦慮障礙或抑鬱障礙的獨特疾病。焦慮障礙和抑鬱障礙共病增加了疾病治療難度、醫療費用和患者的住院時間,因此這一問題需要引起我國臨床醫師和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加強對此病症的研究、防治和管理。
【臨床治療研究】  從臨床套用上看,如果是輕度焦慮患者,可服用百憂解進行控制。另外,患者應該培養起較好的生活習慣,如晚飯後多散步,平常多運動,還應該調整工作習慣培養工作興趣,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工作當中去。這些對於症狀的恢復均有很好的幫助。

防止方法

第一招:平常一定要學會“小題大做”
心理醫生通常會教患者學會“調整呼吸”,以此來緩解自己緊張的情緒。然而很多人卻不以為然,認為呼吸是件很小的事,人人都會做,結果是平常疏於練習,該到用時自然發揮不了效用。其實“調整呼吸”相當重要且最為實用。它能放鬆肌肉,調動想像,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自己來完成。呼吸一般控制在一分鐘六次:每次吸氣四秒,吐氣六秒。每天做兩個五分鐘,堅持兩周以上。試試看,對緩解焦慮、緊張的情緒特別管用。
第二招:做事情之前在心裡預演一遍
把自己即將參加的情景先在腦子裡想像一遍,例如考試當天早上起來再把什麼複習一下,進考場前如何給自己一些鼓勵,考試時拿到試卷先從拿手的題目做起……把未來要做的事,在頭腦中“預演”一遍,像放電影一樣,越詳細越清晰越好,對潛在的困難事先想好應對方法,並給自己一點積極暗示,對自己說一定行。但也要避免不符合實際的空想妄想。
第三招:父母不要過分焦慮
情緒不僅通過言語,還會通過我們的一舉一動甚至神情傳染給孩子,所以父母也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避免過度關愛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壓力,自己首先做到用平常心看待考試結果。同時要多和孩子溝通,少說多聽理解孩子的煩惱和壓力。考前焦慮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建議父母要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和孩子一起共同面對考前焦慮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