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經濟指標是經濟研究、分析、計畫和統計以及各種經濟工作所通用的工具,是金融及經濟的數據的片斷,由政府或私人機構的各種各樣的代理處出版。
隨著生產關係和
經濟結構的變革,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的推廣套用,國際經濟聯繫的擴展,新的經濟範疇和經濟指標不斷湧現,使經濟指標更加系統化、程式化,以同現代計算技術相適應。對於經濟指標的計算範圍、口徑、方法、
計量單位等,要有統一規定,並逐步達到標準化和通用化,以立法方式固定下來。
這些統計是定期告知公眾,因此,在
金融市場,幾乎每一個人都會依賴這些數據。當許多投資對這種共享的信息的待機反應時,經濟指標通常對產生交易及價格變動有很大的潛在力。儘管在表面上看起來在經濟上領先的掌握程式會帶來更大的方便去分析,然後在充分了解經濟指標所提供的信息下交易,幾個簡單的規則都是指有必要地根據這些數據來跟蹤組織及做出交易決定。
領先指標是經濟要素,它們會在經濟開始時跟隨某一模式或趨勢之前變動,領先指標是用來預測經濟變化。
落後指標是那些經濟要素,它們是在經濟已經跟隨某一特定模式或趨勢後變化。
分類
在中國,按照經濟指標所反映的經濟現象的不同,有以下分類:
④按照經濟指標反映經濟發展的規模或生產經營效益,分為數量指標和
質量指標。數量指標一般用絕對數表示,質量指標一般用相對數或平均數表示。
⑤按照經濟指標職能的不同,分為核算指標和考核指標。
指標體系
由一系列相互聯繫的、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的經濟指標所構成的有機整體。在
社會主義國家,根據各種經濟事物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和在時間、空間上的位置不同而存在不同聯繫。與之對應的經濟指標可劃分為不同的體系。
綜合平衡巨觀經濟
按照經濟指標在社會產品擴大再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分為下列前後銜接、計算配套的
指標體系:
②社會生產成果指標體系。即農業、工業、建築業、運輸業(包括郵電業)、商業(包括外貿)五個
物質生產部門的實物產量或實際工作量、總產值、淨產值(即
國民收入)等指標體系。
③國民收入的
初次分配和
再分配指標體系。前者包括生產部門
勞動報酬和構成社會
純收入的利潤、
稅收等指標體系,後者包括國家財政部門和金融機構的收支、非生產部門的經費收支等指標體系。
④國民收入的最終使用
指標體系。包括國民收入經過分配和再分配,最後形成可以用於購買實物的消費基金和積累基金指標體系。前者又分為居民個人消費基金和社會
集體消費基金;後者分為生產性積累基金和非生產性積累基金等指標體系。
⑤社會產品實物的流通和消費指標體系。包括運輸和交換指標體系,以及表明最後用於補償原材料燃料消耗、
固定資產維修和更新、擴大再生產需要增加的固定資產和
流動資產、非生產性固
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增長、物資儲備的擴大、居民個人消費和社會
集體消費、出口等各種用途的產品
指標體系。
⑥人民生活指標體系。包括吃、穿、用、住等
消費水平和教育、科學、文化、體育、衛生等指標體系。
以上各種經濟指標體系既有實物量的又有
價值量的,兩套指標體系應該各自綜合平衡並相互對應。為了考核經濟效益和實際管理的需要,還應該按性質、時間、空間等因素層層細分和補充,成為各種互相獨立而又互相聯繫的指標體系。
性質或作用劃分
主要有:
①為綜合計算全部物質財富和實物產品價值的各種產品的價格
指標體系;
②為綜合對比不同時期物質財富和實物產品達到的實際水平的各種產品的
不變價格指標體系;
③表明事物實際規模或水平的絕對數指標體系;
④表明事物發展速度、構成或比例的相對數指標體系;
⑤反映事物個別水平或總量的指標體系;
⑧考核素質和效益的各種指標體系。
時間劃分
主要有:
①說明社會經濟過去發展狀況、現有實際情況和當前
經濟活動成果的
統計指標體系;
②根據統計指標體系反映的國情、國力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對未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擬定的近期、中期和遠景戰略計畫指標體系。這兩種指標體系不僅在時間上有差異,在範圍上也有區別。計畫指標體系只包括計畫部分,而
統計指標體系除包括
計畫調節部分以外,還包括不作計畫的部分。但兩者都包括
綜合平衡、質量、效益、速度、構成、比例等指標體系,在針對共同事物時,在涵義、口徑和計算方法上應該一致,以便相互對比。
空間劃分
主要有:
①按省、市、自治區以至地、縣的塊塊系統劃分的區域性指標體系;
②按部、司(局)、專業公司到企業的行政領導條條系統劃分的
指標體系;
③按經濟部門、經濟類型層層下到企業的業務領導系統劃分的指標體系。
巨觀經濟指標
常用的巨觀經濟指標有:
2.
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es)英文縮寫為PPI,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
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
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3.國內生產總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各部門增加值的總額。該指標是巨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4.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
第一產業是指種植業與養殖業 。也就是通常講的“大農業”。
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批發和
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等。
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Social Retail Goods) 指各種經濟類型的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製造業和其他行業對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的
消費品零售額和農民對非農業居民零售額的總和。其反映一定時期內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況,反映社會商品
購買力的實現程度,以及零售,市場的規模狀況。 是研究人民生活水平、
社會零售商品購買力、社會生產、
貨幣流通和物價的發展變化趨勢的重要資料。
M0=流通中的現金;
狹義貨幣(M1)=M0+企業
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
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
廣義貨幣(M2)=M1+城鄉居民
儲蓄存款+
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信託類存款+其他存款。M1反映著經濟中的
現實購買力;M2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出現
通貨膨脹;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出現
資產泡沫。
8.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
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
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 。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指一個國家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
現鈔、黃金、國外
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
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
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9. 投機性短期資本,又稱
遊資(Refugee Capital)或叫
熱錢(Hot Money)或不明資金,只為追求最高報酬以最低風險而在
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 在外匯市場上,由於此種投機性資金常自有貶值傾向貨幣轉換成有升值貨幣傾向的貨幣,增加了外匯市場的不穩定性,因此,只要預期的心理存在,唯有讓升值的貨幣大幅波動或實行
外匯管制,才能阻止這種投機性資金的流動。
10.
外商直接投資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一國的投資者跨國境投入資本或其他
生產要素,以獲得利潤或稀缺生產要素為目的的
投資活動。
11.
貿易順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或
逆差。在一定的時間裡(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於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對乙方來說,就叫作
貿易逆差。
12.
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
報告期內以
貨幣形式表現的
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工業企業全部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扣除了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
物質產品和
勞務價值後的餘額;是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各部門增加值之和即是國內生產總值,它反映的是一個國家(地區)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和提供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
此外,
基本面分析和
技術面分析是外匯投資時運用的兩類主要分析方法,由於基本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長期的
匯率運動方向,因此基本面分析成為中長線投資者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但由於基本面分析涵蓋的範圍龐大而複雜,導致很多投資者對其望而興嘆。
主要內容有:各類經濟指標和經濟數據解讀、經濟政策概述、政府言論和立場綜述、政府干預等。
直接體現經濟面變動的莫過於政府公布的各類經濟數據和指標了,一些重要經濟數據的公布會令市場產生大幅波動,甚至可能會改變市場短期的走勢。
美國經濟指標
ISM指數是由美國供應管理協會公布的重要數據,對反映美國經濟繁榮度及美元走勢均有重要影響。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theInstituteforSupplyManagement,ISM)是全球最大、最權威的採購管理、供應管理、物流管理等領域的專業組織。該組織立於1915年,其前身是美國採購管理協會,目前擁有會員45000多名、179個分會,是全美最受尊崇的專業團體之一。
ISM供應管理協會製造業指數由一系列分項指數組成,其中以
採購經理人指數最具有代表性。該指數是反映製造業在生產、訂單、價格、雇員、交貨等各方面
綜合發展狀況的晴雨表,通常以50為臨界點,高於50被認為是製造業處於擴張狀態,低於50則意味著製造業的萎縮,影響經濟成長的步伐。
ISM供應管理協會非製造業指數反映的是美國非製造業
商業活動的繁榮程度,當其數值連續位於50以上水平時,表明非製造業活動擴張,價格上升,往往預示著整體經濟正處於一個擴張狀態;反之,當其數值連續位於50以下水平時,往往預示著整體經濟正處於一個收縮狀態。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雖然你知道要更加積極地管理你的投資,以便降低市場中固有的風險。但是,當需要了解經濟報告的意義並用它們來及時作出投資決策時,你總是想把錢收在床底下。 R·馬克·羅傑斯的《經濟指標(第2版)》這本書解釋了直接影響金融部門的所有主要因素,以及如何使用這些信息進行明智的投資。在本書中,你會學到以下知識:了解商業周期的運行原理以及如何解釋結果數據;了解到消費者信心如何影響經濟;知道如何識別在燃料、勞動力、黃金和其他商品中的通貨膨脹預警;關注房地產市場中房屋銷售的動向和價格;知道如何閱讀並理解製造業報告;理解美聯儲的貨幣政策……
作者簡介
R·馬克·羅傑斯,在跟蹤記錄經濟變化方面擁有超過25年的經驗,包括19年任職於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的經驗。目前他是Econoday公司(一家專門為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者和交易者提供經濟數據和分析的公司)的高級美國經濟學家。羅傑斯為Econoday的客戶提供影響市場的經濟指標的深入分析。他 是《主要經濟指標手冊》的作者。
目錄
第1部分:經濟指標與你 1 經濟指標:對市場和你的高度衝擊 進入遊戲 輿論預測:專家介入 影響經濟指標衝擊力的新聞 那么,我要找什麼 主要金融市場 這是好訊息還是壞訊息 指標新聞發布之前的預備 2 有關指標和商業周期的基礎知識 商業周期之一二 確定經濟衰退的起始點 什麼導致衰退 有關領先指標的主要事實 重要的周期性特徵有哪些 領先經濟指標報告的市場關注度 經濟數據的主要形式——從“水平”開始 什麼是季節調整數字 3 國內生產總值:總體狀況 總體狀況 有關GDP報告的主要事實 什麼是真實投資(提示:不是股票市場) 政府購買 淨出口 4 GDP和每月指標 每月指標和GDP成分 投資基本面 GDP的每月源數據 GDP價格指數 按收入衡量GDP GDP新聞發布的市場反應
第2部分:經濟中的消費者 5 就業報告 就業報告設定基調 有關就業報告的主要事實 機構就業數據成分 對比家庭和機構就業 家庭和機構就業調查的比較 其他主要薪資調查系列 就業數據在其他經濟指標中的使用 金融市場如何對就業報告作出反應 6 更多就業指標 其他就業數據 有關失業救濟申請報告的主要事實 有關ADP就業報告的主要事實 金融市場如何看待ADP就業報告 有關Moter就業指數的主要事實 ……7 零售銷售:去商場購物及其他8 個人收入:不要全部用在一個地方9 消費者情緒和信心第3部分:通貨膨脹數字10 消費者和生產者價格膨脹……
第4部分:住房和建築第5部分:製造業和國際貿易第6部分:美聯儲觀察:最好的留到最後經濟指標辭彙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