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名。掌修國史。宋代初年於門下省置編修院掌修國史,事畢即罷。元豐改制後,每修前朝國史即置。元祐五年(1090年)置,隸門下省,紹聖二年(1095年)改隸...
元代掌管草擬詔令、纂修國史、兼備皇帝諮詢的中央機構。前身是唐朝玄宗開元初年設立的翰林院。開元二十六年(738)另建翰林學士院。宋沿唐制,設翰林學士院,多數宰相...
官署名。清初“內三院”之一。順治二年(1645)將原設翰林院裁撤,翰林院官分別併入內三院,原內國史院遂改稱“內翰林國史院”,長官稱“內翰林國史院大學士”...
謝徽(1330-1397),字元懿,明朝長州(今江蘇省蘇州)人。洪武二年(1369年),被薦,偕同縣高啟等詔修《元史》;史成,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兼教功臣子弟。尋擢吏部...
劉賡[元](一二四八至一三二八)字熙載,名水(今河北威縣)人。至元十三年(一二七六)授國史院編修官。至大三年(一三一學士承旨。o)拜翰林擅字畫。人寶而敬...
張勖是元朝時昌黎縣著名的儒士。在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的《永平府志》中記載,元朝時張勖在大都(今北京)翰林國史院任編修,並“累官至大學士”。...
天聰十年(1636年)三月,改文館為內三院:內國史院,負責記錄起居、撰擬詔令、編纂史書、慶賀表文、纂修實錄,冊擬功臣誥命等。內秘書院,負責撰寫外藩往來書信、記錄...
元初,集賢院與翰林兼國史院同一官署,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分立兩院,置大學士、學士、侍讀學士、侍講學士、直學士等官,所屬有國子監、興文署。明廢。...
宋翼,字雲舉,澤州高平人。父景祁,德州教授,以經學授徒,家居七年,時論高之。擢國史院編修官。阿合馬死,世祖嚴治黨羽,左司郎中杜昌翁居官十餘年不遷,好...
元祐二年(1087年),蘇軾引薦為太學博士,後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元祐五年(1090年),方由范純仁引薦,得以回京任秘書省正字。...
金世宗時,奉詔任國小譯唐史,擢國史院編修。良以女真字譯漢文,選貴胄入學。累官至尚書右承。卒諡文獻。耶律楚材耶律楚材,是元代廣寧人。他在歷史上被稱為一...
乾道六年(1170年),他升任太學博士,併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次年(1171年)五月,第二任妻子韓氏又去世,所生女亦夭折,在精神上給呂祖謙帶來了極大痛苦...
馬廷鸞20歲時就在家鄉當“童子師”,考取進士後,先後做過池州教授、史館校勘樞密院編修官、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等一系列文教和編史職位。辭職還鄉後,過...
皇慶元年(1312年),元仁宗即位,虞集任太常博士、集賢院修撰。他上疏論學校教育問題,多有真知灼見,為仁宗所賞識。延祐六年(1319年),為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
不久,權任禮部侍郎,兼領直學士院,並任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 [19] 一天,孝宗令周必大同王之奇、陳良翰到選德殿應對,孝宗從袖中拿出手詔,舉唐太宗與魏...
[50] 劉成群:《翰林國史院文人群體與元初文壇》,《民族文學研究》2018年第4期。[51] 劉成群:《清華簡〈越公其事〉與先秦黃老之學的源起》,《華中國學》秋...
《木蘭花·秋容老盡芙蓉院》是北宋詞人秦觀創作的一首詞。這是一首即席贈人...曾任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政治上傾向舊黨,哲宗時“新黨”...
尋遷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國史院編修, 預纂修《英宗、明宗實錄》。轉湖廣儒學提舉,一時名公卿多遣子弟受業,四方之士有不遠千里而至者。為文雅典,詩有...
王約在元世祖時任翰林國史院編修,後任中書、詹事、集賢大學士,歷經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天順七朝,從事於公文撰擬長達五十年之久。其間朝廷...
曾任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等職。因政治上傾向於舊黨,被目為元祐黨人,紹聖后貶謫。文辭為蘇軾所賞識,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工詩詞,詞多寫男女情愛,...
數年後,李劉曾邀請他到南宋國史院校勘書籍文獻,但未成行。端平三年(1236)元兵攻入四川,嘉陵江流域戰亂仍頻,秦九韶不得不經常參與軍事活動。他後來在《數書...
元初入仕中國的色目人,隨其兄官浙江、遂定居浙江鄞縣、曾任浙東東湖書院山長,後薦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的葛邏祿乃賢的“元代記錄並考訂古遺蹟、古碑刻的”著作《...
唐宋創立史館、弘文館(宋稱昭文館)、集賢書院,合稱“三館”。漢、隋以來,有...元初,集賢書院與翰林國史院同一官署。掌提調學校、徵求隱士、召集賢良。...
由參知政事王鶚建議,忽必烈始設翰林國史院,開始纂輯國史。至元年間,又設立蒙古翰林院,專用蒙古文記錄史事。這些機構的設立,使元朝除了元順帝的“實錄”缺失,...
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遷太常少卿兼國子司業,遷起居舍人。下圖是宗陽宮。閭閻:里巷內外的門。後多借指里巷。泛指民間。借指平民。...
理宗淳佑五年(一二四五)除秘書郎,國史院編修、實錄院檢討(《南宋館閣續錄》卷八)。八年,出知撫州,移端州,改廣西提刑。寶佑三年(一二五五)提舉江西茶鹽...
宋之日曆所、會要所、國史實錄院等均歸秘書省管轄,規模較唐時較大。元朝將職事劃歸翰林國史院。明因之設翰林院,遂無秘書省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