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立陶宛共和國)

立陶宛

立陶宛共和國一般指本詞條

立陶宛共和國立陶宛語:Lietuvos Respublika,英語:Republic of Lithuania),簡稱立陶宛,位於波羅的海東岸,與北方的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並稱為波羅的海三國,東南鄰白俄羅斯,西南是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州波蘭,首都維爾紐斯

立陶宛是一個擁有輝煌文明的歷史古國 ,1240年成立立陶宛大公國,1569年與波蘭合併成波蘭立陶宛聯邦, 成為歐洲強國之一,並與俄羅斯一直在北歐東歐爭霸,後由於國力衰退,成為俄羅斯帝國附庸國並最終遭到吞併。一戰時被德國占領,1918年2月宣布獨立,但在二戰時又遭蘇聯吞併,1940年成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脫離蘇聯再次獨立,直到1991年9月6日蘇聯才承認其獨立。後加入歐盟北約

立陶宛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為428億美元,同比增長5.9%,人均GDP約合13253美元。食品加工、木材加工、交通物流、生物技術、雷射技術為立陶宛的優勢產業。

2015年1月1日,立陶宛成為歐元區第19個成員國,此時恰逢歐元誕生15年紀念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立陶宛共和國 
  • 英文名稱: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 
  • 簡稱:立陶宛
  • 所屬洲:歐洲
  • 首都維爾紐斯 
  • 主要城市考納斯克萊佩達希奧利艾等 
  • 國慶日:1918年2月16日
  • 國歌:《國歌(立陶宛)》
  • 國家代碼:LTU
  • 官方語言立陶宛語 
  • 貨幣歐元 
  • 時區:UTC+2(夏時制:UTC+3)
  • 政治體制:議會制共和制
  • 國家領袖: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總理:阿爾吉爾達斯·布特凱維丘斯 
  • 人口數量:287萬(2016年) 
  • 人口密度:45.8人/平方公里(2016年) 
  • 主要民族立陶宛人 
  • 主要宗教天主教 
  • 國土面積:65,300平方公里
  • 水域率:1.35%
  • GDP總計:427.39億美元(2016年,國際匯率) 
  • 人均GDP:14880美元(2016年,國際匯率)
  • 國際電話區號:+370
  • 國際域名縮寫:.lt
  • 道路通行:靠右駕駛
  • 國家格言:“民族的力量源於團結”
  • 人類發展指數:0.834(2013年)
  • 國花:芸香
  • 國樹樺樹
  • 最大城市:維爾紐斯
  • 注音:ㄌㄧˋ ㄊㄠˊ ㄨㄢˇ
  • 主要學府維爾紐斯大學
歷史沿革,自然環境,區域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分布,時區,自然資源,行政區劃,政區,首都,國家象徵,國名,國旗,國徽,國樹,國花,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憲法,政府,議會,司法,政要,政黨,經濟,概況,工業,農業,服務業,旅遊業,生物技術產業,雷射產業,財政金融,對外貿易,外國資本,外國援助,文化,宗教,節日,飲食,軍事,國防,軍費,軍力,交通,概況,鐵路,公路,水運,空運,管線,社會,教育,科技,醫療,體育,媒體,民生,外交,外交政策,對外關係,旅遊,

歷史沿革

舊石器時代起,立陶宛就有人類定居。公元5—6世紀出現階級社會。
立陶宛大公維陶塔斯立陶宛大公維陶塔斯
12世紀起受到日耳曼人的侵略。
1240年成立統一的立陶宛大公國
13世紀,形成立陶宛民族。
14—15世紀,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大部在西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
1558—1583年,立陶宛參加了反俄國的立窩尼亞戰爭
1569年根據盧布林條約,波蘭和立陶宛合併成立了波蘭立陶宛王國
1795—1815年整個立陶宛(除克萊佩達邊區外)併入俄國。立陶宛人民參加了1830年至1831年和1863年至1864年的波蘭起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立陶宛被德國占領。
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獨立,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1918年6月4日,成立立陶宛王國,立陶宛國會於11月2日推翻了自己的決議,立陶宛成為共和國
1918年12月至1919年1月立陶宛大部分領土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1919年2月立陶宛和白俄羅斯聯合組成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8月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並宣布獨立。
1926年9月28日,蘇聯政府同立陶宛締結互不侵犯條約。同年12月,法西斯分子發動政變得逞。
1940年,蘇聯軍隊占領立陶宛。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立陶宛被德國軍隊占領。
1944年,蘇聯軍隊再次占領立陶宛,並成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加入蘇聯。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脫離蘇聯獨立,蘇聯不予承認。直到1991年9月6日,蘇聯才承認立陶宛的獨立。同年9月17日,立陶宛加入聯合國。
2001年5月正式加入世貿組織。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立陶宛國土面積為6.53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中東部(北緯3°54'~56°27',東經20°56‘~26°51’),北與拉脫維亞接壤,東、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南與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和波蘭相鄰,西瀕波羅的海。國境線總長為1644公里,海岸線長90公里。
立陶宛地圖立陶宛地圖

地形地貌

立陶宛地形以平原為主,另有西部不大的丘陵及東南部的高低,最高點海拔293.6米。

氣候特徵

立陶宛氣候介于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之間,冬季較長,多雨雪,日照少;9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溫度最低,1月份平均氣溫為-4°C-7°C;夏季較短而且涼爽,日照時間較長;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溫暖,7月平均氣溫16-20°C。

水系分布

立陶宛是歐洲湖泊最多的國家之一,面積超過0.5公頃的湖泊有2830個,湖泊總面積達880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DRUKSIAI湖面積4479公頃;共有722條河流,最長的河流涅曼河全長937公里,流經立陶宛境內長度475公里,自東向西流入波羅的海。

時區

立陶宛屬於東二區,與台北時間差6小時。每年3月最後一個周日至當年10月份最後一個周日實行夏令時,期間與北京時差5個小時。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立陶宛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比較貧乏,主要依賴進口。主要資源有西部地區和波羅的海大陸架的石油,泥煤、建築用石膏、石灰石、粘土和砂石等,東南部有鐵礦和花崗岩,還有白雲石、礦泉水、地熱等資源。
森林資源
立陶宛的森林和水資源較為豐富。面積較大的森林主要集中在南部和東南部,森林面積197.5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0%以上。多為針葉林,主要為松樹。主要樹種是橡樹、樺樹。森林中的蘑菇、漿果、草藥資源也比較豐富。
動物資源
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動物提供了教好的棲息地,立陶宛共有70多種哺乳動物,13種飛鼠,還有被列入保護名單的白兔、猞猁並有狼出沒。立陶宛有330種鳥類,99種魚類,其中26種為海魚。1.5萬種昆蟲和無脊椎動物。

行政區劃

政區

立陶宛全國劃分為10個縣,即維爾紐斯縣考納斯縣克萊佩達縣、首萊縣、潘涅維日縣、馬里亞姆波列縣、陶拉格縣、泰爾夏伊縣、烏捷納縣、阿利圖斯縣。共44個區、92個市、22個鎮。主要城市有維爾紐斯考納斯克萊佩達希奧利艾等。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老城冬季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老城冬季

首都

維爾紐斯(Vilnius),位於立陶宛東南部的內里斯河和維爾尼亞河匯合處(北緯54度41分、東經25度17分)。面積401平方公里,人口54.9萬(2011年12月)。1月平均氣溫—7.8℃,7月平均氣溫20.8℃。

國家象徵

國名

立陶宛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簡稱立陶宛,國名源於波蘭語,意為“多雨水的國家”。
  

國旗

立陶宛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5:3。由三個平行的橫長條組成,自上而下分別為黃、綠、紅三色。立陶宛於1918年宣布獨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採用黃、綠、紅三色旗作為國旗。1940年成為原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採用左上角有黃色五角星及鐮刀、鐵錘圖案,下部有白色窄條和綠色寬條的紅旗作為國旗。1990年宣布獨立,採用上述三色旗為國旗。2004年7月8日國旗的長寬比例從2:1變成5:3。

國徽

立陶宛國徽為盾徽。紅色盾面上一位身著銀裝的騎士跨在一匹白色的駿馬上,右手揮一把銀劍,左手持藍地鑲金黃色雙十字的盾牌。前蘇聯時期曾經使用的加盟共和國國徽。另有大國徽,盾外有獨角獸和獅鷲守護,上有大公冠。下有三叉戟,並書以格言“讓統一盛放”。
立陶宛國徽立陶宛國徽

國樹

國花

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2013年底,立陶宛總人口約296萬人。人口密度為45.5人/平方公里,城鎮居民占2/3。華人數量為300人,主要集中在維爾紐斯、考納斯、克萊佩達、首萊河潘涅維日等大城市。
立陶宛人口分布情況
縣名稱
人口(萬人)
縣名稱
人口(萬人)
80.64
瑪利亞姆博列縣
15.41
58.74
14.99
32.91
泰爾夏依縣
14.56
首萊縣
28.59
烏捷納縣
14.26
潘涅維日縣
23.88
陶拉格縣
10.47

民族

立陶宛族占85.4%,波蘭族占6.6%,俄羅斯族占5.4%,白俄羅斯1.3%、烏克蘭、猶太、拉脫維亞等民族占1.3%。

政治

憲法

立陶宛憲法1992年10月25日經全民公決通過,11月2日生效,後多次修訂。現行憲法共15章、154條。規定立陶宛是獨立的民主共和國,主權屬於全體人民,公民權利一律平等。立為議會制國家。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批准或否決總統提名的總理人選;任命和解除國家領導人的職務;有權彈劾總統,但需經3/5以上議員支持。總統由公民直接投票選舉產生,任期五年,最多任兩屆。凡年齡在40歲以上且近3年在立連續居住的立公民可競選總統。如總統病故、辭職、被彈劾或因健康原因無法履行職務等情況,其職責由議長代為行使。總統是國家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就重大外交問題做出決策,經議會同意任命和撤換總理,根據總理推薦任命和撤換部長。
立陶宛前總統阿達姆庫斯立陶宛前總統阿達姆庫斯

政府

本屆政府為獨立後第17屆政府,由農民與綠色聯盟黨和社會民主黨於2016年12月組成,下設14個部。總理:薩烏柳斯·斯克維爾內利斯(Saulius SKVERNELIS)。內閣成員包括:外交部長利納斯·安塔納斯·林克維丘斯(Linas Antanas LINKEVICIUS)、環境部長凱斯圖蒂斯·納維茨卡斯(Kestutis NAVICKAS)、能源部長濟吉曼塔斯·瓦伊丘納斯(Zygimantas VAICIUNAS)、財政部長維柳斯·沙波卡(Vilius SAPOKA)、國防部長雷蒙達斯·卡羅布利斯(Raimundas KAROBLIS)、文化部長麗安娜·魯奧基特-約松(Liana Roukyte-Jonsson,女)、社會保障與勞動部長利納斯·庫庫萊蒂斯(Linas KUKURAITIS)、交通與通訊部長羅卡斯·馬休利斯(Rokas MASIULIS)、衛生部長奧雷利尤斯·韋里加(Aurelijus VERYGA)、教育與科學部長尤爾吉塔·佩特勞斯基內(Jurgita PETRAUSKIENE,女)、法務部長米爾達·瓦伊紐特(Milda VAINIUTE,女)、經濟部長維爾吉尼尤斯·辛克維丘斯(Virginijus SINKEVICIUS)、內務部長埃穆蒂斯·米休納斯(Eimutis MISIUNAS)、農業部長布羅紐斯·馬爾考斯卡斯(Bronius MARKAUSKAS)。

議會

立陶宛為議會制國家。議會為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實行一院制,共有141個席位,任期4年。議員由25歲以上在立定居的立公民直接選舉產生,其中71名議員由全國71個選區中直接選出,其餘70名由進入議會的政黨產生,獲得5%以上選票的政黨和7%以上選票的政黨聯盟可進入議會,並根據各自獲得選票的比例分配議席。現議會於2012年10月選舉產生,其主要黨團及所占議席分別為:社會民主黨黨團38席、祖國聯盟—基督教民主黨黨團33席、勞動黨黨團29席,秩序與正義黨黨團11席、自由運動黨黨團10席、波蘭人選舉運動黨團8席、“勇敢之路”黨黨團7席、農民人民和綠黨聯盟黨團1席。現任議長維達斯·蓋德維拉斯(Vydas Gedvilas),2012年11月當選。
立陶宛地圖立陶宛地圖

司法

憲法法院院長羅穆阿爾達斯·凱斯圖蒂斯·烏爾拜蒂斯(Romualdas Kęstutis URBAITIS),2011年4月就職,任期9年。最高法院院長金塔拉斯·克里熱維丘斯(Gintaras KRYŽEVIČIUS),2009年10月就職,任期9年。總檢察長達留斯·瓦利斯(Darius VALYS),2010年6月就職,任期5年。另外,設有地區行政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負責審理行政管理規定的合法性及行政糾紛等。檢察院是立司法調查、起訴機關,設有總檢察院、地區檢察院、地方檢察院。

政要

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在立陶宛仍是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時期長大,上世紀80年代畢業於維爾紐斯大學經濟學系。立陶宛1990年獨立後,瑙塞達前往德國曼海姆大學深造。2019年5月當選立陶宛總統。他在競選中說,德國求學經歷持續影響他的經濟觀點,使他篤信“西方生活方式和市場經濟”。他的政治偶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和冷戰時期的美國總統隆納·雷根
吉塔納斯·瑙塞達吉塔納斯·瑙塞達
總理阿爾吉爾達斯·布特凱維丘斯(Algirdas BUTKEVICIUS)。生於1958年11月19日。1984年畢業於維爾紐斯理工大學建築經濟系。1995年獲考納斯技術大學碩士學位。2008年獲社會學博士學位。1992年加入立社會民主黨,1999年任該黨副主席,2009年任主席。1996年起連續5屆當選立議會議員。2001-2004年任議會預算和財政委員會主席。2004-2005年任財政部部長。2006-2008年任交通運輸部長。2012年12月出任總理。
立陶宛現任總理阿爾吉爾達斯·布特凱維丘斯立陶宛現任總理阿爾吉爾達斯·布特凱維丘斯
議長維達斯·格德維拉斯(Vydas Gedvilas)。生於1959年5月17日。1981年畢業於立體育學院,1999年獲生物醫學博士學位。1996年至2002年任立國家女子籃球隊主教練。2004年加入勞動黨,之後連續三屆當選立議會議員。2012年11月當選議長。

政黨

(1)社會民主黨(Lithuanian Social Democratic Party):聯合執政黨之一。1896年創建,1989年8月12日重建,2001年1月27日與立陶宛勞動民主黨(Lithuanian Democratic Labor Party)合併。現有黨員2.1萬餘人。主席阿爾吉爾達斯·布特克維丘斯(Algirdas BUTKEVIČIUS),現任總理。
(2)勞動黨(Lithuanian Labor Party):聯合執政黨之一。2003年11月26日創建,2006年發生分裂,部分黨員脫黨另建公民民主黨。2011年6月,立陶宛新聯盟(New Union of Lithuania)與勞動黨合併。2013年4月,與工黨(Labor)合併。2013年10月,與基督教黨(Christian Party)合併。現有黨員2.4萬餘人。主席洛麗塔·格勞濟涅內(Loreta GRAUZINIENE,女),現任議會議長。
(3)秩序與正義黨(Order and Justice Party):聯合執政黨之一。2002年3月9日成立,原名自由民主黨,2006年5月13日改稱秩序與正義黨(自由民主黨),2008年3月8日該黨第八次代 表大會決定正式改稱現名,現有黨員1.3萬餘人。主席羅蘭達斯·帕克薩斯(Rolandas PAKSAS),前總統、現任歐洲議會議員。
(4)立陶宛波蘭人選舉運動(Electoral Action of Poles in Lithuania),在野黨(2014年8月退出執政聯盟)。1994年8月28日成立,現有成員1350餘人。主席維爾德瑪·托馬舍夫斯基(Valdemar TOMASEVSKI),現任歐洲議會議員。
(5)祖國聯盟—基督教民主黨(原保守黨) (Homeland Union—Lithuanian Christian Democrats“LITHUANIAN CONSERVATIVES”):在野黨。1993年5月1日成立。現有黨員1.4萬人。主席安德留斯·庫比留斯(Andrius KUBILIUS),前總理。
(6)自由運動黨(Liberals Movement of the Republic of Lithuania):在野黨。2006年2月25日成立,主要由從自由中間聯盟中退出的成員組成,現有黨員4900餘人。主席埃利吉尤斯·馬修利斯(Eligijus MASIULIS),前交通部長。
(7)自由中間聯盟(Lithuanian Liberal and Centre Union):在野黨。2003年5月31日創建,由立自由者聯盟、中間聯盟和現代基督教民主聯盟三黨合併組成,現有成員4000餘人。主席阿爾吉斯·恰普利卡斯(AlgisČAPLIKAS),前副議長。
其他政黨有:勇敢之路黨(The Way of Courage)、農民黨聯盟(The Peasants Union)、綠黨(Greens Party)等。

經濟

概況

工農業比較發達。獨立後通過企業私有化走向市場經濟,經濟形勢基本平穩。國內有三個自由經濟區:考納斯、克萊佩達和希奧利艾,那裡有良好的投資環境:有歐洲標準的公路網,4個國際機場,不凍港(東波羅的海岸)和該地區第一個衛星通訊系統。工業是立陶宛的支柱產業,主要由礦業及採石業、加工製造業以及能源工業三大部門組成。工業門類比較齊全,以食品、木材加工、紡織、化工等為主,機械製造、化工、石油化工、電子工業、金屬加工工業等發展迅速,生產的高精度工具機、儀表、電子計算機等產品行銷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首都維爾紐斯是全國工業中心,全市工業產值占立陶宛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二以上。農業以水平較高的畜牧業為主,占農產品產值的90%以上。農作物有亞麻、馬鈴薯、甜菜和各種蔬菜,穀物產量很低。
立陶宛貨幣500立特立陶宛貨幣500立特
立陶宛電子、紡織和食品加工業較發達,糖、奶、肉製品出口有一定優勢。現已基本完成市場經濟轉軌,非國有企業產值占GDP的73%。2002年,巨觀經濟狀況進一步好轉,金融、稅收改革取得成效,私有化進程不斷深入,市場供求改善,外資流入增多。經濟保持較快增長,GDP增幅為5.9%。但支柱產業不多,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政府對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投入有限,失業率居高不下。
2017年立陶宛巨觀經濟總量
國內生產總值
419億歐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14802.3歐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3.8%
貨幣名稱
立特,輔幣為立分
匯率
1美元=3.25立特
通貨膨脹率
1.2%

工業

2002年工業產值266.52億立特,同比增長7.5%,占GDP的52.56%。主要工業部門為採礦和採石業、加工和製造業以及能源,在工業產值中所占比例分別為1.7%、86.2%、12.1%。採礦和加工製造業產值222.93億立特,增長7.7%,電力、天然氣、供水業產值40.63億立特,增長6%。工業從業人口占全部人口的17.9%。

農業

2002年立農業產值35.5億立特,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其中穀物增長9%,糖類增長17%,油菜增長63%,馬鈴薯增長45%,肉類增長8%,蛋增長6%,牛奶增長1%。共有6.75萬個農場,耕地面積230.13萬公頃。全國33%的人口居住在農村,農業從業人口占總從業人口的17%。
據立國家統計局統計2000、2001、2002年主要農產品產量分別為(千噸)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穀物
2730.7
2397.5
2602.0
馬鈴薯
1791.6
1054.4
1531.3
蔬菜
329.4
322.0
261.0
甜菜
881.6
894.1
1029.8
亞麻
7.2
4.0
7.8
油菜籽
81
64.8
105.6
淨肉
264
208
224
牛奶
1725
1730
1752
雞蛋(億個)
6.92
7.42
7.90

服務業

服務業是立陶宛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從業人口90.12萬人,占就業總人口的63.6%。2009年立服務行業收入總計129.79億立特,同比下降28.1%,占GDP的14.1%。其中各種商業性服務52.38億立特,增長5.14%;醫療保健28.6億立特,下降13.4%;房地產業20.23億立特,下降52.6%;文體娛樂11.6億立特,下降29.4%;電腦及相關服務10.8億立特,下降12%;教育服務6.18億立特,下降15.7%。

旅遊業

2009年1至9月,立賓館、旅店、療養院等旅遊機構共接待遊客116.5萬人,同比下降21.8%,其中外國遊客62.4萬人,占53.6%,主要來自波蘭(17%)、德國(15.8%)、俄羅斯(9.9%)和拉脫維亞(8.2%)等國。立公民赴國外旅遊50.31萬人次,同比下降27.9%,主要目的國為白俄羅斯、波蘭、俄羅斯、拉脫維亞。截至2009年底,立共有各類賓館、酒店等209家,客房5351間,其中71%集中在維爾紐斯、考納斯、克萊佩達市。主要旅遊景點:維爾紐斯老城、尼達沙丘、凱爾納維遺址、特拉蓋古堡、百浪港、首萊十字架山、德魯斯基寧蓋市等。
立陶宛著名景點特拉蓋立陶宛著名景點特拉蓋

生物技術產業

立陶宛在生物技術領域是中東歐國家中的佼佼者,依靠遺傳工程藥品及遺傳工程相關的生物化學和化學媒介進入西方市場。該國生物技術公司向許多國家出口產品,發展較快。

雷射產業

立陶宛雷射企業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躋身國際雷射市場,截止2014年9月其在某些領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有些產品市場占有率甚至超過50%。

財政金融

截止2013年底,黃金外匯儲備80.13億立特,同比增長20%。國家債務總額131.63億立特(占GDP26.3%),其中外債91.78億立特,內債39.85億立特。
共有10餘家銀行,主要銀行及資產情況如下:
1.維爾紐斯銀行(Vilniaus Bank),資產60.48億立特,存款及信用證價值41.62億立特,貸款額27.44億立特。
2.漢莎-立陶宛儲蓄銀行(Hansa-LTB),資產39.59億立特,存款及信用證價值33.60億立特,貸款額12.06億立特。
3.立陶宛農業銀行(Agricultural Bank of Lithuania),資產17.92億立特,存款及信用證價值11.79億立特,貸款額9.58億立特。
4.斯諾拉斯銀行("Snoras" Bank),資產9.01億立特,存款及信用證價值6.86億立特,貸款額5.48億立特。

對外貿易

據立海關統計,2002年出口額為202.798億立特,增長10.6%,進口282.201億立特,增長11%,逆差79.403億立特。主要出口商品是礦產品和紡織品,主要進口商品是礦產品和機電產品。
立陶宛立陶宛
2002年對歐盟國家出口98.154億立特,占出口總額的48.4%,同比增長12.0%;對獨立國協國家出口38.937億立特,占出口總額19.2%,同比增長7.7%。從歐盟國家進口126.990億立特,占進口總額45%,同比增長13.6%,;從獨立國協國家進口73.937億立特,占進口總額26.2%,同比減少0.9%。
2002年主要出口夥伴國及所占比例分別為:英國13.5%,俄羅斯12.1%,德國10.3%,拉脫維亞9.6%,波蘭6.2%。主要進口夥伴國及所占比例為:俄羅斯21.4%,德國17.2%,義大利4.9%,波蘭4.8%。

外國資本

截止2002年底,立獲外國直接投資累計131.82億立特,同比增長23.7%,其中2002年外來直接投資額23億立特,人均獲外國投資總額3808立特。主要投資領域為:加工製造業29.3%,金融20.1%,貿易17.3%,郵政及其它服務業務13.9%。主要投資國家為:丹麥17.2%,瑞典15.3%,愛沙尼亞11.7%,德國9.6%,美國8.7%。

外國援助

2000年上半年,立共得到各種財政和人道主義援助1.326億立特,同比增長61.6%,其中1.03億是以物資形式提供的。這些援助15.9%來自立本國企業和個人,其餘84.1%來自世界35個國家,主要為:美國6000萬立特,德國2200萬立特,法國790萬立特,丹麥450萬立特,挪威190萬立特,波蘭158萬立特。

文化

宗教

主要信奉羅馬天主教,此外還有東正教、路德教等。

節日

元旦:1991年1月1日
立陶宛傳統舞蹈立陶宛傳統舞蹈
國家重建日(國慶日):1918年2月16日(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國家重建,立陶宛共和國成立)
恢復獨立日:1990年3月11日(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發表獨立宣言)
五月節:1886年5月1日
母親節:5月的第一個星期日
國家日:1253年7月6日(1253年7月6日立陶宛國王明陶卡斯加冕)
萬聖節及亡者哀悼日:11月1日
聖誕節:12月25日
立陶宛人還享有除公共假期外為期28天的年休假期,其休假高潮為每年的7月至9月。

飲食

立陶宛人主要食物有麵食、土豆、甜菜、白菜、豬肉、羊肉和奶製品等。火腿、香腸、熏豬肉是他們的傳統肉製品。他們一般都喜歡烤制食品,也愛吃土豆或豌豆煮的稀飯和用土豆泥、奶渣及肉末做的甜餃子,豬肉熏腸也是他們的常用食品。他們喜歡俄式西餐,用餐慣於使用刀、叉、匙作餐具。他們對中國菜餚也很感興趣,尤為喜歡熟透的風味菜餚。

軍事

國防

1992年11月19日,立陶宛組建軍隊,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約。立總統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國家國防委員會是協助總統處理國防事務的決策機構,由總統、議長、總理、國防部長和三軍司令組成。現階段實行行政領導與作戰指揮相分離的軍政、軍令雙軌領導體制,即由國防部文職人員控制軍隊,由三軍司令及其領導的國防參謀部指揮部隊執行各種作戰訓練任務。
立陶宛士兵立陶宛士兵
立國家安全政策是公開、透明和非對抗性的,認為國家安全未受到任何直接軍事威脅,不視任何國家為敵人。

軍費

2008年度國防預算支出為3.7億歐元,同比增長13.5%,占國民生產總值1.16%。

軍力

2008年,立軍隊共有16000人,比2007年減少1000人,編為陸軍、空軍、海軍、特種作戰部隊、後勤保障部隊、軍事教育訓練機構和部隊等,其中陸軍有近6000人,空軍1000多人,海軍600多人。另有8000多名預備役人員。實行職業軍人和義務兵混合制,義務兵服役期12個月。立軍在伊拉克阿富汗科索沃波赫喬治亞等地派有220餘人參加維和行動和國際軍事行動。截止2013年,立陶宛軍隊共有8000餘人。

交通

概況

交通體系完備,鐵路網與歐洲及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連成一體,並擁有發達的公路網,正籌建與歐洲交通網聯網的跨波海三國的“環波羅的海”鐵路和公路。國內交通運輸以公路、鐵路為主,克萊佩達港是立最大海港,與世界200多個港口通航。
2008年,立交通行業從業人口10.4萬人,占就業總人口的6.9%;交通行業產值127.33億立特,同比增長11.4%,占GDP的12.7%。全年貨運總量為1.207億噸,較上年下降1.4%。客運總量為4.771億人次,較上年增長1.1%。

鐵路

2008年立境內鐵路通車裡程1775.3公里,其中寬軌鐵路1753.5公里,標準軌鐵路21.8公里。全年鐵路貨運量5497萬噸,同比增長2.7%;客運量50.63萬人次,同比下降2.4%。

公路

2008年立全國公路總長21279公里,其中高速路309公里,歐洲標準道路1750公里,國道4945公里,省道14584公里。全年公路貨運量5942.7萬噸,同比下降4.4%;客運量4.68億人次(含公共汽車及無軌電車),同比增長1.1%。

水運

2008年立海上貨運量528.34萬噸,同比減少8.8%;客運量22.61萬人次,增長1.2%。克萊佩達港貨物吞吐量2988.18萬噸,同比增長9.2%。
布萊佩達港口布萊佩達港口
2008年立水路貨運量98.85萬噸,同比增長3.1%;水路客運量237.16萬人,增長1.7%。

空運

2008年立各航空公司貨運總量4200噸,同比下降34.4%;客運總量為116.11萬人次,同比增長53.7%。機場進出港旅客255.32萬人次,同比增長16.2%。全年共起降飛機4.58萬架次,同比增長9.6%。
主要國際機場:維爾紐斯機場、考納斯機場、百浪港機場。

管線

立擁有石油運輸管線500公里,各類天然氣管道總長8300公里。2008年石油管線總運量1842.95萬噸,同比增長57.3%。

社會

教育

立陶宛教育管理機構主要是教育和科學部、議會教科文委員會和科學委員會。重大教育問題由議會或政府與科學委員會協商決定。採取10年基礎教育制度,即初等國小(1~4年級)、基礎中學(5~10年級)。基礎中學畢業後,學生可選擇進入高級中學(2年)、職業學校(3~4年)、音樂學院(6年)或職業教育中心。高級中學畢業後可進入高校進行為期4~5年的本科學習。此外,立還設立強化高中(通常為私立中學,4年)、特別學校(為殘疾兒童而設)和青年學校等。
維爾紐斯大學維爾紐斯大學

科技

立陶宛重視發展科學技術,政府採用建設高新技術園和集群的方式為科研創造條件,重點領域包括:生物技術,通信、雷射和醫療設備等。對網路、手機等現代通信的利用居歐盟前列。

醫療

立陶宛獨立後,對國有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以及各級國有診所進行了較大程度的維修和改造,引進更新了醫療設備,提高了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1年立陶宛全國醫療衛生總支出占GDP的6.7%,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醫療健康支出1352美元。2006-2012年間,平均每萬人擁有醫院床位70張。

體育

立陶宛主要體育活動為籃球。立陶宛國家男子籃球隊現世界排名第5位。作為一支歐洲勁旅,曾經三次獲得歐洲錦標賽冠軍,曾四次參加奧運會男籃比賽,三次獲得銅牌。中國男籃前主教練尤納斯也是立陶宛人。立陶宛隊中曾湧現出克萊扎、馬奇揚斯卡斯和桑蓋拉等NBA球星。作為老牌的歐洲勁旅,立陶宛男籃秉承了傳統的歐洲實用派打法,同樣以整體打法為特點。隊員技術嫻熟、配合意識好並善於打硬仗。

媒體

立陶宛主要報刊有:《立陶宛晨報》(全國第一大報)、《共和國報》、《立陶宛回聲報》(均為立文和俄文兩種)、《晚間訊息報》、《商業新聞》、《考納斯日報》、《西部快報》、《人物雜誌》等。
主要通訊社有:國家通訊社─立陶宛通訊社(ELTA);波羅的海通訊社(BNS)等,均為私營通訊社。
主要電視台有:立陶宛電視台為國家電視台、自由獨立頻道、波羅的海電視台(每天轉播美國CNN新聞節目)、維爾紐斯電視台、“TV-3”電視台、“TV-4”電視台、考納斯電視台等。
主要電台有:國家電台──立陶宛電台(每天用立、俄、波、英等語言播出節目)、“M-1”電台、“中央電台”(轉播美國之音歐洲台節目)、俄語電台“俄羅斯廣播”、“自由之波”電台及波蘭語電台“ZNAD WILII”等。
2008年立陶宛定期出版500餘種期刊雜誌,年發行總量7000萬份,報紙300多種,發行量2.58億份。

民生

2007年初,立全國住宅面積8140萬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4.1平方米,城市居民22.9平方米,農村居民26.3平方米。全國共有醫院174所,病床27114張,醫生13510人,每萬名居民擁有病床80.1張和醫生39.9人。截至2007年初,立共有固定電話79.24萬部,行動電話用戶達471.82萬,家庭電腦和網際網路普及率分別達42%和40.3%。
截至2008年底,立居民月工資2174立特(約630歐元),比2007年同比增長20.6%,稅後實際收入1667.2立特,增長23.3%,平均養老金770立特(約223歐元),增長29.4%。2008年全年平均失業率為5.8%。2008年底,立登記註冊的失業人口9.43萬人。

外交

外交政策

2004年3月29日,立陶宛加入北約、5月1日加入歐盟,致力於北約和歐盟的進一步擴大,奉行積極的對外政策,重視睦鄰友好合作,努力擴大在本地區的政治影響力。同時,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已先後加入6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積極發展與烏克蘭摩爾多瓦外高加索巴爾幹地區國家的關係,支持其加入歐盟和北約。2007年1月1日,立正式成為申根協定成員國。截至2008年,立建交國總數為151個。
維爾紐斯維爾紐斯

對外關係

同歐盟關係
2009年12月31日,根據立陶宛與歐盟簽署的協定,立陶宛境內的伊格納利納核電站正式關閉。
2013年7月1日,立陶宛政府1日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正式接替愛爾蘭開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立陶宛總理布特克維丘斯、立政府官員以及外國駐立使節等出席升旗儀式。
據立通社報導,布特克維丘斯在升旗儀式上表示,在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立陶宛在加快實施關於經濟成長和增加就業機會的協定方面具有雄心勃勃的計畫。此外,立陶宛還將致力於解決能源問題,爭取在2014年建成歐盟內部能源市場,增加泛歐能源基礎設施投入,推動“東部夥伴關係”計畫。
根據日程,立陶宛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正式啟動儀式將於3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行,屆時立陶宛總統格里包斯凱特將向歐洲議會介紹立陶宛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的工作重點並回答歐洲議員提問。在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立陶宛將在布魯塞爾等地舉辦近3000場活動和會議,在立陶宛舉辦180場活動,包括16場部長級會議。
立陶宛是波羅的海地區第一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國家。2014年1月1日,希臘接替立陶宛,擔任了下一任歐盟輪值主席國。
同美國關係
1991年9月6日與美國建立外交關係。立陶宛獨立以來,一直與美保持密切關係,在重大國際問題上基本支持美方立場,積極參與美領導的軍事行動。美政界人士多次高度評價立在國際反恐行動中的作用,稱立是可信賴的夥伴。2008年立美雙邊關係發展順利。2013年8月,波羅的海三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總統集體訪美,回見美國總統歐巴馬,並就加強戰略合作、能源安全合作、網路信息安全以及跨大西洋經貿合作交換意見。
同俄羅斯關係
立俄1991年10月9日建交。立重視發展與俄關係,特彆強調發展與俄加里寧格勒州的互利合作。同時,立方積極推動歐盟在能源問題等對俄政策上採取統一立場,以保證各成員國的利益。南奧塞梯衝突爆發後,立指責俄單方面挑起對喬治亞的戰爭,強調俄沒有履行在南奧塞梯問題上的國際義務,推動歐盟和北約對俄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立俄關係趨於冷淡。兩國還在能源供應、對前蘇聯時期有關歷史問題的評價等問題上存在分歧。
同鄰國關係
立與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在政治、經濟、歷史、地理、文化等方面有著密不可分的傳統聯繫,三國之間除設有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部長級定期會晤機制外,還建立了波羅的海大會、波海地區國家經濟論壇、三國首都會議機制等。三國各層次交往十分頻繁.
同中國關係
1991年9月14日中立兩國建立外交關係。2012年,中立關係發展順利,各領域合作日益深化。4月,溫家寶總理在波蘭華沙會見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立陶宛總理庫比留斯。5月,立陶宛議會副議長塔馬紹斯卡斯率立中議員小組訪華,9月,立陶宛總理庫比留斯來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2年新領軍者年會,溫家寶總理會見。立經濟部長日留斯來華出席第16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並訪問山東省。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張建南訪立。10月,商務部副部長陳健訪立。2013年中立關係續有發展。11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會見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立陶宛總理布特克維丘斯。2014年8月,立總統格里包斯凱特、總理布特克維丘斯、議長格勞濟涅內、外長林克維丘斯分別就雲南魯甸地震向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張德江委員長和王毅外長致慰問信。12月,李克強總理在塞爾維亞貝爾格勒會見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立總理布特克維丘斯。2015年2月,外交部長王毅在紐約主持聯合國安理會公開辯論會期間會見立外長林克維丘斯。6月,張高麗副總理訪立,分別同立陶宛總統格里包斯凱特、總理布特克維丘斯會見、會談。11月,李克強總理在蘇州會見來華出席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的立陶宛總理布特克維丘斯。2017年4月,張德江委員長訪問立陶宛,同立陶宛總統格里包斯凱特、總理斯克維爾內利斯、議長普蘭茨凱蒂斯分別會見、會談。11月,李克強總理在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布達佩斯會晤期間與立總理斯克韋爾內利斯雙邊會見。5月,立交通與通訊部長馬休利斯來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高級別會議。6月,立國家鐵路公司與中國鐵路總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首趟中歐班列經停立陶宛。8月,雙方簽署2018—2020年農業領域合作行動計畫。9月,立農業部長馬爾考斯卡斯訪華。9月,立文化部長魯奧基特-約松訪華。10月,兩國在北京舉行經貿合作混委會第13次例會。2018年1月,立議長普蘭茨凱蒂斯隨北歐和波羅的海國家議長集體訪華,習近平主席、楊潔篪國務委員集體會見,張德江委員長集體會談。
同國際組織的關係
支持聯合國儘快進行改革,認為聯合國應通過改革增加工作透明度、職業化和效率,加強安理會的權威。積極參與國際維和行動,在伊拉克、阿富汗、可所謂等熱點地區派駐士兵或民事警察,2005年起負責領導多國維和部隊在阿富汗進行重建工作。

旅遊

市內值得遊覽的地方包括St. Anne教堂、Gates of Dawn、聖三一堂、Basilian修道院、Vilnius大學、Vilnius座堂、Gediminas塔、十字架山等。
立陶宛一處國家公園立陶宛一處國家公園
十字架山
最令人難忘的是十字架山(Hillof Crosses)。十字架山是一個非常細的山頭,上面插了上萬個型型式式的十字架,每一個十字架背後都印證了立陶宛的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立陶宛開國以來的戰爭及革命都一一完整地保留在這些十字架上。
聖安娜教堂
聖安娜(St. Anne)教堂,位於維斯杜拉河坡最高、華沙最美的克拉科夫斯基普熱德梅濟(Crakowskie Przedmiescie),由聖安娜公主(Mazowsze Duches Anne)和她的兒子博萊斯瓦夫四世,1454年為貝納迪(Bernardine)教派的教士而建,1515年及1657年教堂曾遭回祿之災,僅剩現在所見的哥德式聖壇(Chancel)部分為最早的建築。最值得參觀的是教堂內部一律金碧輝煌的巴洛克式設計及陳設,滿布著一七四○年代的名家繪畫、天花板下垂的水晶燈、反射在包著金箔的雕刻及聖像,照得整個教堂光輝燦爛。
在聖安娜教堂旁豎有1683年完成的巴索瑪麗聖母像(Blessed Virgin Mary of Passau),這也是在波蘭大動亂中未被波及的塑跡,塑像雙手抱著聖嬰,慈輝流露,令人感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