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為
莧科莧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平均株高2.9米,最高3.5米;莖粗壯,直徑3-5厘米,分枝性強。單株有效分枝30個以上;葉寬大而繁茂,葉長15~30厘米。最寬處14厘米。綠色或紫紅色;種子細小,園形、淡黃色,棕黃色或紫黑色,千粒重0.54克;生育期110~140天。
生長環境
籽粒莧分枝
再生能力強,適於多次
刈割,刈割後由
腋芽發出新生枝條,迅速生長並再次開花結果。它是喜溫作物,生長期4個多月,但在溫帶、寒溫帶氣候條件下也能良好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最適宜於半乾旱、半濕潤地區,但在
酸性土壤、重
鹽鹼土壤、貧瘠的風沙土壤及通氣不良的粘質土壤上也可生長。
抗旱性強,據測定,其需水量相當於小麥的41.8~46.8%,相當於玉米的51.4~61.7%,因而是西北黃土高原、半乾旱半濕潤地區沙地上的理想旱作飼料作物資源。在耐鹽鹼性實驗中,種子在NaCl溶液0.3~0.5%的濃度下能正常發芽,在
土壤含鹽量0.1~0.23%的鹽荒地、pH值8.5~9.3的
草甸鹼化土壤上均生長良好,所以也是
濱海平原及內陸
次生鹽漬化地區優良的飼料作物。
分布範圍
籽粒莧原產於熱帶的中美洲和南美洲,現已廣泛傳播於其他熱帶、溫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東自東海之濱,西至新疆塔城,北自哈爾濱,南抵長江流域,除少數地區如內蒙古的錫盟、青海的海西自治州種子不能成熟外,其他地區均可種植,並且長勢良好。
栽培技術
既可春播,又可夏秋播,播種時要求土溫14℃以上,春播一般在4月下旬播種,行株距33×10厘米,畝保苗1.5~2萬株。播前精細
整地,施足底肥。條播覆土1~2cm。用腳輕輕鎮壓,生長期追施尿素和
磷肥各10kg開花期追磷鉀肥可提高種子產量。開花初期刈割,留薦30cm,35天割一次。
1.直播法。北安市各養殖場戶多在5月15日~20日前後播種,採用壟上埯種或條播,覆土2厘米厚,株距20厘米~30厘米。由於種子較小,直播困難,又不易保苗,最好是育苗移栽。這既能克服上述缺點,又能促進生長和節約用種,並可減少支出,增加產量。
2.育苗栘裁法。經在示範場戶試驗證明育苗移栽法要比直播提早15天~20天,即5月上旬進行溫床育苗。苗高15厘米;可移栽。此法緩苗快、成熟早、籽粒生,測產證明,比直播增產20%。在育苗中,城市郊區及各鄉鎮有條件的養殖場戶多採用溫床育苗法。溫床育苗是在床土下面鋪設釀熱物,通過釀熱物的發酵放熱,保證秧苗所需的溫度。也可採用電熱線育苗新技術,以保證秧苗所需溫度。
(1)溫床種類。溫床大體分為地下和半地下三種。農戶可任選一種。床址要選擇地形平坦、高燥、背風、向陽、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距水源較近、南面開闊、北面有天然屏障的地方。床坑要在結凍前挖好。床框可用磚、土坯、土垡子等物做成。注意防止冷空氣進入床內。床坑內最下層鋪9厘米厚的格堯、碎草;上面再鋪9厘米~15厘米厚的發酵好的釀熱物,如馬牛羊畜禽糞等,踩實整平後;上面再鋪9厘米~12厘米厚的
營養土。溫床上蓋農用塑膠布,也可蓋玻璃窗扇,最上面蓋草苫子或棉被,以保溫防寒。溫床四周架好風障。
(2)苗床播種。要選擇暖和無風的晴天進行,播前床土要達到疏鬆、細碎、平整,澆底水要適當,一般9厘米的床土,澆水濕透8厘米為宜。澆透水後,撒一層薄薄的營養土,有利於種子發芽。播量要適宜,播種要均勻,覆土厚薄也要均勻一致。縫隙處用濕泥堵嚴,保持床內有較高的溫度和濕度,以利出苗。
(3)苗床管理。播種後苗床管理是培育壯苗的關鍵。要育好壯苗,除應具有疏鬆、肥沃、理化性質好的床土條件外,還要有充足的陽光,適宜的晝夜溫度和濕度。①溫度:床土溫度在18℃左右,待苗出土70%時立即通風降溫。方法是在蓋溫床的農用塑膠布和床框上面保留一定的空隙,使外面的新鮮空氣經常進入溫床內。幼苗出土以後的床溫,晴天白天保持在25℃左右,陰天白天在20℃左右,夜間上半夜應在18℃左右,下半夜在12℃左右。在定植前7天~10天應開始對秧苗進行低溫鍛鍊,以使定植後秧苗適應露地氣候。②濕度:苗床的濕度要根據溫度和光照的變化而變化。床溫高、光照強時,濕度可稍大些;溫度低、光照弱時,濕度應小些。苗床澆水要在高溫的晴天上午進行。在播種後,出苗前及栘苗後緩苗前濕度應相對地大些,其它時間根據天氣情況,保持秧苗生長正常的床土溫度和空氣濕度。③光照和通風。為使苗床多照陽光,在維持適當床溫的前提下,白天應提早揭去
草苫子或棉被等覆蓋物,傍晚應晚些蓋上。在整個育苗過程中,除去播種後出苗前和栘苗後
緩苗前這兩個時期的—段高溫期不通風外,其它時間無淪風天、雨雪天、陰天,都要進行適當通風。氣溫低時小通風,氣溫高時大通風,以保證種苗生長所需的適宜溫度。
(4)移栽。移苗的頭天晚間要澆透水,第二天即可啟苗向大地移栽。栽苗前要事先刨好埯子,施足底肥,澆透水。沒有農家肥的,可用化肥二胺作為底肥撒入埯中,然後把秧苗移栽到埯中,培土掩實,秧苗四周略成凹形。為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可採用
地膜覆蓋新技術,在事先
整地起壟的基礎上,提前在壟上覆蓋地膜,5月末把籽粒莧幼苗逐棵栽到埯中。此技術最適宜在市縣郊區耕地少的村屯大力推廣。
田間管理
1、間苗與定苗。當苗高8匣米~10厘米,即兩葉期時,要進行間苗,有缺苗斷空,可隨間隨補栽,要做到帶上移栽
補苗。
2.培土:籽粒莧植株高大,一般株高1米~1.5米時,由於頭重腳輕;易倒伏,可在中耕時培土預防倒伏。
3.打旁枝:對以收
籽實為目的的籽粒莧田,最好打掉側枝,打下的枝芽是畜禽的優質飼料,同時保證主花序發育良好,主穗大,籽粒保滿,有利高產。
適時採收
籽粒莧的成熟期不一樣,一般以花序中部籽粒基本成熟,即80%成熟就可全部採收。最好分期採收,成熟多少採收多少,以免田間掉粒造成經濟損失。
主要價值
籽粒莧柔嫩多汁清香可口,
適口性好,營養豐富,是畜禽的優質飼料,鮮餵、
青貯或調製優質草粒均宜。乾品中含
粗蛋白質14.4%,
粗脂肪0.76%,粗纖維18.7%,
無氮浸出物33.8%,
粗灰分20%。從蛋白質營養角度看,種1畝籽粒莧相當於5畝青刈玉米。每年可刈割3~4次,畝產
青飼料1~2萬kg,畝產種子250~350kg。每畝用種300克。
籽粒莧為
莧科莧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米以上,莖紅色或綠色,主莖粗4厘米左右,葉直生長,葉柄、種子細小,千粒種子重約0.54克。籽粒莧為
短日照植物,喜溫暖濕潤氣候,生育期要求有足夠的光照。對土壤要求不高,但消耗肥力多,不耐蔭,不耐旱。中等肥力地塊畝產鮮草5~7噸,
適口性好,營養價值高,鮮草中
粗蛋白含量可達2~4%,因此有人把籽粒莧稱為“蛋白草”。
籽粒莧是一種糧、飼、菜和觀賞兼用、營養豐富的高產作物。苗期葉片蛋白質含量高達21.8%,賴氨酸0.74%,成熟期葉片蛋白質含量仍可達18.8%。葉片柔軟,氣味純正,各種畜禽均喜食。當株高60~80厘米時開始
刈割利用,留茬高度為20厘米,每隔20~30天刈割一次,一年可刈割4~5次,年鮮草產量可達5600~10000公斤/畝。可青飼、
青貯,也可打漿、發酵煮熟後飼餵畜禽,青貯時,可單貯或與豆科
牧草、青刈玉米混合青貯。收種後的
秸稈和殘葉可用於放牧,也可製成
乾草粉。
籽粒莧蛋白質、脂肪含量豐富,莖葉和籽粒中
粗蛋白質含量分別為17.7~27.1%和30%以上。籽粒莧莖葉柔軟多汁,是各類畜禽理想的
青飼料,豬、雞、鴨、鵝、牛、兔均喜食,也是魚極好的青飼料,餵畜禽可代替部分精飼料,籽實也是家禽的優質精飼料。
當株高60~80厘米時進行第一次
刈割,留茬以20 厘米為宜,以後每月刈割一次,全年刈割4~5次。莖葉也可調製成
青貯飼料,8~9月青刈後,切碎
青貯,是牛、羊冬春的優質青飼料。
國家標準
《籽粒莧種子質量分級》(GB/T 26615-2011)《Quality grading of the princes-feather (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seeds》於2011年11月1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