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秦太虛)

秦觀(北宋著名文學家)

秦太虛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秦觀(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虛,別號邗溝居士高郵軍武寧鄉左廂里(今江蘇省高郵市三垛鎮少游村)人。北宋婉約派詞人,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學者稱為淮海居士。

元豐八年,考中進士,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成為蘇軾的弟子,列為“蘇門四學士”、“蘇門六君子”之一。作為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一生仕途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託身世,感人至深。長於議論,文麗思深,兼有文賦和書法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尤以婉約之詞馳名於世。著作有《淮海詞》三卷100多首,宋詩十四卷430多首,散文三十卷共250多篇,詩文相加,其篇幅遠遠超過詞若干倍。著有《淮海集》40卷、《勸善錄》、《逆旅集》等。

元符三年(1100年),復命為宣德郎,放還橫州,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

基本介紹

  • 本名:秦觀
  • 別稱淮海居士、山抹微雲君
  • 字號:字少游
    號太虛,別號邗溝居士
  • 所處時代北宋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淮南東路高郵 
  • 出生時間:皇祐元年十二月(1049年(己丑年))
  • 去世時間:元符三年八月十二日(1100年(庚辰年)9月17日)
  • 主要作品:《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
  • 主要成就北宋後期著名婉約派一代詞宗 文字工巧精細 音律諧美情韻兼勝
  • 官職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
  • 郡望:會稽
  • 名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妻子:徐文美
人物生平,早年生活,拜謁蘇軾,初入官場,舊黨遭貶,晚年生活,主要成就,詞作,詩作,策論,軍事,人物評價,軼事典故,被貶雷州,夢中題詩,洞房三難,親屬成員,個人作品,詞,詩,文,合集,兵法,農桑,後世影響,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十二月,出生於北宋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其家族本居會稽(今浙江紹興),唐天寶末年,安史之亂爆發,祖先由會稽遷徙至高郵武寧鄉左廂里(今高郵市三垛鎮少游村)。秦觀少時聰穎,博覽群書,抱負遠大,縱游湖州、杭州、潤州(今鎮江)各地。
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國史院編修官。新黨執政時被排擠,北宋紹聖初年,秦觀被貶為杭州通判,再貶監處州浙江麗水)酒稅,又遠徙郴州(湖南郴縣),編管橫州,又徙雷州
秦觀像秦觀像
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哲宗趙煦崩,弟趙佶即位,向太后臨朝,重用舊黨臣子,秦觀放還橫州,八月十二日至藤州(今廣西藤縣),游光華亭時卒。
民間傳說蘇軾之妹蘇小妹為秦觀之妻,其最出名的故事出自明代馮夢龍醒世恆言》中的“蘇小妹三難新郎”。但據後人考證蘇小妹應為虛構人物,秦觀原配為高郵富商徐成甫之女徐文美,有一妾名連朝華。
秦觀詞多寫男女愛情和身世感傷,風格輕婉秀麗,受歐陽修柳永影響,是婉約詞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評為“文麗而思深”;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遊春,終傷婉弱。”秦觀亦有詩才,但被自己的詞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時代的詩人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的表現更突出,以至於“詩名殊不藉藉”。秦觀與張耒晁補之黃庭堅並稱“蘇門四學士”。

拜謁蘇軾

熙寧十年(1078年),蘇軾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觀前往拜謁,寫詩道:“我獨不願萬戶侯,惟願一識蘇徐州。”(《別子瞻學士》)。次年,他應蘇軾之請寫了一篇《黃樓賦》,蘇軾稱讚他“有屈(原)、宋(玉)才”。在此期間,秦觀與蘇軾同游無錫、吳江、湖州、會稽各地,結下了友誼。在蘇軾的勸說下,秦觀開始發奮讀書,積極準備參加科考;可是命運不濟,兩度應考均名落孫山。蘇軾為之抱屈,並做詩寫信予以勸勉。元豐七年(1084),蘇軾路經江寧時,向王安石力薦秦觀的才學,後又致書曰:“願公少借齒牙,使增重於世。”王安石也讚許秦觀的詩歌“清新似鮑、謝”。在兩位文壇前輩的鼓勵、稱許下,秦觀決心再度赴京應試。

初入官場

元豐八年(1085年),考中進士,初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
元祐二年(1087年),蘇軾引薦為太學博士,後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
元祐五年(1090年),方由范純仁引薦,得以回京任秘書省正字。
元祐六年(1091),又因“洛黨”賈易詆其"不檢"而罷去正字。接二連三的政治迫害,使得秦觀大受打擊,對政治開始灰心,且有退隱之意。
元祐七年(1092年),蘇軾自揚州召還,進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秦觀遷國史院編修,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同時供職史館,人稱“蘇門四學士”。京城任職的數年裡,秦觀得與師友時相過從。
元祐九年(1094年)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親政。“新黨”之人相繼還朝,“舊黨”之人則連遭罷黜,秦觀歷時七年的貶謫生涯從此開始。

舊黨遭貶

紹聖元年(1094年),哲宗親政後,“新黨”執政,“舊黨”多人遭罷黜。新黨人士章惇蔡京上台,蘇軾、秦觀等人一同遭貶。秦觀出杭州通判,道貶處州,任監酒稅之職,後徙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

晚年生活

元符二年(1099),秦觀年事已高,身處雷州,自做《輓詞》。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駕崩,徽宗即位,向太后臨朝。政壇局勢變動,遷臣多被召回。秦觀也復命宣德郎,放還橫州。至藤州(今廣西藤縣),游光華亭,秦觀口渴想要喝水,等人送水至,他面含微笑地看著,就此去世。

主要成就

詞作

秦觀畫像秦觀畫像
秦觀在婉約感傷詞作的藝術表現方面,展示出獨特的審美境界。
首先,在意境創造上,秦觀的詞作擅長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風光,抒發遷客騷人的憤懣和無奈,營造出蕭瑟悽厲的“有我之境”。
代表性作品是他貶謫郴州期間所寫的《踏莎行》:
這篇詞作非常深切地抒寫出詞人遭受流放、前途渺茫、孤獨寂寞、思念家鄉的愁緒。特別是最後兩句,因景設問,沉痛地表達出自己遠離朝廷、謫放天涯地無奈和悲憤。秦觀病逝之後,蘇軾特別將這兩句詩書於扇上,並題識曰:“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
意思是秦少游死了,拿一萬個人也無法贖回他的命。這句話其實是化用了《國風·秦風·黃鳥》里“如可贖兮,人百其身”的句子。
其次,在語法結構方面,秦觀受到柳永的影響,創作了大量慢詞。但是他能把令詞中含蓄縝密的韻味帶進慢詞長調,從而彌補了柳永以賦法填詞所造成的發露有餘,淺白單調的不足,顯得跌宕有致,包蘊深層。例如《望海潮》。
再次,在字法運用方面,秦觀詞作具有含蓄隱麗的特徵,取象設詞追求意象的精緻幽美,描繪自然景物,多為飛燕、寒鴉、垂楊、芳草、斜陽、殘月、遠村、煙渚等;摹建築器物,則是驛亭、孤館、畫屏、銀燭之類。他以柔婉的筆觸,對詞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飾,用精美凝練的辭藻,傳寫出淒迷朦朧的意境。
正像趙尊岳在《填詞叢話》卷中評析秦觀詞用字之妙所言:“淮海即好麗字,觸目琳琅,如‘東風裡,朱門映柳,低按小秦箏’,一‘映’,一‘低按’,一‘小’字,已經驅使質實為疏秀,人見其風度矣。”
秦觀一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託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嶽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
秦觀側身像秦觀側身像
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蹟。
如浙江杭州的秦觀祠,麗水的秦觀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台
熙寧元年(1068),秦觀21歲,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災的慘狀,創作了《浮山堰賦》、《郭子儀單騎見虜賦》。

詩作

秦觀詩文亦為北宋一大家。明胡應麟於《詩藪雜編》卷五言:“秦觀當時自以詩文重,今被樂府家推做渠帥,世遂寡稱。”從宋刻本看,《淮海集》前後集共四十九卷,其中只有三卷是詞,其餘賦一卷、詩十四卷、輓詞一卷《以上為韻文》,而以文為最多,共三十卷。
秦觀詩感情深厚,意境悠遠,風格獨特,在兩宋詩壇自成一家。散文以政論、哲理散文、遊記、小品文最為出色。其策論文筆犀利,說理透徹,引古征今,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秦觀在某些特定環境情勢,即“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懷抱百憂中”,如憶舊、遷謫時製作的這第三種類型的詩,已使原來侑飲娛興、按拍協歌的傳統價值歸屬摒退於很次等,甚或無相關連的幕後位置。
而另外卻命其擔荷起詩歌在古典詩教理論里的代言情志功用,遂成為自我主體心態意緒的特定物化形式,以之滿足他嘆喟命運悲劇、宣洩人生愁煩的現實精神需要。
元好問評秦觀詩作為”女郎詩“,後世也多存誤解,然秦觀現存詩歌共400餘首,其中真正有“女郎詩”味的,也不過占作品總數的四分之一。

策論

綜述
秦少游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在談到秦少游時,習慣上總是把他與婉約詞聯繫在一起,卻較少提及他的詩,更少論及他的文。當然,評論一個作家的藝術成就不能只看作品數量而不看質量,有的作家存世雖只有一部(篇)作品,但其影響巨大,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卻是無可撼動的。儘管如此,要歷史而客觀地評價秦少游在文學史上的貢獻與地位,如果只論其詞,而不論其詩其文,尤其是不論其策論,不僅有失偏頗,而且也評不出一個完整的秦少游。
秦少游的策論立論高遠、說理透徹、章法嚴緊、文筆犀利,有一種特有的藝術張力,“辭華而氣古,事備而意高”。
緊扣現實,不尚空談
秦少游的策論共有50篇,其中進策30篇,進論20篇。認真分析這些策論的內容就可以發現,這些文章大都能緊扣當時的社會現實,較少作書生之空談。這一方面與當時制科之文的要求有關,一方面也與其業師蘇東坡的鼓勵與點撥有關。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創作的成就頗高,他的鼓勵與點撥當然是經驗之談。
引古證今,說理透徹
策論是古代的一種特有文體,相當於現代的政論文,是臣向君提出的有關國事、朝政的意見和建議。它的閱讀對象主要是帝王,因而在寫作上不能長篇大論地泛泛而談,篇幅要短,立論要明,論據要足,說理要透。既要注意一事一議、深入淺出,更要注意言而有理,言而有據,言而有序。統觀秦少游所寫的策論,基本上達到了以上幾點要求,特別在引古證今、說理透徹方面更是無懈可擊。
結構嚴密、章法井然
熙寧四年,宋神宗採納王安石的建議,改革科舉法,“罷詩賦及明經諸科,專以經義、論策試士”。為了應舉,秦少游在策論的寫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對策論寫作的重視甚至超過詩詞賦。他曾說“作賦何用好文章,只以智巧飣餖為偶儷而已。若論為文,非可同日語也。” 正因為如此,秦少游的策論無論長短都非常注意謀篇布局,注意結構和章法的變化。
鋪陳排比,氣足神完
先秦諸子百家的散文和後來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大都講究運用“整句”鋪陳排比,讓人讀起來感到有一股氣勢撲面而來,很有震撼力。秦少游在飽讀大量經典散文的過程中,對散文中如何運用鋪陳排比心領神會,加之他青少年時也寫過《浮山堰賦》《黃樓賦》《湯泉賦》《郭子儀單騎見虜賦》《和淵明歸去來辭》等,特別是為紀念蘇東坡在徐州抗洪成功所寫的《黃樓賦》就很得蘇東坡的賞識,認為這篇賦“雄辭雜今古,中有屈宋姿”。他把賦中運用得駕輕就熟的鋪陳排比又運用到策論中來,就使文章更加氣足神完。
綜上所述,秦觀的策論風格完全可以用“辭華而氣古,事備而意高”來一言以概括之。
其實,對秦少游策論的評價,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很高的。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至於議論文字,今日乃付之少游及晁、張、無己……”。蘇東坡《辨賈易彈奏待罪札子》:“秦觀自少年從臣學文,詞采絢發,議論鋒起,臣實愛重其人。”清代梁章冉《捫虱新話》:“……少游文學西漢,所進策論,頗苦刻露,不甚含蓄。若比東坡,不覺望洋而嘆,然亦自成一家。”現代著名學者朱東潤則說:“予於少游之書,尤喜讀進策三十篇,觀其所得,導源東波,所見益卓。其論選舉與役法者,皆深造而有得,不為世俗之言。”

軍事

“文人論兵,秦觀堪與晚唐杜牧相媲美。”,秦少游深諳兵法,早年即寫有《郭子儀單騎見虜賦》,讚揚唐代名將郭子儀“匹馬雄驅”,兵不血刃以解回紇之圍的壯舉,壯年時期寫了一系列用兵的策論。秦觀對兵法如此熟悉,這是因為秦觀研讀了《孫子》十三篇。

人物評價

  • 蘇軾: “有屈、宋之才。” ;“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宋史·文苑傳》
  • 王安石:“其詩清新嫵媚,鮑、謝似之。”——《宋史》
  • 李清照:"後晏叔原、賀方回、秦少游、黃魯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無鋪敘。賀苦少重典。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詞論
  • 金元好問評秦觀詩云:“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詩。”——《論詩絕句》
  • 陳廷焯:”大抵北宋之詞,周、秦兩家,皆極頓挫沈鬱之妙。而少游托興尤深,美成規模較大,此周、秦之異同也。”——《白雨齋詞話
  • 王灼:張子野、秦少游,俊逸精妙。少游屢困京洛,故疏盪之風不除。——《碧雞漫志》卷二
  • 張炎: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詞源》卷下
  • 董士錫:少游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終不能到。——《介存齋論詞雜著》引
  • 劉熙載:少游詞有小晏之妍,其幽趣則過之。秦少游詞,得花間、尊前遺韻,卻能自出清新。東坡詞雄姿逸氣,高軼古人,且稱少游為詞手。山谷傾倒於少游《千秋歲》詞“落紅萬點愁如海”之句,至不敢和。要其他詞之妙,似此者豈少哉?——《藝概》卷四
  • 馮煦:”淮海、小山真古之傷心人也“;少游以絕塵之才,早與勝流,不可一世,而一謫南荒,遽喪靈寶。故所為詞,寄慨身世,閒雅有情思,酒邊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亂,悄乎得《小雅》之遺,後主而後,一人而已。昔張天如論相如之賦云:“他人之賦,賦才也;長卿,賦心也。”予於少游之詞亦云:他人之詞,詞才也;少游,詞心也;得之於內,不可以傳。雖子瞻之明俊,耆卿之幽秀;猶若有瞠乎後者,況其下耶?——《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
  • 況周頤:有宋熙、豐間,詞學稱極盛,蘇長公提倡風雅,為一代斗山。黃山谷、秦觀、晁無咎,皆長公之客也。山谷、無咎皆工倚聲,體格於長公為近。惟少游自辟蹊徑,卓然名家。蓋其天分高,故能抽秘騁妍於尋常擩染之外,而其所以契合長公者獨深。張文潛贈李德載詩,有云:“秦文倩麗舒桃李。”彼所謂文,固指一切文字而言。若以其詞論,直是初日芙蓉,曉風楊柳。倩麗之桃李,容猶當之有愧色焉。王晦叔《碧雞漫志》云:“黃、晁二家詞,皆學坡公,得其七八。”而於少游獨稱其“俊逸精妙”,與張子野並論,不言其學坡公,可謂知少游者矣。——《蕙風詞話》卷二
  • 夏敬觀:少游詞清麗婉約,辭情相稱,誦之迴腸盪氣,自是詞中上品。比之山谷,詩不及遠甚,詞則過之。蓋山谷是東坡一派,少游則純乎詞人之詞也。東坡嘗譏少游:“不意別後,公卻學柳七!”少遊學柳,豈用諱言?稍加以坡,便成為少游詞。學者細玩,當不易吾言也。——吷庵手校《淮海詞跋》
  • 周濟:少游最和婉醇正,稍遜清真者辣耳。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筆。——《宋四家詞選》序論
  • 清代王國維:“少游詞境最為淒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而為悽厲矣。”;“詞之最工者,實推後主、正中、永叔、少游、美成,而前此溫、韋,後此姜、吳,皆不與焉。”——《人間詞話》
  • 王士禎:“風流不見秦淮海,寂寞人間五百年。”——《高郵雨泊》
  • 陳志歲:“仰德表臣倫,憐材傷黨議。惟公氣骨清,采照湖山媚。”(《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詩稿·瞻秦觀墓》)

軼事典故

被貶雷州

北宋哲宗時期,因為新舊黨爭,秦觀被貶杭州通判,旋貶處州酒監稅、後又移至郴州、橫州編管,不斷南遷,元符元年(1098年)秋,貶到海康。這是秦觀貶謫生涯的最後一站。也就在雷州,秦觀走過了他人生最後三年時間。宋哲宗元符元年初冬(1098年),秦觀的恩師蘇東坡在海南島昌化軍(今海南儋縣中和鎮),遇赦北歸途經雷州,兩人相見,恍如夢寐。看了秦觀的詩,蘇東坡感慨萬千。蘇東坡走後,秦觀的心境也放鬆了不少,他多次到鄉民中體察他們的疾苦,觀摩當地的風俗。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駕崩,徽宗即位,向太后臨朝。不久,秦觀也奉命北還,死在路上。

夢中題詩

秦觀在雷州海康宮亭廟下,夢見天女拿一幅維摩畫像讓他寫贊,秦觀篤信佛教,於是題道:“竺儀華夢,瘴面囚首。口雖不言,十分似九。應笑蔭覆大千作獅子吼,不如搏取妙喜似陶家手。”醒來後,就把這段話記錄下來。宋僧惠洪在《冷齋夜話》中說,自己在天寧寺,還親眼從和尚戒禪那裡看到這幅字,正是秦觀的筆跡。清潘永因所編《宋稗類鈔》也提到真跡在雷州天寧寺。

洞房三難

宋嘉佑年間,著名詞人秦少游在拜訪蘇軾時,被聰明可愛的蘇小妹吸引住了。蘇小妹不但精通詩詞歌賦,而且聯對、針線女紅無一不精,只是在“三蘇”的光耀下傳世之作不多,鮮為人知。秦少游對蘇小妹一見鐘情,決意將一生的痴情盡付於小妹,以求佳偶天成。 風和雨順秋方實,郎情妹意渠自成。在一個簾卷西風、菊綻東籬的深秋季節,秦少游與蘇小妹這一對有情人終於走進了古往今來演繹了無數絕唱的婚姻殿堂——洞房,而他們又在這裡繼續演繹著承接歷史的經典故事。
後經考證,蘇軾僅有三個姐姐,蘇小妹是虛構人物,秦觀的夫人也是徐文美而非蘇軾的姐妹,因此“三難”為坊間編造的美好故事罷了。

親屬成員

  • 妻子:徐文美,潭州寧鄉主簿徐成甫女。
  • 兒子:秦湛
  • 女兒:嫁范溫

個人作品

鵲橋仙·纖雲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沁園春》《水龍吟·小樓連苑橫空》《八六子·倚危亭》《風流子》《夢楊州》《雨中花》《一叢花》、《鼓笛慢》、《促拍滿路花》、《長相思》、《滿庭芳·山抹微雲》、《江城子·南來飛燕北歸鴻》、《滿園花》、《迎春樂》、《菩薩蠻》、《木蘭花》、《千秋歲·水邊沙外》、《踏莎行·霧失樓台》、《蝶戀花》、《一落索》、《醜奴兒》、《南鄉子》、《醉桃源》、《河傳》、《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阮郎歸·湘天風雨破寒初》、《滿庭芳·曉色雲開》、《桃源憶故人》、《好事近·夢中作》、《虞美人·高城望斷塵如霧》、《點絳唇·醉漾輕舟》、《品令》、《南歌子·香墨彎彎畫》、《臨江仙》、《好事近》、《玉樓春》、《南鄉子》、《臨江仙》、《漁家傲》、《行香子·樹繞村莊》、《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何滿子》、《憶秦娥》、《風入松》、《滿江紅》、《碧芙蓉》、《念奴嬌》、《滿庭芳·碧水驚秋》、《解語花》、《玉燭新》、《水龍吟》、《石州慢》、《喜遷鶯》、《風流子》、《沁園》、《摸魚兒》、《蘭陵王

贈女冠暢師》《秋日》《納涼》《春日》《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泗州東城晚望》《金山晚望》

《和陶淵明歸去來辭》《龍井題名記》《游龍井記》《精騎集(序)》

合集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七著錄《淮海集》40卷、《後集》6卷、《長短句》3卷;卷二十一著錄《淮海詞》1卷。《淮海集》有《四部叢刊》影明本、《四部備要》本。南宋長沙所刻《百家詞》本《淮海詞》已不可見。今存在有《淮海詞》1卷,收入《宋六十名家詞》刊本。又《淮海居士長短句》3卷,有《四部叢刊》影明本、朱祖謀《疆村叢書》本、北平圖書館影印宋本、葉恭綽影宋校本、龍榆生點校《蘇門四學士詞》本。

兵法

秦觀著有系列談兵之作:《將帥》、《奇兵》、《辯士》、《謀主》、《兵法》、《邊防上中下》、《李陵論》、《王朴論》等。其中,《將帥》中的論述尤關國家大計。北宋中期以來,西北二邊俱有邊患,對西夏、遼國的侵擾,北宋王朝不能有效地抵禦,其弊端在於不能選將。宋代兵制是禁軍制度,禁軍由中央集中掌握兵權。朝廷為了防範武將擁兵割據,把禁軍精銳聚集在京師,而且常常調防,使得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兵無常帥,帥無常師。禁軍外出作戰,由皇帝派遣將帥,並由皇帝親自製定作戰方略,指示將領,甚至授以陣圖。諸將領兵作戰,須按照皇帝的部署行動,不得擅改。這樣,宋軍與外敵交戰,將帥就不能臨機處置,總是敗多勝少。此文呼籲朝廷選用“天下之將”,賦以重權,“便宜從事,不煩廟堂之論”,可稱剴切之論。秦觀談兵亦尤重奇兵。《奇兵》寫道:“兵之道莫難於用奇,莫巧於用奇,莫妙於用奇。”著重強調出奇兵以制勝的重要性,明代的徐渭評價此文“筆端奇橫,是古今文中利器”。
此外,秦觀精研《孫子兵法》而能不拘囿於《孫子兵法》,論兵重“謀主”、“辯士”,撰成專篇論述,視之為“勝敗之樞機”,彌補前代兵家的缺略。

農桑

蠶書》雖不滿千字,卻是一篇很有價值的農桑之文,文字高古簡約,樸實無華,唯務有用於民生,此文全面介紹了養蠶技藝,從蠶生長、吐絲、結繭的全過程到養蠶的工具器械和避忌,以及西域蠶史,都有比較清晰的勾勒,具有高度的科學性。《蠶書》對保留我國古代養蠶資料,普及養蠶技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後世影響

秦觀的感傷詞作形成了詞史上影響巨大的抒情範式。在他之前,晏殊、歐陽修以珠圓玉潤之筆寫作名臣顯宦的閒雅之詞,晏幾道以空靈悠緲之筆寫作沒落公子的感傷之詞,柳七郎風味失之淺俗,蘇東坡詞的豪宕不羈又非“本色”、“當行”,他們皆不能被廣大文士所理解和接受。秦觀的出現,則成為人們普遍師法的對象。他出身於下層,在官場上受到沉重打擊,屢遭流貶之苦,這幾乎是封建社會眾多下層文士悲劇命運的縮影。秦觀以其婉約悽美的優秀詞作,傳遞出廣大文士共同的悲哀,因此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褒譽。

後世紀念

在詞體演進的過程中,秦觀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秦觀、柳永填制慢詞,受到老師蘇軾的譏嘲,他在柳永以賦法入詞的基礎上,更多精研和錘鍊,使得慢詞的創作走向成熟。《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亦稱秦詞“情韻兼勝,在蘇、黃之上”。秦觀詞章法、句法相對疏朗,而字法尤顯典雅精緻。這種努力發展到周邦彥那裡,則更加注重章法上的雕琢、勾勒,意象組接的密麗以及大量化用前人詩句,慢詞創作體制更加完備,手法更加繁複,也越髮帶上了濃重的文人化、技藝化的色彩。這也引導著宋詞由天然之美向人工之美轉化,如此技藝的進步也消解了詞體內在的生機活力。秦觀用疏朗流暢的章法,連線精緻典雅的詞句,使得詞句既較柳永高雅,又不似周邦彥那般凝澀晦昧、難以索解,而是融入技藝又不逞弄技藝,這是恰如其分、恰到好處的佳境,得到了廣大欣賞者的普遍喜愛,取得了詞史上突出的地位,李調元《雨村詞話》卷一甚至推譽其“首首珠璣,為宋一代詞人之冠”。
秦觀像秦觀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