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腦膜腦炎

腦膜腦炎是軟腦膜及腦實質發生炎症,伴有嚴重腦功能障礙的疾病,主要由感染性或中毒性因素引起。細菌性腦膜腦炎常由肺炎鏈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桿菌引起。本病多發生於秋末、春初,男性多見。臨床以嗜睡性共濟失調症狀多見。本病病死率較高,故應早發現、早治療。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細菌性腦膜腦炎
  • 就診科室:神經內科
  • 多發群體:男性
  • 常見病因:細菌感染
  • 常見症狀:嗜睡性共濟失調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本病多由細菌感染,常見病原體有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雙球菌、多殺性巴氏桿菌、化膿桿菌、壞死桿菌變形桿菌、化膿性棒狀桿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桿菌等。
可通過以下3個不同途徑引起:
1.硬腦膜下腔開放的顱腦創傷引起。
2.伴發於中耳、鼻-喉部炎症或創傷,或者頭部其他局部炎性病灶。
3.感染灶破裂後栓子經淋巴或血液轉移而引起。

臨床表現

由於炎症的部位、性質、持續時間等不同,臨床表現較複雜。
1.腦膜刺激症狀
腦膜腦炎常伴發前幾段頸脊髓膜同時發炎,使背側脊神經根受刺激,故患者頸部及背部感覺過敏,對其皮膚輕微刺激,即可引起強烈的疼痛反應,並反射性引起頸部背側肌肉強直性痙攣,頭向後仰。膝腱反射亢進。隨著病程的發展,腦膜刺激症狀逐漸減弱或消失。
2.精神症狀
表現先興奮後抑制,或交替出現。興奮時感覺過敏,反射功能亢進,瞳孔縮小,視覺紊亂,易於驚恐,呼吸急促,脈搏增數。數十分鐘興奮發作後,轉入抑制狀態:呈嗜睡、昏睡狀態,瞳孔散大,視覺障礙,反射功能減退及消失,呼吸慢而長。有的患者興奮與沉鬱交替出現,或無目的走動,或倒地不起,但興奮期逐漸變短,昏睡時間逐漸加長。
3.其他症狀
主要表現為痙攣和麻痹,是因腦實質細胞或腦神經核受炎性刺激或損傷所引起的。神經功能亢進的症狀:眼肌痙攣、眼球震顫、斜視、瞳孔大小不等、咬肌痙攣、牙關緊閉、舌震顫等。神經功能減退的症狀:口唇歪斜、耳下垂、舌脫出、吞咽障礙、聽覺減弱、視覺消失、嗅覺及味覺錯亂等。頸部肌肉痙攣或麻痹,角弓反張,倒地時四肢有節奏運動。

檢查

1.血象:血沉正常或稍快,中性粒細胞數增多,核左移。
2.腦脊液檢查:腦脊液壓力增高,外觀渾濁,蛋白質和細胞含量增高。出現化膿性腦膜腦炎時,腦脊液中還有大量細菌。
3.病原體檢測:血培養陽性。
4.CT或MRI檢查:可能有腦膜及室管膜陰影增強,腦腫脹及腦積水等表現。
5.眼底檢查:可見乳狀突腫脹,視盤邊緣模糊不清。
6.腦組織病理檢查。

診斷

結合前驅期感染病史、實驗室檢查及腦脊液檢查,查體可見腦損傷或腦膜刺激症狀等典型體徵,一般不難診斷。必要時可進行腦組織病理檢查。

治療

治療原則:抗感染、降低顱內壓、對症支持治療及加強護理。
1.一般治療
病室內保持安靜、通風,避免外界刺激,注意保暖,防止感冒。若體溫升高,可採取物理降溫。
2.藥物治療
主要是抗感染治療,青黴素、鏈黴素和磺胺類藥物有較好的療效。
對伴有急性腦水腫、顱內壓增高和腦循環障礙者,可靜脈注射甘油果糖、20%甘露醇溶液或呋塞米及白蛋白等。
3.對症治療
躁動不安者,可酌情予以2.5%鹽酸氯丙嗪肌肉注射;心功能不全時,適當予以強心利尿藥物,也可考慮套用三磷酸腺苷(ATP)和輔酶A等藥物。同時需要注意電解質紊亂

預後

本病發展急劇,死亡率較高,預後不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