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交易監督管理辦法

《網路交易監督管理辦法》是為規範網路交易活動,維護網路交易秩序,保障各方主體合法權益,促進網路交易持續健康發展,依據《電子商務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市場監督管理職責而制定的法規。

2020年10月2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網路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網路交易監督管理辦法
  • 頒布時間:2020年10月20日
  • 發布單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反饋時間:2020年11月2日前
  • 實施日期:待定
徵求意見,辦法全文,內容解讀,

徵求意見

市場監管總局關於《網路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
為貫徹落實《電子商務法》,進一步規範網路交易活動,我局在修改《網路交易管理辦法》(原工商總局令第60號)基礎上起草了《網路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歡迎廣大公眾提出意見,並通過以下方式於2020年11月2日前反饋我局:
1.登入市場監管總局網站(網址:詳見參考連結市場監管總局官網),通過首頁“互動”欄目中的“徵集調查”提出意見。
2.通過電子郵件方式將意見傳送至:郵件主題請註明“規章徵求意見”。
3.通過信函方式將意見寄至: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東路八號市場監管總局網監司(郵編:100820),請在信封上註明“規章徵求意見”。
附屬檔案:
1.《網路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2.《網路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起草說明
市場監管總局
2020年10月20日。

辦法全文

網路交易監督管理辦法
(徵求意見稿)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範網路交易活動,維護網路交易秩序,保障網路交易各方主體合法權益,促進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依據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通過網際網路等信息網路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以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其進行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在網路社交、網路直播等信息網路活動中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從事經營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信原則,遵守法律、法規和本辦法,遵從商業道德和公序良俗,公平參與市場競爭,認真履行法定義務,積極承擔主體責任,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第四條 網路交蜜全易監督管理堅持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嚴守底線、線上線下淚拘整簽一體化監管的原則。
對於網路交易新業態新模式,實行包容審慎監管,留足發展空間,同時確保商品和服務質量與交易安全。淚烏精
第五條 引導網路交易經營者、網路交易行業組織、消費少烏抹夜者權益保護組織、消費者共同參與網路交易市場治理,不斷完善多元參與、有效協同、規範有序的網路交易市場治理體系。鼓勵網路交易行業組織按照組織章程開展行業自律,建立健全行業規範,引導本行業經營者誠信守法經營、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第二章 網路交易經營者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六條 本辦法所稱網路交易經營者,是指組織、開展網路交易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包括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平台內經營者、自建網站經營者以及通過網路社交、網路直播等其他網路服務開展網路交易活動的網路交易經營者。
本辦法所稱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是指在網路交易活動中為交易雙方或者多方提供網路經營場所、交易撮合、信息發布等服務,供交易雙方或者多方獨立開展網路交易活動的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本辦法所稱平台內經營者,是指通過網路交易平台開展網路交易活動的網路交易經營者。
網路社交、網路直播等其他網路服務提供者為經營者提供經營空間,並提供商品瀏覽、訂單生成、線上支付等與完成交易有關的支持性服務的,在經營者資質審核、商品和服務信息監控、維護消費者權益、保護智慧財產權、信息數據提罪白察供、配合監管執法等方面應當依法履行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的責任。通過網路社交、網路直播等其他網路服務開展網路交元紙才易活動的網路交易經營者,參照適用本辦法關於平台內經營者的有關規定。
第七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的規定,從事無證無照經營。《電子商務法》第十條規定的可以免於辦理市場主體登記情形以外的網路交易匪槳估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電子商務法》第十條所稱的“零星小額交易”是指,網路交易經營者年交易不超過52次且年交易額不超過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同一經營者在同一平台或者不同平台開設多家網店的,各網店年交易次數、年交易額合併計算。
《電子商務法》第十條所稱的“便民勞務活動”是指服務本地周邊居民生活的營業性勞務活動,主要包括保潔、代廚、洗滌、縫紉、理髮、搬家、配製鑰匙、管道疏通、家電家具修理修配等。
第八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申請登記為個體工商戶的,允許其將網路經營場所作為經營場所進行登記。對於在兩個以上網路交易平台從事經營活動的,需要將其從事經營活動的所有網路經營場所向登記機關進行登記。允許將經常居住地登記為住所,個人住所所在地的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為其登記機關。
第九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將網路經營場所作為經營場所進行登記的,由其入駐的網路交易平台或者使用的網路服務的提供者為其出具網路經營場所地址證明,地址證明應當完整準確、能夠獨立識別並實時查驗。
第十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應當在其網站首頁或者從事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顯著位置,持續公示經營者主體信息或者該信息的連結標識。鼓勵網路交易經營者連結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電子營業執照亮照系統,公示其營業執照信息。
已經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網路交易經營者應當公示下列信息以及與其經營業務有關的行政許可信息、實際地址、聯繫方式:
(一)企業應當公示其營業執照登載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註冊號)、名稱、企業類型、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住所、註冊資本(出資額)信息;
(二)個體工商戶應當公示其營業執照登載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註冊號)、名稱、經營者姓名、經營場所、組成形式信息;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公示其營業執照登載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註冊號)、名稱、法定代表人、住所、成員出資總額信息。
依照《電子商務法》第十條規定未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經營者應當根據自身實際經營活動類型,分別公示以下自我聲明以及實際地址、聯繫方式:
(一)“個人銷售自產農副產品,依法免於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二)“個人銷售家庭手工業產品,依法免於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三)“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依法免於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四)“個人從事零星小額交易活動,依法免於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網路交易經營者公示的信息發生變更的,應當在6個工作日內完成更新公示。
第十一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收集、使用用戶的個人信息,應當取得被收集者授權同意,基於合法、正當、必要原則,明示收集、使用的目的、必要性、範圍、方式,並不得採取一次概括授權方式,或者以默認授權、與其他授權捆綁、停止安裝使用等手段,強迫或者變相強迫被收集者同意收集、使用與經營活動無直接關係的信息。收集、使用生物識別信息、健康信息、財產信息、社交信息等敏感信息的,應當逐項取得被收集者授權同意。
網路交易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對收集的個人信息嚴格保密,未經被收集者授權同意,不得向包括關聯方在內的任何第三方提供。
第十二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不得以下列方式欺騙、誤導消費者:
(一)虛構交易;
(二)編造評價,或者教唆、誘導、脅迫他人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評價;
(三)通過刪除、隱匿、修改評價,或者好評前置、差評後置、混淆不同商品或者服務的評價等不正當處理手段對評價進行誤導性展示;
(四)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標價形式或者價格手段,欺騙、誘導消費者與其進行交易;
(五)使用虛假的廣告宣傳、促銷方式、樣品、商品或者服務說明、商品或者服務標準等;
(六)偽造或者冒用市場主體登記信息、行政許可信息;
(七)混淆商品或者服務的來源;
(八)虛構現貨、虛假預訂、虛假搶購等虛假行銷行為;
(九)其他欺騙、誤導消費者的行為。
第十三條 消費者評價中包含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的,網路交易經營者可以依法予以技術處理。
第十四條 未經消費者明確同意,網路交易經營者不得向其傳送廣告及其他商業性信息。經消費者明確同意的,應當為消費者提供顯著、免費、簡便的拒絕接收方式。消費者拒絕的,網路交易經營者應當立即停止傳送,並不得更換名義後再次傳送。
第十五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以直接捆綁或者提供多種可選項方式向消費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提供多種可選項方式的,不得將搭售商品或者服務的任何選項設定為消費者默認同意,不得將消費者以往交易中選擇的選項在後續獨立交易中設定為消費者默認選擇。
第十六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採取自動展期、自動續費等涉及消費者非主動立約的方式提供服務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消費者自主選擇有關方式的,網路交易經營者應當在全部服務期間內,為消費者提供顯著、免費、簡便的隨時取消或者變更有關方式的選項,並在展期、續費等日期前5日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
第十七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應當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相關情況信息,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第十八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不得利用格式條款排除或者限縮消費者選擇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向消費者保護組織請求調解、仲裁、訴訟等消費爭議解決方式的權利。
第十九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經總局授權的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要求,報送特定時段、特定品類、特定區域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價格、銷量、銷售額等數據信息。
第二十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自行終止從事網路交易活動的,應當至少提前30日在其網站首頁或者從事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顯著位置持續公示終止網路交易活動公告等有關信息,並採取合理措施保障消費者和相關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第二十一條 通過網路社交、網路直播等其他網路服務組織、開展網路交易活動的網路交易經營者,應當以顯著方式展示商品或者服務的實際經營主體、售後服務等信息,或者進行連結跳轉提示。網路直播服務提供者應當為利用網路直播開展的網路交易活動提供回看功能。
第二節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
第二十二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要求申請進入平台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者提交其身份、地址、聯繫方式、行政許可等真實信息,進行核驗、登記,建立登記檔案,並對登記檔案至少每6個月核驗更新一次。
第二十三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分別於每年1月1日至1月15日、7月1日至7月15日向住所地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報送平台內經營者的身份信息。平台內經營者的身份信息包括:
(一)已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平台內經營者的名稱(姓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註冊號)、聯繫方式、網路店鋪名稱及網址連結等信息;
(二)未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平台內經營者的姓名、身份證件號碼、實際經營地址、聯繫方式、網路店鋪名稱及網址連結、屬於依法無需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具體情形的自我聲明等信息。
鼓勵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與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建立開放數據接口等形式的自動化信息報送機制。
第二十四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為平台內經營者依法履行信息公示義務提供技術支持。平台內經營者公示的信息發生變更的,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將變更情況報送平台,平台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進行核驗,完成更新公示。
第二十五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以顯著方式區分標記已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經營者和未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經營者,確保消費者能夠清晰辨認、直觀理解、自主選擇。
第二十六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變更平台服務協定和交易規則的,應當完整保存平台服務協定和交易規則的全部歷史版本,保證經營者和消費者便利、完整地閱覽和下載。
第二十七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對進入平台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者及其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建立檢查監控制度,發現平台內經營者及其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有違反市場監督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本辦法規定情形的,應當依法採取必要處置措施,並保存有關記錄。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發現平台內經營者存在違反《電子商務法》第十二條、第十三條規定情形的,以及其它法律、法規和規章要求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報告的情形的,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依法向平台住所地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二十八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依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或者服務協定和交易規則的約定,對平台內經營者採取警示、暫停服務、終止服務等處理措施的,應當自決定作出處理措施之日起24小時內予以公示,載明平台內經營者的網路店鋪名稱、違法行為、處理措施等信息。警示、暫停服務等短期處理措施應當持續公示至處理措施實施期滿之日止。
第二十九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對平台內經營者身份信息長期保存,商品或者服務、消費支付、物流快遞、退換貨以及售後等交易信息的保存時間自交易完成之日起不少於3年。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自收到智慧財產權權利人依照《電子商務法》第四十二條發出的通知或者平台內經營者依照《電子商務法》第四十三條提交的聲明後24小時內,在平台內經營者從事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顯著位置持續公示有關處理過程的基本信息;自收到智慧財產權權利人已經投訴或者起訴的通知後24小時內,在平台內經營者從事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顯著位置持續公示投訴或者起訴的基本信息。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將平台內經營者的聲明轉送至智慧財產權權利人後,15日內未收到智慧財產權權利人已經投訴或者起訴的通知的,應當在24小時內終止所採取的處理措施並撤回前款規定的公示信息。
第三十一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不得濫用優勢地位干涉平台內經營者的自主經營,不得對平台內經營者與其他平台的商業合作進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條件。
平台內經營者可以自主選擇在多個平台開展經營活動。平台與平台內經營者建立或者變更獨家經營合作關係有關的事項,應當在平等基礎上進行公平協商,並通過書面形式對合作條件、雙方義務、違約責任等予以明確約定,平台不得通過不合理的搜尋降權、下架商品、限制經營、禁止店鋪、提高服務收費等手段強制平台內經營者接受。平台提出建立或者變更獨家經營合作關係有關的事項,造成平台內經營者損失的,應當對平台內經營者予以合理補償。
第三十二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擬終止提供平台服務的,應當至少提前3個月在其網站主頁面醒目位置予以公示並通知消費者和相關經營者,並採取必要措施保障消費者和相關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第三十三條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依法配合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工作,按照要求提供與監督檢查、案件調查、事故處置、消費爭議處理等監管執法活動有關的平台內經營者身份信息、商品或者服務、消費支付、物流快遞、退換貨以及售後等交易信息以及其他數據信息。
為網路交易經營者提供宣傳推廣、支付結算、物流快遞、網路接入、伺服器託管、虛擬主機、雲服務、網站網頁設計製作等服務的經營者,應當及時協助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查處網路交易違法行為,按照要求提供其掌握的有關數據信息。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發現網路交易經營者有違反市場監督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行為,依法要求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其他服務提供者採取措施制止的,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其他服務提供者應當予以配合。
第三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四條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負責組織、指導全國網路交易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網路交易監督管理。
第三十五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和自建網站經營者的違法行為,由其住所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
平台內經營者的違法行為由其實際經營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住所地先行發現或者收到違法線索的,也可以進行管轄。對平台內經營者的消費投訴,平台內經營者實際經營地和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住所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均有權處理。
第三十六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住所地和平台內經營者實際經營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日常管理和執法活動中加強協同配合。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住所地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根據工作需要,及時將掌握的平台內經營者的身份信息向其實際經營地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共享。
第三十七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採取必要措施保護網路交易經營者提供的數據信息的安全,並對其中的個人信息、隱私和商業秘密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三十八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網路交易經營者實施信用監管,將經營者的市場主體登記、行政許可、備案、資質資格認證、抽查檢查結果、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行政處罰等信息記入信用記錄。除應當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統一歸集並依法公示上述信息中的涉企信息外,還可以通過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官方網站、網路搜尋引擎、經營者從事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顯著位置等方式公示上述信息。
第三十九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涉嫌違法的網路交易行為進行查處時,可以依法行使下列職權:
(一)對與涉嫌違法的網路交易行為有關的場所進行現場檢查;
(二)查閱、複製與涉嫌違法的網路交易行為有關的契約、票據、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三)收集、調取與涉嫌違法的網路交易行為有關的電子數據;
(四)詢問涉嫌從事違法的網路交易行為的當事人;
(五)向與涉嫌違法的網路交易行為有關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調查了解有關情況;
(六)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採取的其他措施。
採取前款規定的措施,依法需要報經批准的,應當依法辦理批准手續。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活動的技術監測記錄資料,可以作為對違法的網路商品經營者、有關服務經營者實施行政處罰或者採取行政措施的電子數據證據。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條、第二十條、第二十四條規定的,依照《電子商務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第四十一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對違反本辦法第十條、第二十條規定的平台內經營者未採取必要措施,或者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依照《電子商務法》第七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罰。
第四十二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的,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處罰。
第四十三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規定的,依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的規定處罰。
第四十四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的,依照《電子商務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處罰。
第四十五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八條規定的,依照《契約違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的規定處罰。
第四十六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九條規定的,依照《電子商務法》第八十條的規定處罰。
其中,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電子商務法》第八十三條的規定處罰:
(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平台內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未採取必要措施的;
(二)對銷售或者提供關係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平台內經營者的資質資格未盡到審核義務,或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
第四十七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六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規定的,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八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九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規定的,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其他服務提供者違反本辦法第三十三條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五章 附 則
第四十九條 本辦法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負責解釋。
第五十條 本辦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2014年1月26日發布的《網路交易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內容解讀

2020年10月2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網路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意見稿》對VIP會員自動續費、平台強迫商家“二選一”、消費者差評遭刪除等熱點問題進行了進一步規範。此外,對業內爭議較大的“零星小額”的界定問題,也進行了明確。
“自動續費”前應顯著提示消費者
在購買VIP會員之後,“被自動續費”是消費者對付費會員模式感到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意見稿》指出,網路交易經營者採取自動展期、自動續費等涉及消費者非主動立約的方式提供服務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消費者自主選擇有關方式的,網路交易經營者應當在全部服務期間內,為消費者提供顯著、免費、簡便的隨時取消或者變更有關方式的選項,並在展期、續費等日期前5日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
審慎對待平台經營者刪除評價許可權
在網購過程中,商家的口碑成了人們選擇產品或服務的重要參考,差評的多少、差評的描述情況往往影響消費者的最終決定。但消費者常常遇到差評被刪除或者差評無法顯示的情況。對此,《意見稿》指出,網路交易經營者不得通過刪除、隱匿、修改評價等不正當處理手段對評價進行誤導性展示。
有觀點認為,在現實中,一些惡意差評以及侮辱誹謗等不良有害信息影響經營者正常經營活動,應允許平台有刪除惡意差評的權利。
對此,市場監管總局網路交易監督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一問題在電子商務法第39條有明確要求,“不得刪除評價”的規定並未附加任何除外情形,其旨在將平台內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的“評價”全貌呈現出來,以充分實現信用約束的制度功能。相關企業所提到的惡意差評以及侮辱誹謗的不良信息的刪除權,在實踐中面臨平台經營者難以判斷和證實是否惡意、是否不良的問題。
此外,實踐中平台內經營者因評價不實等申請平台經營者予以刪除的,最終實際刪除的比例不足5%。因此,該負責人表示,對於平台經營者刪除評價許可權的問題,堅持審慎對待。《意見稿》規定了平台對消費者評價中包含的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可以依法予以技術處理。
平台不得濫用優勢地位
對於部分網路交易平台利用平台內經營者對其高度經營依賴性等方面形成的相對優勢地位,對平台內經營者和其他平台的合作進行不合理限制的情況不斷出現。這被輿論稱之為“二選一”問題,持續引發社會各界關注。
《意見稿》指出,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不得濫用優勢地位干涉平台內經營者的自主經營,不得對平台內經營者與其他平台的商業合作進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條件。
此外,《意見稿》基於監管實踐,重點從平台優勢地位、平台內經營者自主經營權、自願平等協商原則等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針對性規範。主要明確了平台與平台內經營者建立或者變更獨家經營合作關係有關的事項,應當以書面方式明確約定,平台不得強迫平台內經營者接受等。
 “零星小額”有了判定標準
記者注意到,電子商務法規定了“零星小額交易”免於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但並未明確零星小額的含義和範圍,這在業記憶體在爭議。市場監管總局網路交易監督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全國人大法工委專函授權市場監管總局研究制定有關判定標準。《意見稿》遵循“零星小額交易是在一定程度上貼補個人花銷的、偶發的、非連續性的交易行為”的立法原意,採用了“明確統一的交易次數+地區差異化交易金額”的判定框架。《意見稿》明確,“零星小額交易”是指,網路交易經營者年交易不超過52次且年交易額不超過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同一經營者在同一平台或者不同平台開設多家網店的,各網店年交易次數、年交易額合併計算。
網路社交、網路直播等其他網路服務提供者為經營者提供經營空間,並提供商品瀏覽、訂單生成、線上支付等與完成交易有關的支持性服務的,在經營者資質審核、商品和服務信息監控、維護消費者權益、保護智慧財產權、信息數據提供、配合監管執法等方面應當依法履行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的責任。通過網路社交、網路直播等其他網路服務開展網路交易活動的網路交易經營者,參照適用本辦法關於平台內經營者的有關規定。
第七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的規定,從事無證無照經營。《電子商務法》第十條規定的可以免於辦理市場主體登記情形以外的網路交易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電子商務法》第十條所稱的“零星小額交易”是指,網路交易經營者年交易不超過52次且年交易額不超過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同一經營者在同一平台或者不同平台開設多家網店的,各網店年交易次數、年交易額合併計算。
《電子商務法》第十條所稱的“便民勞務活動”是指服務本地周邊居民生活的營業性勞務活動,主要包括保潔、代廚、洗滌、縫紉、理髮、搬家、配製鑰匙、管道疏通、家電家具修理修配等。
第八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申請登記為個體工商戶的,允許其將網路經營場所作為經營場所進行登記。對於在兩個以上網路交易平台從事經營活動的,需要將其從事經營活動的所有網路經營場所向登記機關進行登記。允許將經常居住地登記為住所,個人住所所在地的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為其登記機關。
第九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將網路經營場所作為經營場所進行登記的,由其入駐的網路交易平台或者使用的網路服務的提供者為其出具網路經營場所地址證明,地址證明應當完整準確、能夠獨立識別並實時查驗。
第十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應當在其網站首頁或者從事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顯著位置,持續公示經營者主體信息或者該信息的連結標識。鼓勵網路交易經營者連結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電子營業執照亮照系統,公示其營業執照信息。
已經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網路交易經營者應當公示下列信息以及與其經營業務有關的行政許可信息、實際地址、聯繫方式:
(一)企業應當公示其營業執照登載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註冊號)、名稱、企業類型、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住所、註冊資本(出資額)信息;
(二)個體工商戶應當公示其營業執照登載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註冊號)、名稱、經營者姓名、經營場所、組成形式信息;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公示其營業執照登載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註冊號)、名稱、法定代表人、住所、成員出資總額信息。
依照《電子商務法》第十條規定未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經營者應當根據自身實際經營活動類型,分別公示以下自我聲明以及實際地址、聯繫方式:
(一)“個人銷售自產農副產品,依法免於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二)“個人銷售家庭手工業產品,依法免於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三)“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依法免於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四)“個人從事零星小額交易活動,依法免於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網路交易經營者公示的信息發生變更的,應當在6個工作日內完成更新公示。
第十一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收集、使用用戶的個人信息,應當取得被收集者授權同意,基於合法、正當、必要原則,明示收集、使用的目的、必要性、範圍、方式,並不得採取一次概括授權方式,或者以默認授權、與其他授權捆綁、停止安裝使用等手段,強迫或者變相強迫被收集者同意收集、使用與經營活動無直接關係的信息。收集、使用生物識別信息、健康信息、財產信息、社交信息等敏感信息的,應當逐項取得被收集者授權同意。
網路交易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對收集的個人信息嚴格保密,未經被收集者授權同意,不得向包括關聯方在內的任何第三方提供。
第十二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不得以下列方式欺騙、誤導消費者:
(一)虛構交易;
(二)編造評價,或者教唆、誘導、脅迫他人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評價;
(三)通過刪除、隱匿、修改評價,或者好評前置、差評後置、混淆不同商品或者服務的評價等不正當處理手段對評價進行誤導性展示;
(四)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標價形式或者價格手段,欺騙、誘導消費者與其進行交易;
(五)使用虛假的廣告宣傳、促銷方式、樣品、商品或者服務說明、商品或者服務標準等;
(六)偽造或者冒用市場主體登記信息、行政許可信息;
(七)混淆商品或者服務的來源;
(八)虛構現貨、虛假預訂、虛假搶購等虛假行銷行為;
(九)其他欺騙、誤導消費者的行為。
第十三條 消費者評價中包含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的,網路交易經營者可以依法予以技術處理。
第十四條 未經消費者明確同意,網路交易經營者不得向其傳送廣告及其他商業性信息。經消費者明確同意的,應當為消費者提供顯著、免費、簡便的拒絕接收方式。消費者拒絕的,網路交易經營者應當立即停止傳送,並不得更換名義後再次傳送。
第十五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以直接捆綁或者提供多種可選項方式向消費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提供多種可選項方式的,不得將搭售商品或者服務的任何選項設定為消費者默認同意,不得將消費者以往交易中選擇的選項在後續獨立交易中設定為消費者默認選擇。
第十六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採取自動展期、自動續費等涉及消費者非主動立約的方式提供服務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消費者自主選擇有關方式的,網路交易經營者應當在全部服務期間內,為消費者提供顯著、免費、簡便的隨時取消或者變更有關方式的選項,並在展期、續費等日期前5日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
第十七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應當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相關情況信息,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第十八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不得利用格式條款排除或者限縮消費者選擇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向消費者保護組織請求調解、仲裁、訴訟等消費爭議解決方式的權利。
第十九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經總局授權的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要求,報送特定時段、特定品類、特定區域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價格、銷量、銷售額等數據信息。
第二十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自行終止從事網路交易活動的,應當至少提前30日在其網站首頁或者從事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顯著位置持續公示終止網路交易活動公告等有關信息,並採取合理措施保障消費者和相關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第二十一條 通過網路社交、網路直播等其他網路服務組織、開展網路交易活動的網路交易經營者,應當以顯著方式展示商品或者服務的實際經營主體、售後服務等信息,或者進行連結跳轉提示。網路直播服務提供者應當為利用網路直播開展的網路交易活動提供回看功能。
第二節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
第二十二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要求申請進入平台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者提交其身份、地址、聯繫方式、行政許可等真實信息,進行核驗、登記,建立登記檔案,並對登記檔案至少每6個月核驗更新一次。
第二十三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分別於每年1月1日至1月15日、7月1日至7月15日向住所地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報送平台內經營者的身份信息。平台內經營者的身份信息包括:
(一)已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平台內經營者的名稱(姓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註冊號)、聯繫方式、網路店鋪名稱及網址連結等信息;
(二)未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平台內經營者的姓名、身份證件號碼、實際經營地址、聯繫方式、網路店鋪名稱及網址連結、屬於依法無需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具體情形的自我聲明等信息。
鼓勵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與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建立開放數據接口等形式的自動化信息報送機制。
第二十四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為平台內經營者依法履行信息公示義務提供技術支持。平台內經營者公示的信息發生變更的,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將變更情況報送平台,平台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進行核驗,完成更新公示。
第二十五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以顯著方式區分標記已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經營者和未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經營者,確保消費者能夠清晰辨認、直觀理解、自主選擇。
第二十六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變更平台服務協定和交易規則的,應當完整保存平台服務協定和交易規則的全部歷史版本,保證經營者和消費者便利、完整地閱覽和下載。
第二十七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對進入平台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者及其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建立檢查監控制度,發現平台內經營者及其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有違反市場監督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和本辦法規定情形的,應當依法採取必要處置措施,並保存有關記錄。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發現平台內經營者存在違反《電子商務法》第十二條、第十三條規定情形的,以及其它法律、法規和規章要求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報告的情形的,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依法向平台住所地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二十八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依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或者服務協定和交易規則的約定,對平台內經營者採取警示、暫停服務、終止服務等處理措施的,應當自決定作出處理措施之日起24小時內予以公示,載明平台內經營者的網路店鋪名稱、違法行為、處理措施等信息。警示、暫停服務等短期處理措施應當持續公示至處理措施實施期滿之日止。
第二十九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對平台內經營者身份信息長期保存,商品或者服務、消費支付、物流快遞、退換貨以及售後等交易信息的保存時間自交易完成之日起不少於3年。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自收到智慧財產權權利人依照《電子商務法》第四十二條發出的通知或者平台內經營者依照《電子商務法》第四十三條提交的聲明後24小時內,在平台內經營者從事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顯著位置持續公示有關處理過程的基本信息;自收到智慧財產權權利人已經投訴或者起訴的通知後24小時內,在平台內經營者從事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顯著位置持續公示投訴或者起訴的基本信息。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將平台內經營者的聲明轉送至智慧財產權權利人後,15日內未收到智慧財產權權利人已經投訴或者起訴的通知的,應當在24小時內終止所採取的處理措施並撤回前款規定的公示信息。
第三十一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不得濫用優勢地位干涉平台內經營者的自主經營,不得對平台內經營者與其他平台的商業合作進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條件。
平台內經營者可以自主選擇在多個平台開展經營活動。平台與平台內經營者建立或者變更獨家經營合作關係有關的事項,應當在平等基礎上進行公平協商,並通過書面形式對合作條件、雙方義務、違約責任等予以明確約定,平台不得通過不合理的搜尋降權、下架商品、限制經營、禁止店鋪、提高服務收費等手段強制平台內經營者接受。平台提出建立或者變更獨家經營合作關係有關的事項,造成平台內經營者損失的,應當對平台內經營者予以合理補償。
第三十二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擬終止提供平台服務的,應當至少提前3個月在其網站主頁面醒目位置予以公示並通知消費者和相關經營者,並採取必要措施保障消費者和相關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第三十三條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應當依法配合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工作,按照要求提供與監督檢查、案件調查、事故處置、消費爭議處理等監管執法活動有關的平台內經營者身份信息、商品或者服務、消費支付、物流快遞、退換貨以及售後等交易信息以及其他數據信息。
為網路交易經營者提供宣傳推廣、支付結算、物流快遞、網路接入、伺服器託管、虛擬主機、雲服務、網站網頁設計製作等服務的經營者,應當及時協助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查處網路交易違法行為,按照要求提供其掌握的有關數據信息。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發現網路交易經營者有違反市場監督管理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行為,依法要求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其他服務提供者採取措施制止的,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其他服務提供者應當予以配合。
第三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四條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負責組織、指導全國網路交易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網路交易監督管理。
第三十五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和自建網站經營者的違法行為,由其住所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
平台內經營者的違法行為由其實際經營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住所地先行發現或者收到違法線索的,也可以進行管轄。對平台內經營者的消費投訴,平台內經營者實際經營地和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住所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均有權處理。
第三十六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住所地和平台內經營者實際經營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日常管理和執法活動中加強協同配合。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住所地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根據工作需要,及時將掌握的平台內經營者的身份信息向其實際經營地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共享。
第三十七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採取必要措施保護網路交易經營者提供的數據信息的安全,並對其中的個人信息、隱私和商業秘密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三十八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網路交易經營者實施信用監管,將經營者的市場主體登記、行政許可、備案、資質資格認證、抽查檢查結果、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行政處罰等信息記入信用記錄。除應當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統一歸集並依法公示上述信息中的涉企信息外,還可以通過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官方網站、網路搜尋引擎、經營者從事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顯著位置等方式公示上述信息。
第三十九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涉嫌違法的網路交易行為進行查處時,可以依法行使下列職權:
(一)對與涉嫌違法的網路交易行為有關的場所進行現場檢查;
(二)查閱、複製與涉嫌違法的網路交易行為有關的契約、票據、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三)收集、調取與涉嫌違法的網路交易行為有關的電子數據;
(四)詢問涉嫌從事違法的網路交易行為的當事人;
(五)向與涉嫌違法的網路交易行為有關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調查了解有關情況;
(六)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採取的其他措施。
採取前款規定的措施,依法需要報經批准的,應當依法辦理批准手續。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活動的技術監測記錄資料,可以作為對違法的網路商品經營者、有關服務經營者實施行政處罰或者採取行政措施的電子數據證據。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條、第二十條、第二十四條規定的,依照《電子商務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第四十一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對違反本辦法第十條、第二十條規定的平台內經營者未採取必要措施,或者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依照《電子商務法》第七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罰。
第四十二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的,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處罰。
第四十三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規定的,依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的規定處罰。
第四十四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的,依照《電子商務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處罰。
第四十五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八條規定的,依照《契約違法行為監督處理辦法》《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的規定處罰。
第四十六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九條規定的,依照《電子商務法》第八十條的規定處罰。
其中,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電子商務法》第八十三條的規定處罰:
(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平台內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未採取必要措施的;
(二)對銷售或者提供關係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平台內經營者的資質資格未盡到審核義務,或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
第四十七條 網路交易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六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規定的,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八條 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違反本辦法第九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規定的,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其他服務提供者違反本辦法第三十三條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五章 附 則
第四十九條 本辦法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負責解釋。
第五十條 本辦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2014年1月26日發布的《網路交易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內容解讀

2020年10月2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網路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意見稿》對VIP會員自動續費、平台強迫商家“二選一”、消費者差評遭刪除等熱點問題進行了進一步規範。此外,對業內爭議較大的“零星小額”的界定問題,也進行了明確。
“自動續費”前應顯著提示消費者
在購買VIP會員之後,“被自動續費”是消費者對付費會員模式感到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意見稿》指出,網路交易經營者採取自動展期、自動續費等涉及消費者非主動立約的方式提供服務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消費者自主選擇有關方式的,網路交易經營者應當在全部服務期間內,為消費者提供顯著、免費、簡便的隨時取消或者變更有關方式的選項,並在展期、續費等日期前5日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
審慎對待平台經營者刪除評價許可權
在網購過程中,商家的口碑成了人們選擇產品或服務的重要參考,差評的多少、差評的描述情況往往影響消費者的最終決定。但消費者常常遇到差評被刪除或者差評無法顯示的情況。對此,《意見稿》指出,網路交易經營者不得通過刪除、隱匿、修改評價等不正當處理手段對評價進行誤導性展示。
有觀點認為,在現實中,一些惡意差評以及侮辱誹謗等不良有害信息影響經營者正常經營活動,應允許平台有刪除惡意差評的權利。
對此,市場監管總局網路交易監督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一問題在電子商務法第39條有明確要求,“不得刪除評價”的規定並未附加任何除外情形,其旨在將平台內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的“評價”全貌呈現出來,以充分實現信用約束的制度功能。相關企業所提到的惡意差評以及侮辱誹謗的不良信息的刪除權,在實踐中面臨平台經營者難以判斷和證實是否惡意、是否不良的問題。
此外,實踐中平台內經營者因評價不實等申請平台經營者予以刪除的,最終實際刪除的比例不足5%。因此,該負責人表示,對於平台經營者刪除評價許可權的問題,堅持審慎對待。《意見稿》規定了平台對消費者評價中包含的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可以依法予以技術處理。
平台不得濫用優勢地位
對於部分網路交易平台利用平台內經營者對其高度經營依賴性等方面形成的相對優勢地位,對平台內經營者和其他平台的合作進行不合理限制的情況不斷出現。這被輿論稱之為“二選一”問題,持續引發社會各界關注。
《意見稿》指出,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不得濫用優勢地位干涉平台內經營者的自主經營,不得對平台內經營者與其他平台的商業合作進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條件。
此外,《意見稿》基於監管實踐,重點從平台優勢地位、平台內經營者自主經營權、自願平等協商原則等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針對性規範。主要明確了平台與平台內經營者建立或者變更獨家經營合作關係有關的事項,應當以書面方式明確約定,平台不得強迫平台內經營者接受等。
 “零星小額”有了判定標準
記者注意到,電子商務法規定了“零星小額交易”免於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但並未明確零星小額的含義和範圍,這在業記憶體在爭議。市場監管總局網路交易監督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全國人大法工委專函授權市場監管總局研究制定有關判定標準。《意見稿》遵循“零星小額交易是在一定程度上貼補個人花銷的、偶發的、非連續性的交易行為”的立法原意,採用了“明確統一的交易次數+地區差異化交易金額”的判定框架。《意見稿》明確,“零星小額交易”是指,網路交易經營者年交易不超過52次且年交易額不超過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同一經營者在同一平台或者不同平台開設多家網店的,各網店年交易次數、年交易額合併計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