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colorectal hemangioma
- 就診科室:腫瘤科
- 多發群體:10~20歲男性青少年
- 常見發病部位:腸道
- 常見病因:病因不清,先天性非遺傳
- 常見症狀:便血、貧血、腸梗阻、直腸刺激症狀、出血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後,
病因
結直腸血管瘤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通常認為起源於胚胎性血管錯構芽,在某種因素的作用下,導致腫瘤樣增生。
臨床表現
大多數結直腸血管瘤患者幾乎在10歲以前有便血史,發生內痔。常因反覆、無痛性便血而就診,伴鮮紅或紫黑色血液,有時混雜血塊,少數有黑便,進行性加重。始發於幼年和青年,常伴有慢性缺鐵性貧血。毛細血管狀血管瘤引起緩慢出血,海綿狀血管瘤引起大量出血,逐漸嚴重,出血頻繁。息肉型結腸血管瘤因腸套疊可引起腸梗阻,少數出現腸扭轉。直腸刺激症狀有里急後重、排便不淨感。廣泛瀰漫型結直腸血管瘤的表現為全身凝血機制障礙,加重腸道出血,伴有血小板減少症、低纖維蛋白原血症以及血中凝血因子V和Ⅷ水平降低等。在結直腸血管瘤切除後均可恢復正常。
肛門檢查可見圓形或扁平隆起型包塊,表面光滑,局部黏膜呈紫紅色。部分患者黏膜觸之易出血。手指輕壓腫塊可以縮小。瀰漫型血管瘤無清楚界限。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 可見貧血和血小板減少。
(2)凝血功能檢查 可有纖維蛋白原減少、凝血因子V和Ⅷ降低。
(3)便常規檢查 糞便可混有血塊,或便血呈鮮紅色或紫黑色。
2.其他輔助檢查
(2)腹部X 線平片 腹部X 線平片檢查時,可見簇狀聚集的鈣化靜脈結石影。
(3)結腸氣鋇雙重造影 靜脈擴張型可見結腸黏膜靜脈擴張,呈網狀或結節樣隆起,邊緣部位呈典型的扇貝樣表現。息肉型血管瘤可見突入腸腔的腫塊和腸壁的充盈缺損。嚴重的瀰漫型血管瘤可見病變腸段的腸腔呈均勻性狹窄。
(4)動脈造影 選擇性腸系膜動脈造影可以明確診斷,可見擴張成簇的血管團,伴有增生擴張的直腸上和直腸中動靜脈,還可以見到擴張的髂內靜脈。
診斷
結直腸血管瘤的臨床表現因血管瘤的類型、大小和所在部位不同而異。對家族內有血管瘤病史,黏膜或皮膚有類似病變,伴便血、貧血和腸梗阻體徵者,尤其是幼兒或青年,應考慮本病的可能性。纖維內鏡、下消化道造影以及腸系膜動脈造影等,可作為病變定位和診斷依據。
鑑別診斷
併發症
治療
結直腸血管瘤需積極治療,在未治的病人中,40%的患者死於血管瘤引起的出血。根據病人的全身狀況、血管瘤的大小、部位可採用非手術治療或手術治療。
1.非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包括硬化劑注射、冷凍、透熱或電灼、電凝等療法,使瘤體纖維化,達到縮小腫瘤、停止出血的目的。適用於部位比較低的血管瘤、全身情況較差、不能耐受手術切除的結直腸血管瘤患者。止血效果在短期內較好,長期效果和根治性差,復發率高。對於長蒂息肉型血管瘤可通過結腸內鏡對血管瘤進行套扎切除。
2.手術治療
治療結直腸血管瘤的最佳方法是手術切除。結腸血管瘤可行部分腸段切除;直腸的小血管瘤可行局部黏膜下切除,保留肌層和漿膜;直腸上端的病變經腹行直腸前切除術;瀰漫型或多髮型直腸中下段病變,最佳手術方式為直腸腹會陰聯合切除術,但由於多數患者為青年人,對永久性腹部結腸造口難以接受,引起術後性功能障礙,因而應避免。在這種情況下,可做結腸肛門袖式吻合術。該手術對直腸周圍組織損傷較小,術後性功能一般不會發生障礙。僅適用於直腸下端病變比較表淺,尚未累及肌層的患者。對低位直腸或肛門部血管瘤發生大出血的病人可暫時填塞壓迫止血,待病情穩定後擇期手術。對出血嚴重危及生命的患者可行急診手術。
預後
本病預後與血管瘤的體積大小、生長部位、浸潤深度等有關,血管瘤部位較高、距齒狀線遠,體積較小,浸潤較淺者,術後效果好;血管瘤部位較低、距齒狀線近,浸潤範圍較大,術後復發的可能大,部分患者可出現輕度大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