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概述
賀鑄(1052~1125)
北宋詞人。字方回,號慶湖遺老。衛州(今河南衛輝)人。
宋太祖孝惠皇后族孫,授右班殿直。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
蘇州,
杜門校書終老。
賀鑄能詩文,長於詞,好以舊譜填新詞而改易其調名,謂之“寓聲”。其詞剛柔兼濟,風格多樣,善於錘鍊字句,以深婉濃麗之作為多,風格承襲溫、李,婉轉多姿,饒有情致。如名作〔
青玉案〕,辭藻工麗,即景抒情,比喻新穎鮮明,當時即以“語精意新,用心良苦”,“興中有比,意味更長”而膾炙人口。另如〔
踏莎行〕、〔
石州慢〕、〔
生查子〕等,都是辭美情深的
婉約佳作。此外,
賀鑄的愛國憂時之作,如〔六州歌頭〕等,慷慨悲涼,直抒胸臆,顯然受蘇詞影響,隱然下接南宋前期的豪放諸家。其詞意境開闊,辭韻優美,不失為
北宋詞之大家。其詩弱於詞。有《慶湖遺老前後集》20卷。詞集有《
東山詞》(一名《 東山寓聲樂府》)。
職業生涯
賀鑄年少讀書,
博學強記。任俠喜武,喜談當世事,“可否不少假借,雖貴要權傾一時,小不中意,極口詆之無遺辭”(《宋史·
賀鑄傳》)。17歲時離家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監軍器庫門,出監臨城縣酒稅。元豐元年(1078)改官滏陽都
作院。五年赴
徐州領寶豐監錢官。由於所任皆冷職閒差,抑鬱不得志,自稱“四年冷笑老東徐”。元□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檢。此雖武職,但位低事煩,不遂其願。不久因
李清臣、
蘇軾推薦,改文職,任承事郎,為常侍。旋請任閒職,改監
北嶽廟。紹聖二年(1095)授江夏寶泉監,在任上整理舊稿,編成《慶湖遺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喪去職,不久東歸,遊歷或居住於蘇、杭一帶。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服喪期滿,召為太府寺
主簿,繼又改任宣議郎,
通判泗州。崇寧四年(1105)遷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遷奉議郎。大觀三年(1109)以承議郎致仕,
卜居蘇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賀後族
孫恩,遷朝奉郎,賜五品服。他因
尚氣使酒,終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對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辭職,定居
蘇州。家藏書萬餘卷,手自
校讎,以此終老。這一時期,他繼續編成《慶湖遺老後集》。
宣和七年(1125)卒於常州之僧舍。
人物評價
賀鑄詩、詞、文皆善。但從實際成就看,他的詩詞高於文,而詞又高於詩。其詞剛柔兼濟,風格多樣,所以
張耒贊為“盛麗如游金、張之堂,而妖冶如攬嬙、施之□;幽潔如屈、宋,悲壯如蘇、李”(《東山詞序》)。其中以深婉麗密之作為最多。
賀鑄曾說:“吾筆端驅使
李商隱、
溫庭筠,常奔命不暇。”(《建康集》卷八《
賀鑄傳》)這主要指他善於融化中晚唐詩句入詞。他融化前人詩句的技巧,堪與
周邦彥比美。他的許多描寫戀情的詞,風格也是上承溫、李等人,寫得婉轉多姿,饒有情致。如名作〔
青玉案〕:“凌波不過
橫塘路,但目送
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
月橋花院,瑣窗
朱戶,只有春知處。飛雲
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若問閒情都幾許?
一川菸草,滿城風絮,
梅子黃時雨。”辭藻工麗,即景抒情,寫自己
愛情上的失意“斷腸”。特別是結尾處接連使用三個巧妙的比喻:菸草、
風絮、梅雨,形象新穎鮮明,當時即以“語精意新,用心良苦”(《碧雞漫志》卷二),“興中有比,意味更長”(《鶴林玉露》卷七),而膾炙人口,以致有“賀梅子”之稱(《竹坡詩話》)。他如〔
踏莎行〕、〔石州慢〕、〔
生查子〕等等,都是辭美而情深的婉約佳篇,足見作者是
北宋傳統詞家的龐大陣營之後勁。
賀鑄有少數詞能越出戀情閨思的範圍,而著力抒寫個人的身世經歷和某些社會現實。他的性格本近於俠,以
雄爽剛烈見稱於
士大夫之林。由於題材內容有所突破,這類
詞的風格也大不同於從《花間》到
北宋末的柔婉之調,顯得豪放勁朗,慷慨悲壯。最有代表性的是那首抒寫自己政治感慨的〔六州歌頭〕:“不
請長纓,系取天驕種,劍吼西風”。此外
托意弔古的〔
水調歌頭〕、直抒胸臆的〔
訴衷情〕、〔念良游〕等,都可以看出以功業自許的志士牢落無成的悲哀。這些作品,顯然受了蘇軾的影響,而隱然下接南宋前期的豪放諸家。再有,他的某些詞雖寫傳統題材,但思想內容卻有所突破。如〔
搗練子〕五首,寫征婦的相思,這雖是唐人寫得爛熟的題材,但他卻能別開生面,從挖掘思婦的內心世界入手,如“斜月下,北風前,萬杵千砧搗欲穿。不為搗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思婦為思念久戍不歸的丈夫,不能入睡,只好用搗衣來消磨漫漫長夜,愈發顯得哀痛入骨,令人同情。這些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兵役之苦,因而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賀鑄詞于思想境界有所開拓,風格多樣,富於語言美與音律美,無愧為
北宋大家。
賀鑄詩為詞名所掩,其實也有相當成就。他7歲學詩,至元□三年,三十年間已逾五、六千首。經過不斷刪汰,自編《慶湖遺老詩集》時只存9卷。可見其寫作之勤和數量之巨,遠過於詞。他曾自述學詩於前輩得八句云:“平澹不流於淺俗;奇古不鄰於怪僻;題詠不窘於物象,敘事不病於
聲律;比興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見於成篇,渾然不可鐫;氣出於言外,浩然不可屈。”(《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十七)他的詩歌創作正遵循著這樣的原則。因其為人豪爽精悍,故其詩也“灝落軒豁,有風度,有氣骨”"(曹庭棟《宋百家詩存》),“工致
修潔,時有逸氣”(《四庫全書總目》),格調往往近於蘇軾。只是題材內容不甚寬廣,其作品以寫個人生活經歷為主,以旅途行役、登臨游賞為多,較少觸及社會矛盾。《黃樓歌》、《游金陵雨花台》、《海陵西樓寓目》等詩奔放傑出,氣格悲涼蒼勁,而《秦淮夜泊》、《楊柳枝詞》等則清新
雅麗。《清堂燕》等作格調又近於小詞。
賀鑄的詩,據《宋故朝奉郎賀公墓志銘》記載,有《慶湖遺老前後集》20卷。但南宋初年僅存《前集》,光宗紹熙三年(1192)胡澄序而刻之以傳。其子方廩又搜求故稿、碑石編為《後集補遺》。有
李之鼎宜秋館據舊鈔校刻本。
賀鑄的詞,據
葉夢得《建康集》卷八稱,賀鑄曾自編為《東山樂府》,但未言卷數。黃□《唐宋諸賢絕妙詞選》稱“小詞二卷,名《東山寓聲樂府》”。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則著錄《東山寓聲樂府》3卷,並稱“以舊譜填新詞而別為名以易之,故曰‘寓聲’”。另又有《東山樂府別集》之稱。今存者名《東山詞》,有《四印齋所刻詞》本,又有涉園影宋金元明本續刊本及《□村叢書》本。《□村叢書》本並收入殘宋本《東山詞》1卷、《賀方回詞》2卷、《東山詞補》1卷。
代表作
鷓鴣天·半死桐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
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青玉案
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試問閒愁都幾許?
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浣溪沙
落日逢迎朱雀街,共乘青舫度秦淮,笑拈飛絮juan①金釵。
①:‘娟’去‘女’旁加‘四’頭
一幅霜綃,麝煤熏膩紋絲縷。
綠楊歸路,燕子西飛去。
香塵撲馬噴金銜,涴春衫。
苦筍鰣魚鄉味美,夢江南。
閶門煙水晚風恬,落歸帆。
清霧斂,與閒人登覽。
風滿檻,歷歷數西州更點。
搗練子·夜搗衣
收錦字,下鴛機,淨拂床砧夜搗衣。
馬上少年今健否?過瓜時見雁南歸。
搗練子·杵聲齊
砧面瑩,杵聲齊,搗就征衣淚墨題。
寄到玉關應萬里,戍人猶在玉關西。
搗練子·夜如年
斜月下,北風前,萬杵千砧搗欲穿。
不為搗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搗練子·剪征袍
拋練杵,傍窗紗,巧剪征袍斗出花。
想見隴頭長戍客,授衣時節也思家。
搗練子·望書歸
連夜不妨頻夢見,過年惟望得書歸。
喚春愁
天與多情不自由,占風流。雲閒草遠絮悠悠,喚春愁。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淒斷,杜鵑啼血。
王孫何許音塵絕,柔柔陌上吞聲別。吞聲別,
隴頭流水,替人嗚咽。
東亭南館逢迎地,幾醉紅裙。悽怨臨分,四疊《陽關》忍淚聞。
誰憐今夜篷窗雨,何處漁村。酒冷燈昏,不許愁人不斷魂。
厭厭別酒商歌送,蕭蕭
涼葉秋聲動。小泊畫橋東,孤舟月滿篷。
菩薩蠻
彩舟載得離愁動,無端更借樵風送。波渺夕陽遲,銷魂不自持。
良宵誰與共?賴有窗間夢。可奈夢回時,一番新別離。
曉朦朧,前溪百鳥啼匆匆。啼匆匆,凌波人去,拜月樓空。
去年今日東門東,
鮮妝輝映桃花紅。桃花紅,吹開吹落,一任東風。
清平樂
厭厭別酒,更執纖縴手。
指似歸期庭下柳,一葉西風前後。
無端不系孤舟,載將多少離愁。又是十分
明月,照人兩處登樓。
長亭柳蓓才黃,倚馬何人先折?
煙橫水漫,映帶幾點歸鴻,平沙銷盡龍荒雪。
猶記出關來,恰如今時節。
回首經年,杳杳音塵都絕。
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新愁?
芭蕉不展丁香結。憔悴一天涯,兩厭厭風月。
六么令·宛溪柳
夢雲蕭散,簾卷畫堂曉。
殘熏燼燭隱映,綺席金壺倒。
塵送行鞭裊裊,醉指長安道。
已恨歸期不早,枉負狂年少。
無奈風月多情,此去應相笑。
美人歸,天一涯,娟娟姮娥三五滿還虧。
相思無計堪相比,珠箔雕闌幾千里。
漏將分,月窗明,一夜梅花忽開疑是君。
六州歌頭
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髮聳。
立談中,生死同,一諾千金重。
推翹勇,矜豪縱,輕蓋擁,聯飛鞚,斗城東。
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鶡弁如雲眾,共粗用,忽奇功。
便認得琴心相許,與寫宜南雙帶。
記畫堂斜月朦朧,輕顰微笑嬌無奈。
便翡翠屏開,芙蓉帳掩,與把香羅偷解。
自過了收燈後,都不見蹋青挑菜。
幾回憑雙燕,丁寧深意,往來翻恨重簾凝。
約何時再?正春濃酒暖,人閒畫永無聊賴。
厭厭睡起,猶有花梢日在。
感皇恩·人南渡
蘭芷滿芳洲,遊絲橫路。羅襪塵生步。
迎顧,整鬟顰黛,脈脈兩情難語。細風吹柳絮,人難渡。
水調歌頭·台城游
南國本蕭灑,六代浸豪奢。
雲觀登臨清夏,璧月留連長夜,吟醉送年華。
回首飛鴛瓦,卻羨井中蛙。
樓外河橫斗掛,淮上潮平霜下,檣影落寒沙。
小梅花·行路難
縛虎手,懸河口,車如雞棲馬如狗。
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作雷顛,不論錢,誰問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為壽,青鬢常青古無有。
笑嫣然,舞翩然,當壚素女十五語如弦。
遺音能記秋風曲,事去千年猶恨促。
攬流光,系扶桑,爭奈愁來一日卻為長!
醉厭厭
疏雨池塘見,微風襟袖知。陰陰夏木囀黃鸝。
寄一笑、何與興亡?
量船載酒,賴使君相對兩胡床。
緩調清管,更為儂三弄斜陽。
宛溪柳·六么令
夢雲蕭散,簾卷畫堂曉。
殘熏燼燭隱映,綺席金壺倒。
塵送行鞭裊裊,醉指長安道。
波平天渺,蘭舟欲上,回首離愁滿芳草。
已恨歸期不早,枉負狂年少。
無奈風月多情,此去應相笑。
心記新聲縹緲,翻是相思調。
明年春杪,宛溪楊柳,依舊青青為誰好?
伴雲來·天香
煙絡山林,山沈遠照,邐迤黃昏鐘鼓。
燭映簾櫳,蛩催機杼,共苦清秋風露。
不眠思婦,齊應和幾聲砧杵。
驚動天涯倦宦,駸駸歲華行暮。
當年酒狂自負,謂東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驂北道,客檣南浦,幽恨無人晤語。
擁鼻吟·吳音子
①:↑艹↓兼
回首不見高城,青樓更何許?
萬恨龍鐘,篷下對語。
①:舟扁
指征路,山缺處,孤煙起、歷歷聞津鼓。
江豚吹浪,晚來風轉夜深雨。
柳岸艤蘭舟。更結東山張氏游。
紅淚清歌催落景,回頭。惹出尊前一段愁。
東水漫西流。誰道行雲肯駐留。
點評(行路難·小梅花)
稼軒豪邁之處,從此脫胎。豪而不放,稼軒所不能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