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糖膳食

糖尿病/高血糖膳食

1.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一組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紊亂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生理為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或/和作用缺陷,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水和電解質的代謝異常。臨床表現為糖耐量減低、高血糖、糖尿,以多尿、多飲、多食、消瘦乏力(即三多一少)等症狀。

2.糖尿病膳食是治療膳食中的一種,指合理控制能量、適當膳食纖維含量,按合理比例分配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膳食,其中最好選擇低血糖指數和低血糖負荷的碳水化合物類食物。適用於患有高血糖或糖尿病的人群。

3.血糖指數(Glycemic Index,GI)是指攝入含50g碳水化合物食物的餐後2小時血糖應答面積與參考食物(含50g碳水化合物的白麵包或葡萄糖)餐後2小時血糖應答面積的比值,它是反映食物引起血糖應答特性的生理學指標。

4.血糖負荷(Glycemic Load,GL)是指食物的GI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乘積。

基本介紹

  • 作者:胡雯
  • 職稱:教授
  • 單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臨床營養科
  • 貢獻:撰寫
膳食與糖尿病的關係,飲食原則,膳食範例,

膳食與糖尿病的關係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經消化吸收,其分解代謝產物葡萄糖是餐後血糖最主要的來源。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易影響血糖控制,並增加胰島負擔。高飽和脂肪飲食,可增加血液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並可引起胰島素抵抗。另一方面,熱能攝入過剩易導致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腹部脂肪過度蓄積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肥胖患者胰島素受體數量減少和受體缺陷,易造成胰島素抵抗(對胰島素不敏感)和空腹胰島素水平升高,影響對葡萄糖的轉運、利用和蛋白質的合成。因此,膳食對血糖具有較大的影響。

飲食原則

1.合理供給總能量,保持理想體重
結合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生理狀況、體力活動強度及合併併發症的情況制定個體化的熱能供給方案。
2.適當限制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種類和數量都會影響餐後血糖水平,攝入總量是影響餐後血糖的首要因素,適當降低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給有助於血糖控制。在碳水化合物控制方面有2個重要的參數,分別是血糖指數(Glycemic Index,GI)和血糖負荷(Glycemic Load,GL)。其中,GI75為高GI食物。血糖負荷是指食物的GI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乘積,是更能全面評估日常膳食的血糖效應的指標。因此,糖尿患者群可在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的基礎上適當選擇低GI、低GL食物。
3.限制脂肪和膽固醇
4.適量蛋白質
5.微量營養素及膳食纖維
可溶性膳食在胃腸道遇水後與葡萄糖形成黏膠,從而能減慢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從而降低餐後血糖和胰島素的水平。非可溶性纖維在腸道內吸收並保留水分,且可形成網路狀,使食物與消化液不能充分接觸,可使葡萄糖吸收減慢,從而可降低餐後血糖,改善糖耐量和減少降糖藥的用量。

膳食範例

1.主食中選擇部分粗雜糧
平穩餐後血糖可在選擇主食時包括一些GI較低的谷薯類雜糧,如在製作主食時可加入部分小米、黑米、蕎麥、燕麥、薏米、赤豆、綠豆、玉米碴等雜糧。另外,也可採用新鮮玉米、芋艿、土豆、山藥等薯類替代部分主食。但是,粗雜糧增加胃腸道的消化負擔,不宜過多添加,占主食的三分之一即可。
2.合理安排餐次
根據患者血糖控制情況,結合患者的生活習慣及工作特點,決定給予一日三餐,還是一日4~5餐。對於採用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平穩、生活作息規律的患者,建議一日三餐。對於血糖控制不佳、採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可在一日三餐的基礎上,加餐1~2次。
3.食物多樣化避免單調
為平穩血糖,儘量固定飲食模式,每一餐主食的攝入量、蛋白類食物的攝入量儘量相對固定。但是,為了保證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以及膳食纖維的攝入,飲食應多樣化。即使是同一種食物,在一天內出現兩次,也要儘量選擇不同的烹飪方法。
4.選擇健康零食進行加餐
糖尿病患者可選擇新鮮的水果、堅果、牛奶、優酪乳等營養豐富、便於攜帶的食物做零食。也可選擇一些還專門為糖尿病患者設計生產的帶有營養標籤的包裝餅乾等進行加餐。不要忘記零食所提供的熱量要計入全天總熱量。
參考文獻:
[1]胡雯主編.醫療膳食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2]黃承鈺主編.醫學營養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3]於康主編.臨床營養治療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4.
[4]陳灝珠主編.內科學第8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