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古裝電視劇《珠簾玉幕》中的角色,採珠少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端午
- 性別:女
- 登場作品:珠簾玉幕
端午,是古裝電視劇《珠簾玉幕》中的角色,採珠少女。
端午節(屈原故里端午習俗),流行於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的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五月五(農曆),過端午。”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續齊諧記》、《荊楚歲時記》載,魏晉南北朝後端午節便與紀念屈原結合起來。通過設壇祭拜、游江、龍舟競渡、粽子寄情、鄉里“鬧晚”使這種民俗在屈原故里...
端午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習俗主要有划龍舟、祭龍、采草藥、趕藥市、掛艾草與菖蒲、打午時水、洗草藥水、貼午時符、拜神祭祖、浸龍舟水、吃龍舟飯、食粽子、薰蒼朮、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等。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清晰地記錄著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
端午 端午,“端”字本義為“正”,“午”為“中”;“端午”是“中正”的意思。“端午”的“端”字本義為“正”,“午”為“中”,古人歷來崇尚中、正之道,端午寓意“持中守正”。
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為農曆五月初五,又名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粽子節、五黃節、躲午節、解粽節、五月節、端禮節等等,端是“開端”、“開始”的意思。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民俗大節,其由來傳說甚多,分別有紀念介子推、屈原、伍子胥、曹娥、女詩人秋瑾等,還有惡月惡日、 蓄蘭沐浴、走黃巢等說法...
《端午》是唐代文秀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 。這首詩通過描述端午的由來,感嘆浩渺的降水也難以洗去屈原的冤屈,不僅表現了作者對愛國詩人的同情,也表達了昏君奸臣的鞭撻。原文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自:自從。萬古:遠古。楚江:楚國境內的江河,...
端午風情即端午節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這一天常見的傳統民俗活動有划龍舟,掛草藥,鬥草,吃粽子,喝雄黃酒等。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
《端午》是唐代詩人李隆基創作的一首古詩,作者是歷史上著名的唐玄宗,亦稱唐明皇。作品原文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注釋譯文 詩詞注釋 ⑴鹽梅:鹽和梅子。鹽味鹹,梅味酸,...
《端午》是宋朝朱淑真的詩作。作品全文 縱有靈符共采絲,心情不似舊家時。榴花①照眼能牽恨,強切菖蒲泛酒卮。注釋 ①榴花:據《南史.夷貊傳上.夫南國.》載,頓遜國有酒樹似安石榴,采其花汁停瓮中,數日成酒。後以“榴花”雅稱美酒。②菖蒲:單子植物,天南星科,有香氣。民間常在端午節將菖蒲葉子和艾結...
端五,是端午的別稱。“端”字本義為“正”,“五”為中,中正之意。端,亦有初的意思,在晉朝《風土記》中記載“仲夏端午。端者,初也”,端五也指初五。涵義 古人用十二地支對應月份的排列中,“午”對應五月。端午的“端”字本義為“正”,“五”為中。《易經·繫辭上》說,天為奇數,一三五七九,五數...
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
“端午”一詞起源於唐玄宗的生日(八月五日)。“端午”被正式定名是開元十六年,即公元728年。古人用十二地支對應月份的排列中,“午”對應五月,所以在唐玄宗以後“端午”在民間便慢慢具備了專指“五月初五”的含義,也就是現在端午節的由來。當然這只是民間的說法,並未有文獻記載。《容齋隨筆》中也有記載“...
我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許獲準批覆了30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編者將其中的絕大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收錄,編排成16本《爭奇鬥豔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叢書。 這本由於淼、沈麗穎編寫的《浙江龍泉青瓷(彩圖版)》是其中一冊,講述了端午節。內容簡介 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
端午節(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湖南省岳陽市汨羅市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端午節(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從農曆五月初一開始,十五結束。端午節(汨羅江畔端午習俗)主要流行於汨羅江邊楚塘、漁街、鳳凰山、河市、歸義、紅花、新市、浯口、長樂等一帶,端午節(汨羅江畔端午習俗)除了吃粽子、插艾掛菖、喝...
端午節(蘇州端午習俗),是流傳於江蘇省蘇州市的地方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蘇州端午習俗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全民參與,久盛不衰,集中展示了蘇州地區富於江南特色的民俗傳統。中國大地歷古以來在農曆五月初五紀念屈原。蘇州市端午節的漢族民間習俗與其他地區不同,紀念的是春秋時期吳國名將伍子胥。主要活動有...
端午節(嘉興端午習俗),流行於浙江省嘉興市的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嘉興端午習俗萌茅於南宋時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民國以來遺風尚存,新中國成立以後再次盛行。特別是近年來,一年一度的中國·嘉興江南文化節,將端午民俗文化活動作為固定項目在端午節期間舉辦,使這一項民間習俗得以恢復、傳承和弘揚。...
端午節(西塞神舟會)又名“龍舟會”,是流傳於湖北省黃石市的地方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西塞神舟會是黃石市西塞山區道士袱村民慶賀端午節的傳統盛會,主要活動有製作神舟、唱大戲、巡遊、送神舟下水等儀式和活動。從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佛祖誕生之日舉行龍舟的開工儀式,扎制神舟,到農曆五月初五子時由道士主持...
繼2005年前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後,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申遺內容 本次申報的遺產名稱為“中國端午節”,由湖北秭歸縣的“屈原故里端午習俗”、黃石市的“...
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流行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端午節(蔣村龍舟勝會)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蔣村街道居民在端午日自發組織賽龍舟的一種民俗活動。蔣村龍舟競渡的起源和水患有關。每年的農曆四月廿四開始,至五月十三小端午止,鄉民們自發在村里請龍王、供龍王、謝龍王、吃...
《浣溪沙·端午》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主要描寫婦女歡度端午佳節的情景。上片描述她們節日前進行的各種準備,下片刻畫她們按照民間風俗,彩線纏玉臂,小符掛雲鬟,互致節日的祝賀。全詞採用對偶句式,從中能依稀看到一直盡職盡忠地陪伴在詞人左右的侍妾朝雲的影子。作品原文 浣溪沙·端午 輕汗微微...
《己酉端午》是元末明初詩人貝瓊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前兩句先寫景,再興嘆,描述端午節的天氣昏暗而有風雨,感慨因風雨而無人在汨羅江上對屈原表示祭奠和懷念;後兩句詩人借用榴花之“笑”的擬人手法以及陶淵明的典故表達了自己雖懷才不遇但能灑脫面對的情感,表現了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豁達的態度。全詩借景抒情,巧用...
《端午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為了宣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於2001年6月25日發行的,志號為2001-10的特種郵票。郵票全套三枚。郵票圖案分別描繪了端午節民間賽龍舟、包粽子、避五毒的風俗習慣。發行背景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解釋,其中紀念屈原說...
粽子飄香,端午節至。吃粽子,飲雄黃,賽龍舟,這些民俗活動保留。可你知道,端午節還有幾十個別名,雄黃酒雖好為何不能貪杯。又逢端午,讓我們一起看看“你不知道的端午節”基本信息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五黃是指那五黃:五黃指的是: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
中國民俗認為農曆五月為毒月,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因此傳統民俗中有許多喝雄黃酒、插艾草等避邪驅毒的儀式。簡介 五端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山丹花)。端午節那天各家要懸插“五端”。來源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躲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簡介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民俗認為農曆五月為毒月。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因此民俗中有喝雄黃酒、插艾草等避邪驅毒的儀式。同為端午節,全國多在五月初五過節,唯有福建有些地方是在五月四日過節,原因是五代十國時閩國建立者(即閩王)王審知死於五月五日,故躲之。在河南...
★農曆五月,漢族的端午節有龍舟競渡的習俗。居住在貴州凱里的苗族也有龍船節的風俗。漢族的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而苗族的龍船節卻在農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龍船節一般在清水江上舉行,清水江穿過凱里又名龍頭江,每年農曆五月,居住於此的苗族人民都要在這裡歡度龍船節。龍船節期間,清水江兩岸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