毿毿,漢語辭彙。
拼音:sān sān
基本解釋:是指毛髮、枝條等細長的樣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毿毿
- 含義:毛髮、枝條等細長的樣子
- 拼音:sān sān
- 注音:ㄙㄢ ㄙㄢ
詞目,拼音,注音,引證解釋,例句,
詞目
毿毿
拼音
sān sān
注音
ㄙㄢ ㄙㄢ
引證解釋
1、垂拂紛披貌。
《詩·陳風·宛丘》“值其鷺羽” 三國 吳 陸璣 疏:“白鷺,大小如鴟,青腳高尺七八寸,尾如鷹尾,喙長三寸許,頭上有毛十數枚,長尺餘,毿毿然與眾毛異。”
唐 五代 鄭谷《槐花》詩:“毿毿金蕊撲晴空,舉子魂驚落照中。”
宋 陸游 《題閻郎中溧水東皋園亭》詩:“毿毿華發映朱紱,同舍半已排雲翔。”
宋 孫光憲《柳枝詞四首其一》:根柢雖然傍濁河,無妨終日近笙歌。毿毿金帶誰堪比,還共黃鶯不較多。
宋 釋梵琮《訪育王東堂空叟和尚夜話》:病餘相對兩枯椿,霜發毿毿映暖窗。縱有丹青描不得,到頭六六不成雙。
郭沫若 《西湖紀游》詩:“菜花黃,湖草平,楊柳毿毿,湖中生倒影。”
《哈姆雷特》第四幕第七場:王后:“在小溪之旁,斜生著一株楊柳,它的毿毿的枝葉倒映在明鏡一樣的水流之中;...”
2、散亂貌。
宋 蘇軾 《過嶺》詩之二:“誰遣山雞忽驚起,半巖花雨落毿毿。”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 羿 一看,仿佛覺得異樣,不知怎地似乎家裡亂毿毿。迎出來的也只有一個 趙富 。”
例句
毿毿下垂
柳枝毿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