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漁綜合種養(現代養殖技術)

稻漁綜合種養(現代養殖技術)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稻漁綜合種養,現代養殖技術。

稻漁綜合種養,是通過對稻田實施工程化改造,構建稻漁共作輪作系統,通過規模開發、產業經營、標準生產、品牌運作,能實現水稻穩產、水產品新增、經濟效益提高、農藥化肥施用量顯著減少,是一種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稻漁綜合種養
  • 所屬行業:漁米產業 
發展歷史,典型案列,各地套用,

發展歷史

從歷史上的“稻田養魚”到現代的“稻漁綜合種養”,中國漁米產業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為保障糧食和水產品供給、促進農民增收和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
2024年8月,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發布八大稻漁綜合種養新型模式和典型案例,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典型案列

一、“稻小龍蝦+”綜合種養
將黃鱔、沙塘鱧等經濟價值高,並且和小龍蝦在稻田養殖中可以互利互惠的養殖對象引入稻小龍蝦綜合種養系統,“一田三用,一水三收”,如稻蝦鱔、稻蝦憨等綜合種養模式。該模式可以節約集約利用稻田和水資源,提高稻田綜合產出和效益,同時促進小龍蝦養殖,減少病害,提高商品蝦規格。
適宜推廣地區:長江流域一季稻田。
注意事項:1.放養的黃鱔苗種規格應儘量一致,避免相互殘食。2.沙塘鱧苗種規模化供應比較難,應有穩定的優質苗種供應。
稻漁綜合種養
典型案例1:仙桃市祥宇種養專業合作社依託長江大學、湖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仙桃市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等單位在湖北仙桃剅河鎮千橋村、余腦村、范關村、張馬村等地實施稻蝦鱔綜合種養,套用面積1萬畝。以50畝為一個單位,設定圍溝,3月底4月初每畝放養4—6克/尾規格的小龍蝦苗6000尾,按照常規稻小龍蝦綜合種養進行管理,5—6月收穫小龍蝦,6月中下旬水稻插秧,7月中上旬每畝放養50克/尾規格的黃鱔苗種5千克左右,養殖期間以稻田內殘存的小龍蝦和其他天然餌料為食,不投餵飼料,翌年3月初捕撈一批黃鱔,5月捕撈小龍蝦時順帶捕撈黃鱔,6月中旬小龍蝦養殖結束後將黃鱔全部捕出。2023年畝均投入2984.5元,畝均水稻產量600公斤、小龍蝦產量75公斤、黃鱔產量20公斤,畝均產值5250元,畝均利潤2265.5元。
典型案例2:武漢周漁生態農業公司依託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武漢市水產技術推廣指導中心、湖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蔡甸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等單位在湖北武漢蔡甸消泗鄉九溝村實施稻蝦憨綜合種養,套用面積700多畝。10—20畝為一個單元,設定圍溝,3月每畝放養200尾/千克小龍蝦苗30千克,按照常規稻小龍蝦綜合種養進行管理,5—6月收穫小龍蝦,5月上旬放養抱卵青蝦作為沙塘鱧餌料,每畝放養量1.5千克,6月初每畝放養3.5厘米/尾大規格沙塘鱧苗種500尾,6月中下旬水稻插秧,10月上旬收穫水稻,春節前後捕撈沙塘鱧上市。2023年畝均投入2600元,畝均水稻產量550公斤、小龍蝦產量110公斤、沙塘鱧產量15公斤,畝均產值5879元,畝均利潤3279元。
二、寒地稻小龍蝦綜合種養“南北接力”模式
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展小龍蝦苗種繁育,3—5月將抱仔苗(水花苗)運至東北、內蒙古、新疆等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經中間培育後放養稻田實施稻小龍蝦共作。該模式通過突破小龍蝦抱仔苗中間培育的關鍵技術,解決了外地運輸小龍蝦苗存活率低、本地繁育小龍蝦成本高等問題,為寒地稻田養殖小龍蝦提供了可複製的模式。
適宜推廣地區:三北地區。
注意事項:抱仔苗的選擇非常重要,應儘量選擇3月底至5月上旬生產的優質抱仔苗進行中間培育。該階段培育小龍蝦苗存活率高,育成小龍蝦苗與稻田放養苗種茬口銜接。
(推薦單位: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技術依託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
稻漁綜合種養(現代養殖技術)
典型案例:肇東西八里鄉漁兒園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依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在黑龍江綏化肇東西八里鄉實施該模式。3月底從江蘇泰州空運小龍蝦抱仔苗放入土池大棚進行一級培育,5月上旬轉入室外土池進行二級培育,6月中旬每畝稻田放養平均規格6.5克/尾的小龍蝦苗1500尾,投餵配合飼料,7月下旬開始捕獲,8月中旬結束。2023年畝均投入881元,畝均小龍蝦產量42.2公斤,平均規格45.4克(9錢),畝均小龍蝦產值2584元,利潤1703元。
三、無溝無壟稻小龍蝦綜合種養
稻田不挖溝坑、不起壟,在3—4月養殖一茬小龍蝦後,通過“停籠”留種、“停食”促進小龍蝦紅殼並打洞度夏和繁殖,以提高稻田田面載蝦量和出苗量,並實現出“早苗”、養“早蝦”。該模式不挖溝坑,不影響水稻種植面積,通過繁“早苗”,商品蝦上市時間提前到12月,價格高,效益好。
適宜推廣地區: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的湖區和平原地區,適宜普通農戶實施。
注意事項:1.該模式水稻種植採取直播方式,應選擇抗倒伏品種,並做好水分管理。2.退水種稻不宜過遲,氣溫升高后影響親蝦打洞。3.稻田不能挖溝坑,退水種稻的稻田不能實施旋耕,否則影響親蝦打洞。
稻漁綜合種養(現代養殖技術)
典型案例:南縣琴湖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依託南縣水產科學研究所、湖南省水產產業技術體系益陽試驗站在湖南南縣實施該模式,套用面積1000多畝。3—4月養殖一茬小龍蝦,4月下旬“停籠”“停食”,5月上旬退水種稻,採取直播方式,水稻品種為抗倒伏、再生能力強的“黃華占”,田間管理和常規水稻單作相同,9月上旬機械收割,留高稻樁,9月中旬漸進式進水,再生稻成熟後人工收割,12月後小龍蝦捕撈上市直至翌年4月。2023年畝均投入3950元,畝均水稻產量775公斤(中稻650公斤、再生稻125公斤),小龍蝦產量100公斤,畝均產值7800元,利潤3850元。
四、“塘田接力”稻蟹綜合種養
將泡塘或池塘暫養扣蟹和稻田養殖成蟹結合,扣蟹放養稻田前,先在泡塘或池塘暫養一段時間,以提高扣蟹規格和存活率,並與水稻種植茬口銜接。該模式解決了扣蟹上市和水稻種植茬口不銜接的問題,提高了放養稻田扣蟹的質量,降低扣蟹放養前期“牛奶病”發生率,通過科學設定扣蟹暫養放養密度,採取適宜的育肥方法和捕撈方式,可大幅提高稻田養殖成蟹的質量和上市規格,提高經濟效益。
適宜推廣地區:東北地區。
注意事項:1.暫養的泡塘或池塘與放養的稻田相鄰,運輸時間不超過2小時。2.扣蟹脫殼期間暫緩運輸,待集中脫殼結束再起捕運輸。
稻漁綜合種養(現代養殖技術)
典型案例:吉林省蟹稻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依託吉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等單位在吉林長春德惠岔路口鎮實施該模式,套用面積稻田220畝、泡塘42畝。5月初在泡塘內投放180隻/千克規格的扣蟹1802公斤,6月下旬起捕分池,分池扣蟹規格70隻/千克至54隻/千克,每畝稻田放養800隻,泡塘內剩餘扣蟹粗放式養殖至10月上旬,起捕成蟹528公斤,稻田養殖至9月底,起捕成蟹6705.5公斤。2023年總投入19.4萬元,河蟹總產值30.38萬元,利潤10.98萬元,畝均河蟹增效400多元,畝均水稻產量570公斤,通過稻蟹共作提升稻米質量,實現品牌塑造和產品溢價,畝均水稻增效600元。
五、稻羅氏沼蝦綜合種養
利用冬閒田或在水稻種植期間養殖羅氏沼蝦,包括輪作和共作兩種模式。其中稻羅氏沼蝦輪作可在部分地區有效替代稻小龍蝦輪作,提高經濟效益。稻羅氏沼蝦共作可與稻小龍蝦輪作有機結合,形成“一稻兩蝦”,與稻小龍蝦輪作相比,提高了稻田綜合利用率、稻田綜合產出和效益,與稻小龍蝦“輪作+共作”相比,小龍蝦不耐高溫,夏季稻田養殖效果不佳,羅氏沼蝦生長快、養殖周期短、適宜夏季高溫,有效替代了稻小龍蝦共作部分。
適宜推廣地區:我國南方稻田水溫連續90天22℃以上的淡水或鹽度在3‰以內的鹹淡水地區的一季稻田。
注意事項:1.宜投放大規格羅氏沼蝦,可在投放前提前進行標粗。2.要做好茬口銜接,水稻適期栽插收割。
稻漁綜合種養(現代養殖技術)
典型案例1:定遠縣曹永明家庭農場依託滁州市農業農村技術推廣中心、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安徽農業大學等單位在安徽滁州定遠縣西卅店新建村實施“一稻兩蝦(小龍蝦、羅氏沼蝦)”輪養共作,套用面積205畝。3月中上旬投放100—150隻/斤規格的小龍蝦苗4500隻,4月中旬起捕,捕大留小,至“五一”假期結束,用菜粕等殺滅野雜魚和剩餘小龍蝦後插秧,6月上旬前投放500—600尾/斤羅氏沼蝦苗1000—1200尾,8月中下旬開始起捕,捕大留小,至9月底前。205畝稻田年總投入約73.2萬元,畝均投入3500元,畝均水稻產量500公斤以上,產值1200元,利潤500元,小龍蝦產量90—100公斤,產值3500元,利潤2000元,羅氏沼蝦產量40公斤,產值2000元,利潤1000元,畝均利潤3500元以上。
典型案例2:浙江米果果生態農業集團所屬浙江三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浙江諸暨山下湖鎮實施稻羅氏沼蝦輪作,套用面積600多畝。2月初蝦苗分級標粗,3月中旬梳苗,每畝約15萬尾,水溫控制在25—28℃,4月天氣轉暖後每畝投放200—300尾/斤規格的幼蝦30—40公斤,5月底至6月底規格達到30尾/斤左右捕撈上市。7月中旬前種植一季晚稻。畝均投入7400元,畝均水稻產量513公斤、羅氏沼蝦200.95公斤,畝均產值13700元,利潤6300元。
六、稻蛙共作
通過對稻田實施分隔區塊、搭建食台、建設防逃逸防敵害設施等工程化改造,構建稻蛙共作系統,“田中種稻、稻下養蛙”,在水稻種植期間養殖黑斑蛙、虎紋蛙、牛蛙等蛙類。該模式在採取合理控制蛙類養殖密度等技術措施下,能夠大幅提升稻田經濟效益,減肥減藥,是一種高產高效、綠色生態的稻漁綜合種養模式,也為減少蛙類養殖污染和疾病高發等風險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
適宜推廣地區:我國南方稻田水溫適宜(20—30℃)、水稻種植期和蛙類養殖期重疊的地區。
注意事項:1.合理控制養殖密度和飼料投餵量,避免水體污染,降低疾病發生風險。2.做好防逃逸防敵害措施。
稻漁綜合種養(現代養殖技術)
典型案例1:共青城市金馳公司依託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南昌大學等單位在江西九江共青城市澤泉鄉塗山村稻蛙產業示範園實施稻蛙(黑斑蛙)共作,套用面積1000畝。水稻採取寬行稀植栽培技術,生長到一定階段,放養攝食飼料馴化好的幼蛙,每畝放養10—15克/只規格的幼蛙15000—20000隻,9月後根據市場行情陸續捕撈上市直至翌年2、3月。畝均投入1.5萬元,其中蛙飼料1.18萬元、蛙苗1000元,畝均水稻產量550公斤左右、商品蛙產量800公斤左右,畝均產值2.8萬元,利潤1.3萬元。
典型案例2:龍巖市武稻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依託武平縣水產技術推廣站在福建龍巖武平縣十方鎮鮮南村實施稻蛙(虎紋蛙)共作,套用面積42畝。生產中每5畝稻田開展稻蛙綜合種養配備1畝稻田用於養殖尾水消納,秧苗返青後15—20天每畝放養20—25克/只規格的幼蛙3000—5000隻,養殖90天左右,規格達到200克/只,根據市場行情捕撈上市。畝均投入1.04萬元,畝均水稻產量450公斤左右、商品蛙產量680公斤,畝均產值2.56萬元,利潤1.53萬元。
典型案例3:潁上縣農業綠色發展推進中心、集美大學、潁上縣水產管理中心等單位聯合在安徽潁上現代農業產業園實施稻蛙(牛蛙)共作。稻蛙共作和當地稻麥輪作制度銜接,6月初收麥,6月中旬移栽秧苗,秧苗返青後投放30—50克/只規格的四腳蛙4000隻,養殖3個月後,規格達到250克/只,根據市場行情捕撈上市,10月下旬水稻收割後,全部捕撈集中暫養分批上市。以30畝為一個單元,第一年工程投入7.20萬元、設備購置0.71萬元、種養生產投入32.37萬元,總投入40.28萬元,水稻產量15000公斤、小麥產量15000公斤、牛蛙產量30000公斤,產值48.9萬元,淨利潤8.62萬元,畝均利潤2872元;第二年工程和設備費用下降到1.58萬元,畝均利潤提高到4983元。
七、稻鱉共作“三段式”接力養殖
傳統稻鱉共作根據生產計畫在稻田放養不同規格鱉種或放養稚、幼鱉,當年或2—3年養成。該模式將傳統稻鱉共作改為精養池塘或溫室大棚培苗→越冬坑集中暫養→稻田共作“三段式”接力養殖,延長養殖年限,鱉齡可達4年以上,商品鱉與野生鱉品質接近,經濟效益顯著。
適宜推廣地區:長江流域。
注意事項:1.中華鱉喜靜怕聲、喜陽怕風,養殖基地應選擇環境幽靜、避風向陽的場所。2.養殖基地不宜選擇地勢低洼或河道排洪道附近,基礎設施牢固,避免發生內澇、漫堤等事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稻漁綜合種養(現代養殖技術)
典型案例:杭州昊琳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依託浙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等單位在浙江杭州桐廬百江鎮百江村實施半山區稻鱉綜合種養,套用面積100畝。根據半山區地貌特徵因地制宜對稻田進行工程化改造,稻田進水渠下方設越冬坑、深淺水溝,坑溝相連。第1年7月精養池塘培苗,每平方米20—30隻,規格3—5克,第2年11月分苗到越冬坑,每平方米5—8隻,規格50—150克,養殖1年後,第3年母鱉捕撈上市,第4年7月通過加滿越冬坑水位促使公鱉進入稻田,每畝放養50—70隻,規格0.75—1千克/只,水稻收割前斷水,公鱉通過深淺溝自行進入越冬坑進行養殖,根據市場需要捕撈上市。100畝稻田基礎設施投入35萬元,按10年折舊,每年折舊費3.5萬元,每年生產投入82.5萬元,年畝均投入0.86萬元,年畝均水稻產量625公斤,產值0.74萬元,鱉產量120公斤,產值2.88萬元(需按照兩年分配效益),畝均利潤1.32萬元。
八、鹽鹼地異位或“同位+異位”稻漁綜合種養
通過實施田間工程、池塘工程和田塘連線工程,構建塘(魚蝦)—渠(多級排鹽)—田(水稻)複合種養降鹽排鹼系統,鹽鹼地稻田常規水稻種植或開展稻蟹綜合種養,稻田洗鹽排鹼水收集至池塘用於養殖南美白對蝦、大宗淡水魚等適養品種。該模式可以有效改良土壤,充分利用洗鹽排鹼水,避免污染環境的同時促進水產品增產增效,為鹽鹼地改良和綜合利用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
適宜推廣地區:北方水源豐富、地勢平坦的鹽鹼地稻田,要求稻田集中連片、適度規模。
注意事項:1.堅持“以種適地”,選擇耐鹽鹼水稻和水產品種。2.養殖非淡水水產品種需要經過暫養淡化。3.工程建設需要實現灌溉用水和養殖用水循環。
稻漁綜合種養(現代養殖技術)
典型案例1:唐山曹妃甸潤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依託唐山市水產技術推廣站、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區第五農場實施鹽鹼地異位稻漁綜合種養,套用面積稻田2300畝、池塘758畝。通過工程建設,稻田洗鹽排鹼水收集至池塘養殖鯉魚,同時套養草魚、鯽魚、花白鰱等大宗淡水魚,一個生產周期後,養殖用水再用於養殖南美白對蝦。年畝均水稻種植投入1500元、大宗淡水魚養殖投入15000元、南美白對蝦養殖投入10000元,年畝均水稻產量700公斤、大宗淡水魚產量2700公斤、南美白對蝦產量250公斤,池塘畝均效益3000元以上,鹽鹼地整體畝均效益1700元以上。經多年實施,基地耕作層土壤全鹽含量降低20%以上,pH有所降低,有機質提升2%—3%,容重降低5%以上。
典型案例2:唐山丰南元農土壤改良研究有限公司依託唐山市水產技術推廣站、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濱海農業研究所,在河北唐山丰南黑沿子鎮實施鹽鹼地“同位+異位”稻漁綜合種養。基地套用面積1700畝,原是鹽鹼荒地,土壤含鹽量平均5‰,2022年初,公司投資1800萬元,開發水稻田1500畝、池塘120畝、道路、溝渠80畝,水稻田種植海育7233、北方鹽所109等耐鹽鹼水稻品種,稻田和稻田環溝主要養殖河蟹,利用泡田水和水稻種植用水再配套池塘養殖南美白對蝦,套養鰱鱅魚等。2023年基地水稻田畝產水稻500公斤、河蟹10公斤,池塘畝產南美白對蝦800公斤、大宗淡水魚2500公斤,水稻田畝均效益2200元,池塘畝均效益4000元以上。

各地套用

2023年,四川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增加10萬畝以上,達到500餘萬畝,是西部最大的稻漁綜合種養主產區;稻漁綜合種養水產品產量超過50萬噸。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和水產品產量均位居全國第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