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科索沃

科索沃英語:Kosovo,阿爾巴尼亞語:Kosovës,塞爾維亞語:Косово),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上,東、北面為塞爾維亞,南臨馬其頓,西南面為阿爾巴尼亞,西北為黑山。最大城市為首府普里什蒂納。人口族群中有90%以上是阿爾巴尼亞人,分布在科索沃大部分地區,而其他少數族群主要是塞爾維亞人黑山人

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一個自治省。1999年6月科索沃戰爭結束後,科索沃由聯合國託管。2008年2月,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獲得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承認,但是塞爾維亞始終堅持其對科索沃擁有主權。

科索沃問題一直懸而未決,科索沃於2008年2月17日通過獨立宣言,宣布脫離塞爾維亞。除塞爾維亞俄羅斯和中國等90個國家外,目前獲得了108個國家和地區的承認。中國政府認為: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是塞爾維亞共和國領土的一部分。

2010年7月22日,國際法院就科索沃案發表諮詢意見,認為科索沃2008年2月17日宣布獨立“不違反國際法”。2016年8月5日,科索沃首次參加奧運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科索沃自治省
  • 外文名稱:英語:Kosovo
  • 行政區類別:自治省
  • 所屬地區:塞爾維亞共和國
  • 政府駐地普里什蒂納
  • 電話區號:00384
  • 面積:10887平方公里
  • 人口:1,816,200(2016年)
  • 方言:阿爾巴尼亞語、塞爾維亞語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格拉查尼察修道院
  • 機場:機場普里什蒂納
  • 火車站普里什蒂納火車站
歷史沿革,遊牧部落,戰爭年代,逃亡,遷移,起義,民族矛盾,解放,併入,要求平等,建立自治省,遊行示威,衝突升級,襲擊馬其頓,歷史難題,危機,戰爭,UN維和,宣布獨立,獨立後,自然環境,區域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象徵,旗幟,徽章,歌曲,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概況,總統,總理,當局局勢,各方立場,軍事,經濟,綜述,農業,對外貿易,文化,語言,宗教,社會事業,體育事業,人民生活,外交,外交政策,外交關係,

歷史沿革

遊牧部落

科索沃的歷史悠久,據克羅地亞歷史學家亞歷山大斯迪帕切維奇考證,最早生活在科索沃地區的是40多個伊科里·特拉切好戰的遊牧部落,他們就是阿爾巴尼亞人的祖先,在前4~5世紀就在科索沃居住。6世紀末至7世紀初,大批斯拉夫移民越過多瑙河到達巴爾幹並定居下來。他們修建城堡、教堂,開墾荒地,把從事放牧的伊利里人趕向丘陵、山地。9世紀,南斯拉夫人中的塞爾維亞族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當時的地緣政治學認為,統治科索沃就統治了巴爾幹,可見科索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科索沃
12世紀起,科索沃成為塞爾維亞王國的一部分,後在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下伊斯蘭化,科索沃這一名字來源於塞爾維亞語中“黑鳥的土地”一詞,據迄今為止可考的歷史,生活在科索沃的最早居民是公元前4-5世紀伊科里·特拉切遊牧部落。大約在6世紀末至7世紀初,大批斯拉夫移民越過多瑙河到達巴爾幹並定居下來,並很快同化了當地人。1170年,塞爾維亞人戰勝拜占庭人後,科索沃就成為塞爾維亞王國的一部分。當時阿爾巴尼亞人還住在今天的阿爾巴尼亞的北部高山地帶,他們與塞爾維亞人共同生活,並接受了塞爾維亞的語言和一些習俗,諸如和塞爾維亞人共度聖誕節等。科索沃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吸引了當時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注意。1389年6月15日,塞爾維亞拉查爾親王的軍隊和奧斯曼蘇丹穆拉德一世的軍隊,在科索沃荒野開始了戰鬥。塞爾維亞貴族米洛什·奧貝利克假裝土耳其士兵進入土軍的軍營,他潛入蘇丹的帳篷中,用毒藥浸過的匕首把穆拉德刺死。但是這並沒有能夠挽救塞爾維亞。蘇丹的兒子巴耶塞德立即平息了隨之而來的混亂局面,包圍了塞爾維亞軍隊,並將其擊潰。科索沃戰役之後,塞爾維亞被迫向土耳其納貢,成為土耳其的附庸。
當時的兩大帝國奧斯曼和奧匈帝國對巴爾幹分而治之。南方由奧斯曼帝國統治,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馬其頓人阿爾巴尼亞人和一部分波士尼亞人成了附庸,北方由奧匈帝國統治,統治的種族包括斯洛維尼亞人、克羅地亞人和伏伊伏丁那人。許多塞爾維亞人逃往北方和西方,而阿爾巴尼亞人則趁機移居科索沃。奧斯曼帝國為便利其統治,採取措施讓皈依天主教的阿爾巴尼亞人接受伊斯蘭教。在這種情況下,剩下的約3-4萬塞爾維亞人在17-18世紀紛紛遷徙到基督教占統治地位的哈布斯堡帝國的匈牙利地區或亞得里亞海的克羅地亞地區。
南斯拉夫王國將土地分給有戰功的塞爾維亞人,成為20世紀科索沃民族紛爭的起點。
造化弄人,1912年,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由塞爾維亞、黑山、希臘和保加利亞組成的聯盟,打敗了日益衰弱的土耳其帝國,科索沃在500多年後又重新歸屬塞爾維亞。到1929年,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人約50萬,占科索沃總人口的39%左右,由此阿爾巴尼亞人對塞爾維亞人仇恨入骨。當1941年南斯拉夫被軸心國瓜分,科索沃被墨索里尼拼湊的“大阿爾巴尼亞”併吞時,有近10萬塞爾維亞人被迫逃離家園,許多阿爾巴尼亞人對此拍手相慶,對義大利法西斯的入侵則不做抵抗。
這樣,戰後科索沃又回到了當時由狄托領導的南斯拉夫的版圖。

戰爭年代

1389年6月28日,土耳其蘇丹穆拉特率領奧斯曼大軍,在科索沃的梅爾勒平原同塞爾維亞王子拉薩爾率領的基督教聯盟軍隊進行決戰,結果,穆拉特與拉薩爾雙雙戰死,科索沃從此被土耳其人占領,整個巴爾幹地區逐漸被奧斯曼化。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軍隊攻占,1456年雅典陷落,1459年貝爾格勒落入奧斯曼帝國手中,塞爾維亞王國正式滅亡。

逃亡

奧斯曼帝國的占領導致巴爾幹地區一分為二,南方是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馬其頓人阿爾巴尼亞人和一部分波士尼亞人,北方是奧匈帝國統治下的斯洛維尼亞人克羅地亞人、斯洛維尼亞人和伏伊伏丁那人。當時奧地利維也納是歐洲文化的中心,而奧斯曼帝國的亞洲專制主義則是愚昧、腐敗、混亂和暴戾的同義詞。許多塞爾維亞人不堪忍受奧斯曼帝國的奴役,紛紛逃往北方和西方,特別是克羅地亞和伏伊伏丁那,而信仰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則移居科索沃,填補了塞爾維亞人留下的空缺。

遷移

在科索沃,奧斯曼帝國統治者實施一種改變當地居民宗教信仰的政策,以維護統治者的利益。在此之前,當地塞爾維亞人信仰東正教,阿爾巴尼亞人則皈依天主教。奧斯曼帝國雖然沒有採取強制性措施來改變當地居民的信仰,這些教徒沒有規定非信伊斯蘭教不可,他們允許東正教、天主教的存在,但教徒必須向當地政府繳納人頭稅,而這種稅款相當高,幾乎使一般東正教、天主教教徒無力承擔得起。而如果有誰皈依伊斯蘭教,成為穆斯林,就可以免交此項稅款。故而許多阿爾巴尼亞人接受了伊斯蘭教。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塞爾維亞人紛紛遷徙到基督教占統治地位的地區,這種長途跋涉在17世紀達到高潮。歷史資料表明,從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初,約有三、四萬塞爾維亞人移居到哈布斯堡帝國匈牙利地區或亞得里亞海克羅地亞地區。土耳其統治者將流亡者留下來的土地與房屋分給了改變了宗教信仰的阿爾巴尼亞人,並把居住在相鄰地區的阿爾巴尼亞人遷入科索沃。到18世紀,科索沃已成為阿爾巴尼亞人占多數的地區。據土耳其1910年人口普查,當時科索沃省的阿爾巴尼亞人已占當地人口的60%以上,其餘為塞爾維亞人、土耳其人和保加利亞人。

起義

從18世紀末起,南斯拉夫各民族的獨立運動風起雲湧。
塞爾維亞經過兩次起義,於1815年成立了公國,1852年黑山公國建立。1876~1878年塞土戰爭後,阿爾巴尼亞的民族復興運動不斷高漲。日益沒落的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由於擔心塞爾維亞的強大而開始支持阿爾巴尼亞人了。在1880~1889年間,有6萬科索沃塞爾維亞人移居北方。1912年,巴爾幹國家聯盟向正處在崩潰前夕的奧斯曼帝國宣戰,推翻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處於奧斯曼帝國奴役下長達5個世紀之久的科索沃重新併入塞爾維亞,而它的大部分居民已經是阿爾巴尼亞人了。

民族矛盾

1941年,南斯拉夫被軸心國瓜分,科索沃被墨索里尼拼湊的“大阿爾巴尼亞”併吞,有近10萬塞爾維亞人被迫逃離家園。由於阿爾巴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以致於在法西斯入侵科索沃的時期,占領者並未遭到阿爾巴尼亞人的反抗,相反當地居民對於加入統一的大阿爾巴尼亞感到格外興奮。

解放

當時並肩抗擊法西斯的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兩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對科索沃的歸屬各執己見。1943年底1944年初,在阿爾巴尼亞舉行的科索沃人民解放委員會會議上,決定將科索沃併入阿爾巴尼亞,但該決定隨即被南共中央反對。1944年11月,南人民解放軍解放了科索沃。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之際,阿爾巴尼亞族起義者在科索沃成立了軍政府。3月16日,軍政府頒布法令禁止原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返回科索沃,稱他們是大塞爾維亞專制政權的擁護者。4萬名南斯拉夫軍人同1萬名阿族軍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結果是塞爾維亞重新控制了科索沃,成千上萬名阿族穆斯林被流放到土耳其

併入

1945年7月,科索沃人民議會決定將科索沃併入塞爾維亞共和國。這樣,戰後科索沃又回到了當時由狄托領導的南斯拉夫的版圖。不過,雖然阿爾巴尼亞族在南斯拉夫是第五大民族,但阿族聚居的科索沃並沒有像塞爾維亞、黑山等一樣獲得自治共和國的地位,1946年南斯拉夫憲法將科索沃規定為科索沃——梅托希亞自治省,隸屬塞爾維亞共和國。塞爾維亞人對阿爾巴尼亞人中的親法西斯分子進行了清洗,但這又激起了阿爾巴尼亞人的反抗,使民族矛盾進一步激化。
科索沃在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時的旗幟科索沃在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時的旗幟

要求平等

正因為上述如此長期複雜的歷史變遷,使得塞爾維亞族人與阿爾巴亞族人都認為自己是科索沃地區的主人,沒能成為南斯拉夫第七自治共和國更使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人認為自己在南斯拉夫受到了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曾多次舉行要求獨立的遊行示威活動。

建立自治省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成立後,強調“獨立、平等和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自決權”,在塞爾維亞共和國內建立了一個科索沃和梅托希亞自治省。在20世紀60年代,大約有7~30萬阿爾巴尼亞人逃到科索沃來。隨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各共和國的民族主義傾向逐漸抬頭,發達地區要求取消國家控制,而塞爾維亞則堅持中央集權和聯邦掌握投資基金。由於歷史的原因,科索沃是南斯拉夫最貧窮的地區,1953年科索沃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南平均水平的53%,文盲占總人口的40.4%,而前哈布斯堡統治的發達地區的文盲率只有19.1%。占科索沃人口大多數的阿爾巴尼亞族人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大大落後於塞爾維亞人,但出生率卻大大高於塞族人,人口過多又反過來加劇了貧困狀況。
科索沃

遊行示威

1980年5月,狄托逝世,南斯拉夫失去了具有個人權威的領袖,各共和國的分離傾向不斷加強。1981年3-4月,由阿爾巴尼亞交流教授在普里什蒂納大學培養出來的阿族大學生舉行遊行示威,要求建立獨立的科索沃共和國,示威民眾首先同警察發生衝突,許多學生被捕,塞爾維亞當局派軍隊對科索沃臨時實行軍事管制。這樣導致科索沃的塞族同阿族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常常醞釀成流血衝突。塞爾維亞人認為,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聖地,是塞族文明的搖籃,出於歷史的原因和民族的感情,塞爾維亞不能放棄科索沃。而從種族的角度來看,科索沃已越來越阿爾巴尼亞化了。到1991年,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只占總人口的11%,而1961年時塞爾維亞人的比例尚占27.4%。1987年米洛舍維奇訪問科索沃時,呼籲當地塞族居民不要因為生活困難而離開這塊土地。占人口少數的塞族人日益感到孤立和受排斥,阿族人則努力爭取政治上的支配地位,民族矛盾不斷加劇。

衝突升級

1988年,6000多名居住在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指責阿族人對他們進行騷擾,並舉行大規模的抗議活動,要求廢除憲法,取消科索沃的自治地位。20世紀80年代末的南斯拉夫由於民族矛盾和經濟危機而走向四分五裂,塞爾維亞共產黨領導人米洛舍維奇利用民族主義情結來爭取民眾,提高自己的威望。塞爾維亞無力阻止斯洛維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波赫從南斯拉夫聯邦分離出去,但它決心不借一切代價阻止科索沃的獨立。之所以如此,從民族感情上說:“科索沃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塞爾維亞王國的誕生地,誰放棄了它,誰就會在塞爾維亞人心目中成為千古罪人”。米洛舍維奇正是利用了塞爾維亞人的這種民族感情,支持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提出了“大塞爾維亞”的口號。1989年2月27日,米洛舍維奇不顧阿族人的示威和抗議活動,宣布實行緊急狀態,派軍隊平息阿族礦工的罷工和學生示威,修改了1974年的憲法,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阿族人的學校被取消,阿族人的組織機構,包括新聞機構都被取締。阿族人同警方發生了暴力衝突和槍戰,20多人死亡,許多人被捕。1990年1月,塞爾維亞警察用催淚彈、警棍和高壓水龍頭鎮壓阿族示威者。面臨著塞族的“大塞爾維亞主義”,阿族人在南斯拉夫聯邦內部建立科索沃共和國的希望破滅了,塞、阿兩族之間的對抗情緒越來越激烈,騷亂越來越嚴重。南斯拉夫向科索沃派駐軍隊、警察、坦克和飛機,並在科索沃實行宵禁。但此舉並未消滅阿族的民族主義情緒,塞、阿之間的衝突日益升級,矛盾日益惡化了。

襲擊馬其頓

馬其頓總統指責入侵馬其頓行兇殺人並且計畫恐怖攻擊顛覆馬其頓的武裝分子。馬其頓總統奧爾基·伊萬諾夫說,周末警察在北部城鎮庫馬諾沃挫敗了極端分子。
馬其頓政府說,一個至少有5名原科索沃解放軍成員參與的武裝部隊入侵位於北部的該國第三大城市庫馬諾沃,並與馬其頓保全部隊發生激烈衝突。
據馬其頓內政部發言人說,至少8名馬其頓軍警和14名科索沃武裝人員在衝突中被打死。

歷史難題

關於科索沃的歸屬問題,塞爾維亞族和阿族各有各的說法。塞視科索沃為塞爾維亞民族的發祥地和文化搖籃,因為塞在12世紀就在這裡建立了自己最強盛的國家,而阿族人只是在奧斯曼帝國入侵和塞軍敗退北方後才大量遷入的。阿族人則堅持認為,前4-5世紀在科索沃居住的原始部落伊利里亞人是阿族人的祖先,因此,科索沃自古以來就是阿族的領土。
主觀的政治劃分造成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的激烈衝突,造成了科索沃地區塞族和阿族激烈的對立。

危機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科索沃重歸南斯拉夫,狄托政權將科索沃設立為塞爾維亞的自治區(後又改為自治省),並給予當地阿族人地方自治,當地塞族人則認為科索沃所實行的民族政策實際上是對塞族的歧視。
1989年,塞爾維亞公投修憲,大大縮小了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二自治省的自治權利。阿族人強烈抗議,並抵制了接下來舉行的科索沃議會選舉。後來阿族人宣布建立獨立的科索沃共和國,自行舉行選舉,同時自行開辦了醫院、學校、廣播電台等。而南斯拉夫解體也在這時開始。
波赫戰爭後,塞爾維亞開始組織塞爾維亞人移民至科索沃,引發了阿爾巴尼亞人的反感。
1990年代中葉,阿族游擊隊以塞族軍政人物及設施為目標開始進行游擊戰。
1998年3月,南斯拉夫軍隊開始協助塞爾維亞警察,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有二十萬阿族人在南聯盟的軍事行動中流離失所,淪為難民。阿族及西方普遍認為這是南聯盟種族清洗政策的結果,認為塞爾維亞領導人米洛舍維奇當時圖謀把科索沃的主要民族由阿族換成塞族。同時也有數萬非阿族人(包括塞族人、羅姆族人等)淪為難民。
1998年7月5日,美國特使霍爾布魯克與科索沃阿族政治領導人魯戈瓦會談,表明美國政府堅持科索沃在不獨立的前提下恢復自治權的主張,然而,南聯盟在北約軍事威脅面前並未罷手,反而加強了武裝打擊和圍剿。
到了8月,科索沃難民已達20多萬,西方國家擔心會引發難民潮。安理會再次要求科索沃衝突雙方立即停火。1998年10月11日,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宣布全面履行安理會有關決議,南聯盟將從科索沃撤軍,由國際社會派員監督,並儘早與科索沃阿族人就自治問題開展談判。
1998年10月27日,北約宣布暫緩對南斯拉夫發動空中攻擊。
1999年3月24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開始轟炸塞爾維亞。北約稱戰爭的目的為保證阿族難民可以重歸家園,但戰爭又造成數十萬阿族人及塞族人逃離家園。戰後,阿族人大量重返家園,但大量塞族難民則不願回到科索沃。

戰爭

當1996年建立的科索沃解放軍向塞爾維亞官員和塞爾維亞人發動攻擊時,衝突開始白熱化,塞爾維亞警察在1998年3月開始大肆搜捕德雷尼察地區的科索沃解放軍,衝突更加激烈,安理會對南斯拉夫包括科索沃實行武器禁運,但境況愈演愈烈,直至爆發戰爭。
時任北約秘書長的索拉納時任北約秘書長的索拉納
1999年3月,在向南斯拉夫提出警告並在科索沃塞爾維亞人進行進攻的情況下,北約對南斯拉夫實行空襲轟炸,秘書長說這是外交失敗造成的悲劇,雖然有時候“為了和平而使用武力是合法的”,但安理會在任何這樣的情況下都必須參與進去。
南斯拉夫對科索沃解放軍進行大規模攻擊並開始大量驅逐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造成了史無前例的85萬難民,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和其他人道主義機構在阿爾巴尼亞和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對難民進行多方面的幫助。

UN維和

1999年6月,南斯拉夫接受了由八國集團提出的一個和平計畫(八國集團包含七個西方工業國和俄羅斯)。安全理事會支持這一計畫,授權南斯拉夫各加盟成員國建立安全存在以制止敵意、解除科索沃解放軍的武裝、促進難民的回返。計畫還請求了秘書長建立暫時的國際平民行政局,使人們可以享受實質上的自治,擁有自治政府。在南斯拉夫軍隊從科索沃撤退之後,北約中止了它的爆炸行動,有50萬駐科索沃國際安全部隊進入了該地區保障安全。
在科索沃的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立刻建立了一個安全存在。該任務的複雜性和其範圍之廣是空前的。安全理事會授予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在科索沃地區享有特權:包括所有的立法和行政權力,以及司法管理權。該任務有四個主要方面:聯合國直屬的民政、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負責的人道主義者援助、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歐安組織)引導的民主化和機構組建、以及由歐盟管理的經濟重建問題。在聯合國的名義下,這是一個獨特的團隊合作,也使四個國際組織走到了一起。
在戰爭期間逃亡的85萬難民中至少有84.1萬人回了家,首要問題是幫助他們度過嚴冬。完成這項任務以後,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在重建正常生活,確保長期經濟重建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特派團頒發了一系列法令,涉及到法官的任命和罷免,銀行業,許可證發放,建立一個財政權力中心和科索沃預算中心等等。同時,特派團還與族裔社團的領導建立了對話關係,重建公共設施,開辦學校。
一個聯合臨時行政結構成立,成員包括各民族團體的代表。在整個區域,布置了3000多名特派團警官,建立了一個包括所有科索沃少數民族代表的科索沃警察服務局。科索沃解放軍於1999年9月全部解散,人員編入民間社會。停火後的幾個月中,約有21萬非阿爾巴尼亞族的科索沃人離開了科索沃去塞爾維亞和黑山(現已獨立成為塞爾維亞共和國黑山共和國兩個國家)的其它地方,一個聯合委員會確保他們的安全返回。
在2000年6月底,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逐漸被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所替代,儘管該組織在當地起了積極的作用。2001年5月,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建立了一個新的機構用以強化他的警察和司法能力——原先從屬於民事管理部門。新的“警察和司法”機構直接受聯合國的領導。
對非阿爾巴尼亞民族的安全保護仍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進展雖然巨大,但總體局勢尚為緊張,對非阿爾巴尼亞人的威嚇、謀殺、暴力在繼續進行,其他的一些少數民族在駐科索沃國際安全部隊的保護中被隔離開來,為了打破有罪不受懲罰的圈子,鑒於司法系統的惡化,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開始任命國際法官和檢察官。
在2001年4月,針對前南斯拉夫的國際刑事法庭控告前南斯拉夫總統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和其他4人在“對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平民進行一系列攻擊”中犯有反人道罪,並在6月被送上了法庭。9月,安理會取消了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的武器制裁。11月,舉行了全科索沃選舉,選出了120名立法大會成員。2002年3月,大會選舉了該地區的首任總統和總理。
儘管如此,在發展臨時民主機構,確保和平正常生活方面仍有很多事情要做。在兩個議題,聯合國特使團領導覺得被迫否決科索沃大會的議案——一次是關於邊境問題;另一次是他們未能保證少數民族的權利,安理會完全支持這些決定。
近2003年底,高級官員為聯合國協管的科索沃制定了一套標準,包括自由、公平、正常的選舉活動;自由新聞媒體報導;公正高效的司法系統。12月30日,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把一些特別責權轉交給地方臨時政府,保留了一些權力,包括安全、外交、保護少數民族的權利和能源等。

宣布獨立

科索沃總理哈辛·塔奇於2008年2月17日宣布科索沃從塞爾維亞獨立。在議會召開特別會議,由議員投票通過科索沃獨立,按照人民意願,成為“一個獨立、有主權和民主的國家”。會議過程由電視直播,隨官員宣讀獨立宣言,議長克拉斯尼奇(Jakup Krasniqi)宣布獨立,之後議員還隨即投票決定國旗和國徽。國旗會勾勒出科索沃在地圖上的輪廓,配以跟歐盟旗幟一樣的藍底色,象徵歐盟是科索沃的未來,普里什蒂納成為首都。
科索沃的獨立之路
時間
事件
備註
1943年年底
科索沃人民解放委員會代表會議通過決議,確定了科索沃自決的原則立場,提出通過併入阿爾巴尼亞的途徑實現自治的想法
遭到南共中央的堅決反對。
1945年
大約1萬名阿爾巴尼亞族起義者同4萬人的南斯拉夫軍隊為爭奪科索沃的控制權展開激戰
1945年7月
科索沃人民解放委員會代表會議被迫通過決議,同意科索沃成為塞爾維亞的一個自治省
以阿族要求獨立的科索沃問題就此潛伏下來
1968年
科索沃的阿族人首次發起獨立示威,許多人被捕
當時的科索沃仍隸屬於南斯拉夫
1989年
塞爾維亞當局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
1991年
南斯拉夫解體,科索沃分離主義者單方面宣布建立科索沃共和國
得到阿爾巴尼亞承認
1996年
阿族人組建“科索沃解放軍”
該組織宣稱對多起針對塞族警察的流血事件負責
1998年3月-4月
塞族警察搜捕阿族分離主義嫌疑者
南聯盟遭到國際制裁
1999年3月24日
北約發動了連續78天針對南聯盟的空襲行動
1999年6月中旬
北約同南聯盟簽訂停戰協定
科索沃暫由聯合國託管
1999年6月10日
米洛舍維奇接受了和平協定
由北約領導的約50000名維和部隊官兵被部署在科索沃
2000年10月6日
米洛舍維奇承認在總統選舉中敗選
2002年2月
科索沃舉行議會和政府選舉
2003年
南聯盟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塞爾維亞希望保持對科索沃的主權,而占科索沃人口90%以上的阿爾巴尼亞族人依然要求“完全獨立”
2003年10月
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阿族領導人舉行了自1999年以來的首次直接會談,但無果而終
2004年3月阿族武裝對塞族發動襲擊
2005年11月
科索沃未來地位談判正式啟動
因各方分歧較大,多輪談判均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2006年2月
由聯合國主導的有關科索沃最終地位的談判啟動
2006年2月20日
塞爾維亞和科索沃當局代表團在維也納就權力下放和保障科索沃塞族權利等一系列問題開始首輪會談,
但未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2006年10月
塞爾維亞多數公民投票支持新憲法
宣布科索沃為塞爾維亞不可分割領土
2007年1月
聯合國特使阿赫蒂提出科索沃未來地位解決方案
2007年2月2日
阿赫蒂薩里分別向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阿族領導人提交了科索沃未來地位解決方案的草案
科索沃方面對這一方案表示歡迎,但塞爾維亞各界普遍反對這一可能最終導致科索沃獨立的方案
2007年2月21日至3月2日
塞爾維亞政府與科索沃阿族臨時自治政府代表團在維也納舉行關於科索沃未來地位問題的談判
由於雙方立場對立,談判未能在實質性問題上取得突破
2007年3月
聯合國特使阿赫蒂薩里向聯合國安理會遞交了科索沃在國際監督下實現獨立的建議
但由於俄羅斯反對,此建議未能經安理會表決
2007年7月
科索沃臨時自治政府總理切庫稱在聯合國框架內解決科索沃未來地位的努力已失敗
提出在年內宣布獨立
2007年8月起
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阿族就科索沃最終地位進行了多輪談判
由於雙方分歧較大,談判最終宣告失敗。
2007年12月19日
聯合國安理會就科索沃未來地位問題展開閉門磋商
由於各方分歧嚴重,未能得出任何具體結論
2008年2月14日
聯合國安理會舉行緊急會議,討論科索沃局勢
2008年2月17日
科索沃宣布獨立
參考:

獨立後

科索沃獨立也並非美、歐、俄、塞、科的私事,對國際形勢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影響。
科索沃問題一直懸而未決,阿族堅持要求獨立,但塞方要求保證塞爾維亞領土完整。
美歐支持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民族自決,卻又反對前南地區塞族的民族自決,這加劇了該地區擦槍走火的危險性。
塔迪奇在2008年2月早些時候再次當選塞爾維亞總統,他雖然也堅持科索沃是塞爾維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要比另外一位激進的總統候選人尼科利奇要溫和,這也意味著塞爾維亞政府對科索沃的獨立不會採取激進措施。
塞爾維亞一直否認會用加入歐盟為代價換取對科索沃獨立的默認,總理科什圖尼察表示這樣的行為是有損國家尊嚴的。還有一點要強調的是,在塞爾維亞這個國家,真正掌握實權的不是總統,而是總理科什圖尼察。
科索沃的獨立可能會給周邊局勢帶來更大的動盪。雖然它併入阿爾巴尼亞的可能性不大,但往後,科索沃很可能與素有“歐洲貧民窟”之稱的阿爾巴尼亞一道,成為歐洲地區最大的安全隱患。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已宣布獨立,塞爾維亞政府警告若有國家承認科索沃獨立即降低與該國的外交級別。
科索沃總理塔奇表示,在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人民的意志”將得以實現。
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納已出現了海報,海報呼籲人們在慶祝活動期間保持平靜。一個用阿爾巴尼亞語寫的海報稱:“有尊嚴地進行慶祝,為了一個好的開始,為了科索沃。科索沃歡迎未來。”
與此同時,科索沃議會於2008年2月15日舉行會議以通過一系列在獨立後生效的法律,其中包括確保科索沃塞爾維亞少數民族人口安全的措施。普里什蒂納的當地報紙稱,議員們已奉命在17日呆在普里什蒂納,以便在接到通知三小時後開會。除了在獨立宣言上籤名外,議員們還將批准官方印章和國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尚未承認科索沃獨立並與其建交。
各方已於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問題展開談判。經過兩年的談判與周旋,科索沃於2008年2月17日通過獨立宣言,宣布脫離塞爾維亞,現時獲得了107個國家的承認。塞爾維亞政府已經宣布絕不放棄科索沃的主權,準備採取多項制裁措施,但保證絕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獨立。
2010年7月22日,國際法院指科索沃宣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並不違反國際法。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科索沃(Kosovo),原是塞爾維亞共和國西南部的一個自治省,南部與阿爾巴尼亞馬其頓毗鄰。面積10887平方公里,行政中心普里什蒂納,人口約200萬,其中90%為阿爾巴尼亞族人,塞爾維亞族人、克羅地亞族人、土耳其族人和黑山族人不足10%。由於種族衝突等原因,大量少數民族(如塞爾維亞族)離開科索沃,使得阿族比例不斷上升。
科索沃東、北面為塞爾維亞其餘部分,南臨馬其頓共和國,西南面為阿爾巴尼亞,西北為黑山。最大城市為首都普里什蒂納

地形地貌

梅托希亞地區指科索沃西部的高原及盆地,包括佩奇普里茲倫等城市,而狹義的科索沃指的是科索沃東部地區,包括普里什蒂納烏羅舍瓦茨等城市。
科索沃占地10887平方公里(4203平方英里),人口接近兩百萬。最大城市為首府普里什蒂納,人口大約60萬;西南部城市普里茲倫人口大約16萬5千,佩奇人口大約15萬4千,而北部人口則大約11萬,其餘五個城市人口超過9萬7千。

氣候特徵

科索沃呈現大陸性氣候特徵,夏天溫暖,冬天則寒冷多雪。

象徵

旗幟

科索沃旗為藍色背景,下方是金色的科索沃版圖,上方是六顆白色星,代表著科索沃的民族多樣性以及其對歐洲和歐盟的渴望。
科索沃旗科索沃旗
在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納的獨立慶典上,人們揮舞著的,是阿爾巴尼亞國旗。黑色、紅色和雙頭鷹是阿族人古老的象徵。科索沃國旗下方金色地圖表達了科索沃議會和政府希望北部米特羅維察和塞族飛地以北地區不會分裂。

徽章

科索沃徽章大體與旗幟相似。
科索沃徽科索沃徽

歌曲

《歐洲》

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到2008年2月,科索沃地區有2,000,000人。
科索沃人口變化示意圖科索沃人口變化示意圖

民族

截止到2008年2月,科索沃地區有1,600,000為阿族人;200,000塞族人以及其他少數民族。

政治

概況

2008年之前,科索沃名為塞爾維亞的自治省,實際上是由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UNMIK)所管轄。UNMIK已設立了議會政府、以及總統。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發行的護照身份證車牌只被一部分國家承認,科索沃的地址也只被一部分國家承認,萬國郵政聯盟建議寄往科索沃的信件應該註明“Kosovo(UNMIK)”的字樣。
科索沃在國際上依然被視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談判定於2005年舉行,但阿塞雙方各持己見,談判有相當的難度。阿族人不承認塞爾維亞對科索沃的主權,認為塞對科索沃的統治不可能尊重阿族人的權利。而塞方則視科索沃為塞爾維亞自古以來的領土,不接受科索沃獨立的可能性。國際社會則擔心,科索沃獨立的先例會重新引發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境內的內戰。當時認為可能的折衷解決方案是:繼續維持現狀,將科索沃交予歐盟管轄。
科索沃總理塔奇於2008年2月17日宣布科索沃從塞爾維亞獨立。科索沃獨立後,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的權力大幅縮小。而在科索沃獨立之後,塞爾維亞系居民設立了自己的議會。

總統

哈希姆·薩奇(Hashim Thaçi)。2016年2月26日當選為科索沃第4任總統。

總理

伊薩·穆斯塔法(Isa Mustafa)。1951年5月15日出生於普里什蒂納,畢業於普里什蒂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74年,他開始在普里什蒂納大學任教。穆斯塔法的政治生涯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他1984年至1988年成為普里什蒂納市政府的首腦,當時科索沃還是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個自治省,由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執政。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塞爾維亞領導人米洛舍維奇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權,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爭取獨立的呼聲不斷高漲,穆斯塔法1991年至1999年擔任了科索沃流亡政府的經濟和財政部長。1999年科索沃戰爭結束,穆斯塔法回到家鄉,2006年任科索沃總統法特米爾·塞伊迪烏(FatmirSejdiu)的顧問。2007年12月,他當選為普里什蒂納市長,任職到2013年12月。2010年11月,他擊敗法特米爾·塞伊迪烏,當選為科索沃民主聯盟領袖。2014年12月9日就任科索沃第2任總理。

當局局勢

1999年3月24日,未經聯合國授權,北約打著“防止科索沃人道主義危機”的旗號,開始了對南聯盟長達78天的轟炸。
1999年6月1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政治解決科索沃問題的第1244號決議,重申南聯盟對科索沃地區擁有主權,要求所有聯合國會員國充分尊重南聯盟的主權與領土完整。根據這一決議,科索沃由聯合國特派團進行管理,北約領導的國際維和部隊提供安全保障。北約於1999年6月開始在科索沃部署多國維和部隊。
自科索沃由聯合國託管以來,南聯盟及其更名後的塞爾維亞和黑山,乃至今天的塞爾維亞,都堅決主張要求遵守國際法準則,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科索沃成為獨立國家。但科索沃阿族人始終要求實現科索沃的完全獨立。
2005年11月,科索沃未來地位談判正式啟動,但因各方分歧較大,多輪談判均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2007年3月,聯合國特使阿赫蒂薩里向聯合國安理會遞交了科索沃在國際監督下實現獨立的建議,但由於俄羅斯反對,該建議未能經安理會表決。隨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授權“三駕馬車”(歐盟、美國和俄羅斯)啟動新一輪會談。
在歐盟、美國和俄羅斯三方特使的主持下,從2007年8月起,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阿族就科索沃最終地位進行了多輪談判,但由於雙方分歧較大,談判最終宣告失敗。
2007年11月17日,舉行議會和地方選舉,這是自1999年6月被聯合國託管以來科索沃舉行的第三次議會和地方選舉。
2007年12月19日,聯合國安理會就科索沃未來地位問題展開閉門磋商,由於各方分歧嚴重,未能得出任何具體結論。
2008年2月13日,美國白宮女發言人佩里諾表示,科索沃應當朝著獨立邁進,而且國際社會應當對科索沃尋求獨立予以支持。
2008年2月14日,聯合國安理會舉行緊急會議,討論科索沃局勢,但仍未能打破僵局。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議會舉行特別會議,通過了一項獨立宣言,宣布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共和國成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隨後獲得美國等西方國家承認,但塞爾維亞始終堅持其對科索沃的主權。塞爾維亞總統塔迪奇當天針對科索沃宣布獨立發表聲明說,塞爾維亞將永遠不會承認科索沃獨立。同日,應俄羅斯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特別會議,緊急磋商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問題,但會議未能打破安理會成員國在這一問題上的僵局。
2008年4月7日,科索沃領導人簽署了科憲法草案。
2008年4月9日,科索沃議會特別會議通過新憲法。根據這部憲法,科索沃為“議會制共和國”,官方語言為阿爾巴尼亞語和塞爾維亞語,科索沃將與所有鄰國創建睦鄰關係,為本地區和整個歐洲的穩定作出貢獻。預計這部憲法將從2008年6月15日歐盟文職使團部署完畢之日起生效。
2008年6月6日,一夥身份不明的槍手深夜企圖闖入科索沃臨時自治政府總理薩奇的住所內部,並與負責保全的警衛發生交火。
2010年7月22日,國際法院指科索沃宣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並不違反國際法。
2010年9月8日,塞爾維亞政府發表聲明說,塞方已決定向聯大提交一份經與歐盟磋商擬定的新決議草案文本。聲明說,該文本是塞爾維亞與歐盟合作妥協的產物,它將結束國際司法法庭方面的相關程式,同時呼籲塞爾維亞與科索沃展開對話。
2010年9月9日,第64屆聯大一致通過決議,承認國際法院的諮詢意見內容,歡迎歐盟協助推動科索沃與塞爾維亞進行對話。
2010年9月27日,科索沃總統法特米爾·塞伊迪烏在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納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宣布,由於憲法法院認為他兼任科索沃民主聯盟主席一職違反憲法,因此他已於當天遞交了辭呈。
2013年1月13日,塞爾維亞議會通過關於與科索沃自治當局進行政治對話的基本原則決議,不承認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的獨立,要求在科索沃北部塞爾維亞族人聚居區建立塞爾維亞族人自治社區。從2012年10月開始,塞爾維亞總理達契奇和科索沃總理哈希姆·薩奇在布魯塞爾舉行了10輪會談,並於2013年4月19日就雙方關係正常化達成協定。
2013年4月19日,塞爾維亞總理達契奇在布魯塞尓與科索沃總理哈希姆·薩奇草簽了雙方關係正常化協定。塞爾維亞議會和科索沃議會相繼批准該協定。根據該協定,生活在科索沃北部的塞族居民將在衛生、教育、警務等方面擁有自治權,科索沃警察未獲得北約和塞爾維亞的批准,不許在塞族居住區巡邏。
2013年6月17日,塞爾維亞與科索沃根據雙方在布魯塞爾達成的關係正常化協定,於17日正式互派聯絡官,以加強溝通,促進雙方關係正常化。
2013年9月19日,歐盟發表聲明宣布,將向科索沃派出選舉觀察團,監督科索沃於2013年11月3日開始的地方選舉。
2013年11月3日,科索沃地方政府選舉如期舉行。近180萬註冊選民參加了各地方市政選舉,從7932名候選人中選出了39名市長和39個市的市政議員。。然而當天,塞爾維亞族激進分子襲擊了科索沃北部包括米特羅維察市等在內的一些地點的投票站,投擲催淚瓦斯彈,毆打排隊投票的選民,並砸毀選票箱。
2013年11月19日,聯合國秘書長科索沃問題特別代表賈瓦德·扎里夫(Farid Zarif)在向安理會匯報科索沃最新局勢進展時表示,3日在科索沃全境成功舉行的市政選舉標誌著一個里程碑。他表示,貝爾格勒和普里什蒂納爭取加入歐洲機構的努力仍在繼續進行。

各方立場

塞爾維亞
堅決反對科索沃成為獨立國家,在主權問題上寸步不讓,反覆重申任何解決科索沃地位問題的努力都必須堅持兩個原則:一是按聯合國安理會第1244號決議承認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組成部分;二是科索沃不能單方面宣布獨立或採取類似舉動。塞爾維亞只同意給予科索沃實質性高度自治,對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的行為視為非法行徑。塞爾維亞政府宣布絕不放棄科索沃的主權,準備採取多項制裁措施,但保證絕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獨立。
2013年7月2日,據塞爾維亞塔紐格通訊社報導,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說德國為塞爾維亞加入歐盟設定了非常苛刻的條件,並強調塞爾維亞沒有、也不可能承認科索沃獨立。
2018年12月23日,塞爾維亞創新技術部部長、人民黨主席內納德·波波維奇在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發言人佩斯科夫會晤後表示,塞爾維亞人和科索沃人應在中國、美國和俄羅斯的調解下在聯合國進行談判。
阿族
占科索沃總人口90%的阿族人一直謀求科索沃獨立。在談判中,科索沃阿族一貫堅持除了“獨立”其他一切免談的立場,拒絕接受塞爾維亞提出的妥協方案。2007年12月10日,科索沃阿族談判小組發言人斯肯德·希塞尼表示,科索沃阿族自治政府將與西方國家就科索沃獨立及國際承認問題展開密集磋商,並將在2008年5月之前宣布科索沃獨立。
美國
支持科索沃獨立,表示只有科索沃獨立才能保證巴爾幹地區的穩定。2007年12月10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表示美國將與盟國密切合作,並主張科索沃在國際社會監督下實現獨立。主導科索沃問題談判的“三駕馬車”特使中的美方代表威斯納曾表示,科索沃的唯一出路就是獨立。
俄羅斯
支持塞爾維亞,堅決反對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
2007年12月10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一些國家支持科索沃獨立是違背國際法的行為。俄羅斯外交部17日發表聲明,呼籲有關各方認真考慮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的後果,建議制定科索沃問題“路線圖”。
2008年2月17日,俄羅斯總統第一副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接受俄羅斯電視台採訪時說,俄羅斯堅決反對科索沃獨立。他說,從國際法角度看,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是非法行為,嚴重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第1244號決議。他說,塞爾維亞沒有採取過激措施,沒有對科索沃實行封鎖,本著建設性的態度爭取保持領土完整。塞爾維亞採取的建設性立場“令人敬重”。俄羅斯外交部當天發表聲明,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特別會議,以研究科索沃局勢,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第1244號決議採取堅決和有效的措施恢復政治解決科索沃問題的進程。
2008年2月13日,俄羅斯外交部負責科索沃問題的官員博燦-哈爾琴科在莫斯科說,不能排除科索沃宣布獨立的可能性,但俄羅斯將不會承認科索沃獨立。
2011年3月15日,科索沃塞爾維亞族議會在科索沃北部城鎮祖賓波托克宣布授予俄羅斯總理普京“科索沃榮譽公民”稱號,以表彰其在捍衛塞爾維亞領土完整方面作出的努力。
歐盟
歐盟各國在科索沃問題上存在意見分歧。包括英國和德國在內的一些歐盟國家支持科索沃獨立。西班牙希臘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暫不承認科索沃獨立。但賽普勒斯則堅持科索沃地位問題應由聯合國通過決議來決定,表示將不會承認一個單方面宣布獨立的科索沃國家。義大利則主張,歐盟通過加快與塞爾維亞入盟談判的方式使其不再反對科索沃獨立。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2007年12月18日表示,在科索沃問題上歐盟將作為一個整體採取行動。
中國
中國一直認為,雙方通過談判達成一項彼此均可接受的方案是解決科問題的最佳途徑。科方採取單方面行動的做法,可能產生一系列後果,給巴爾幹地區和平與穩定以及在可實現建立多族裔社會的目標造成嚴重負面影響。中方對此深感擔憂。科索沃的獨立對中國台灣西藏問題也同時敲響了警鐘。
科索沃問題的解決事關巴爾幹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和安理會的權威和作用。中國一直認為,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雙方通過談判達成一項彼此均可接受的方案是解決科問題的最佳途徑。
科索沃方面採取單方面行動的做法可能產生一系列後果,給巴爾幹地區和平與穩定以及在科索沃實現建立多族裔社會的目標造成嚴重負面影響。中方對此深感擔憂。
中國呼籲塞爾維亞和科索沃在國際法框架內繼續通過談判尋求妥善解決辦法,共同維護巴爾幹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國際社會應為此創造積極條件。 關於你提到的第二個問題,自1999年以來在科索沃的國際存在,包括其組成和任務,均由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並核准。除非安理會另有決定,應該予以遵守。安理會第1244號決議目前仍是解決科索沃地位問題的政治基礎和法律依據。在安理會通過新的決議之前,任何解決科索沃問題的努力和行動均應符合第1244號決議的有關規定。中方會繼續為科索沃問題的解決發揮積極作用。
我們一貫認為,在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框架內,由當事方通過對話達成彼此均可接受的方案,是解決科索沃問題的最佳途徑。有關方面應避免採取任何可能導致局勢複雜、升級的言行,繼續開展務實和建設性對話,積極尋求科索沃問題的持久解決方案。

軍事

1999年轟炸南聯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聯軍自,長期在科索沃駐紮有4000餘名士兵。
1999年6月,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第1244號決議,南聯盟軍警部隊撤離科索沃地區,聯合國接管科索沃,北約主導的“科索沃和平實施部隊”提供安全保障。
2018年9月30日,科索沃特種部隊占領了位於科索沃北部由貝爾格勒方面控制的加齊沃達水電站蓄水湖的通道,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下令該國武裝力量進入最高戰備狀態。
2018年10月,科索沃通過議會決議,考慮建立一支5000人規模的國防軍。這項法案旨在把輕型武裝的“科索沃安全部隊”改造升級為正規軍。此前,塞爾維亞總理表示此舉可能引發貝爾格勒的軍事干預。
2018年12月4日 ,曾經擔任阿爾巴尼亞軍隊戰地指揮官的維塞利說:“2018年12月14日,我們將正式建立科索沃軍隊。”

經濟

綜述

在南斯拉夫時期,科索沃人口占全國的7.9%,但社會生產總值只占全國的2.2%,出口只占1.4%,最先進的斯洛維尼亞與最落後的科索沃在國民收入上的差距達到了7倍之多。
科索沃是一個內陸省,是南斯拉夫最貧窮的省之一,也是歐洲最窮的地區之一。科索沃碳、鉛、鋅、鉻和銀含量豐富。戰爭中,大部分基礎設施遭到破壞,只有農業有望收穫。
國內生產總值持續增長,從2000年的14.14億歐元增加到2005年的25.30億歐元,2001—2005年的經濟成長率分別為:11%、1.2%、3.1%、3.2%、3.5%,而同期的通貨膨脹率則由11.3%下降至0.5%,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復和發展。
2006年,科索沃的人均GDP只有1100歐元,經濟成長率在2003年為負0.1%,2006年依靠歐盟的援助才勉強達到了3.8%。

農業

自1999年科索沃戰爭後,科索沃境內很多良田都荒蕪。目前當地的大部分糧食是從塞爾維亞購買。

對外貿易

2004年馬其頓與科索沃雙邊貿易總額達到2億美金,過往轎車達到300,000台,旅客1,200,000名,卡車150,000輛和公共汽車11,000輛。
2019年1月,科索沃開始對塞爾維亞和波赫的商品徵收100%的額外關稅後的兩個月中,波赫損失了1100萬馬克。波赫每年向科索沃出口價值約1.3億馬克,現在已降至零,波赫向科索沃的出口已經全面受阻。1月31日,美國對科索沃實施第一輪“制裁”。
2019年3月,來自科索沃塞族生產商的產品開始在塞上市。

文化

語言

阿爾巴尼亞語。塞爾維亞語現在很少用。

宗教

在科索沃,占人口絕大多數的阿爾巴尼亞族人信仰伊斯蘭教,特別在農村,有許多虔誠的穆斯林。在科索沃農村阿爾巴尼亞族聚居區,一夫多妻制還很盛行,有的男人可以娶四五個妻子,生育幾乎沒有節制,有的家庭四代、五代同堂,這也是造成科索沃經濟十分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科索沃人口占原南斯拉夫的7.9%,但社會生產總值只占原南斯拉夫的2.2%,出口只占1.4%,是原南斯拉夫經濟最落後的地區之一。

社會事業

體育事業

2014年12月9日,國際奧委會第127次全會上,正式接納科索沃奧委會成為國際奧委會第205個成員。
2016年5月3日,歐足聯第40屆代表大會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其中之一的內容是對科索沃加入歐足聯的申請進行投票;歐足聯54個足協代表中有28人投了贊成票,24人投了反對票,還有2人棄權,贊成票超過半數,隨後歐足聯官方宣布,科索沃繼直布羅陀之後,成為旗下第55個成員。
之後不久,國際足聯第66屆大會上,科索沃和直布羅陀一起加入國際足聯國際足聯的會員國數量從209個增加到了211個。
2015年6月12日,科索沃首次參加在亞塞拜然舉辦的歐運會(本屆歐運會也是首次舉辦)。
2016年8月5日,科索沃首次參加在巴西舉辦的奧運會,在本屆奧運會上,25歲的卡曼迪在女子52公斤柔道決賽中奪金,為科索沃代表團贏得了在奧運史上的首枚金牌,科索沃也成為了第100個獲得奧運金牌的國家或地區代表團。
卡曼迪奪得金牌卡曼迪奪得金牌
2018年2月9日,科索沃首次參加冬奧會。

人民生活

科索沃的失業率高達57%(有的統計是45%),年輕人的失業率更高,達到70%。在200萬人口中,37%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之下,他們每天的生活費不足1.5歐元;還有約15%的人,每天的生活費甚至不足1歐元。聯合國駐科索沃的官員費奧德稱:“有10%的科索沃人處於飢餓狀態。”科索沃地區40%電力供應和70%生活用品來自塞爾維亞其它地區。
從1999年至2004年,聯合國每年要向科索沃提供至少30億美元的援助。

外交

外交政策

雖然科索沃仍未能加入聯合國,但是現時已獲部分國家或地區的正式承認,其中一些國家已於該國設立了大使館,截止2019年2月18日,107個聯合國成員國正式承認科索沃為獨立國家。
2018年12月3日,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通知 “科索沃共和國”,撤回對其獨立的承認。

外交關係

同歐洲地區國家的關係
下表列出了所有承認科索沃獨立的歐洲聯合國會員國(按時間排列)。
承認國家
承認日期
建交日期
英國
2008年2月18日
2008年2月18日
法國
2008年2月18日
2008年2月18日
阿爾巴尼亞
2008年2月18日
2008年2月18日
拉脫維亞
2008年2月20日
2008年6月11日
德國
2008年2月20日
2008年2月27日
愛沙尼亞
2008年2月21日
2008年4月24日
義大利
2008年2月21日
2008年5月15日
丹麥
2008年2月21日
2008年3月6日
盧森堡
2008年2月21日
2011年6月16日
比利時
2008年2月24日
2008年4月10日
波蘭
2008年2月26日
瑞士
2008年2月27日
2008年3月28日
奧地利
2008年2月28日
2008年3月20日
愛爾蘭
2008年2月29日
2008年11月11日
瑞典
2008年3月4日
2008年3月28日
荷蘭
2008年3月4日
2008年6月27日
冰島
2008年3月5日
2012年5月15日
斯洛維尼亞
2008年3月5日
2008年5月15日
芬蘭
2008年3月7日
2009年2月2日
摩納哥
2008年3月19日
2008年3月19日
匈牙利
2008年3月19日
2008年6月27日
克羅地亞
2008年3月19日
2008年6月30日
保加利亞
2008年3月20日
2008年5月27日
列支敦斯登
2008年3月25日
2012年12月13日
挪威
2008年3月28日
2008年10月25日
立陶宛
2008年5月6日
2008年9月1日
聖馬利諾
2008年5月11日
2012年5月3日
捷克
2008年5月21日
2008年6月16日
馬爾他
2008年8月21日
2011年9月22日
葡萄牙
2008年10月7日
2011年11月14日
黑山
2008年10月9日
2010年1月15日
馬其頓
2008年10月9日
2009年10月18日
安道爾
2011年6月8日
2011年9月14日
國際公認的準主權國家馬爾他騎士團已於2009年10月26日承認科索沃為獨立國家。
同美洲地區國家的關係
下表列出了所有承認科索沃獨立的美洲聯合國會員國(按時間排列)。
承認國家
承認日期
建交日期
美國
2008年2月18日
2008年2月18日
哥斯大黎加
2008年2月18日
秘魯
2008年2月22日
加拿大
2008年3月18日
2009年4月7日
哥倫比亞
2008年8月6日
貝里斯
2008年8月7日
巴拿馬
2009年1月16日
多米尼加
2009年7月11日
宏都拉斯
2010年9月3日
2010年12月2日
聖露西亞
2011年8月19日
海地
2012年2月10日
聖基茨和尼維斯
2012年11月27日
多米尼克
2012年12月11日
2012年12月12日
薩爾瓦多
2013年6月29日
格瑞那達
2013年9月25日
安提瓜和巴布達
2015年5月20日
巴貝多
2018年2月15日
同亞洲地區國家的關係
下表列出了所有承認科索沃獨立的亞洲聯合國會員國(按時間排列)。
承認國家
承認日期
建交日期
阿富汗
2008年2月18日
土耳其
2008年2月18日
2008年2月18日
日本
2008年3月18日
2009年2月25日
韓國
2008年3月28日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2008年10月14日
2010年4月27日
馬來西亞
2008年10月31日
2011年3月23日
馬爾地夫
2009年2月19日
2009年4月16日
沙烏地阿拉伯
2009年4月20日
2009年8月7日
巴林
2009年5月19日
約旦
2009年7月8日
卡達
2011年1月7日
2011年1月7日
阿曼
2011年2月4日
2011年2月4日
科威特
2011年10月11日
2013年1月16日
汶萊
2012年4月25日
東帝汶
2012年11月9日
巴基斯坦
2012年12月24日
2013年1月27日
新加坡
2016年12月1日
2016年12月2日
葉門
2013年6月12日
泰國
2013年9月24日
孟加拉國
2017年2月27日
同非洲地區國家的關係
下表列出了所有承認科索沃獨立的非洲聯合國會員國(按時間排列)。
承認國家
承認日期
建交日期
塞內加爾
2008年2月19日
布吉納法索
2008年4月24日
2012年12月6日
賴比瑞亞
2008年5月30日
獅子山
2008年7月13日
甘比亞
2009年4月7日
葛摩
2009年5月19日
馬拉威
2009年12月16日
2010年6月17日
茅利塔尼亞
2010年1月13日
2010年1月13日
史瓦濟蘭
2010年4月12日
吉布地
2010年5月11日
索馬里
2010年5月19日
幾內亞比索
2011年1月10日
中非
2011年7月22日
幾內亞
2011年8月16日
尼日
2011年8月16日
2013年1月25日
貝寧
2011年8月18日
奈及利亞
2011年9月12日
加彭
2011年9月15日
象牙海岸
2011年9月20日
加納
2012年1月23日
2012年10月4日
烏干達
2012年2月17日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2012年3月13日
查德
2012年6月1日
蒲隆地
2012年10月16日
坦尚尼亞
2013年5月29日
埃及
2013年6月27日
利比亞
2013年8月25日
多哥
2014年7月2日
馬達加斯加
2017年11月24日
同大洋洲地區國家的關係
下表列出了所有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大洋洲聯合國會員國(按時間排列)。
承認國家
承認日期
建交日期
澳大利亞
2008年2月19日
2008年5月21日
馬紹爾群島
2008年4月17日
諾魯
2008年4月23日
2008年4月23日
薩摩亞
2008年9月15日
密克羅尼西亞
2008年12月5日
帛琉
2009年3月9日
紐西蘭
2009年11月9日
2009年11月9日
萬那杜
2010年4月28日
2010年9月22日
吉里巴斯
2010年10月21日
吐瓦魯
2010年11月18日
巴布亞紐幾內亞
2012年10月3日
斐濟
2012年11月19日
2013年2月13日
湯加
2014年1月17日
同中國關係
中國大陸無意與科索沃建立外交關係,但中國在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納設有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館駐普里什蒂納辦公室。
中方對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表示嚴重關切。
科索沃問題的解決事關巴爾幹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和安理會的權威和作用。中國一直認為,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雙方通過談判達成一項彼此均可接受的方案是解決科問題的最佳途徑。
科索沃方面採取單方面行動的做法可能產生一系列後果,給巴爾幹地區和平與穩定以及在科索沃實現建立多族裔社會的目標造成嚴重負面影響。中方對此深感擔憂。
中國呼籲塞爾維亞和科索沃在國際法框架內繼續通過談判尋求妥善解決辦法,共同維護巴爾幹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國際社會應為此創造積極條件。 關於你提到的第二個問題,自1999年以來在科索沃的國際存在,包括其組成和任務,均由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並核准。除非安理會另有決定,應該予以遵守。安理會第1244號決議目前仍是解決科索沃地位問題的政治基礎和法律依據。在安理會通過新的決議之前,任何解決科索沃問題的努力和行動均應符合第1244號決議的有關規定。中方會繼續為科索沃問題的解決發揮積極作用。
台灣當局於2008年2月18日“承認”科索沃“獨立”,但沒有建立外交關係,台灣在科索沃駐有代辦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